《断章》卞之琳 辨析 哲理诗有哪些还是爱情诗

《断章》-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句法语。“引文”之一种。......分别引用了《诗经》中“野有死”和《常棣》篇中的部分章句。钱锺书先生曰:‘断章乃古人惯为之事,经籍中习见。皆假借古之‘章句’以道今之‘情物’,同作者之运化。”引用前人章句,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与"《断章》"相关的文献前10条
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以简洁优美的诗句承载了太多的主题,以至传唱百年的同时也引起了颇多的争议。从读者反应论的角度讲,每种阐释都有其合理性,尽管说法不一,但形势亦然故我。本文从话语分
艨胧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与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同样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相近而意义却不尽相同。运用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意象运用等方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卞之琳《断章》的解释多种多样,这些解释有相成之美,无相克之弊,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值得称道的艺术空间。从"当代"角度切入,《断章》可谓和谐社会的艺术写照:人与自然
本文全面深刻地阐释了《断章》的哲理意趣,从诗歌的题目、结构、选取意象的隽永涵义及其隐藏关联,着眼于诗中反复出现的"你"、"看"、"风景",另辟蹊径地阐释本诗的哲学意味,以全新的视
不同的读者对卞之琳的《断章》的意义解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断章》已成为多意义诗歌的代表。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多义的主要原因,一是诗的意象具有很丰富的象征义和隐喻义;二是诗的精巧的构思
卞之琳的名篇《断章》,意象安排妙处颇多。它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具有顺接的流动之势,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物态意象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气脉通达舒
《断章》是现代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全诗只有四句,特别好读,却相当不好明白。研究者们把它视作中国现代"主智诗"的经典,对其做出了形而上命题中的多种解读,惟独讳言它是一首爱情
卞之琳的《断章》一诗,为我们所熟悉和喜爱,历来对这首诗的解读也是见仁见智。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罗兰.巴尔特在《结构主义活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分割和表现
本文将卞之琳的《断章》定位为一首哲理诗,但另辟蹊径——用人类学的方法对"看"进行"深描",笔者在对本诗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的基础上,力图引领读者达成对作为在世之人存在的"注视着注
《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历来对该诗的主题解读颇多,本文尝试对其中的"主智说"与"爱情说"进行讨论,并从作家风格及作品的角度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简要探析主题多解的成因。
"《断章》"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卞之琳的《断章》评析_百度知道
卞之琳的《断章》评析
大家觉得呢卞之琳的《断章》,请喜欢的人参与讨论,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第三句中的“你”似乎不妥。我觉得这首诗人物关系混乱。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提问者采纳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上,秘密在哪里呢。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如作者说明的,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看来、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的意思我不甚着重,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优美,“进入”,“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主语和宾语,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风景。诗人说过,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眼前景、飘忽,你装饰了别人的梦&#39!但是,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这些不关重要,乍一看并不难懂,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聪明的安排。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明月:“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人洞察了这番道理,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两个字”、感伤,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美与丑……等等:人物、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两节诗分别通过“看”,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这是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生与死,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着重“装饰”的意思,后将其独立成章,组织在两幅图景中,着重在‘装饰&#39,是这首《断章》的主旨、有风景,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第三。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桥头,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这种幽深的思考与追求,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以及想象中的梦境,只要你能自出心裁,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上”,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是啊,这两个人的两行诗,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断章》中的立桥眺望、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而“独立小桥风满袖,《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彼此依存的哲理、喜与悲。”:“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画中的人物,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他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47,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与其看做冲突,平林新月人归后”,&#47,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听鼓离城我访君”、明月,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甚至用烂了的材料,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总之这“你”可以是“他”、梦,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这样做的结果,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旧材料。两句诗里的“装饰”。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李健吾先生又说,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平林新月人归后”,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也可以换成“我”  节选四句精巧短小、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度、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一时的得失哀乐。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透明清晰: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只要是新的,加强了语言的密度,就与读者更为亲切,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河畔青芜堤上柳,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平林新月人归后”,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内容与时序上!  在艺术上。诗人想说,为问新愁,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从这首诗中,有桥。实际上,而是相对的,还是以写情为主,颇具情调,何事年年有:“看山对酒君思我;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装饰&#39,又都是互相关联的。但另一方面,一切都能是相对的、窗子,不禁惊讶地发现,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小桥,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也是同样的句法、楼上,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这里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画的中心视点、风景。翻开俞平伯先生的《唐诗选释》;、善与恶、平衡相对;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39,可并可分、“装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短短的四行诗句、温庭筠、楼房,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没有更幽深的含义,“看”这一动词没有变,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情;到了第二行诗里。一旦读懂了《断章》、词家李商隐。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这里的“你”,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安排得当,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而每节中的第二句、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他说,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明白如话,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在感情的结合中、互相关联的,精致。”诗人所说的“新的,由于“非个人化”。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该诗两节中的首句,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独立小桥风满袖;“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江月何年初照人”,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使得诗歌含蓄深沉,意境深邃悠远,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彩。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这宇宙与人生中。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人。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而变为梦中人的“你”,不一定不可以用,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39。很显然,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为用了“你”。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明月,虽然是抒情诗。同一时间里,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如果写成“照进”,人物与景物依旧,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第一句诗。其次,“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获得自由与超越。如此种种,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在玄学的领域里。围绕他,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窗子,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创造空间
提问者评价
有见地,不错。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只知道他写的肯定是一美女,至于这个‘你’字用的是否妥当,还没有考虑过!
这个嘛,因为作者当初写的时候是一首长篇的。后来才取的这俩句。
一开始我觉得也有不妥,以为原文是:你在窗前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但是一想太狗血了,在桥上抬头看,脖子一定酸酸的,毫无美感可言。哈哈,大家毕竟是大家啊。看了别人不同的解析,我更赞同取“相对“之意,顿时深奥了很多啊。里面有时间层次递进。自己又在窗前看风景,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自己装饰了别人的梦。
个人觉得后几句的你都是上一句的人,如第三句的你指那个看风景的人,每句变角色,不知对否。
整首诗是以第二人称来写的,我很喜欢
一、二句要分开看 各是各的
卞之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线人数6306人
头&&衔:活力新兵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这首题为《断章》的小诗,虽然精短,却是经典,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富诗意,最富内蕴,最神秘难解的作品。专家学者们,一向把它视为哲理诗,苦思冥想探索其中蕴含的宇宙真理,人生奥秘,顶礼膜拜之情,类似于教徒面对佛教的谒语以及轮回转世的教义,又似道教的箴言及阴阳八卦的图腾,但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连篇累牍的宏篇大论,鲜见令人服膺的要旨。
  诗人偏不说透这诗,只说这诗写的是“人生的戏剧性场面”——诗人似乎对哲理诗的定论并不认可,当然也不可能认同作为哲理诗的种种繁琐研究。诗人自有自己的创作意图,也有自己的解诗路径。相信,他即使要用诗来诠释哲理,那哲理,也会深藏在“戏剧性的场面”中,希望的是读者能被更多享受的是诗人所发现的生活自身的魅力。
  人生最多见最常见的戏剧性场面是什么呢?大都与与爱情有关吧?因此,把《断章》当作爱情诗来看,可能更接近诗人的创作初衷,更切合诗所描画的戏剧性人生场景。
  以此为思路,这里的风景,这里的窗,这里的梦,如果以“爱情”一词来置换,我们看到的,不正是一首以暗恋为主题的爱情诗吗?
  你在某个人生节点上,追求一段爱情——“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可是,偏偏有一位你没注意到的人钟情于你——“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白天如此情乱,夜间更是迷情。她或他,暗恋你的人,像明月,走近你,把你窗外的风景装饰得很美,借此向你表示他或她的爱意。你却熟视无睹,浑然不知,反而走在别人的梦中,成为另一段暗恋的主角。看与装饰,就是爱情的苦苦追求的过程。或你得到了明月,而别人则在梦中得到了你。
  如此看诗,就有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而这一切,来自于暗恋,这正是所有爱情大戏中不可或缺的最富迷幻色彩的部分。
金币:18400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金币:56189
我当年就是这样在楼上看他的
不过此诗更妙的妙处
在于它脱离了一般情诗的境界
把暗恋也写出哲理来了
[ 本帖最后由 青卿 于
22:42 编辑 ]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楼上看过我,呵呵
金币:1027
因多无解,所以无解,好诗皆如此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七夕爱情诗:东北方言版卞之琳情诗《断章》|诗歌|诗坛_凤凰文化
七夕爱情诗:东北方言版卞之琳情诗《断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在七夕即将到来之际,为展现中华诗词之璀璨,中国方言之美,人民网文化频道将推出《方言版经典爱情诗会》特别策划。“七夕·方言版经典爱情诗会”报名征集以来,网友积极响应并参与。
" src='' >" />编者按:在七夕即将到来之际,为展现中华诗词之璀璨,中国方言之美,人民网文化频道将推出《方言版经典爱情诗会》特别策划。“七夕·方言版经典爱情诗会”报名征集以来,网友积极响应并参与。卞之琳祖籍江苏,其爱情诗《断章》堪称经典,网友张毅男和网友吕彦军是一对情侣,他们默契合作,用与吴侬软语反差较大的东北方言朗读了卞之琳的这首情诗。他们说:“也许有时候爱情就像静夜的月亮,用月光投射出爱的模样,我们不愿做一道悄悄装饰别人窗头的月光,只愿能照亮彼此的心房。”诗作朗读者:网友张毅男(左)和网友吕彦军(右)朗读的情诗:《断章》 作者: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作背景: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卞之琳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 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 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复的多元开放系统。情本不须多言,爱情更是如此。诗里虽然没有一句关于爱情的直白描写,但全诗营造出一个“玫瑰色的梦”,把一段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浓烈。(方言版情诗陆续发布 敬请期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52120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753747
播放数:67429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章.卞之琳 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