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书有感ppt》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小题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题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小题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题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小题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柏”不为“泊”,“凋”不为“雕”,“残”不为“惨”,“江春”不为“春江”,“许”不为“浒”,“源头活水”不为“活水源头”,“汉”不为“汗”,“商女”不为“商旅”,“犹”不为“尤”。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学生熟背诗句。背诵古诗,要了解诗的大意,对诗中描写精彩或富有哲理的句子要重点记忆。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小题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小题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每小题1分)小题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小题2:&&&&&&&&&&&&&&&&&&&,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小题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小题4: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按要求填空。(8分)小题1:李清照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表达词人哀愁沉重的句子是:&&&&&&&&&&。小题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追求。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的诗句来表达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济世情怀;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中用“&&&&&&&&&&&&&&&&&&&&&&&&&&&&&&&&&&&”的诗句生动的再现激烈战斗的场面。小题3: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了“共看明月应垂泪,&&&&&&&&&&&&&&&&”的相思之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的浪漫。小题4: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小题5:《雁门太守行》中最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默写:(10分)小题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小题2:&&&&&&&&&&&&&&,&&&&&&&&&&&&&&&,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小题4: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小题5: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两章》)小题6: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小题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采用典故,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填空。(5分)小题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小题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刻哲理的名句是&&&&&&&&&&&&&&&&&&&,&&&&&&&&&&&&&&&&&。小题3:龚自珍在《乙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小题4:杜甫在《春望》中抒写忧国思乡情怀的诗句是&&&&&&,&&&&&&。小题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诗中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句子是:&&&&&&&&&&&&&&&,&&&&&&&&&&&&&&&&&&。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诗文都出自唐代作家的一项是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默写(5分)小题1:&&&&&&&&&&&&&&&&&&,浓睡不消残酒。小题2:&&&&&&&&&&&,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小题3:&&&&&&&&&&&,&&&&&&&&。了却君王天下事,&&&&&&&&&&&&&&&。小题4:《天净沙秋思》中最能表现游子的愁思的语句是&&&&&&&&,&&&&&&&&&&。小题5:在《山坡羊》中强烈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的语句&&&&&&&&&&&&&&&&&&&&&。小题6:《醉翁亭记》中表明言在此而义在彼的语句是:&&&&&&&&&&&&,&&&&&&&&&&&。小题7: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诗文默写填空。(凡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8分)小题1: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小题2:得道多助,&&&&&&&&&&&&&&。小题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小题4: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秋”的两个连贯的句子:&&&&&&&&&,&&&&&&&&。小题5: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小题6: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小题7: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小题8: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观书有感》赏析(编)--梁下君子blog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MARQUEE style="WIDTH: 684 HEIGHT: 14px" onmouseover=stop behavior=alternate width=684 scrollAmount=3
我的理想生活:读万卷,行万里,写千篇,饮千杯,交益友,乐无穷……
《观书有感》赏析(编)
梁下君子 发表于
20:00:00 11301200
1、编写背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上第22课《古诗两首》之二《观书有感》。
标签:&&博客群:&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okk(游客)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9-1-1 19:17:00好哦!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枫儿(游客)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2-6 14:32:00知道我有多忙吗?好久未给你留言了。现在办公室里写上几句,免得让君子想念。下次再发表意见。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真的很想枫儿!谢谢你在忙碌中还惦记着君子,很想与你深入交流,能把你的QQ写在我的悄悄话里吗?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lo0(游客)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2-4 19:57:00l;o99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晴耕雨读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9 18:36:00欣赏朱熹的好诗,更欣赏君子大哥最后的解疑:朱熹在读书时产生了感慨,要使头脑更加聪慧,就得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知。作为一个理学家,特别又是一个教育家,这样劝告别人,未免太直露了,于是他想倒了打比方(譬喻)来加以说明。用譬喻的方法说理,既形象又直观,所以文题就是《观书有感》了。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好人一生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20:39:00君子简直就成了赏析家了!哦!严格地说是赏析大家的“赏析家”! 在君子这儿,总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来”,让好人感到新、感到鲜、感到奇!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赏析大家”谢谢好人的高帽子,冬天很冷,我正缺帽子呢。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绿色的希望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9:58:00过一段时间正好上这一课,收藏了!谢谢!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听雨眠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9:51:00好诗,我曾将它贴在教室墙上.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你的方法好!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山中百合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9:25:00朱熹遇到知音了.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这个知音就是山中百合。谢谢! 对不起!我删除了你的一条评论。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风起波涛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9:24:00君子的剖析总是与众不同。学习了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波涛的夸奖!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新月弯弯(游客)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9:16:00今天来得有点早,好一个“面对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这真是一个最佳的办法。看来,我也要向你学习这招了。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杏坛三木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9:16:00君子就是君子,欣赏。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三木的欣赏!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陈淑美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3:56:00真可谓古有朱熹,今有君子。都让人相当的佩服!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你怎么敢把君子与朱熹大学者相提并论,当心朱熹后代起诉你哦。谢谢淑美!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冬之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3:54:00知道了“源头活水”和“江边春水”的有一层寓意。感谢君子赏析!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老乡!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牵手岁月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1:07:00<span id="c_、今天,跟随君子学习了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特别是第二首,是我第一次听说。“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握的。”---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很有用的。 2、和君子同样的感受:以诗歌形式阐述读书经验,不是一件易事,写不好就会枯燥无味。佩服朱熹的这种大家手笔! 3、佩服朱熹的同时,也很佩服君子,君子的博学让心月心服口服。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佩服朱熹完全正确,佩服君子基本错误。不过君子为人还不错,正在追赶心月老师呢。总是被你的虚怀若谷而感动! 此乃最佳留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客发布文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0:54:00《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真是鲜为人知的。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希望大家都知道。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有心栽花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10:25:00同意网友的观点,前一首耳熟能详,后一首则是第一次见到,欣赏君子的博学和品读,学习了,谢谢!前段时间一直忙,后又到省城学习,所以没有到你处吸取营养,只好今天一一拜读了。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栽花百忙之中来指点君子!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xijiangyoulan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9:55:00佩服你的解读能力,前一首熟悉,后一首寡闻,今个儿在这学了,谢谢你。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你的谦虚!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xzff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8:03:00今天才知道朱熹还有这样美的诗,可能他也没想到能在几百年后的今天遇见你这样一个了解他的知己!你把他的诗诠释得太美了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我也参考了许多资料,不全是自己的观点,不过我是喜欢和佩服大才子大学问家朱熹的。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二月兰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7:34:00前一首,烂熟于心;后一首,因孤陋寡闻,今天第一次读到. 是啊,来你这里,总有收获,我也在想:我们该如何感谢你?我生性愚笨,夸赞你的话差不多都说完了啊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生性愚笨?太谦虚了!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yyqqw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5:33:00可是宋人能在不拘泥于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理入诗,以理入趣,虽然少了一点质感的美,却是将自己独特的体验巧妙的幻化在诗歌当中,读过让人难忘,这种创新的思路真的很棒!想来做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其间有思虑阻塞的过程,才显得更真切吧!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云嫣对古代文学的研究真是超过君子许多倍!佩服!做文真也许正是因为其间有思虑阻塞的过程,才显得更真切吧!赞成这个观点!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yyqqw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8 5:32:00前一首天天在引用,后一首的最后两句也听过,只是不知道是朱熹的作品,现在知道了。想想看,觉得宋人是特别聪明善于创新的,原以为诗歌到唐代已经到了无法超越的颠峰,不管是情境,意象,题材还是体裁,都让后人难以逾越。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宋人是特别聪明善于创新的,不仅宋词,宋诗也特别好!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liangdan168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3:33:00大哥解读得妙!前一首读过,后一首在这里学了。谢谢!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小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xiaoxiaxiaosi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3:09:00明天,我就教孩子们先学这两首诗!现成的资料,多好!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这样的资料适合老师增长知识,并不一定非要告诉学生。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乡间别墅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3:08:0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经常挂在嘴边,却不知它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孤陋寡闻也!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许多人甚至连这两句都不知道呢,太谦虚太诚实了!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陈小燕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2:36:00两首一比较就知道什么作品更易传承。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所以诗人不要故作高深。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北国之春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1:55:00这些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的价值在于为学生、为朋友开阔了眼界,也使自己思路明晰起来。 君子也!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重要的是使自己思路明晰起来,我很自私哦。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昨夜星辰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1:47:00景趣理趣兼备! 诗配画让人浮想联翩,感悟诗意!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星辰浮想联翩!君子也浮想联翩――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haoxiaolin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1:31:00我担心你这样编下去你的粉丝拿什么语言来赞美你? 拿什么赞美你,我不停的问,不停的想……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这样编下去也许很倒大家的胃口,可是我却因此牢记了一些知识,而且现在我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只得这样凑数呀。请原谅!今晚我要换一下“产品”。 “拿什么赞美你,我不停的问,不停的想……”仿佛听到了千千美妙的歌声,好喜欢这样的幽默!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haoxiaolin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1:24:00不喜欢哲理的句子,只喜欢“天光云影共徘徊”。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不理解,我觉得你是个很理性的人,还以为你喜欢哲理诗呢。原来理性的人也喜欢感性的文字。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wangcheng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1:18:00朱熹真不愧是一个前卫的&思想家&.饮水思源不就是从&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引用来的吗?又胡说八道了.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喜欢王诚的“胡说八道”!谢谢!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岁月无痕+(游客)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1:14:00思路清晰,说理深透.更难得的是能由此篇到彼篇,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朱熹及其哲理诗.有你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之大幸,家长之大幸,社会之大幸!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不期望大幸,只期望别误人子弟。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和夸奖!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新月弯弯(游客)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0:41:00新月在这向老师问好,身体可康复了?最近我的电脑又出毛病了。所以想给你留言,可怎么老是“验证码有误”。你快乐吗?我感到一丝落寞,总觉得理想离我太过遥远了。谢谢你对我的关注。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腿几乎好了,上楼正常,下楼非常。谢谢关心!我一直是快乐的,因为我面对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个人主页 |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自文自语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0:38:00理解精到,君子的文字也是行云流水,洒脱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和夸奖!
Re:《观书有感》赏析(编)
檐子发表评论于<span id="t_07-11-27 20:19:00被后人称为&朱子&的他,确实令人敬佩.他的一套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从君子这里总能学到很多.谢谢.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檐子对“朱子”的研究很透彻呀!檐“子”也是大学问家! 此乃最佳留言之一,谢谢精彩评点 赠给沙发贵宾一个
个人主页 |
发表评论:
梁下君子欢迎你
愿你天天好心情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西&#8203;师&#8203;版&#8203;五&#8203;年&#8203;级&#8203;语&#8203;文&#8203;下&#8203;册&#8203;教&#8203;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您的位置: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葛巍巍
  【课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2、预习《观书有感(二)》,理解诗意。
   3、查阅资料,了解朱熹,并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朱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板书。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呢?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读,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板书:有感。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
   2、检查诵读。
    1)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我们一起来读三四句。
     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3、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指导写字,师范写,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徘徊”如何理解?做一下动作。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4、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自问又自答这叫什么?诗中哪个词提示了你原因了?
    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板书: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四、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反复诵读,完满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4、品读完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5、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宽裕,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
   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板书: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鉴
                方塘清←源头活水
                心智明←读书汲取
  教学反思:
  不知道为何今年的公开课我却是那么的紧张,我感觉应该是我的年龄大了,上的不好怕伤面子啊!呵呵!
  国庆期间,我没有好好的休息,在家准备这节课的课件和教案,感觉还不错,而且还在家试上了几次就是觉得这过渡语总是不是很好。7天就是这么快啊!十号这天我执教了《观书有感》,总的感觉就是惭愧和遗憾,虽是备教材了,虽是查阅各种资料了,但是学生这块我没有很好的备课,课堂上我想抓住这首诗的诗眼,可是在第一个孩子说对了以后,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也能说出,或者我要确信是大多数孩子都知道这首诗的诗眼,结果,我问学生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孩子们被我误导了。以为第一个学生没有说对,哎,我当时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使得孩子们和我都傻了,最可笑的是,拓展那块,我出示了以前学过的说理诗的道理让孩子们猜是哪首古诗,结果,结果,孩子们又一次傻了。好,下课了,我的教学内容也讲完了,可是一切也结束了。同事对我说你选错文章了,这个不好上,还有同事说拓展太难了……呵呵,我没有考虑到这些,以为我会大家肯定也会,可是同事们都说,拓展那块我们都想了半天呢!嘿嘿,考倒学生和老师们了!这两处是我遗憾最大的地方,以后也多听听这样的课,看看,如何处理的更好,哎!
  这篇文章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说理诗,喜欢诗中描绘的景色,美景配上我的美文诵读还是不错的,总之还是不错的(自我安慰一下),下次再努力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摘自《合肥市螺岗小学》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书有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