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缝人善名一时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因

文言文补充练习1
补充练习一
【重点练习】
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诲女(rǔ)知之乎
B 愿车马,衣(y&)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多见而识(sh&)之,知之次也
D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止,吾止也
E 盍(h&)各言尔志
2.选出下列诗句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①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 Am&o Bm&o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As& Bshu&
③所谓伊人,在水之汜(  ) As& B&i
④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Ayǐ Bqǐ
⑤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Aji& Bh&
3.判断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冰,水为(w&i)之带下线,而寒于水(  )
②木直中(zhōng)绳(  )
③虽有(yǒu)槁暴(  )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  )
⑤则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  )
⑥假(ji&)舆马者,非利足也(  )
⑦假舟楫(j&)者(  )
⑧君子生(shēng)非异也(  )
⑨锲(q&)而不舍(  )
11 金石可镂(l&u)(&
12 非蛇鳝之穴(xu&)(
4.下列几组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柘(zh&) 堙(yān) 攫(ju&) 水潦(liǎo)
B 鳌(&o) 颛顼(xū) 炎(y&n) 自(ji&o)
C 白喙(hu&) 女娲(wā) 干涸(h&) 鸷(zh&)鸟
D 发鸠(jiū) 颛(zhuān) 民冀(j&) 州周载(zǎi)
5.下列几组词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朝运百甓  人问其故  致力中原
B 过而优逸  恐不堪事  未尝少闲
C 日月星辰  天倾西北  与日逐走
D 天不兼覆  其鸣自詨  湮于东海
6.对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君一何愚(多么)
B 问君何能尔(这样)
C 但坐观罗敷(但是)
D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升高或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卒之东郭墦间(《墦间乞食》,下同)
 ②不足,又顾而之他
 ③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④之祭者,乞其余
 ⑤由君子观之
B ①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墦间乞食》,下同)
 ②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③而未尝有显者来
 ④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⑤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饱食、满足)(《墦间乞食》,下同)
B 与其妾讪其良人(责骂、嘲讽)
C 求富贵利达者(升官发财)
D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国)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并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学习但是不善于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考但是不深入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思维敏捷而且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他“文”。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永不满足,教导人不知道厌倦,对于我来说具备了哪一点呢!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平地堆山,虽然只倒了一筐土,前进,是我前进的呀。
B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成就道德,精神就得到提高,智能就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这就具备了。
D 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墦间乞食》)
译文:走到祭扫坟墓的人那里,乞讨人家吃剩下的酒肉,不满足,回头又到别家去乞讨。
1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12.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②金就砺(  )则利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
④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故不积跬(  )步,无以致千里
⑦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
⑧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⑨蟹六跪而二螯(  )
13.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
14.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墦间乞食》,下同)
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③施从良人之所之(&
④卒之东郭墦间( &)
⑤与其妾讪其良人(&
⑥施施从外来( &)
15.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辄朝运百甓于斋外(  )
②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
③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
④岂可但逸游荒醉?(  )
16.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勿遽取舍与其间(  )
②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  )
③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  )
⑤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
⑥不可牵强暗记(  )
17.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王冕者,诸暨(  )人
②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  )上
③听已,辄(  )默记
④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之
⑤儿痴如此,曷(  )不听其所为
⑥夜潜(  )出,坐佛膝上
⑦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  )达旦
⑧佛像多土偶,狞(  )恶可怖
⑨冕小儿,恬(  )若不见
18.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 A 窃入学舍(  )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C 舍生而取义者也(  )
② A 曷不听其所为(  )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③ A 狞恶可怖(  )
  B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C 死亦我所恶也(  )
④ A 恬若不见(  )
  B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19.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
②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③世人苦被明日累(  )
④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
20.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B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C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D 默而识(  )之
21.给下列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②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
③萁在釜(  )下燃,豆在釜中泣。
④带月荷(  )锄归。(《归园田居》)
⑤使君遣吏来,问是谁家姝(  )?
2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同)(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④委而去之(  )
⑤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⑥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⑧寡助之至,天下畔之(  )
2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墦间乞食》,下同)
②所与饮食者(  )
③而未尝有显者来(  )
④之祭者,乞其余(  )
⑤又顾而之他(  )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⑦而良人未之知也(  )
⑧骄其妻妾(  )
24.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侃性聪敏恭勤(  )
②终日敛膝危坐(  )
③军府众事,检摄无遗(  )
④大禹圣人,乃惜寸阴(  )
2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则其尤无义理者(  )
②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
③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  )
④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2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做安能会耶(  )
②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
③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④百年明日能几何(  )
2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2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  )
②孙叔敖举于海(  )
③行拂乱其所为(  )
④动心忍性(  )
⑤征于色,发于声(  )
⑥国恒亡(  )
⑦衡于虑( )
⑧空乏其身(  )
2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但坐观罗敷(  )
②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
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④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
30.根据文意解释划线的词。
①夸父与日逐(  )走
②猛兽食颛(  )民
③淫水涸(  ),冀州平
④天柱折,地维(  )绝
⑤地不满东南,故水潦(  )尘埃归焉
31.写出下列文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②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            ,斯天下之民至焉。
32.写出下列文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天时不如地利,            。
②            ,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④故君子有不战,            。
33.根据课文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后喻。
34.写出下列古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在河之洲。
②老骥伏枥,            。
③采菊东篱下,            。
④秦氏有好女,            。
35.理解性默写练习(《〈论语〉十则》)。
A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无知妄说,应该“多闻,      ;      ,”从而说明了“学而知之”的认识过程,显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B 孔子教导弟子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他曾对子路说:“      ,      ,      。”
C 曾子认为读书人要有宽广的心胸和坚强的意志,因为“      。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D 孔子在与弟子的对话中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说:“      ,      ,      。”实际上是教育弟子要确立为大众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E 孔子用“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中能保持节操的人。子曰:“      ,      。”
F 子贡勉人勇于改过,他说:“      ,      :      ,      ;      ,      。”
36.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寡人之于国也》,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
①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② 孟子根据井田制提出的王道,施仁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③ 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什么看法?
37.按要求默写课文(《劝学》)。
①从生活中取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改造变化后,能比原来更好的语句:
,      ,      ;      ,      ,      。
②《劝学》一文中,包括三个并列的条件复句,最终指出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语句是:
,      ,      ,      。
③连用四个比喻,且都取自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和共有经验,说明人借助于学习,可以增长能力、才干:
,      ,      ;      ,      ,      。
      ,      ,      ;      ,      ,      。
④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语句是:
,      ;      ,      。
⑤在《劝学》一文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      。
38.理解性背诵(《〈论语〉六则》)。
A 孔子非常讲究学习方法,他在与弟子的对话中曾多次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请你用孔子的原话写出三条:
①      ;②      ;③      。
B 孔子的学识非常渊博,但仍然很谦虚,他曾说:“      ,      ,      ,何有于我哉!”这是他自谦的表现。他还说过:“      ,      ;      ,      。”
C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的“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时说:“,,是以谓之‘文’也。”
39.完成理解性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通过人于艰难困苦中磨炼成才,国于居安思危中方能不衰的事实,引出的中心论点是:
②孟子纵论了古时六位知名人物,及他们的事例,文章中是怎样表述的?
40.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①《长歌行》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明确体现在篇末两句      ,      。
②《陌上桑》第一段侧面描写突出罗敷容貌之美的诗句是      ,      。      ,      。      ,      。
③《饮酒》诗中,有一设问句,意在说明诗人主观上摆脱世俗,存心高远,俗务自难干扰,它是      ,      。
④曹植的《七步诗》中      ,      两句诗,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它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41.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陶侃》一文中反映作者自找苦吃,不图安乐的描写是      。
②陶侃精勤吏职为的是      。
③陶侃不仅自己勤于政事,不求安乐,还常勉励人珍惜光阴,其言曰:      ?
42.简答题:《陶侃》一文中记叙了陶侃的两件事,请你做出简要概括。
①                                 。
②                                 。
43.用原文回答问题(《熟读精思》)。
①朱熹在主张熟读时,提出了“五不可”,它们依次是:      、      、      、      、      。
②作者指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44.简要概括《要做则做》一文说明的道理。
45.填空(《熟读精思》)。
①朱熹是      时著名      家和      家,世称      ,讲学的经验很丰富。他的弟子曾把他有关读书方法的意见归纳为“      ”六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②大抵观书      ,使其言      。继以精思,使其意      ,      ,可以有得尔。
      文义有疑,众说纷错,      虚心静虑,      取舍于其间。
46.给下面的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②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③子夏为莒父(鲁邑名)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7.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
【注】不以为言:不因为这事有怨言。
48.给下面两段文字加上标点。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2)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49.给下列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2)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俯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荀子·解蔽》)
(3)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4)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列子·黄帝》)
50.给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则故事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战国策·魏策》)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请以战喻 抚恤 移民移栗 民贵君轻
B 勿夺其时 数罟 养生丧死 小恩小慧
C 涂有饿莩 孝悌 五亩之宅 填然鼓之
D 任重道远 弘毅 悔人不倦 兵刃既接
2.下列句中的“之”与“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D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E 由,诲女知之乎
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下列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为下面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①愿无伐善,无施劳(  )
A砍伐 B讨伐,进攻 C功劳 D夸耀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
A 男子的统称 B 通“仕”,做官 C读书人 D兵士
③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
A怎么,哪里 B在哪里 C表疑问语气 D为什么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A年景 B年 C年龄 D时间,光阴
6.下面对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
A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听)
B 盍各言尔志(你们的)
C 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假使)
D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畏惧)
E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
F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遗憾)
7.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A脚 B足够,够,充足 C够得上,配,值得 D满足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丰衣足食(  )
④心满意足(  )
A病 B厌恶,憎恨 C快,急速,猛烈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②君有疾在腠理(  )
③疾恶如仇(  )
④讳疾忌医(  )
⑤疾风劲草(  )
A灭绝,消失 B横渡,横穿 C独特,卓绝 D极,非常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②佛印绝类弥勒(  )
③斩尽杀绝(  )
④拍案叫绝(  )
A qi&ng强大,强盛    B qi&ng健壮,有力,强悍
C qi&ng胜过,优越,好  D qi&ng有余,略多
E qiǎng勉强,逼迫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②夫赵强而燕弱(  )
③赏赐百千强(  )
④争强好胜(  )
⑤强人所难(  )
8.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①A 盍各言尔志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D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
②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C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既克,公问其故 (  )
③A 深追先帝遗诏
 B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C 军府众事,检摄无遗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道啊。
B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老人安慰他,朋友信任他,少年照顾他。
C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译: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大任,不也算是繁重吗?
D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译:譬如堆山,差一筐土没有完成,停止,是我停止的呀。
10.从句式角度考虑,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几项是(  )
例句:而相泣于中庭
①而良人未之知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⑤以为轮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A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王问:“何以知之?”
1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
B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C 此大谬也
D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大儒,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学说中的仁义部分,这主要表现在他“以仁义治国”的思想上。
B 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梁惠王是春秋时的国君,姬姓,魏国都城在梁,所以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D 庠序都是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15.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名篇。全书七篇,以每篇开头一句的头几个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尽心》《公孙丑》等。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节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自《孟子·告子》。
C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一书,作者是孟子本人。
D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16.判断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首,古时也称为“诗三百”。这些诗歌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具有很强的人民性。
B 乐府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它广泛搜集各种歌词,配上音乐,然后由人演唱。这些歌词就叫做“乐府诗”或“乐府”,《长歌行》《陌上桑》都属于乐府诗。
C 陶渊明41岁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去彭泽令一职回乡,以后再也没有做官,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饮酒做诗,他的很多诗是歌咏隐逸、描写田园的,因此称他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D 曹植在建安文人中年龄较小,成就却最为突出。曹操死后,他备受曹丕、曹睿的防范、迫害,不但政治上的雄心无法实现,而且屡徙封地,生活不安定,还经常担心遭杀身之祸,陷入苦闷与惶恐,他的诗《观沧海》表现的就是那种苦闷矛盾的心情。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诸侯兼并战争,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以“好辩”著称。
B 《墦间乞食》是《孟子》中的一段寓言,它从反面告诉我们做人应有的准则:做老实人,说老实话。
C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基本上代表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文学和个人修养诸方面的思想。
D 荀子同孔子、孟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荀子》含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文章雄健严密,长于说理。
18.下面对文意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一部古代的地理书《山海经》,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上古人民征服大海的坚忍精神和宏伟志愿。
B 夸父逐日的神话,表现出上古人民为实现美好理想而英勇献身的豪迈气概,也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C 女娲,神话中捏黄土作人、化育万灵万物的“古之神圣女”。她和火、水、猛兽、鸷鸟等斗争,炼石补天,改造天地,表现了战胜自然灾害,为人类造福的伟大气魄。
D 共工与颛顼都是古代神话人物。《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夺皇帝的位置,发怒撞击不周山,结果天塌地陷。《共工头触不周山》这则神话把共工说成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极言其力量之大。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传记体通史巨著,记事自春秋至五代,系统的保留了较完备的历史资料,编撰者是司马光。
B 《山海经》大约是晚周的书,秦、汉人有增补,内容主要记述古代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每写完一山一水,多记其中许多怪异的草木鸟兽虫鱼,以及部族、祭祀、巫医等,内含不少神话和传说。
C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一同撰写的。这部书的思想观点较为庞杂,载有不少自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
D 《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故后来常以风骚并举,人们用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2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国时,董遇曾说:“读书百遍,而意自见。”后人把这句话当作读书经验来传诵。
B 陶渊明是南北朝时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饮酒》选自《陶渊明集》。
C 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他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资治通鉴》,宋神宗赐名。是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
D 庄子名周,战国时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21.阅读《饮酒》诗,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归田后,由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所以能够避开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在尘嚣中找到闲静。
B 作者热爱农村生活,处处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乐趣。采菊、看山、夕阳、归鸟,这里面有无限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生活情趣,既不能用语言形容,也无须用语言形容了。
C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自然,婉曲含蓄,语近却旨远,言浅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D “采菊东篱下”四句是名句,作者采菊本无意望山,适举首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他把诗人一瞬间的感受表达的那么鲜明、准确而又恰到好处,这反映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
22.下面对《菊花》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 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 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 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 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23.下面对《上邪》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邪(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A “上”,指天;“邪”同“耶”,语气词。
B “陵”,山峰;“雨”,降落。
C 诗中的女主人公指天为誓,并列举五件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作为与君断绝的条件,以表示对爱情的生死不渝。
D 本诗想象奇特,感情含蓄,如涓涓细流。
2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B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D 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2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然后可以有得尔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6.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②使之然也(  )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④君子生非异也(  )
2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B愿闻子之志(  )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
E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F青,取之于蓝(  )
②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B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
 C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
 D 而良人未之知也(  )
 E 蟹六跪而二螯(  )
 F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G 吾尝终日而思矣(  )
 H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 窃入学舍(  )
B 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
C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A 依僧寺以居(  )
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C 依乎天理(《庖丁解牛》)(  )
A 听矣,辄默记(  )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
C 《小石潭记》(  )
A 已而复如初(  )
B 令初下,群臣进谏(  )
C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A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B 听妇前致词(  )
C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
29.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及用法。
①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④愿车马,衣轻裘(  )
⑤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0.分析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与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意义的异同。
①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③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  )
④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
⑤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④蟹六跪而二螯(  )
32.“而”多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假设等关系。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劝学》节选自      ,作者      ,是      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的基本倾向属      学派。
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人,是      的创始人。《论语》记录了      的言行,是      编成的,共20篇。《论语》属      体。
35.写出下列诗句的出处。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时期      的《龟虽寿》。
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题是      。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      时期著名诗人      的《归园田居》。
3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练习。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文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之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才绳之    绳:捆绑
B 先涕泣不自胜  胜:控制
C 朕之恨深矣   恨:遗憾
D 请今日为始   请:请求
②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飞骑因番请见     &&&&&&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B: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 “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 “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③ “以至是”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
A 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B 大怒,命促刑
C 善才斫我文陵上柏
④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直接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臣”是古代表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或皇帝的自称。
⑤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 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宗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
C 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的艺术,他称赞高宗有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
D 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罚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
37.阅读下面《劝学》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②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一步一步积累,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B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劣马拉着十驾车,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D 蟹六跪而二螯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
③找出本段中的几处对比设喻,它们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A&&&&&&&&&&&&&&&&&&&&&&&&&&&&&&&&&&&&&&&&&&&&&&&&&&&&&&&&&&&
                    
B&&&&&&&&&&&&&&&&&&&&&&&&&&&&&&&&&&&&&&&&&&&&&&&&&&&&&&&&&&&
C&&&&&&&&&&&&&&&&&&&&&&&&&&&&&&&&&&&&&&&&&&&&&&&&&&&&&&&&&&&
说明:&&&&&&&&&&&&&&&&&&&&&&&&&&&&&&&&&&&&&&&&&&&&&&&&&&&&&&&&&&&
38.阅读下面短文,简要概括其寓意,并译为现代汉语。
嘉靖中,京师缝人某姓者,擅名一时,所制长短宽窄,无不称身。尝有御史令裁员领①,跪请入台年资。御史曰:“制衣何用知此?”曰:“相公辈初任雄职,意高气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在事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及任久欲迁,内存冲挹②,其容俯,衣当前短后长;不知年资,不能称也。”(《寄园寄所寄》)
【注】①员领:进宫时穿的朝服。 ②冲挹:忧郁,闷闷不乐。
3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40.根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内容简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是孟子阐述军事、政治中主客观条件的作用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一篇说辞,显示了孟子散文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从宏观着眼,从具体事实入手,在事实与道理、客观与主观、现象与本质的有机融合中,提出了什么政见?
③文章善于从宏观上对比,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通过排除法得出结论,揭示出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④文中许多深含哲理的议论成为千百年来著名的政治格言,请找出一、二句来。
⑤试结合课文的某一方面的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重点练习】
1.C 2.①A ②A ③A ④B ⑤A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0√ 11√
4.C 5.B 6.C 7.B 8.D 9.D 10.D
11.①s& ②y& ③t&nzh& ④piǎo
12.①gǎo
p& ②l& ③cān ④q& ⑤y& ⑥kuǐ ⑦q&j& ⑧n& ⑨&o
13.①quǎn ②yu& ③g& ④b&
14.①y&n ②ji&n ③y& ④f&n ⑤sh&n ⑥shī
15.①p& ②xī ③sh&④y&
16.①j& ②s& ③ji& ④chǔ ⑤jī ⑥qiǎng
17.①j& ②lǒng ③zh& ④t& ⑤h& ⑥qi&n ⑦l&ng ⑧n&ng ⑨ti&n
18.①Ash& Bsh& Cshě ②Aw&i Bw&i Cw&i ③A& B& Cw& ④Aji&n Bxi&n Cji&n
19.①mi& ②cuō tu& ③lěi④zhu&
20.A说(yu&高兴,愉快)B愠(y&n恼恨)C罔(wǎng通“惘”,迷惑而无所得)殆(d&i通“怠”,懈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D识(zh&记住)
21.①逑(qi&配偶) ②唏(xī干) ③釜(fǔ锅) ④荷(h&扛) ⑤姝(shū美丽的女子)
22.①仁道,道义。 ②环绕,此处指“围”。 ③本义为地域,界限。此处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④连词,表顺承。 ⑤城池,护城河。 ⑥兵,兵器;革,甲衣。 ⑦巩固国防。固: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巩固” ⑧同“叛”,背叛。
23.①相处 ②共,一起。 ③不曾 ④祭毕的酒食 ⑤四面张望 ⑥方法 ⑦这个情况 ⑧动词,炫耀,耍威风。
24.①恭谨勤勉 ②端坐 ③察验统管 ④尚且
25.①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②裁定,裁决。 ③大概 ④随随便便
26.①怎么 ②照旧不改,指迁就拖拉延误的旧习惯一味延续下去。 ③错过时机,耽误事情,虚度时光。 ④指人的一生。
27.①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②接触,交锋。 ③有的人 ④遗憾 ⑤种植 ⑥制止,约束。
28.①狱官 ②从 ③不顺 ④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⑤征验 ⑥常 ⑦同“横”,梗塞不顺。 ⑧空缺,贫乏。此处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经受贫困。”
29.①坐:因为 ②直:通“值”,价值。 ③烈士:怀有雄心壮志而有作为的人 ④何:多么
30.①竞 ②善良 ③干涸 ④纲维,大绳 ⑤地上的积水
31.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五亩之宅 ③可以无饥矣孝悌之义 ④王无罪岁
32.①地利不如人和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 ③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④战必胜矣
33.①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
34.①关关雎鸠 ②志在千里 ③悠然见南山 ④自名为罗敷
35.A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D老者安之,朋友信这,少者怀之。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F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6.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7.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8.A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9.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0.①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②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1.①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②致力中原③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
42.①不求安乐,自找苦吃。 ②勤于政事,珍惜光阴。
43.①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②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4.强调要做就立即做,不可因循拖拉,大误终身。
45.①南宋哲学教育朱子(或“朱文公”)朱子读书法熟读精思 ②先须熟读皆若出于吾之口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至于则亦勿遽
46.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②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③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7.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8.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49.①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②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俯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③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④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①寿陵有个少年到邯郸去学走路,没有把邯郸人的步态学会,又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忘掉了,只好双手着地爬着回去了。 ②在夏首的南边,有个人名叫涓蜀梁,他为人愚蠢又很胆小。一次他在明亮的月光下走夜路,走着走着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遇见了伏在地上的鬼;一抬头,看见自己的头发,以为碰上了立着的妖怪,他转过身子就跑,等到了家中,就断气死了。 ③齐宣王让人给他吹竽听,每次必得三百人合吹。有个姓南郭的先生请求给齐王吹竽,齐宣王很喜欢他,(便答应他的请求)发给他的薪水跟那几百人的一样。齐宣王死了,湣王即位,他喜欢吹竽者一个一个地为他吹奏,(本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便逃跑了。 ④有个住在海滨的人很喜欢海鸥,他每天清晨都要来到海边和海鸥一起游玩。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常常超过百数。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一起玩,你捉几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又来到海边,海鸥都只在空中盘旋飞舞,再也不肯落下来。
50.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车子往北走,他告诉我:“我要到楚国去。”我问:“你到楚国(应该往南),怎么反而朝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我旅费带得多。”我说:“旅费虽然多,这条路根本不通楚国。”他又说:“我的车夫技术高。”这几种条件愈好,他离楚国就愈远了。
说明:方向搞错了,条件越好,结果就越糟。
【综合练习】
1.C 2.D 3.A 4.B、D
5.①D ②C ③A ④B 6.D、F
7.(1)①A ②C ③B ④D
(2)①C ②A ③B ④A ⑤C
(3)①B ②D ③A ④C
(4)①B ②A ③D ④C ⑤E
8.①A、D(A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B这样,如此C助词D同A)②B、C(A旧,与“新”相对B所以,因此C所以,因此D原因,缘故)③C、D(A死人遗留下来的B遗失C遗漏,忽略D同C)
11.介宾后置,③⑥⑦①宾语前置②定语后置④判断句⑤省略句
12.A 13.D 14.C 15.C
16.D(将《观沧海》改为《七步诗》。)
17.D 18.D 19.A 20.C
21.A(“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改为“作者有自己的理想,精神上有所寄托”。)
22.C(三、四两句没有写菊花的高洁气质,只是写了菊花耐风寒,只身在秋风中。)
23.D(感情激烈,如火山爆发。)
24.C 25.C
26.①有:通“又”,表示进一层。②:通“糅”,用火烤木料使它弯曲。
③知:通“智”,智慧。④生:通“性”,指人的资质。
27.①A代事,相当于“它”B助词,“的”C没有意义的衬字D代人,“他(们)”E代事,宾语提前F代物,指“青”②A表并列关系B表相承关系C表相承关系D表转折关系E表并列关系F表转折关系G表修饰关系H表递进关系
28.①A.偷偷地B.偷C.谦词,私下,私自。②A.投靠B.依靠C.依照,按照。③A.记住B.记载,记述。C.一种记叙性文体④A.当初B.刚刚C.开始⑤A.任凭B.用耳朵接受声音。C.准许
29.①苦于,动词。②游水,动词。③敲起鼓来,动词。④穿轻的皮衣,动词。⑤像狐狸一样鸣叫,名词作状语。⑥当面指责,批评,名词作状语。
30.①木头节子(今义: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②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③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与现代汉语同)④在此(今义:承接连词)⑤以……为(今义:认为)⑥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⑦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⑧寄居,托身(今义:托付事情或情感)⑨当中夹杂着(今义:当中)
31.①参:检验②假:凭借,利用。③金:金属制的刀剑等。④跪:蟹腿。
32.①并列②转折③递进④承接⑤递进
33.《荀子》荀子战国儒家
34.丘仲尼春秋鲁儒家学派孔子及其弟子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语录
35.①三国曹操②《诗经》《蒹葭》③东晋陶渊明
36.①D②B③C④D⑤C
37.①B ②B ③①“骐骥”与“驽马”对比②“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对比③“蚓”与“蟹”对比说明了无论主观条件如何,只要坚持不懈,用心专一,都能达到理想境地。
38.做官的资历表面看来和衣服的剪裁毫无关系。但在封建社会中,官场中的人,却常常因此影响自己的神情体态。这位裁缝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将它作为裁剪衣服时的重要参考,这是十分高明的。难怪他能够成为名裁缝呢!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和当裁缝一样,都需要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
译文:清嘉靖年间,京城里有位裁缝,名气很大,他所做的衣服,顾客们身在身上,长短肥瘦,没有一个不称身的。有位御史大人,请他缝一套官服,恭恭敬敬地请教大人当官的资历。御史大人问:“你做衣服知道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相公们大凡初担任要职的时候,都很神气,走路时挺胸凸肚,所以衣服就应当后摆短,前摆长;等到做官时间长些了,心气一般比较平和,衣服就应该前后摆一样长;如果做官时间太久,将要降职了,心里总是闷闷不乐,走路时就低头弯腰,这时做的衣服就该前摆短些,后摆长些。如果不知道大人当官的资务,做的衣服就不容易称身了。)
39.学无止境,学习必须认真,满足于一知半解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译文:薛谭向(名歌手)秦青学唱歌,还没有完全学会秦青的本领就都认为学好,于是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在城外的大路上为他饯行。(席间)秦青拍打着竹节,唱起了悲伤的歌,歌声震动了树林,连空中飘游的云彩也停住不动了。于是,薛谭向老师认错,要求回去继续学习,终生不敢再说回家的话
40.①雄辩畅达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道义和人心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答案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京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