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化法师强化药水特??????

崇旭法师五台山归来:悲欣交集泪涔涔
来源:大公佛教|
朝圣之路上的朝拜者 (图片来源:资料图)
  朝拜五台山归来,总算是圆了一个心愿。
  农历八月十六那天,他们一行十多个人从寺院开始行脚五台山,经过风雨日晒的十一天后到达。我却因为身体的原因连一句调侃自己也要行脚的资格都没有。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一次旅程,至少在我自己来看这是一次有着生命意义的转变,一次自我的超越,一次精神质量的超越。
  说起来,自己是一个不愿意向生命和生活低头的人。当初为了突破一个循环的还不知其意义的人生,便毅然背起包,没有和任何人告别,就踏上了自己也不知道终点的旅程。那时候自己想:即便没有找到最终,这样走下去也好,哪天走不动了就不走了,至少自己寻找过了,努力过了!于是,走到了日照、五莲山、泰山、曲阜、胶州、青岛、湛山寺、沈阳,然后到了柏林寺。这一段的行程时间大约是三个月。后来给别人说起来的时候,大家的说词不外乎善根好,因缘好。可是内中的艰辛滋味、因缘变化,也只有自己走过才能明白。最后的终点当然是黄梅,不论是生活的,还是内心的旅程都得到归宿,并且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完成了自我的一次超越。
  然而,生命并不是有了答案就已经圆满的。此时的自己更像一棵刚种下的小树苗或者刚刚启程的车子。要一直往前才能让心更加圆满,才能更清晰地证明和运用人生。用师父的话来说更贴切: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想,自己应该还是在依着师父的教导做的。在面对病魔时,是在鬼门关口跳舞。我看着比自己住院早的,第一天还好第二天就见不到了,然后又看着来时身体比自己要好,后来越来越差,最后不知道哪天一觉醒来就不能再问早安了。对于自己一楼的病人来说,明天或者来世哪个先到,我们真的不知道。可是自己还是尽力保持着,像正常人那样的心态和生活。让人们看到我时,能够起一个赞叹的心,知道我是一个学佛人。夜里躺下,自己也问过自己:怕死吗?怕,我不是惧怕死亡,而是怕没有意义的死去,就是躺在病床上这样死去。所以,有一次我就对一个居士说,如果在某个时间身体还是没有起色,我会离开。
  离开,去哪呢?我总是希望能超越自己,像第一次出行一样,做到生命的升华。所以,我可以在临死前去做一次朝拜。再一次的,放下一切,一个人,一步一句佛号,一步一颗把握当下的心,一步一份永远的虔诚。就这样地走下去,让身体就是身体,心就是心。自己能走一步那么就可以离佛近一步,就可以与净土少了一步距离。然后呢?佛菩萨大概还要我再多做些事情,那某个时间还没有到我就出院了。
  如果没有出家,我想自己大概会有一次云游,看尽山川壮丽、湖海烟波。即便是没有寻找到人生的答案,一次放下一切的游历,也能让人生有些许的明悟。因此,自己常常劝说一些压力大的朋友,应该有一次这样的旅行。可以开阔心胸,可以放得下拿得起。并且也只有放下过才能拿得起!就像在五台之顶,看着那样蓝的蓝天,那么白的白云,一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无尽的苍茫。竟然可以感动得忍不住流泪:原来心可以和天地融在一起,可以这么的广阔无有边际。
  然而放下一切的旅行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顾,甚至连生活都要放下。在南山寺看到了古代的石刻,除了惊叹古人的技艺精湛外,更多的是钦佩他们的用心。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形象、每一刀,都如此精致,充满神采。从阅读史书或者的解说中,可以得知那是充满压迫的封建社会,人们衣不避寒、食不果腹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人们竟然可以用心雕刻出如此的作品。那么,在这个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是否能找出几件可以称赞的呢?因此我知道,生活从来不关乎历史在哪一刻,也不关乎物质是否充足。生活就是心的体现!热爱生活就是热爱生命,就是拥有完整的灵魂,更是在好好地运用自己的心。所以,匠人们的雕刻像是在重塑一个生命,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师父的另一句话这样说: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在今天,自己没有继续旅行寻找下去,除了身体的原因,更多的是感谢师父的教导,所以在上面引用了两句师父的话来做主题。对于我的师父,有一首《想念上师》的歌曲可以表达我的感情:
  我在喇荣的天空下想您
  我在色达的草原上想您
  安坐或行走
  都不能自已
  此刻银岭上已漫天碧绿
  幻觉中又能和您走在一起
  您温暖的笑容
  一如往昔
  父母给了我一时的身躯
  上师给我了永恒的智慧真谛
  人间恩情如夜空的繁星
  上师是明月
  照我路途万里
  若不是此生有幸遇到了您
  得到您大悲心的无量摄持
  我会继续在黑暗中流转
  无明无智
  和解脱之路失之交臂
  在迷失的人群之中
  我找到了自己
  我是幸运的
  幸福快乐的
  我知道
  报答您的方式
  利益众生的利益
  今年四月,是师父圆寂周年。虽然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但还是去了湖北。师父对自己的恩德已经写过,却是说不尽的。但在激动心情下,还是写了几句话纪念师父:
  允我同行还楚地,悲欣交集泪涔涔。
  鬓颜未改乡音变,游子归家偎何人?
  砖塔花桥碧玉流,仰天俯地念悠悠。
  问尔平生何所愿,托茶跪侍老赵州。
  最后一次见师父是2012年的冬天。师父到玉泉寺来,大家到山门口等师父。师父从车上下来看到我,问道:&你回来了!&我答:&是,师父。&我想上前搀扶师父,却又心生怯意,于是不敢上前也不敢再说话。师父看着我,不说话也没有上前去,伫立了一会儿,才走进寺院。看着师父身影消失在拐角,我仍然不敢紧跟。随后下午师父就到石家庄看病,再到北京、武汉&&
  每每想到这儿,总是悔恨!我们坐车去五台山的第二天是师父的冥寿日,所以在这篇杂记里才又回忆这一段。
责任编辑:胡月冉
相关阅读:
日一二三四五六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艳阳五月,正是出游的最好时间,亲们,你们准备好了嘛![]
2015两会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4月25日第53届世乒赛在苏州开幕,刘延东宣布开幕。[]
& &&&& & 正文
崇慧法师千里迢迢捐3万 救助家乡尿毒症少年
【字号:&&】【】
中国江苏网2月19日讯 去年10月份,晚报报道《少年罹患尿毒症
众人纷纷献爱心》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赵玉成伸出援助之手。2月17日下午,福建泉州天禄岩古刹当家崇慧法师,千里迢迢冒雨赶到赵玉成家中,送来善款三万元。
厦门赶来送善款
2月17日下午,天下着雨,夹杂着丝丝寒意。当天,福建厦门南普陀寺佛学院23岁的崇慧法师,特地从福建厦门赶到兴化,来到西鲍乡巾荡村赵玉成家中。
“希望我的绵薄之力能帮助到你们。”崇慧法师将3万元现款交到了赵玉成父亲赵增华的手中。
“真的很感谢你,要不是有这么多好心人,儿子肯定没希望了。”赵增华从法师手中接过爱心款时,紧紧拉着法师的手,感激地说。
赵增华说,目前赵玉成每周需透析两次,病情稳定。有了好心人的捐款,前期手术的费用也筹集得差不多了。
“儿子肾移植需要的肾源也是一波三折。”赵增华说,一开始,儿子与他妈妈配型成功,当时还满心喜悦,努力筹钱准备手术。可后来体检发现,他妈妈的肾也有毛病,根本不能手术。正当一家人陷入痛苦时,儿子跟他二叔的配型又成功了,又充满了希望。现在一家人正在等医院的手术通知。
“我小时候身体也不好,通过自身努力,现在身体非常棒了。”崇慧法师得知赵玉成肾源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以自身的经历鼓励赵玉成:“面对重病,要相信生命的奇迹。只要坚持到底,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愿多为家乡做点事
崇慧法师是兴化人,因为从小体弱多病,8岁时,家人将他送出去学习佛法,18岁正式出家,现年23岁的他在福建泉州天禄岩古刹当家,同时还在厦门大学、厦门南普陀寺佛学院讲学。
崇慧法师说,年前,老家的一位朋友到福建厦门出差,两人叙旧时提到了赵玉成的不幸遭遇,他当时就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回老家帮帮这个不幸的少年。可是因为过年期间庙里比较忙,他一直走不开,不过他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件事。这些天庙里清闲了不少,他便连夜从厦门赶回兴化,在兴化统战部、宗教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找到了赵玉成的家。
崇慧法师热衷慈善,每年捐出去的善款达20多万元。“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崇慧法师说,之前,他一直给深圳的一家孤儿院捐资捐物。同时,只要他看到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慷慨解囊。
崇慧法师说,兴化是他的家乡,今后他会常回兴化,也会将慈善带到兴化,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算是为家乡做点事。
崇慧法师千里迢迢捐3万 救助家乡尿毒症少年
作者:&&编辑:梅源、娄静
十六世纪时,交际花是美艳、大胆、性自...
赵薇和陈可辛赴居酒屋用餐,一行人在隐...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第三方登录:一部生动直观的生活禅“活教材”――访崇谛法师 - 菩萨在线
一部生动直观的生活禅“活教材”――访崇谛法师-菩萨在线
※ 您目前的位置: >
一部生动直观的生活禅“活教材”――访崇谛法师
导读:&&&&崇谛法师是一本十分厚重而又灵动的“大部头”书,而向来低调的他,很少向大家“展示”。这次,在夏令营活动闭幕式上经不住笔者“狗仔队”式的“穷追猛打”和“反复纠缠”,崇谛法师充满传奇色彩的学佛经历,终于在闭营仪式后的采访中浮出水面。
营员与崇谛法师合影
&&&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日上午10时许,在弘一大师优美感伤的《长亭送别》歌声中,四祖寺第十届禅文化夏令营在双峰讲堂落下帷幕。突然,一位男营员向现场300多位沉浸在离情别绪中的&同修&提议:&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崇谛法师,感恩他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营员们不约而同地起立,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讲台旁一位颀长俊朗的年轻法师,热烈的掌声瞬间潮水般淹没了讲堂的每一个角落,营员们的心融化在一片感动中。
  一直在夏令营活动中指挥若定的崇谛法师,却在掌声中窘迫起来,他红着脸打岔说:&不要耽误时间,大家赶快去宿舍收拾行李吧,午餐后寺院安排了大巴送大家走!&
  在营员们眼里,崇谛法师几乎是一个神奇的偶像:年纪轻轻却无比干练,才华横溢而十分低调。极其繁忙却从容不迫。他每天都起得最早,睡得最迟。从凌晨5时到晚上10时,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无比辛劳却总是笑容灿烂;从大型活动中妙语如珠的主持人,到远程行脚、汗湿僧袍的领路者,从卖力的搬运工到佛教歌曲的领唱人,他频繁地在截然不同的角色中自由转换,毫无障碍。
  可以说,7天的夏令营,营员们除了从晨钟暮鼓、诵经打坐、大师讲座、户外行脚、普茶传灯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中,体验似乎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相的生活禅,最生动直观的&活教材&,莫过于始终和大家如影随形的崇谛法师。
  虽然年纪轻,崇谛法师却绝对已经是一本十分厚重而又灵动的&大部头&书,而向来低调的他,很少向大家&展示&。这次,经不住笔者&狗仔队&式的&穷追猛打&和&反复纠缠&,崇谛法师充满传奇色彩的学佛经历,终于在闭营仪式后的采访中浮出水面。
与佛法间一场轰轰烈烈的&早恋&
  令笔者无比惊奇的是,早在童年时代,崇谛法师就已经有缘亲近了佛教。这个生于关东大地、天资聪颖的少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热烈地爱上佛法,并与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早恋&。
  从五、六岁记事开始,一个比天还大的问题就反复撞击他的心房:人为什么会死?死了以后去向哪里?法师幼小的心中充满恐惧,同时也悄然埋下了探究的种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同学家中看到的两本书让他眼前一亮:《礼敬佛陀》、《觉海慈航》。如饥似渴地读完,犹如久旱逢甘霖,心里说不出的舒坦。为了能够进一步地了解佛教,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给福建莆田广化寺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想要请到一些法宝的愿望,不久真的如愿以偿。听说离家30公里地的一个寺院有位很有修行的老尼师,初一暑假,他瞒着家人,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寺院,向尼师求法问道。
  从初二开始,满腔慈悲心的少年实在忍受不了吃众生肉,宣布与家人&分灶吃饭&:自己一个人吃素。
  连形象上也越来越&佛化&了:脚下一双僧鞋,手里一串佛珠,嘴里念念弥陀。受三皈五戒后,得到一件向往已久的黑色海青,像同龄人得到一件国际顶级名牌时装一样,一回家就在镜子前试穿,兴奋不已。
  然而,在数千年的文化自信被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击碎后,在构筑中国人文化根基的儒释道文化传统被历次的浩劫反复&革命&后,佛教的地位一落千丈,佛教徒成为人们眼中难以理喻的&边缘人群&,&高调信佛&的他在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成了一个十足的异类和&怪物&。
  于是,一场又一场家庭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父母担心学佛会影响儿子的前途,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参加了什么邪教组织。倔强而又雄辩的他拿着宪法和父母辩论:&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文斗&失败,武斗上演,年少无畏的法师因之而不断遭受皮肉之苦,每每从寺院抓回家后,就免不了一顿打。
  讲完这段令人感慨的学佛经历,崇谛法师对笔者说出了自己的反思,&现在想来,我这种十分张扬的学佛方式其实犯了严重的错误,因为不顾周边环境、不管家人感受,不仅让他们痛苦担心,而且还引发对佛教的反感甚至诽谤。真正的学佛信佛不应该执着于形式和外相,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展示佛法的正能量。&&
遇到,开始了新的生命里程
  &后来我越来越清楚,我就是为当和尚而生的&,崇谛法师回忆。从初中开始,少年的他就坚定了出家的想法。初三的一天,父亲跟他有一场关于人生前途的对话。父亲问他,&你想出家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亲说,&那就不能结婚,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你知道吗?&&我知道。&年少的他内心十分坚定。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法师越来越成熟理性,他懂得了父母恩重难报的道理,打算在不放弃学佛的同时,集中精力把学业搞好。高考结束后,他远离家乡,来到武汉求学。他将出家的时间表定在考研并工作两年后,这样可以让父母好受一些。没想到,机缘突如其来地降临了。
  &我跟老和尚的缘分是不可思议的&,崇谛法师说。早在高一时,因为内心的苦恼,他曾给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刊《法音》杂志写信,倾诉自己因为信佛与家庭和学业的冲突,表示自己内心想出家但又怕家人难以承受。没想到,很快收到主编净慧法师的回信,信里告诉他,要处理好信佛与学业的关系,首先要把学业搞好,不要急于想出家。
  &那时候,我压根没想到这个人会成为重新塑造我生命的人。&
  在武汉读大学期间,除了搞好学业,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寺院和书店,而后,又渐渐地与卓刀泉寺结下了深厚的法缘,经常参加法事活动。早在高中时代,他就听说过柏林寺每年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心向往之,却怕父母不开心,只得压抑心头的渴望,一直未能成行。
  2005年夏天,得知四祖寺将举办第二届禅文化夏令营,他终于按捺不住,成为一名营员,得以见识久仰的净慧长老。两个多月后的&十一&假期,他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短期出家。他兴奋地参加所有的活动,受沙弥戒,跟随老和尚参加老祖寺、芦花庵的奠基仪式,法喜充满。
  却没想到,这样的一次机缘,却让他最后完成了心中藏匿已久的心愿,脱却尘世的牵绊,正式踏上追求终极真理和究竟解脱的大道。
  多年当学生干部的他,成了四祖寺最活跃的年轻沙弥,他积极参与寺院的各种活动,几乎无处不在。更有幸成为老和尚的侍者,得以亲近老和尚,随侍钵瓶,修学佛法。
  八年时间,师徒之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无论是历史性的大场面,还是点滴生活细节,都成为崇谛法师最好的活教材。&虽然我学佛的时间比较早,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那基本上属于盲修瞎炼。直到遇见老和尚,才慢慢真正确立信仰,可以说,老和尚是我的法身父母。&
与&生活禅&水乳交融的深厚法缘
  颇富戏剧性的是,少年时期&高调学佛&、&佛里佛气&的他,在真正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一名僧人后,反而一直忙于张罗各种似乎与&修行&无关的寺院事务。他语速极快,让人很难跟上他的节奏;他疾行如风,随时应声出现在每个需要的角落。他像孩子那样灿烂鲜活,阳光坦诚,又像长者那样沉稳持重,应付裕如。他个性鲜明,有着同龄人难以企及的世出世间学识和洞见,却又无私无我,像盐巴溶入海水那样,把自己完全&融化&到大众中去。
  &这一切,都是受老和尚开创的生活禅、以及他自己完完全全以身作则践行生活禅的影响。&崇谛法师说。
  有一个悖论是,一些众人仰望的&大人物&似乎只可远观其光芒,如果近距离接触,会因为发现他们身上很多令人难以接受的缺陷,&这一点在老和尚身上恰恰相反,贴身侍从八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日益惊叹老和尚不可思议的思想境界、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尤其理解老和尚提出生活禅的良苦用心。&崇谛法师认为,生活禅绝非仅仅是一个修持法门,而是有着&中国第一学问僧&美誉的净慧长老开创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修学体系,它完全融会贯通自己全部的佛学理论见地及功夫,结合自己饱经沧桑的人生历炼和洞察,站在振兴汉传佛教的历史高度,让佛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水土&及普通大众根机。
  总体来说,生活禅就是在禅的智慧觉照下,以清净的生活替代染污的生活。生活在禅的世界里,就是要用大智慧审视生活,用大慈悲普度众生。&千万不要把生活和修行打成两截,不是整天坐在禅凳上打坐才叫修行,或者什么事都不干只管整天念佛才能往生,生活和修行应该完全融为一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修行的功夫恰恰就是在生活中去锤炼和应用,在自利利他的事业中去&转&自己的烦恼习气,在每一个当下觉照自己的念头。&,崇谛法师说,千万不要指望临时抱佛脚,&人生就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念头的河流,如果不能在生活中炼就对念头的觉照功夫,临终时根本无法面对如生龟裂背一般的四大分离而保持正念。&
  这就是崇谛法师为大众服务的根本动力,而生活禅犹如&永动机&。
  本以为夏令营结束后,崇谛法师可以有几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接受专访,却被两次中断。其中一次,是一位从事佛教音乐研究的音乐学院女大学生,带着一盘原创佛乐音碟,向崇谛法师请教。令我们惊喜的事,在一边旁听的我们,见识了崇谛法师罕见的艺术品位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从融通世出世间学养的老和尚身上,崇谛法师看到了&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范本。&一切学问和法门都能成为度生的方便,儒释道三家共同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世人影响尤为深远,学习后一定会对弘法很有帮助。&
  一位年轻的夏令营义工评价崇谛法师时说:他不仅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简直是一个习惯了疲倦的人。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崇谛法师是一个超越了疲倦的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信仰的力量!(图文/耀察 何涛 李冰如 石正浩 杨金龙)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祖甄)
&电话&&:、、
&QQ&&:、、、
佛友评论:
请您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已有人请了菩萨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崇u法师:温州托钵小记
日 11:28:00
生死是一场战争,而比丘应该是这场战争中的勇士(图片来源:资料图)
告别了熟悉而又有些舒适的玉泉寺,发愿亲近中国律宗第一道场平兴寺学习戒法。这天,在顺利抵达温州后,搭上了去寺院的公交车。坐在车里,湿润的空气轻抚着面颊,暖暖的,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在柏林禅寺受具足戒,现在已经是一名比丘,内心呈现的是淡淡的喜悦。比丘一名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以资法身,下乞食于众生以资色身。时间已近中午,索性在一个小站下了车。拖着行李箱,从中取出了在戒场上刚刚发的大大的铁钵,内心有种想要尝试的喜悦。整了整衣服,清瘦的身形,粗布的僧装,头上刚烫的戒疤还没愈合,内心充满自信,这样的仪表一定不会被当作假和尚。
抬头四处回视一周,发现好几家饭店,找了一家比较小的店面,把行李箱放在门口,双手当胸郑重地捧着钵,走近跟前,&缓缓地推开了门。是一位中年女子,望着我没说话。“你好,阿弥陀佛,我可以化一顿斋饭吗?&”我轻声地问道。她摇摇头,轻轻说了一声:“不行。”“呦,好的。”我微笑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外走。“老板娘没在。”她说。我点点头,拖着重重的行李走进下一家。
店面不大,蛮干净的。依然把行李放在门口,郑重地捧着钵,缓步走了进去。两个年轻人坐在吧台上,友善地看着我。“阿弥陀佛,我想化一餐素斋饭。”两个人同时摇头:“我们是信基督的。”我依旧是微笑地点了下头,缓步走了出来。心里在想:“没有缘,下一家吧。”
距离下一家饭店还有一段距离,炎热的太阳照在刚刚烫过戒疤的头顶上,全身一直在流汗。终于走到了下一家餐馆,店面很大,再次鼓起勇气走了进去。远远的一个小伙子还没等我走近,就冲着我挥手示意要我离开。我只好故作淡定地走出来,心里在想:“听说温州佛教兴盛,怎么这些人对出家人这么不友好呢?唉,大概是我前生没有和他们结善缘吧!因缘如此。”
拖着疲惫的身躯和略微受挫的心再次走进了下一家餐馆。依然用一如继往的缓缓的语气说道:“老板,阿弥陀佛,能化一顿素斋饭吗?”“要什么,一碗米饭吗?”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用平淡的语气应了一句。“最好也来一点点菜。”“萝卜可以吗?”“可以,谢谢。”一会他从里间走出来,拿了一小盒米饭和一点点萝卜咸菜。我用双手接过来,心里在想:“这么一点怎么够吃呢?唉,也好,总算是托到了。”他看着我没说话。我回头看看外面来往的人群和炎炎的烈日,说了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吃吗?”他摇摇头。我笑了笑说了声“感恩”,走出了饭店。习惯性地看了下时间,已经11点40分了,心里暗自发笑,堂堂一个比丘总不能坐在马路边用斋吧!这也太有失威仪了。想到佛陀制定比丘托钵七家不成就不能再继续的戒律,此时的我已经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了,我的内心开始妥协了。
继续艰难走到了下一家饭店,依旧是从容地走了进去,迎面过来一位服务员,一种诧异的眼光看着我。此时我先开口了:“请问如何消费?”“这边点菜,这边买单。”很快点了一个炒山药和一份水果,找了一个单人的座位,坐了下来。
此时的我内心浮现出一种不自在的感触,是内心深处一个东西被触碰了,那是什么?是“自我”、“我的尊严”。而与此同时又有一种喜悦在内心生起,那是对自己的肯定――我是一位勇士,一位敢于把自己放在最低,敢于和“自我”作战的勇士。虽然没有将战斗进行到最后,但是我尝试了。作为一名比丘我体验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感,体验到了身份如此卑微时的心的柔软,体验到了往日的傲慢无有立锥之地,曾经是被居士们恭敬着、顺从着的“人天师”。此时的我可以直面心的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和解脱相应的层面,和戒律相合的层面。在这种状态下,心不再随顺贪婪,不再随顺傲慢,不再尽力维护自我的尊严和优越感。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会有机会得以看到心性的本质。
由衷地感慨佛陀的大智慧,施设了这样的方便法门,让至为尊贵的比丘身份与最为卑微的生活方式合二为一。用极为不确定的生存状态来把我们的心带回当下,因为无论我们如何预计,未来我们都做不了主。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生死中最大的敌人――“自我”一再地被暴露,一再地被触碰,一次次地被削弱。戒律真是甚深微妙呀!
而当我再次成为一位消费者的时候,看看周围的人,我发现我和他们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那份自我的满足感,优越感又慢慢地回来了。
我明白了,比丘的另一含义是“破恶”。生死是一场战争,而比丘应该是这场战争中的勇士,这位勇士只有披着“戒律”的盔甲,持之以恒地作战,才能真正战胜那强大的敌人――“我执”。
编辑:正融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投稿:010-&&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李先生&&&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师强化药水特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