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六年刘明薄是个什么人物

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该日志尚未公开,你暂时不能查看。博主可在此
不如去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人物传,靖州史志网
史志政策法规
欢迎光临靖州史志网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联系电话0、2588172)
 当前位置:&&&&&&&&&&&&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日期:日&&本页面已被访问 3094 次
人物传(以卒年为序)杨再思(869~957年)杨再思,靖州人(原籍江西),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享年88岁。&&& 杨是唐末五代靖州“飞山”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唐代末朝,王室衰微,天下纷争,藩镇割据。其时,叙州(治所在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苗、瑶、侗各民族在潘金盛、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距靖州县城5公里)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后梁时期,马殷占据湖南,称楚王。潘金盛领飞山和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一带,杨再思据叙州的潭阳、朗溪一带,互为声援,以拒马殷。梁开平五年(911年),马殷遣吕师周征飞山,“袭斩金盛”。迫于形势,杨率领“飞山蛮”余部,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此举不仅挽救了处于灭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为日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附楚后,杨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并以字派“再、正、通、光、昌、盛、秀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境内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从此“飞山蛮”进入兴盛时期。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兵民屯聚,商贾出入,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马楚政权灭亡后,杨之七子正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 杨再思团结各州的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候、英济侯、广惠侯和英惠侯。殃后,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感其恩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杨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杨的忌辰),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经久不衰。年,任河南新安知县。&&& 许一生勤奋,博识多闻,然仕途坎坷,常以杂剧、歌赋表现居官不渔女色,落魄不失风骨的情操,抒发愤世嫉俗的心境。为明代杂剧作家,也是湖南最早的剧作家。其杂剧《太和记》为明杂剧代表作之一,全书按时令节气,选编古人轶事,每季6折,共为24折以合24个节气,明著名剧作家沈泰所编《盛明杂剧》,共收杂剧60种,从《太和记》中选载了《武陵春》、《写风情》、《午食呤》、《赤壁游》、《南楼月》、《龙山宴》、《月甲会》等多篇。明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在《曲器》中称赞许潮的《太和记》说:“每曲一事,似剧本,按岁月选佳事,裁制新颖,调整充雅,可谓满志”。&&& 许潮的剧作流传后世的不多,据老艺人回忆,清末湘剧曾演唱过《写风情》,今仍为湘剧保留剧目的仅有《赤壁游》(又名《东坡游湖》)一折,描写宋代功苏东坡偕黄山谷佛印和尚泛舟赤壁,与艄翁夫妇唱和的故事。&&& 传闻许潮还有《史学续貂》、《山石集》等著作,已散失无存。
魏德畹(生卒不详)&&& 魏德畹,字金浦,福建邵武县人。生卒不详。进士出身。道光六年(1826),任靖州知州。刚到任,即召见年高德尊之士了解民情,兴利除弊。每次审案,总是心平气和地审理,不用酷刑,并善于调解民众家庭纠纷。有一黄姓生员,夫妻不和,魏闻讯后,便选择吉日,派彩轿、设鼓乐把黄生夫妇迎入州衙,令当堂交拜,重饮合卺杯,并亲为戴花,号召同僚们凑钱办嫁奁,于是黄生夫妇和好如初。&&& 魏重视教育,常于政务之暇,去鹤山书院视察,与师生谈诗论文,日影西斜才回衙署。魏还学习裴直方(乾隆时靖州知州)遗风,给书院增置田亩,增拨经费,以固其本。书院因而更加兴旺。魏重视修志工作,带头捐出工资,设立机构,编纂《靖州志》。后虽因调动,未编辑成书,但搜集资料颇多。道光十七年(1837),知州觉罗隆恩重修《靖州志》,即按魏所收资料加工而成。魏在靖任职年余,为表其政绩,列入州志《名宦传》。
魏了翁()&&&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省蒲江)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生。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授剑南节度判官。在蜀为官17年后,入朝升兵部郎中。宝庆元年(1225)擢升工部侍郎。他为官清廉,敢于直言,不为权势所屈。时权臣史弥远为相,欲纳魏为党羽,被严词拒绝。史怀恨在心,借故弹劾魏“欺世盗名”,“朋党谤国”,诏降三级,远谪靖州。&&& 魏至靖州后,见靖地处边陲,文化落后,便在州治之北纯福坡(今城北鹤山)上创建鹤山书院,开门授徒,为普及靖州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魏尝在讲学之余,率学生于书院左侧辟芙蓉洲为游息之地。洲内遍植芙蓉,夏秋季节,芙蓉盛开,清风吹拂,香沁心脾,成为古靖州十景之一――芙蓉别渚。&&& 魏居靖7年,除讲学外,还著书立说,笔耕不辍,著有《九经要义》、《鹤山全集》等几百篇。绍定四年(1231),复工部侍郎职。绍定六年,史弥远死,魏代理礼部尚书,最后以资政殿大学士资格退休。嘉熙元年(1237)病逝,享年59岁。朝廷赠太傅衔,谥“文靖”,累赠秦国公。
许潮(生卒不详)许潮,字时泉,靖州许家巷人。约生于明正德年间,卒于万历初。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二十年,任河南新安知县。&&& 许一生勤奋,博识多闻,然仕途坎坷,常以杂剧、歌赋表现居官不渔女色,落魄不失风骨的情操,抒发愤世嫉俗的心境。为明代杂剧作家,也是湖南最早的剧作家。其杂剧《太和记》为明杂剧代表作之一,全书按时令节气,选编古人轶事,每季6折,共为24折以合24个节气,明著名剧作家沈泰所编《盛明杂剧》,共收杂剧60种,从《太和记》中选载了《武陵春》、《写风情》、《午食呤》、《赤壁游》、《南楼月》、《龙山宴》、《月甲会》等多篇。明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在《曲器》中称赞许潮的《太和记》说:“每曲一事,似剧本,按岁月选佳事,裁制新颖,调整充雅,可谓满志”。&&& 许潮的剧作流传后世的不多,据老艺人回忆,清末湘剧曾演唱过《写风情》,今仍为湘剧保留剧目的仅有《赤壁游》(又名《东坡游湖》)一折,描写宋代功苏东坡偕黄山谷佛印和尚泛舟赤壁,与艄翁夫妇唱和的故事。&&& 传闻许潮还有《史学续貂》、《山石集》等著作,已散失无存。
魏德畹(生卒不详)&&& 魏德畹,字金浦,福建邵武县人。生卒不详。进士出身。道光六年(1826),任靖州知州。刚到任,即召见年高德尊之士了解民情,兴利除弊。每次审案,总是心平气和地审理,不用酷刑,并善于调解民众家庭纠纷。有一黄姓生员,夫妻不和,魏闻讯后,便选择吉日,派彩轿、设鼓乐把黄生夫妇迎入州衙,令当堂交拜,重饮合卺杯,并亲为戴花,号召同僚们凑钱办嫁奁,于是黄生夫妇和好如初。&&& 魏重视教育,常于政务之暇,去鹤山书院视察,与师生谈诗论文,日影西斜才回衙署。魏还学习裴直方(乾隆时靖州知州)遗风,给书院增置田亩,增拨经费,以固其本。书院因而更加兴旺。魏重视修志工作,带头捐出工资,设立机构,编纂《靖州志》。后虽因调动,未编辑成书,但搜集资料颇多。道光十七年(1837),知州觉罗隆恩重修《靖州志》,即按魏所收资料加工而成。魏在靖任职年余,为表其政绩,列入州志《名宦传》。?戈鉴() &&& 戈鉴,字保山,号蓉镜,靖州城西戈家团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少时补诸生,不屑词章科举,潜心孙子兵法。咸丰二年(1852),其师储玫躬率乡勇赴湘南镇压太平军,戈亦随之。不久,因“功”授训导。咸丰四年,储玫躬在宁乡被太平军击毙,戈继领其军。咸丰六年,率部赴贵州镇压苗民佘老科(字正纪)领导的大坪黄号起义军,连克锦屏、永从(今贵州黎平县属)、古州(今贵州榕江县)、五屯、镇远府卫(今贵州镇远县属)等地。旋升同知直隶州。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一部由贵州、广西边境进逼靖州,戈与知州张士宽顽固抵抗。同年冬,太平军石达开又率部攻打靖州,戈纠合各部阻击,石退走,戈率部追至龙山,太平军被迫入川。&&& 同治元年(1862),戈再次率部入贵州,布防纵横千余里,向苗民义军发起攻击,遂擢知府,加道员衔。同治五年,苗民义军领袖九大白、包大肚等部进逼湘西镇(今凤凰县城)、麻阳、沅州(今芷江县)、辰州(今沅陵县)、晃州(今新晃县)等州县。戈四赴沅州,三往铜仁,与义军对抗,擢道员加按察使衔。&&& 同治六年,席保田主贵州军事,大举镇压苗、教义军。戈配合席保田,在清江(今贵州剑河县)、台拱(今贵州台江县)、凯里一带布防800余里,被其杀害的义军官兵数以万计。次年,戈加布政使衔,获“霍钦巴图鲁”勇号。同治十年(1871)冬,戈配合贵州提督龚继昌围攻苗军根据地雷公山、黄茅、乌鸦坡等地(今属贵州雷山、黎平县一带),苗寨先后陷落,贵州苗民起义失败。论“功”,赏穿黄马褂。同治十一年(1872),戈鉴病死军中,清廷赐葬,并赠内阁学士衔。储裕立()&&& 储裕立,字鹤樵,靖州艮山口人。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早年投军贵州,累保知县,同治初,贵州苗民起义,其势风起云涌。储率兵镇压,连下天柱、清河(今贵州剑河县),升知府。同治十年(1871),任古州(今贵州榕江县)同知,又率部攻占台拱(贵州台江县)、丹江(今贵州雷山北)、凯里诸城,升道员。光绪三年(1877),黔东苗民起义处于低潮,储采取剿抚兼施之策,筑城堡127个。光绪八年,赴思南(今贵州思南县)赈灾,值邻区遵义发生教案,民众群起焚毁法国天主教堂,储受命驰往办理善后。后署贵西道、贵东粮储道。光绪二十二年(1896)卒,年60岁。
黄石安()&&& 黄石安,名均,原名承均。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靖州下熙街人,早期辛亥革命党人之一。&&& 黄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黄世达,清廪生。长兄承先,次兄承熙,曾任南县、绥宁知事。黄自幼就读于鹤山书院,深得老师器重。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长沙,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军官学堂,后转学省优级师范。在此期间,黄受革命思潮影响,曾慷慨陈词,向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阐明救国救民主张,经多次请求未获接见,黄趁总督外出之际,栏轿递交呈词。张见黄少年英俊,胆识过人,谈吐不凡,接见后,便慨允官费保送日本留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黄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在校期间,结识孙中山和黄兴等人,深受革命思想影响,革命信念日益坚定,并加入同盟会。帝大毕业后,即回国参与同盟会在湖南、广东等地领导的武装起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宣统二年(1910)黄在广州黄花岗战役中身负墙伤,幸未击中要害,藏身于死难列士的遗体中脱险,几经辗转又与革命党人会合。&&&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912),黄任总统府机要秘书,颇得孙中山器重。&&& 民国3年,黄石安受孙中山派遣,赴北美、西欧各国考察,在美国纽约、旧金山、华盛顿、檀香山等地考察时,做了大量联络华侨的工作。后又至俄国和英国考察,民国6年回国。次年,受广州军政府委任为广东虎门要塞司令部参谋长。&&& 民国9年2月,为联络湘省革命力量,黄回湘活动,任新化县知事。任职期间,访查人民疾苦,除莠安良。新化县有一土豪陈某,系湖南军阀蔡巨猷小妾之父,常依仗蔡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地民众恨之入骨。黄不畏权势,将陈拘捕,并当堂责打数十大板,才予释放。此举大快人心,但触怒了蔡巨猷,因而对黄萌生杀机。民国10年(1921),黄石安由靖县赴广州述职,途经常德,被蔡巨猷拘捕,不久被暗害于常德西门外,时年31岁。储世江() &&& 储世江,又名储材,靖州飞山乡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曾就读于鹤山书院,后留学新加坡。在国外受新思想启迪,决心消灭封建,振兴中华。不久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蔡锷等革命党人,致力于国民革命,奔走南洋、东京等地,积极参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革命斗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储以国会会员的身份,担任黎元洪副总统府参事。民国4年(1915),窃国大盗袁世凯复辟帝制,称帝号,储与蔡锷等革命党人极力反对。因而与蔡同时被袁监禁于北平。直待蔡锷出走云南起义,袁世凯死,储方得解禁。&&& 民国13年(1924),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储积极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是年,储回靖县探亲,县中人士向储反映地方情况,提及县大队经费开支太大,负担沉重。储毅然电呈省府撤销县大队机构,遣散全体官兵。此一举动,既大快人心,又成为储遭杀害的祸根。大队长臧某,突被免职,对储切齿痛恨,密密令亲信爪牙化装便衣,在其住宅周围(城内路边井)日夜潜伏监视。储发觉后,知事已危急,遂借聘侧室为名,往甘棠龙峰邹国炳(储之妻兄)家暂辟。三天后,向当地驻军借一个班兵力,护送洪江。孰知臧某早已派心腹潜伏沿途要隘相机行刺,张所派兵丁与臧某早已勾结,一闻墙声,如鸟兽散,只剩下两名卫士掩护。暴徒蜂拥而至,对准储的胸部连开数墙,当即饮弹身亡,时年42岁。
黄承熙()&&& 黄承熙,号棣钦,靖州下熙街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于常德西路师范学校。回县后,主持鹤山书院教学工作。民国3年(1914年),考入湖南法政学校,两年后毕业。民国5年,委任为绥宁知事,除恶习安良,深得民心。民国11年,襄助处理澧州镇守使署(镇守使贺龙)文牍及其他政务。民国13年,经征得贺龙同意,出任湖南内务司第二科科长,主管全省知事任免。任职其间,不受贿赂,得到上司好评。&&& 黄在长沙供职时,除搞好政务外,对教育事业竭力支持。当时长沙市立复初中学资困难,校长胡翼如请他相助,黄慷慨捐洋100元,并向各方友好劝募,选为校董会董事长。&&& 黄对当时去长沙求学的靖县青年热情关怀。如洪克翰、邓星垣、戈荫清等人,均得黄资助,才完成学业。&&& 民国15年(1926)5月,因肺病去世,终年43岁。
梁系钰()&&& 梁系钰,号殿秋,又号桂林,靖州西街人。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考中秀才后,以学优食廪。因见清政腐败,仕途险恶,无意功名,乃蛰居家中,潜心练习字画。初学《梅花馆画谱》,继学《芥子园画谱》,并向大自然求其真迹,历时近10载,以工笔花卉、禽虫见长,善画之名,闻于城乡。当时盛行手摇白纸折扇,其扇正反两面,时兴书写字画,犹喜得名人手笔以自娱。梁曾为至亲好友书写扇面,莫不使人交相赞誉。然其手笔不易获得,非乡里公正素孚之士,不轻于命笔,有些富庶之家,购得上等檀骨白扇,托人以银元3~5元求画一扇,均遭拒绝。梁字学颜体,长于寸楷和小楷。晚年字画均有很深造诣,惜传世不多。民国15年(1926)卒,终年70岁。
龙均治()&&& 龙均治,侗族,靖州江东泡里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自幼熟读诗书,后迁往靖城做米生意,仍苦攻诗文。宣传元年(1909),参加考试,得中拨贡。遂改行教书。同时仗其文笔锋利,专揽词讼。当事人只要以厚利相酬,便代写状纸,并包官司打赢。后被委为城防队团总,成为城区最大恶霸。凡来靖县任职的官吏,乃至县长,必先笼络于他。嗣后,龙在县知事公署谋得田粮处积谷保管员肥差,更是作恶多端。&&& “五四”运动后,龙均治站在封建卫道士立场,强烈反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民主革命运动。民国13~14年,靖县连遭水、旱、兵灾,田园荒芜,饥民塞途,饿殍载道。龙执意不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民国16年4月的一天,县农民协会和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审讯龙均治,龙仍有恃无恐,扬言:“只要半瓶墨水,就要使农会干部呛死一江”。县农民协会立即召集群众大会,将龙五花大绑,戴上高帽,游街示众。第二天,将龙绑赴校场,愤怒的群众用梭标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左铭三() &&& 左铭三,醴陵县人,生于清光绪3年(1887)。毕业于醴陵渌江书院及醴陵师范学校。历任小学校长,渌江中学教员之职。后在第四路军总指挥部任秘书长。刘建藩首义零陵,左极力襄肋。及败,绝意仕进,徜徉山水之间。晚年专心研究农田水利。民国28年(1939),寄住其外甥中央军校武冈分校中将主任李明灏家时,左倡议该校将领集资,择湘西边陲靖县开办农场。经过一年多筹备,集资17股,每股5000元,共85000元,报经省建设厅备案,于民国29年秋建场。场址设靖县县城今体育场一角,大门横书“归田农场”,门联“买--山学隐,解甲归田”。农场董事会推该校少将副主任周盘为名誉董事长,办公处少将处长姚介恒兼名誉场长,左任主任,负责全场生产事宜。农场有工人100多人,从事开山植桐,在北门外接官亭至潘家坪一带植桐70000多株。有稻田1000多亩,分布在江东、太阳坪、甘棠、横江桥、飞山等乡,请佃户16人租种,年收稻谷10万斤左右。另有果园8处,茶园、核桃山、杨梅山等地3块,鱼塘6口。农场年总收入60000元左右。&&& 左铭三出身贫寒,深知工人、佃户疾苦。新春正月,请佃户吃春酒。佃户送礼,他如数退回,或折价还礼。春耕时发给佃户下脚粮(度春荒粮),从不追问索讨。给佃户修建房屋,使有安身之处。遇有水、旱、虫灾,他派员察看,按实情核减租谷。对工人也是以礼相待,从不虐待克扣。工人佃户尽力生产,农场办得兴旺。&&& 抗战军兴,左虽年过花甲,但爱国热忱未减,常抄日报贴诸城乡,并组织话剧团,演爱国话剧,还编《日寇暴行录》、《忠义节烈集》以唤醒民众,共赴国难。&&& 民国31年(1942)9月,左病故于靖县,终年65岁。&&& 左铭三一生爱好诗词,博学多文,所著《南社集》多系游览时作,今已散失无存。所写《祭叔仁文》,是悼念亲侄左权将军所作。词句哀切,情真意挚,今尚存河北省邯郸市烈士陵园左权展览馆内。
戈忠艳()&&& 戈忠艳,女,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靖县飞山戈家团人。幼年常住尧管外祖家,从舅你学诗文,几年间,熟记了不少古典诗文。民国8年(1919),回家后,继续自学。&&& 民国11年,戈18岁,说服曾任劝学所所长的父亲,并得知事李瑞麟批准,在靖城乾元宫(即今县招待所处)创办靖县第一个女子小学,招生40余名。自任校长,聘请李瑞麟之女李德蓉及曹清家任义务教师。学校采用六年新学制,开设国文、算学、唱歌、图画和体操等课程。戈教国文,李教唱歌、体操,曹教图画。三人共同努力,女子小学办得很有生气,校园内歌声嘹亮,书声琅琅,教学效果显著,声名远扬。&&& 然而好景不长,民国12年(1923)下学期,湖南省府视学康某以戈忠艳无学历为借口,勒令女子小学停办。一所以义务教育为宗旨的靖县第一所女子小学被无情扼杀。&&& 戈为谋求历,立足社会,于民国13年考入长沙私立日新女子美专,民国16年毕业,先后在常德、桑植等任教。民国35年秋,应芷江某中学校长之聘,赴芷江任教时,不幸遇车祸身亡,时年42岁。
封傅樵()&&& 封傅樵,号铁僧,邵阳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早年居贵州省黎平县经商。后迁居靖县。民国15年(1926),宝庆帮商人推选封为宝庆同乡会会长。&&& 民国16年(1927),在靖县工运特派员王正恺(共产党员)的宣传教育下,封接受革命思想,拥护新三民主义,积极参加农民运动,3月中旬,靖县农民协会成立,封被当选为农会委员,发动商界捐款支援农会活动经费。“马日事变”后,封外逃避难。民国17年(1928)回靖,开设富湘盐号,选任商会会长。是年,县长李芳行勾结劣绅,无视上令,增设税务征收机关,勒索商民。封联络各公法团体联名控告,县府以羁押商会常务委员覃培根等人威胁,封乃逃至宝庆,成立办公处,继续上告胜诉。经湖南省政府建设厅饬令县长撤销征收机关,释放覃培根等3人。封亦于民国18年返靖供职。民国20年,商会改选离任。民国25年再次选为会长。民国28年9月,靖县成立抗日自动兵团,封发动工商界筹资,赠送全团800余名士兵每人搪瓷碗、毛巾、雨伞各一个,并代表工商界在欢迎大会上致词。民国29~30年间,封先后两次发起“抗日献金运动”,全县商人踊跃捐献,计法币3000多万元。&&& 民国30年,封任期届满离职,仍积极参与商会活动,关心地方建设。民国32年,为筹建靖县初级中学,发动商界募捐办学经费。清末革命先烈禹之漠在靖县就义后,封建议县政府在体育场修建纪念亭,亲为烈士纪念碑撰文,记述烈士革命事迹。&&& 民国36年7月,封在靖县病逝,终年55岁。潘月松() &&& 潘月松,又名值星,苗族,靖州铺口茶树坳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民国13年(1924),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后因时局动荡,休学回家。民国15年入黄浦军校,参加北伐。后因脑负重伤,于民国20年调湖南保安12团任营长。不久,解甲归田,被选为青萝乡(今铺口、飞山带)乡长。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反对内战,辞职归农,后又经商。&&& 民国37年12月至第二年4月,潘曾两次赴香港,经好友余恪(又名余作成,平江人,潘在黄浦的同学,李济深的机要参谋)介绍,加入了李济深领导的革命团体“民革”,后受李济深指派与张云程、余恪一道,回湖南组织或策动地方武装起义,准备迎接解放。&&& 潘月松等于38年4月回湘,先后联络湖南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陈浴新、溆浦向承祖、邵阳柳溪、长沙周铎、周石泉等一些倾向进步、拥护共产党的在湘国民党军政人员,齐集张云程家,研究具体行动方案,潘月松被派回靖县、通道、绥宁一带展开工作。&&&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潘在洪江、靖县、绥宁一带的青年学生和群众中,秘密传播革命思想,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宣扬共产党的主张。同时通过种种关系,积极作靖、绥两县国民党地方治安武装的策反工作。由于潘的积极努力,加上其他进步势力的配合,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靖、绥两县时,没有受到任何武装的阻击,人民欢天喜地迎接和平解放。原绥宁保安团邓维海部,在潘的策动下举旗起义,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桂黔边区纵队”。嗣后,潘又参加靖县“支前”活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筹粮备款,作了不少工作。&&& 1949年10月中旬,解放靖县之部队因进军西南而全部离境,在后续部队尚未到达之际,国民党一00军残部乘机窜扰靖县,大肆捕杀迎接解放的积极分子。潘月松于日,被国民党一00军一九七师五八九团情报科抓捕,尽管地方人士千方百计营救,仍夫奏效,被该军五八九团上尉情报官杨**杀害于贵州黎平,终年49岁。?盛子建()&&& 盛子建,湖南湘阴人,生于民国17年(1928)。子建12岁时,毕业于广西战时儿童教养院,考入空军幼年学校。6年后,入杭州笕桥空军学校。在校期间,因思想进步受教官的猜疑,当局核定他不合格飞行,便愤而退役,近回家乡。&&&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中共湖南省委号召知识青年参军参干。子健雨考入中原人民革命大学湖南分校,当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2月,他放弃去海军深造的机会,带头响应省委的号召,报名来湘西开辟新解放区。&&& 3月10日,他随革大湘西工作团到达芷江的“会同专区”,分配到靖县工作。3月13日,他与靖县干部中队的全体同志从芷江徒步起程,20日晚,宿营于会同县金坪村,时已近子夜,他不顾行军后的疲劳和身体的虚弱,接过战友的****站岗,不幸因环境不熟悉,从没有栏杆的二楼倒栽坠地,头部碰在石阶沿上,血流如注。当时任中共靖县县委书记的郭之泉亲自组织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21岁。1951年,政务院追认盛子健为“革命烈士”,并给其遗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1986年,会同县人民政府在金坪村木材站旁,重修盛子健烈士墓碑。
孙守信()&&& 孙守信,又名连喜,黑龙江省五常县三合屯人。&&& 1927年,孙守信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失母,9岁丧父,依靠两个姐姐度日。孙自幼性格坚强,由于农境贫寒,13岁才上学读书,一年后又弃学拜师学艺,以自已劳动所得,熬过艰难岁月。&&& 194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三师在五常县扩军。孙守信积极报名参军,编入该师警卫连。孙作战勇敢,很快被升为班长,荣立大功1次。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蛟河战斗中又荣立大功1次,并被独立三师授予“侦察孤胆英雄”称号。&&& 1950年冬,孙随四十七军一四0师四一八团进入湘西剿匪,任团侦察股长。此时其未婚妻陈士志从东北到芷江来,领导批准他们结婚。孙听到追捕土匪头子吴君庭的消息后,主动向领导请战,说完成任务后再结婚。团领导同意了孙的请求。&&& 其时,土匪头子吴君庭及其残部正在新厂、藕团一带流窜,孙奉命率领一个由20人组成的便衣小分队,深入新厂、藕团、三锹一带,侦察吴匪的行踪。12月14日,在新厂可团获得吴君庭带10个保镖、马弁,刚由此地逃往藕团方向的确切情报。立即率领小分队追至藕团,在三眼桥附近的四方坡将匪咬住。战斗打响后,发现吴匪已与贵州匪首杨标的残匪会合。多于我方几十倍的匪徒,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向小分队发动了10余次轮番冲锋,妄图将小分队吃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守信以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命令小分队撤离战斗,由他一个独自担任掩护任务。当小分队撤至安全地带,准备回过头去接应他时,孙已为靖县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4岁。12月15日,我追击部队在贵州二野友军的配合下,在三锹地妙将吴君庭残匪团团围住,经过短时间激战,该匪被全歼,吴君庭被二野战士生擒,押回靖城。&&& 日,在靖县体育场召开公判大会,将吴君庭就地处决,祭慰孙守信烈士的英灵。&&& 为了纪念烈士的功绩,靖县人民将其遗骨葬在梓潼宫烈士公墓,至今祭扫不辍。黄兰子() &&& 黄兰子,女,苗族,靖州铺口乡木山人,生于光绪三十四(1908)七月。&&& 新中国成立后,受尽苦难的黄兰子,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投入清匪反霸斗争。&&& 1950年11月的一天,铺口乡农会召开批斗匪首杨绍杰的群众大会。群众对杨匪恨之入骨,纷纷上台斗争,黄是斗争中最积极的一个。当晚,杨匪乘看守民兵疏忽,夺走梭标,越墙逃到离农会约两华里远的三眼坪背后山上。区长杨千钧闻讯后,立即动员民兵400多人,在解放军一个连的配合下,将山团团围住。第二开清晨,部队、 民兵严密组织,分头牛搜索。黄兰子也率领民兵参加搜山,指派一个熟悉地形的女民兵谢某当向导,引导大家仔细搜寻,终于在半山腰一个极为隐蔽的暗洞中发现杨匪。杨匪自知难逃法网,瞪凶恶的眼睛,手拿梭标,向谢刺去,谢机警地一偏,躲过梭标。黄兰子见状,怒火满腔,一箭步冲过去,想夺下杨匪手中的梭标,杨匪猛力向黄刺去,黄一偏躲过。杨匪跳到一个石头上,准备反扑。黄兰子往左边一退,大喊“来人!”话音未落,杨匪的梭标已刺中黄的咽喉。谢也被狰狞的杨匪刺中额门。民兵闻专声赶到,一面派人将黄、谢二人送往医院抢救,一面围歼敌人。第二天上午10时许窜入荆棘林中的杨匪击毙黄兰子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时年42岁。&& 储康民(.12)&&& 储康民,字兆济,靖州艮山口黎明村人。清光绪十三年(1897),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后入长沙陆军讲武堂学习。民国14年(1925)毕业回靖,参与张全福筹建国民党靖县县党部的活动,为主要成员。民国16年上半年,配合王正恺、张全福等人开展农民运动,担任靖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主要成员,主管农民武装。同年4月,与王、张等人审讯游斗了土豪劣绅龙均治、杨雄飞,并处决了龙均治。“马日”事变后,反动派镇压各地农民运动,储与王、张等人逃往长沙避难,局势平静后返回靖县。&&& 大革命失败后,储康民逐步走上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他利用官僚世家的余威,广置田产、房屋,大肆剥削穷人,拥有庄园一座,房屋200多间,因怕穷人反抗,在窨子四角建筑4个碉堡,常年有墙兵守护。储生活腐化,娶有一妻六妾,淫乐无度。&&& 民国26年,时任靖县西区区长之储康民,因其手下的一个班长张春林偷墙逃跑,在农民黄某家歇了一夜,便诬黄为盗,施以毒打,殃及乡邻。民国32年,农民罗宏福带着全家4人流浪到靖县,向储佃耕80石(16亩)干坡田,言定交租40石,第二年大旱,交不齐租,被储逼死了2人,卖掉1人。&&& 1949年10月,储任靖县参议会副议长,时解放大军临境,储伙同匪首申亚藩欲纵火烧毁境内的横江桥、坳上垛子桥和响水坝的公路桥,妄图阻止解放靖县。&&& 1949年解放后,绥宁邓维海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桂黔边区纵队”,储任该部第三支队长,收编地方武装200余人墙为三支队建制。工作3个月后,由于情况变化,主力部队调中心区剿匪,匪首唐振之等逃跑,湘西军区命令将三支队就地解除武装,士兵解散回家,分队长等以上人员送芷江专区学习,储被送往沅陵行署学习。后以反革命罪,于日经解放军湘西军区法处处决。&&& 日,经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认定:“该员属投诚人员罪,按政策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故属错杀”,决定予以平反。
吴君庭(.12)
&&& 吴君庭,原名吴钧亭,又名吴礼鸿,苗族,新厂可团人,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 民国10年(1921),任当地保董。13年任中洞里(新厂大部与平茶一部分)团总。次年到湖南陆军讲武堂受训。15年回靖县任中洞里、六团里(今新厂、横江桥乡一部分)联乡大队长。19年任靖县铲共义勇队主任。23年,吴拉队伍投奔湖南第四区保安一团贺竟成部任营长,贺部被打散后,吴被调至江西剿共。24年,吴部被中国工农红军打垮,回靖任靖县南区清剿主任。27年,吴充任靖县抗日义勇总队总队副。33年,靖县县政府指派吴为靖县临时参议会议长。35年,正式当上靖县参议会议长。次年辞去议议长职,任三青团靖县分团部干事长。同年冬,国民党靖县县党部与三青团靖县分团部合并,组成靖县党团统一委员会,吴任副书记长。38年,靖县组建自卫团,吴任团长。不久调任湖南省第十行政区保安副司令兼靖县自卫团团长。&&& 1949年秋,洪江解放,吴逃回靖县。月,吴君庭先后在县城导演三次屠杀,共杀害无辜群众200余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国民党伤病员及其家属。次年3月,吴投靠贵州匪首杨标,充当杨匪拼凑的“湘桂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一纵队副司令”。同年,受杨标之命,在靖县拼凑匪“湘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纵队”、任纵队司令。&&&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吴大耍两面手法,表面上接受解放,暗中却令其匪众在南区人民政府及警卫部队驻地周围集结,并派申亚藩、沈大海去贵州黎平向大匪首杨标求援,派兵来靖县攻打解放军。同时,又指示唐浪萍联络甄尚尧、黄俊隆、肖凤鸣等股匪会攻靖城。4月22月,集结于铺口周围的千余匪众,乘南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及警卫奉令撤回县城之机,发动突然袭击,有6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损失马匹19匹,步?****。1950年秋,四十七军大举剿匪时,吴君庭率众逃至新厂、藕团一带,以图东山再起。12月15日,吴君庭被驻防贵州的二野部队在三锹地妙生擒,18日被处决。詹云鸿(.12) &&& 詹云鸿,又名绍霞,靖县甘棠龙峰人,苗族。民国13年(1924)3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36年被抓去当兵。&&& 1949年3月,詹所在部队在北平(北京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詹编到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四一五团三营八连当战士。1949年,在湘西吉首、古丈等地剿匪战斗中,立小功两次。&&& 1950年9月,詹所在部队四一五团奉命攻克敌人盘距之山头,詹所在八连为先锋。9月26夜,攻击开始。詹和战士们带首炸药包,机智地利用地形地物匍匐前进,通过一段开阔地时,敌人炮弹在战士们周围爆炸。詹的身上被燃烧液烧着,他迅速抓起泥土擦熄。当四一五团炮火向敌人阵地轰击,消灭敌人众多火力点后,唯独正面一挺机墙还在射击。詹怒火满腔,立即向排长请战,去拨掉这颗钉子。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詹握着爆破筒,利用凹凸不平的弹坑和土堆,很快接近敌人阵地,一声巨响,将敌人的机墙炸成哑巴,为部队的进攻开辟了通道。詹安然无恙。后詹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立大功一次。&&& 同年10月2日黄昏,敌人第4次反扑被击退后,慌乱地往下溃逃。詹发现有一个班的敌人远远落在敌群后面,请示排长同意后,便率领两名战友跃出战壕冲向敌人,打得他们四下奔逃。这时先撤的敌人听到墙声,边退边举墙还击,詹连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苏德配(.10)&&& 苏德配,苗族,靖县大堡子乡江冲人。民国20年(1931)1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1951年1月,年仅20岁的苏德配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分配在一四0师四二0团二营四连当战士。&&& 同年10月,美军抽调精锐部队美骑一师布防在四二0团阵地前沿,发动所谓“秋季攻势”。苏所在部队四连坚守在小青山左翼山峰,是阻击敌北进的重要屏障。10月2日,美军趁空中大雾迷漫,炮轰四连阵地,敌机又扔下大批汽油弹,接着,约一个排的敌人冲了上来,连长命令特等投弹手苏德配和两名战士严密封锁敌人。苏将一批手榴弹投向敌群。敌人的进攻被击退,在阵地前沿留下几十具尸体。&&& &&& 10月3日凌晨,敌人又一次组织进攻。大规模的炮火强攻后,用6挺机墙向四连阵地前沿60米处射击。经过一阵激战,四连阵地只剩下20多个同志,其中有七八个身负重伤。这时,敌人又分三路往上冲,6挺机墙疯狂地向四连阵地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为了搞掉敌人机墙,苏提着一串手榴弹冲出战壕,绕到离敌人机墙发射处很近的土堆边隐蔽下来,接连投掷一枚枚手榴弹,敌人6挺墙哑了4挺,剩下的两挺也被大炮击中。这时阵地上只剩下苏德配一人,他把剩下的手榴弹分东西两个方向堆放好,将盖子全部打开,时而东时而西地投向靠近之敌,不到两个小时就扔了两箱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尸体成堆。打垮了敌人又一次冲锋。此时,苏不幸胸负重伤,血如泉涌,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20岁。师党委为其追记二等功。张孟华() &&& 张孟华,名全福,号倩眉,祖籍江西,住靖县城内卫门口,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先后毕业于靖县鹤山小学、靖县师范讲习所。民国10年(1921),考入长沙兑泽中学。在校学习期间,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与进步学生一起,参加全省学联运动,并加入国民党。15年4月,任国民党靖县县党部常务委员主持党务工作。16年2月,张积极配合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王正恺(共产党员),深入城乡宣传革命,组建靖县农民协会。农协会成立后,张任常务委员和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成员。同年4月,张与王正恺、储康民组织群众公审大会,游斗了土豪劣绅龙均治、杨雄飞,并将龙均治处死。“马日事变”发生后,张被反动派通辑,与王正恺、储康民等转往长沙。后至武汉,在国民党第四集团军兵站监部任少尉站员。不久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政教系。嗣后,在广西三江等地任教。民国21年回靖,先后任靖县农林试验场场长、林务专员、民众教育馆馆长等职,并在申锦章主办的靖县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民国27年,张向各旅靖同乡会倡议,捐资兴办学校,得各同乡会的支持,于民国29年春建校,命名私立乐群小学,张任首届校长。&&& 民国28年,张在耒阳湖南省干部训练团党务班受训时,与唐振之一道参加“中统”特务组织,任通讯员。30年3月,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委任张为靖县县党部书记长。任职期间,张在靖县城乡大量发展国民党组织,吸收国民党员。一大批公职人员直至保长加入国民党。在每一次的纪念周或重大集会上,他积极宣传三民主义、蒋介石言论,散布反共反人民思想。32年,张参加重庆中央训练团党务班受训时,被“中统局”提为调研员,同时参加三青团和“励志社”。回县后,组建“县级干部会议”、“中统”县级组织,张为主要负责人,在全县党、政、军人员中发展“中统”成员数十余人,进行特务活动。&&& 民国35,张调任湖南省党部视察科科长,嗣后任怀化县田粮处长、湖南省第十区专员署第一科科长、税捐处长等职。&&& 1949年10月,靖县解放,张孟华由洪江回靖。11月,受绥宁邓维海邀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桂黔边区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随部队来靖,协助靖县临时政府维持地方治安。张因坚持反动立场,以“司令部内部不和,受副参谋长邓蔚排挤”为名,潜逃至广西三江横岭,被广西匪首石世佑任为“湘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游击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后又改派为该部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管党务,还为石匪招降纳叛,扩充反动势力。1951年4月,三江解放,张在逃跑途中 /& --& ⒎瞬俊A讶饲雇度耄群笕畏耸咨暄欠懒⒙玫谝煌磐懦ぁ⒎耸壮率餮那敖富庸伲⒂敕耸渍抛骣蔚纫黄鸸ゴ蚬て炭谛抡乃囊话送盼涔ざ蛹熬赶啬锨嗣裾V泄嗣窠夥啪囊话送懦防刖赶睾螅诔率餮⑸暄欠炔叨拢季萘讼爻牵?5月下旬,龙任匪首吴君庭组织的“湘桂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二梯队”司令,7月中旬,率部攻打连山,被击败。&&& 19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一八团回师靖城,龙匪部被击溃后带10余亲信,进入三锹和贵州黎平中黄交界的深山隐藏。11月,四一八团机炮连进驻棉花地,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曹振家率南区规劝委员会王家儒(龙的老师)前往规劝,龙于11月6日率部投诚,交出各种****500余支和弹药一批。&&& 龙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捕,1953年,病死在狱中。1984年,靖县人民政府根据政策,认定为投诚人员。曹振家() &&& 曹振家,又名朕甲,靖县城镇西街四鼓楼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于破落的仕宦之家。13岁时经堂兄曹志高介绍到北平(现北京)香山慈幼院师范班就读,直到高师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脱党)。先后在吉林晖春县第一小学、第四师范、延吉县立女中任教,并参加过农民暴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曹在辽西参加抗日游击队,组织农民,改名张杰,到过苏联,一年后与妻石金玉到山东博山任教。民国24年回靖县,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过甘棠草寨庵完全小学校长、鹤山小学校长、县教育科长、简师教导主任等职。民国33年,经张孟华介绍,加入中统特务组织。&&& 抗战时期,曹利用自已能歌善画之特长,教学生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进入决战段,曹弃教从戎,和靖县杨保民、王家儒等一道加入新六军,任该军十四师政治部上尉干事,参加雪峰山会战。抗日胜利后,曹不愿卷入内战,立即辞去军务,奔往上海,经梁直平(新六军副军长,靖县人)介绍,任上海实业公司雇员。&&& 1949年,曹离开上海回靖,在简师任教。为了迎接解放,曹秘密串连进步青年,于5月1日组织“夜未央团契小组”开展迎解活动。后来动员明一轮举旗起义。日晚,曹与“夜未央团契小组”成员赶制靖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并于5日下午八时,发动全城居民在西门外敲锣打鼓,鸣入鞭炮,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 解放后,曹历任靖县人民治安委员会副主任,靖县临时政府县长,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黔阳专区教育科副科长。&&& 1957年,曹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去世,终年52岁。1979年,怀化行署为曹落实政策,改正错划右派。日,地区教委为曹召开追掉大会,给他平反昭雪。
黄熹元()&&& 黄熹元,号炽昌,靖州甘棠墙背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973)。自幼喜爱读书,善作文。稍长,目睹乡民缺医少药,贫病交加,乃辍读学医,先后拜师于靖州名医黄汉信、戈心泉、储先模、杨进禄等门下,刻苦学习,潜心钻研,通晓内科杂症,善用草药。&&& 光绪十六年(1890),黄熹元开始行医,肩挑药担,走村串户,跋山涉水,足迹遍及甘棠、文溪、团河(今会同县属)、东山、鹅公岭(均为绥宁县属)以及贵州天柱一带、远口一带。光绪三十九年,始在甘棠开设“聚春堂药店”。由于辩症确切,用药得当,治病每多奇效,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民国元年(1910)冬天,会同堡子脚梁某,患痰饮之症,生命垂危,群医束手。黄应邀前往开方投药,患者转危安,群医敬服,患家鸣烟相送。&&& 民国28年夏末秋初,甘棠一带霍乱流行,患者甚众,死亡渐多,他自配、自碾、自造一批“霍乱救急丸”。贫者免费赠送,患者服此药后,大都痊愈。&&& 黄行医65年,诊断以望、闻、问为主。医药经营,别具一格。用药最多几味,量不超过一撮,边问病,边抓药,不开处方,不用秤称,用药不分中、草,看病不分贵贱;药费无论有无,给钱给物皆收。因就诊方便,取药简便,收费低廉,药多奇效,群众莫不称颂。&&& 黄乐善好施,济困扶危,热心乡里公益事业。民国32年,捐田30亩资助创办县立中学。县政府赠“兴学育才”匾,予以表彰。&&& 1956年农历3月12日,病逝,终年83岁。
贺勉哉()&&& 贺勉哉,衡阳人。光绪十八年(1892)生。青年时期来靖谋事未遂,寄居同乡开的祁昌商店,借地设私塾,教育蒙童。课余孜孜自修,书法、文章造诣颇深,渐次闻名于绅商各界。曾为靖县中学写碑记,为广西三江桥题匾额,城乡人士请其撰文书联者均慨然应允。民国27年至35年间,先后就任靖县县政府军法官及国民党靖县县党部主办的文化服务站经理、县商会文牍等职。民国36年至38年间被选为商会常务理事。&&& 贺热心公益事业,重视教育。当时,下熙街至河街仅一溪之隔,居民往来需绕道数里。贺发动两街居民、商户、集资建木板桥一座,名曰“利济桥”,行人称称便。并为河街保国民学校筹措经费,沿街向商店募捐。赣、粤、闽、黔、长、衡、永、宝“八帮”同乡会筹建乐群小学时,贺亦极力赞助。靖县解放前夕,积极参与保护电厂活动。&&& 1950年10月,靖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各项政策法令,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安定社会秩序、筹建工商业联合会等工作。同年11月,被选为靖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1年冬,当选为靖县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团结教育工商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支援生产,繁荣经济,积极纳税,协调公私、劳资关系等方面作过许多工作。&&& 1951年,贺积极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活动,发动工商界捐献人民币3亿(旧人民币,下同),捐献书刊人民币449万元。同年11月,被选为靖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发动工商界人士参加土地改革,并在工商界组织文工团、腰鼓队宣传《土地改革法》及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动员工商业者消除顾虑,积极经营。&&& 1952年,全县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贺及时组织工商业者学习政策,提高觉悟,端正经营作风。运动结束后,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活跃市场的六项措施》,组织物资交流大会,促进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1953年,靖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贺因年老辞职,1954年6月,被选为靖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贺早年曾学习中医,深谙医学。1957年,应公私合营益寿堂国药店聘请,担任中医。1963年4月病逝,终年71岁。李耀(.11) &&& 李耀,字恒田,河北省清河县苏田乡人。&&& 1940年3月,在原籍加入青年救国会,积极投入抗日工作。&&& 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在新河县二区南宫县四区等地任区干部。1949年8月,南下到绥宁县(当时属会同地区),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等职。1954年,任中共靖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 日下午8时,离靖城45华里的太阳坪仓库发生反革命纵火事件,李得知后立即组织县城机关干部、城郊群众前往救火,保住了95万斤粮食(损失22万多斤)。他还及时组织力量侦破案件,查出反革命纵火犯,并依法处决。&&& 年,在农村蹲点,领导靖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以后,李耀担任县长期间,参与领导兴修飞山水库、地灵水库和南团坝3大工程,解决了靖县盆地产粮区缺水的问题。&&& 1962年以后,他主管农业,以飞山公社塘湖大队为点,推行改高杆为矮杆、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育水秧为薄膜育秧,改单季稻等科学种田措施,粮食单产不断提高。&&&&&&& &&& 年,县委书记带队外出搞社教,他主持靖县全面工作,下乡时,经常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肩负粪筐,手拿小锄,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他一向主张把地方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反对搞楼堂馆所,反对建“安乐窝”。他一家人一直住在两间破旧的木板房里。&&&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被诬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投入监狱一年多之久,得了重病,释放狱后未得到及时治疗,引起胃穿孔,住院期间又遇医疗事矿,于日去世,年49岁。日,中共黔阳地委决定为李耀同志平反恢复名誉。对强加给他的诬陷不实之词,予以推倒。
李春林(.8)&&& 李春林,靖州渠阳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十月。自幼父母双亡,赤贫孤苦。但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对篆刻饶有兴趣。从临摹玉屏(今贵州玉屏县)、苏州的箫笛篆刻开始,精心研究各种刀法,善刻正、草、隶、篆各种字体,刀法端庄、纯朴、圆润、细腻,常将名家书法镌刻于笔筒、箫笛、手杖之上,笔迹可以乱真。人称“李铁笔”。又根据树蔸姿态,雕刻山石、花卉、鸟兽,栩栩如生。&&& 李喜弹古瑟。新中国建产初期,李常于春凤拂煦、旭日临窗之际,在自已住的小楼上凭窗而坐,弹奏《百鸟朝凤》,抒发情怀。50年代,两次应邀赴黔阳、长沙,为省、地文艺界人士及省歌舞团表演弹瑟技艺。省文化局自1956年以来,5次派人专程莅靖,向李索求用罗汉竹、斑竹、方竹、黑竹、扁竹等8种竹类刻的6种字体,珍藏省会。&&& 1973年8月,因病去世,终年83岁。
李甲德()&&& 李甲德,靖州艮山口乡下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 1950年冬,选为村剿匪委员会委员和农会生产委员,负责保管60000斤公粮。他事先用牛粪糊好仓库的每个缝隙,盖好屋瓦,以后每隔10天翻一次仓,使公粮没受任何损失。是年古历12月6日深夜,李只身一个出去侦察匪情。走到王家铺时,发现一人急急忙忙从对面山坳上下来,李在暗中隐隐约约看到来人象是作恶15年、血债累累、政府和剿匪部队正在缉拿中的匪支队长冯文铨。李机警地从小路绕过去仔细观察,终于看清了那人正是冯匪。李不顾自已赤手空拳,立即猛扑上去将冯拦腰抱住,大声呼喊“抓土匪”,当地民兵闻声迅速赶到,协助李把冯捆好,押送到区政府,为地方除一大害。县人民政府为表彰李贡勇擒匪的功绩,奖励他一条大水牛。&&& 1951年夏天,全县大旱。飞山寨上有一口能灌900余亩的“天塘”,可以引水灌田。可是当地群众流传着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天塘”是下乡、艮山口一带的好风水,动了“天塘”要遭天灾,不敢动。李将此情况反映给工作组。并利用晚上到“天塘”附近的两个组去开会,耐心地向群众做思想工作,迅速掀起引“天塘”水灌田的高潮。发动群众用1200多个工修一座新坝,实行合理用水,使全村800亩旱田获得丰收。李因而获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甲级水利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从1953年起,李连续4年为农业合作社义务看水,不取分文报酬。1957年,参加飞山水库修建,工作认真负责。竣工后,飞山水库管理所招他为国家职工,负责看水、放羊,年年被评为模范。1962年,因年老体弱,退职回家。&&& 之后,他又为所在大队(今下乡村)看管小(Ⅱ)型和平水库,吃住都在水库上,每逢狂风暴雨,是夜坚持巡视大堤,使水库安然度过汛期。李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县水利部门先进个人,得到地、县水利部门的表扬。&&& 1974年,因病去世,终年74岁。吴展宗(80.7) &&& 吴展宗,又名炳清,苗族,大堡子乡同乐村人。民国20年(日生于贫农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参加革命,担任大堡子乡仓库保管员。1956年入党。1958年,任大堡子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社长。1958年冬,代表大堡子公社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捧回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和梁希部长签署的林业部奖状。1959年春,吴发动全社干部社员,在青龙山营选万亩新林,成立东风山林场。1969年12月,调平茶公社任党委书记。目睹平茶山多田少,光靠田里下功夫不行,必须在山上做文章。通过详细调查,作出绿化方案,报县委、政府批准后,带领公社党委、管委会一班人,于1972年秋收后,发动社员先后在碉堡界、尖坡、枫树林、平贵山等处,连续奋战4个冬春,营造杉木林12500亩,新建林木种子园100亩,成立林场管护机构。从1971年起,平茶公社年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吴在平茶公社造林的4个冬春,总是身先士卒,与群众同吃同住。他用的锄头,叶厚脑粗,别人挖不出的树蔸,他几锄便能挖出。&&& 年,吴展宗经常头痛,悄悄地服用“去痛片”后,又坚持工作。1975年,经医院诊断为脑瘤。经住院治疗后,有些好转,立即出院投入工作。1979年,病情恶化,赴长沙医院检查,确诊为脑癌,经多方医治无效,于日病故,终年49岁。 ?唐汉民()&&& 唐汉民,汉族,靖县城关镇大码头人,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父开小客栈。民国10年(1921),有一四川姓李的口技师住在唐家,重病无人护理,唐父心怀恻隐,常令唐为其延医送药。李病愈后,为报护理之恩,乃尽传其技于唐。抗日战争时期,唐卖壮丁当兵,走南闯北,更丰富了生活知识,会说多种方言,能摸拟多种声音:或小孩啼哭,或妇女吵架,或老人训子,或小贩叫卖,或马嘶猪叫,或犬吠鸡鸣,无不维妙维肖。唐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谈天说地,逗得人们捧腹大笑。此后,逐渐以簟子戏(口技)为业。&&& 唐汉民演簟子戏,不要舞台,不要服装道具,只要一张簟子(即竹席)把自已围遮起来,中间放一把小椅子,一张小桌,一块“醒木”就行。唐没有文化,不会编写剧本,只是运用生活经历,构思出离奇曲折的情节,比如“偷牛”,从雄鸡拍翅啼叫开始,接着偷牛贼摸进牛栏边,牵牛出栏,仓皇逃走,犬吠,主人起床,唤醒妇女,孩子啼哭,直到主人追贼,发生争吵,骂架打架为止。有时模拟一次宴会,客人们猜拳行令,嘻笑喧哗;或是一场大火,失火救火,人们惊慌失措;或是县官审案,官老爷拍惊堂木、呵叱,囚犯哀声乞求等等,使听者无不仿佛置身其中。直待表演完毕,醒木一拍,人们才清醒过来,方知是听了一场簟子戏。&&& 唐一生穷途潦倒,对口技有特殊爱好,经常为别人义务演出。他为人直爽,爱管闲事,人称其为“十五保保长”(当时渠阳镇只有14个保)。唐不畏权势,痛恨欺行霸市的奸商,曾带头打米厂。&&& 新中国成立后,唐的技艺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被选为靖县民间艺人代表,1957年,参加黔阳地区农村群众艺术会演,获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员奖。1958年春,又代表黔阳地区参加湖南省农村群众艺术会演,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贡献。1980年,因患胃癌去世,终年72岁。
刘大家(.11)&&& 刘大家,苗族,又名元禄,靖县大堡子乡人。光绪三十年(1940),生于贵州天柱县远口区贫苦农民家庭。父早逝,10岁随母讨饭,次年流落到靖县大堡子乡,帮地主看牛、种田,后在前进村定居。&&& 1954年,刘当选为大堡子乡前进互助组组长,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头育苗、造林,成绩优异,1955年,出席湖南省第三届劳模代表大会,荣获省林业劳模称号。195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观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由于在林业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1961年,出席省农业系统劳模会,荣获农业劳模称号;1964年出席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获先进个人奖。&&& 1966年5月,刘被分配到古村采育场工作。1967年,为解决春季农、林争劳力的予盾,加快绿化步伐,刘大家带领更新班的工人,选择一年中农事稍闲但温度较高、蒸发量大的6月作为突破口,开始月月造林试验。针对6月天气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土壤中水分贮藏少的特点,总结出“雨后、穴大、深栽、捶紧”的6月造林经验,1968年6月,栽杉苗400株,成活396株,成活率99%。&&& 继6月造林成功之后,随即开始了月月造林试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畏酷暑严寒,忍受胃痛折磨,和工人们一道,共造林435亩,成活率达90%以上。还总结出一套月月造林的经验。在月月造林成功后,又提出冬季育苗新课题。1969年冬,刘大家和工人一道冒严寒、踏冰雪、披荆斩棘,在山坳上搞了1亩8分地的冬季育苗试验。他抓住保温防冻这个主要予盾,精心培育,科学管理,冬季育苗又获成功。之后,刘又和职工一起进行“松杉混交”、“良木嫁接”等科学试验,均获得成功。古村采育场成为人省林业系统的先进单位,刘也于1980年再次获湖南省政府授予的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为湖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 1973年,刘身患胃癌,先后3次手术治疗。出院后,仍顽强地坚持科学试验。&&& 日,刘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终年77岁。黄志祥(82.7) &&& 黄志祥,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乡黄马村人。生于民国19年(1930)4月。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曾参加锦州、四平战役,二次荣立战功。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南下,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等职。1955年任新晃县武装部民兵组织科副科长。1962年,调黔阳军分区任保卫科干事。1965年,调靖县武装部任军事科长。之后历任副部长、部长,中共靖县武装部党委副书记、书记;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靖县委员会委员、常委;1973年3月任县委副书记。1981年转业,任邵阳市发动机厂党委书记,中共湖南省汽车运输管理局邵阳分公司委员会副书记。&&& 黄志祥在靖县17年,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经常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深受群众爱戴,曾两次被黔阳军分区树为标兵,出席过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82年,因患脑溢血,在邵阳病逝。
黄家枚(1919年~1984.4)&&& 黄家枚,女,民国3年(1919),生于靖县渠阳镇黄土坡街。出身于官宦家庭。幼年随父母居长沙,入楚怡小学就读,后肄业于周南女子中学。民国21年,同外祖母回靖。&&& 民国23年,靖县成立第一所女子小学,黄经士绅申锦章推荐,出任教师,当时年仅15岁。由于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教学成绩优良。两年后,被县教育局保送至桃源女师资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仍回家乡任教。民国26年,她满腔热情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带领学生走向街头,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募捐钱物,慰劳前方将士,并积极参加妇运工作。&&& 35年,黄应聘到洪江雄溪中学任女生辅导,兼教历史、地理等课。她经常写作诗词散文,投寄《西南日报》,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有力的讽刺。《红顶子》一文为其代表作。&&& 1949年冬,洪江解放,黄摆脱爱女夭折的悲痛,毅然投入革命洪流,到芷江参加会同专区干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靖县人民政府教育科工作。为解放时期建立一支较强的教师队伍,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作了大量的工作。&&& 1959年,土改工作结束后,组织上派黄主持大堡子完全小学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发动群众,集资办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穷乡僻壤的山区,建成两幢木质结构的教学大楼,增添部分教学仪器和图书。学生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班级由4个扩充到8个,升学率达90%以上。&&& 1958年春,被错划为“右派”,从此离开教学岗位,直到1979年复职。因年老体弱,不久退休。1984年4月病逝,终年65岁。
杨景禄()&&& 杨景禄,艺名乐丹,侗族,靖县人,生于民国4年(1915)。13岁在靖县河街“祥顺和”金号当学徒,成年后精心钻研金银打制雕刻技术。擅长打制金、银、铜三种首饰,能在金、银、铜片上雕刻正、草、隶、篆等多种字体,最喜欢雕刻龙、凤、狮、猴、古松、古寺、人物、神佛,并能照相绘画,修理普通机械,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 1958年,杨加入五金厂工作,只干一些杂活,技术得不到发挥。“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因历史被判处管制,1970年秋,下放农村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平反。杨在农村劳动期间,曾挤时间研究雕刻技术。1979年,县外贸局需要雕刻艺人,接杨回城。从此,杨的精湛技艺得到发挥。&&& 杨的作品,除金属制作外,还有木质(树蔸)、浮石(岩石)两类。其杰作有木质的花盆、地震仪、单龙缠珠台灯、手持龙头拐杖的寿星;浮石雕刻有“靖县飞山寨”、“太白醉酒”、古松寺庙、飞禽走兽等。&&& 1984年,腊月病故,终年70岁。
粟周华()&&& 粟周华,侗族,靖县横江桥乡新江村人。民国3年(1914),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孤苦无依,给人当杂工,每天挑水、扫地、擦烟袋,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1935年12月,在黔阳江西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炊事班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三五九旅供给处司务长。1940年,调三五九旅侦察分队任小组长。1944年6月,粟被调回旅供给部任供给员。1946年,任旅供给处副处长。1947年任旅司令部副官。1949年,随军进入新疆。&&& 1954年转业,在中共南疆区党委会任管理员。1955年,到新疆自治区党校文化班学习。1958年调新疆医学院任总务处副处长。1977年,任新疆医学院副院长。&&& 日,因病在乌鲁木齐逝世,终年71岁。唐秀文(87.5) &&& 唐秀文,渠阳镇人。日,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0岁丧父。1971年,初中毕业后,学习蔑艺。1975年3月,下放到铺口公社红旗大队铺口生产队劳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8年6月,秀文被招工到马鞍洞水电站工作。日,3号机组水轮机水轮发生故障。当时,由于下游水位高,进入孔无法打开。要维修就只有从直径45厘米的狭长通气孔进入,而通气孔内壁残留着一些钢筋和马王钉,稍有不慎就有皮破血流的危险。唐秀文把危险置之度外,挺身而出,用绳子拴住腰部,从通气孔吊入10多米深的滑壳底部,再爬行到水轮室,寻找故障点。在其他同志配合下,故障排除,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 1982年冬,唐秀文接受安装启闭机的任务。他和工人一道,早出工,晚收工,整天爬在31米高、6厘米多宽的工字形钢梁上艰难地作业,出色地完成任务。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安装6号机组工程中,他带领安装工人战胜种种困难,攻克技术难关,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任务,为国家节约资金20000多元。&&& 1985年5月,唐秀文任生产技术股副股长、电站副站长。&&& 1987年5月,中旬,唐秀文到大坝检查水位,突然发现离一号闸门3米多远处,一个小孩被洪水冲入坝之中,他立即命令关小一号闸门,打开另一端的四号闸门,并跑近尾水渠的左侧,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奋力逆游,抱起小孩向岸边游去。由于当时正值洪水期,水深浪大流速急。一排恶浪扑来,把他和小孩冲开。这时唐秀文已是精疲力竭,但看到小孩还在挣扎,再一次拼力游去,抓住小孩并将其托出水面,几次想靠岸都未奏效,无情的洪水把他和小孩又卷入旋涡,再也没有露出水面。唐秀文为抢救小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9岁。&&& 日,县委、县人民政府追认唐秀文为优秀共产党员,追记大功一次,日,省人民政府追认唐秀文为革命烈士。
马万里(.9)&&& 马万里,河北昌平县六区桃峪村人(现属北京市区管辖)。1927年12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冀热察军区昌顺县大队当战士。解放战争中,因作战勇敢,荣立大功一次,二等功一次,小功两次。1949年,调任湖南省汉寿县大队副排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升任排长、副指导员。年,先后在省军区暂编一团、中南军区暂编二十四团、省军区警通连、常德军分区、石门武装部、安乡县武装部等单位任指导员、助理员、副政委、政委等职。1968年后,任靖县武装部政委、靖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中共靖县县委书记等职。&&& 马万里在靖县武装部工作10年,为靖县城乡建设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改造县城陡街坡,扩建县体育场,修建县招待所、氮肥厂和后山溪电灌站等,他都亲自决策和领导,经常风里来,雨里去。他对中央的指示精神总是坚决执行,不打折扣,但也执行过“左”的错误,在“文化大革命”中伤害一些革命干部和群众。&&& 1978年10月,马万里转业到湖南三00电厂(厂址在会同县),任党委书记。1982年,任湖南渌江电瓷电器厂党委书记。&&& 1987年9月,因病去世,终年60岁。
杨思连(1930.~1989.2)&&& 杨思连,侗族,民国19年(日,出生于靖县铺口偏坡。因家境贫寒,仅读初中半年就辍学在家务农。&&& 1950年11月,杨思连在铺口乡任农会副主席。1951年4月,参加革命。分配在南区(今新厂)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过区长、区委副书记等职。同年冬,杨发动群众运粮,自已以身作则,每次肩挑80斤,当日返回,带动区村干部、群众一千人,几天时间把多年的积谷从新厂运到地福寺仓库。&&& 1959年,杨任甘棠公社(含文溪、太阳坪)党委书记,县里要求甘棠公社种油菜1万亩。为此,他按照田土面积及自然条件将任务逐一分配到大队,召开会议进行发动,由下而上自报承担任务,再上下结合,稍加调整,形成决议。他以塘头大队为点,深入田间检查,实地研究,步步落实,完成了1959年的万亩油菜任务,1960年获得好收成。&&& 1960年后,杨任过藕团公社书记、县委宣传部长。1969年,调怀化县任政工组副组长、宣传部长。1974年,回靖县后任农办副主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副县长。&&& 1981年,杨思连任副县长县期间,具体负责农业区划工作。他和16名科技人员一道实地调查考核,如期完成任务。《靖县农业区域规划》出版后,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农业区划办公室被评为先进集体,林业区划报告获地区一等奖,《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畜牧业区划报告》均获三等奖。&&& 1983年,根据县委的分工,杨以新厂乡为农村改革工作的联系点。他与当地干部一道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访问农家,开家庭会,宣传劳动致富的政策,鼓励他们开展多种经营,使一批种植药材、栽柑桔、养母猪的家庭成了万元户。&&& 年,杨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多次拒收礼品。&&& 1987年2月,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杨思连被选为县人大主任。&&& 1988年3月,杨因患尿毒症和心脏病住院,多方医治无效,日,不幸逝世,终年58岁。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
联系地址:靖州史志办   联系QQ:   联系人:刘主任(电话)   
违法信息举报电话: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治通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