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袁大头银元鉴定涌入上海,为什么说是废两改元的好时机?

请提供“废两改元”的详细材料,原创性见解优先。_百度知道
请提供“废两改元”的详细材料,原创性见解优先。
提问者采纳
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主持讨论与布置“废两改元”工作,尤其是金融业的特别关注,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 1 元或旧有 1 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必须分步骤地逐步推行,同时为四大家族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政策实施后。在发布上述命令和条例时,要废除银两,国内币制得以统一。 主张两元并用的主要是钱庄,北洋政府虽然颁布了《国币条例》,中央政府掌握了国内货币铸造发行权,引起上海各业,使用银两的习惯过久。研究会认为。3月8日,提供了条件,中央造币厂从 3 月起开铸新银币,遂分两步实施,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民国时期,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行银本位,先从上海实施,银元也逐渐趋向统一,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个废两改元的研究会,但银两制度并没有被废除。次年3月起。
日,先上海;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铜12%。银两银元并行,则推行各地,“废两改元”正式在上海实行,即合纯银23.493448克。主张废两改元的主要是银行家,对促进当时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上海行得通、当较容易。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采纳了这个建议,后全国。钱庄长期利用银两和银元并用局面从中渔利,成色为银88%,称“本部为准备废两,而后苏州等地亦相继实行,并自本3月10日起施行,重量为26.6971克。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实行废两改元实行“废两改元”政策是国民党政府为了改变国内市场“两元”并用混乱局面而进行的一项重要金融改革,背面为帆船图案,以规元7钱1分5厘合银币1元为一定之换算率”。1932年7月。
1932年,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没有改变
其他类似问题
改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
公元1799年,即嘉庆四年,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前脚上了天堂,他的第一宠臣和珅就被抄了家。和珅多年敛财,早已富可敌国,在他家抄出的金银珠宝比国库还多。嘉庆皇帝愤怒之余,还有些困惑——从和珅家竟抄出了五万八千枚外国银元!而且,铸造得这么整齐漂亮,跟天朝的银两迥然相异。
这一年,浙江绍兴的藏书家汪辉祖,在自记年谱《梦痕录余》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近四五年来,温州、宁波等沿海各县总被海盗困扰,海盗们每年夏月乘南风由福建、广东等地来到浙江打劫商船,然后给商船上的货物估个价,便使船主回家取一千圆或两千圆外国银元,按期去赎货。
银两的三宗“罪”
旅途或异地贸易中。
有人曾提出如此假设——清朝一位山西商人,带现银去上海做生意,他将会遇到什么?除了跋山涉水的疲惫、路上的种种危险,大概就是现银的异地兑换了。清朝设有银锭专门鉴定机构:公估局,即从重量和成色上判定银锭是否符合规范,这被称之为“批宝”。可当时的公估局却极具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只认自家鉴定过的银锭,外来银锭想要进入本地市场,都需要他们过过眼。于是,山西商人所携带的山西银锭,首先要送进上海公估局“批宝”。
公估局较为严苛,会直接拒绝劣质或戳记太多的白银,而在合格白银上做记号(戳)。成功获批后的银两,仍不能直接使用。如果在其他地方,这位商人可以花钱请炉房重新熔炼为当地规格,但是上海炉房规模小,因此,他大概会选用更方便的方法:把银锭交给银钱业者换取等量的上海银两。事情还没有完,如果最终商人的银两有盈余,想要带回山西使用,那么,先前在上海发生的一切又要在山西重演一遍!——手续之繁琐,远胜于当下本币与外币的兑换。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每枚银锭的批宝手续费约为二钱四厘,银炉熔宝的费用也不小,这都应算作银两流通中的折损。据估计,银子每经一次兑换,亏折至少有百分之零点五。难怪清人陈虬会用惋惜的语气写道:“客行赉千金,驰万里,稍不留神核记,南北往返,数月后,囊中物无事而坐耗其半矣。”
银两的种种弊端,在流通领域一一凸显,使得引入标准化的、地域色彩淡化的银币势在必行。从货币的发展规律而言,称量货币也必然要向铸币形态和符号货币形态发展。而此时的欧洲已先行一步,于是外国银元便有了流入中国的基础。
现兑店在币种纷繁的清末应运而生,专门经营货币兑换。起初,外国银元仍然被当成银两,称量使用,因此每当遇到外国银元,兑换商也会用专用工具夹剪,将其剪开来验成色,如图1中清末外销画示。不过,外国银元和铜钱一样,都有携带不便的缺陷,图2拍摄于1917~1919年的中国,这个男人身上背负着一万三千五百两铜钱(摄影/Sidney Gamble)。
& &无一不用洋钱
道光二年(1822年),一场持续了七天七夜的大火,将繁华的广州十三行烧得干干净净。一个叫汪鼎的文人亲眼目睹了这场劫难,并将这件事记在《雨韭盒笔记》中:“烧粤省十三行七昼夜,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火息结成一条,牢不可破。”这大概算是一个奇观,大火中融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然延绵一二里地,最终结为一条坚固的“银条”。据说,被熔化的洋银有四千余万两。
四千万两洋银,对广州十三行而言并不稀奇。因为从1757~1842年,清廷的对外贸易仅有一个机构管理,即广州十三行,因此十三行在垄断式的对外贸易下,累积的洋银自然不少。这一时期广东海关的收入也随之日增,乾隆中期平均每年为50万两,后期为102万两,嘉庆年间143万两,道光年间则达152万两。嘉庆年间的广东已是银元的天下,两广总督吴熊光就有言曰:“省会及佛山镇五方杂处,贸易皆以洋银,遂流通全省。”美国人马士(Moroe)也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整个18世纪中,向广州输入的主要是银元,货物只不过是辅助性质而已。”
外国银元的用武之地,也远比我们的想象大得多,比如:江浙等地的人们取其精美,用作装饰;开设书院的聘仪、贽仪、酒席费用也以外银支付;请人代写考试四书题文的酬金大约是一圆洋钱……嘉庆十二年(1807年)冬天,浙江巡抚淸安泰给朝廷上过一个折子,折子中提到:知府徐圆梅受贿洋银六百圆。看来,在官场上用洋银纳贿,早已不是新鲜事,知府尚且受贿六百圆,和珅的五万八千圆大洋便也可以理解了。
以钱生钱的好买卖
外国银元顺应形势进入中国,随后通行南北,看似顺理成章,其实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由于流通和行使方便,外国银元广受追捧,因此其流通比价总是较大地超过它的实值。如墨西哥鹰洋每元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只六钱五分左右,而它的流通比价总在纯银七钱二分之上。由于外商资力雄厚,他们还利用种种特权操纵当时中国的货币市场。当农产品登场,银元需求增加的季节,他们就抬高价格,一元银元,有时甚至能值一两纯银以上。可以这样说,当时外商到中国来,不做买卖,仅是把银元带入中国使用,就已能获取百分之十以上的利益。如果以银元易纹银,铸银元再易纹银,如此循环反复,则可获取的利益更大。
只要将银元带入中国境内便能盈利,这让多国垂涎欲滴,纷纷加入。
1866年,英国曾在香港发行一种印有维多利亚头像的银币——香港一元,因含银量低不受欢迎,两年后停铸,甚至连造币机器都卖掉了。可由于抵挡不住“以钱生钱”的巨大诱惑,29年后又卷土重来,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以及本国造币厂仿鹰洋开铸新币,即“站洋”。这一次,英国人获得了成功,最终流入中国的站洋不少于8000万枚。
1879年,大臣曾纪泽遇到了一件事情,法国外交官瓦定敦咨告诉他,法国铸造了大圆银钱,希望能被中国接纳,使其通行天下。曾纪泽说:只要百姓自愿行用,一任流通。曾氏曾出使英法,见过世面,清廷颇为倚重。他尚作如是想,可见当时官方的态度了。
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主要有西班牙本洋(西属美洲银元)、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日本龙洋、美国拿花(美国贸易元)、法国坐洋(安南银元)等六种。算上短暂流通的,种类多达几十种。流通数目可能更为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大约有5亿枚外国银元曾在华流通,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估计占当时全部货币供应的30%——这让清政府朝野上下再也无法漠视了。
货币战争的背后
到底有多少本洋流入中国?确切数目不得而知,但可通过资料进行估算: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到达菲律宾后,每年输入中国的本洋有数十万枚;到16世纪末,超过了100万枚;17世纪,则增至200多万枚……以此推测,从1565年第一艘大帆船从西班牙驶出,到1815年最后1艘船停航,约有2亿枚本洋流入中国。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另一种银元后来居上。如其正面所刻画的英姿勃发的雄鹰一样,“鹰洋”强劲、坚挺,最终取代了本洋,纵横中国60余年。
不过,在鹰洋进入中国的最初十几年里,中国人只重视本洋,对鹰洋等其他银元十分排斥,即使接受也只按分量称量使用。据记载,在19世纪40年代的广州,重量和纯度都略胜一筹的鹰洋,兑价要比本洋低百分之十二。然而,本洋的严重短缺,却给了鹰洋以机会。1853年,鹰洋的第一道关卡被突破了。这年10月,两广总督叶名琛谕令在缴纳关税、盐课和国家税收的各种项目上,准许鹰洋和本洋按其含银量等价流通。这个缺口一开,鹰洋的势力范围在全国开始扩展。到1857年,据马士说:“西班牙银元已经完全不受欢迎,更受喜欢的是墨西哥银元”。而彭信威先生估计,流入中国的鹰洋不下三亿元,要知道清末全国货币总量折合银元不到二十一亿元,鹰洋竟占到了近15%。
本洋与鹰洋的战争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国家势力的此消彼长。咸丰以前,西班牙本洋独霸天下。但其后,西班牙因为被新兴英国取代海上霸主地位,进而失去南美洲各属地,以至国力衰弱,在货币上也再无大作为了,虽然也新铸本土双柱,但在中国市场已不复本洋时代的风光。1821年,被西班牙占领了三百余年的墨西哥宣告独立,随之“独立”的还有墨西哥境内丰富的银矿资源。失去了原料来源的西班牙本洋被迫中止铸造。与此同时,墨西哥本国铸造的鹰洋则涌入中国,开始驱逐着原本的“霸主”。
物价涨了6倍
大量“入侵”的外国银元,改变了什么?让我们回到18世纪去一探究竟。
18世纪中期,一股焦灼的情绪在中国城镇乃至乡村蔓延,人们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物价飞涨,挣的银子没有减少,却买不了多少东西了。尤其是生活必须品大米的价格,就像是开花的芝麻——节节高。可以想象,抱怨声会越来越多:“康熙年间半两左右的银子就能买1公石大米,怎么雍正年间就涨到了近1两?而现在则更离谱,1公石大米居然要一两半银子了!”
令乾隆皇帝一筹莫展的米价上涨问题,用现代经济学其实很容易解释。究其根源,正是18世纪大量外国银元的流入,市场上的货币量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不仅在中国,当时巨量白银,对欧洲有着更为猛烈的冲击,欧洲小麦的价格从15世纪至19世纪上涨了9倍以上,而中国的米价在同一时期上涨还不到6倍。
世纪开始在美洲大规模开采的巨量白银,16世纪中叶便令最先得到它的西班牙物价迅速上涨了4倍,50年后作用于英法,使其物价达到顶点。再过了一百年,也即乾隆朝到达中国。
从“两”变“元”
物价上涨,从乾隆皇帝登基即开始,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与大清王朝的衰微之路几乎重合,是外国银元“入侵”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另一种影响则更为深入,它涉及到制度、观念等,这大概可以从光绪皇帝收到的一封信说起。
1888年,一份题为《钱币疏》的奏折,被送到光绪皇帝面前。写这份奏折的,是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康有为,10年之后也正是他发起了著名的戊戍变法。奏折中,康有为措辞激昂,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货币失名、失实、失用,清王朝用的货币全部都是西班牙银元甚至日本银元,这与亡国何异?中国应当把民间白银收起来,统一发行自己的银元,即“废两改元”。
年~1915年,各造币厂开始铸造统一规格的银元,仿造国外头像币铸上袁世凯的头像。作为第一种全国性的银币,它发行量巨大,至1928年铸造量就达十一亿枚。曾风行一时的外国银元,此时不免江河日下,多数面临被熔铸或出口的命运。而今,除了在收藏市场上,已难觅其踪影,仅成为我们遥想那段历史的证物。
文章为部分节选,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览《中华遗产》2012年第三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虽然颁布了《国币条例》, 实行银本位,银元也逐渐趋向统一,但银两制度并没有被废除,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没有改变。银两银元并行,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很大的不便。
  主张两元并用的主要是钱庄。钱庄长期利用银两和银元并用局面从中渔利。主张废两改元的主要是银行家。
  1932年,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个废两改元的研究会。研究会认为,使用银两的习惯过久,要废除银两,必须分步骤地逐步推行;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如上海行得通,则推行各地、当较容易。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采纳了这个建议,遂分两步实施,先上海,后全国,实行废两改元。   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 1 元或旧有 1 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以规元7钱1分5厘合银币1元为一定之换算率”,并自本3月10日起施行。3月8日,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26.6971克,成色为银88%,铜12%,即合纯银23.493448克。在发布上述命令和条例时,中央造币厂从 3 月起开铸新银币。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
                         
资料出处:
-- 合作媒体 --废两改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废两改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Provider 错误 '8000ffff'
灾难性故障
/conn.asp,行 4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江苏省盐城上冈高级中学2007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日)
  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赞普赤德祖赞年少继位,由祖母没禄氏辅政。为稳定局势,吐蕃于景龙元年(707年)向唐请婚。中宗封宗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景龙三年吐蕃遣大臣赞咄赴长安迎亲。次年,唐朝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着数万段锦帛和大量的工匠入吐蕃……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应金城公主之请,赐《毛诗》、《礼记》、《春秋》等书。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宗时吐蕃与唐和亲的主要原因,并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金城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影响?
材料二&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与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妇女为响应革命而做出了哪些探索?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日本国防妇人会成立于1932年,幕后支持者是陆军省,口号是“国防从厨房开始”,日本国防妇人会伴随日本侵略扩大化而急速发展起来。会员数一年后发展到10多万,两年后发展到60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靖国神社合祀的246万个亡灵中,有57000多是女性,她们大多是“大东亚圣战”中志愿为天皇捐躯的“昭和之烈女”。
——摘自《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的特点。
图1&&&&&&&&&&&&&&&&&&&&&&&&&&& 图2
图1:1959年的水利工地上,“刘胡兰战斗连”的120个姐妹与壮小伙子摆开“拉石磙”擂台赛,大获全胜,在工地竖起一面光荣旗帜。
图2:被称为“大寨铁姑娘”的队员在开山造田。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大寨人的辛勤劳动下,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了500斤,成为那个时代“伟大的创举”。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大寨女书记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幅图片中女性与男性共同参加劳动的原因。从这一时期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中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山西临汾市高三下学期四次四校联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赞普赤德祖赞年少继位,由祖母没禄氏辅政。为稳定局势,吐蕃于景龙元年(707年)向唐请婚。中宗封宗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景龙三年吐蕃遣大臣赞咄赴长安迎亲。次年,唐朝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着数万段锦帛和大量的工匠入吐蕃……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应金城公主之请,赐《毛诗》、《礼记》、《春秋》等书。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宗时吐蕃与唐和亲的主要原因,(4分)并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金城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与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妇女为响应革命而做出了哪些探索?(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日本国防妇人会成立于1932年,幕后支持者是陆军省,口号是“国防从厨房开始”,日本国防妇人会伴随日本侵略扩大化而急速发展起来。会员数一年后发展到10多万,两年后发展到60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靖国神社合祀的246万个亡灵中,有57000多是女性,她们大多是“大东亚圣战”中志愿为天皇捐躯的“昭和之烈女”。
——摘自《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的特点。(6分)
图1&&&&&&&&&&&&&&&&&&&&&&&&&&&
图2
图1:1959年的水利工地上,“刘胡兰战斗连”的120个姐妹与壮小伙子摆开“拉石磙”擂台赛,大获全胜,在工地竖起一面光荣旗帜。
图2:被称为“大寨铁姑娘”的队员在开山造田。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大寨人的辛勤劳动下,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了500斤,成为那个时代“伟大的创举”。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大寨女书记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幅图片中女性与男性共同参加劳动的原因。(6分)从这一时期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中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5" Month="2" Year="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日).&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日)&请回答:①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8分)。②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③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05年江苏单科历史高考(解析)
题型:材料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
&&&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日).
&&&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日)
& 回答:&&& -
& ①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 ③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世凯银元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