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口老人无子女不赡养老人案例可以享受两份五保户吗

三峡都市报多媒体报刊
第10版:身边故事
&&&&&&&&&&
巫山一家两代人接力照顾残疾五保老人60年
袁孝军父子的坚持诠释着人间大爱 温暖和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就是一家人
&&&&六十载,一个家族已然面目一新;六十载,无论岁月演绎着怎样沧海桑田的巨变,可袁孝军一家两代人六十年如一日“接力”照顾一位非亲非故残疾五保老人的善举没有变——在巫山县三溪乡木耳村,袁孝军父子用一甲子的坚持诠释着至情至性的人间大爱,也温暖和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60年前,父亲将非亲非故的孤儿接到家里&&&&故事还得回到60年前。说起村里五保老人袁孝堂的身世,巫山县三溪乡木耳村79岁的村民袁华凤至今唏嘘不已:今年68岁的袁孝堂从小不仅又聋又哑,而且患有严重的智障,在袁孝堂刚出生不久,爷爷便撒手人寰,两岁的时候,母亲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讯。父亲因为要忙农活养家糊口,袁孝堂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可只过了一年多时间,疼爱他的奶奶就因病离开了人世。从此,袁孝堂便和老实巴交的父亲袁大块相依为命,可没过上几年安生日子,父亲又因重病去世。从此,袁孝堂便成了孤儿,靠吃百家饭度日。&&&&“将袁孝堂接到家里时,我还没出生。”今年47岁的袁孝军告诉记者,60年前,他父亲袁大洪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将袁孝堂接到家里时,袁孝堂才刚满7岁,袁大洪也只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19年前,父亲去世前将“接力棒”交给儿子&&&&1996年,年近七旬的袁大洪突然患上重病,无法干重体力活。&&&&当年大年三十晚上,袁大洪将儿子袁孝军、儿媳向启莲和袁孝堂一起叫到床前,拉着袁孝军的手说:“孝军,我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照顾你哥我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从今天开始,我就将孝堂托付给你了,希望你们两口子好好待他,不要让他受委屈。”说完就将袁孝堂的手交到了儿子的手中,看到儿子和儿媳都点头答应下来,袁大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60年后,这个家又在培养第三代“接班人”&&&&接过照顾袁孝堂的“接力棒”后,袁孝军两口子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将袁孝堂当亲哥哥一样照顾。&&&&16年前,袁孝堂被当地政府评定为木耳村的五保户,亲朋好友劝袁孝军两口子将袁孝堂送到养老院,甩掉这个“累赘”,可袁孝军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习惯跟我们在一起的生活,送到哪儿我都不放心,我们就是一家人。”就这样,从袁孝军的父亲开始算起,两代人已整整照顾了袁孝堂六十年。&&&&3月23日,记者在木耳村采访时看到,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会儿忙着给袁孝堂换衣服,一会儿忙着给袁孝堂端椅子。&&&&袁孝军告诉记者,这是他的两个儿子,大的叫袁堂春,小的叫袁堂双,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呆在家里给父母打帮手。&&&&“再说,我哥的身体状况不错,活一百岁都应该没问题,我们两口子都是将近50岁的人了,有一天,当我们两口子生病或者老得动不了的时候,我哥就得指靠堂春他们两兄弟了。”袁孝军说。&&&&人间大爱,六十年的坚持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六十年哪!非亲非故的,弄个累赘在家里,就是自己的亲人也不定做得到啊!”说起袁孝军一家几代人的善举,村民无不跷起大拇指。&&&&离开木耳村时,已是傍晚,回望这个沐浴在落日余晖中、充满温暖和爱心的家庭。记者不禁感慨:六十载,一个家族已然面目一新;六十载,无论岁月演绎着怎样沧海桑田的巨变,可袁孝军一家几代人“接力”照顾一位非亲非故残疾五保老人的善举没有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普通的农家被演绎得多么淋漓尽致啊!&&&&而袁孝军父子用他们一甲子的坚持诠释着至情至性人间大爱的故事,也温暖和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记者&黄玉保&文/图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用爱为五保老人撑起一个家·重庆日报数字报
第004版:要闻
&&&&&&&&&&
用爱为五保老人撑起一个家
本报记者 戴娟
佘长淑照顾五保老人。万州区文明办供图
编者按 经评选公示,近日,第四届“重庆市道德模范”揭晓,包括佘长淑在内的51人被评选为“重庆市道德模范”。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他们用爱心呼唤良知,用善行感动社会。他们是我们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报道新当选的道德模范,展现这些平凡的名字背后,不平凡的坚持和不普通的心境。 今年69岁的佘长淑,是万州小周镇大堡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从1982年到2012年,她用30年的时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先后把5位五保老人接到家中,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一直服侍到他们去世。在本身极为拮据的情况下,佘长淑先后为五保老人花去医疗费4.8万元,为安葬5位老人花费2.5万元。 在当地,一提到佘长淑的名字,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非亲非故,如此爱心,难得!” 30年爱心不间断 1982年,38岁的佘长淑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每天和丈夫拼命劳动,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那时,村里的佘世凤老人是一个五保户,神智也有问题,经常在村里流浪。十几岁就丧母的佘长淑见其可怜,想到自己的母亲,于是将佘世凤接到家中。她让自己的几个孩子挤在一张破床上,给老人腾出了床铺;自己一家人每顿少吃一点,也要让老人吃饱。佘世凤是佘长淑照顾的第一个五保户。 1986年,佘世凤去世。就在那一年,佘长淑将邻村五保老人骆大发接到自己家里。丈夫那时候有意见,说家里本来就穷,多一张嘴吃饭更成问题。佘长淑说,我们无非就是苦一点,但是却能让他活下来,这样的事情就该做。 1996年,骆大发去世。佘长淑有个身为五保户的弟弟叫佘长海,当时身患重病却无人照顾。佘长淑于是将弟弟接到家中,佘长海这一住就是几年,直到过世。 2001年,佘长淑又把龚益和莫秀芝夫妇接到了家里。两人也是村里的五保户,不肯去敬老院,佘长淑就主动担负起照顾他们的重任。2012年9月,佘长淑照顾的最后一个五保老人去世。 情系老人无悔付出 那些年,接连入住的五保老人,给佘长淑一家带来很大的负担。家里最多时要同时照顾3位老人,不仅要帮老人煮饭洗衣,生病时还要伺候大小便。但无论多累,佘长淑和多病的丈夫始终咬牙坚持,从来没找镇民政部门要过一分钱,挺过了一年又一年。小小的3间土坯房成了一个特殊的爱心五保家园。后来,她的4个子女长大,为补贴家用,全部出去打工。 为了给五保老人补养身子,她喂了几十只母鸡,每天早上要给老人煮两个鸡蛋;为了能让老人经常吃肉,每年她都要杀两头年猪;为了能给老人买点营养品,她和丈夫很少花钱,30年来只在地摊买过两回新衣裳。再后来,子女们打工挣钱多一点了,她还硬性要求他们每月交纳200元,作为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后来政策好了,五保户享受的待遇好多了,佘长淑的压力小些了。 如今,佘长淑也迈入暮年。谈到自己30年所做的事情,佘长淑说,自己的确也吃了很多的苦,但是觉得很值得,没有一丁点后悔,只要自己身体能行,碰到这样的事,以后还要做!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只有一个女儿己嫁人两老人能入五保户吗_百度知道
只有一个女儿己嫁人两老人能入五保户吗
过去未享受五保的,无力赡养老人的农村中基本上无劳动能力,也可实行五保,也可以实行五保,经当地群众同意。
有养子或过继子的老人。
有女无儿的老人,由其女儿赡养,但其女儿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果其女儿确实无力赡养、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过去已享受五保的不再变更,经当地群众同意、无依无靠。但其养子或过继子无劳动能力或入赘到女家,其养子或过继子必须承担赡养义务、残疾者和孤儿
其他类似问题
五保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桂林市农村五保老人生存现状调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5.00
&&¥2.00
&&¥2.00
桂林市农村五保老人生存现状调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五保户扶助金被截六年 老人追要被告知本人已去世
2011-January-5 19:42:37 Wednesday 人民日报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镇东乡兴利村五保户荣守义、唐志国等人向《人民日报》投诉,反映该乡截留国家下拨的五保户生活扶助金的问题。
记者元旦前就此事给巴彦县委、县政府发函,要求对五保户们反映的问题予以答复,却迟迟没有回音。1月4日,记者来到巴彦县,对五保户们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受访老人均未足额领到扶助金
记者走进荣兴村村民王凤悟家,屋内寒气袭人。老人气愤地说:“我们老两口完全符合五保户的标准,按照政策从2004年就该领取生活扶助金,不知为什么几年来乡政府一直不给发放。”
闻讯过来的于德江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掰着指头说:“按照政策我们2004年和2005年每人每年应领取的1200元生活扶助金乡政府迟迟不给,后经我们努力追要,到2006年才给了600元。2007年、2008年两年,国家将扶助标准上调到每人每年1600元、1800元,乡里还是每年只给800元。2009年,给了我们1000元。”
记者走访了镇东乡30余名五保户,他们都反映没有足额领到生活扶助金。据称,不按标准发放扶助金的主要原因是乡里在推行“以地代养”政策,分到土地的五保户就不能足额领取生活扶助金。
记者到相邻的华山乡找了几名五保户,他们分到了土地,同时也足额领到了生活扶助金。同在一个县,乡与乡之间的政策为什么会不一样?带着疑问,记者致电乡党委书记郭旭东,郭生硬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追要扶助金被告知本人已去世
兴利村82岁的荣守义老人领不到扶助金的原因更为蹊跷。2010年初,他突然接到村干部通知,分给他耕种的土地收归村集体。老人很不解,便让亲戚到乡里讨说法。结果被告知收回土地的原因是老人已去世。荣守义这才联想起扶助金被截留的事,他无奈地说:“我活得好好的,领不到扶助金乡里愣说我死了;我们乡许多真死了的人却说还活着,多年领着活人的生活扶助金……”
记者随后以五保户亲属的名义到巴彦县民政局、财政局查询。相关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五保户扶助金下拨的详细资料。登记表上清楚注明扶助金已全部下拨到乡。在领取签名表中,记者看到荣守义的名章,而他本人表示从未刻过名章,这些年扶助金都是乡领导代领后扣留大部分再直接发给五保户本人的。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扶助金须直接发放到五保户本人手中,不允许任何人代领。
1月4日,记者致电巴彦县有关部门,该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督促调查并尽快给予答复。
相关阅读: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女不赡养老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