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的藏头诗袁月娥………谁帮做首诗

以课程建设为引领,打造优质特色学校
以课程建设为引领,打造优质特色学校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办学纪实
夏去秋来夜渐长,
天高气爽心飞扬。
夜观星空何寥落,
微风袭来瓜果香。
柳浪闻莺百鸣歌,
繁花醉舞翠茵坡。
顽童纸鹤飞天去,
一望山河红绿多。
看了上面的两首诗,您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我怎么没看过呢?其实,这两首诗的作者是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博雅诗社的两个小学生——李火丁、张欣宇。经过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熏陶和诗文创作社团的引领,该校的不少学生养成了写诗的习惯,用诗来表情达意,用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是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引领,发挥教师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特色办学的成果之一。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天生活皆教育”。在该校,时时处处人人皆是课程,课程是所有工作的总抓手,特色课程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总途径。从2007年到2011年,建校四年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建设体系,形成了乐化教育、科学素养、家长进课堂等叫得响的品牌,接待国内外教育考察团100多次,国家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顾明远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庞丽娟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等领导在该校调研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是什么让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我们走进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一窥其魅力所在。
一、理念先导,全天生活皆教育。
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潍坊高新双语的袁月娥校长说:“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要创新,而创新,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建校伊始,她就提出了“全天生活皆教育”的办学理念。“全天生活皆教育”脱胎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倾向于“生活即教育”,但不同于“教育即生活”或“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的提法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来,强调的是教育为生活服务。然而,生活中虽然存在着教育的契机,但教育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教育更不能等同于生活。“全天生活皆教育”与“教育即生活”的角度不同。在教育者的眼中,每一个受教育者所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包含有教育的契机。在教育者看来,生活是为教育服务的。广而言之,就是“时时皆是教育之时,事事皆是教育之事,人人皆是教育之人”。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二、无缝覆盖,时时处处皆课程
全天生活皆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建设来实现。一部分是显性课程,一部分是隐性课程。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显性课程包括学科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等。其中学科类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的课程有科学素养课程(小牛顿实验、爱迪生创新课程)等、书友会、小主持人、文学研究、思维训练、诗文诵读与创作等八门课程;艺体类课程有绘画、书法、手工、舞蹈、健美操、武术、足球、电子琴、民乐、吕剧、声乐、围棋等十一门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网络素养课程、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
隐性课程是没有教材却可以让人感受得到的课程。进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触目所及,每一株花草,每一面墙壁,老师的一言一行、同伴间的一举一动,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孩子从一睁开眼睛,吃喝拉撒,坐立行走,接人待物,学习娱乐,都是课程。袁月娥校长提出了隐形课程显性化的要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弟子规》《道德经》走上了楼梯护栏,“竹简式”的设计古色古香,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中新社、新民网、人民网等几十家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袁月娥校长自豪地说:“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多学生觉得在学校里学习不再枯燥,他们在学校课程里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我。”
三、特色立校,素质教育结硕果
1、乐化教育课程,以高雅艺术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做什么我都将一事无成。”而音乐教育也正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位师生至少掌握一门乐器”的目标,组建了师生民乐团,并将该项目命名为“乐化教育”,构建乐化教育课程。《礼记·乐记》有云:“夫乐者,乐也。”乐化教育的“乐”,既是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乐”。
乐团把初期的发展重点放在了教师身上,聘请潍坊市知名的专业老师任教,校内老师达到一定水平后,把校外的指导老师逐一替换下来,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学校周一下午为集中学习乐器的时间,实现了分层次编班和教学,目前有12个完整声部,能够演奏35种乐器,18首中外名曲。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使学生能够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老师还把音乐教育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目前,学校已经分别举办了“雅乐铸师魂”(潍坊)、
“同一个舞台,同一个梦想“(北京)、“国乐飘香”(第八届京港课程专家交流会)、“游艺童年”(潍坊)四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0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我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有新举措》、2011年山东教育电视台以《乐化教育结硕果》为题,对学校的乐化教育情况给予了专题报道。。
2、家长资源开发课程,种下职业规划的种子
为了补充学校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成立了家长课程资源开发部,在家长中征集“家长讲师”志愿者,进行分类规划,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各行各业的家长们来到孩子们中间,将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向孩子们进行普及。内容涉及税法知识,大气的形成,货币种类,交通安全等,甚至有的家长把厨房“搬”进教室,现场教学生如何制作美味,像韩国学生朴建的妈妈就曾现场教孩子们们如何制作泡菜……
孩子们在“家长老师”那里见识到了不同职业的魅力,职业规划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同时,“打开校门办学”的理念,增加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满意度。
3、科学素养课程,激活孩子创新潜能
创新是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映象的心理过程,其结果是发现新思想、新方案、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而科学知识则是创新的基础。每一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关键是如何激活。于是,高新双语学校把激活孩子的潜能作为科学素养课程的目标。
为此,学校一是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省内一流的探究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网络实验室和移动抢答室,为科普知识的普及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建设系列化的科普长廊,引导学生浏览欣赏,潜移默化;三是建立科普看板展示走廊,定期把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通过看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身边发生的科技活动,并能积极投入其中;四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先后举行了航模制作大赛、科普知识竞赛、降落伞大赛、纸箱车大赛、科普幻想画比赛、幻想作文比赛、收旧利废设计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乐而不疲。
几年坚持,成效显著。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科技大赛,捷报频传。先后获得全国尚德电力杯科技创新大赛团体金奖、潍坊市航海模型比赛团体金奖、山东省青少年模型竞赛小学组二等奖、五项国家专利和一项著作权……
4、经典“悦”读课程,让书香伴随师生一生
一所真正崇尚知识和智慧的学校应该营造一个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高雅,以读书为幸福的环境。而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必须喜欢阅读。因此,袁月娥校长倡导成立了读书俱乐部,亲自任会长,向老师们推荐好书,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她的倡导和亲身示范下,老师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变成了读书时间。对于老师们依个人兴趣选购的图书,学校予以报销,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读书的热情。
学校还建设了藏书四万册的图书室,订阅了200多种适合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制订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九年经典诵读规划,组织教师编写了《与经典同行》系列丛书,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在楼道、走廊、教室都设置了课间读书角。师生徜徉于书海之中,每个学生、每个老师身上都散发出了浓浓的书香气。让书香伴随一生,成为每一位双语人的共识。
在经典“悦”读的基础上,部分教师开展了教孩子进行诗文创作的教学实验,张建老师倡导成立了“博雅诗社”,不少学生写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古体诗词。
5、课间文化研究课程,以无形之手规范学生言行
2009年4月11日,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第五次实验工作会议在杭州青蓝小学拉开帷幕。是日,听完袁月娥校长有关“课间文化”的演讲,《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执行主编、知名教育家李振村发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慨叹,并将袁月娥校长称为“袁课间”。
袁月娥校长与她的团队研究了课间文化的特点,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使原本无序的课间如有一只无形之手在规范、引领。一是对小学生原来自发的课间游戏进行了归纳整合,并积极鼓励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更加有意义;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合作,生生互动,演绎课间文化的真生命;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通过研究、规范、引导,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身体得到锻炼,获得了竞争的体验、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
6、五项童子功,夯实学生发展根基
在潍坊市教育局提出的以“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发标准音、写规范字”为核心的“四项基本功锻造工程”的基础上,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五项童子功”建设。
五项童子功即书法、口算、诵读、器乐和单词记忆。学校每天中午午休后到上课前的20分钟为练字时间;数学方面,每个学生每天口算20道题目;晨读以诵读学校教材《与经典同行》为主;器乐方面,每个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基本功训练;制定规划,大量记忆英语单词,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后劲。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特色建设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如果你有机会走进该校,你会发现,这里到处是鸟语花香,到处是书声朗朗,到处是素质教育的气息。观不完的风景,看不完的特色。课程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
该校的特色建设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建校四年来,先后承办市级以上现场会十几次,共有四项成果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奖。其中《推行乐化教育,提升音乐素养,拓宽素质教育途径》获得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校、潍坊市朝阳读书十佳学校、潍坊市绿色学校、潍坊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潍坊市图书展览示范校、潍坊市机器人教学示范校等省市级荣誉称号,并曾在全市教育系统点评中获得了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国家级或者省级领导对潍坊教育的调研活动中,该校多次被作为小学的唯一代表参与调研。
当前,该校又以“创建课程、打造品牌、形成文化”为主题制定了新的四年发展战略规划,继续把课程建设作为未来四年工作的总抓手,以形成鲜明的标志性的办学特色和完整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并且与国外同类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稳定的互动交流,力争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张建)
我的更多文章:
( 18:07:10)( 17:57:32)( 17:53:20)( 19:06:40)( 09:40:08)( 11:40:50)( 08:57:29)( 10:36:53)( 10:03:45)( 09:19:2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以课程建设为引领,打造优质特色学校
以课程建设为引领,打造优质特色学校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办学纪实
夏去秋来夜渐长,
天高气爽心飞扬。
夜观星空何寥落,
微风袭来瓜果香。
柳浪闻莺百鸣歌,
繁花醉舞翠茵坡。
顽童纸鹤飞天去,
一望山河红绿多。
看了上面的两首诗,您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我怎么没看过呢?其实,这两首诗的作者是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博雅诗社的两个小学生——李火丁、张欣宇。经过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熏陶和诗文创作社团的引领,该校的不少学生养成了写诗的习惯,用诗来表情达意,用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是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引领,发挥教师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特色办学的成果之一。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天生活皆教育”。在该校,时时处处人人皆是课程,课程是所有工作的总抓手,特色课程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总途径。从2007年到2011年,建校四年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建设体系,形成了乐化教育、科学素养、家长进课堂等叫得响的品牌,接待国内外教育考察团100多次,国家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顾明远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庞丽娟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等领导在该校调研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是什么让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我们走进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一窥其魅力所在。
一、理念先导,全天生活皆教育。
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潍坊高新双语的袁月娥校长说:“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要创新,而创新,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建校伊始,她就提出了“全天生活皆教育”的办学理念。“全天生活皆教育”脱胎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倾向于“生活即教育”,但不同于“教育即生活”或“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的提法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来,强调的是教育为生活服务。然而,生活中虽然存在着教育的契机,但教育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教育更不能等同于生活。“全天生活皆教育”与“教育即生活”的角度不同。在教育者的眼中,每一个受教育者所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包含有教育的契机。在教育者看来,生活是为教育服务的。广而言之,就是“时时皆是教育之时,事事皆是教育之事,人人皆是教育之人”。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二、无缝覆盖,时时处处皆课程
全天生活皆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建设来实现。一部分是显性课程,一部分是隐性课程。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显性课程包括学科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等。其中学科类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的课程有科学素养课程(小牛顿实验、爱迪生创新课程)等、书友会、小主持人、文学研究、思维训练、诗文诵读与创作等八门课程;艺体类课程有绘画、书法、手工、舞蹈、健美操、武术、足球、电子琴、民乐、吕剧、声乐、围棋等十一门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网络素养课程、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
隐性课程是没有教材却可以让人感受得到的课程。进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触目所及,每一株花草,每一面墙壁,老师的一言一行、同伴间的一举一动,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孩子从一睁开眼睛,吃喝拉撒,坐立行走,接人待物,学习娱乐,都是课程。袁月娥校长提出了隐形课程显性化的要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弟子规》《道德经》走上了楼梯护栏,“竹简式”的设计古色古香,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中新社、新民网、人民网等几十家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袁月娥校长自豪地说:“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多学生觉得在学校里学习不再枯燥,他们在学校课程里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我。”
三、特色立校,素质教育结硕果
1、乐化教育课程,以高雅艺术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做什么我都将一事无成。”而音乐教育也正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位师生至少掌握一门乐器”的目标,组建了师生民乐团,并将该项目命名为“乐化教育”,构建乐化教育课程。《礼记·乐记》有云:“夫乐者,乐也。”乐化教育的“乐”,既是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乐”。
乐团把初期的发展重点放在了教师身上,聘请潍坊市知名的专业老师任教,校内老师达到一定水平后,把校外的指导老师逐一替换下来,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学校周一下午为集中学习乐器的时间,实现了分层次编班和教学,目前有12个完整声部,能够演奏35种乐器,18首中外名曲。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使学生能够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老师还把音乐教育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目前,学校已经分别举办了“雅乐铸师魂”(潍坊)、
“同一个舞台,同一个梦想“(北京)、“国乐飘香”(第八届京港课程专家交流会)、“游艺童年”(潍坊)四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0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我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有新举措》、2011年山东教育电视台以《乐化教育结硕果》为题,对学校的乐化教育情况给予了专题报道。。
2、家长资源开发课程,种下职业规划的种子
为了补充学校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成立了家长课程资源开发部,在家长中征集“家长讲师”志愿者,进行分类规划,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各行各业的家长们来到孩子们中间,将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向孩子们进行普及。内容涉及税法知识,大气的形成,货币种类,交通安全等,甚至有的家长把厨房“搬”进教室,现场教学生如何制作美味,像韩国学生朴建的妈妈就曾现场教孩子们们如何制作泡菜……
孩子们在“家长老师”那里见识到了不同职业的魅力,职业规划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同时,“打开校门办学”的理念,增加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满意度。
3、科学素养课程,激活孩子创新潜能
创新是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映象的心理过程,其结果是发现新思想、新方案、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而科学知识则是创新的基础。每一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关键是如何激活。于是,高新双语学校把激活孩子的潜能作为科学素养课程的目标。
为此,学校一是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省内一流的探究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网络实验室和移动抢答室,为科普知识的普及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建设系列化的科普长廊,引导学生浏览欣赏,潜移默化;三是建立科普看板展示走廊,定期把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通过看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身边发生的科技活动,并能积极投入其中;四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先后举行了航模制作大赛、科普知识竞赛、降落伞大赛、纸箱车大赛、科普幻想画比赛、幻想作文比赛、收旧利废设计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乐而不疲。
几年坚持,成效显著。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科技大赛,捷报频传。先后获得全国尚德电力杯科技创新大赛团体金奖、潍坊市航海模型比赛团体金奖、山东省青少年模型竞赛小学组二等奖、五项国家专利和一项著作权……
4、经典“悦”读课程,让书香伴随师生一生
一所真正崇尚知识和智慧的学校应该营造一个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高雅,以读书为幸福的环境。而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必须喜欢阅读。因此,袁月娥校长倡导成立了读书俱乐部,亲自任会长,向老师们推荐好书,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她的倡导和亲身示范下,老师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变成了读书时间。对于老师们依个人兴趣选购的图书,学校予以报销,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读书的热情。
学校还建设了藏书四万册的图书室,订阅了200多种适合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制订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九年经典诵读规划,组织教师编写了《与经典同行》系列丛书,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在楼道、走廊、教室都设置了课间读书角。师生徜徉于书海之中,每个学生、每个老师身上都散发出了浓浓的书香气。让书香伴随一生,成为每一位双语人的共识。
在经典“悦”读的基础上,部分教师开展了教孩子进行诗文创作的教学实验,张建老师倡导成立了“博雅诗社”,不少学生写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古体诗词。
5、课间文化研究课程,以无形之手规范学生言行
2009年4月11日,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第五次实验工作会议在杭州青蓝小学拉开帷幕。是日,听完袁月娥校长有关“课间文化”的演讲,《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执行主编、知名教育家李振村发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慨叹,并将袁月娥校长称为“袁课间”。
袁月娥校长与她的团队研究了课间文化的特点,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使原本无序的课间如有一只无形之手在规范、引领。一是对小学生原来自发的课间游戏进行了归纳整合,并积极鼓励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更加有意义;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合作,生生互动,演绎课间文化的真生命;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通过研究、规范、引导,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身体得到锻炼,获得了竞争的体验、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
6、五项童子功,夯实学生发展根基
在潍坊市教育局提出的以“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发标准音、写规范字”为核心的“四项基本功锻造工程”的基础上,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五项童子功”建设。
五项童子功即书法、口算、诵读、器乐和单词记忆。学校每天中午午休后到上课前的20分钟为练字时间;数学方面,每个学生每天口算20道题目;晨读以诵读学校教材《与经典同行》为主;器乐方面,每个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基本功训练;制定规划,大量记忆英语单词,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后劲。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特色建设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如果你有机会走进该校,你会发现,这里到处是鸟语花香,到处是书声朗朗,到处是素质教育的气息。观不完的风景,看不完的特色。课程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
该校的特色建设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建校四年来,先后承办市级以上现场会十几次,共有四项成果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奖。其中《推行乐化教育,提升音乐素养,拓宽素质教育途径》获得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校、潍坊市朝阳读书十佳学校、潍坊市绿色学校、潍坊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潍坊市图书展览示范校、潍坊市机器人教学示范校等省市级荣誉称号,并曾在全市教育系统点评中获得了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国家级或者省级领导对潍坊教育的调研活动中,该校多次被作为小学的唯一代表参与调研。
当前,该校又以“创建课程、打造品牌、形成文化”为主题制定了新的四年发展战略规划,继续把课程建设作为未来四年工作的总抓手,以形成鲜明的标志性的办学特色和完整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并且与国外同类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稳定的互动交流,力争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张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喜欢你的藏头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