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巴托巴托

关哲:亚投行,历史在这里悄悄转弯
政经资讯观察者
关键字:&亚投行金融霸权金融机构创始成员国意向创始成员国国际秩序政治经济秩序金融秩序
自3月13日英国宣布以创世成员国身份加入以来,亚投行这出大戏可谓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于无声处响起一连串平地惊雷,渐成罕见的国际外交政治金融大戏剧。到3月31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最后一天,吉尔吉斯斯坦、瑞典、挪威、冰岛、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先后宣布已向中国提出加入申请。至此,亚投行的朋友圈扩大至51个。然而除了中国,所有人都知道另一个主角在朋友圈之外。至少到申请截止日,美国和日本未能加入。
日本情况特殊,暂且不论。但对美国而言,“亚投行门”另有不同意义。因为,这是二战后70年来美国的主要西方盟友尽入其中、美国自身却站在门外的重要国际机构,而且还是由被美国视为战略对手的中国发起和主导,还是在国际金融这个领域。
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二战结束后,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联盟”应运而生,主导着整个世界。而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被视为是这一“统治联盟”的最后胜利,所塑造的“国际秩序”也几乎成了一个“历史终结”的模式,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
而支撑这一“国际秩序”的美国霸权,包括了三个最主要的支柱:军事、贸易和金融。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保证了美国能够以战争的方式惩罚任何敢于挑战国际秩序的国家;同样,美国在贸易和金融方面的霸权,也保证了美国可以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运用贸易和金融制裁的手段,打击对手国家。
历史见证,这三大霸权或三根大棒,一直是美国惩罚对手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对伊拉克进行了长期经济封锁之后,又在2003年进行了军事打击,解除了萨达姆政权对中东乃至全球国际秩序的威胁。对朝鲜、伊朗和古巴等威胁其战略利益的国家,美国也已经持续进行了多年的经济制裁。
最近的例子则是俄罗斯。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与其欧洲盟国立即对俄罗斯采用了金融制裁,造成俄罗斯货币大幅贬值,直接危及俄罗斯的经济安全。
平心而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改革开放的中国一直是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的受益者。中国也一直对外宣称,中国崛起不会挑战既有国际秩序。就在几个月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访问美国时还再次向全世界重申了这一点。
“亚投行门”正是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发生的,以中国并未刻意为之,而美国也没有预有准备的方式,悄然间发生了。
确实,中国并非执意要改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只是在尝试建立一个与自身国际经济地位更为匹配的新机制。而美国却从一开始就对亚投行表示否定和拒绝,直到3月中旬,英国和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先后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之后,美国才意识到自己的传统盟友不仅急于和中国合作,而且似乎还很急于摆脱美国。随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友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在经历了一番纠结之后宣布“倒戈”。美国这才发现,亚投行似乎成了一个“孤立美国”的计划。
始终在埋头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中国,恐怕很难体会那个只有二百多年建国历史,少年得志笑傲江湖的头号大国的微妙心理。在面对后起中国身影的时候,美国的表现很难用“成熟”来描述,相反,倒是向世人展示了它“任性”的一面,从警告盟友不要和亚投行沾边,到攻击亚投行标准不高,在这一一个历史时刻,人们发现世界一哥竟然仿佛在“赌气”。难怪英国《金融时报》要以揶揄的口气说道:一听美国人谈高标准,就忍不住要笑。仿佛看着自己的土豪亲戚如此失态哭笑不得。当然,美国的任性言行绝非仅仅出自其心绪,而是其体制性问题的体现,美国也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
俄罗斯的加入又是另一个“脚注”。俄罗斯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世人皆知。但俄罗斯也正陷入与美国和西方的紧张对抗,它选择在最后阶段宣布加入亚投行,更显得是有意将部分欧洲国家先放进来,再将美国排除在外。
无论这种“阴谋论”的猜测是否成立,随着俄罗斯的加入,美国被关在亚投行门外已是既成事实,从而使亚投行成为二战以来第一个美国的主要西方盟友都已加入、美国自己却被关在门外的国际金融机构。
也就是说,亚投行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美国主导的西方金融霸权体系发生裂变。至于中国将如何利用这一新的形势,是另外的故事。仅从美国所主导的二战后世界历史上看,以3月31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报名截止为标志,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弯已经悄然发生。
另一方面,中国人似乎也没有想到,亚投行冲刺阶段的剧情竟然如此出人意料。这是意外吗?当不少专家将此看作中国人高深莫测外交战略的巨大成功时候,或许这真是“意外”——中国在无意间开始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看似幸运,却意味着世界结构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大势如此,才能乘风破浪。无论是谁,包括美国,都应该学会认识这一历史时刻的降临。
历史的车轮悄悄转向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陈轩甫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邓小平的痰盂举世闻名。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坐下的几乎每一个座椅旁,都会放置一个白色的痰盂。 (剧组供图/图)
,中国在那段时期的一切都在成为话题。人们拿起放大镜,把历史细节一条条拿出来解剖对照,同时又希望从剧中找到像《纸牌屋》一类美剧的味道。
对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而言,是尽量逼近真实为大,还是争取自由发挥空间,好看为先?这是个问题。
导演吴子牛在邓小平家中见到了那只低矮的白色搪瓷痰盂。邓小平曾说过,我这个人有三个缺点,抽烟、喝酒、吐痰。邓小平的&白色痰盂&十分有名。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特地为他准备了青花瓷的痰盂;1979年访美时,卡特政府特意订购一批黄铜痰盂,摆放在白宫的会客厅、走廊。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坐下的几乎每一个座椅旁,都会放置一个白色的痰盂。写到出访新加坡,还表现了李光耀送痰盂的细节。
马少骅一口痰也没敢往痰盂里吐。他是剧中邓小平的扮演者。展现领导人的缺点是不受鼓励的,其他人感觉小平还是精神一些为好。马少骅觉得有些遗憾。&我大胆说,如果我们拍邓小平,条件允许,放得更开的话,会更精彩。人不是完人,金不是赤金,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并不会影响他的伟大,相反,会更增加他的光辉和可爱。&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甚至在日由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前,主旋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它的讨论远远溢出了电视剧本身。这部剧筹拍7年,2013年4月,剧本才由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同年8月,它过了最后一道关&&中央办公厅,这部剧正式立项。最初的剧名叫《邓小平》,在最后一刻改成《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在官方的介绍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描述了年的邓小平&。吸引眼球的首先是它的尺度,媒体报道风传它将&首次展现1976年以来的高层政治斗争&、&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华国锋、胡耀邦,据说还有赵紫阳等政治人物的罕见出场&。西方媒体还试图从这部电视剧中读出现任中国政府的风向标。&习近平政府正在将反腐败描述为邓小平留给中国的一项遗产,以此来提高中国当前这场反腐运动的合法性。&《好莱坞报道》这样写道。
化装师王希钟2003年曾为电影《邓小平》做特型,导演要求他把剧中邓小平化得&外形很老&,意图产生一种对比:邓小平越来越苍老,像老奶奶、老妈妈,但共和国越来越年轻。到了电视剧&邓小平&,领导则不希望把邓小平处理得太苍老。 (剧组供图/图)
安度晚年还是再干二十年
电视剧第一集,毛泽东逝世第27天,粉碎&四人帮&前夜,镜头拉向北京宽街家中的邓小平。他和夫人卓琳从地震棚端来一盆兑好的温水,给瘫痪在床的儿子邓朴方擦身体。
原剧本中,这场戏本是放在第三、四场,但吴子牛坚持把它放在第一场。把邓小平置于一个普通父亲的位置,&就是为了一点&&控诉。邓朴方身上被文化大革命残害的烙印是永远无法被擦洗掉的。如果你的亲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也许就不会觉得这是煽情了。&吴子牛说。
对于&文革&,1951年出生的吴子牛&有话要说&。&文革&期间,吴子牛的父亲受冲击,姐姐重病瘫痪在床,无数个寒冬和酷暑,他都看到母亲每天端着一盆水,给姐姐擦身。吴子牛的岳父司马文森是知名作家,是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在外交部对外文委被活活斗死,直到胡耀邦主持为他平反昭雪,开追悼会以后,才把他的骨灰移藏八宝山革命公墓第四室。
吴子牛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拍过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看来,历史剧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甚至可以拍得浪漫一些。&邓小平&则不行,&不能太发挥,光都是用平光。当时谁坐哪儿,说话的方向,都要如实地、尽可能貌似真实地还原。&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导演吴子牛2013年4月拿到的剧本,足足有600页纸。剧本刚刚通过审查,距离开机还有五个月时间,吴子牛开始看大量文献片、纪录片,从中央新影调来了所有与电视剧内容有关的《新闻简报》。
还原历史,邓家人亦有贡献。有一场戏,是邓小平1981年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船王&包兆龙、包玉刚父子。剧组以为包氏父子是香港人,让演员讲了一口港式普通话。后来邓榕看了这场戏,提出包氏父子是宁波人,他们讲的话应该是上海普通话。
日,粉碎&四人帮&第二天,贺平骑着自行车,飞奔到邓小平位于北京宽街的家中,气喘吁吁地告诉从家中迎出来的邓榕,&有消息&。
担心家中装有窃听器,邓家人把贺平带到了&老地方&&&卫生间,关上门,再打开浴盆龙头。伴随着哗哗的水流声,贺平向邓家人宣布了&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邓家三姐妹激动得跳了起来,一家人围着邓小平抱在一起。邓小平说:&孩子们哪,我还可以再干20年!&
剧中这一幕几乎照搬了邓榕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中的描述,唯一增加的是那句&再干20年&。
这句台词很快引发争议。有学者提出,资料显示邓小平的原话应该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剧本原来写的也是&安度晚年&,邓家人看后,认为那时的父亲应该是&终于可以再出来工作&的心态。按照邓家人的要求,编剧改了台词。
更大的争议出现在另一句台词:&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的部署。&指责&邓小平&剧组&作假&的声音四起。编剧孔昕向南方周末记者出示了两份&证据&,一份是华国锋在日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生前不仅一再地严厉批判&四人帮&,并对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作了战略部署。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讲过刘邦看出吕后想篡权的故事,还说:&江青有野心&,&我死了以后,她会闹事&&&粉碎&四人帮&,正是遵照毛主席的部署,实现毛主席的遗愿。&
另一份,是叶剑英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我们清除&四害&,这不是政治局少数人的想法,也不是我们临时的决定,而是毛主席生前想解决而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我们是继承毛主席的遗志。&
&四五运动&期间,剧中人物,两个年轻人田源、夏建国扯起一面印着&邓小平,你在哪里?&的大旗,气宇轩昂地呼唤着&邓大人&。吴子牛介绍,&邓大人&是有据可考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甲午海战》,里面的爱国英雄邓世昌就叫&邓大人&。中央&批邓&,民间&挺邓&,年轻人就尊称邓小平&邓大人&,&走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
大字报墙前的激愤,吴子牛并不觉得夸张。&当时表达感情的方法就是这样,是中国人被压抑到了极致以后的爆发。你要仔细看看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时,天安门广场也有十万人,这种震耳欲聋的呼声,那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电视剧中,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为来访的邓小平专门准备了一个青花瓷的痰盂。 (CNTV截图/图)
&爸爸从来不流泪&
马少骅拍的第一场戏在北戴河。&四人帮&倒台后,在海边,胡乔木向邓小平谈起&两个凡是&的问题。那实际上是两场重头戏,剧情发展时间比较靠后。&那天拍戏的时候,装都还没怎么找好,自己还不是准备得比较充分就上了,我都有点慌乱。&马少骅回忆。
马少骅是扮演孙中山的特型演员,外形跟邓小平有一定距离。人们熟知的邓小平扮演者是卢奇。为了让马少骅看上去像邓小平,化装师王希钟颇费了一番功夫。1928年出生的王希钟是特型化装界的泰斗,多次在主旋律影视剧中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做特型化装,几十年下来,周恩来脸上的&斑斑点点&,他几乎不用看资料图片就能在正确的位置化出来。
&人物像不像,重点在眉眼之间。&王希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年邓小平的眼皮是下垂的,马少骅没有下垂的上眼皮,王希钟把上眼皮改造了,粘上假眼皮;眉毛和眉弓也是假的,尽量贴近邓小平的眼形;前额也是假的,王希钟反反复复试了很多次,要考虑技术上是不是穿帮,最后确定弄一个完整的假前额贴上去。
王希钟回忆2003年为电影《邓小平》做特型,卢奇扮演的1976年以后的邓小平,要化的装是&外形很老&。导演丁荫楠的意图是,邓小平越来越苍老,像老奶奶、老妈妈,但是共和国越来越年轻,产生这样一个对比。到了电视剧&邓小平&,领导不希望把邓小平处理得太苍老,因此在一开始邓小平的头发没那么白,到全剧快结束时,才把头发化得微白一点。
马少骅至今没有从&邓小平&的影子中走出来。与南方周末记者的交谈中,他时不时就蹦出几句四川方言。&奇怪得很,我动不动就说他的四川话了。好在我身边也没有什么人,只有我家属,她能理解。&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马少骅仔细研究过邓小平说四川话,用邓小平妹妹邓先群的话说,&我大哥说话是把那个字咬得比较死,他那个话不会含糊的,字与字之间没有嗯、啊,比较有节奏,斩钉截铁,不拖泥带水,这跟他的性格有关系。&他每天闭门练习,久而久之,竟真的学出了几分神似。
除了看资料,马少骅还把国外拍的名人传记电影随身带着。丹尼尔&戴&刘易斯演的《林肯》,梅里尔&斯特里普在《铁娘子》里演的老年撒切尔夫人,役所广司演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甚至有关希特勒的电影,他从这些片子揣摩,&肖像人物&到底应该怎么演。
演孙中山时,马少骅说自己&吃过亏&,他侧重于强调孙中山的外在,很多地方都是表面的模仿。孙中山比较注重穿着,他就多换几套衣服。&衣服把人架起来了,再怎么演都难受。&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到了演邓小平,他主动要求服装减半。48集电视剧中,邓小平换过的衣服屈指可数,一件蓝布外套、一件军装、两件白衬衣,三套中山装专门备着接见外宾的时候穿。
有一场被删掉的戏,是周恩来总理临终前,邓小平去305医院探望。他摸着总理的手,表面平静地叫了一声&大哥&,内心的翻涌全在摸手的动作中体现出来。戏演完,躺在床上饰演总理的特型演员刘劲冲马少骅伸出大拇指,连说好好好。那一刻,马少骅觉得自己&找着感觉了&。
邓小平的儿女告诉马少骅,爸爸从来不流泪。他身在江西,得知邓朴方已经残疾,当邓朴方最后得到毛泽东同意来到邓小平身边,父子相见那一霎,他都没有流泪。好几场戏,马少骅都演出了邓小平眼眶湿润。当他拉着从狱中出来的科学家的手时,当他在广东视察听到当地农妇说&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四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时,他都是激动的。&这个时候我要控制好情感,不能没有泪,但是绝不能让泪流下来。&
1980年,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法拉奇开宗明义:&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法拉奇关心的是邓小平怎么评价毛泽东。邓小平回答,&永远要保留下去。&
这段采访在电视剧中有三分钟的呈现。拍戏时,马少骅打电话向领导请示,能不能加一些邓小平对毛主席评价的原话?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戏中,&邓小平&用低沉的语气,甚至有点嘟嘟囔囔地说,&毛主席在晚年也犯了一些错误,违背了他原来十分好的正确主张。他的晚年在一定程度上丢掉了群众路线,以至于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这种语气是十分痛心的。就像我们看待一个最知心的家里人犯了一点错误的那种心情一样。&马少骅说。
&豁出去了,拼了&
在导演吴子牛看来,他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最大的一次发挥,是邓小平搬家的那场戏。
1977年,邓小平一家从宽街搬进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剧本上写得比较简单,就是邓小平搬家。吴子牛认为,这是邓小平的&第三起&,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需要&浓墨重彩&。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家庭是个好东西&。&文革&被流放时,邓小平向毛泽东提的唯一要求,就是经常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
新家院外有两棵松树,枝叶交织,难分彼此。吴子牛设计了一家老少在松树下嬉戏,坐在不远处的邓小平抽着烟,望着照顾孙女、头发已经有些泛白的卓琳,有些动容。记忆拉回到他们在延安的相识、相恋,毛泽东还亲自主持了两人的婚礼。
那时年轻美丽的大姑娘和此刻有些苍老,相伴多年的老伴儿的身影重叠在一起。邓小平站起身来,快步走向卓琳,当着儿女们的面,拥抱了卓琳,说了一句:&我爱你们的妈妈。&
吴子牛说,拥抱也是有依据的。邓小平在法国待过五年多,又去过莫斯科,他有一些洋派的习惯。他跟叶剑英,跟很多中国领导人,包括跟外国政要见面都是拥抱。在跟编剧商量后,他专门在剧本中加上了这个拥抱。&领袖人物一定要有感情,不能老是冰凉地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吴子牛说。
从邓家人手中,吴子牛看到很多家人保存的没有公布的邓小平照片,这些照片中呈现的邓小平,不像大家所说的不苟言笑,他甚至觉得有些幽默、老顽童的感觉。
他试图展现邓小平的这一面。有一场戏,邓小平去四川考察,到农民家做客,看到当地人用上了沼气,他就要亲自试一试沼气的火力怎么样,炒一道标准的川菜&十八铲&,也就是炒十八铲就可以了。农民老太太帮他围上围腰,邓小平说,那,我就是一个标准的伙夫了。
年的邓小平究竟是什么样?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总顾问、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榕告诉马少骅:&小平这个时候实际上就豁出去了,拼了。还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国家又还有多少时间?没有了,等不得了!&
剧中邓小平复出后接见虚构人物,巫刚饰演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任&田志远时,看似随口一说地点出了冷榕的话:&现在谈不得休息,对于我来说,就是拼了,豁出去了。&
在马少骅看来,那个时期的邓小平,对治理、建设国家,为老百姓做事已经是胸有成竹。&他已经不会慌乱了,他的人生经历已经奠定了他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这八年是中国的历史转折,中国何去何从,不光是党内的高级干部和一般干部,老百姓有时候都有点疑惑,这样行吗?这时就需要一个人的胆略。&
知青返城问题闹得非常大,几千万知青,回城不是,不回城也不是。如果回来,各个城市容纳不了,还会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怎么办?各方争议很大。戏里,邓小平一直没有说话,最后才开口:&如果要问我的意见,我就一句话,让娃娃们回来吧。&&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他的意见、他的态度、他的决定就是这样的。&吴子牛说。
电视剧中张嘉译饰演的习仲勋在第19集出场。马少骅对习、邓见面,有自己的一番研究:&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时候,极力重用习仲勋,习仲勋是第一个到广东去的,解决&逃港&等问题。小平希望习仲勋到深圳,放开手脚干,然后杀出一条血路。他还告诉习仲勋说,国家没有钱你是知道的,怎么办?你在陕甘宁边区搞根据地的时候也是没有钱,你们那个时候就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今天也是如此。&
在与法拉奇谈话时,邓小平对自己做过这样的评价:&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
&邓小平&的扮演者马少骅说:&毛主席曾说,小平这个人很周到、很公道、很厚道。这就是小平的厚道之处。&他提到一个细节,邓小平访美,李先念对他说,现在你到美国访问,美国一阵&邓旋风&。邓小平回答:&那都是美国那些记者瞎吹。&&特别厚道,特别朴实的一句话,但是他又不是完全谦虚,他对这些东西不以为然,不屑一顾&&这个算什么?&马少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上一页1下一页
李宏宇 李晓婷 实习生 何艾琳
邓讲的封建主义,并不是现在学术界讲的分封建国,而是讲政治权力与领导体制层面的事,讲一言堂与...
早在1961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就开始了对中国问题的写作和研究,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邓小...
我们生活在一个反政治的时代,许多年轻人认为政治低俗,脏,腐败而且往往无用,而《纸牌屋》刻意...
《纸牌屋》剧情充满戏剧化因素,甚至被中国观众戏称为“白宫甄嬛传”。但其中关于国会事务运作的...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年间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其...
23分钟的影片没有一句台词,只有满屏移动的生活垃圾,观众觉得很美。“当社会产生一大堆垃圾不...
刘和平演绎的故事是:因为要反腐,也因为要培植青年势力,蒋经国一通电话打到军事法庭,释放了违...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虚构了主人公夏建国和田源为了排演话剧《惊雷》,到上海看话剧...
制片人吕木子介绍:“有了《旋风九日》,今天才会有《复仇者联盟2》上映。因为有了那个中国的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