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叫鲁雪芹以画竹子著称的书画家家

有没有叫鲁雪芹的书画家_百度知道
有没有叫鲁雪芹的书画家
徐铎(),字令民,号枫亭,又号南冈,江苏盐城徐马庄(今马沟徐马村)人。曾祖父徐国旗,字跃龙,号深柳,明未清初盐城知名隐士,与明末书法家宋曹,清廷文学侍臣孙一致,盐城隐士王之祯十分友善,互有往来,并经常赠诗唱和。徐铎天资聪慧,好读六经、五子之书,又好学班固、司马迁、韩愈、柳宗元之文,因而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清雍正元年(1723年),徐铎参加乡试,中举,并于七年后担任国子监助教。乾隆元年(1736年),他参加会试,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自此踏上仕途。不久,他奉旨改任山东学政,在济南府传集学官子弟宣讲儒学之道,并勉励他们读书立志,研求经世济民的学问。后来,他又历任湖南乡试主考官,云南粮储道,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可谓官运亨通。然而,徐铎在担任地方官员时,能够清正廉洁,并千方百计造福百姓,因而常常多有举措,政绩卓著,彪炳史册。
徐铎“擅长书法、政事、文章,彪炳南北”。他的书法技艺高超,一方面源于他刻苦练习,另一方面颇得力于师从当时的书法家张照。山东赴任珐场粹渡诔盗达醛惮互不久,曲阜孔继涵、孔继涑兄弟,就慕名前来以门生礼数,向他求教书法技艺。时隔月余,徐铎见到孔氏兄弟学书心切,就将他们兄弟俩收为门徒。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孔氏兄弟的书法水平长进较快,尤其是孔继涑的书法,当时誉满齐鲁,声动京华。徐铎为有这样的门徒感到十分高兴,并将自已的三女儿许配给孔继涵为妻,而书法名家张照也将女儿许配给孔继涑为妻,因此在书坛一时传为佳话。
晚年,徐铎回到故乡,居住在盐城儒学街,门前还悬有“大方伯第”的竖额。他以书法与读书为娱。徐铎一生著述颇丰,有《易经提要录》,《书经提要录》,《诗经提要录》三部共四十七卷专著,收入《四库全书》。1758年,徐铎因病而逝,享年六十五岁。【链接1】 “盐城有个徐铎铎,三十六岁念《大学》!”里下河地区长期流传着这么两句话:“盐城有个徐铎铎,三十六岁念《大学》!”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劝导孩子勤学须及早,不要辜负少年时,徐铎三十六岁才念《大学》;二是万一错过少年时也莫要灰心,大器晚成亦未可知,徐铎不是三十六岁还念大学吗!正读反读都是劝学的意思。事实上徐铎是位天资聪慧、勤奋有加、学业有成的士子。说他“三十六岁念《大学》”,是指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一书,这为他后来担任国子监助教打下了基础。他十四岁时获庠试冠军,三十岁(1723年)考中举人,三十八岁(1730年)被荐为国子监助教。四十四岁(1738年)经殿试登二甲进士。授于翰林院编修,后任山东学政,湖南乡试正考官,云南粮储道等。因云南“治平第一”,皇上将他调往京城,为督运漕粮官,继而升任山东按察使(秩正三品),擢布政使(秩从二品)。【链接2】
徐铎后人徐铎死后,江宁举人梅镠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一七四八年,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邓石如在金陵结识了徐铎的儿子徐嘉彀。他们俩人一见如故,彼此敬慕。后来,徐嘉彀还邀请邓石如到盐城家中居住,并作媒使邓石如在盐城娶沈氏姑娘为继室。由于邓石如对徐嘉彀的父亲政事、文章、书法均有佳绩而十分敬佩,便主动为梅镠撰写的徐铎墓志铭铭文。从此,一块墓志铭将徐铎、梅镠、邓石如三位历史名人的仕、文、书联系到了一起,从而成为清代名人三绝的又一个美谈。
徐铎的女婿孔继涵,字梅溪,他与吴揖峰平时十分友善,因而通过吴揖峰的介绍,孔氏兄弟终与鲁雪芹相识,并结为知己。缘于此,曾雪芹在后来写作《红楼梦》时,分别将他的三位好友吴揖峰、孔继涵、孔继涑分别改为吴玉峰、孔梅溪、孔继宗写进了小说里。因此,徐铎与《红楼梦》中的二孔扯上了关系,从而为后人研究红学又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链接3】文化儒学街
(市区)许正和在盐城,儒学街不算起眼。其实,从老城中心往东走那么几步路,朝南一拐便是。说是“街”,也就十来步宽,叫“巷”反而贴切一些。总是一代一代的先人沿袭着这么叫下来的吧,街便是街了。
盐城人大抵是熟悉宋曹故居的。一组明清建筑,那么精致典雅;一尊宋曹雕像,那么质朴敦厚。我从喧闹的建军路折进宁静的儒学街时,常常会踮起脚观看那院内的流觞池。以规模和影响而言,宋曹故居内的流觞池,当然不能和王羲之的兰亭之地相比。然而,以文人的操守和风骨而言,宋却是丝毫不输于王的。清兵南下之时,宋曹和昆山顾炎武、徐州万年少等文坛名家一样,挺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旗帜之下,哪怕被投进爱新觉罗家的大狱。和他匠心独具的书法作品、享誉古今的《书法约言》一样,这一点也非常值得后人景仰。
盐城人大抵是熟悉陆公祠的。一座典型的纪念性建筑,寄托了家乡人多少的崇敬与思念。700多年前,陆秀夫背起年方八岁的南宋末帝向着今广东新会的南海中飞身一跃,宣告了一个王朝的最后终结。三年之后,文天祥于大都菜市口赴难,在高歌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时,也留下了“悼陆枢密秀夫”:“文彩珊瑚钩,淑气含公鼎。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数百年来,人们往往记住了陆公的忠烈,可在与陆公同年考中进士的文天祥眼中,首先提及的则是陆秀夫作为一个文人的“文彩”。
今天的儒学街,北宋,南陆,或许是仅存的文化标志。其实,儒学街的文化“基因”还远不止这些。
譬如学宫、文庙。《盐城县志》载,盐城在唐武德7年始“置学”。南宋绍兴27年,正式创建县学(亦称学宫,与文庙合一),清顺治14年重修。内有大成殿、泮池、明伦堂、名宦祠、崇圣祠、文昌祠、文峰阁等。单是从这一系列建筑的名称来看,学宫及文庙就是颇具规模的。在学子们《四书》、《五经》的颂读声中,新到任的县吏、赴京应试前的考生、考取了功名的新贵,都是要到文庙里的大成殿上朝拜孔圣人的。很明显的是,自南宋绍兴至清末的七百多年里,县学的位置一直在今儒学街的南段,即今陆公祠东、文峰路以南的一大片地块上。
譬如范公祠。据盐城博物馆《盐城历史大事记》载,“明嘉靖45年,教谕郑文升于盐城儒学街建范公祠,纪念范仲淹”。这位主管学宫及文庙的官员将范公祠建在儒学街上的县学附近,无疑是为了给莘莘学子们树立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榜样。
譬如徐铎“大方伯第”。《盐城县志》载:徐铎,号枫亭,徐马庄(今盐都马沟徐马村)人。清雍正元年中举,乾隆元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山东学政、湖南乡试主考官、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他擅长书法,政事、文章彪炳南北”,“后住县城儒学街,门前悬‘大方伯第’竖额”。徐铎出身农家,甚而具体到农村做豆腐的人家。人怕出名,尤其是出身寒微之人的出名,因而关于他的传说不少。最经典的是“盐城有个徐铎铎,三十六岁读大学”,颇为有趣。一个“铎”字给念叠了,旧时又哪来的“大学”?其实是指他的大器晚成罢了。
而今,旧时的学宫、文庙、范公祠、大方伯第等已经不见了踪影,然而,前贤的文化气息却一直氤氲在儒学街上。因而,儒学街是静谧的,不比老城中心至西门登瀛桥一带久远的商业繁华,她的静谧因文化而生。我又以为,儒学街的名字起得有学问,比之上海以文化街著称的福州路的名字要有意思得多。福州路当然有福州路的好,而儒学街也有儒学街的好,看点不一样,秉承的文化传统却是一般无二的。对于这里曾经汇聚和已然沉淀的历史文化,我们当珍惜,致力于挖掘、继承和发展,儒学街往后的人文况味一定会更好!
其他类似问题
书画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当代书画家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