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里面的三个补鞋匠三严三实主要内容容

当前位置: >> 阅读新闻
《外国文学》课程作家作品学习指导
发表时间: 16:02:50&&点击 726 次
《外国文学》课程作家作品学习指导
欧 美 文 学
一、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他生活在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繁荣时期。他的创作反映了这一时期雅典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因此被看作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他在6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过130个剧本,流传下来的有7个。在这7个剧本中,最好的作品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的贡献
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作出了重大贡献,古代悲剧艺术在他的作品中发展到了完美的
程度。他首先采用第三个演员,使剧中人物增多,对白和情节更加复杂,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索福克勒斯善于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他笔下的人物不是神,而是一些理想化的英雄人物,比较接近现实。
索福克勒斯更擅于剧作的结构布局。他的剧本悬念突出,冲突集中,情节复杂,结构严密,尤其讲究全剧的统一、和谐与完整。
《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作品(公元前431年左右上演),取材于一则古老的神话,主要讲述了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
《俄狄浦斯王》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希腊悲剧高度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它在结构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历来受到西方戏剧家的称道。索福克勒斯在这个剧本中成功地运用了“回顾式”的结构方法,具体特点是:
(1)采取一人一事的写法,全剧顺着主人公追查凶手这一条线索,把全部戏剧动作组成一个整体。俄狄浦斯曲折的身世,以及他与命运斗争的种种经历,都成为往事,通过他的追查过程,以倒叙的手法逐步地交代出来。最后真相大白,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流放,这一事件宣告结束。历时40年,发生在几个不同地点的事情,被压缩成一天左右,发生在忒拜王宫前一个地点的剧情。全剧首尾连贯、情节紧凑,一气呵成,戏剧性很强。
(2)善于把往事的交代与剧情的进展处理成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剧情在一步紧逼一步的“发现”和“突转”中进展,最后导致惊心动魄的结局。“发现”是从不知到知,即俄狄浦斯对于自己的身世、命运、行为后果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发现。而“突转”就是戏剧情势突然向着出人意料的方向转化,主要是悲剧主人公由顺境向逆境的转变。
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俄狄浦斯王》就简单介绍到这儿。下面介绍但丁的《神曲》。
二、但丁的《神曲》
但丁?阿里盖利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意大利诗人,他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作家,同时又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代表作《神曲》,是意大利文“神圣的喜剧”的意思。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中文意译为《神曲》。
《神曲》全长14233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三部,主要情节是写诗人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但丁借描写梦幻来表达诗人的政治、道德和宗教观点。在地狱和炼狱两篇中,诗人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了中世纪教会的贪婪腐化、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在天堂篇中,诗人又竭力向意大利人民展示了改革政治和振兴道德的道路。从而,全面地反映了中世纪意大利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作者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伟大功绩。与此同时,诗人生活的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矛盾,也明显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两重性,这就说明但丁的确又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下面着重介绍神曲的两重性:
《神曲》的两重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神曲》在构思和内容上都受到基督教观点的支配,神秘色彩很浓,其中包含着不少神学繁琐哲学的知识、难解的象征和隐喻,以及中世纪文化领域的各种问题,是对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但作家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是要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
②在设想民族出路时,作家表现出基督教的思想,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一切,强调节欲、
苦修和道德净化。但另一方面,作家所追求的理想的内容是现世的进步的。
③《神曲》还存在着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的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神曲》中所表现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从整体上讲都是中世纪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但这些思想与教会的宣传又有所不同。他主张的苦修是靠理性指引的个人自身的修炼,并不靠教皇教会作引导,这种思想接近于近代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宗教观。
④但丁在《神曲》中对人对事的态度表现也是矛盾的。他虽然按中世纪的宗教观点来安排亡魂的归属,但并不完全按宗教观点来决定自己对亡魂的态度,这表现了他对人、对人追求知识、追求爱情、追求美德的肯定。
⑤《神曲》在艺术上也存在着两重性。作品具有梦幻故事的形式、象征寓意的手法、象征性的结构,这都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特征。但具体描写三界时,都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中取材,运用写实的手法和生动贴切的比喻,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此外《神曲》运用了意大利民族语言(而不是在当时被视为正统的拉丁语),学习意大利的民歌形式。
&&& 但丁的《神曲》就介绍这些。下一个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也是欧洲的重要作家之一。
塞万提斯的创作极为丰富,有诗歌、剧本、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全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共两部。讲述了穷绅士堂吉诃德阅读骑士小说入迷,决心模仿骑士,外出行侠的故事。堂吉诃德穿上纸糊的盔甲,拿起长矛,骑着瘦马,雇了贫苦农民桑丘?潘沙作为侍从,还物色了一个养猪姑娘为意中人,并为她取了个贵族名字杜尔西内娅。由于堂吉诃德对现实缺乏正确判断,一路上误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闹了不少笑话。他前后经历三次冒险,弄得混身是伤,最后病死在家里。
《堂吉诃德》的意义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意义在于,一是打击了骑士文学,这在当时的文坛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当时骑士文学已经过时,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荒唐行为和悲惨遭遇,嘲笑了骑士制度和骑士道德,指出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给骑士小说以致命的打击。自《堂吉诃德》出版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便绝迹了。
意义之二,是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包罗万象的社会画卷。书中有各个阶层的人物,广泛涉及当时政治、经济、道德、文化、风格等方面的问题,真实、全面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罪恶及统治者的残酷本性,同时也写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由盛而衰、危机四伏的实质。小说还描写了一幅幅人民受干旱、饥馑、苦役、逮捕等苦难压迫的图画。
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形象的创造,是这部作品的最大成就。这个人物现已经为世界人民所熟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之一。下面简析堂吉诃德的形象。
堂吉诃德的形象
堂吉诃德是小说的主人公,这一形象最显著的特征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骑
士小说中写的东西:魔法、妖怪、巨人、仗义行侠等等,为此,他闹尽笑语,表现了其性格固执与荒唐的一面。但是,他出外游侠,既是为了建立骑士的荣誉,也是为打抱不平,救世济人,主持正义。他认为自己是在消灭妖魔鬼怪,他奉行的原则并不完全是骑士制度的那套虚伪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外衣下,还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但他的盲目冒险的做法,想在当时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解救人民的幻想,决定了他必然失败,必然成为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人物。所以,这个人物很复杂,又可笑又令人敬佩;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因素;既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又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
(1)《堂吉诃德》模仿骑士小说的写法,吸收了这种体裁的长处,它以主人公游侠为中
心线索,无拘无束地描写社会的各个方面,构成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在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中短篇小说,或独立成章,或交织在主要情节之中,表现出早期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
(2)小说主要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
小说的缺点是结构松散,情节有疏漏,次要人物性格不够鲜明。
四、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也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有37个剧本、两篇长诗和一部包括154首诗的十四行诗集。他的创作活动共23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590――1600年),是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贯穿明朗、乐观的基调。最好的历史剧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第二个时期(1601――1607年)为悲剧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光辉时期。作品表现出了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人文主义理想的颂歌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批判。主要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第三个时期(1608年以后),即传奇剧时期。莎士比亚又恢复了对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念,重新探索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作品以《暴风雨》为代表。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和创作成就。《哈姆莱特》取材于《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故事。剧情虽然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处处影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悲剧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亲复仇的故事。下面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的形象
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真相后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一方面,他感到力不从心。
哈姆莱特之所以不能完成改造现实的任务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当时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势力还不能战胜强大的恶势力。从主观上讲,人文主义理想本身也存在局限。所以,哈姆莱特最终报了父仇,但他自己也与敌人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
哈姆莱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
《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五点:
(1)以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为背景刻画主人公形象。
(2)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由人物的性格冲突所决定。
(3)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4)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5)语言的丰富多彩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五、莫里哀的《达尔杜弗》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戏剧家。莫里哀生活在法国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和古典主义文学繁荣时期。莫里哀在巴黎时期的创作表现出反贵族反教会的倾向,正符合王权的政策需要,因而曾经得到国王的支持。与此同时,莫里哀也接受了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成为古典主义在喜剧方面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五幕诗体喜剧《太太学堂》、《堂璜》、《吝啬鬼》、《乔治?当丹》、《司卡班的诡计》、《没病找病》等。莫里哀的代表作《达尔杜弗》(又译《伪君子》),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达尔杜弗》的思想倾向非常明显,矛头直指教会。剧中主要人物达尔杜弗是一个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的骗子。
达尔杜弗的形象特征
达尔杜弗本是外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后成了职业的宗教骗子。他用假虔诚的伎俩欺骗了奥尔贡,使得奥尔贡引狼入室。达尔杜弗的主要特征是表里不一,假装一个鄙弃尘世的禁欲主义者、实则是一个贪吃贪睡贪财贪色的伪君子。他披着宗教的外衣,假装虔诚的信徒,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别人的财产,破坏别人的家庭,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当伪善的外衣被人戳破时,他露出凶恶真相,拿出了流氓恶棍的招数,剧本层层剥下达尔杜弗伪善的外衣,使其本相毕露,并指出他的伪善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霸占奥尔贡的妻子、财产、要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达尔杜弗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典型,剧本对他伪善恶习的揭露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欧洲语言中,“达尔杜弗”已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
《达尔杜弗》的艺术特点&& (有四点)
(1)符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三一律”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研究古代文学而制订出的影响最大的戏剧创作规则。所谓“三一律”就是指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整一。
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发展的时间只能在一天[24小时]之内。)
(2)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有是为了塑造一个伪善的性格。
(3)全剧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
(4)该剧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是一出喜剧,但戏剧冲突本身带有许多悲剧性的因素。
六、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18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反封建斗争的运动。歌德就是在这个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代表了这一运动的最高水平,随后,他又把德国推向前进,使之达到欧洲的先进水平。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饮誉欧洲文坛的成名作,也是他在“狂飙突进”时期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充分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因而也被认为是这一时期德国最好的作品。小说写市民出身的维特热恋美丽的少女绿蒂,而绿蒂已经与他人订婚。无望的爱情使维特万分痛苦,等级森严的社会又让他饱受冷眼,贵族的傲慢与歧视和资产者的庸俗自私令他感到窒息。维特终因绝望开枪自杀,向社会作无力的抗议。小说揭示出德国狂飙突进时代个性自由的要求与封建等级社会的尖锐冲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维特的形象
维特是18世纪德国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形象既反映了当时进步青年的觉醒、抱负,也反映出了一代青年心中的憧憬、烦恼和苦闷以及他们的不幸和软弱。维特的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维特是一个有理想,有才能,感情丰富,思维敏捷的优秀青年,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自由看作最高理想。但等级森严、鄙陋丑恶的现实世界又使他无限愁闷,只能把对绿蒂的爱当作唯一的精神支柱。②他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在于他的理想和追求只是一个模糊、抽象的目标。他痛恨现实,但是根本没有想去改变现实。他只是一个孤独而脆弱的叛逆者,他的自杀表现了他的软弱性。
《浮士德》
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它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以及莎士比亚的剧作齐名,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史诗性的巨著之一,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也是歌德以毕生的心血来完成的一部杰作。全剧以主人公浮士德探索人生真理的过程为线索,写他的思想发展的历史。
浮士德追求真理的历程可分为:①学者生活、②爱情生活、③政治生活、④追求古典美、⑤改造大自然五个阶段。
浮士德的形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既勇于进取,又贪图享受。他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的一生,贯穿着批判现实精神和辨证精神。他与恶的化身靡非斯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一种辨证哲学的体现。
靡非斯特的形象:体现了恶,体现了否定精神,他对一切都抱着轻蔑嘲笑的态度。他的清醒,往往能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他引浮士德走出书斋,使他过享乐的生活,一再引诱他作恶,实际上却使浮士德不断向真理前进,不断向善,他成了浮士德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作者通过靡非斯特表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即恶的作用不全是破坏,“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取得进步”。
& 《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1)形象繁复,构思宏伟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2)采用了自古以来的各种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段。
七、司汤达的《红与黑》
法国杰出的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司汤达,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司汤达”本是一个小城的名字,他的真名是昂利?贝尔。1830年,司汤达发表了长篇小说《红与黑》。这部小说高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使它成了作家的代表作。《红与黑》的情节取自一桩刑事案件的材料。小说写的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青年于连?索雷尔个人奋斗和最后失败的故事。小说通过于连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法国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形势。我们先分析于连的形象。
于连的形象
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天资聪颖,崇拜拿破仑,一心想出人头地。他踏进人生竞技场的第一步是给市长的孩子们当家庭教师。于连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平民意识,对庸俗无能高傲的市长抱鄙视态度,他对德瑞那夫人最初的动机是要征服这个贵族妇女以示反抗。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情人关系暴露后,于连进了贝藏松神学院。在神学院尔虞我诈的险恶环境中,于连施展伪善的本领,博得了彼拉院长的赏识。院长离开修道院时把他介绍给巴黎的大臣木尔侯爵当秘书。在那里,他的平民意识逐渐消失,他同侯爵小姐发生爱情关系,为反动势力效力,眼看就要飞黄腾达。这时,教会迫使德瑞那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他的幻想一下子化为泡影,他向昔日的情人开了两枪,并因此被捕入狱。在狱中,于连的平民意识又恢复了,他拒绝上诉,忏悔,以示抗议,最后被处死。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对现存制度的反抗属于个人主义的反抗,因而一旦发迹就很容易满足和妥协。他的形象鲜明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反抗性、妥协性和动摇性。司汤达通过于连的形象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复辟的思想。
《红与黑》的艺术特点&& (有三点)
(1)描写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并以此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红与黑》中的典型环境有:充满唯利是图气氛的维利叶尔市、阴森的贝藏松神学院、阴谋与权力的中心巴黎,这构成了社会全景。于连的心理特征在当时是十分典型的。
(2)作品表现了作家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心理分析对于塑造于连复杂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构完整。小说集中描写中心内容,没有枝蔓情节的干扰,层次的安排井然有序。
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法国杰出的小说家,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结束时的法国社会生活。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巴尔扎克作了深刻的评述,称赞他是“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学校是学法律的,但他对当律师不感兴趣,而愿终身进行文学创作。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第一部用真名发表的历史小说《舒昂党人》,标志着他创作上的成熟。到了30年代初,巴尔扎克产生了把自己的作品联成一套的想法,即按照一个总的计划把作品分成不同门类,并且用“人物再现法”,使有些人物在不同作品中重复出现,把各个作品连接起来。作品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用了《人间喜剧》作为作品总集的名字。
《人间喜剧》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人间喜剧》的结构:
巴尔扎克一生最主要的作品都收在《人间喜剧》中,它包括90余部小说,分为三大门类:《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如《驴皮记》、《绝对之探求》、《不为人知的杰作》等)、《分析研究》(仅出版了《婚姻生理学》)。其中最重要的是《风俗研究》,它下面又分为六个场景:
(1)私人生活场景,著名的有《夏倍上校》、《高利贷者》、《高老头》等;
(2)外省生活场景,著名的有《欧仁妮?葛朗台》、《幽谷百合》、《幻灭》等;
(3)巴黎生活场景,著名的有《塞查?皮罗多盛衰记》、《贝姨》、《邦斯舅舅》、《交际花盛衰记》等;
(4)政治生活场景,《一桩无头公案》、《阿尔西的议员》等;
(5)军旅生活场景,主要作品有《舒昂党人》、《沙漠里的爱情》;
(6)乡村生活场景,《乡村医生》、《农民》。
《人间喜剧》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描写了金钱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致命影响。金钱使爱情、友谊、家庭受到腐蚀和破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现金交易,如《欧仁妮?葛朗台》。
(2)描写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时期的资产者形象(如高卜赛克、纽兴根、葛朗台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兴衰。
(3)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写出贵族衰亡的必然性。这些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如《古物陈列室》等。
(4)描写了农民的形象。歌颂劳动人民的美德。如《农民》。
长篇小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说以拉斯蒂涅和高老头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互相交叉的故事为主线,同时穿插着强盗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故事,通过巴黎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日常平凡的但时常激昂着波涛的生活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真实图画。先介绍拉斯蒂涅的形象。
拉斯蒂涅的形象
拉斯蒂涅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他出身于南方破落贵族家庭,来巴黎求学是为了发迹。为了敲开名利之门,他拜访了巴黎上流社会贵妇鲍赛昂夫人。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第一课,她告诉拉斯蒂涅巴黎成功的秘诀:越没心肝,升得越快,并让他去追求银行家纽兴根的太太丹斐纳,以此作为向上爬的跳板。同住在伏盖公寓的逃犯伏脱冷又告诉他另一条发财致富的秘诀:谋财害命。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两个导师,他们的语言虽不相同,但阐述的原则是相同的:要想向上爬就要不择手段。拉斯蒂涅怀着恐惧拒绝了伏脱冷合伙谋财害命的计划,按照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征服了银行家纽兴根的太太,过了一段挥霍放荡的生活。当他看到纽兴根太太不能控制丈夫,自己眼看囊空如洗的时候,便准备实施伏脱冷的计划了。与此同时,为金钱至上的法则所左右的变故在拉斯蒂涅身边惊心动魄地发生了:鲍赛昂夫人被看中资产阶级小姐巨额陪嫁的情人抛弃,不得不挥泪告别巴黎到乡下隐居;曾经是富翁的高老头被两个挥霍无度的女儿盘剥得一贫如洗,像狗一样惨死在伏盖公寓;自认为有着神机妙算的伏脱冷,被贪图当局赏钱的人出卖,锒铛入狱。这三件事给拉斯蒂涅上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三课,他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教育。埋葬了高老头,他站在公墓的高处远眺着巴黎灯火通明的上流社会区,下定了泯灭良心大干一场的决心。《高老头》真实地表现了拉斯蒂涅成为野心家的过程。
《高老头》的艺术特点&& (有三点)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夸张人物某种“情欲”即性格特征的写法。如高老头的“父爱”。
(3)情节紧张而凝炼,极富于戏剧性。
九、果戈理的《死魂灵》
果戈理是俄国杰出的讽刺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自然派,即以批判的态度对俄国专制农奴制度现实进行直接反映的一派作家。这个流派实际就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后来成为俄国文学中最强大的流派。
《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代表作。它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农奴主和官员们的丑恶形象,揭开了专制农奴制俄国的脓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死魂灵》中五个主要地主的形象
玛尼洛夫:是一个在文雅外表掩盖下的精神空虚的地主,他没有头脑,没有本事,靠祖传的庄园过着饱食终日的生活。他突出的特征是他的甜腻相和没有个性的个性。
科罗包奇咖:是个寡妇,她愚蠢浅薄,孤陋寡闻,但很会攒钱,是一个在俄国任何一个偏僻角落里都会碰到的孤陋型的地主。
诺兹德辽夫: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无赖型的地主。劣迹昭昭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的主要内容。
梭巴开维奇:是一个粗鲁残暴和贪婪凶狠的农奴主,他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对农奴进行残酷剥削,他的长相、举止和生活方式也像一头野兽,无半点文明可言。
泼留希金:是一个极端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他的性格特征是极度的贪婪和吝啬。他的生活目的是聚敛财富――不为自己享乐也不为他人造福的病态的聚敛。手段是即捡又偷,他的吝啬既对别人也对自己,他过着不如囚犯的生活,穿的衣服像叫花子。这一形象说明腐败的农奴制使它的主人们堕落到多么可怕的地步。
乞乞科夫的形象特征
乞乞科夫是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他出身于小农奴主家庭,生活于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展的俄国。从父亲那里接受的是带资产阶级色彩(金钱万能)的封建家教,养成了投机钻营、唯利是图的性格。他全部生活的目的是追求花天酒地的寄生生活。收买“死魂灵”的罪恶勾当集中反映了他的性格。
《死魂灵》的艺术特点&& (有三点)
(1)尖锐的讽刺。
(2)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作品典型化的手法是夸张。
(3)“抒情性插话”。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叙述之中。
十、狄更斯的《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也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小杜丽》、《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历史小说《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反映作家人道主义思想上有代表性。
《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1)小说通过对贵族罪恶及人民苦难的描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并深刻地说明了这场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表现了作家进步的思想倾向。
(2)由于受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作家把革命描写成一场血腥的报复。这表现了作家对暴力革命的否定。
(3)作家在马奈特医生、路希、卡尔登等人物形象身上寄寓了用人道主义改变丑恶现实的理想。而这种救世药方不过是美丽的幻想。《双城记》在表现狄更斯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是十分鲜明的。
《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有四点)
(1)用现实主义的方法真实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人民受苦,贵族横行霸道)及其革命的场面。《双城记》与一般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不拘泥于冷静客观的描写而充满激情,不少地方运用了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家的爱憎。
(2)运用了浪漫主义的神秘幻想和象征比喻的手法。故事情节在许多地方带有神秘色彩。
(3)善于运用带有隐喻的形象和词语,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情节复杂、但布局精巧。
十一、雨果的《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剧本《(克伦威尔)序言》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长篇小说《九三年》是雨果晚期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人道主义者雨果思想的矛盾性。此外,雨果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海上劳工》和《笑面人》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宏伟、情节动人的小说。小说的中心情节是叙述了冉阿让坎坷的一生。
《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说明社会是造成他们不幸的根源,反映了现行法律保护资产阶级利益并同劳动人民为敌的本质。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芳汀、珂赛特及冉阿让的悲惨遭遇来表现的。
(2)肯定人民反抗不合理社会的行动及革命和革命暴力的正义性。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共和党人1832年夏在巴黎举行的武装起义及马吕斯、马贝夫老人和小英雄伽夫洛什来表现的。
(3)阐明只有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卞福汝主教、冉阿让和沙威的形象来表现的。
《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紧密结合、情节充满巧合和离奇,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在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上,坚持一种对照的原则,如卞福汝主教是仁慈、博爱的体现者,是善的化身,冉阿让是仁慈精神的代表;而沙威、德纳第夫妇则是丑、恶、畸形和黑暗的化身。两组人物处于尖锐的对照之中。
(3)夸张手法的运用。
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他在思想和创作中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矛盾,以致于高尔基在称赞他“天才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的同时,又说他是“一个恶毒的天才”。陀氏的第一部小说《穷人》使他进入了进步作家的行列。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白痴》、《地下室手记》、《群魔》。《群魔》是陀氏反动倾向最明显的作品。陀氏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世界文学中的名著,被公认为是陀氏总结性的作品。《罪与罚》是陀氏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中心内容是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和惩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从外省到京城求学的大学生。他聪明敏锐,性格高傲,孤独忧郁,穷困潦倒。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酒馆中大学生和军官关于杀死高利贷老太婆的言谈、马尔美拉多夫家的悲惨处境、远方家中的艰难处境等促成他酝酿已久但又犹豫再三的杀人计划。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认为人有两类: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前者天生保守、循规蹈矩、听命他人;后者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有权逾越某些障碍,可以为所欲为包括消灭妨碍者或阻挠者的生命。他为了证实这种理论而杀死老太婆,目的是看一看自己是否属于不平凡的人。杀人后,他的灵魂遭受到严重的精神压力。他精神的崩溃,证明他的“为所欲为”理论的破产。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在索尼亚虔诚信仰的感召下投案自首。这经历了一个艰难、反复的心理抗拒过程。他被判8年苦役,索尼亚也随他而去。在索尼亚的献身精神和爱的感召下,他逐渐发生了变化,作者在结尾暗示,他将获得新生。
《罪与罚》的艺术特点
(1)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
(2)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其中尤以内心独白最为出色。
(3)梦境、幻觉、无意识流露和下意识冲动等描写手法成功地衬托出主人公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十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的伟大戏剧家,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伟大功绩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于衰落的时期,他却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的许多迫切问题。他创作的“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欧洲戏剧舞台,引起了一场戏剧上的革命。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剧本通过对一个普通的资产阶级家庭夫妻关系的剖析,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内在的虚伪,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妇女解放的问题。
娜拉的形象
娜拉是《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美丽、真诚、善良、勇敢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在识破她的丈夫海尔茂的虚伪面目前,娜拉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并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她具有真诚、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如同情林丹太太、阮克大夫,忠于爱情,独立借钱、还债,想以自杀保全丈夫名誉等等。识破海尔茂的虚伪面目后,娜拉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及维护这种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提出疑问和控诉,毅然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的艺术特点
(1)戏剧矛盾集中突出,成功的使用“追溯法”。
(2)把“讨论”带进戏剧。
(3)对娜拉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作家尤其擅长运用细节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十四、莫泊桑的《羊脂球》
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最为人称道,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虽然短篇小说成就极高,但他的长篇小说也并不逊色。特别是他的《一生》、《漂亮朋友》都相当出色。然而,最能充分地反映出莫泊桑艺术才能的是他的短篇小说。他的许多佳作,已经成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内容十分广泛。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他描写了下层人民自发的抗敌斗争和献身精神,强调普通群众有更多的爱国主义,例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等。
(2)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作品。例如:《瞎子》、《穷鬼》、《西蒙的爸爸》等。
(3)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作品。例如:《遗产》、《珠宝》、《老人》、《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这些小说大都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极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每篇小说都写出人情世态及社会风俗。
(2)作者基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倾向,不动声色、客观而冷峻,以故事自身表达对人物的好恶。
(3) 构思与布局巧妙。虽然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却能引人入胜。
《羊脂球》的思想内容
短篇小说《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小说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法国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对敌屈膝、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作者通过一个虽然普通但十分巧妙的故事,把烟花女子羊脂球与九位所谓的“上层阶级”有身份的人进行对比,揭示了法国不同阶层中各类人的真实面目,他们虚伪、丑恶、毫无民族自尊心,而被轻视的羊脂球却配得上高尚和爱国的字眼。羊脂球是正派、热情、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并且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的下层女子形象。
《羊脂球》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对待外国侵略者的问题。作者只写了一个普鲁士军官要求一个妓女陪他过夜的故事。通过如何对待敌人野蛮无礼的要求,反映出法国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社会力量在普法战争中的政治态度。
《羊脂球》的艺术特色& (有四点):
(1)最突出的特点是巧妙的情节构思,合理的布局结构。
(2)细致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比手法。
(4)亦庄亦谐或明庄暗讽的叙述风格。
十五、托尔斯泰的《复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学巨人。他以自己卓越的创作把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的创作深刻地反映出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俄国社会复杂的社会矛盾,他是“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达者。”“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
托尔斯泰在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如: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战争特写《塞瓦斯托波尔故事》,自传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
《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的揭露和批判
《复活》是托尔斯泰整个文学生涯的总结性作品。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它的揭露和批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一群法官的揭露,对中高级官吏(副省长、典狱长、看守长、前国务大臣、将军、大法官)的揭露,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妨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有特权,而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3)《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伪善的寄生虫,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聂赫留道夫是《复活》中的男主人公。托尔斯泰把他塑造成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起初,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曾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但后来受到贵族社会腐朽放荡生活的熏染,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干出了诱骗玛丝洛娃的勾当。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罪。在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作为托尔斯泰探索型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复活》的艺术特点
(1)简洁清晰的单线索结构。
(2)尖锐对比的手法。
(3)细致的心理描写。
(4)独特的讽刺。
十六、马克?吐温的《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本姓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水手术语,意思是水深12英尺,表示船只可以安全通过。这个术语后来被他用作笔名。
马克?吐温是一位优秀的、有鲜明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从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出发,以幽默讽刺为武器,大胆揭露美国社会的腐败、民主的虚伪和种族压迫的罪恶,并有力的控诉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因此,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等。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晚期的一部十分严厉的讽刺作品。在这部小说里,作家毫不留情地撕下了资产阶级道德清高的假面,暴露出他们贪婪和虚伪无耻的嘴脸。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的思想内容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通过一个“模范城镇”的19位“首要公民”为领到一袋金币而丑态百出的故事,无情地撕下了资产阶级道德清高的假面目,暴露出他们贪婪和虚伪无耻的嘴脸,同时提示出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丑恶本质,无情地嘲笑了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贪婪和寡廉鲜耻。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的艺术特点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在艺术上具有巧妙的构思、精心设置的情节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等特点。
十七、高尔基的《童年》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创作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他的理论和实践也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尔基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流浪汉小说《切尔卡什》;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敌人》;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其中散文诗《海燕》中,歌颂了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长篇小说《母亲》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童年》的主要内容
《童年》创作于1913年。小说的素材来源于作家1871年到1879年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童年》中的主人公阿辽沙由于父亲逝世投奔外祖父,在外祖父这个小市民家庭,看到了生活中的丑恶和善良。他从小就开始痛恨剥削,同情受折磨的劳动者。在19世纪70年代,俄国封建农奴制继续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的历史背景下,《童年》真实描绘了当时俄国广大城市人民的生活环境――“铅样沉重”,和庸俗无聊的小市民社会。
《童年》中外祖母的形象
外祖母伊凡诺夫娜是作家着墨最多的形象,她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她把劳动看作是自己的本分。她以自己仁慈的胸怀保护穷人和弱者,用无私的爱丰富了阿辽沙的生活。但她思想中也有封建意识、迷信观念和逆来顺受的思想。她的形象概括了俄罗斯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她们的弱点。她被称作是“俄罗斯老祖母”。
《童年》的艺术特点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描写书中的一切。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真实生动、充满童趣。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学的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十八、卡夫卡的《变形记》
弗兰茨?卡夫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小说家。他的创作对西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评论家把他与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共同誉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卡夫卡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小说,他著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又译《诉讼》)、《城堡》;短篇小说有:《判决》、《变形记》、《在苦役营》、《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地洞》等。
《变形记》的主要内容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表现了卡夫卡作品的艺术特征,在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讲述一个人变为甲虫的故事,表面看来荒诞不经,实则孕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它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变形记》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
(2)表现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
(3)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1)《变形记》运用“变形”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怪诞化,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2)融滑稽性于悲剧性之中,以讥讽的笔调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
(3)叙事风格冷漠、客观、简洁。
十九、加缪的《鼠疫》
阿尔贝?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评论家。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加缪主要的文学作品有哲学著作《西绪弗斯神话》、长篇小说《局外人》、哲学随笔《反抗的人》等。
《鼠疫》的主要内容
《鼠疫》被认为是加缪最有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品通过主人公里厄医生的形象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即人在荒谬世界中应该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里厄医生是一个人道主义的英雄,同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体现者。其次,里厄的形象还表现了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的内涵。
《鼠疫》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奥兰发生鼠疫的混乱情况,说明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这个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
(1)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不可认识,人的存在缺乏理性。
(2)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表现不同的人在混乱世界中的不同选择,以里厄医生的形象说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①人可以进行自由选择。②人可以进行积极的选择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鼠疫》的艺术特点
有三点:(1)作品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2)善于把故事的描写同哲学观点的阐述结合在一起,把文学作品当作表现哲学观点的场所。
(3)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地表现事件和人物,语言鲜明、准确、质朴、毫无藻饰。
二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它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通篇作品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了深邃的内涵,是一篇难得的杰作。作品描写老渔夫桑提亚哥出海打渔连遭厄运的故事。下面先分析一下桑提亚哥的形象。
桑提亚哥的形象特征
桑提亚哥不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还是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即使在人生的争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这是作者赞赏的生活信念,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现的坚不可摧的“硬汉子精神”。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贯艺术风格――“冰山原则”的最好体现;简洁、干净、清新的散文风格,表现了高超的现代叙事艺术。
讲海明威,不能不讲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冰山原则”。
什么是“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指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中总结自己的创作原则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为作家要有深厚宽广的生活和感情基础以构成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但在表达时不要把话说尽,而要含蓄凝练。如果作到了这一点,读者“自会感到他们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 二十一、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是前苏联最负盛誉的、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作家。肖洛霍夫的主要作品有:《顿河的故事》、《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等。其中《静静的顿河》使肖洛霍夫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
《一个人的遭遇》以凝练的笔墨、精巧的结构、含义深刻的主题在前苏联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
索科洛夫的形象
《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主人公索科洛夫是个普通苏联公民,也是个在厄运重创下不屈不挠的硬汉子。他性格刚毅、正直勇敢、英勇不屈,表现了一个正直公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美。他感情深沉,内心埋藏着无尽的温情,对妻女、家庭有着热烈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对孤儿万尼亚的爱是他人性美的重要表现。
《一个人的遭遇》的艺术特色
富有悲剧色彩的外貌刻画,着重于铺垫、旁白、内心抒情以衬托悲剧气氛,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亚 非 文 学
亚非文学,即亚洲和非洲文学。亚非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亚非文学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亚非文学的特征主要有四点:
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 民族特色浓厚鲜明。
3. 道路漫长迂回曲折。
4. 宗教影响既广且深。
下面介绍亚非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
一、《圣经•旧约》
&&& 《旧约》的成书与犹太教的确立密切相关,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基督教也以《旧约》
为经典,称为《旧约全书》(简称《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自己所编辑的另一部经典《新
约全书》,(简称《新约》),二者合称为《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
《旧约》文学的内容
&& 《旧约》共有39卷,可以分为经律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4部分。《旧约》是希
伯来文学的总集,它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希伯来
人进入迦南地区后所进行的种种斗争,广泛地、生动地表现了希伯来人的社会历史、风俗习
惯和思想感情。《旧约》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神话、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预言和箴言
等。下面分别介绍:
(1)神话:《旧约》中的神话汇集在《创世纪》里,主要以上帝创造宇宙、上帝创造人和挪亚方舟的神话最负盛名。前两则神话的基本主题是颂扬上帝耶和华的功德,把上帝说成是宇宙的创造者,表现上帝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居民对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的朴素想象和理解,也反映了人类敢于违抗神意的创造精神。(耶和华是上帝的犹太教名,基督教读成“耶和华。”)
(2)故事:《旧约》中的故事颇为丰富,其中以约瑟的故事、摩西的故事、参孙的故事、大卫的故事和所罗门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描写希伯来人抵抗外族侵略战争的一个激烈场面,颂扬大卫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精神。故事中战争场面和人物形象写得很有特色,并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所罗门断案的故事,表现和赞颂所罗门的机智聪明,故事构思巧妙,富有戏剧效果。
(3)诗歌:《旧约》的诗歌成就很高,尤以《诗篇》、《耶利米哀歌》和《雅歌》最有特色。《诗篇》是《旧约》中篇幅最长的诗集。其中有抒发个人内心感受、表达个人内心愿望的,也有代表希伯来民族利益,反映希伯来民族心愿的。例如《哀叹以色列被掳》,表现了亡国之恨和爱国之情。
《耶利米哀歌》包括《耶路撒冷之愁》、《上主惩罚耶路撒冷》、《惩罚、悔改、盼望》、《陷落后的耶路撒冷》和《哀求怜恤》。这些哀歌充满爱国的思想和哀伤的情调,感情充沛,真挚动人,被后人认为是希伯来诗歌的顶峰,尊称为希伯来民族之绝唱。
(4)小说:《路得记》是《旧约》中出现最早的小说。其主题是赞美异族通婚,赞美不同民族的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
(5)戏剧:《旧约》中可以归为戏剧的作品是《约伯记》。通过约伯受上帝考验的故事讨论了好人为什么受苦,坏人为什么享福的问题。作品充满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6)预言:预言是《旧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即先知所传达的上帝的信息或代表上帝所作的发言。《旧约》中,先知预言所占的比例很大,如《阿摩司书》。
(7)箴言。《箴言》涉及面很广,是希伯来人社会生活经验教训的艺术结晶,不仅对当时的人是至理名言,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教益。《箴言》艺术上的特色是采用简洁的格言体裁,言简意赅,善于用具体的事物和贴切的比喻,甚至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说明道理,达到劝戒的目的。
《旧约》文学的特性
《旧约》的文学特性有五点:
(1)民族性:指《旧约》通篇充满浓厚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2)宗教性:指《旧约》与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
(3)悲剧性:指《旧约》以悲哀为基调。一是表现为个人的不幸所引起的悲哀;二是
表现由于民族的不幸所引起的悲哀。
(4)民间性:指《旧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因而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
(5)浪漫性:指《旧约》中的许多作品,特别是那些歌颂民族英雄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浪漫情调,带有浓重的浪漫色彩。
《旧约》文学的影响
(1)对东方文学的影响
近代以前,主要表现在对拜占庭文学和伊斯兰教文学的影响。近代以后,基督教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侵入东方,随着基督教自西方传入东方,《旧约》等基督教经典在东方各国迅速传播。
(2)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旧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远甚于对东方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题材、结构、技巧和语言等浅层次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精神(如人性、理性、罪恶和救赎观)等深层次上。近代西方文学继承了两个传统,一是希腊和罗马的古代传统,二是希伯来和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即所谓“二希”。
《旧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
中世纪:各国的民族史诗和骑士文学和《旧约》及基督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丁的《神曲》表现最为明显。
近代:各国作家大量使用《旧约》等基督教经典的材料和典故。如莎士比亚、弥尔顿、拉辛、歌德和拜伦等。
现代:许多作家的创作仍与《旧约》等基督教经典保持着密切联系。如托马斯•曼、马雅可夫斯基、艾略特、福克纳、卡夫卡等。
二、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他一生写过多少作品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可靠的有五部,即:《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沙恭达罗》、《优哩婆湿》、《云使》。其中《沙恭达罗》是迦梨陀娑的代表作,也是被公认的印度古典戏剧的典范。
《沙恭达罗》(全名为《由于一种信物而重新找到沙恭达罗记》)描写了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
沙恭达罗的形象特征
沙恭达罗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东方古代妇女的完美的理想形象。她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而质朴、热情而勇敢。她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她和豆扇陀的爱情故事中。当他们的爱情与净修林的清规戒律发生矛盾时,她敢于热情地追求,大胆地反抗。当发现受骗上当时,她敢于据理力争,不肯委曲求全,并揭露和指责豆扇陀的背信弃义。她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婚姻爱情上的进步思想倾向。
《沙恭达罗》的主题思想
《沙恭达罗》的主题是爱情。作者正面明写富有理想色彩的故事,歌颂双方美好的感情,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同时又用侧面的暗写,揭露现实的矛盾,谴责婚姻制度的罪恶,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
《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1)情节结构安排巧妙。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语言流畅、文质相当。(《沙恭达罗》是用梵语写的。在迦梨陀娑的笔下,梵语是生动流畅、生气勃勃。他的语言既不像吠陀和史诗那样朴实无华,也不象同时代一些作家那样过分修饰,可以说是文质相当,恰到好处。)
三、紫式部的《源氏物语》
(“物语”意即故事,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在日本文学史上,物语主要指从平安时代[794――1192年]至室町时代[1336――1573年]的传奇小说、恋爱小说、历史小说和战记小说等而言。)
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女作家,她创作的作品有三部,即:《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记》和《源氏物语》。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写实长篇小说。小说共有54回,前41回写源氏的一生,后13回写源氏名义上的儿子薰君的故事。小说通过源氏一生的沉浮和对女性的追逐,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平安贵族生活上的淫乱和政治上的腐败,形象地展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源氏的形象
作者对源氏的描写有不少理想化的地方。源氏在外貌和才能方面完美无缺,既有济世治国的政治才能,又有雍容大度的政治风度。在作者笔下,他既是温文尔雅、多情善感的,又是用情不专、轻薄放荡的;他既对女性表示关怀、爱护,又对女性肆意玩弄、侮辱。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少数贵族身上存在的积极因素,又反映了平安时代贵族阶级腐朽没落的某些本质特征和他们从恋世、厌世到去世的带悲剧性的历史命运。
《源氏物语》反映的社会内容
《源氏物语》反映的社会内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宫廷内外争权夺利的斗争。
(2)皇室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
(3)地方贵族追名逐利的丑态。
(4)小说偶尔涉及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状况。
《源氏物语》的艺术特点& 有三点:
(1)结构宏伟。
(2)人物形象鲜明。
(3)语言优美。
《源氏物语》还塑造了一系列妇女形象,有:柔中带刚的空蝉;出身皇族,但倍受欺凌的末摘花;结局美满但精神压抑的明石姬;忧心忡忡又强颜欢笑的紫姬等。
& 四、《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享有“世界最大奇书之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印度和伊朗的故事;二是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故事;三是以开罗为中心的埃及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千零一夜》是印度、伊朗和阿拉伯文化结合的产物。
《一千零一夜》的规模相当庞大,共收入2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全部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所有这些故事都套在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里。
《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
《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揭露了剥削压迫的罪恶。如《渔翁的故事》、《死神的故事》、《驼背的故事》等。
(2)赞美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邪恶势力和反动势力的斗争精神。如《渔翁的故事》、《白侯图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等。
(3)描绘了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和美满爱情的憧憬。如《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朱德尔和两个哥哥的故事》、《补鞋匠马尔鲁夫的故事》等。
(4)有的故事描写了商人和航海家的经商航海活动,表现了他们探求新生活和新知识,冒险顽强的精神。其中以《辛伯达航海旅行》最为出色。
《一千零一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大多数以城市为舞台,以手工业者、贫民和商人为主角。二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大多数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特点都是阿拉伯社会状况的反映。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点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点体现在五个方面:
(1)结构上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
(2)明白流畅的阿拉伯语。
(3)文体上散文和诗歌互相配合、诗文并茂。
(4)长篇故事具有场面广阔、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的特点。
(5)把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具体精细的写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五、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和作家,印度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泰戈尔一生共计写出了50多部诗集、12部长篇和中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种剧本,此外,还有许多回忆录、游记、随笔、书简以及有关文学、语言、教育、政治、宗教、哲学、科学和社会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同时,他还绘画和作曲,共计创作了1500余幅画,谱写了2500余首曲。可见,泰戈尔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堪称近代孟加拉语文学乃至全印度文学的旗手。
泰戈尔的主要作品
泰戈尔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刚与柔》、《心中的向往》、《金帆船》、《奉献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短篇小说《饥饿的石头》;中篇小说《四个人》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家庭与世界》、《戈拉》等。
戏剧《红夹竹桃》等。
《吉檀迦利》的主要内容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的代表诗作,是诗人的自选诗集,收录诗作103首。原作是用孟加拉文写成的,后由诗人自己翻译为英文。诗人以这部诗集获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吉檀迦利》是一部抒情诗集,抒写了诗人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对民族独立的渴望之情。
《吉檀迦利》是孟加拉文的音译,意思是奉献。这部诗集是奉献给诗人心目中的神灵的。泰戈尔认为人们只有达到与梵即神合一的境界,才会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吉檀迦利》所表现的就是对于这一境界的追求和感受。它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作品表现了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达到合二为一理想境界的急迫心情。(例第103首)
(2)作品表现了诗人达不到合二为一理想境界时的无限痛苦。(例第43首、第50首、第51首)
(3)作品表现了诗人达到合二为一理想境界后的无限欢乐。(例第65首、第67首、第69首)
总之,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所追求的是与神结合的理想境界。与梵结合的理想境界,也就是所谓“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和追求正是泰戈尔哲学观的艺术体现。泰戈尔的哲学观主要来源于印度古老的哲学经典《奥义书》。它的中心内容是“梵我合一”和“轮回解脱”。泰戈尔吸取了前者,对后者有自己的见解,即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修养,即积极入世。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执著地追求与神结合的境界,但并未脱离尘世的现实世界,而是始终坚持在尘世生活的范围内,在现实世界的范围内,在有限的范围内达到上述境界。《吉檀迦利》的主题正是表现为在有限之内获得无限的喜悦。泰戈尔对与神结合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在某种场合其实就是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诗人在诗中表达出对于自己祖国未来的热切期望。(例第35首)
(2)诗人心目中的神并不远离人世,高高在上,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和尘世生活之中,甚至生活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之间。(例第10首)
(3)诗人主张执著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与神站在一起,反对脱离现实寻求超脱。(例第11首)
《吉檀迦利》的艺术特点
(1)诗人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翅膀,描述出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图画。
(2)诗人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3)诗人善于用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涵,使人感受到一种朴素的美。
六、川端康成的《雪国》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其中,以中篇和短篇为主,此外,还写了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
由于他的创作成果丰硕,1968年10月,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战前和战时创作的作品,主要描写他自己的情感生活和社会下层的人物,如:《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日记》、《致父母的信》、《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
战后创作的作品有两类,一类是思想健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如:《舞姬》、《名人》、《古都》等;一类是格调较低的作品有《千鹤》、《山音》、《睡美人》和《一只胳膊》等。
中篇小说《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在昭和初期《雪国》是日本小说中屈指可数的名作之一,也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通过以驹子和岛村为中心的各种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与现实的矛盾和人在那个时代的不幸。
我们先分析驹子的形象。
驹子的形象
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描写驹子的性格。驹子是个生活态度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的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她对岛村的“无偿的爱”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病态的一面。
《雪国》的艺术特点
《雪国》是日本抒情文学的顶峰。它的艺术特点有四点:
(1)创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东西结合,自成一格。东西结合即将日本的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的现代派方法结合起来。
(2)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是重视感觉,刻画细腻。
(3)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活而不乱。
(4)文章风格上的特点是既美且悲,抒情味浓。
录入:陈丽燕&[共 96 篇]&&&
Copyright & 2013 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丽水市灯塔街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