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祭拜蛟龙爷爷生日送什么礼物好?

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少年在旅馆烧炭自杀身亡 10天后就是17岁生日发布时间: 点击:4955(11月8日,陈文杰(化名)烧炭自杀现场。图/滚动新闻实习生 陈韵骄)距离生日仅10天时间了,浏阳少年陈文杰(化名)却再也没等来自己的17岁。11月7日中午,陈文杰只身来到长沙市南门口附近的一家小旅馆开房,随后在房内烧炭自杀身亡。目前警方已排除他杀。对于他的选择,家人十分不解。此前的11月3日,他刚到株洲一所电脑学校报到,打算学习一门技术谋生。旅馆 他想开一间带号码5的房间旅馆监控显示,7日中午12点多,陈文杰独自一人来到旅馆,他一手拖着行李箱,身上背着一个深色书包。陈文杰走到柜台前,拿出身份证,开了10天的房,刚好开到他生日那天。旅馆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这名少年向老板询问:“还有带5的房间吗?”老板查了查入住登记后告诉他,带“5”的房间基本住满,剩余一间还在打扫。老板问他别的房间是否可以,陈文杰同意随便开间房。据陈文杰的叔父介绍,7日下午入住后,陈文杰只出门买过一趟水,就再也没出过房门。当天傍晚6点左右,正在楼下做饭的老板突然闻到一股烟味。循着烟味,老板带着工作人员上到二楼查看。“我们来到268房门外,看到墙壁上都冒烟了”,一名工作人员说,在确定268房旁边两间房都没有异常后,老板敲了敲268房的门,但很久没人应门。随后,几个工作人员强力撞开了268房门,一股焦味扑面而来。房里很暗,门窗紧闭,房间的电脑在循环播放着音乐。进门之后,老板发现陈文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上摆着两个烧炭的盆子。这天,距陈文杰的生日仅有10天,农历十月十五日(阳历11月17日)就是他的17岁生日。家人 他曾说要在长沙买房子“我要干出点什么名堂来”,“我一定要在长沙买房子”。陈文杰最后留在叔叔记忆里的,就是这两句誓言。陈叔叔说,陈文杰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只是性格有点内向,不太与人交流。陈叔叔说,陈家的父母住在浏阳的一个小镇上。以前务农,搬到镇上后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收入并不高。陈文杰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据陈叔叔说,陈文杰学习成绩一般,到了高一后,感觉压力很大,渐渐跟不上了,于是跟父母提出不想读书了,想缓一缓。休学一年后,“想去外面看看世界”的陈文杰,踏上了打工的路。他先去了上海,打工一个月,赚到了1600元的血汗钱。回来之后,除去来回车费,他把余下的1000多元全部给了家里。和其他父母一样,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好前途,父母想让陈文杰学一门技术。一家人商量后,陈文杰决定去株洲的一家电脑学校学技术,想着出来可以凭本事吃饭。11月3日,陈文杰在母亲的陪同下赶到株洲,但当时并没有交学费。“我们让他先试试,如果可以就交学费。”陈叔叔回忆说。陈文杰家人提到,他曾向学校老师咨询就业问题,老师告诉他,学这门以后出来不一定会有用。4日母亲走后,摇摆不定的陈文杰跟母亲和姐姐各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他疑惑地问家人,到底要不要在这里读书,出来到底能不能找到工作。姐姐在电话里安慰他,要他别多想,如果合适就读。之后,陈文杰再没有和家里人联系。现场 自杀房门被透明胶封死11月7日,陈文杰被发现在长沙一家旅馆房间死亡。8日上午,事发房间依然弥漫着一股焦味。记者看到,房门的四周被透明胶封死,一卷透明胶带还放置在进门的椅子上。房内,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深色书包,地上的行李箱敞开着,大量还未燃烧的黑色木炭就堆在床头。房内的地板都被烧焦了。家属介绍,当时火盆就放置在床边,火盆底下垫着毛巾。因火势过大,地板被烧坏了,毛巾也被烧穿。对于陈文杰自杀的原因,家属百思不得其解。“他之前没有透露出有这样的意向”,陈文杰的姨妈说,陈文杰从初中就开始寄宿,也没什么朋友。除去放假的时间,陈文杰一般都呆在学校。放假后也不爱出去玩,只喜欢在家里上上网,看看电视,但也没有表现出自杀的倾向。被发现时,陈文杰除去身上穿的衣物是自己的外,其他的随身用品如背包、箱子都是新的。而为了去株洲读书才买的新手机不见了。最让家属意外的是,他为什么要离开株洲,来到长沙自杀?孩子没了,陈文杰的母亲无比悲伤,无力地靠在家人身上。(奖励线索提供人王先生50元)[提醒]自杀倾向者多有征兆青春就这么瞬间消逝。长沙市怡心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刘立京说,在每年接到的咨询案例中,青少年有自杀倾向或有自杀想法的案例占到50%。刘立京建议,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要主动沟通,走进孩子内心,不要以为他不会表达或不愿表达。刘立京曾针对多起自杀进行过心理干预,他说,自杀并非没有征兆,家人要及早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自杀倾向者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及早发现,从而针对性地给予援助,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以下迹象可视作自杀呼救信号:曾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史;近期发生亲人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有严重的躯体和心理创伤;在日记中流露对人生的悲观情绪;严重抑郁症,情绪突然好转;和人讨论自杀的方法,搜集有关自杀的资料;处理个人物品,清理债务等。 (滚动新闻记者 李柔)(红网)[转载]民间開工動土儀式---矿山、沙场开工祭拜实例
一、民间開工動土儀式
開工動土儀式土地神
在传统民间信仰中,一块已经被择选为建地,如何在营建过程中经由各项仪式的步骤,按营建过程的顺序,分别为定分金、动土、安龙奠土等仪式步骤。
动土仪式:
择日举行动土典礼。通书上所谓「动土如人之受胎」,主要是指建筑时,开始动锄头,头一次称为动土,即新基起盖「动土」一词主要是指阳宅,「破土」则用在阴宅,目前一般动土仪式由堪舆师、公司主事者共同主持,但有时也按地点的实际需求而加入道士的制煞仪式。动土仪式主要的意义在於向掌管这块土地上的神只、鬼神、煞神告知即将在此地兴工建宅,一方面唯恐冒犯神煞、先举行仪式禀告,另方面请求神灵协助兴工顺利,并驱逐煞神与秽气。&
祭品的准备及祭拜的对象:往往因所祭拜的对象不同,而有生熟素荤之别,动土所祭拜的对象,主要为掌管土地的神灵、曾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过往鬼魂、以及凶神恶煞。因此,通常设供桌准备牲醴(一付生三牲、一付熟五牲)、香烛、鲜花、五果、金纸(五色金)。
持香念祝语:
当动土仪式所定的时辰一到,由堪舆师领主事者(若人数不只一人,则长者居中),面朝坐向、持香念祝语。
祝语以兴建宅第为例,祝文大意是:&
弟子○ ○ ○
等,焚香奉请本境城隍老爷,民主公王、山神土地福德正神、土府尊神,虚空过往监察尊神,仗此真香普同供养,今日吉日良辰在此动土,兴建某某宅第,兴土动工恐有冒渎神威。座上虔备香灯花果,金银财宝,请来众神监纳斋诚,开恩赦罪,下祈城隍山神土地龙神列圣尊神,慈悲给予成全,在兴工期间,工程竣兴,人口平安,一切平安顺利,万事大吉。
開工祭品:
1、水果:三種或五種均可。唯忌蕃石榴、蕃茄、李子。
2、紅圓:三碗。清茶或酒:三杯。素菜:三樣。
3、發糕:五粒。糕餅、乾糧類備齊五種。
4、香:三柱或盤香均可(檀香或水沉香)更佳。
5、金紙:天金、壽金、太極金各一份。祈念文疏約過20分鐘後,先燒化「祈福文疏」後,再燒金紙。
6、禮成。
破土动工仪式:
自行动土仪式
&上香之後,执行仪式者面建筑物的坐向,拿起锄头,左手左脚朝前,因左边为阳、右为阴,摒息闭气,先由土地中央动三下,将土翻动,後在建地的左前、左後、右前、右後各动三下。仪式结束後放鞭炮、烧金纸,从此这块场域被仪式性地定出建筑的范围。
道士协助动土仪式
如有请道士主持动土法会,会有破秽解土仪式,先启请主要掌管土地尊神土府九垒高皇大帝、土皇地只尊神、土府诸神,土府五方神煞等,行三献酒仪并上禀祭土动工文蔬,以祈求开工动土平安大吉,建造过程圆满顺利。
随後道长会勅水净五方,进行破秽安镇仪式,宣『五方安镇真文』,再以盐米及草龙出煞气,逐出地上原有的煞气与秽气,安镇土地。仪式最後带领由主事者,行动土仪式。&
二、民俗节日开运法中,『开市、开工』
民俗节日开运法中,『开市、开工』是『新春开运』重头戏之一;由於这是一年的开始,商家或工厂必须慎选吉日和时辰,可以出现好彩头并抢得机先,因此商业界人士通常会在接神日(即正月初五)财神生日之清晨就开门营业,以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接财神、祭拜财神生日仪式:
(一)、准备工作:&
牲醴敬神,然後打开店门或生财工具,作为开张或开工的象徵。&
店头挂两颗带叶的菜头,代表新年好彩头。&
放一盆木炭在门边,代表生意越烧越旺。&
生意的人,可以在进门的地方摆上一盆金桔,或是放个盘子,上面叠九颗大橘子,象徵招财进宝、大吉大利。&
准备一些甜食或糖果,分送给进门的顾客或过往的民众,收到糖果的人通常都会说一些吉祥话,可以藉此让自己的生意得到祝福。&
开张祭拜仪式後,要放鞭炮,且鞭炮愈长愈好,放完鞭炮,立刻将纸屑扫回(过三天才丢)放在金柜、钱柜或财位,表示今年会进财存财,「立刻」扫回,则是代表今年收帐快。&
现今已迈入工业化的资讯时代,但不管是高科技行业或传统商号,人们还是会依民俗上开市的时日,参考一下通书便览上怎么写,如果初五这天记载不吉,大家还是会挑一个便览上记载为大吉大利的日子,其日子是跟著传说的神煞和天干、地支间的关系来排定。&
(二)开市、开工、祈福文疏
心香三柱 仰叩鸿恩  &
今据弟子(姓名),现居住址"某某市"(地址)。
弟子(信女)诚心带领家人(部属)几人等
涓取今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吉日、良辰敬备清香、鲜花、清茶、果品等恭诸列位众神降来本家受弟子(信女)等虔诚奉、敬叩,祈求
神光普照  镇宅光明(开市或开工或动土)顺利, 又祈 某年合家平安 事业兴隆 财源广进 身体健康 诸事如意 贵人显助
神灵显赫安泰 无灾无祸福常来&
天运癸巳年梅月吉日  弟子百叩上疏&
(三)开市、开工祭品&
1、水果:三种或五种均可。唯忌蕃石榴、蕃茄、李子。&
2、红圆:三碗。清茶或酒:三杯。素菜:三样。&
3、发糕:五粒。糕饼、乾粮类备齐五种。&
4、香:三柱或盘香均可(檀香或水沉香)更佳。&
5、金纸:天金、寿金、太极金各一份。祈念文疏约过20分钟後,先烧化「祈福文疏」後,再烧金纸。&
6、礼成。
开市(开张)一般公司行号大都依往例拜财神或土地公,希望财神或土地公保佑生意兴隆、发大财。
正式开市(开张)之时,必须先选好吉日良时,然後在准备开市的地方,准备祭祀的祭品简单隆重即可,大体上看店家的诚意或习俗。
(可参考如下)&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水果:三种或五种均可。&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清酒和茶:各三杯。&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发粿(或蛋糕):发粿下压红包,以象微「发贴利市」。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其它糕饼、饼乾..等。&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四色金。(天金、大八寿金、寿金、刈金)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蜡蠋、鞭炮。(可用鞭炮音乐或喜气音乐代替)
而根据传统习俗,燃放鞭炮要由当日吉方外向内点放鞭炮,代表纳吉、旺财又进财。&
另用红纸书写「禄马贵人到此」,在拜财神或土地公时放在供桌上。
等拜完後,要拿进来放在老板的办公桌上或柜台。放时口念,「进进进,禄马贵人到位,为我招来财源,招来客户,大进大利大吉昌。」&
&三、矿山、沙场开工祭拜实例
(一)根据法人和股东八字择吉日
命主姓名:法人命造。
出生公历:日18时0分(北京时间),星期六。
出生农历:壬寅年
八月&十七日&酉时。
    杀    伤    日元   劫    
乾造  壬    己    丙    丁(日空子、丑)
    寅    酉    辰    酉
&#8251;胎元:庚子(壁上土)&&&&命宫:辛亥(钗钏金)
吉神凶煞:
年柱&天德&福星&驿马&
月柱&天乙&太极&桃花&大耗&
时柱&天乙&太极&桃花&大耗&
   排大运:
   财&&&&才&&&&杀&&&&官&&&&枭&&&&印&&&&比&&&&劫&&&&
大运 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墓&&&&绝&&&&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
岁数 9&&&&&19&&&&29&&&&39&&&&49&&&&59&&&&69&&&&79&&&&
年份&&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
命主姓名:法人妻子。
出生公历:日0时0分(北京时间),星期一。
出生农历:丁未年
三月&十五日&子时。
    印    杀    日元   财    
坤造  丁    甲    戊    壬(日空子、丑)
    未    辰    午    子     
&#8251;胎元:乙未(沙中金)&&&&命宫:癸丑(桑松木)
吉神凶煞:
年柱&天乙&太极&金舆&
月柱&太极&绞煞&地网&寡宿&
日柱&羊刃&孤鸾&
时柱&月德&天德&灾煞&桃花&童子&空亡&孤鸾&
   官&&&&枭&&&&印&&&&比&&&&劫&&&&食&&&&伤&&&&财&&&&
大运 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
   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
岁数 5&&&&&15&&&&25&&&&35&&&&45&&&&55&&&&65&&&&75&&&&
年份&&1971&&1981&&1991&&2001&&2011&&2021&&2031&&2041&&
法人及其妻八字分析:
乾造财多身弱,是富屋贫人;但天干伤官制杀,比劫助身无伤,故丁火大用也!地支年印临天德为丙丁火之基,月时双酉金之财临贵,金重于山,坐下辰土合伴两金,减轻丙丁火之重压,故火得助,必烁金有力,大发金属之财,正应:“何知其人富,财气通门户”,“财多身弱,运行比劫而发财”。故承包荒山的铁矿,有置产买地,现家值数亿,但负债几千万。今年长生甲寅用神大运又遇流年甲午帝旺之运,故引资成功,是人生的大转折,兴家创业,从此开辟新天地。
&&& 坤造身强月建财库,时上一位偏财格,为大富之格。五行缺金,乾造大补,使其财库有源,故是随夫发金财之命也。天干地支印绶忌神被壬子辰三重大克制,天干甲杀生印不太好,故其聪明非常,考取三个国家级注册师证,但无正式工作,皆因印大吉而杀背也!即印大吉而与正官无缘。其行运,35-55食伤通关生财,55-65行生财冲库之运,必大发特发,65-85运行财地坐享天财之福也!
故日课甲午 辛未& 壬午&
癸卯(丙午),一片旺火大利乾造发财,壬为坤造天月二德偏财,故为男兴业发大财,女坐享天财之好日课也!
因老板急于开工,从权选定说的第二天即日(阴历六月十四,闭日、周四)
日课:甲午&
& 壬为坤造天月二德偏财日,午为乾造大用神,故若稍加注意本日是比较好的日子。
吉时:癸卯、丙午即上午5-7点或中午11--13点.
本日吉神:财神:喜神正南;福神:西北;
本日禁忌:壬不汲水,更难提防;午不苫盖,屋主更张;闭不建造,只许安床。
(二)開工動土儀式程序
開工动土常规程序
開工祭品:
水果:三種或五種均可。唯忌蕃石榴、蕃茄、李子。
紅圓:三碗。清茶或酒:三杯。素菜:三樣。
發糕:五粒。糕餅、乾糧類備齊五種。
香:三柱或盤香均可(檀香或水沉香)更佳。
金紙:天金、壽金、太極金各一份。
3、祭祀叩拜:首先,老板法人祭祀叩拜:燃香一整柱(1)面向正南举三举叩拜喜神财
神;(2)面向西北举三举叩拜福神;(3)面向山场或施工现场举三举叩拜土地、山神
及各路神灵。(4)同时说祈求各路神灵保佑開工動土平安大吉,施工過程圓滿順利,
保佑才喜临门大吉大利等话语。祈祷完毕香插炉中即可。(5)其他重要人士可三只香
按上顺序方向依次叩拜并默默祈祷。
4、有条件可燃放鞭炮!
5、开始施工动土。
6、上列事宜&在吉时内进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浅析温州民间神祗信仰
已有 2758 次阅读 13:31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分享本文到:
在温州乡村,随处可见一座座建筑或精致或粗陋的庙宇神殿,既非规整的道观,又非纯正的佛寺,即便如楠溪江陶公洞这样的道教“天下第十二福地”,也是亦佛亦道却似乎又非佛非道,人们找不到陶公弘景这位南朝齐梁年间有“山中宰相”美誉的道教思想家的影子,却惊异地发现里面祀的是北宋时期的胡则与公元前六世纪印度摩揭陀国的释迦牟尼,还有全盘中国化了的观音菩萨。
在我们温州一带,纪念人的活动要比崇拜佛道偶像更多一些,并往往把人神化,变为偶像去崇祀祭拜,如孔子、胡则、张骞、关羽、岳飞、杨文广、尧舜禹三官大帝等,也有本地的神祗,如卢氏娘娘、陈十四娘娘、平水王爷等等。本文试从楠溪江流域的民间神祗崇拜情况来剖析我们温州地区的民间神祗信仰,供参考。
在楠溪江,人们几乎找不到正宗的佛寺道观等传统的宗教建筑,这里几乎是清一色的崇祀浙南民间神祗的“淫祠”。什么叫“淫祠”?《白虎通·五祀篇》说:“非所当祭而祭之,名曰淫祀”,而淫祀的庙宇即为淫祠。在楠溪江,千百年来,人们毫不理会什么道教佛教,他们想拜就拜,自由随便得很。在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里,人们既不理解,也不需要精神性与哲理性的宗教,他们的心态纯粹是事功与实用主义的,这与南宋“水心先生”叶适等学者倡导的永嘉学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现实生活发生困难,有了欠缺需要帮补时,就寄希望于一些所谓的“有求必应”、“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掌管着人间生产生活的各类神祗,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向这些神灵烧香叩头。他们还编造了有关这类神祗灵异的传说,丝毫不去理会这些传说有否根据,是否可信。他们不需要专门的仪典、经藉与神职人员,也不要求庙宇具备一定的建筑型制与规格。在房前屋后或其他什么偏僻角落,随便用砖木搭建或大或小的庙宇与神殿,在里面用稻草、黄泥和木头制作三、五个偶像,再放上一盏香炉,烧上几炷香,点燃几根红蜡烛,双眼微闭,双手合十,跪拜几下,能够寄托自己的思想,向所谓的神灵许下自己的肺腑之言就行。至于结果是否能得到保佑,几乎没有什么考虑。如果心想事成,便用饭篮或小竹箩盛一些猪头猪尾之类的福礼,并香枝蜡烛去还愿;如果得不到,则说明心未诚,礼未到,需要再虔诚地祭拜祈求。
从楠溪江民间的神祗信仰对象及崇祀建筑来看,主要分这么五类:一是农业类神祗,如三官殿(庙)、平水王爷庙与土地庙、龙王庙等;二是与文教类有关的,如文昌阁、文峰塔(庙)等;三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如灶神、财神、门神、送子娘娘等;四是历史上曾为国家百姓办过好事的著名人物,如胡则、济颠和尚等;五是曾以“忠、孝、节、义”闻名、堪为世人表率与楷模的历史人物,如关羽、岳飞、包拯等。
不过,从崇祀神祗的实际情况来看,楠溪江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神祗道场的界限,诸位杂神群聚一堂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一座庙宇神殿并不限于祭祀一位神灵,可以杂陈许多神灵,除了主祀之外,常常还有几位陪祀,主祀与陪祀之间不一定存在什么关系。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庙宇竟将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混杂在一起,如蓬溪村口用以镇锁反弓之水的关帝庙内,竟然让济公(即济颠和尚,俗名李修元,北宋时浙江台州人)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同享受人间烟火与顶礼膜拜。令人感到同样吃惊的是一庙宇甚至将神主原有的主仆关系也搞得阴差阳错,如西岸村西北角供奉关羽的关帝庙在改为供奉主管生育的送子娘娘殿后,只将主祀变换了一下,陪祀及庙里原有与关羽相关的楹联却没有更换,这样一来,将关平与周仓变成了送子娘娘的胁侍或功曹了。混杂同祀与主仆错位固然令人吃惊,可希望有求必应的善男信女们却连自己顶礼膜拜的主体对象是谁都搞不清楚,就不能不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如溪南村南侧山脚根有一座“陈五侯王庙”,据明代洪武二十二年李贞撰写的《宋陈五侯王庙碑记》载,“陈五官庙坐镇一乡,民居数千余口,咸依密佑,多历年所,祈祷随感而应,灵显不可殚述”。但是,“神之所自,及候爵锡何时,庙额之所以为‘显应’,均已不可考。”人们满怀虔诚之心,用香火供奉了一千年之久的神灵,竟然来历不明。正是,“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来历不明,又怎知人间祸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精神!”不过,自南宋以来,楠溪江人由于受永嘉事功学派影响,注重的是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能满足自己心理需求与生活需求的就行,其他事情一概不管,所以他们连自己祭拜神灵的来历也可以不予探究,也可以同时祭拜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神灵。
杂祀神灵的情况从楠溪江宗族社会历代沿用的宗谱中也可略窥一二,如蓬溪村《谢氏宗谱·蓬溪四殿记》载,“惟闻仙岩殿(当指蓬溪仙岩殿,又名仙岩宫,笔者注,下同。)杂塑娘娘与杨府圣王(指杨文广)、伏魔大帝(指关羽)、陈十四圣母娘娘诸神像。今仙岩殿三进,前进中置炉案而无神像,堂中两旁塑立功曹日,左边塑土地神,右边塑柴氏龙王像。中进中左塑孝佑夫人(即卢氏娘娘),足下踏虎。右塑石压娘子、毛氏夫人。后宫石室无梁柱。中进娘娘五,曰刘一、刘二、衰三、衰四、衰五尊神。相传神为斯溪刘进士之妹,衰氏是其嫂也,二月踏青,到大鹊山上,因而出圣……其庙止斯溪与蓬溪,别处未有闻者。其神极灵,有求必应。”以此观之,楠溪人多以人为神。以人为神的祭拜似乎更接近于道教,然而道教主张修炼成仙,炼成长生不老丹与金刚不坏身,能羽化登仙,楠溪人则不怎么渴求成仙,侧重于今生在世特别是眼前的平安与福祉的追求。因此,他们祭拜的对象与方式也因各人需求的不同和各个时期人们的不同需求而不同。我们在前面粗略地将楠溪江民间神祗的对象分一下类别,大体有五类,现在具体来看一下五类不同神祗信仰的情况。
一、农民们需要的是神灵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与农业有关的三官大帝、土地公公、平水圣王、雷公、龙王爷、雨司、风司、云司诸神及其崇祀建筑便应运而生。而其中以掌管农业丰歉的三官大帝与掌水利的平水圣王为楠溪江最重要的农业神祗,庙宇的数量也最为多见。三官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早期道教中,三官是十分重要的神明,又称“ 三元”。三官大帝是指掌天的赐福紫微大帝即天官、掌地的赦罪清虚大帝即地官、掌水的解厄洞阴大帝即水官,因与人们的祸福荣辱密切相关,故受到广泛崇祀。若与人间的史前传奇式人物相对应,三官即为唐尧、虞舜、大禹三位古代帝王(其实是部落联盟首领即盟主),其中尤以执掌水事的大禹最受尊崇重视。然而,在楠溪江,现在所见的三官早已不专管生产,而是兼管人事,成为“万能之神”。三官大帝虽然掌管农业丰歉,关系到人们存亡的经济命脉,然而他们却没有象样的庙宇神殿,一般都栖身于路边的路亭、凉亭或谯亭中,人们将亭子的后檐用砖墙或石墙封住,墙上设置神龛,供上几尊神像,就是一座象模象样的三官殿(庙)了。这样的三官殿几乎各村落各路口都有。较为著名的有芙蓉村南寨门外水渠边上的三官谯亭、下园村、花坦村等地的三官庙。芙蓉村三官谯亭北对芙蓉村寨墙与沿寨墙外边流过的水渠,东、西、南三面皆为平整的水稻田,其意为掌管农业之神明与农田水利关系密切,亲自在田头视察,反映了古代楠溪一带人民强烈要求为官者能够关心体贴百姓衣食生活的一种愿望。由于三官总管农业,而且其中有专门管水的水官,与水源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有些地方的三官庙往往建造在重要的水源如水井旁,这类三官庙为路亭式建筑,除上面提到的芙蓉村南寨门外的三官谯亭外,还有溪南村南边的泉源井旁、西岸村东北角的琵琶井(又叫瓠瓜井)等等。也有一些三官庙形体很小,高不盈尺,象个模型,置于大树底下或石头地上,香烟袅袅,别有趣味,如东岙底村、沙头村等。对于三官的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三官原是周幽王时的三位谏臣:唐宏、葛雍和周武,死后成神为三官;《三教搜神大全》则说,龙王的三个公主同时看上了美男子陈子俦,一起作了他的夫人,并各生一子,长大后被封为三官大帝;而据《历代神仙通鉴》介绍,元始天尊(为道教最高级别的三位神祗之一,另两位是道德天尊即老子、灵宝天尊。) 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吐出一个婴儿,这三个婴儿长大后就是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此三人有创世之功,成为“万世君师”,被封为三官大帝。因三官大帝的出生日分别是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所以又称“三元大帝”。在我国民间,三官中以天官影响最大,人人追求幸福吉祥,所以“赐福”的天官倍受百姓欢迎。天官形象大量出现在年画与民俗画中,是一品大员模样: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五绺长髯,慈眉悦目。天官又常与员外郎(表官禄)、南极仙翁(表长寿)一起,合称为“福寿禄”三星。过春节时,许多人家爱在中堂挂上三星图,表示三星在户,喜庆盈门。
与农业有关的第二类神祗是平水圣王或平水王爷。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掌管水利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过,楠溪江历史上洪患水灾不断,洪水一来,冲毁粮田房屋,卷走牲畜与人,给沿江两岸的人们造成深重的灾难,人们试图与洪患水灾作斗争,无奈力量有限,便寄希望于神功,于是平水王爷出现了。楠溪江供奉平水王爷的庙宇不是很多,较为出名的有苍坡村的仁济庙与水云村的平水圣王庙。
苍坡村的仁济庙一说供奉的是晋朝周处,笔者在拙作《芙蓉苍坡以及楠溪江畔的其他村落》(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中已作介绍,然而从仁济庙门的一幅楹联:“平水功同日月;济饥神通乾坤。”以及仁济庙前面的一堵卫民照壁来看,供奉平水王爷更为可信。那么平水王爷是谁呢?一说就是周处,他由于下海除蛟,平息了水患,被人尊称为平水圣王而受到崇祀;一说平水王爷姓周,名凯,晋朝横阳(即现在温州平阳县,笔者注,下同)人;据明朝洪武年间御史宋濂《温州横山周公庙碑》记载,平水王爷“讳凯,字公武,姓周氏。世居临海郡之横阳(平阳)……及司马氏平吴,与陆机兄弟入洛。张华荐之,神(指周凯,下同,笔者注。)知晋室将乱,犹辞不就。时临海属邑……地皆濒海,海水沸腾,蛇龙杂居之民罹其毒。神还自洛,乃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而疏之,遂使三江东注于海。水性既顺,其土作乂。永康中,三江逆流,飓风挟扶怒潮为孽,邑将陆沉,民咸惧为鱼。神奋然曰:吾将以身平之。即援弓发矢,大呼,冲潮而入,水忽裂开,电光中见神乘白龙东去……俄而水势平,江祸乃绝……(以后屡屡显灵,除治河伏水等等之外, 亦有救驾保土等其他神异。)神初封于唐,为平水显应公,寻升王爵,赐衮冕赤乌。宋累加通天护国仁济之号,从祀郊坛,兼赐仁济为庙额。”这里说到了仁济庙名称的由来。令人们感到惊异的是,平水王爷是周处也好,周凯也好,两人都出于晋代,都姓周,而且都与陆机、陆云兄弟相识,曾有过交谈,同时两人又都亲自下海除蛟龙,伏水灭害,是历史的巧合抑或是《世说新语》当中周处的生活原型就是周凯其人,我们无法确知,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曾为民治河伏水,有功于百姓,深得历代百姓景仰与尊崇,被作为平水圣王或平水王爷来祭祀。这与叶大兵先生《温州民俗大全》一书记载,“平水王,名周凯,字公武,平阳人。”相吻合。这样看来,平水王爷倒是温州的地方神祗了。苍坡村仁济庙初建于南宋宁宗庆元庚申年(1200年),由苍坡第十一世祖静节郎李伯钧偕同夫人陈氏捐资兴建。建筑古朴精巧,造型别致,前后共分二退,由74根大小方圆仿佛的木、石柱支撑着,316个升斗支架着大大小小的横梁木札,前退为仁济庙,后退为太阴宫,太阴宫的地面要明显高于仁济庙。仁济庙位于宽阔的东、西砚池之间。两池是由兼作堤防的寨墙拦水蓄成,用于抗旱,若附会风水学说,则是以水克火,再由这位平水圣王来坐镇,就太平相安,无虞水火涝旱了。仁济庙三面临水,左右两侧水面开阔,正面是连接双池宽约2米的水渠,渠上架设着一道石板桥,以利通行。临水的三面设有宽阔的敞廊,贴边置美人靠,能容坐一百多人。与其他崇祀建筑的封闭与呆板不同,仁济庙的风格平易亲切,没有让人庄严静穆阴森可怖的感觉,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东面是望兄亭,西面是李氏大宗,西南是苍坡寨门,正面是镶嵌于地面上用卵石拼筑的连环金钱、阴阳八卦图与东宅西宅的汉字,三棵枝虬干鳞、浓荫蔽日的古柏给人一种祥和恬静的气氛。致使这里成为苍坡村最佳的休闲娱乐中心,村民们常常在敞廊里凭栏闲坐,享受无边的风月,畅谈人生的甜美。
水云村的平水圣王庙型制与规模不大,只有一座五开间的正殿,正殿前面是围墙院落和一座简陋的砖门楼。正殿两端向前出轩一间,歇山顶式建筑,正殿为普通的单檐悬山顶。构造很复杂,但构件搭接合理,全部裸露,充分展示了结构的精美。立面非常丰富生动,院墙正门与正殿不同轴也不平行,可能是出于风水的考虑,因为正门正对大若溪对岸一座轮廓整齐的山峰。
与农业有关的第三类重要神祗是土地公公与龙王爷。土地公公相传为守护地方之神,即古代的“社神”。楠溪一带农村认为土地公公是管理土地与禾苗庄稼之神。土地庙建筑规模与型制普遍较小,多位于村头的大树下或石头缝间,极为简陋,神像白须白发,也有与土地婆并坐受礼祭。民间对他敬而不畏,时常开他点儿玩笑。通常只有死人时向他“报庙”,动土时向他设祭。楠溪江崇祀龙王爷的庙宇,倒有一座远近闻名,就是地处苍山尖的苍峰宫,原称乌龙娘庙,供奉龙母周氏姑娘与龙子,天逢久旱时,远近百姓咸来此地求雨祈福。此外,与农业有关的神祗及其崇祀建筑还有田神、五谷神、风神、雨神、云神、雷神、电神、麦神、秧神等等,限于篇幅,恕不在此具详介绍。
二、读书人追求的是文思敏捷,读书入仕,科考成功,于是出现了与文化有关的神祗如文曲星或文昌帝君、案牍正神、梓潼帝君以及与其有关的崇祀建筑,如文昌阁、魁星阁、文峰塔、文庙等等。
文昌阁。文昌阁是祭祀文昌帝君的庙宇,文昌本是北斗七星里的司禄,星相家颂为主大贵的吉星,又称文曲星或“文星”。后来,文昌星与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称为主管功名利禄,二神逐渐合二为一,到了元代,仁宗皇帝封梓潼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主文昌宫事”,“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事关古代读书人的科考功名,故受到普遍崇祀。在实行科举制度的封建时代,受“耕读文化”传承薰陶的楠溪江,一般读书人家里,都供奉着文昌帝君的神像,时时顶礼膜拜,祈求保佑科考成功,金榜题名。而几乎每个村都建有文昌阁,文昌阁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为子弟谋取功名入文昌阁,祈请魁星给予赐点,以得神助。文昌帝君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宫廷也曾一度受到重视,如清朝嘉庆六年五月,清仁宗颁上谕:“文昌帝君主著海内,崇奉与关圣大帝相同,宜列入祀典,同光文治”。连皇帝也崇祀了,文昌帝君的身价更是倍增,其受重视的程度也就大大地增加了。清光绪《永嘉县志》说永嘉,文昌阁“各乡皆有,书不胜书”。民国以来,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文昌帝君和魁星信仰渐趋淡化,几近湮没。楠溪江古村较为有名的文昌阁有岩头村文昌阁、花坦村文昌阁、廊下村文昌阁等。
岩头村文昌阁,创建于清朝乾隆庚申年(1740年),地处塔湖庙北侧,面临智水湖,与南侧的森秀轩遥相呼应,与原琴山书院即水亭祠隔一条水渠。文昌阁为一般庙宇性建筑,建筑规模与型制不大,却造型精致,据说以前共有七层挑檐。里面主祀文昌帝君,旁边一司簿,一司笔作为陪祀。司笔神像,头戴金刚圈,身着飘羽衣,蓝面赤足,面目狰狞,采取站立姿式,一脚举起,手执一笔,又名“魁星”。
花坦村文昌阁。据珍溪《朱氏合谱》,是朱慎轩公捐资建造,说“创建文阁……经营结构,乌革& 飞”。文昌阁共分两层,重檐歇山顶,构筑精致,两庑作为书院讲堂,周围环境极为优雅,“珍川之胜,于此称第一焉”。花坦村“十景诗”中有《文昌登眺》二首,其一是“杰阁凌云起,溪山入眼奇……游身图画里,俯仰展须眉。”其二是:“……竹疏风弄影,花暗鸟鸣阴,古村浮波静,空潭落月深……”。文昌阁的秀美风景由此可见一斑。& 廊下村文昌阁,初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据珍溪《朱氏合族副谱·改建文昌阁记》载,由廊下村的乡绅们集资建造,“然其地卑下,树木蔽障”,邑庠生朱闻轩觉得不大满意。忽一日,朱闻轩邀朋友们到桂松岭上散步,到了一处“广可亩余”的地方,“见潭水祭回而涵影,秀峰耸拔以连云,文笔插其右,斗山踞其左,山川环绕,若绣若绮。因喜不胜曰:此真文昌阁基也,可以安神灵而聚风气矣”。于是在乾隆二年将原来的文昌阁搬迁到这里重建。后来,闻轩公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举人,《朱氏宗谱》说这都是归因于他迁建了文昌阁之故。
从文昌阁的历史渊源来看,其祖庭或祖庙是四川省梓潼县七曲山上的文昌宫,而文昌宫的前身是“亚子祠”,为纪念晋代的张亚子而建。据《超凡世界》一书介绍,张亚子又名张恶子,对母亲极尽孝顺。在晋朝廷做官,不幸战死沙场,死后,当地百姓给他立了一座庙。最初,他是被作为雷神祭祀的。后来逐渐成为梓潼地方的重要神明,称“梓潼神。”宋元道士假托梓潼神降笔作了所谓《清河内传》,说他生于周初,后来经过73代,西晋末年降生在四川为张亚子,成为梓潼神,并说玉皇大帝命他掌管文昌和人间禄籍。唐代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据说梓潼神在万里桥迎接玄宗,李隆基便封其为左丞相。后来,唐德宗因避内乱入蜀,封梓潼神为济顺王。相传梓潼神还帮助唐朝军队平息过叛乱。由于唐朝帝王的极力推荐,梓潼神的身价与地位陡增,从一个地方神祗而演变成为全国性的大神,并逐渐与文昌神合二为一。
魁星阁。其建筑规模和型制与文昌阁及其他庙宇建筑无异。魁星阁主要崇祀“魁星”,原作“奎星”,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的白虎七宿的头一宿,共包括16颗星。奎星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所谓“奎主文章”。说它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因“魁”与“奎”同音,并含“首”意而改,出现了“经魁”、“五魁”(明代以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取士, 每经取第一名叫经魁)。后来,在庙宇中,魁星被描绘为一赤发蓝面恶鬼,立于鳌头之上,一脚向后跷起如大弯钩,一手捧头,一手执笔,意在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名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这副尊容被读书人视为神明,并以为高中之兆,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时代的金科玉律,魁星掌握着文人们的荣辱成败,自然非同小可。尽管它鬼里鬼气,面目狰狞,样子可怖,却极受读书人崇拜。古代一些读书人在考试时,往往要在座位右上角贴一张魁星像,有的还在怀里揣上泥塑小魁星,以求魁星神明保佑,文运亨通。楠溪江过去魁星阁繁多,可惜现在正宗的魁星阁似乎已无存在,即便有,也是与其它众神共挤一堂,争享人间烟火。不过,在楠溪江流域倒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清朝中叶,楠溪某学子上京赶考,途中遇雨,恰巧旁边有一魁星阁,便进去避雨。他一抬头,正看到魁星那幅点斗的模样,倒头便拜,希望魁星能保佑高中,这时,他发觉上面有一雨滴正好滴在他头上,便抬头一看,原来魁星头顶上的瓦檐破了一个大窟窿;他想,心诚则灵,我得赶这机会将瓦漏修好,说不定魁星一高兴会点中我的。当他爬上屋顶往下一看,傻眼了,原来魁星的头顶心已被雨水打出了一个大洞,他想,这魁星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了,又怎能保佑我呢?后来,这位学子在考中进士后回来, 再次经过这座庙宁时,便针对这尊魁星塑像作了一首打油诗,诗云: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不灵,五官不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实在无用”,吟罢,拂袖而去。由此可见,崇祀魁星或文昌帝君只是表达人们的一番美好愿望而已,有的只是读书人对于神灵的一种心理寄托罢了。
文峰塔。俗话说,“有塔必有寺”,塔是寺的附属建筑,楠溪江也是如此,凡是有文峰塔建筑的地方一定同时有文昌阁或魁星阁建筑,而有文昌阁或魁星阁的地方不一定有文峰塔。然而从保存下来的楠溪江古村崇祀建筑来看,一些地方的文昌阁早已不存,而文峰塔则依然完好,如岩头村。不过楠溪江古村文峰塔建筑也不是很多,文峰塔的建造与否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换句话说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适宜于建造文峰塔,只有村子附近有一些圆锥形的岩峰可以被认定为文笔峰的,方可建造,如蓬溪、豫章、岩头、廊下、塘湾等村。由此可见,对文峰塔的建筑,古人也非常讲究。塘湾村《郑氏宗谱》记载的“十景诗”中,有一首为《巽吉山》,诗云:“耸然特立一高峰,恰位东南秀气钟;巽吉更加崇宝塔,文风焕发笔龙游”。可惜塘湾巽吉山上的文峰塔早已塌圮。不过,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所谓先天不足后天补,即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将不利文化科甲的地形变为有利。清人高见南在《相宅经纂》里说:“凡都、省、城、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岩头村的文峰塔建造于明代嘉靖年间,是由桂林公在建造琴山书院即水亭祠书院时同时建造的。文峰塔地处岩头村东南方向的塔山上,也正好是巽位。由于塔山低,无法高过别山,故此建造文峰塔以增加高度,如今文峰塔已不存,惟剩下几块残石,计檐部两块,塔身两块,基座一块,平坐一块。由残石可以推断,这是一座小型的实心灰白色大理石塔,六角六边形,楼阁式,上下共分七层,每层各设三面火焰式壁龛,中刻坐佛一尊,每层都为一块整石,连挑檐也是从整块石头上雕凿出来的,由现存的残石推断文峰塔的总高度约在2.5米左右。 由文峰塔的遗物可以想见岩头村当时文运兴旺、科甲迭出的盛况。
塔起源于印度,梵文名为;“Pagoda”或“dagoba”,译成汉字为“萃堵坡”,原为印度用来埋葬佛教门徒遗体或“舍利子”的坟墓建筑。公元67年即西汉明帝初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摄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带来大量梵文佛经,在洛阳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建筑──白马寺与白马塔。此后,塔又作为存放佛教典籍、书经供与佛教徒翻译佛经的地方,如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与小雁塔就是唐代高僧、曾历经11年走过16个国家赴印度取经的玄奘即民间所谓唐僧翻译佛经与存放佛经之处。可能基于这个原因,塔便与文化联系上了,文峰塔的建造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塔在楠溪民间,还兼有驱魔镇邪之功能。如罗浮双塔就是专为镇锁蛇妖而建。文峰塔的建筑规模和型制与其宅塔类建筑无异,不过在楠溪江古村,各座文峰塔的高度与层数则要看其地形地势而定,“只要高过别山,能发科甲”就行,塔的层数最高为十三层,最低为三层,一般为五、七层,也分塔座、塔基、塔身、塔刹四个部分,一般用砖石砌筑,显得精巧古朴,同时也给古村增添了一股文质彬彬的文化气息。一些文峰塔的塔砖上刻画有《五经》及一些人物图像,里面供奉着文昌帝君或孔夫子。
文峰塔附近常有一方砚池或墨沼与它塔配,塔影入水,称为文笔蘸墨,以此营造有利于文运的风水。豫章村《胡氏宗谱》就村口的墨沼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文笔峰倒影如笔尖之蘸水,秀气所钟,可使仕宦迭出,科第连登,文笔代不乏人”。
文庙,芙蓉村东南角巽位上,有一座文庙,规模与型制都不大,正屋为三间,周围为院墙,现在已存破不堪,里面崇祀的文昌帝君等神像也已下落不明。
三、商人们追求的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不仅商人,其他人也是如此,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老百姓大多数生活贫困,追求美满富裕的生活,是农村大众的普遍心理,于是财神爷便成为楠溪江沿岸历代人们最为崇拜的偶像之一。与商业、财源有关的财神及其有关崇祀建筑的出现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我国民间,财神可分为文财神与武财神两类:文财神为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赵公明与关羽,还有一位是文武财神相兼的刘海蟾。比干是商朝纣王的叔父,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便直言相谏,最后纣王竟丧心病狂地恼羞成怒说:“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几窍”说完,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心脏。后人将比干敬为财神,是因他率直纯真,公正无私。民间传说,纣王要挖比干的心,比干自己将心摘下,走出皇宫。比干虽然没了心,但由于吃了仙人送的长生不老丹,并未死去。正因为无心,也就无偏无倚,办事公道,自古常言:无商不奸!将比干这位头号童叟无欺的正人君子敬作财神,当然令人信服。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帮助越王勾践成就了霸业。当勾践论功行赏时,范蠡却激流勇退,隐姓埋名,到齐国去做珠宝生意,但将赚来的大量钱财都分给了亲戚朋友,最后在陶邑定居,自称“陶朱公”。赵公明,则是个虚构人物。民间所供的赵公明财神像皆黑脸浓须,顶盔披甲,手持宝擎鞭。画像周围常附有善财童子、聚宝盆、大元宝以及珊瑚之类,以显示财源茂盛,世人买卖求财者,“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关公则是三国演义中红脸髯须的蜀国大将,素以忠义著称。民间认为关帝不仅能招财进宝、庇护商贾而且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禳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等多种法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财神,因此,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无不对万能的武圣人顶礼膜拜。民间就数关帝庙或关公殿最多。刘海蟾则是五代时终南山的一位道士,楠溪江流域有句古语叫做,“元宝进门台,碰着财神刘海蟾”。至于为什么将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士奉为财神,我们不得而知。至于崇祀这五位财神的庙宇,其建筑规模和型制与其他崇祀建筑无异,有些甚至没有道场,只是画张图像,贴在房屋的大门上。人们虽然大都爱财如命,然而有关五位财神的崇祀建筑规模较大的几乎没有,真是十足的“拿来主义”。
不过,在楠溪江乃至温州一带,常将胡公大帝奉为财神,楠溪江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吃胡公,用胡公,没有胡公叮当穷”。楠溪江最为有名的两处胡公大帝的崇祀建筑是大若岩陶公洞与太平岩胡公殿。
大若岩陶公洞是楠溪江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胡公殿。陶公洞是南朝齐梁年间陶弘景(公元456—536年)修炼并编辑道教著名典籍《真诰》的地方,而现在洞里并无陶公塑像。胡公,名则,字子正,北宋时浙江永康方岩人,曾任温州知府,《宋史》称他“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胡则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温州地区百姓敬仰。明道元年,他任户部侍郎时,曾上疏奏免衢婺两州身丁钱,因而受到人们感恩崇祀。胡公逝后,百姓遂为其立庙塑像,岁岁进香朝拜,寻求护佑。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九月九日,是为香期,瑞安、瓯海、玉环、洞头各地以及永嘉本县香客纷至沓来,多时日逾万人,这些香客祭拜的都是同一位神祗──胡公。香客当中,各色各样、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求子、求寿、求福、求禄、求财……在弥漫的香烟与烛光中,随处可闻他们对“胡公”许下的肺腑心声。陶公洞内的胡公殿宇原为崇祀陶公的道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宋元明清陆续有所修建,现洞内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前中后三佛殿与娘娘殿,上层则为胡公殿,建筑全由木石构筑,上下两层之间用条石砌筑的五十六级台阶连接,建筑古朴雅致,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幡旗招展。四时游人香客如织,洞中香烟缭绕,云雾迷漫,烛光照洞,顶石片片,鳞次灼闪,有如云霞幂空,观者诧为趣绝。陶公洞的山门为天王殿,正门上方悬挂着“天下第十二福地”的匾额,门头左首有一面铜鼓,右边有一挂铜钟。门内分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琴无弦;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青锋宝剑,剑无鞘;西方广目天王,手拿蜃,蜃无角,北方多宝天王(或多闻天王),手擎雨伞,伞无骨。此四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同时,四大天王各自将一条腿抬着,据说是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具体不再详述)其实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四方护法神,而金刚则是道教的护法神,传统的金刚为《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将,即郑伦与陈琦,也有些庙宇崇祀尉迟恭与秦琼。民间的神祗信仰总是这样,大家搞不清楚天王与金刚的区别何在,反正按照自己的意思塑起来就是了,毫不理会什么对与不对。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大雄即大勇士之意),供奉释迦牟尼与阿难、迦叶两位尊者。阿难与迦叶都是释迦牟尼的早期弟子,阿难称“记忆第一”,迦叶为“文字第一”,传说佛经就是由他们两人整理编写的。第三进为娘娘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陈十四娘娘、卢氏娘娘或其他女性
神祗,我们不得而知。楼上的胡公殿,显得非常拥挤,外侧用铁石栏杆围砌,以保护香客的安全。胡公则身穿蟒袍,头戴宝冠,气宇轩昂,显得威风凛凛,旁边两胁侍似乎是善财童子与龙女(其实他们俩是观音的胁侍),上面写有招财进宝的字样,胡公前面的案几烛台形似一只大元宝,这元宝到底是香客们进贡给胡公,抑或是从胡公那儿讨走,我们由于不懂庙祝们的用意,姑且作罢。以前,胡公殿内侧的岩脚根有一“赤水井”,泉水经年不涸不溢,甚为清冽,掬而饮之,则甘冽爽口。前人有诗云:“怪石奇峰疑鬼斧,飞泉古洞出神工。欲将赤水化作酒,任人痛饮得延年”。
太平岩,一江绝壁,碧树成荫,奇峰林立,怪石峥嵘,造型别致的胡公殿宇掩映于浓荫密处,在香烟、云雾的缭绕之中若隐若现。过渡船,步卵石滩,手扶青石栏杆步上百余级石砌台阶,迎面是山门,处于拔地而起、凌空矗立、高耸入云的双笋峰之间。山门上秦琼与尉迟恭的画像令人陡增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而“恩赐春夏秋冬客,泽及东西南北人”这幅楹联倒教人感到无比亲切。山门过处,是一段陡急的台阶,台阶中央突兀地歇着一块巨石—猪头岩,传说是猪八戒变的,却左看右看看不出猪头的形状。据传,猪八戒等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后,因耐不住天上的寂寞,便来凡间旅游,由于贪恋此处旖旎的水色山光,遂留在这里,日长月久,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来附近一位村民到此砍柴,由于雨天路滑,不小心从上面峭壁处掉了下来,却被猪头岩护住,才没有摔死,捡了一条活命,他心存感激,便用柴刀刮了些岩粉带回家去,好留个纪念,以便将来有钱时再来祭拜谢恩。砍柴人将岩粉带回家后,不小心将岩粉倒进了猪食槽,谁知猪却长得飞快。这样一来,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去太平岩刮猪头岩粉喂猪。久而久之,猪头岩被刮得面目全非,而当地却留下了这么一首歌谣:“天生猪头岩,不吃人间食,不喝人间汤,不食人间糠,宁受千刀剐,惟愿猪养壮”。猪头岩过去,便是胡公殿了。
胡公殿,也称渔田寮,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现存的为清朝光绪十八年(1894年)重新修建的。大殿建筑古朴雅致,后有巨崖峭壁为其依托,清纯奇绝的楠溪江水从其前面静静地流过,寺宇的翘角飞檐隐现于乔木竹影之间,俨然是神仙居府。殿宇的建筑因受地基限制,规模不大,然而当时能在这极为险峻陡峭的山崖间构筑庙宇殿堂相当不易。相传,在修造大殿时,木匠白天不敢上房顶锯椽,聪明的木匠利用“乘夜提灯,上屋锯椽”的办法,才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人在大殿前面的台地上,手扶曲栏向下俯瞰,只见剑峰千仞,烟菲云重,幽气袭人。大殿正中供奉胡公大帝。两边偏殿分塑送子娘娘与三官大帝。亭阁凌空而起,曲栏回护,长窗迎风,飞檐拂云。大殿内侧的木柱上镌有一副楹联:日晶 通天地;月朋& &定乾坤”。大殿右侧的砖墙上贴有《顺治皇帝醒世碑文记》,全文如下:
天下丛林繁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是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是糊涂去是悲,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含眼朦胧又是谁;
不是不来也不去,来是欢喜去是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谁及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身;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屡世樽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尺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灭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疆卧土堆;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纳子,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归去,管他千秋与万秋。
对人生有何等清醒的认识。送子娘娘偏殿一角进去,有一泓清泉从崖间渗出,如珠似玉的水珠,顺着倒挂的石壁向下滴落,叮咚作响。泉水终年不绝,不涸不溢,若有神异,掬泉入口,则清凉冰骨,似有甘露玉液之沁芳,据说这泉水能治疗热症、视力模糊、不孕等各类疾病。太平岩风光奇绝,胡公殿香火旺盛,每天到此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恒逾千人。
四、与人们日常起居生活有关的如灶神、火神、耗子神、酒神、茶神、送子仙(或娘娘)、门神、茅坑姑娘等,除送子娘娘外,其他神祗在楠溪江一带几乎没有专门或特别的庙宇神殿。送子娘娘殿一般附建于各种庙宇之中,如太平岩胡公殿右侧建有一间简陋的送子娘娘殿;而大若岩陶公洞则将观音菩萨奉为送子娘娘,神坛位于供奉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二位胁侍的大雄宝殿之后;有些庙宇则将送子娘娘夹杂在众神之中,如蓬溪村仙岩殿等;而有的则在宗教胜地专门建有送子娘娘殿,如乌牛篡道教胜地,送子娘娘殿宇建在悬崖峭壁间,有石砌磴道盘旋而至殿前,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空灵剔透,边边野藤绕树,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灶神一般为大司命、小司命,通常贴在烟囱的壁檐上,有的则砌造一个钵盂般大小的烟囱墙洞,里面摆上用黄泥捏成的小人样,即为灶神,然后在烟囱头插上三炷香,造出点儿香火。火神与耗子神的祭拜者通常为当铺的老板或粮食丰盛的殷富人家,他们常在楼梯口的墙壁上开凿一个小洞窟,点燃几炷香就行,有时为慎重起见,还定期举办祭祀仪式,如在神龛前摆上几盘肉、果之类的祭品,然后进行跪拜,口中念念有词,大意为请火神远离,不要光顾,请耗子神不要啃咬五谷等。酒神、茶神的崇拜则视做酒、制茶时节而定,通常不设神龛等。西汉时的“外交大臣”张骞被誉为小孩子的保护神,因以前医疗条件差,医术水平低,一些小孩出牛痘(俗称做客)常被认为遭了生死劫,弄不好,就会如不到期而落的果实,年少夭折。据说张骞在通西域时,无意中从牛的身上发明了牛痘疫苗并从西域带回,在民间被称为“张三令公”而普受崇拜。在楠溪江最有名的庙宇为岩头双浚头古樟树东侧的张骞庙,外观是一座三开间的普通院落,型制与立面并无特别之处。门神只是在门板上贴几张(一般是两张)年画般的钟魁捉鬼、哼哈二将(一般是秦琼与尉迟恭)画像,看守住家门,意为防止大鬼小鬼破门而入。
五、以“忠、孝、节、义、仁、智、信、礼”闻名于世、堪为世人楷模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岳飞、卢氏娘娘等,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作详细介绍。不过在楠溪江,有两座崇祀卢氏娘娘的庙宇建筑非常有名,且颇具规模,一座是上塘殿,或称孝佑宫;另一座为圣湖宫,又称圣母宫。至于这两座庙宇建筑的具体情况,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从楠溪江流域庙宇的座落位置来看,除微型的崇祀建筑外,一般都处于村落诸水汇集流出的地方,即为水口。《雪心赋》上说:“坛庙必居水口”。水口最忌无碍,去水无情。庙宇建在水口,意为遮拦去水,“关锁内气”。向有“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之称的关羽,其庙宇还常被用来克服风水的凶相,如下烘村、石柱村、蓬溪村等。
从楠溪江庙宇的崇祀情况来看,群神杂祀共祭现象相当普遍,一座庙宇如果不是杂祀群神,倒显得不大合群了。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楠溪一带的民众对于神祗的崇祀祭拜可以说是缺乏理性的,他们根本不去思考这位神祗是道教的,还是佛教的,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还是虚构的;他们也毫不理会庙宇的建筑风格与型制,反正有地方供奉偶像,可以祭拜,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行;同时,他们对于祭拜的仪式与方式似乎也没有多少讲究。不过有一点,就是在祭物供品上,却丝毫不敢怠慢,“虽鱼菽之荐,牲酒之尊,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一朝懈怠,祸亦随之。”然而,不管怎样,在物质生活极度困乏的年代,老百姓还是采取了各种变通的办法,来蒙骗神灵,如用猪头与尾巴放在一起,通常是将猪尾巴放进猪的嘴巴里,代表全猪,真是“你看我是明明白白,我看你是糊糊涂涂。”
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人们对自己崇祀的所谓神佛在心理上一直敬而远之(除基督教徒祈求神与人同在外),他们巴望得到这些泥塑木雕偶像神灵的保佑,却不敢亲近它们。人们通常将庙宇建造在冷僻的山坳角落,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明了许多俗语来表达自己所供奉仰赖佛神的无能,如,“你该人怎么佛恁?”意指这人脑筋不开窍;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好心孬好报,点(香)灯佧(着)佛告;阿弥陀佛四个字,只讲别人勿讲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楠溪江一带的寺庙神殿边上常有几棵浓荫蔽日的参天古树,意为涵养风水,阴庇人们,使得粗陋简朴的山间野庙隐现出一片盎然的“绿”意,平添了几许神秘幽静的气氛,这是传统中国式园林化寺庙在民间的表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的《隐秀篇》中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即所谓“深山藏古寺,桥头竹林锁几家”。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采用欲显而隐、欲露而藏的手法,将建筑藏于偏僻幽静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先抑后扬,先藏后露,先隐后显,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使其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然而却不作正面的遮掩,而是遮掩两翼或庙宇的次要部分而显露其主要部分,这正是古代园林构筑中常用的手法。庙宇神殿边上植树,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南宋诗人陆游在《野庙记》里就有这样的描述:“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上有老木,攒植森拱,萝葛翳其上,鸱鹄室其间。……”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城市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似乎又是我们温州乡土历史文化传承中值得书写一笔的人文精神。(《温州论坛》2003年第5期刊载)
分享本文到: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咨询热线&nbsp &nbsp&nbsp
Powered by
X3.1 technical support:
edition:hsmhx3 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爷爷生日送什么礼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