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好码正见高,定四连体钞八不可少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贠曲史话(九)——第八章&名人名事
划线部分为韩向阳另外加注、非著作原文
&&一&、杰出人物&
&&江村里人,明宣德十年(1435)任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县)知县。
&&又名张吉,字元庆,祖籍富平县美原镇,宋初迁居渭南县江村里南村(屯张)。其父张鹏时称“南村翁”,任淮安府税课局大使,南村翁娶黄氏为妻,生有四子。渭川为第三子,四岁时随父到淮安,7岁便能通晓声律,善对句,记忆力很强。淮水的人喜欢在门旁刻写对联,渭川又喜欢品览。对于联中一些精彩的语句他只看一遍就记住了,不用再看。淮安有座龙兴寺,明太祖朱元璋曾来过,故这里有许多名贵人士的题词题诗,南村翁经常让人背着渭川去观览。渭川每次观览回来,背诵寺中那些题词题诗,没有遗漏和错误。西湖居士王火举率门徒弟子百余人出游,请南村翁让渭川随同,每天早晨出发日暮而归,要求游中对句,谁对的好谁先归,渭川每每对上,总是先回家。淮安绅士听说张渭川既能文又能诗,均敬而试之,都称他为大奇才,于是名闻淮安。到父亲回到渭南县后,张渭川才随学官学习,张渭川近二十岁时,就已成渭南的高材生,省级学官来考,也都认为他是一奇才。于是,又闻名关中。在省考试时,他与关中一同应试的去酒馆饮酒,喝道兴致时,天空刮起大风,他敲着节拍,做辞而歌:“飙风举兮汉长安,鹏扬翎兮翔翀,回盼鹪鹩兮蒿草间”由此看他的志向岂在一般人之下?但是到京城参加会考,他却不中。后几次他在地方上考试都得第一名,到京城参加会考又屡不中。至明正德五(1510),张渭川与一先生同去会试。两人答卷均被考官录上,但到写榜的时候,偏偏张渭川的答卷找不到被人隐藏。一次可见他的命运了。八年(1513)、正德十一年(1516)张渭川在地方考试又得第一,参加会试还是不中。他对人说:哈哈,命也,相面的早就看对了。当年渭川在淮安时,有兄弟二人慕名从安徽宿县来找渭川对句,兄弟二人见渭川对百句无差错,吃惊地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随后就给渭川相面,看了很久静默不语,好像有所同情,张渭川父不断催相面者讲,相面者只说了两个字“可惜”。渭川父认为这是荒唐胡言,不信。可从渭川这经历来看,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的吗?此后第二年,渭川由地方推荐给朝廷,和他一同去的千人参加由皇上主持的考试,渭川名列第二,朝廷授予他山西襄陵县训导(辅佐教谕、知县的文官)。他任训导,不光严肃认真地教人不倦,而且还做了不少分外的好事当时有个弟子叫薛文祥,家有老母,十分贫困,他就找姓尹的知县将本县闲置的田地让薛文祥种,又不时地将自己的薪俸给予接济。有个姓卢的学生,妻亡续娶,女家嫌其家贫不嫁,渭川给女家既是写信又是亲临劝说,使得卢生再取。渭川任训导后,听说襄陵县男子用鸡与酒与女子订婚后,即使男子外出经商几十年不回来,或在外娶妻或死在外地,原来订下的女子不许另嫁;当地人死了,则早上死傍晚埋,然后择卜吉日取出灵柩正式埋葬,此婚丧风俗自金元代以来,几百年未变。渭川认为太是荒唐,就告诉知县。知县听罢说应该改变了,并随即下令:今后凡婚、丧事,均按渭川先生说的去办。于是,渭川提出凡女子订婚十年以上,男方不娶的,允许女子另嫁,并提出凡遇丧事者礼仪要和其家的贫富相称。将这些规定先在他的弟子中宣讲,逐步实行。不久,他代理知县,又以知县的名义榜示并迅速推行这些规定,民众对此照办不疑。从此,该县婚丧习俗回到了淳朴正常的状态,他代理知县百余日,有个叫阎凤仪的弟子将他代理知县改革风俗之举颂扬上书,郡太守廖平阳(此人姓廖,为平阳人)认为他这点做得很好。此时,适逢官方下诏籑修《孝毅皇帝实录》,郡守即推荐渭川为平阳总籑修官。籑修完成后又让他负责修龙子祠。完工后郡太守借征收赋税有充足银两给他付酬金,他坚持不要,因此被人们称为贤者,。和他一同负责教育生员的教谕汪某对他的出类拔萃能力总怀嫉妒,常说他一些坏话,想降低他的威信,但一点作用不起。不久,汪教谕患病将死,很后悔对渭川先生的中伤。渭川先生不但不计较这些,还竭力帮助汪教谕准备寿衣寿棺等,直至其以土为安。对此,许多弟子赞扬渭川先生确实仁义。此后他居襄陵县一段时间,突然改变了继续任训导的想法,即作歌一首“英年愿学兮孔子,迟暮不梦兮周公,情&
缨兮簪组,归去来兮冥鸿。”遂上奏章请求回乡养老。当权者再三挽留没能改变他的奏请。他离任时,襄陵人举办了盛大的欢送活动,摆设的送别宴席直到汾河之滨欢送者达数千人。虽然当时天下大雨,但当地的绅士、弟子或五十里、或百里相送恋恋不舍。回归渭南后,他经常与家人、亲朋旧友饮酒徜徉于沋河渭水之间。宾客到家虽然上桌的是几盘菜一壶酒,但总是热情接待,极尽欢乐。有时无客人来也与其妻子宴笑终日,没有一点官场失意或心中不平之感。孝顺父母、关爱兄弟朋友又是他的本性。当年渭川之父南村翁回归后,住在渭南县城仓衢,因其财产多,在渭南成为富豪。独留渭川于身边侍奉他和黄孺人,其余诸子居住南村。直到南村翁和黄孺人寿终。埋葬二老时,渭川与诸兄弟一同致哀。诸兄弟提出分家,渭川让他们按心意分给,而不看什么字据。渭川弟的三子,不走正道,为盗为匪,弟告诉渭川说应该处死之。渭川伤心地表示不能这么做。后者三子果然犯了杀头之罪,渭川想尽办法挽救也没能起作用,为此,他痛心不已。正德十一年(1516),地方向朝廷举荐人才,当渭川莫属,但他见同事中有个叫方元朝的人潦倒不得志,忧伤沉闷,陷于困顿,就让给方元朝。因此人们又称他很讲义气。在代理襄陵县令时,一姓卢的富户兄死,其弟眼红他的财产,就上告兄所立的养子不适当。渭川判案将是非分的明明白白,使养子没被赶走,得到了财产继承。后养子母送他一种质量很高的锦丝织品和五六十两银子致谢,他坚决不收。有个叫范天仓的人犯了杀头之罪,但证据不足,隐知县让他给渭川百两银子免于死罪。渭川不忍心推辞,却又无法处置这些银子。后修筑学官,渭川让人从砖窑向学官送砖,送千页以上者有一百余人,酬金全用这些金子付了。学官旁原有大树十余株,价值数十两金子,当渭川回家收拾行李时,尹知县念他收入突减,想让他把树伐倒卖成钱带上,渭川不肯。谁不认为渭川是清白廉洁者呢?渭川自幼好声律诗词,对一些民歌乐府的词,他全可做音律诵,所著的有《渭川稿》等十余卷,散失在读者之中,已存的有《遣怀高》数卷,渭川号为“渭川子”,因此人们称他为“渭川先生”。明嘉靖十一年(1532),张渭川先生卒,享年65岁,葬于西南里韩(汉)马村之北。卒二年,其子同一曾任绍兴知府和渭川先生有深交的名叫养正的学官,将先生移葬于沋西之郊(以上文字是养正学官为渭川先生写的碑文所译)。
&《渭南志》编者南大吉在志书中写道(属原文译的白话文):张渭川伟貌若神,正直豪爽,潇洒从容,宽和有涵超出古人及有杰出才能的同事者。因此他的门下有多名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其中最值得予以赞扬的英杰为举人李文进。才能多的人显扬的迅速,学识多的人被人用在高位,这是常规吗?你看渭川先生《飙风辞》何等壮烈!至于他讲述相面的事和他意气昂扬地唱歌的时候比较起来,有何不是知命君子呀!然而渭川的遭遇,是他人生的困难曲折吧?不然的话,怎能在代理襄陵县知县百日里,就使数百年颓驰之风迅速变化。若让他遇到好的机遇奋然而起,腾云驾龙,大有作为,震动天下,功业与名声将异常之高,怎能与襄陵县的业绩等同评论!这么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如玉佩被远远抛弃它自己仍发出悦耳的响声。张渭川人生道路上的几次坎坷,看似不大,却不可越过。
&屯张村人,明代兵部尚书(一说户部尚书)。其墓地在屯张村南,修有牌楼,墓地前地块叫“楼子前”。村南一土坎(方言读jian)因尚书墓在此而得名“尚书坎”,一直沿袭至今。民国六年(1917)由陕西督军兼民政长张凤&
为其撰写碑铭的墓碑尚在张家坟地。
&北董村人,清焦联甲《新续渭南县志》载董翥(zhu)为明代总兵,其墓在渠泉里北董村。
&江村里白庄(北李)村人,大家闺秀。明正德初年(),李媛19岁时嫁给县城东的张定为妻。生有二女以后,张定染病到严重时对丽媛说:“我的病可能不会好,你还年轻,又是贵家出身,能为我守节吗?”李媛哭着道:“妾虽不知书,但常听父教诲,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为人好善,病将好转,为啥说着不祥之言?”定欣慰地对媛说:“你真是我的好妻子,即使我死了也无憾!”到定病故时,媛方26岁。后公婆劝其改嫁,羡慕欲娶者经常贿赂其兄嫂求婚。其兄嫂屡劝媛说:“伺俸公婆,抚养两个女儿,有你兄和我在,嫁吧!”媛说:“夫在世时,我已向他表明永不再嫁之心,岂敢誓言背叛他!”家人的劝说始终没有改变她的守节志向,并一直孝顺恭敬,愈得公婆偏爱,故又给她抱养了一个儿子。兄嫂因此怀恨她,到二女出嫁,公婆相继亡故后,夺去了她继承公婆的财产。在此情况下,媛守节之志向无一点改变。当时有一富贵者丧妻,送厚礼给媛之舅父,让其设计引诱媛改嫁。媛闻后愤怒地说:“我舅,我布政使(省级长官)外祖父的尊贵公子,不帮我,反害我,还想把我卖了!”舅父听罢愧疚,再不提改嫁之事。因此,人皆知媛高洁的意志和刚烈的品德,无不称赞羡慕之。李媛守寡26年时,恐终究受兄嫂逼迫,故为自己备好棺材,做好死的准备。古书载:妻者,齐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李媛是明白这礼仪之人啊!(根据明南大吉编《渭南志》烈女传资料整理)。
&&字景圣,号绿溪,江村里滩子村(今北杨村)人。17岁时父母相继病亡,遂从军入伍,跟随将军赵良栋下云南征战,由于他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毫不畏惧并身负重伤,论功补为四川题标把总,后又任峨边营千总。
&康熙39年(1700),打箭炉西藏营官喋吧昌侧集烈杀归清廷者制造动乱,杨天纵遂四川提督唐希顺征讨,他身着便服入敌中数次探测情况并出谋略,唐希顺采纳其攻之。四十年(1701)攻陷二道水、磨冈、磨西面诸地,征讨中他争先摧敌,攻克打箭炉等地。后朝廷论功行赏加游击衔,受他浙江处州(今丽水市)都司。后职位三迁,任山东沂州副将。五十七年(1718),杨天纵被授予贵州定广副将,入京觐见皇帝,被嘉受总兵衔,留任沂州。时山东私贩食盐者气焰甚为嚣张,他令下属全力防备,并亲自带数十骑巡行各汛检查了解情况。行至费县,听说数百人的私贩食盐者将自远而来。一日傍晚,他命令随从士兵埋伏于路旁,等这些盐贩靠近后,突然出击,盐贩惊溃。追至柱子村,擒获其首领,俘获数百人。又穷追逃者至蒙阴、泰安一带迫其解散。五十九年(1720),朝廷语调杨天纵任广东雷州副将,山东巡抚李树德以沂州险要为由请杨天纵仍留任,朝廷同意,并嘉升为都督佥(qian)事。
&雍正元年(1723),杨天纵调云南临元任总兵。此地鲁魁倮夷、方景明等凭其占地险要又人多势众,经常掠夺当地百姓。杨天纵同布政司李卫率兵捕治,将其全部歼灭。四年(1726)杨天纵被授予贵州提督。五年(1727),他鉴于官场时弊,上书进言:“各省考察军政,所劾多千总、把总,至一二十员不等。千把总虽微员,有防汛、护饷、解逃、捕盗之责,如有偷惰,应不时斥革,何待此时?盖缘提镇以是塞责,且有所劾后千,且有所劾即有所擢(zhuo),只图可得锱铢。上负君恩,下屈末弁(bian)请赦提镇,嗣后千、把总有劣员,即时斥革。”朝廷认为他提的很对,随即让兵部定为一道命令颁布。
&云南总督鄂尔泰受命讨伐平常寨一带苗番,这里东、西、南面皆有犷悍、剽掠不受约束的苗民,内地苗民已逃匿。杨天纵随从鄂尔泰前往招抚,他派参将刘成馍找到熟悉苗民的头人做向导,推心置腹地劝导他们本分做人,归顺朝廷。苗民求见杨天纵后,杨让苗民按本朝制度一律剃发,然后赐予以衣冠酒食,终使苗民与朝廷的对抗化解。受抚者共有一百四十八寨、五千六百余口。事后杨天纵与鄂尔泰向朝廷提出赐官予受抚的苗民,朝廷受抚苗民首领拖沙喇哈番世职。
& 之后巡抚张广泗清理整顿苗族地域秩序,丹江一带苗民聚众抗拒,引发叛乱,杨天纵派兵协助剿灭,并上书朝廷:“旧存大炮过重,馀炮力不及远。臣以己意制炮,大者曰靖蛮大炮,能及数里,小者曰过山鸟,攻远更捷。选兵送广泗行营所用,并调安笼、安南、大定、黔西、长寨诸营兵携炮赴凯里一路,分布进攻。”皇帝对他制造配发各种新式大炮的举动予以嘉奖,并让他亲自料理此事。七年(1729),他把不懂苗务,不会打仗的贵州巡抚祖秉圭向皇上参了一本。奏祖秉圭在即将离任、新巡抚张广泗未到职的情况下,校场阅兵放话说要剿尽诸苗,以致引起苗民起来殊死抵抗,造成朝廷发重兵征剿,劳师动众,花费巨额银两。皇上因杨天纵是征战沙场的老将,又在平定苗疆中立了功,对他的所奏好言相劝安慰说:朕早就知道祖秉圭不能胜任其职,已下旨罢退,此类情事,焉能逃脱朕的鉴察也。雍正九年(1731),杨天纵以老致仕,朝廷加太子太保。十年(1732),他请求改籍四川成都。不久在家中逝世,朝廷赐祭葬,谥(shi)号“襄壮”。
&又名李茂林,三姓寨(谷李村)人,生卒年月不详。青年是在家教私塾,后在武汉汉阳经商。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任汉阳知府,把日本天皇就职演说等书籍带回家乡,境内一些私塾编入授课内容,使民众了解到日本和国家以外的情况,李任职期间的作为无资料可辑,互联网《古今长联编览》中有纪念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汉阳知府李殿章的长联“若秦地白云,为人举直,中举文章内外,尽显馨公有举象,能举人间大旗,能弃舍乏味抬轿,办义塾,捐俸禄,教化万户乡亲,魂系渭南三姓寨;似楚天黄鹤,做官清正,大清朝殿纵横,都说知府是清官,敢清官场邪气,敢犯越无理法度,搭粥棚,开皇仓,济养千家父母,名震汉阳七里河”。
&又名皎静轩,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东皎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春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至十七年3月曾任中共渭南县西南区委委员。渭华起义前夕,任中共阳郭区委首任书记,参加了渭华起义的组织工作。&&
.cn/s/blog_49e51dnf.html
&幼名王步礼,曾用名王毅武,绰号“王老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康坡村(上康)。王自幼胆识过人,崇武厌文,争胜好强。儿时村庄常遭野狼侵袭,每当日落黄昏,村民就赶紧闭门清野,而王劲哉却对此不以为然,玩不归家。为此,爷爷总是骂他:“碎崽娃子,当心被狼啃了”。每次他都不服气地顶嘴说:“走着瞧,看是狼啃我还是我啃狼。”后来,劲哉从邻村一猎户手中借得套狼铁具,施放在村外狼经常出没的小树林。一日早晨,在炕上睡觉的王劲哉,听有人呼喊:小树林套住狼了!王猛起身直奔小树林。见套住的大野狼正在挣扎,村民不敢上前,王从他手中夺过撅头向野狼很打。把狼打死后,又劈下一条狼腿,开口就啃,说:“狗日的,这肉还是臭的?”爷爷见状,猛一跺脚:“老王家怎么出了个你这样的精怪。”
&&民国四年(1915),王劲哉就读于西安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后投奔陕军马青苑团任排长,是年入陕西陆军讲武堂学习。十三年(1924),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胡笠僧(景翼)部补充团二营七连任连长。国民军第二军失败后,转入陕军杨虎城部十七路军任营长。十七年(1928),随军开赴山东剿匪,因打开诸城后所部哄抢邮局被撤职。十八年(1929),杨虎城攻打驻马店时,急需英勇善战之士,王得以复职。十九年(1930),杨部入陕,王劲哉在乾县剿匪有功升为团长。二十一年(1932),十七师师长孙蔚如部驻甘肃,调王劲哉的九十八团攻打定西。王部兵临城下,搭云梯攻城,被守军鲁大昌部大刀队驱赶下城。二次攻城与大刀队激战,伤亡过重,退下。王劲哉见状,口叼大刀,率部三登云梯攻城,鲁军聚众商议说“我们占领陇南多年,没见过这种敌人,如此厉害,看来我们还不是对手”,于是弃城逃走。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夸奖说:“你看咱劲哉,连老虎一样。”从此,王劲哉即以“老虎”得名,并提升为三十八军十七师四十九旅旅长,驻防陕西富县、甘泉等地。
&二十四年(1935)2月,中共红四方面军集中红四军、红三十军、红九军各一部分共十一个团的兵力,发起陕南战役。王率第四十九旅九十七团、九十八团及补充团设防勉县新铺湾阻截,遭红军猛烈攻击,四十九旅被击溃,王逃往勉县、南郑。
二十五年(1936)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扣留蒋介石,王劲哉力主杀蒋。在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王劲哉即召开营级以上军官会议,负气地说:“最早,咱们跟随杨虎城在陕西地面上和北洋卖国贼斗,现在中国乱成一锅粥,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真蠢啊!看;看看咱们的邻居,朱毛红军穷的响叮当,可人家不打内战。中国人该有这个脑子。裤裆里带把的都跟老子打日本去!”随即便拉队伍到南山子午峪,以泄不满情绪。
&二十六年(1937)冬,抗战形势日趋严峻,国民党河南军阀刘峙部溃不成军,失守保定、石家庄。刘为扩充势力,遂托陕西籍将领关麟征邀王劲哉入编为正式国军,委任王为三十五师少将师长兼任开封警备司令。在驻防开封期间,王劲哉不顾同是西北军出身的交谊,奉命抓捕了未保存实力而丢弃山东的国民党山东主席韩复渠,并将韩部下和南京政府溃退河南为非作歹的数百人,在开封广场让士兵一一捅死,一时名震中原。
二十七年(1938)春,台儿庄大战,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斩杀日军2万,受围三个月弹尽粮绝,日敌又调集援军围杀李宗仁。王闻讯后,帅数千将士,于曹州勇猛追杀外援日军,给国军二十三师解围,使李部安全脱险。在国民革命军的抗战史上此战役称之为“曹州解围战”。当年,王又参加了开封战役和徐州会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蒋介石的传令嘉奖,获“一.二八”淞沪抗战大荣誉勋章。王部也被改编为中央陆军一二八师,成为国军200个正规师之一,王劲哉任中将师长。同年王劲哉回老家,捐五千大洋,将贠曲街的东岳庙改建成学校。
&二十八年(1939),因待遇不平和意识到蒋介石利用抗战消灭异己部队实力,王脱离国民党拉队伍到湖北沔阳三角洲,建立政权系统。自征赋税,命所辖军旅设立税卡,征收敌货进口税,不许将粮棉、土产品出口敌占区。在辖区内征收常规“钱粮”(即公粮),不再摊派“军饷”。自征兵员,自建夏家门兵工厂,开设学校训练部队。在境内大兴土木,修筑工事,建立铜墙铁壁的“王国”领域。施政理念主张“乱世用重典”,对土匪、汉奸、敌特、小偷等部分罪行大小,过失轻重,一律格杀勿论,直杀得坏人敛迹,居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发展主张重农桑促商贸和发展教育,并亲任沔阳中学名誉校长。在辖区开展灭蝇,发现蝇虫蛆蛹,保甲长则受30至80下竹扁担抽打惩戒,百姓在夏季结婚,要交100只苍蝇否则不能成婚。在教育士兵方面,规定部队饭前必须唱一首歌,歌词是:我是爱国人/爱国人是我/我是良心人/良心人是我/吃饭不做事的人是人民的罪人/营私舞弊的人是我们的敌人。在提拔使用人才方面,较重视其家乡招来的渭南籍士兵,王部流传:会说渭南话,给个班长少不下。4月一天,友邻部队国军四十九师师长李精一派参谋副官来王部联络军务,王命卫士将其压到汉江边,推入土坑,掩土至肚脐,至次日太阳落山时断气。尔后有人提及王则淡言:我不糊涂,此人冒充四十九师,是重庆派来的奸细,不杀前者,后者难断,杀法不同,是为了让重庆给我义务宣传。6月的一天,蒋介石为拉拢王劲哉,派员到王驻地慰问,王让官兵身穿棉衣棉裤在火辣辣的太阳灼照下列队。他在与慰问团见面时厉声道:我部坚守武汉大门,屡与日军交战,抛头洒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却不见中央有一枪一弹之补给,令人心寒!蒋介石(直呼其名,满座皆惊)机关算尽好聪明,没有你补给,我仍然要打日本,打新四军,打中央军,谁侵犯我,我就打谁,绝不退缩。
&二十九年(日,王部电台截获日军次日重兵、军舰向仙桃进攻的情报后,王即邀团旅军官为自己祝寿。席间,王亮出一包香烟,令军官各抽一支,烟内卷有一张纸条:今晚9时撤离仙桃。次日,日军重兵袭来,仙桃已是空城一座。引敌入瓮后,反击先挑战打响,担当西北反击的七六四团团长、王的表弟李宝蔚(谷里村人),时鸦片瘾发作忘记进攻、致反击失败。战后,王召集一二八师校级军官大会,不顾亲情和众军官的跪地求情,将其姑母17岁守寡养育的独苗李宝蔚枪毙。同年夏末,日军河野部出动5000步兵、2000骑兵,在30架飞机和40辆坦克掩护下,向王部防线发起猛攻,成吨的炸药倾泻在一二八师阵地,陶家坝一片火海。经三天三夜的激战,王部伤亡惨重,局势是非危急。时王劲哉亲赴前沿阵地,面对杀红了眼的将士大吼:为国报效的时候到了,冲啊!将士们高呼:幸生不生,怕死必死,誓死不当亡国奴。王劲哉手挥大刀,指挥被炮火熏烤得面色发黑的将士闯入敌群,猛砍猛杀。共杀死敌军400余人,打毁坦克两辆,缴获枪支数百,用鲜血和生命取得了陶家坝大捷。同年王劲哉又捐资修建了其老家的康坡小学。
&王劲哉率部初入汉沔(湖北汉川、仙桃一带)时,拒绝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倡议,反将中共天汉地委的一支千余人武装缴械收编,杀害该部30余名干部、二十九年(1940)春,王又制造了进攻新四军李先念部豫鄂挺进队的“竹桥事件”。后经中共豫鄂边委领导人陶铸、杨学成等多方做工作,王终于在5月间与新四军达成各守防地,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共同对敌的谅解。
&三十年(1941)初,日伪大举进攻一二八师,王实行“焦土撤退”,坚壁清野,火烧千年古城沔阳。同年3月,仙桃日军司令部夹裴大尉,奉令致书王劲哉,劝王与日和解并许诺委以“华中保安司令”。王接信后拍案大骂:劲哉肩负收复河山重任,抗战必胜,乃余坚强不变之信念,任何高官厚禄,均将无动于我。日军见拉拢不成,派三名说客,对王反复宣传“圣战”是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又以高官厚禄相许。王鄙弃来者,不给让座。问了三人国籍,得知两日一中。王说,说一千,道一万,中国只有三个半,一个是汉奸汪精卫,还有两个半抗日的,蒋委员长算一个,毛泽东算一个,我算半个。尔等三人,留一个能通懂我话的汉奸回去报信,两个日本人可以送他回老家。行刑队,动手!,于是两把板刀对准日寇咔嚓一声两颗人头如西瓜滚入墙角。回去报信的也不轻饶,被割了双耳。同年春,王与重庆(蒋介石)关系紧张,又遭日本连续进攻,腹背受敌,遂向中共提出谈判请求。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派代表与其谈判,双方达成合作抗日,互不侵犯的协议。次年5月5日,李先念获悉日军大局进攻一二八师驻地百子桥,遂派人把这一情报转告王劲哉,使一二八师避免了重大损失。
&三十一年(1942),王劲哉雄踞汉江平原不到两年,所部发展到万余人,编为9旅18团,辖6县20镇,势力扩及襄河以南、长江以北,东至武汉、西抵沙洋的整个襄河以南地区。一二八师实力迅速壮大,令国民党政府不安。为控制一二八师,国民党在咸宁召开战区军事会议上实施了架空王劲哉的计划。汤恩伯宣布:王劲哉师长与部下共甘苦,不好酒色,令人钦佩,决定王师长升为副军长,由谢景接任一二八师师长。王听罢,克制怒情,冷冷作答:鄙人生性不爱副字......。会议结束,王、谢同回一二八师办理交接。次日,王、谢正在会议厅商议交接事宜,团长李俊彦(渭南张义人)进厅报告:白螺矶日舰两艇登陆,有一个团日军向我进攻。王劲哉对谢景道:好运来了,打一个好仗,向汤总司令报个头喜。又对李俊彦说:李团长,命你率全团兵力,跟随谢师长歼灭登陆日寇,打完仗我向谢师长继续移交谢景本为云游僧人,是汤之心腹,兵法不精,未曾实战,进入浓烟滚滚的战场,枪炮声震耳欲聋,谢浑身哆嗦向后退却。“嘣”的一声枪响,谢在战地被按“贪生怕死,后退者就地正法”处决。事后,王劲哉发报给汤恩伯:谢师长在白螺矶与日军作战中为国捐躯,实为军人之榜样,民族之楷模,特向谢师长请功。汤手持电报,无可奈何。
&三十二年(1943)2月,日军以十一军5万兵力,动用60架飞机发动“江北歼灭战”。在前,日军以收买王部旅长古鼎新(商洛人)为内应。2月22日凌晨,日军对以百子桥为防御中心的一二八师猛烈包围进攻。经古鼎新引导,敌寇第一颗榴弹炮击中一二八师司令部房顶,第二颗击中电台机房,第三颗击中师部弹药库。师部官兵虽顽强抵抗,但终因日军兵力强大,激战至25日,一二八师全军覆没。王率卫士一连突围,夜走瞿家湾,拂晓入官埦湖,敌骑兵赶到,卫士全部遇难,王左脚中弹舍骑走王家台。28日午时,日军搜索王劲哉,王大呼:“我即王师长!”遂为日军所俘,关押在汉口通商银行。面对日军威逼利诱,王宁死不屈。次年,日军又将王押往南京,关押于旅馆内,直至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给两位“抗战殉国”将领追封二级上将、受一级青天白日勋章,一位是壮烈殉国的张志忠将军,另一位就是被出卖落入敌手传已殉国的王劲哉将军。
&三十四年(1945)9月,被关押在南京的王劲哉得知日本投降,冲出监押点,到国军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的受降点见李求助,李即拨给王12支步枪,6支手枪并向浦口俘虏营要了400名士兵,编成5个连,归王指挥。王仍用一二八师番号,率众由南京开向安庆,沿途截获日军汽船3艘、重机枪5挺、步枪30余支及若干军需。不足两月,王部汽车、大炮、轻机枪俱全,还添了几辆日本坦克。国民党对王受降日军的作为极为不满,何应钦对王重兵袭击,王力寡不敌,只身逃到湖北黄梅。经化妆潜于汉口,忽闻何应钦捕捉自己,王劲哉决定“投奔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但刚一到达郑州,就听见报童大声叫道:“全部消灭共军第五师,李先念失踪!”王茫然,无奈回陕。到陕后被“西北王”胡宗南捕拿,押入西安大雁塔监狱。后又奉令押王去南京交军法处置,当挂着黑帘的轿车押王到户县机场时,天气突变,狂风四起,风沙飞舞,飞机无法起飞。下午5时,王乘机场岗哨换班,上厕所翻墙逃脱辗转回到渭南。
&王潜回渭南老家后,匿藏于康坡、呼冯沟等地,派人与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王世泰联系,托王世泰转书致毛泽东希望去陕北。不久,毛泽东回信表示欢迎,由中共陕西省工委派人将王接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驻地马栏,住省工委机关。中共中央任命王劲哉为陕西自卫军纵队司令员。三十七年(1948)在绥德经中共西北局批准接收王劲哉为特殊党员。1949年随军到关中,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1年停止党籍,调西北军区任参议。1952年调任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3年加入民革。从1952年起,曾任陕西省政协一、二届委员、常委等职。日,王劲哉病逝于西安,享年72岁,1984年骨灰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园。
百子桥老人忆国民党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
http://user./?ADUIN=&ADSESSION=&ADTAG=CLIENT.QQ.5281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ADPUBNO=26283&ptlang=2052#!app=2&via=QZ.HashRefresh&pos=&
&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
&采访时间:日下午
&采访地点:洪湖市戴家场镇百桥村二组刘宗明家
&采访人:叶道山男
生于甲辰冬月初二 日戴家场镇百桥村一组人
&镇委宣传办公室干部本文根据谈话记录整理
&被采访人:刘宗明男生于乙亥正月二十
1935年2 月 23日 现年76岁百桥村二组人
&刘家背景:刘家就是当年王劲哉一二八师司令部所在地,整个后院全部是军事办公室,地下是防空洞,东边邻居胡家门前一棵数百年的巨大的桑树在1943年曾遭受日军飞机猛烈轰炸而炸开中空,后来新芽抽枝,如今亭亭如盖。刘宗明的母亲曾是毛泽东、向警予、蔡和森等在湖南一师的同班同学,毛笔字挥洒飘逸,于1975年逝世。刘宗明的次子刘功海现年46岁,中共党员,任湖北省鄂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见证人:方前虎、文习姣、王启云、刘守军等村支部成员
&我叫刘宗明,乙亥正月二十生人,现年76岁。我的祖籍在,祖父叫
,于 年到了百子桥落籍,几代都是单家独姓,父亲叫
,母亲叫。我5岁时,一二八师王劲哉就带兵来到我们百子桥了,司令部就设在我家。我们都被赶到现在的菜地搭窝棚住,整个村子都住满了士兵。
&我家屋后是司令部的各个办公室,地下是防空洞。据说是一位侯团副的人设计的。
&王师长手段真辣。我5岁时,父亲就被王劲哉杀了——那时我有了记忆。那是年
月,一位士兵要逃跑回家,向我父亲借了一件衣服,隔壁胡送来一碗饭给他吃。后来那个士兵被他的伙伴捉住,送往司令部。王劲哉逼迫他怎么换的便装,他把我父亲交代了。我父亲赶快找到胡,悄悄地对他说:“胡,这次这个逃兵出卖了我,我看来是凶多吉少了。按照王劲哉的性格,非杀了我不可。幸好你没有被咬出来。你我多年的邻居,我更不想交出你,要是交出你,你我都免不了一死。如果那个逃兵咬出了你,我也自己揽在身上,就说是我端的饭,不是你端的,总之就是要保住你。我刘家单家独姓,儿子幼小,我死了,儿子就托付给你……”话说完一会儿,士兵把我父亲找去,绑了起来。王劲哉亲自审问,我父亲主动“承认”了为逃兵送衣送饭的事。王劲哉十分气恼,亲手用刺刀先杀了逃兵,又杀了我父亲。
&不久,我母亲送我上学。那时办私塾——王劲哉很重视教育。在私塾里,我与王成业同坐。王成业是王劲哉的唯一的女儿。有一天,她问我:“怎么从没有见到你父亲呢?”我小心翼翼地告诉她:“是被你父亲杀了……”
王师长军纪严明,他杀人无数,稍不注意,士兵就要掉脑壳。就是他严酷,他才能打那些打仗、恶仗,东洋鬼子怕他伤心。也是他的残酷,让旅长古鼎新背叛了他,他被出卖给东洋人。要不然,一二八不会垮。
&王师长治理地方也手段辣。谁家要是有抽大烟的,他捉住就是毒打。你要是田地荒芜,他逼着你去扯草;要是他心情高兴,他还要战士们帮你忙。第一次给你帮忙整好了,你要是偷懒,不管庄稼,又荒了,那就抓来毒打,打得你哭爹叫娘,发誓再也不偷懒才放了你。
&后来,王师长被古鼎新出卖,向日本人告密。他把我们这里的工事、掩体和布防图纸交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派来好多飞机,盯住我家斜对门的桑树榨,把这棵百年老桑树劈开了。后来听说还炸了水塔埠的银杏树,也炸得只剩下个树兜子。同时,陆军进攻司令部,王师长逃啊,被抓了。据说他后来从日本人那里偷逃出来,到了延安。解放后在他的老家陕西省当了什么官。
&王劲哉兵败后,日本人占领了我们这里。村子里的鸡子、鸭子、猪子全部赶尽杀绝,稍有姿色的女人把锅毛烟子(锅灰)擦在脸上,故意弄得很丑。要不然,就要被他们糟蹋。他们跑到百姓家,吃了炒米后,就把大便解在坛子里,上面用炒米盖着。你根本不知道,你吃炒米时,一手抓进去,就是一手炒米沾臭屎,气得你直哭。哎呀,那个日子,真不是人过的日子。还真感谢共产党,后来赶跑了日本人,我们总算不再过兵荒马乱的日子了,清泰平安了。
&采访时间:日
&采访地点:洪湖市戴家场镇百桥村一组李忠国家、九组夏志富家
叶道山男生于甲辰冬月初二 日戴家场镇百桥村一组人
&镇委宣传办公室干部本文根据采访视频记录整理
&被采访人:徐桂珍女生于癸亥月
1923年 月 日 现年88岁 百桥村一组人
&被采访人:向世柏男生于癸亥三月廿五
日现年88岁百桥村二组人
&被采访人:夏大元男生于癸亥腊月十一
日现年87岁百桥村九组人
&见证人:李忠国、向德胜、李金枝、叶道西、夏志富
&9704号视频3&06&P
徐桂珍(王劲哉)手段辣得很。人家说,有王郎(注:指王劲哉)嫌王郎,没王郎想王郎,王郎嫌一屋,一屋嫌王郎。没得王郎了,就来了烂脚菩萨(注:指日本人),(人们又)想王郎了。老东(注:指日本人)来后把旗帜一竖,(当时王劲哉的部队被)打散了,(士兵们)各奔各生,找老百姓讨便衣,军服脱了甩了。
&老东来,在渡口(注:现监洪河边监利县龚场镇渡口村)开县(注:洪湖方言“以远、野外”的意思)疯子沟(注:渡口以南3公里的监洪河边),一条黑梗(开过来),兵、人一齐来了,来到王师长的窝子(注:司令部)。哎呀,(那时)我生了(大女儿)正英,人都会吓死,到周沟(注:现百桥村一组陈沟以西100米,已填平)角落田地里过了七把日子。为啥说我眼睛不好、又有风湿呢,(就是那时受的苦多了,)又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日晒夜露,霜打在头上白露了,雪下在身上没有化。(记得老东)是癸未年正月十八(注:日)来的,那不是人过的日子。(他来后)把你家里翻遍了,鸡子、猪子,一下子搞得干净了。我就把我的正英包着,那时我婆婆还在(世)就生火,烧得红净杠色,俩婆媳把娃儿包着一个劲儿摸到周沟,七把日子没有落屋。跩了天把,(老东)又换防了,只轰的。后来(他们)到戴家场搞了维持会长,他就从街上来乡下打游击,(人们)都吓死,老跑。(王劲哉)把饭一吃,就顺(注:投降)了。
&王师长垮台(的原因),就是古(鼎新)旅长。他在拐子堤——崔家拐,那天去打仗的,(古旅长)安排做粑粑,他一个粑粑哄几个人,把粑粑送给老东了,王师长不晓得(他叛变了)。那不是人过的日子。——现在沾毛主席的光,还过了这么多年的太平日子。
&9705号视频1&22&P
徐桂珍王师长是辛巳年五月份(注:1941年6月)来的。他一来就在这里住下了,我们家都住的(他的)队伍,都开的连铺,士兵睡在地上。抽的像他(手指向世柏)这些兵,天天么早就起来打裹腿、打背包、做早操。他一个班管好些人,一个排管好些人,一个连管好些人。
&朗说王师长手段辣呢?(那天)一连人到拐子堤打仗回来,只剩下那个连长一个人跑回来了,他把连长调去——当时王连长就在我家里住——不容分说,把那个王连长枪毙了——他说他带的人怎么都完了。他的手段好辣呀。家住西堤沟的一个劳力请假一个星期,回来时超过了一两天,可怜他的哥哥把他送来,(王劲哉)就到堤子上要秦站长把口号一呼,(士兵们都来了,王劲哉)就用刺刀乱戳、戳、戳,硬是活活地把他戳死了。哎呀,可怜那个哥哥在地上打起滚来哭!
&9706号视频8&P
徐桂珍 他(王劲哉)手段就是辣!朗说他垮得那么快呢?
&9707号视频34&P
徐桂珍 那只晓得他(注:指上文说的那个连长)姓王,王连长,那是壬午(1942)年的事。
&9709号视频1&14&P
向世柏他(王劲哉)一来就在仙桃,来的时候只有百把人。王劲哉在仙桃召集地方读书的学生搞了个“急基队”。他跟古鼎新两个。第二年到峰口招速成班,(我们这里)有周召桃、周科才、夏广银,他们三个。一保(招)3个,以后招“急基队”招我们,只搞了几个月年把。
&9710号视频3&23&P
向世柏(那时)抽我们当兵,抽了5批壮丁,住了四五年。(我们沔阳一带)不是他也不行。当时一个侯团副到我们这里来,开始搞工作(注:指工事)就在百子桥——侯团副作了这些(司令部)工事——他先在一个团长那里当团副——开始在峰口,后来到沙口、下新河,再后来才转到我们百子桥。侯团副跟他(注:指王劲哉)做工作(注:指工事)——我们百子桥的地道都是侯团副搞的,他是跟一个团长当的团副,他做的事…
&我受伤后,(王劲哉)摸了我(伤处)三回,他说:“我保证你不要紧,我只住了个把多月就出院,好了。那批受伤的有五十多名。他(王劲哉)要把李德馨枪毙。那时打了好些位子——打埠湾,打杨水红(音)。王师长还要他(李德馨)打白庙,李德馨不肯,李德馨说,你逼我都是要回来的——火力没有了,人又无接济,伤的伤了五十多人,这么六十多人我总得救几个人回来——我回来你再枪毙我都可以,(不过)你要让我带几个人活着回来。王师长就说答应他回来。李李德馨一回来,王师长就关了他三天。王劲哉反正命令下了后死都没有解,你看他把他的参谋长都关了三天。
&9711号视频57&P
向世柏回来就要枪毙,逼得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王师长)他不是让古鼎新那么(背叛)的话,(在)我们这里是不会垮的。古鼎新也是被他逼变的。他的历史、他的个性太强了。他本来是为国家……他的故事……我们同他几年,后来被俘。我回来是偷逃出来的,冒着生命危险跑的。
&9712号视频37&P
向世柏在通海口我一个人跑出来,拿的细米篮跑的,还有夏广新(留)在那里。回来后我说信给(他弟兄)夏广月听。
&9713号视频1&46&P
向世柏我跟他说,现在你不把他装回来,他是不得回来的——他胆子太小了。你们长期敲鱼,你驾个船,你会到他,你就不要和他说话,你看到他到码头上洗菜洗衣,你就把他藏进船舱,装回来。夏广新(后来)到乡政府搞,我说(当时)是我出的主意,(你)才得救的。我跟他说,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说过“始终不做亡国奴”(的话),你跟他(王师长一起)抗日了的,(老东捉到你,你不冒险逃出去,)还有好果子对你的?夏广新被关在日化区时,还想过吊颈——胆子太小了,我劝他说:“有人被拉去枪毙都逃脱了,你还愁没有机会逃出去呀?我走,就是拿了性命来跑。”(他硬是不听我的话,)我还差点死在他手里了。
9714号视频18&P
向世柏 我说,你跟他们打了的,不(逃)走怎么行呢?我说,你今天不跟我走,我就不等你了。
9715号视频1&05&P
向世柏有一回,我在埠湾这头一点,杨水红在白庙,打了个遭遇战。李德馨带去的,四连九班还剩下余长敖一独个(回来),那次死的人不少,老东也死了不少。——老东伤亡大的,(还)有两回,(一回)在秦场死人也不少,三间屋堆满了(尸体),用电火(注:那时没有高压电,可能是用柴油)烧了。
9716号视频28&P
向世柏(另一回)打施家湾。在王家湾那里做工作(注:指工事),老东(被)打败了,尸体用汽车拖不赢——死的人该有好些!——我们同老东打的几场威武仗(注:指恶仗),不知(打)死了(他)好些人。
&9718号视频24&P
向世柏他人一下子开过来,我们就把地雷一拉,枪眼里一打,把他消灭的不在少数。(如果不是我命大)多早就死了。
&9719号视频36&P
向世柏(老东靠)丢炸弹,他(王劲哉)打了四五年。这些(汉沔一带)地方不是他,那真的没有人了。(老东)都是走襄河北,王劲哉就寻起他们来打。老东(如果)不是他打垮,那中国多早就亡了——他还是把命令太顶真了。
9720号视频2&20&P
向世柏(和新四军)打了七天,那时,王师长不听毛主席的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共产党是抗日的”。新四军队伍口号不断:“同志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毛主席跟他(王劲哉)说了好些好话。打仗时不晓得有好些人,(平时)白天见不到一个人。
共产党跟我们在龙尾山打了七天。如果共产党新四军还坚持一天,王劲哉就投降了。(那时)毛主席的口号老在喊:“同志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到我们这边(抗日)是一样的!”“中国人打中国人怎么忍心?”毛主席跟他说了好些好话,他还是要打。(当时)我只有五排子弹了,一挂包子弹只剩下五排子弹了,打了七天没有住火力。——元强(注:此人身份待查)是那时打死的。
9724号视频4&03&P
夏大元他叫赵任兰(注:此人身份待查)。我们家只有两兄弟,去当兵的有我一个、叶同寿一个、姓柳的一个(注:指柳松阳)——我们三个人。向世柏是那头一个保的,我们是这头一个保的。(和向世柏同去的)还有叶厚银(注:采访人的一位叔祖父)、易义理。(问:这是哪一年?)不记得了。(问:打了几次仗?)打了无数回,在秦场打输了,跑回来了。(问:打了哪些地方?)到处打,一年打好几回。(问:您打了几年?)去打了三年,打垮了回来了。老东把枪缴了,偷跑回来了。(问:我们的厚银爹也是偷跑回来的?)喏,你的爹爹人狠呢,心好,跟我们一个班。(问:您的团长叫什么,您记不记得?)张平海,营长叫周继宇,连长叫耿云廷,排长叫陈继安——升连长时在秦场被打死了——班长姓张。王师长不知杀了多少人。他(每次)亲自杀,不要别人杀。
9725号视频3&55&P
夏大元陈连长是胡家场人,在秦场死了以后,家人抬回去了。那时我们经历了两任团长,以前的叫易继武。我是763团2营5连2排5班,与叶厚银一个班——他后来还升班长。那天陈连长一死,我们都要跑回(驻地)去,(途中)就被日本人捉去了,王师长也被捉了。王师长不被捉,我们不敢跑——不然,他捉住后一定用刺刀戳死我们的——他就是手段辣。抓壮丁,操练好了就打仗,操了几年,在监利秦场住,住团长的位子。后来王师长打败了,没人管了,偷跑回来了。开始去了就下操,搞训练。王师长的司令部在峰口,打败后到百子桥。
9729号视频1&53&P
夏大元那时,向世柏在泼江,襄河边上,杨水红,他受伤了,抬回来的,住了一个月的院,王师长后来还见了他的。我们没有受伤的回来后玩了两个星期。(向世柏)子弹在大胯上,摸得到,他说不疼不用取了。
&东皎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曾任灵源乡乡队副,乡自卫队队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任灵源乡乡长,与中共人士接触密切。1949年初按共产党的策动,带领乡保武装抓了国民党骨干姜勃周、姜尚文、李智新,用绳子勒死撂倒井里,使得阳郭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皎福云参与“天顺军”,1952年被政府镇压。
&边家村人,民国三年(1914)3月生。二十七年(1938)中国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西安)毕业后,任华县驻军连长。三十一年(1942)后任灵源乡乡长,由于其与中共阳郭地下党主要成员是同学挚友,使西塬地区地向党组织得到保护。后在大荔绥靖公署任职。时遭国民党通缉的阳郭区委书记姜兴周在边处避难40多天,躲过一劫。20世纪50年代后在家务农,“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戴“历史反革命分子”帽子,1980年平反。1997年8月去世。
&民国四年(1915),毛述俊出生在康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年去世,随寡母长大。青年时期在县城东关小学读书时与学友姜兴周(阳郭南姜人)接触,接受进步思想,阅读革命书刊,萌生反帝反封建意识。二十四年(1935)毕业后在阎村北韩村教书。二十七年(1938)春同姜兴周等人在西塬组建成立了“西塬抗战后援会”阎村、大王、阳郭、三张的30多名教师参加。主要活动为编唱抗战歌曲、刻印抗日传单、逢集遇会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同年5月,经姜兴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中共西南区委成立,毛述俊任组织委员,到严峪村教书。
&毛述俊在严峪村教书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展了田奉柱、王战功、杨主秀等为中共党员,创建了中共严峪村支部,并任支部书记。严峪学校设在严峪庵的下殿内,经常一边学生在读书,书声朗朗,一边信徒在烧香敬神,云烟缭绕,校与庵设于一起很不协调。另外穿越下殿去上殿的信徒来往不断,党支部的活动只能借田间劳动接头或在隐蔽坟地秘密开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毛述俊串通好几个农民党员和进步青年,鼓动学校董事会成员出面对主持和众信徒说:昨夜神仙给毛先生托了个梦,说他要搬走,嫌学生吵闹。主持和信徒信以为真,说:这个梦有来头,神要宁静哩。趁机,毛约了些老人烧香吊表,搬了神像把神送走,巧妙撵走了主持和信徒。严峪庵变成了纯粹学堂,也成为中共西南区委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党的联络交通站,时在党内有“小延安”之称。
&三十年(1941),中共西南塬区委根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蓄积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精神,决定由区委委员毛述俊打进国民党政权机关,利用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斗争。经多方活动,三十一年(1942)正月,毛被国民渭南县府委任为灵源乡乡长。毛利用其乡长身份与当地地主豪绅展开了斗争。每派麦派款先提两成给富豪大户,其余按土地再分给各保。一次,县城派军麦180石,限期缴纳。毛利用地主豪绅之间的矛盾,把180石军麦全部摊给史恒山和李光如等富户,史、李两家对毛之摊派均不予理睬。恰巧一天,李光如为其父祝寿,亲朋好友客座满堂,毛指派乡公所乡丁来到李家催粮,装走了派给他的3石小麦。时隔不久。县府又派壮丁给灵源乡,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拉了大地主李光如的儿子。李光如托人愿以50石麦赎儿,毛斩钉截铁回答:种地纳粮,养儿当兵,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岂能以粮抵儿。牛家村保长拉了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张天爵妻弟的丁,张天爵写信托人说情,并从县上打电话给毛要求放人,毛在电话里打官腔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不去谁去?弄得张哭也不是笑也不得。毛公正严厉,不惧强暴得到民众信赖,时有口谣:灵源乡,不简单,今个出了个毛晴天。
灵源乡地主豪绅黑恶势力对毛恨之入骨,寻机制造事端,诬告报复。贠曲中心小学校长史恒山纠集当地七大家、八小家地主豪绅李光如、张天爵、张雅伯、张炳贤、王仕杰等以“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私卖枪支、交结土匪”等八条罪名,联名七次上告毛述俊。当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一),毛骑着高头大马,佩一长一短两支枪,有二三十武装跟随,进入渭南县城。刚到小桥,迎面巧碰正在县城告状的史恒山,毛伸手抓住史的衣领,史恒山吓得面如土色道:毛、毛乡长干啥?毛冷着脸说:你不是告我吗?我是来和你打官司!史见周围武装身上的枪匣子都是张开的,只顾点头哈腰,拔腿就跑。两名武装要开枪把史报销在桥下,被述俊阻止。从此,毛、史为权利争斗之个人恩怨在城里乡下公开化、扩大化。渭南县国民政府迫于地方势力威逼,9月19日,撤消了毛述俊乡长职务,由史恒山接任。9月20日至22日,在乡长交接谈判中,毛述俊坚持先交财产、财务并移交偿还330包军麦的债务,史恒山坚持要先交枪支、印鉴,再交财产、财务等。在王恩太、刘志道担保下,史骗得印鉴移交后,翻脸撕毁移交协议,并扣押了原乡公所文书郭怀谦和会计王邦彦两人,还在暗地派王鹏展和史猪在康坡村伺机杀害毛述俊。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六),毛述俊根据区委意见,利用李少雄抗日挺进军等地方武装力量的支持,当晚带领武装200多人袭击了史恒山的乡公所,击毙了队副孙鸿儒、班长董宽德和乡丁高瑞子3人,解救了郭、王,烧毁了文书档案,史恒山被乡丁王鹏展背驮越墙逃走。灵源乡公所被剿,国民政府一直认为是毛、史个人之间争权夺利的争斗,民间也没有国共两党政治斗争色彩的怀疑。民谣:“史恒山,不会算,放着校长却不干,活动了个乡长两天半”。此事件后称“毛史之变”,一直在贠曲和西塬流传着。
&“毛史之变”后,毛述俊绕道西安,欲奔陕北,因交通封锁没能实现。随后,国民党省府警察局抄了毛的家,捆绑拷打毛的兄弟毛述兴,通缉追捕毛述俊。毛述俊经同村王吉如斡旋和联系,决定去湖北投身王劲哉抗战部队,时毛的女儿(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生)尚未满月,友人向毛提出在走之前为女儿起个名字留下,毛说:就叫“秋(揪)心”吧。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八)毛和王战功、牛希哲、李居鹏启程南行赴湖北,途经大王镇其姑母坟地时,毛述俊还专门到墓地磕了三个头,以示告别。11月到达湖北沔阳后,他们四人先在一二八师特务连一连当兵,后毛被派去军官队学习。12月,毛述俊担任七六三团一营一连连长,曾多次参与对日作战。三十二年(日(农历正月十八)凌晨,日军冈村宁次在叛军古鼎新指导下,突袭一二八师师部,毛同200名师部官兵全部投入战斗,激战到下午,毛述俊右臂负伤,李居鹏用几个死体将毛遮挡在战场,后被当地友人发现,背后家中收养。6月伤愈,过江追随部队,在湖南石门县遭遇川军拦截,以一二八师逃兵逮捕,关押在安县监狱。随后对毛处以讨保释放,毛以左手写信给故友朱亮采(渭南田市人)望寄资缴保。寄信没出几天,安乡县被日军占领,日军盘查关押人员,悉知毛是一二八师的即令处决。同年夏天,毛述俊光荣就义,时年28岁。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渭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追认毛述俊为革命烈士。
&原名皎星朗,西皎村人,民国十一年(1922)2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二十五年(1936)随其二兄皎星亮在尧山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的进步活动。二十六年(1937)10月在浦城县组织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队长。二十七年(1938)8月参加了“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任蒲城县队部部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爱国行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怵恨,借故给他记大过处分,继而在学校难以立足,中共党组织把他介绍到泾阳县云阳镇的中共陕西省委,改名王健。二十八年(1939)7月入伍,先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警卫三连战士、陕西省委秘书处文印科科员、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三团民运干事、指导员、警一旅二团一营指导员、一野十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在抗战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中,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参加了西北的许多战斗,英勇善战,四次光荣负伤(二等残废荣誉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恢复皎姓,更名皎王健,调入北京从事海军的训练、教学、工程建设和政治领导工作。先后任海军航空兵战术研究室副主任、海航工程部副部长、海军一航校副政委、海航后勤部顾问,为海军航空兵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安葬于八宝山公墓。
&曾用名张积厚,民国十二年(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日)生于寺南村。
&二十五年(1936)秋至二十六年(1937)夏在西安实践商业职业学校上学,期间参加了西安事变时反蒋、拥护张杨的学潮。二十八年(1939)11月应招参加在湖北的王劲哉部队。三十二年(1943)春,王部被日寇重兵包围,张在江陵县白露湖被俘,关押在沙市川祖宫监狱,受尽日寇凌辱。后同战友破狱逃出,参加了新四军江陵独立团,先后在汉江军区教导团担任教员,在洪山军分区司令部任参谋。三十三年(1944)参加了天门新场、潜(江)西反扫荡战斗。三十四年(1945)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洪(山
)西反伪顽战斗。三十五年(1946)6月初参加中原突围,随南路突围部队至陕南和鄂西北,转战于湘鄂豫皖四省区。三十六年(1947)底随部队重返襄南任作战参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汉江军区第三军分区、沔阳军分区任作战科长兼司令部作战办公室主任。1949年后,相继任湖北省军分区军政干校教务科长、武汉市建设工程局第一公司经理、国家建委援外工程办公室主任、国防工程办公室主任及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后调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和电子学研究所,先后担任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所长、党委书记等职,1984年离休。
http://user./?ADUIN=&ADSESSION=&ADTAG=CLIENT.QQ.5281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ADPUBNO=26283&ptlang=2052#!app=2&via=QZ.HashRefresh&pos=
&陕西张育英的回忆录
&1984年离休,转瞬过去20年,我现在已成是耄耋老人。80载沧桑有多少往事已如烟,但儿时梦幻、人民苦难、战火硝烟,至今仍历历在目,常梦萦魂牵,回味无穷。
&刚退下来的时候,今后如何生活,颇有思虑。是从此离群索居,在家养老;还是力所能及,老有所为?经过了一番认真地思考,我下定决心。争取多读一点书,学习一点写作,以补过去常年忙于工作的欠缺;同时,也了却自己人生最后一站的宿愿。
&让史料活起来
&我利用可以从容地支配自己时间这个特点,对我仅存的解放前一点珍贵史料,仔细的进行了翻阅和清点。我发现这些史料涉及了十来个县市的内容。为了让这些史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一进行了摘抄和整理,寄给有关县市党史资料征编委。其中还将历史照片选出65张进行翻拍、扩放,有部队行军作战、庆功表彰、军民抢险、欢庆解放等场面,亦分别写信说明史料来源和背景。
&这些县市大多属于江汉(洪湖)地区,是我曾经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我担任何阳军分区作战科长,对那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是我的第二故乡。1983年国庆节《沙市报》发表了采访我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我的第二故乡》。
&这些资料和照片的发送,引发出如此大的反响,是我始料不及的。
&1986年2月,沔阳党史资料征编委来信说:“这多年了您手中还保存着有如此珍贵的原始资料,我们感到惊奇,可见您对党的历史资料是何等的关心。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和效法”。“资料中的某些部分我们将采用,编入沔阳地方史”。
&1987年7月,监利县来信说:“您提及的许多史实和数宇,过去鲜为我们所知,这些史料丰富了我县党史资料内容。准备在《监利党史通讯》陆续刊出”。
&还有潜江市来信说:“看到您寄来的史料和照片,奉为至宝、竞相传阅、拜读。从中再现了在极其残酷的战争年代,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们军队,为了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所谱写的一曲曲撼人心弦的时代乐章”。同年9月,潜江市信中又说:“复制(印)的照片和笔记,确是无价之宝,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敌人四次‘清剿’中,能保存下来您是付出了血与汗的代价的”。
&同年12月,中共仙桃市委信中说:“十分珍贵的资料,史料价值是很高的,而且是难得的。捧读再三,使我们这些后辈人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启迪。同时丰富和增补了我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史料,将汇集在《何阳人民革命史》一书中”。
&1987年,潜江市编辑出版的《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专集,选用了我捐献的几张照片。同时说我“捐献出自己珍藏40多年的珍贵照片十张,这对研究我市的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洪湖文史》第六期,《潜江党史通讯》专辑上,也曾发表了我
&捐献的照片。还有送给蒲析县的两张照片,是抢修铁路桥和火车试通车内容,这是我军分区部队配合第四野战军一九九师工兵营(朝鲜同志组成)担负的。该县为了进一步核实,特派专人赴京请有关同志鉴定、辨认。洪湖市博物馆从我送给他们的21张照片中,选出可供展
&厅展出的照片,重新加以扩放使用。有的县市对于有的照片还要求说明成像的时间、背景和地点,并要求按影中人顺序提出名录,含当时职务、现在职务或离休前职务等;对此要求,我又做了大量的口忆、调查、辨认工作。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有些没有及时注明,加之,照相器材、技术和年代的久远,虽经多方努力,有些仍未能如愿,成为一憾。
&清点中偶然发现了一张军用的《日出日没时刻表》,虽然纸张粗糙、印的质量很差,又年久发黄,但它仍然不失为一件小小的历史文物价值。在敌后的教学、作战及至日常生活,它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军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见证。此表原件已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处收藏。复印件曾送军事科学院和革命历史博物馆。
&应有关县市要求,我将1948年笔记本中七次会议的原始记录复印给他们参用。主要是记录我军在故后进行整风、整党和传达中央精神的内容。因当时纸张困难,字迹过小,只好放大一倍复印。问时复印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襄南军分区和何阳军分区司令部发布1948年和1949年全区作战公报”。还应要求,对1948年敌人四次“清剿”与我反“清剿”,绘制了四份“军事示意图”。还有的县特地寄来本县地图,要我看图回忆,给他们提供资料。恳切之情,使我异常感动。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解放前最艰险、最难忘的莫过于参加1946年的中原突围和随后的湘鄂豫皖陕敌后转战。中原突围是解放战争的首战,由此引发出我中原部队一段血染的历史和英雄的壮歌。
&1989年开始,我受李人林老首长之托,为他整理撰写这一段的回忆录,查阅资料,回忆起草,几经讨论,几易其稿,到1990年初基本脱稿。又几经夏菱同志修改,从两万六千多字压缩到一万多字,以《从武当山到武陵山》为题,首先发表在湖北《地方革命史研究》上连载。次年收入《旌指武当》一书。
&我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开展的“党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抓紧时间,从另一个侧面对这段历史,又以一万余字撰就了一篇《五渡汉水两过长江》一文,以资纪念。发表在1991年《潜江党史通讯》第四期上,后来中国科学院的《文明论坛》、河南的《老人春秋》要求缩写为两三千宇,作为“往事漫忆”发表。
&对于中原突围中,大江南北艰苦转战最精彩的一段,还配合两位作家进行电视剧创作进行座谈,后来只是由于经费拮据而作罢。
&此前,1985年,我还为老首长整理撰写了一篇《襄南情深一坚持襄南斗争》,又是半年多时间,照例几经座谈讨论,几易其稿。
&我还曾陆续写过几篇:如《解放战争时期有关潜江的几件事》,发表后,有读者说“深受启迪”,“写得生动具体,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我县人民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真实写照与高度概括”。又如《襄南军分区1948年反“清剿”斗争》。还有作为党史研究发表的《英雄的军队英雄的人民一反“清剿”斗争胜利原因初探》。此外,根据襄南近代史上极为罕见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一年,撰写了《难忘的1948年》,作了详细记述。另有完全摘自当年战地记事本上的《何阳清匪除奸反霸纪实》一文,已收入仙桃市政协编辑出版的《纪念仙桃解放》一书。
&为悼念李先念同志逝世一周年,上半年写了《李先念与中原突围战役》,用以纪念我军在中原突围中所建树的独特的不朽功勋,并从正面批驳有人在李先念同志逝世时发表的歪曲事实的污蔑文章。这是我们的老首长、当年代政委任质斌和参谋长刘少卿对我提出的希望。因为他们知道,我在震惊、义愤之余,当时就曾疾书抗议,以数千言的事实进行了回击与批驳。终于使他公开在报刊上作了道歉。
&1992年上半年,我老伴的离休办为了他们单位纪念“六·一”,教育下一代,提出要她介绍“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为此,我便为她整理撰写了上万宇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生活片段》。除送单位外,已被收入《征途》一书。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1938年成立于武汉,它是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抗战时期,从日寇的炮火下抢救和抚育了三万多儿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老伴就是这中间的一员。
&在提供史料和撰写回忆文章中,曾三次获“优秀作者”荣誉证书,得到了有关县市的好评和表彰。这当然是对我的鼓励和希望。
&长流不腐江河水
&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教育后代。所以,修史编志是一件极为严肃的工作。历史,必须成为“信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没有真实,就没有真理”。写历史不同于搞文学创作,不能杜撰,也不是为某个人树碑立传。但是,这些年有些混乱,不实事求是的文章屡见不鲜。1989年10月,洪湖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了《洪湖文史》,我详读之后,一方面觉得书中记述的一些人和事我也熟知,感到很亲切;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很遗憾,有许多错讹,与史实不符。12月,我对熟知的人和事,写了长达四千余字的更正意见,寄给他们参考。与此同时,我发现仙桃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的《纪念仙桃解放》一书,问样也出现类似的毛病,我随后又按照文章及其页序,写出了大约三千多字的更正意见。他们收到后很快回信表示感谢和歉意,说:“由于我们缺乏必备的历史知识,无法校正书中的许多处错讹。我们打算下期摘登,以正视听。”
&送来稿件、资料、编目、方案等,要求征求意见的也不少。如《中共沙市地区革命斗争史大事记》,《襄河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第四、五、六章,《汉川县组织史资料》第四编,还有河南桐柏县的“三大文集”征编方案和“潜江市地方革命史资料长篇”等等。
&1997年10月,我的老参谋长吴昌炽、张荣夫妇把“纪念李人林”的文稿寄给肖健同志,请帮助修改。而内却要我修改,并要求原稿的八九千宇压缩成一两千字。我费了很大的功夫,在尽量保留原稿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最终还有四千余字。题目改为《孤悬敌后披荆斩棘》。这篇文章被收入《纪念李人林文集》一书。同时我的一篇《四渡汉水经略襄南》也收入该书,纪念李人林在十年之间,曾四次率队渡过汉水,经略襄南,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不解之缘。
&参加党史座谈会、审稿会、纪念会、历史研究会也不少。如1983年收入《刘邓大军风云录》的《把矛头指向敌最后防线》,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编纂专题组起草的称作“南路突围三大件”。除参加多次座谈外,1989年11月,老首长又要我代原支队在京八位同志起草书面“对南路组织序列(修改稿)的意见和建议”,我打印了18份分送有关领导和单位。后来出版的《中原突围史》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我还参加了中共黄冈地委为中央编写党史而在京举行的座谈会(侧重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还在1987年2月,应五峰县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电邀,问李秉范同志代表北京地区的老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诞生40周年纪念大会暨纪念碑落成典礼”。我代表在北京的老首长和战友、当年的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李人林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激情所至吟诗一首:“转战千里到五峰,两军会师红渔坪;军民欢腾庆胜利,土家迎来子弟兵。四十年后喜相逢,昔日旧貌换新容;土汉人民展宏图,协力建设新五峰。”湖北军区政委周焕中同志代表在武汉的当年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才千老首长和战友讲了话。大会开得隆重热烈,全县人民欣喜若狂,纪念碑除镌刻碑名、挽词,还刻了当地政府和人民敬献的诗:“四十年前旗旗奋,江南红渔聚忠魂;今日口首建丰碑,承先启后振乾坤。”
&我回京途中经过当年渡江的地方,从枝江县敌伪档案中查得一份伪县政府对我军渡江情况的记述,及其给伪省政府的电报;内容再现了当年我军渡江很精彩的一段,也是我军大江南北艰苦转战的一个有力佐证。再经洪湖市的时候,与该市的党史办、博物馆的同志举行了座谈,参观了博物馆,提出对展出内容的意见,并确认了当年分区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遗址,还绘了一份驻地草图。
&1992年11月,我问罗家育同志受沙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邀请,专程参加了他们的首届年会暨《老战士话当年》一书首发式,我又代表在京的首长和战友讲了话。市委书记王开炳同志诗兴大发,当场以
“老人长寿”四宇打头,赋诗一首以表祝愿:“老将扬鞭下晓空,人生业绩赋天民。长流不腐江河水,寿比南山万古松”。
&我是一滴水
&1988年,我以《在离休的日子里》为题,写了几年来从事的10项工作要点,向中科院电子所党组织做了书面汇报。其中,在月间,我和张学彦同志受院党组派遣,对西北三个分院及所属的23个研究所、台、站的领导班子,以及整党工作、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等,进行了一次考察和调研。我起草了《关于西北三个分院情况的调研汇报》。经过向院党组及有关部门的口头汇报,又将汇报材料缩写成向党组的书面汇报。另外,还整理了几份典型材料,并就领导班子问题专门向干部局做了汇报。
&此外,我还写了《关于加强公园精神文明宣传阵地的意见》,北京晚报编辑部上报给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来信称赞,还要与我经常联系,欢迎多提建议与意见。
&几年来,还为几位老战友的落实政策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为《共和国奠基人》名典一书,对我单位6O余位离休老同志的简历参与起草和校核工作。
&1977年,两千多名在京新四军老战士,齐聚国防大学礼堂,继南方一些省市创建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之后,也正式成立“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简称“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研究会分设九个分会,即七个师加上军部和浙东纵队。
&我五师中原分会随即成立,我被推选为研究会理事兼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几年后又担任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和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和五师分会学委会主任以及分会副会长。
&从此,除总会的某些工作外,分会的许多活动我都得参加。参与制定学术研究的年度计划,提出专题研究课题,组织具体实施,参加理事会、会员大会以及座谈会、纪念会等等。特别是作为编委会的编委,需要分头组稿,然后按照分会要求进行精选精编。许多稿件由于本人年事已高,年代久远,一些往事记述不清,还需尽可能的进行校核、修改。个别稿件根据编委意见需做较大改动,再请本人过目。有的字迹潦草不清,尚需重新誊写,费时费力费神。加之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地址,三无交通工具,四无通讯手段,完全依靠自力更生,靠觉悟,尽义务。编委大都是“古稀”、“毫爱’之人,体弱有病。因此,其辛苦、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即是如此,几年以来在分会领导下,我们编委会经过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先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纪念李人林文集》、《弛骋江淮河汉》及其续集,等等。与此问时,还为北京总会编辑出版的《铁流》丛书,选送了不少稿件。这期间,我撰写的六篇文章也被收入这几本书中。即:纪念李人林的《四渡汉水经略襄南》,作为学术研究的《江汉三角洲的解放斗争与李人林指挥艺术》,还有现已解密的《1947年李人林给中原局并中央的电报》,以及《战争岁月拾遗》、《一首拨动。七弦的歌》、《李人林支队的传奇故事》等。
&2006年8月,我们五师中原分会学委会举行了一次研讨“沙龙”。我在会上就学委会10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并将“10年来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成绩”印发给大家参阅。会后,学委会的工作主要交由赵晓人张延风二位负责。这一年年会时,分会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
&1984年,我从所党委书记岗位退下来之后,又曾担任多届所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虽然已80岁高龄,仍被大家选为现任书记。
&几年来在所党委领导下,团结大家,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一直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上级部署的工作,都按要求完成。鉴于本支部的特殊情况,集体聚会不易;所以,在传达报告、指示、学习时,都采取了许多灵活的办法,做到信息及时,上下沟通。每次对组织外出参观学习,都做了周详考虑,向上级提出了具体建议,从未发生意外事故,也没有任何违法乱纪和参加邪教组织“法轮功”的事情发生。特别是认真对待一位70多岁离休干部的入党申请要求,经过多方考察,个别谈话,培养教育,向党委汇报请示;经过了两年时间,终于按照党章规定程序,召开支部大会通过,履行完所有手续,最后经过党委讨论批准,圆了他本人数十年多次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和志愿。入党之后该同志表现积极,后来被大家选为支委。
&支部响应所党委庆祝“七一”党的生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的号召和安排,积极推选三位离休老同志组队参加。三人平均年龄74岁,经过激烈竞争,顺利进入决赛;只是由于年龄过高,手脑并用迟缓,无法与各参赛队平均年龄二三十岁的青年对垒,最后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及荣誉奖状,这也是十分不易的,重在参与。
&由于支部全体老党员和离休非党员同志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支部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离休干部先进党支部》的称号,并颁发“荣誉奖状”。我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开展的《科教兴国党旗红》征文活动,撰送两篇纪念文章:《一件历史文物》和《把科学道德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被评为“二等奖”,荣获《科教兴国党旗红征文获奖证书》。继198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老有所为精英奖》之后,又获得院《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奖,还有两次获电子所党委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所有这一切都是对自己的鼓励与鞭策。
&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秦郑华女士为组织“纪念建军80周年”节目采访我,我着重谈到李人林支队1947年大年初一,在敌占区智渡长江的故事。她们选取了既惊险又精彩的这一段,制作了“智渡长江”节目,并于25日上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正式播出。
&此外,我还应邀在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参加文献电视剧专题片《中原雄师》摄制组召开的座谈会,之后《中原雄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正式播出。其中选用了我的三、四次发言镜头。
&我应该在有生之年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工作,一保本色,二度晚年。希望这滴水之劳汇入党的波澜壮阔的事业之中,与人民的脉搏同跳。  
&(离休干部张育英)
&西高村人,民国十七年(1928)12月生。自1949年7月先后在陕西省商贸系统、省委宣传部工作。1978年任省高教局综合处处长,1982年任省高教局党组成员。1985年任陕西省广播电子大学党委书记。1991年离休。1999年荣获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的“电大教育优秀创业者”称号。
&黄土岗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在渭南军分区荣获西北野战军功臣模范。1955年至1958年在公安14团、甘肃军区内卫三团荣立三等功3次。1959年荣获甘肃省公安保卫先进工作者。1960年荣获全国武装警察先进代表。1976年供职西安公路学院,曾任学院党委副书记。1993年离休。2002年2月逝世。
&谷李村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12月生。自1956年先后在青海省互助县、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工作。1992年任青海省公安厅纪委书记,同年国务院授予二级警监警衔。
&北董村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生,供职于西安音乐学院。从事业余歌曲、歌舞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送粮路上》、《炉火正红》、《祖国要统一,台湾要解放》等。日逝世。
&谷李村人,1952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出版和发表文学作品600余万字,著有《情恨》、《裂缘》、《天荒》、《玫瑰依然红》等长篇小说,《赴任》、《厚土》、《陷车记事》、《在阳台上》等中篇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出版有《李康美文集》以及小说散文集14部,多次获得全国文学和影视大奖。
&西皎村人,1953年生,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刑事侦查专家,渭南市摄影艺术协会顾问。1972年参加公安工作,曾任渭南县临渭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副局长。1997年任渭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在侦察办案活动中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屯张村人,1954年9月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任彩虹集团公司(央企)副总工程师。兼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真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7)副主任委员、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和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专利授权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姜建国贠曲村人,1956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优化、电子电路虚拟制造和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教学与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部委、陕西省和有关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书籍《组合数学》、《网络工程教程》、《网络工程师考试辅导》等,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电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中共地下党员
大革命时期有西皎村的皎星耀,抗日战争时期有寺南村的张志杰、康坡村的毛述俊、北董村的董致远,解放战争时期有毛堡村的毛志耀、屯张村的张述财、王福村的王吉发、北杨村的杨鹏昌。
&抗日战争时期:毛述俊,康坡村人。
& 董致远,北董村人。
&解放战争时期:张学海,贠曲村人,西北野战军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五连战士,乾县
&朱干镇战斗中牺牲。
&抗美援朝时期:边敬斋(子边渭民),边家村人,四十军一一八师二五二团九连侦
& 董兆瑞,郭坡村人,一一八师五二二团二连文书。
& 牛星照,康坡村牛庄人,五十军一四九师四四七团九连战士。
& 杨世西,王明村人。
& 杨炳堂,北杨村人,六十军一八一师五四二团三连副班长。
& 杨炳祥,北杨村人。
&西藏平叛烈士:王启兴,王明村人,零零七五部队三支队高射排中士班长。
& 张忠孝,屯张人,战士。
&四川剿匪英烈:薛明全(侄薛志杰),甄家村人,战士。
&关春节,贠曲人,1950年25岁时赴朝参战荣获特等功。
&张述堂,屯张人,1950年28岁时参加南山剿匪获二等功。
&皎秋萍,女,西皎村人。曾任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西安高新一中校长。1980年40岁时荣获陕西省优秀中学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奖。
&杨兆瑞,北杨村人,书法家。1987年36岁时荣获国家商业部“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郭志诚,郭坡村人。曾任渭南市(县级)招生办主任。1992年42岁时荣获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张彦才,郭坡村人。曾在渭南市(县级)乡镇企业局工作。1994年58岁时荣获国家农业部“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姜志强,贠曲村人,曾任临渭区防疫站站长。2001年54岁荣获国家卫生部“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个人。
&高维秦,西高村人,1956年27岁时荣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劳动模范。
&聂广民,甄家村人,1958年24岁被榆林地区评为水利系统先进生产者,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中哲,王福村人,曾任北塘小学校长,1960年33岁荣获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
&张敏,王明村人,贠曲初级中学校长。1989年32岁时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张桂香,屯张村人,2002年43岁时获省“绿化状元”、省“三八红旗手”。
&1980年—2005年名人录
&高维博,西高村人,1931年生。1980年任西安市轻工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杨新法,北杨村人,1936年生,研究员。1986年任西北大学热化学研究室主任。
&杨茂森,东坡杨村人,1937年生。1986年任陕西省第二监狱副监狱长。
&张文杰,甄家村人,1938年生。1987年任陕西省第二水文队党委副书记。
&王树道,王家村人,1939年生。1988年任机械工业部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王金善,王家村人,1931年生,1989年任中国机电设备西北公司党委书记。
&宋从会,北杨村人,1951年生,1990年创建渭南锦宏草帽厂,任厂长。
&毛亚波,毛堡村人,1936年生,高级经济师。1991年任陕西糖酒果品副食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志均,王福村人,1937年生。1992年任西安市土地管理局局长。
&杨兆民,北杨村人,1952年生,正高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任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宏哲,屯张村人,1936年生,1994年任渭南市中心医院副主任检验师。
&高如茂,南高村人,1948年生,1996年任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总务处长、党总支书记。
&李新瑞,西坡村人,1956年生,1996年任解放军63772部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杨增智,南杨村人,1943年生,1997年任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社会考试处副处长。
&杨建龙,南杨村人,1961年生,1997年任陕西警官学院副教授。
&李海鱼,被李村人,1957年生,1998年创建渭南秦牛食品有限公司,任经理。
&王振东,王明村人,1940年生,1999年任西安市新城区教育督导室主任。
&杨晓峰,北杨村人,1964年生,1999年任渭南市电信公司副总经理。
&高新正,西坡村人,1956年生,高级工程师。2000年任解放军68128部队部队长。
&姜运生,贠曲村人,1965年生,2000年任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王亮,王明村人,1961年生,2001年任陕西汉中消防支队政委。
&张佰龙,张窑村人,1969年生,2001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苏良,贠曲村人,1953年生,2002年任政协临渭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杨友民,叶家村人,1951年生。2003年任渭南群乐食品有限公司经理。
&关新疆,贠曲村人,1960年生,2003年任渭南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张军,南董村人,1962年生,政协咸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创建咸阳机车附件厂,任厂长。
&王映照,北杨村人,1967年生,高级经济师,2004年任重庆李尔长安汽车公司财务总监。
&杨友锋,北杨村人,1950年生,2005年创办渭南金盾驾驶员培训学校,任校长。
&张功振,贠曲村人,1956年生,2005年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安服务公司经理。
&徐健,芦董村人,1962年生,2005年创建西安市灞桥区杏林药材采供站,任经理。
&杨瑞龙,南杨村人,1964年生,2005年任武警新疆总队南疆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二大事简录
&明隆庆年间(),中帅尹祥奉檄在贠曲建社仓储粮。
&民国时三十五年(1946)4月某日黎明,一架美国轰炸机自东向西斜掠屯张村上空轰鸣而下,一声巨响,飞机坠落在村西屯张学校东南处,距校门数百米左右。坠落点冲击成凹状土坑,机体爆炸,火光冲天。附近民众在惊慌中好奇的远观,坠机点旁张振英家的大柿子树即被烧黑,直到半早晨,,火才逐渐熄灭。飞行员跳伞降于叶家村东,后由芦董天主教堂神甫做翻译,村公所派人护送到大觉寺(象山中学),竖日被接走。坠机残核遗存载屯张学校(西庙),中殿东边房内,后遗存渭南学校大门东侧。1953年,渭南某工厂来人将飞机飞机残骸分解后,由屯张村张汝信和西皎村绰号“烂铜”(以收铜为业)等人用地老鼠车送往渭南。至1965年,飞机橡胶轮还被作为“烧火墩”在学校火房使用。
&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在省交通员和中共渭南地下组织的护送下,从大王牛寺庙石头坡而下,经店子渠、黄土岗、康坡村,自芦董村北向西下张葛沟沟底,过零河西去铁炉,后安全到达陕北。
&1958年4月,国家农业部在渭南召开北方十三省大家畜发展和“秦川牛”选育会议,屯张高级社(红旗二社)被评为先进,奖励锦旗一面。
&秋末,北李村李宪章因盗杀伤下放干部被处死刑。
&1970年,高压线送贠曲境内,北杨四队小孩杨波周攀杆玩摸电线,双手被电击毁截肢,后死亡。
&1973年3月贠曲公社机关由“姜家祠堂”旧址迁至贠曲村东南新址。原址成为贠曲供销社行政院。
&1975年至1980年,先后有180多名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在屯张、南杨、北杨、王明、康坡、西高、北李等大队插队。这些知青大多来自西安的陕西省红旗水泥制品厂,年龄17岁左右。插队后先住在生产队农户家中,通过参加生产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屯张、北杨、西高、北李等大队盖知青房设知青点,知识青年在点上统一食宿,统一组织学习,分别参加所在生产队劳动。食用粮油由生产队按标准提供,其他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公社驻有由厂方派来的带队干部协助公社管理知青担任带队干部时间较长的为王养民。期间,厂方对境内高压电建设提供了电杆支持。一些知青担任了大队共青团干部、赤脚医生、生产队的记工员。康坡吴世平、西高曹爱荣、北李范爱兰、南杨赵喜梅等1979年出席了渭南县第九次共青团代表会。1977年插队够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陆续通过招工、参军、考试回城。1981年境内知识青年全部返城安置。&&&
&日,贠曲大队在打辐射井时,因打井机械失灵,致井下作业的共青团员张选民不幸遇难。随后,共青团贠曲公社委员会决定,在全社团员青年中,开展“向为集体而献身的优秀共青团员张选民学习”的活动。张选民被中共贠曲委员会追认为中共党员。
&1977年,贠曲公社在北杨沟开办机砖厂,用轮窑烧砖,日产成品砖5万块,结束了境内人工制砖,小土窑烧砖的历史。
&1997年,东坡杨村籍台胞张唯一捐人民币10万元,于9月9日在贠曲初中成立了张唯一奖学基金会(共有基金13.4万元),贠曲的企业家、知名人士、在外工作人员都捐了款。
&2005年,北李村李皎全(支部书记)投资6万元创办北李养牛场,占地17亩,当年存栏奶牛50头,是境内第一个较大规模个体养牛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连体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