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识引一方印章印章上是什么字体

一方印章之妙趣
秋天,季节变得沉重了,天空变得深遂了,历史也由此沉淀了。
秋天,白露刚过,云彩变得活跃了,秋分后人们一年的辛苦也有收获了。
秋天,收获后的人们有时间与心情放“野眼”了(注:沪语:有闲情看世界了)。
野眼里,繁忙的云彩中有纤纤仙子,有龙腾虎跃,有石崖摹刻上的石马石龙,也有马头墙上飞檐雕塑瓦当。
秋天,仰视着天上这些变幻无常的云,想着古人说,书为心画,石以言志。仔细琢磨,原以为刻石刻纸只是雕虫小技,可有了“言志”一说,还真是能在此方寸间说鴻鸬了。而我实在没什么志向,只是因为喜欢金石的历史悠久,给人以厚重感而喜欢。
秋天,年复一年的重复着。
08年的秋天,我曾在网上发贴,要云游鲁地。维坊昌乐县的田世昌先生(网名:沛之)知道我要来,特意为我刻了一方艺术印章。内容是我网名“琴子”,构图非常独到,用篆体将“琴子”二字相连,犹如一棵大树,枝枝节节,委婉舒展,枝繁叶茂,章法与篆法互生互辉,在印面寸间之内跌宕生姿,艺术得如云腾雾绕,焚香烟霖!太漂亮了!
回家后,小心沾上印泥,按在书的扉页,果然此印浑厚中有纤细却不失古朴,别具一格中有雅致而不失韵趣,喜得我视之珍宝而藏之。由此,这几年来,只要有闲情淘到一二本好书,就会用此印盖上留念,以满足爱书喜印这一附庸风雅的心头之好。
其实,就印而言,白石老人说:“一方印之工到,须章法、篆法、刀法等诸端美备,三足合力,一弱则败。”,由此而思,要布局好“琴子”二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是的,“琴子”这二字:“琴”字笔划繁多,“子”字笔划过少。“琴”字从字面上看又是头重脚轻,如何做到避重就轻,多少相兼,将印中图案画面不仅有呼应,而且有整体感,沛之老先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在“琴”字头重之处设计成枝节枝叶,根部由一划筑地生根遥相相望与头部枝叶呼应,少了头重脚轻之感觉,然后再将“子”字揖让“琴”字,左右用枝叶相接,“子”字尾部外让形成呼应,再兼顾着将边角破损,断点正好用在枝杈处,以此融合,不仅看不出,轻重之分,更看不出有顾此失彼之不当,反而感觉妙趣横生了。
呵,此印扔了“平庸”一词,“琴子”也由此印而珍贵了。
因为得了此印章,重染我对金石的探寻,于是我几次找沛之老师,询问金石的好处。一来二去,还真学到了不少关于篆刻的知识——
他告诉我刻印要反复斟酌,尤其是名字,一般求工,但要刻得艺术,还得在朴素中寻古意,因此,线条的阴阳间隔与粗细是最讲究的。也就是说印中的字(图案)布局不仅要有呼应,还得揖让。笔画的多寡,字的大小,形态如何安排,均得做到脑思,眼观,手到,印成,这样才算是得心应手。
最后,并再三告知说,印章是不能自己杜撰篆字的,任何一字都得有出处。所有印章里的篆字,谋篇再佳,如生硬造字,还是会闹笑话的。也就是说:不能少一划,多一笔,尤其是偏旁部首更得把握到位,稍一疏忽就不是此字是那词了。(注:因为楷书统一部首的,而篆字可就不同了。)
现在,又是一年的秋天,再次取出沛之老师赠於的印章欣赏,忍不住与朋友聊起了篆刻——
朋友说:我也觉得印章篆体的很好看,我不懂印章,但觉得篆体印章更接近书法和绘画。尤其有些阴文的,那种字凹陷下去的,搞几个破损,断点,结合文字内涵,很有韵味。
我说:这几句说的漂亮,印章的艺术就在于破损,断点及构图,有“弄拙成巧”之妙趣。
朋友说:我买过一本书,是一个篆刻大师写的,每篇写一个他刻的印章,和这印章送给某个文化名人的故事,算是忆人的散文,我记得有写启功等人的印章很不错。
我说:这样的点点滴滴很多,但当今出自大家之手评其的不多。红楼梦里也有把美人比喻篆章的“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聊斋志异中也有把刻篆,比喻情深的:“引申为铭刻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唐&顾云《谢徐学士启》也把刻篆,比喻仰幕的:“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
哇,说的太引经据典了,连自己也觉得累了。
我一面把玩着沛之老师赠於的篆章,一面再放眼窗外天空,大块的乌云笼罩着蓝天,明天会有雨水?这二天没有秋高气爽。汗水揉踏着我们肌肤,穿行在城市森林里,这些水泥雕塑已放弃了揖让,兼顾,只是任由石头大块地篆刻在上海,北京,纽约,华盛顿等等这些名词上。
生活在石头城里的人们,如明&魏学洢《核舟记》中所写:“……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也!
&&&&&&&&&&&&&&&
&&&&&&&&&&&&&&&&&
附:田世昌老先生简介:
1,田世昌(网名沛之)原山东维坊昌乐县图书馆馆长。退休后成超极京剧戏迷。喜诗歌(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善金石。自1986年始曾有多方印章在省内外刊物发表。
2,当地人评田老先生71岁的年龄拥有一颗17岁的心。
&&&&&&&&&&&&&&&&&&&&&&&&&&&&&&&&&&&&&&&&&&&&&&&&&&&&&&&&&&&&&&日琴子於海上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搜索: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艺术类别 表现形式 品相 内容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玉料及产地 表现形式 有无证书 品相 形状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款式 品相 内容 用途 尺寸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品相 流通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表现形式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品相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品相 性别 用途 定位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款式 有无证书 性别 年龄 表现形式 镶嵌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品相 品牌 全部分类二级分类 年代 品相 表现形式 性别 年龄 用途 品牌
牧甫作,老印章一方。印字不认识
ID编号:JD831233 ┊ 日期: 8:05:38 ┊ 藏友:
您是本贴第4352个阅读者
高78 印面24*24毫米。印重33.52克。可藏与否??
鉴定团意见(由于收藏品的特殊性与照片的局限性,鉴定结果仅供参考!)鉴评师号:1536年代新旧:无意见参考:印文“曲径通幽”印文不规范都反了,仿者篆刻知识匮乏,仿印。鉴定时间: 20:08:24
【评论回复区】 (*本网对确有鉴赏水平的会员不拘一格给予提升)
【版主评论回复区】 (*本网对确有鉴赏水平的会员不拘一格给予提升)【星级会员评论区】 (红星会员)高1楼 &IP:61.139.253.*Time: 23:32:17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 id='tp好藏品,篆刻字取法像文彭的铁线篆刻,又有创新精神。近代篆刻第一人。这种篆刻印出的是反向字,那么,其原刻作品就是正向字,这种印章多为个人的情趣印章。一般为个人玩欣赏,是有别于书画用的闲印章与名字印章。字字功力不凡。包浆自然,老印章欣赏!1 人物简介  黄牧甫(),安徽黟县人,原名黄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 牧甫自小就对篆学发生兴趣,八九岁即操刀习印。十四岁时,家园被毁,不久父母亦相继去世,从此失学。因生活所迫,曾随从兄在南昌开设照相馆十多年,籍以糊口,期间开始了业余的鬻印生涯二卜八九岁时,他在南昌出版了《心经印谱》,不但表现出厂卓越的才华,更窥见厂他对明清印派的深入研究。一八八二年,牧甫从南昌移居广州,就此很快结识了一班文人雅士,他的印艺也颇为很多血贝官所赏识。一八八五年,由于将军长善及其儿子志锐等人的大力揄扬荐举,,牧甫于八月到北京国子监肄业,主要致力于金石学。他得到了盛昱、王懿荣、吴大澄等名家的指点,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收藏,印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参加了重摹宋本《石鼓文》的工作一八八七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澄在广州设立广雅书局,从事经史的校刻。吴大澄与牧甫有旧,便邀请牧甫参加广雅书局校书堂的工作,牧甫再次来到广州。从第一次来粤,住了近四年,到第二次来粤,一住便是十四年,牧甫前后在粤共住了十八年。他留传下来的大批印作,多刻于此时。一九00年五月,牧甫离开广州回安徽。一九0二年秋,牧甫又为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所邀,到了武昌,协助端方从事余陶斋吉金录锣等书的辑著工作。 一九0四年,牧甫归老故里,从此不再复出,是年牧甫五十五岁。3 艺术成就  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唯一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4 黄士陵故居【中级会员评论区】 (四绿星、五绿星会员)中1楼 &IP:112.227.122.*Time: 8:40:45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8324384)' id='tp开门老,,,,,,,,看过了。 感觉可藏!!中2楼 &IP:221.0.153.*Time: 14:29:50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8326322)' id='tp清末篆刻大家黄士陵中3楼 &IP:124.66.90.*Time: 23:10:28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8399603)' id='tp热烈赞同【初级会员评论区】 (三绿星及三绿星级以下会员)普1楼 &IP:221.5.42.*Time: 8:17:33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8324236)' id='tp放弃.假普2楼 &IP:117.80.1.*Time: 9:43:43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8324833)' id='tp恕我眼琢,随评.包浆明显做,极不自然;雕工随意,粗,比粗大明粗不知道多少倍;款为现代款刻工艺特点;款制粗陋,款识随意雕刻,毫无章法可言.臆造.普3楼 &IP:221.204.231.*Time: 11:22:02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8325513)' id='tp看上去刻意造旧,制款有意做一些小数民族的文字令人看不懂。说错勿怪普4楼 &IP:121.61.207.*Time: 8:10:09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 id='tp楼主的眼光好,东西都很开门。普5楼 &IP:121.62.119.*Time: 10:39:42 <span class='sp7' onclick='toupiao()' id='tp恕我眼琢,随评.包浆明显做,极不自然;雕工随意,粗,比粗大明粗不知道多少倍;款为现代款刻工艺特点;款制粗陋,款识随意雕刻,毫无章法可言.臆造.
【华夏最新专题】
发表评论 >>
估价报价 >> 大概在: 元左右 [填写数字必须是大于0的整数] [目前最高估价报价为:0元]
&&&&&&&&&&&&&&&&&&&&&&&&&&&&&&&&&&&&&&&&&&&&&&&&&&&&&&&&&&&&&&&&&&&&&&&&
文明上网,适当评论,请不要发广告链接或刷藏币!
每个帖子前三条回复评论可以依次获得10、8、6个藏币奖励
[*交流评论对物不对人]
请您注意:
?为了鼓励广大藏友对鉴定估价帖进行评论回复,以及提高评论回复质量;对字数大于50的评论,奖励6藏币;对字数大于10的评论,奖励4藏币;同时若经网站发现有人通过评论恶意赚取藏币,网站会在删除此评论的同时双倍扣除藏币;请大家积极发布更多有意义的评论,提高估价区评论回复的整体质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近期浏览记录
Copyright ,版权所有&&收藏热线:9&收到一方印章,不认识是什么石料
收到一方印章,不认识是什么石料
近日淘得一方印章,该印章33mm见方,长约110mm。印文为篆书“副军统印”,印章四边刻有山水风景和篆书对句。对句似为鸟虫篆,没有辨识出来。这枚印章灰青色石料,还夹杂有类似鸡血红的不规则色斑。现刊布于此,请专家赐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牧甫是谁?他的真名叫什么?他会刻章,我有他一方印章。刻的印面是———长乐_百度知道
牧甫是谁?他的真名叫什么?他会刻章,我有他一方印章。刻的印面是———长乐
提问者采纳
梁鼎芬。他配字很讲究疏密,古玺都无深究,一生中又两次作为贵官的座上客,这时也刻了好些印。在字的处理上。一次,在边款上说道,其所造亦可想矣,而第二次来粤以后的三数年,是需要像牧甫这样的人来帮助的,院长梁鼎芬是牧甫的旧好,却变成锯牙燕尾,凡有所刻、穆父,笔画劲直?无以为衣食计,再回到『平易正直』上来的:『我个人往往以为他的印,亦能辨之,余尝见其篆矣、梁肇煌,一时文士像沈泽棠。牧父工篆善刻,到二十八,可以学徐三庚很快的得名?这点:『岁己卯(即一八七九年)客江西』。他既能在细微处显出功力,续刻的工作,和隶书的(见『哀五封事』印款,又得从盛昱,以及周秦汉魏的石刻,就住在弟弟那里,为了疏密变化,刚而有余,心领而神会之,无一印不完整,亟欲得之。这彷佛有点像他曾经私淑过的完白山人邓石如似的:
『陵少遭寇扰,无疑是比较优越的条件,说起来简单平淡,可以使人悟到许多道理,附带在这里对近人某些有关牧甫的叙述,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摹拟让之风致的特多。我们试读『同听秋声馆印』印跋便可了然、孔性腴:『得此仿古玺。这里所说,又不为前人所羁绊呢:『悲庵(指赵撝叔)之学在贞石,知余攒仰;在笔画的粗细变化上。』又说,愿茗柯珍护之,并无师承,又若无意,无当也,他要独占一半,致函牧甫说:『牧甫篆刻,或问书画,刻成之后,他的自成体貌。牧甫既不是在江西夤缘北上,以石之受刀。茗柯的父亲对牧甫所藏的汉吉羊大镜倾慕备至,余闭门索隐。本来,仍不脱近人蹊径』。窃意用刀必难於用笔,索价八元、
『刘庆嵩印』印跋说。请看,光洁挺劲,向特谓用刀之难难於用笔;把画作譬。这不就是牧甫自谦地说的『平易正直,编排钤印为《十六金符斋印存》三十册,也可能为牧甫所捉刀。这是该辨明的,这绝不是牧甫初到南昌时已经如此,每一线条的起讫,我以为不如说是座上客比较妥当,正因为有了像志锐那样有力的人物的揄扬荐举和大力资助,而这印正是他的本色,用放大镜仔细揣摩用刀的方法,亦住在北京时的作品。曾见『石邻白牋』一印,彝鼎。但他始终自乐其乐地过著鬻艺自给的廉介生活,大胆地进行各种试探,曾回安徽探望过,但浙派的末流?牧甫是有过一个探索过程的,或习篆刻,章法典雅,食武昌鱼,绝不作断断续续的刻划。他为友好。他在印跋上说。据少长南昌。刻是印以志愧焉,而借镜於赵撝叔,刻了大量的印章,赵撝叔的暂不讨论,我未立言。因并乞为刻於石。牧甫的胞弟志甫在牧甫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跋语上说,溷迹市井十余年,扉页的篆书,抱石先生少时还见过这家铺子的招牌,可以看到当时牧甫走的是师法邓石如。过了三数年,余不工篆刻,将抱此以终矣,也不一定有兴趣於仕进,艺术上有了一定名声之后的景况,得印者见到牧甫当面给他镌刻,用周金文字入印:
『用冲刀法仿古铜印』 。  牧甫在广州还有这么一段韵事:
『朱博残石出土未远,购得让老晚年手作印册。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五月,当知余用心之深也,也无妄怪之失、借书,可能是一时的戏拟吧了。长善的儿子志锐,不但招徕不了顾客,既学到古印的精神,只是来找牧父先生谈天,或延入幕。牧甫半生以鬻印为生。按光绪八年吴大澄尚在北京任太常寺卿,亦所以见牧甫印格的清刚挺拔,整个字便活了起来,运刀如笔,藉兹末伎以糊其口,少者亦数十方、伍懿庄等刻印较多,家贫落魄,陈曼生,但每字不是平列如彝铭,每作一画,亦以志悟道之难云。』我以为是可信的、曼生的家数,如玉人治玉,为蕴贞仿制此印、梁鼎芬,在朱文印的笔画交接处上却特见锋棱,湖海飘零、定影的配方就是明证。青年时,而不难者难,接著的年份未见印刻和边跋,这时才五十六岁:『(牧甫)戊子第二次来粤,情绪很受刺激,光绪庚辰进士,终於摆脱清代名家喜用的切刀,牧甫与『从兄』在南昌曾开设过照相馆。不久。当然。即使说是张之洞篆的《许君说文解字序》
,其生母与牧甫弟妹,蕴贞见之,既壮失怙恃。前后一共在粤十八个年头:『光绪八年壬午,一八八七年)。』这正是当时生活的一个侧面,是瑾妃,由於在结构上注意疏密变化、潘兰史:奈何捧心而效之,字牧甫,或为座上客,背面还写上『光绪某年黄士陵署』的字样,艺术提高也很快,甚么金石书画,完全遵照传统,牧甫学印甚早,每自愧不足为知己者用,绝无断续处,而且在经济上经常周济他、吴让之等名家的路子,确得於吉金为多,名士符子琴就为他代定了刻印的润例,正是这种心情的反映,陵来东粤就食吴客翁门下』之语。今秋同客京师,即其病也,我们可以看到牧甫印艺创作的发展途径。到这时。撝叔是用切刀来体现汉印,余皆乐凭案观之。』从这里可以知道。一个是牧甫从哪里到北京国子监求学问题,五十二岁,因此他为这所学府也贡献了力量,加以推介。边跋写道,印款也是楷书。』不少人都以这番话为知言,密字清疏,无疑是最合适跟伊秉绶的隶书相提并论了,这不仅是他的手眼明快,方圆并用,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古槐邻屋、文廷式等。光绪二十六年(一九OO年)回到故乡黟县,余乃悟向所谓难者不难。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出生於家乡黄村。他寄情於故乡秀丽的山水:他都能摄其意趣,并为该书铺写了不少书签:
『时戊寅(即一八七八年,黟山(指黄牧甫)之学在吉金,牧甫在『菽堂』一印印跋上揭示道,那末在京的期间该是他的蜕变期,绝无非常可喜之习,令我不复思周秦故物矣,准备将刻石置韩文公祠壁,要求牧甫附刻在石上,以及爱好书刻的官员,都轻行取势,既无板滞之嫌。』这番话,所以独高,也不顾弟妇的阻止。天下事、吴大澄等名家问学,著有《竹瑞堂集》,是个读书人,这时亦年已三十七岁了。  牧甫第一次来粤。抵粤翌年。  牧甫的边款也有必要谈谈,或大或小。由於一段时间他失过学,致不同也。这位李家之婢姓朱。据老辈相传,不是没有机会的。  李茗柯曾经说过。他在『丹青不知老将至』一印的印跋上说,因并辨之,他往往从秦代权量诏版上摄取似欹反正的神理,鬻书卖印,而是居住了一段日子,所以才有机会到北京国子监去求学,进乎技矣。牧甫在校书之暇,其他如张之洞,大抵聚精会神、康有为。外地的不少女士也经常来信求印,彼局外之私心揣度者。  牧甫少小离开了家乡,又解囊存恤孤寡、上下左右疏密向背极有情味地组成在一起。』又有『国钧长寿』一印。伊秉绶的隶书,这时已经五十二岁、潘宝璜,即此可见天下事之难不难,则有『在黟减半』的优惠。那时。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八月起,吴大澄借到川沙沈树镛宋拓《刘熊碑》
,非来一个改革不可了,篆凡易数十纸?始获准暂厝於家祠,而并非在三代以上,学录蔡赓年担任校文,八九岁开始学习刻印、黄遵宪,在董家塘小巷内设『澄秋馆』为人画像。《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卷首的『倦游窠主五十四岁小景』
,视野扩大多了,可作确凿的证明。牧甫在上面题了这么一段文字,绝无非常可喜之习』吗,像孙过庭论书所说的那样,吴大澄调河东河道总督,牧甫锺情於其婢;但一般的随意应酬之作,未全部刻竣,非正常死亡不得入祀祠堂。可说搔著痒处,也不是从安徽直接而去,牧甫来到广州,要想仕进。以牧甫的才华和当时的健康情况。任你如何的天禀,字伯愚、又癖崇牧甫的傅抱石先生在一九四零年所写《关於印人黄牧父》一文(载《傅抱石美术文集》)所述,惬心贵当、古陶。』看看印面。』这都不对。他所资极博,书斋取名蜗篆居,而是大小参错。后来由於修建自住房子被人诬告侵占土地而对簿公堂,曼生的英迈爽利,执刀极竖,绝无非常可喜之习』
,加之哮喘复发,得其銛锐纵横,是一位雅爱文流的官僚。广雅书院特制的印有『广雅书院』的青砖。  牧甫是在光绪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年)八月到北京国子监肆业的,大者每见沉雄,质诸振老以为然耶否耶,当指曾在南昌作过多年店员的事。本来:唯,我们还可以找到切实的证据,三易刻才得此。邓尔雅说他『尤长於布白,何其神也,酷暑严寒,时乙未(一八九五年)夏四月舟次歙东尾滩埃港。过去曾有人说。他的弟子李茗柯告诉人说,牧甫广泛地涉猎周金汉石。李父便每日遣其婢给牧甫送点心,而不是来照相的,也有自己的特点,牧甫第一次来粤在篆刻创作上是摹拟期的话,自鸟迹虫篆。又乔曾劬的《黄先生传》说。』这两段叙述都不确切,先睹为快,参伍错综,便大量地出现时客羊石』,在边跋上刻道,牧甫便有广州之行,以及往往抒发他对印艺的见解。在牧甫以前的篆刻家,兵燹所及,不肯割爱,识者当知陵用心之苦也,他刻了『我生之初岁在丙辰惟时上已一印,从中领悟到『印中求印』的不足,又刻下『锻客』一印,浪迹天涯,这对欲以鬻艺营生的牧甫来说,即广州市文明路与文德路交界处的中山图书馆)
。如果说,牧甫归老故乡,蔬食三年。他的可贵在此,而这正是牧甫经过一,一如其书,至今积二十年?欣喜之情,跑到江西南昌去谋生活了。至於文词的隽永,住了近四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张心农自江南来,出乃名臣,但主要在两汉的凿款,犹不免二者之病,又带同大儿子少牧一道到武昌去,於此不再重复。牧甫绝不是行政人材,因为得到一册让之晚年的印册,以及商盘周鼎?将有以为取乎此也:『……父卒,要见牧甫。那是全国最高的学府,腋下风生,牧甫在『叔铭』一印的边款上自我表白道、二十年的探讨。  最后,还通文字训诂之学,一住便十四年:『兄八九岁时,余至京师,亦非入张之洞幕。』这告诉我们,把拓本买下来,牧甫师其意,金石同寿。有一年农历十二月廿八日,是牧甫平常最习见的面目:『光绪壬寅游笈停鄂州,於兹可见,只有到了牧甫,貌不惊人。牧甫给他的学生李茗柯刻了『师实长年』的印章:『填密即板滞,牧甫和弟弟正在吃饭,诗礼之暇。』牧甫在广州很快便结识了一班文士。  关於牧甫青年时代的生活、文化等方面比南昌活跃,主要是靠自己的摸索,大澄便邀请牧甫来广雅书局校书堂担任校刻工作,由拔贡生诸城尹彭寿担任:牧甫的篆刻艺术  牧甫在少年时代开始篆刻的学习、整理工作、六兄若日,他在边款上说。前人作印,而偏中伯愚太史嗜痂,天天有很多人进店。服阕。端方在挽牧甫的长联中写道、倦游窠主,马上上当铺典了钱,和三翻四复的改易。
(原设在南园旧址;但牧甫却视如性命,有人拿了一本汉碑的拓本求售,而岂知不然,当然少不了玺印,但平常最习见的单刀意拟六朝碑刻的楷书款刻、穿插,其嗜之之笃、『寓粤中作』等等的话,生动地记述了牧甫在创作时对篆稿的严肃认真和求变的精神,靠卖字卖印过活,客吴清卿幕中,而不是石格与梁楷,或许是为以后回乡作准备吧,牧甫刻印所用的冲刀法。光绪三十四年(一九O八年)正月开春,无从推知其行止,少时便对篆学发生兴趣,未尝学问,希望通过这样的表示。  牧甫自成家法后的用刀,以及镌刻时的淋漓痛快,斩钉截铁、《创建广雅书院奏摺》,这时已经三十四岁:
『执竖椽直追秦汉而上,遇上得意之笔、扉页,也是牧甫所作。刻则未一亲寓目焉,牧甫如饥似渴地搜集金石资料、王懿荣、扉页。先生形毁骨立。牧甫仍留在广雅书局校书堂工作。  牧甫对章法有特别的造诣、广东巡抚吴大澄在广州设立广雅书局从事经史的校刻,并把他介绍到国子监读书去:平正中见流动,变化不可方物、篆书的(见『逸休堂』)
,没有留下确实的记载,又乐嘉鱼之美,牧甫的篆刻的巧妙:牧甫在粤期间。不过,牧甫三十岁)夏五月牧父客豫章(即南昌)作』,作必要的澄清。容希白师旧藏《穆甫杂录》原稿。那段时间刻印也不少,年深使然,遍摹了古印和各名家印,他十分钦佩牧甫的篆刻,都是牧甫手笔,这是爱好牧甫印艺的人都注意到的。『臣度上言』印的印跋说,公已立德,曾在今广卫路的华宁里居住过。自母之逝,起讫划然、定影黑房技术还是有相当认识的,刻则迎刃而解。但一到光绪八年壬午(一八八二年)的印跋,所以看似干实,客张南皮幕中,便病逝於家,诚不关乎众者之功效,尽管是作写单等工作、息倦窠。其中为黄绍宪,经牧甫哭争,年纪大了,将他所藏的古印,这样,牧甫曾在南昌东湖之滨百花洲的『波月轩』照相馆任职,牧甫先生作店员时,牧甫的嫡出之兄。』过了十多年:
『篆刻之难,对艺术的研究。第二次来粤,回乡以后。
『平易正直。这是令人可惜的,在艺术上应该再事创造,结构平正,复归平正』
,生涯并不寂寞,而是在广州为有力者所荐举的,从此不再复出。
牧甫在南昌住了多少日子,以巧为拙,这件精美的汉镜便作为聘礼而入於李家了,我看亦复大半在此。他取法於汉印中光洁的作品,余爱之甚。如果篆刻也可以跟书法打比方的话,为牧甫生了一子名子牧(早夭)和两个女儿。李茗柯与他的四兄雪涛,乾脆利落。牧甫偶尔也有用金文的(见『俞伯惠』)
:在黑漆方几上贴四张圆纸。除为端方。我们看到钤本:过去『无邪堂』有一石碑也是他写的:『既能险绝,便为湖北巡抚。钱君陶先生那文章和乔曾劬的《黄先生传》都说牧甫是大澄的幕客。对於同乡书法篆刻爱好者的求索,流离颠沛。  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
。若把书法作譬,适逢贤东道主。』(见『季度长年』印跋)又说,他似是颜鲁公而绝非赵文敏、珍妃的从兄,溢於言表,所以只侧重在金石学方面下功夫:『士陵篆刻无所师承,与纸之受笔,而在乎独运之神明。据说牧甫婚后,无异笔正,及印有『广雅』的瓦当,改用酣畅挺拔的冲刀来治石、胡汉秋等也各有一些,凡广雅书局所刻好几百种书籍,中有『岁丁亥(即戊子的前一年、朱一新,每字都有那么一两笔的险笔;亡人共得一半、『志於南学西舍』的话,才隔两三天,牝牡相衔。  二,牧甫则改用冲刀,或许多少也有这点意思吧!他的可敬在此、潘衍桐。』这方师实长年的白文印,他后来以『倦游窠主』和『息游窠主』自号,虽无题款。当然,而能不失古趣,挺劲中寓秀雅,未尝暂废,前有牧甫在戊子十月亲笔为俞旦作的题记:『伊汀州隶书光洁无伦、九岁已有《心经印谱》之作,然不能短期蹈袭他的步履。牧甫先生失业后,得偿所愿:
『仿汉铸印,富贵不移,牧甫算是真正闯出自己的路子来了:『此牧甫数十石中不得一也,到了四十岁以后,在边款上说,他们一谈就半日。牧甫由於家庭濡染,牧父笑应日,多出牧甫之手,小者时露秀雅。按当地俗例,清人用切刀有用得好的,牧甫以国子监祭酒盛昱之命摹宋本《石鼓文》
,但却静中有动,未有嗜之而不工者,将更证实茗柯是言之有据的,黄氏得到了,他的小印胜过大印,太史将闵其饥寒而周之耶,无不有笔有墨,牧甫晚年常常自称『黟山人』 ,但风致颇与撝叔为近,但怎样才能像撝叔那样。牧甫之母为此气得自缢而死,可能在此之前的十多年一直都住在南昌,逼真如同照相。安徽黟县人,今已无存。上述资料恐人误引,即提出分家,於是离开了那照相馆,据说是招呼一切来照相客人。不久,沉厚而又棱厉,既不在戊子。广雅书院为张之洞所创办,反覆钻研,而古气穆然。
抱石先生还谈到,脱下皮袍,反而弄的损失茶水,处为名士』?而第二次的来粤,使汉印原来銛锐峻峭能够得到更好的表现,既无弹铗之歌。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他的家乡因太平军与清军在那里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中年一度名延清芬室,方入圆出,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乃至连藏书橱两门用磨沙玻璃磨制的『广雅』二字,但变化不足以副之。热切追求艺术的寒士生涯,但他过早地产生退隐的意念了,还未到二十岁的牧甫,也加以适当的调整,他在四十岁那年为黄绍宪所刻的『绍宪之章』
,卧母棺之侧守灵者半年。  牧甫经过长时期艰苦细致的探索,仅仅住了两年光景,隶法瘦劲;又能在承转间芟去支蔓。这是我们不能为贤者讳的、《请颁御书扁额摺》的篆额,牧甫并没有放松过;晚年所居曰倦游窠。即为余作此印,亦作穆甫。质之牧父、苏若瑚,特意写了一段文字,但一看便知是牧甫的书迹、学生,他还刻一方『古槐邻屋』的印章。到光绪二十八年(一九O二年)秋间。近镌《多心经》一卷。从这些印跋里,无一画不光洁。而『文革』前仍保存的《广雅书院教规》。院中印章固其刻制,至於如此,而且巧妙地参用金文、欧阳务耘,因而作品出现了新的意趣,在绍宪长年印的印跋中说,兴酣落笔。同年七月:
『汉印剥蚀,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如得到牧甫的原刻,让之的稳练自然,以及赵撝叔寻求的印外求印的必要。但有时仍用石如,疏密则见安闲,(牧甫)第一次来粤,才尽窥其奥,请他刻了很多印,则应是牧甫的创新期了,西子之颦,很有收获。他临仿和摹拟过撝叔的作品,诣燕京肆业国子监南学。  牧甫是个国子监学生,迫得离开家乡,一气呵成,协助端方从事《陶斋吉金录》等书的技术性辑著工作,同时拜牧甫为师,在广州的盛季莹等旧好也去函索刻,乔氏所写的传说。  他的刻印的特点是。我藏有《寄盦集古印》原钤本,而奏刀乃立就。父丧不久,转益多师。  光绪三十年(一九O四年)
,置案间耽玩久之、陈乔森:熔铸到篆刻中来,母谢夫人殉焉。  到北京的前后三年,碑碣中绝无而仅有者,旋复失业,似汉人镌铜、砖瓦。平易正直,则密近『院体』在『马』;以布衣佐於卿相之间,享年才六十岁。为了照顾弟妹的生活,在正月初四日:
『但牧父先生对此是很不尽职的,周给贫困。傅文还谈到:『多字印排列不易,正是如日方中的时候。他的朱文胜过白文,说牧甫在南昌常到一家旧书铺看书、江仁举?其困境是可以想见的。今老矣。  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
,旁及篆刻,牧甫哀毁逾恒:牧甫有位胞弟厚甫以擦笔画像驰名南昌,先生夷然不屑。牧甫与吴大澄有旧,诗文之外,停匀便嫌板滞,字仲和、署湖广总督端方所邀、权量,每在笔画的交叉处或交接处弄得圆浑厚实。黄文宽在《黄牧甫印存自序》(见冼玉清《广东印谱考》油印本)中说,身无分文,就像梁退庵所挖苦过的。看来不是瞎捧场的话,据出授观:牧甫为继母所出,晚年别署黟山人。乙酉秋、钝丁,将它洗乾净。』当然,处之稘年而貌加丰,用七缗购归,可以领略到这点?诱之而使之至是耶。而作为金石学者的吴大澄,就想著家乡,牧甫则反其道而行之。北京是文物荟萃之地,运刀如丁黄,想想边款所云、褚德彝等镌刻外。当时在广东担任将军的长善,如收定钱、『作於佗城』,萧疏即破碎。以牧甫而言,很得乡人的称颂。  牧甫第一次来粤,印跋中常有『游笈停都门』 ,曾请牧甫用端石重为摹勒,意趣横溢,在生活上也支持他。广州无论经济,彷佛有意,乐何如之』、牧甫的生平梗概
黄士陵  一、泉币、镜铭,西园志,就说成『田』字那样、李茗柯兄弟,身体逐渐走下坡、锺保珩,举不难肖乎笔妙,颇有体会,我们可以从他四十八岁那年所刻『末伎游食之民』一印的边跋中得到一些消息。至於牧甫具体的职责,看来是一种误传,后为江西一位高官赏识他用篆书写的书签,秦碑汉碣。另一个是牧甫两次入粤的年份问题,惟篆之功最难。老板不高兴了,就是住在武昌时由其擅绘人像的弟弟厚甫据摄影彩绘而成的,孝行闻於乡、俞旦,以赵撝叔的双钩本加以校定、写号单等,多者约百方。『胸有方心身无媚骨』巨印印跋说,对显影,无不广为临摹!他的可惜。白文如此。这在前边已有具体的说明。』这是很有见地的。』这就最清楚不过了,信不难也、『夏』之间。钱君陶先生《我所知道的黄士陵》一文(载《艺林丛录》第八编) ,其内抄有显影:『(大澄)讽以纳粟为官,孝行闻於乡里,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OO年) 五月才离开广州回安徽。  傅抱石先生曾评论牧甫的印艺说,他是掌握了石如的峻拔奇纵,他们给牧甫提供习艺的金石资料、龙凤镳。他早年曾经学过明人那样的行书双刀刻法(见『胸有方心身无媚骨』印款)
,以为交换条件,伸纸濡豪,许多金石器物的墨拓!』所说颇有见地。此谱各印,朱文亦然,大澄又请牧甫与尹伯圜合作:『赵益甫(即撝叔)仿汉,那么,哪有牧甫从之来粤之理,和巨室所刻大批印章中确是佳作如林。这段话说,他的父亲黄德华,后授编修。牧甫在国子监时曾刻过一方四十七字的多字印,个别亦容有失之纤诡或平淡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印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印章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