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族谱的祖谱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掌故知鲁 孔氏家谱掌故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孟继新石文学中国人一向有追根溯源之传统,《论语·学而》篇中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语,后儒解释说,“终”是人到终极即死,“远”指故去的祖先,“慎终追远”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怀念、追忆、祭祀远代祖先,这样才能够使得民风朴实,道德厚重。
在我国各种缅怀祖先的形式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平民化方式,就是续修家谱,族脉得以传承永续。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从它的内容来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特色的文献,它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或许有人认为,家谱的修撰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其实不然,就以《孔子世家谱》来说,是经过一代代人不辞劳苦、全心全力,才得已完成的,而且在整理和保护《孔子世家谱》的历史中,还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的故事!
西汉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孔子世家》,他历数孔子之后十余世,不论是名字、世系还是生卒年、官职,都能信手拈来,凿然不紊。可见,定有谱牒为依据。可惜的是,尽管之后的孔氏后裔不断修补增续,还是因为各种历史的、人为的、自然的原因,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里,我们讲一段孔子家谱的故事。
宋元丰八年(1085年),有一人殚精竭虑,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创举。他就是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嘉佑年间登进士第,在仙源县任职,期间,他以德服人,治理地方有礼有节。后经司马光等上书推荐,升迁为太常博士,历任陵州通判、夔峡转运判官、虔州知府、刑部侍郎。
孔氏家族中早期传有的手抄族谱,谱序不清。始于唐黄恭之的《孔子系叶传》,又只记有承袭一人,有很多疏漏不足的地方。孔宗翰感叹道:“盖先圣之没,于今一千五百余年,宗族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他认为,家谱中应当把其他有作为的子孙也收录进去,这样才不使他们“泯然不闻”。同时,他还认为,应将旧谱镂板,以便广为传之。
北宋时期的印刷术,已经站在世界的前列,相当发达。孔宗翰把世传手抄族谱镂版后,采用印刷的方式装订成书。这是第一部印刷的孔氏族谱,族人相互传阅,莫不欣喜感悦,这也使得族谱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广为流传开来。
谁料风云变幻,世事难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赵桓。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丙午(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靖康二年(1127年),也就是修复家谱后不到50年,北宋灭亡,建炎南渡。孔氏家族在这场历史变迁、政治风云中亦未能幸免,宗族散走,家人乱离。自此,孔家有南宗、北宗之分。
建炎戊申(1128年)十月,有一孔氏族人孔端朝迫不得已,离开庙宅,奉诏随衍圣公孔端友南下。第二年,以孔氏子孙的身份受到皇帝恩赏,被命为徽州歙县县令。由于时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直到两年之后,也就是1131年的4月,孔端朝才前去歙县赴任。
孔端朝,一名端木,字子共,是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孙,赐上舍出身,官至国子博士,是阙里“中散位”后人孔舜亮长子孔若升的第八子,以叔父孔若谷无子,遂为其嗣子。建炎初,随宗子孔端友扈驾南渡,因官居徽州歙县,遂安家于徽州。此后,子孙繁衍,形成孔氏流寓外地的徽州支派,而孔端朝则是“徽州支”的始迁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可是,命运总是不可预知,就在孔端朝上任不久,立足未稳之际,可怕的事情又发生了。
绍兴元年(1131年)六月,张棋率兵入侵骚扰徽州一带,歙县县城被攻陷,烧杀抢掠一番自不可避免。只见火光冲天,哭喊声响成一片,无数人暴尸街头,人们惊恐地四处躲避,孔端朝遇到了人生以来的最大劫难。
张棋是宋“六贼”之一王黼的手下。这个王黼又是谁呢?他是大宦官梁师成的干儿子,此人毫无远略,祸国殃民,他应该对北宋最后的灭亡负直接责任。正是他当时急着和金人联合,妄想把辽灭掉后封王封侯,于是就引导金朝使者走大路、跑捷径,7天就到了汴京,把重要的军事线路暴露无遗。后来金军攻打北宋的时候,就是沿着王黼曾经领的路,很快攻克了宋朝都城。在这样的败类手下耳濡目染,张棋也成了心狠手辣、陷害忠良、目无法纪的刽子手。当张棋和他的手下进攻歙县之初,孔端朝十分恐惧,因为城内的守兵不多且又突然受敌,一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抵抗。正在踌躇之际,有禀告城门失守,贼兵正一路向县衙杀来。看来御敌无望,只能暂避逃命了。他立即命家臣仆役各奔东西,他事日后商议。
亡命之际,来不得半点犹豫,要迅速作出判断该舍弃什么,该带走什么。此时的孔端朝安顿好妻儿躲藏后,毫不犹豫把珍藏多年孔宗翰刊印的古本世家谱,以及诰敕、祖、父遗书等贵重之物藏在腰间。随即又捎带了几件生活必需品,带着幼子乔装打扮,混入四处逃散的人群,向西城门狂奔。对他而言,金银财宝实为身外之物,家谱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谱序,而是孔氏家族传承血脉的见证,此时举足轻重,堪比生命。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淇ㄨ鲍涓濮瀹舵慨璋遍骞插硅浼璁璁茶
堕达 10:22:55 淇℃ユ锛缁煎甯锛伴荤杈
浣锛棣澶у翠互浜插锛绁璞濮ㄤ锛榫骞村绁ャ骞哥搴枫瀹惧ぇ灞浜鸿储涓ゆ恒瀹舵涔涓浜濡板勾杩锛浠澶у璧锋ワ卞璋缁慨涓ㄥ喘扮ㄥ戒娴锛杩娆′璁冲杩娆$画淇伐浣璐ワ姝わ瀹瀵逛浠氨锋瑰澶х浠ユ浠瀹瑕涓簿浼寮濂姐涓㈡璁插涓锛涓浠g浠濮ㄤ腑涓澶涓姘腑界剁涓寰浠涔澶у锛惰璁稿濮姘缁涓借锛涓稿褰卞濮姘锛涓轰涔杩疯锛灏辨涓烘浠绁ㄤ腑界ぞ浼灞涓や釜缓璁捐绋涓轰绐虹璐$棣灏辨ㄧ濮寰濮浠ュョ舵锛妤界浠e藉ユ灏辨浠杩芥函濮绁剧讹跺剁舵浼朵翰瀛芥界澶цc榛寮俱瀛杈宸界澶цo瀛瀛杩借浠ゅ肮锛涓革锛浠浠负妤芥灞浜板锛浣胯扮妤芥涓烘ョ舵涓戒镐涓杩浜惧骞达版界锛绉缁涓涓斤娲惧电妤斤寮鸿揩妤界寰瑗垮杈归诧浠濮濮濮绁澹逛ㄨ绉讳璧板板北瑗夸涔绉电绠℃炬锛烘虹憋垮版ゼ涓轰跨ジ锛浠灏变互绁瀛涓哄锛瑰澹癸灏辨濮绗浜猴虫渚挎寮浜濮灞浠ユ浠澹瑰涓濮濮濮濮绁锛腑濮杩芥濮绁浠ョ哄ㄣ姹涔搴涓锛濮涔锛涓濮灏辨界藉濮锛冲濮颁芥锛辩澹瑰绔浜濮濮绁澹归跨ジ妤肩灏辨澶╃灞辫タ蹇诲甯涓灞骞冲涓甯浠ョц捣瀹讹板楂朵唬椹板缇わ浠ヨ储杈癸洪ㄥ榧癸淇ㄧ跺锛骞寸句宀锛浠ュ缁浠澶╃骞冲胯锛涓杩澶锛涓搴цタ姹澧锛澹广夸浠g娓垮炬浜杩涓gО锛骞存ㄥ戒甯濮汉锛ㄨ涓捐棣灞濮璋浼ㄧキ绁澶у革浠骞存杩灏涓捐绗灞濮璋浼ㄧキ绁澶у搞浜涓绁换渚锛惰渚浠涔姘浜按涓浜杩硅宸′汉姘缂姝插板浼憋扮惧勾涓缁锛涓涓绁垮充璋峰お瀹锛涓绁浠ヨ涓洪垮浠わ浜涓绁典妇瀛寤涓洪锛瀹冲乏硅楠″锛绁浼娓搞绋濠濡ゃ浼骞翠究澶у甯涓逛负甯锛澶у椋涓捐浠讳腑甯镐锛杩濂杞藉锛瀹瑗澶舵璐煎绉扮娓镐汉绉板瀛锛瀹冲逛腑锛卞″姹舵剁即璇涔革绔涓澶у锛琚浜寤疯功绋锛存硅锛瀹冲箍骞崇革褰锛涓绁ョ锛ュ渚胯瀹锛灏变换甸ㄧ绡℃涓ュ郴跺讳ㄤ濮涓濠濡わ甯涔琚ュ锛浜杈锛ヤ功杈剧锛绮鹃冲锛琚おО涓轰搴璐ゅ妯濮濂藉垮锛档椋濮濡规宕褰锛妯搁锛璋瑷杩浜锛濂瑰灞夸俊瀹己渚お杩绂讳浜澶哄╃瀹环绾蜂锛杩璧蜂娓浣娲伙瑙锛轰灏ㄤ汉璇璧浣锛琚汉浠О涓烘浠eコ瀛锛涓涓绁浼瀛斤娓镐瀛d藉惧浠c绋涔瀛褰娣辫瀛浜涓璧风瀛锛骞磋交朵究姝瀹缁涓澶т锛妇惰锛涓哄浠わヤ互锛换介匡浜换涓浠璁板绡锛涓虹鸿姹涔涓浜虹锛绁恒瓒烘浠濮绁锛浠骞磋交渚垮骞介璧浠ユ锛涓捐浜ュ共璐ゆ琚涓浜朵抚寸扮朵翰锛璁板璁板涓璇渚垮濮姹涔浣锛琚汉璇风瑰藉锛ョ变腑锛瓒浠句互杈╃斤渚胯刀颁含㈣涓锛涓哄堕福わ涓骞冲浜浠ゆ锛骞舵颁釜浜烘锛灏浠涓鸿浠ゅ锛崇姝椹琛涓浜锛浠25骞磋璁般榻姹涔涓剧锛棣寮涓芥唬涓芥垮哄扮娌块╁扮渚锛璁拌浇浜姹浠e浜甯锛浜句澶骞寸板浠浜轰滑锛瀹惰锛姹涔绗浼缇宸ユ村硷瑙婚グ锛宕灏搁锛浜涓婵璇★涓锛璧¤涓绉斤璇浣锛浣胯涔浜逛汗涓寤哄骞达79骞达姹甯澶уㄧ借璁ㄨ浜缁锛浠规褰借寰疯涓烘浠g缁革浠杩涓璧澶у锛涓ら借绛琚箍娉浼璇碉姣㈢涓哄贰浠借璇璧浠杩涓姝ヤ锛堕┈浠查介哄贰锛杩娲娌虫ˉ锛椹锛浠查借芥按浜★璁╀涓杈锛浠ㄩ┈涓璧颁涓姝ワ涓绡杈渚块跺哄锛颁浜虹绉拌浣浠娌诲涓涓ワ翠娇杞か褰琛缇杈卞剁娲充护锛褰舵充护ф绐涓ゅ濞蹇娌″锛ョ瀹琚锛娲充护渚挎瀚ュ锛灏虹缁缃ョ憋姝讳变腑锛哄涓讹姹涔灏澶╂蹇瀹甯蹇涓ょ骞舵锛绋挎d贡锛缁х画瀹锛涓澶涓濂瑰琚涓ュ寤凤濡瀛璇讳功锛变涓骞村辜锛澶甯匡濂逛涓哄お椤鹃涓裤濂瑰淇″瀛璇i娣憋濂冲濂虫涓绡锛琚灏涓衡濂冲d汉骞达ュョ瓒椹诲瑗垮锛骞磋澶锛琛ㄧ瑕姹杩涔★姹甯绔浜涓骞存病绛澶锛濂规冲板ぇュ姝荤变腑锛浜ワ甯椹诲瑗垮锛浜х浜瀵瑰ュョ娣卞渚锛渚夸互濂规繁瀛锛浼缇绗浜涓绡琛ㄧ锛朵腑缂涓浠ヨ冲澶╀锛寰涓戒娆㈠锛涓灏戒o佃寰澶浼浣锛㈣Е姝讳负瓒姹锛涔瓒浣骞淬涓寰杩锛澶瑙搴浣垮藉姘告宠涔锛瑗垮浠涔蹇э瓒寰胯涔╋瀛瑰涔杩璇翠涓や釜告锛ㄦ绛靛寰灏搁磋榄渚甯板癸跺婚寮椹绀猴姹甯璁や负涓冲锛瀹ㄦуo浜淳f宸辨″浠诲轰换瑗垮芥わ跨瓒浣跨瓒寰浠ュ钩瀹杩濂逛澶宀锛澶害绱涓惧瓒浜瀹躲澶浜ゅ涓芥伐浣椹憋轰娇瑗垮31骞达㈢瑗垮灏版靛尽浜澶渚电ワ瀵逛姘绂讳富涔锛浜涓缁镐璺宸╁轰姹澶姘藉锛琚涓哄杩渚涔涓绁瓒涔瀛缁ф跨朵翰蹇锛鸿タ锛涓哄界涓绁濮锛琚瀹杩渚涓哄椹搁┈锛浣存富浣椋缁浜轰贡峰コ崇郴锛澶娆″杈辩濮锛涓娆$惰濮璺ㄥ锛濂瑰汉崇郴锛濮蹇蹇锛浜濂稿か娣ヤ浜у寮濮濡瑰ㄩㄨ版╀濉澶╁ぇ绁搞虫濮ㄧぞ浼涓峰ヤ浣疆颁锛濮娆′腑淬绠涓烘ュ澶╁ぇ瀵哄匡瀹负灞ラㄥ涔烽ㄥ涔灏у藉宸负瑗垮搴娇锛涓虹跺锛惧浜哄ユ涓哄杩灏辨腑濮涓ゆ涓寸e浠浠互ョ濮浜洪戒负涓袱涓灞轰板虹璐$澹瑰浜涓涓涓跨灞妤肩氨澶╁骞冲涓甯涓杩灞堕骞抽碉骞抽垫靛ㄥ帮浣浜瑗跨搁冲涓涓浜涓靛杩浠瑗夸复娼煎靛杩垮涓涓褰灞堕瀹点虹瓒搴褰灞浣ㄦ抽杩ョ洪浜变腑锛濮涓瀹惰版╀涓惧勾堕寸虹瓒涓ゅ汉浣板褰涓澶锛浠ュ发婀濮瀹惰氨芥瓒瀹惰氨璁拌浇颁涓舵锛澹逛涓涓涓瀛浼稿灞娴姹浜瓒涓绯荤璁拌浇渚垮版涓烘浜涓颁锛澹逛涓浜涓瀛妤灞璞姹插寮浜浠g濮浜娆′腑寸浜惧骞村颁瀹澹逛浜浜涓瀛瀛灞瑗跨堕瀹舵锛颁虫骞达1341骞达浠濮绁浠瑗挎堕瀹舵杩灞娌冲澶杩灏辨浠浜浠d换瀹惰氨涓瀹璁拌浇锛濡娌℃瀹惰氨锛浜轰滑灏变界ュ绁锛绯伙浜瀹惰氨浠芥寰d汉浜蹭翰块夸锛瀹舵浼绉浜虹┿浼缁浣椋藉浼涔涓姐濡娌℃瀹惰氨锛灏变璞¤澶瀹舵凤涓绠′浠绁绛浼澶х浜虹╋浜杩规绛杈锛缁绛锋浼濂э戒ㄥ斤涓浼娴浼姘汉瀹舵锛灏辫藉骞撮垮辜搴浠瀹惰氨缁2005骞寸寸姣杈ュ浣瀛ㄥ涓ぇ缂烘撅涓濮绁浠ヤ扮澹硅涓涓惧骞寸缂轰杞斤浜璋变腑寸烘ョ锛姝ら璇澶锛涓板疯川涔涓ゅ箍灞辫タ瀹惰氨杈澶у樊璺骞存ユ浠瑗裤璺灞辫タ杩瀹寰姐璧翠袱骞裤濂灞变璧版渤锛缁浜ュ颁锛澶辫藉惧骞寸绁锛瀹浜绁瀹惰氨缁捣ョ挎浠瀹惰氨澹瑰扮ㄤ澶浠d涓涓缂轰灏辨澹圭涓涓瀛澶绁瀹涓瑕涓骞翠缁堕宸茬颁锛瀹舵″浼璁や负缁慨瀹惰氨舵哄凡缁锛冲骞磋捣瑕ㄥ涓灞缁慨瀹惰氨娲诲ㄣ澶у涓や骞寸锛灏卞浠ュ涓ㄥㄥ戒娴濮瀹惰氨ㄦ汉㈠版跺锛浠濂璧板ㄥ藉版跺氨浠ヨ豹浠ュ璋辩ず浜猴豹浠缁繁澹&澶灏涓瀛ㄦ寮璧锛灞缁涓ぇ涓锛灏卞锋╃颁浠ㄨ缁慨瀹惰氨涓瀹瑕楂锛绠绫姝ゆ轰灏璇涓涓藉娌冲ㄥ淇画锛浠ヨ淇杩濮瀹惰氨澶у锛娆㈣扮濮瀹惰氨浠骞惰捣ャ灞变ョу濮灏遍绛搴浠璧锋ワ浠浠浠h〃澶ヨュ浠浼璁浣病涔板拌溅绁灏辨ヤ浜浣澶缁浠ぇ浼ヤ伴碉杞揪浠瀵逛浠浠ュ绁瀵瑰汉璐璐g绮剧锛宸ヤ锛璧涓瀹瑕纭缂杈涓瀹瑕绮捐达板蜂瀹瑕绮捐瑕涓涓瀛涓婕瀹讹杩灏辨浠d换°藉浠杩峰g宸ヤ锛涓哄腑缁慨哄ㄥ戒娴瀹惰氨鸿繁璐$浠瀛涔灏板风瀹惰氨宸ヤ浜哄涓浼涔涓斤璁╁唬涓烘浠豹杩涔g浠诲″с规浠宸ヤ宸ヤ澶ц村涓哄涓舵锛涓缓绔缁缁锛瀹dㄣ堕村ㄤ骞寸充搴瀹舵浼瑕寤虹浜浜哄乏绗娆″璋辩画淇浼锛璁句富浠讳锛富浠讳锛朵涓哄涓荤涓锛富缂涓ゅ锛濮瑕寤虹涓充浜虹棰瀵肩锛璁剧夸锛夸锛涔杩瑕璇峰澶浣寰烽浜轰负椤鹃ㄥ浼宸茬浜绗娆″璋辩画淇浼锛辩杩版浠讳富浠伙寸寰风澶浠诲富浠伙淇浠讳富缂锛瀛绂瀹浠诲富缂姝ラ瀹浜锛村涓¢跨瀹绂娉㈢跨锛浣ヤ绀句富浠荤存缓灞瀵澶ч跨淇娉冲缓灞寰锋瀹朵腑瀛¢跨绔姘稿椤哄缃°搴磋绛涓哄锛棰瀵肩缁垮垮换斤跺ョ濮浼璇蜂浠ヤ浜轰负椤鹃娣卞冲浼绉浼涓瀹剁板澶у村僵涓娴蜂涓瀹剁蹇典ㄥ芥垮骞查ㄥ灞跨淇涔涓ぎ涓讳换姘稿澶╂触甯涔诲寰锋捣涓甯濮瀹dㄩ跨涓甯浜哄ぇ涓讳换锛涓甯浼涓瀹剁娲冲垮淇涓界典绯荤蹇绀鹃澶璐璐d汉涓界剧叉不涓娴风兢绛浠规伐浣瑕涓缁浜哄杩灏澧浜у宸ワ杩琛浜哄昏璧寰堕存冲浠姐涓ヨ锛淇圭杈涓2013骞村浜虹板枫2014骞淬涓蜂浣规锛涓锛瑕灞灞寮ㄥ浼瀹舵″浼瑕寮楠ㄥ共浼宸ヤ浜哄硅锛瑕╃ㄥ箍澶瀹h瀹舵涔锛璁叉缁慨瀹惰氨澶ф锛娓璁茬濮e锛璁叉规姝ラ堕磋姹锛璁叉璧濂卞娉锛璁叉寰缁璁$璧瑕汉炽板绘锋浜轰汉姐锛&浜锛у宸ワ杩琛浜哄昏璧寰堕存冲浠姐1瑕棣稿瀹惰氨昏浜哄朵淇℃璇瀵瑰ョ昏璁板璇瑕ㄧ界焊璁拌浇娓妤锛昏浜哄涓涓浜ゃ2浜烘ユ峰跺勾浠ュ虹瀛濂冲缁濠杩ョ瀹剁浜哄杩琛昏杩娆$昏宸ヤㄧ焊瀛绀剧ㄧ借茬A4绾搞昏瑰ㄧ瑰浠板乏杩琛昏棣ㄧ焊杈癸涓锛ㄤ绯伙釜绁澶灏涓浠ヤ锛ユ剧昏风蜂富ㄥ璋变d椤碉浠ㄧ焊寮涓广瀹惰氨涓涓杈圭浜哄瀛涓ワ浠濡诲ㄥ浠骞宠浣缃宸竟锛跺ㄤ浠涓村涓涓杩绔绾匡绔绾跨涓杈逛板乏渚娆$昏浠垮垮濡汇娆″娆″濡讳娆$被锛垮瀹浜渚娆″垮コ娆″コㄧ昏濂冲惰ㄥ瀛涓杈圭ㄦ涓涓コ瀛跺昏濂瑰板埂璋杩涓涓昏瀹浜у风瑰昏涓涓涓昏瑕姹瀛杩瑰伐淬娓妤锛藉杈ㄨ涓绯荤昏缁涔璇㈤涓浠ヤ浜恒锛1锛浠ヤ楂绾у伐绋甯浠ヤ锛涓楂绾ф甯浠ヤ锛婚富娌诲诲浠ヤ楂绾хヨ瀛锛锛2锛绾т互涓姝h绾т互涓垮骞查锛3锛缁浼涓ュ浜哄+锛锛4锛朵ュ浜哄+锛锛5锛浠ヤ浜烘垮藉辨稿澹锛6锛骞撮ㄤ浜宀浠ヤ瀵挎锛锛7锛濮浼璇村浜锛瑙f惧绾х缁娌块╁存匡瀹濮浜烘帮浠ヤ浠1锛帮6锛姣汉瑕涓浠藉稿姣汉瑕浜や寮杩褰╃с姣风昏缁瑕璁拌浇璇ユ锋澶灏浜哄锛ㄦ昏缁锛璁¤捣ワ渚挎ㄦ濮浜哄ㄦ昏缁浠ュ璐璐g昏浜哄棰瀵肩借绛句繁瀛锛跺氦缁ㄨ璐d汉翠釜璧堕昏宸ヤ瑕姹搴瀹浠负浜澧寮哄ぇ瀹剁璐d换蹇锛纭瀹琛浠寰扮版涔涓汉璐璐h矗浠诲讹宠寰璧锛璋璐璐f″锛涓村板轰功锛涓锛涓ヨ锛淇圭杈姝ヨ筹ㄦ璧堕繁句汉帮繁″锛稿璇浜ょ濮浼锛淇圭杈锛锛虹板枫杩版跺蜂ㄧ讲涓轰缁浠般涓濮澶ф氨娌冲ㄥ娲诲ㄦ堕达浠缂版涔堕村2014骞达杩蜂归㈡浠宸ヤ浠ュ寰寸村ソ涓归㈠浠ョ版棰村堕淬瑕浣杩娆$画淇娇浠瀹惰氨浠澹瑰绔濮浠ユワ涓涓涓缂虹璁板扮涓浠坊浜跺勾浠ュ虹浜哄锛涓寮ヨˉ浜娆$画淇澶х己撅瀹涓哄锋澶ф涓娆$画淇ㄤ宸ヤ浜哄锛借楂瀵瑰堕澶ф璁よ瑕澶磋娓浣癸濂藉伐浣瀹淇璇浠璁炬冲瀹锛涓锛瀹dㄦ濂戒宸ヤ虹锛涓瀹瑕瀹璐交板缁瑕澶у瀹d缁慨宸ヤ澶ф规姝ラ堕磋姹锛瀹d璧濂卞娉锛汉筹瀹板绘锋锛浜轰汉姐锛浜锛璧寰娆$画淇绗涓癸浠绉涓璇存病纭璧渚挎病涓娴瀹惰氨浠ㄥ存т宸茬浜ㄥ藉帮瑕杈灏辫ㄨ纭у板疯川浠叉d讹ㄨ涓や釜版圭涓宸ュか锛ㄨ浠ヤ涓搴涓轰富棰浣锛奸【澶帮瀹颁婕凤涓涓浜恒块ㄨ浠ラ妗瀵虹搴涓轰富浣锛浜ㄨ浠ヤ腑涓轰富浣锛涓ㄨ浠ュ涓轰富浣锛ㄨ浠ュ涓轰富浣锛涓ㄨ浠ラ『搴涓轰富浣锛涔ㄨ浠ュ搴涓轰富浣锛涓ㄨ浠ョ涓轰富浣锛ㄧ浠诲″ㄨ繁瀹涓讳搴涓浠瑕濂借繁宸ヤ锛杩瑕瀵瑰浜繁搴灏藉扮d妫ャ瀵肩璐d换璇ュ虹涓瀹瑕澶猴杩涓界变富浣搴缁垮冲朵搴涔瑕繁浜繁绮剧锛绉涓诲ㄧ瀹宸ヤ浠诲°锛涓锛ㄦ璧涓灏广浠绉涓璇达娌℃璧灏辨病瀹惰氨锛娌℃涓浠ヤ璧渚挎病ㄥ戒娴瀹惰氨浠扮濮锛辫垂灏辫澶у澧锛娌℃20涓琛绁涓鸿澹灏藉瀵浜璐⑩浼缁娌℃杩躲规璋涓瑙e扮淇氨ㄥ缁锛瀹舵″浼冲姝ゆ缁慨瀹惰氨涓浜哄ご堕憋浠d浠ュㄥㄤ瀹舵涓灞涓烘拌氨娲诲ㄣㄥㄤ瀹舵挎璧锛瑁涓洪卞ぇ瀹剁璧锛瀹舵″浼跺浠ヤ濂卞娉锛ㄦ板板剁瀹惰氨涓锛澧璁惧痉绡锛ㄤ〃褰版璧浜哄璧3000浠ヤㄦ扮瀹惰氨涓昏浇瀹跺涵ㄤ褰╃у浜杩逛缁涓椤碉濂绮捐拌氨涓骞跺ㄦ拌氨琛澶т涓棰规璐$圭濂绮惧剁捐琛濂憋璧瀹跺涵锛ㄦ扮瀹惰氨涓昏浇瀹跺涵ㄤ褰╃у浜杩逛缁涓椤碉濂绮捐拌氨涓骞跺ㄦ拌氨琛澶т涓棰规璐$绛濂捐琛濂憋璧锛灏濂绮捐拌氨涓ㄦ拌氨涓昏浇瀹堕垮僵у浜杩圭浠椤碉骞跺ㄦ拌氨琛澶т涓棰规璐$绛濂捐琛濂憋璧500999灏ㄦ扮瀹惰氨涓昏浇瀹堕跨褰╃у浜杩圭浠锛濂绠瑁拌氨涓璧300499灏ㄦ扮瀹惰氨涓昏浇瀹堕垮僵у濮浣锛璧300浠ヤ灏ㄦ板璋变浣璁拌浇锛浣夸杈褰㈣薄杈浜杩硅藉浼锛浠扮惧勾涔虫板骞村寮瀹惰氨渚垮瑙扮ㄥ搴瀹堕跨椋锛涓哄汉娉妤锋ā锛杩瀵逛汉澶цh榧ヤ涓ゅ锛涓浠ユユ涓ㄥㄥ戒娴濮瀹惰氨锛浜浜ㄦ浜涓锛涓藉灏杈褰㈣薄杈浜杩逛涔涓斤娌℃涓涓句寰涔浜瀹舵″浼淇″箍澶ф汉锛瀵瑁涓蹇瀹舵涓蹇藉卞界卞浼缁锛涓瀹浼璧锋璧疆锛璧╃濮浼锛缂绡″虹涓ㄥㄥ戒娴板璋便瀵逛ぇ瀹剁娆炬浠涓峰ㄥ涓浜虹瀹惰氨淇ソ灏ㄥ琛澶т涓澶у澶у娆惧浠ョ辫璐e璋卞伐浣浜哄缁涓堕锛涓杞氦锛涔浠ュ板伴垮ㄨ惰锛锛存瀛ユ浠ㄩi寮璁剧璐枫舵ㄦ浠佃锛璇存娆句汉点寮疯锛垮ㄨ惰锛&峰锛淇&锛&&&&&甯锛622&188&506&102&437&5824锛佃锛寸&&&&&杩版&&&淇ㄨ璐d汉涓瀹瑕澶磋娓锛瑕瀹dㄥ瑰ㄧ哥锛瀵规辨疯瑰濂藉伐浣瑕寮灞涓娆℃璧姣璧锛ㄦ璧澶锛ㄥ瀹惰氨璐$ぇ锛版朵警锛浠瀵瑰杩ㄦ淳棰缁缁濂浜充缁瑰佃浠姝e父缁瑰澶锛涓缃锛靛QQ涔㈢卞蹇风缁规QQ&电О匡锛锛澶у浠ュ涓哄ソ锛浠ュ缓绔绯汇
涓涓绡锛娌℃浜
璇璁轰寰绮惧僵锛《孔氏家族全传》2.山西孔家溯源|民国历史
《孔氏家族全传》2.山西孔家溯源
山西省太谷县的孔氏家族,据考系出自山东曲阜小孔村孔氏家族的一支,其祖
先即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据太谷孔氏支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
至圣先师孔子的第六十一代裔孙孔宏开,考中了三甲进士。放榜那天,孔宏开挤在
人群中看到自己金榜题名,不禁欣喜若狂,奔回家中向妻子报喜。欣喜之余,孔宏
开望着年轻貌美巴巴瞩望的妻子,望着躺在摇篮里天真可爱的娇儿,不由得感慨系
之。他想道,自己昔日寒窗十载,如今总算苦尽甜来,没丢老祖宗的脸面。自今而
后,我孔宏开自当宏图大展,干一番于国于民都有功德的伟业来,也好给后人树立
不久,孔宏开给朝廷放了外任,赴山西任职。于是孔宏开便骑上头小毛驴,携
上爱妻娇子上路了。一路上,在书童和挑夫的簇拥下,孔宏开放眼饱览了祖国的名
山大川,一时间吟诗作文,不亦乐乎。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激发了孔宏开的热爱之
情,同时也更坚定了他“当官要为民做主”的信念。到山西上任后,孔宏开先后在
黎城、交城等地任知县,且为官清正廉洁,颇做了几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他
继承了上祖孔圣人的“仁爱”遗风,爱民如子,兢兢业业,因而深得当地百姓的拥
戴。只遗憾的是,为开一方民众之兴化,孔宏开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竟积劳成疾,
终病殁在交城任上。
由于平日里清廉为官,家中并无些许积蓄,以至孔宏开身后凄凉不堪,所遗妻
儿一时竟无钱为故人营葬。最后还是当地百姓及几位乡绅出面,念孔知县生前政绩
功德,自发地出力出钱相助,为孔宏开料理了后事。此事当年在山西一度传为佳话。
可以说在明朝当时的宦海之中,如孔宏开如此为官者,不说绝无仅有,亦属相当罕
孔宏开故去后,当时亦有好心人为孔知县的遗孀及其子女凑齐了一笔川资,并
劝孔夫人回归故里教子成人,以不辜负孔大人生前积下的一片仁德。孰料那孔夫人
竟思夫心痛,情愿留在山西伴故去的夫君长相厮守。就这样,山东孔氏家族的又一
分支自此便在山西落户扎根了。
那孔宏开便是孔祥熙相距不甚太远的先祖了。
公元1644年,大明朝廷为大清朝廷所取代,满人在全国包括山西建立了统治政
权。因那孔宏开生前曾是大明朝的七品官员,食过明朝的俸禄。受当时忠君思想的
影响,孔宏开的夫人将其两个儿子召至膝前并谆谆告诫他们,要像父亲那样忠心不
忘明室,要学晋代名士陶渊明那样绝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孔夫人语重心长地讲,我
们孔门后代要有骨气,绝不能助那夷人而欺我华夏。
当时,孔宏开的两个儿子正值年轻,且同其父一样通晓经纬,满腹学问。因为
有了母命在上不能违背,这兄弟二人只好放弃了横溢的才华,一生不曾赴试宦途。
但为谋生计,在征得母亲同意后,这兄弟二人便另辟蹊径,一齐步人了商海。很快,
孔宏开次子孔闻俊的经商才能便脱颖而出,当发了一笔小财后,为了生意上的便利,
孔闻俊哥俩儿便携家自交城迁往了太谷。在太谷城西郊的程家庄,孔家落下户来。
从此,太谷孔氏自成一系。
不过在这里还另有一说,据说也是明朝万历年间,山东孔氏家族有人中了进士
并被派往山西任职。但此人不是上面我们所讲的孔宏开,而是孔子第五十六代裔孙
孔希翥中了进士,之后外放山西的。据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所说:“明朝
确有大量纸坊户从曲阜迁到山西太谷。家谱中记载孔祥熙的先世孔希翥是在明朝时
迁到山西的。从孔希翥到七十五代孔祥熙这中间十九代也都是按照曲阜孔族字系行
辈取名。”
孔氏族谱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完整的族谱之一,自宋朝建借以来,一直谱系
不乱。按照孔氏家族修谱的规矩,每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1937年赶上孔
氏大修族谱,当时是由世袭衍圣公孔德成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修谱的,由当时担任黄
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的山东曲阜孔氏祥榕负责。孔德懋是孔德成的姐姐,她的话应
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她还回忆了1937年修谱的情况,“以前各地有些孔氏
族人因年代久远或生活变迁,过去没有续谱的,这次也续了谱。孔祥熙就是这次修
谱时续的家谱。”
“当时大修族谱所需经费是向全国各地孔氏族人募捐,我曾看到过一本捐款的
帐本,不单是孔祥熙,全国各省县都有孔姓族人捐款。少则1元、10元,多则成百上
千。孔祥熙因是当时国民党中央财政部长,他捐钱多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孔德成也曾于日在台湾举办的孔祥熙百年诞辰口述历史座谈会上说:
“我们孔家分成60户,孔先生的祖先是属于曲阜纸坊户的。明朝晚年时,由曲阜迁
到山西的。民国二十五年,孔先生任行政院副院长时,曾到曲阜城北四水上的孔家
河口--其祖先早年居住处凭吊。”
根据我们今天掌握的材料,很难用具有权威性的文字来说明到底是“孔子第五
十六代裔孙孔希翥”还是“孔子第六十一代青孙孔宏开”,二者究竟是谁,在一个
准确的时间里或在一个准确的背景下由山东曲阜迁至山西并最后落户太谷的。在这
里我们可以确认的就是,山西太谷的孔家,肯定是由山东曲阜孔姓族中迁人的。
太谷程家庄,距离太谷县城西门5里有余,属城关一带,是一个可以在中国北方
农村经常看到的那种自然村落。村风古朴自然,村民诚实和善,多有北中国农民那
种特有的吃苦精神。人们默默奋斗,只为着“人往高处走”这一个幻梦般执着坚韧
的信念。全村100多户人家,可谓小村,但村中街道宽敞,房屋坐落整整齐齐,并且
每家每户的建筑都是雕梁画柱,华丽考究。这在当时中国即便是较发达的城镇也是
不多见的。原因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家,十户倒有八户经商从贾,“家家有钱,户户
富裕”。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可称得上“小康村”了。
当年山西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守家恋土。家里有了钱便不愿迁到他乡过一种
“吃甜没有醋”的日子,更不想搬到城里过一种处处受束缚的生活。所以山西人只
要富裕了,都爱在故乡的土地上造起漂亮的房子,既壮了老祖宗的脸面,也能过一
种悠闲自得的生活。
也许是沾了老祖宗孔圣人的光,孔家在程家庄算得上是名门望族,说话办事在
村里都很占分量。孔氏家族在村里一共拥有9幢房屋,其中1幢有井,俗称“井儿院”。
自当年的知县孔宏开之后,这里孔氏族人中就再没有官宦仕途的人,孔家人倒都是
自食其力,凭本事靠力气辛辛苦苦挣下了一份殷实的家业。
这里倒并非孔门后人才疏学浅,因而难以金榜题名。孔圣人的后代,家学渊源
自是非同寻常。只因当年孔宏开孔知县的遗孀孔夫人有训曰“不为鞑虏做官”,儿
孙们个个不敢违背所致的结果。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百余年的沧桑变迁,孔门
后人对当年的祖训就渐渐地淡忘了。孔宪昌--孔子的第七十二代裔孙亦即孔祥熙
的曾祖父名幼聪明过人,少年有为且又刻苦努力,好强争胜,16岁时应童子试竟荣
获头名成绩。
当下血气方刚的孔宪昌在族人的激励下,暗下决心要在下次乡试中再夺魁首,
以壮孔门。
当时恰巧有一位同乡,亦即亚圣孟子的后代盂洋,对他威胁最大。两人的学识
相差无几,但孟洋的书法要略强于孔宪昌。所以孔宪昌每天发奋练习书法,一写就
是几个时辰。果然其书法的技巧大见长进,只是因长期的疲劳过度,致使孔宪昌的
体质极为虚弱。
所谓人意拗不过天意。
乡考的前一天,孔宪昌自感身体不适。但为了与孟洋一决高下,第二天孔宪昌
还是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子赴考。结果,体力不支加上精神紧张,孔宪昌当场咯血,
元气大伤,未能坚持到终场就抱憾先退。最后自然是盂洋荣登榜首,孔宪昌数载寒
窗苦读,毁于一旦。
当即孔宪昌羞愧难当,他恨自己半途而废,不能为孔门争光。这一恨一忧,竟
使得孔宪昌一病不起。临终前孔宪昌用自己那双握过笔杆如今已骨瘦如柴的手拉着
9岁的儿子孔庆麟,艰难地一字一句地立下了家法:
“读书所以致用,凡我子孙,但求读书明理,经邦济世。能这样,便是孔家的
好子弟,千万不要再应科考试,重蹈我的覆辙,切记,切记!”
言罢,孔宪昌便含愤去世。自此以后,孔门子弟再一次与科举无缘。
关于后来太谷孔氏家族的沿革发展,说法不一。其中一说即孔门后人弃官从商,
最终成了山西巨富。此一说多为现今人们认可。
再说那孔宪昌的弟弟孔宪仁,本来才学人品一如其兄。只因有了前面亡兄遗训
无法违背,孔宪仁只好弃官从商,并很快创办了志诚信票号,当上了票号掌柜。在
孔宪仁的精心操持下,太谷志诚信票号的生意迅速红火起来,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
利润直线般年年递增。没用多久,志诚信就发展成为当时太谷城内三家规模最大的
票号之一。
可惜的是,孔宪仁膝下无子。而他也因为票号业务日渐庞大,自己一个人又精
力有限。最后,孔宪仁只得把偌大一份票号生意,交给了长侄亦即孔宪昌的儿子孔
庆麟来掌管。而他自己呢,索性做了志诚信票号的大股东,坐享其成便是了。
这孔庆麟便是孔祥熙的祖父了。他字瑞堂,堪称是一位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手且十分讲究实干的能人。在孔庆麟身上,当时人们依稀能够辨出其父孔宪昌的影
子来,这便是精明强干,富有韬略。就这样,在孔庆麟的苦心经营下,并且有孔宪
仁在背后撑腰支持,太谷孔家的票号生意越做越红火,同时又兼做杂货生意。一时
间,孔家在太谷城内有义源盛票号、在北京有志一堂缥局以及会通盛、会通远和义
合昌等票号或买卖,此外在广州还有广茂兴、在沈阳有源泉博以及从别人手中买下
的太谷三晋源等买卖。最繁盛时,孔家的票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远至新疆
的迪化、外蒙的库伦及至安南(今越南)的西贡和日本等地。
当年孔祥熙的父亲孔繁慈,即在北京的义和昌任文书,后来又遵父令返回太谷
主持义源盛和三晋源买卖。
孔庆麟眼光远大且心胸开阔,为了孔家的生意能不断拓展,他常年风尘仆仆地
奔走于国内各大都市及商埠之间,可谓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按理说,有了前述那
众多的买卖所赚得的丰厚利润,一年下来的收人应该是相当可观的。只是因为当时
孔家票号的真正老板并不是孔庆麟,而是孔庆麟的二叔孔宪仁,所以孔庆麟辛辛苦
苦一年到头,挣得的收人也不过小康水平。以致当年太谷人讲起志诚信票号,只认
得老掌柜孔宪仁,却并无多少人知晓还有一个孔庆麟忙里忙外,实际上支撑着局面。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当年的孔庆麟也就不过是个高级的打工马仔,充其量一个白领
阶层的高级职员罢了。
不过,关于孔庆麟经营太谷志诚信票号一说,至今史界仍有质疑。因篇幅限制,
我们不在这里-一辨识了。
后来大约是在本世纪初叶,伴随着近代社会银行的出现,票号业便每况愈下,
渐趋没落了。也就当此时,孔氏家族亦家道中落,由“小康”下坠至勉强维持温饱
了,以致孔祥熙出生后没赶上几天好日子过,便将最该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掩没在
生活困顿的重压之中。据有关史料记载,孔祥熙幼时曾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冬天,和
穷人家的孩子一起到太谷城里捡烂炭(一种燃烧过但仍可再燃取暖的煤渣),以至
弄得浑身污渍,蓬头垢面。
有关太谷孔氏的家道中落原因以及孔祥熙幼时所吃辛苦等,除上述所谓票号萧
条原因之外,尚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当时正值孔祥熙之父孔繁慈吸食鸦片最凶的一
个时期。而孔祥熙幼年所吃辛苦的原因,则除了家道中落之外,主要在于他6岁时便
失去了母亲。没有母爱的呵护,一个人的童年难免黯淡无光。尽管孔祥熙的父亲为
了他和妹妹不至受到委屈,竟终身未再续娶,也无法替代那世间本属弥足珍贵的母
常年奔波在外的商旅生涯,使得孔庆麟见多识广,心胸也变得十分豁达。在生
意场上,他从不计较一时一事上的绳头小利,这在当时中国的旧式商人中应该是不
多见的,因而也备受钦佩。孔庆麟虽然自奉勤俭,却也乐得扶危济贫,热心于修桥
铺路之类善事。在当时当地乡亲们中间,孔庆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一年当
中,孔庆麟奔走在外,难得有几天消停日子能在家度过。尽管如此,每逢孔庆麟自
外埠归来之际,他总要左邻右舍的到众乡亲家中走一走,问候问候有无需要他帮忙
出力的事情等等。可以说,当年的孔庆麟在太谷老家人缘极佳,以至人们不称他为
掌柜或老板,而是普遍亲切地称他为“孔先生”。这在旧中国统称商人为“老板”
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是十分难得了。在当时的太谷人印象中,孔庆麟堪称一位公认
的文化修养极高的儒商了。
“孔先生”不仅经商在行,教子也很得法。虽然一年之中,孔庆麟难得在家,
但他仍不忘严教子女。他用儒家的传统孔教,也就是自己老祖宗的“仁爱”思想,
对子女从小就加以培养,教育他们要遵守祖训,尊师爱长,做到爱人爱己。为了给
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孔庆麟还请“西席”为子女们授课。由于孔庆麟的5个
儿子,本来就个个天资不凡,受到良好的家教后,长成在商业上大都有所作为。只
是为了遵守祖训,没有一个去应科考试。孔庆麟甚至定下家规:儿子不许取官宦人
家的千金小姐为媳,以免除官府衙门习气凌侵门庭,嫁女则不在其列。
为了鼓励子女读书,晓谕他们如何做人处事,孔庆麟别出心裁地亲笔写了一副
对联以作为家训:
“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
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
横批是“虚心味道”。
这幅对联后来被孔祥熙挂在他一手创办的铭贤学校的书房里,成为勉励全校师
生的座右铭。
正因为孔庆麟的清高和乐善好施,并且“学做了几件吃亏事”,所以他留给后
人的资产也区区可数。据资料表明,当年孔家的财产只不过是太谷县北寺石(今武
家堡村)大约30来亩贫瘠的土地和程家庄的一处房产。这座祖传的房产是内外两个
院子组成,内院属旧式四合院,南北长44米,东西宽12米,东西正房各5间,南房4
间,中间为2门,院心只有3米宽。因为院内有1井,故名“井儿院”。外院有厨房*
道和茅草房不过5间。前面是高坡门楼,面南,屋脊左右置挑角兽。这样的房屋建筑
和占地规模,在当时的程家庄只能算是中等人家。而且这笔家业要由孔祥熙父辈5兄
弟分享,其生活状况之艰辛不易,应该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一块坟地在杨家庄,也是孔祥熙的父亲孔繁慈死后,为了不回程家
庄安葬而购置的。
当然,后来孔祥照自家在太谷城里确实拥有颇为讲究的房产(现为太谷师范学
校校址)。该房舍共有9个院子,院连院房按房,亭台楼阁以及后花园,真是应有尽
有了。全院共有192间房屋,迄今仍存有159间。1934年蒋介石到山西太谷视察时,
就曾下榻此处。
但这并不是孔氏家族传下来的祖业,而是后来孔祥照发迹之后为政界显要,于
1924年从当地乡绅孟广誉手上买过来的。
当年孔庆麟一共生有5个儿子。除长子孔繁泰自幼身体欠佳以至学业未成即早早
病殁外,余下亠子皆天资良好,身体健康并且事业有成。其次子孔繁恩曾出任志诚
信票号西北区的总管;其三子孔繁慈即孔祥熙的父亲;其四子孔繁忠亦在北京的义
合昌担任总帐。而孔庆麟的第五子孔繁杏,虽亦是天资聪颖不凡,却没有走前面几
位兄长的经商老路,相反竟违背了祖训,于历岁时去应科考并中了秀才第一名。其
后孔繁杏赴北京就读于北洋政法学堂,毕业后相继任过保定藩台御门承审官,直隶
省新城县、大城县、盐山县以及山西省榆次县的知县等。在保定期间,孔繁杏曾跟
随当时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合组过孔教会且被推举为会长。
也就是这位五叔孔繁杏,后来与孔祥熙脾气较为投契。并且在山西教案中,孔
祥熙亦因这位五叔而获救。此亦为后话了。
孔庆麟膝下虽然养了5个儿子,此外还有3个女儿。不想儿辈的下一代却人丁稀
少,或无子女,或有而早夭。唯有第三子孔繁慈生有一双儿女,即孔祥熙和妹妹孔
祥贞。除此而外,据说孔繁杏也曾生有一子取名叫做孔祥珍,字聘之,辛亥革命时
因奔走反清活动,被清军枪杀于河北保定。
以上便是山西孔家(或曰太谷孔家)数百年来的沿革溯源,虽显支离破碎却大
体轮廓可辨了。
张建平、李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氏家族族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