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青寺,绿阶无人,但闻晨钟.红尘梦语gl里清凉,清凉梦里僧容. 这是谁写的词,什么意思

卷一:醉花阴系列  
01、【梅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北宋隐士林逋的《山园小梅》。    我最爱的,是其中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暗香。几枝横斜,朗朗有致。黄昏的窗棂揭开,窗外梅枝筛月影,依稀掩映。梅,就似那林下美人,就着水月,与山抒怀,与风含情。如此微吟相狎,无歌亦痴,无酒亦醉。    好似有此一句,这千百年间里写梅的句子,皆可忽略不计。    林逋的梅,是开在山园里的。于是便远离了尘嚣,开得愈加的清浅,愈加的断魂,愈加的如禅如道……开得遁了世。    像它们的主人。        关于林逋,有一个“梅妻鹤子”的传说。    相传林逋先生在幼时即刻苦好学,成年后通晓经史百家。但他性情孤高,喜好恬淡,勿趋荣利。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感激,却不以此骄人。时常有人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并自谓: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山水,即是他的富贵,他的绝色,他的清风明月不须买。        早年间,林逋泛舟五湖,漫游江淮之间,中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于孤山,不仕不娶,布衣终身。在孤山上,他广植梅树,畜养仙鹤,视梅为妻,视鹤为子。林逋亦常棹舟出游,来往于湖间诸寺,与高僧诗友谈经唱和。若有客至,童子放鹤而飞,林逋则见鹤而归。    这样的生活,在旁人看来,真是与仙人无异。        我在网上搜林逋的图片。看到清人所绘的一卷《林逋携鹤图》,果有仙道之气扑鼻而来。与我脑中猜想一拍即合。    画卷中。林逋坐在梅树下,头顶的梅,傲雪而开,姿态极盛。树枝清瘦而遒劲,梅花吐蕊,那是来自梅树骨头里的香。再看那林逋,一袭白衣单薄,侧卧花香,握卷在手,手指骨节线条清隽。他与鹤对视,面露温和之意,甚是孤清,亦甚是满足。那鹤,极为空灵,一双瘦足,支在粼粼水泊里,临风照影,风姿清奇。回望主人,眼神恋恋,细长如丝……        林逋不仅善诗,还工行草。他的书法,瘦挺清劲又轻盈若飞,像他的诗作,孤峭浃澹,极具风节。黄庭坚称之为“高胜绝人”,观其字,有不药而愈,不食而饱之功效。我在网上寻得一张,隔屏而看,依然有森远壮丽的甘冽之意入心,如飞泉曲折破壁,锋芒亦缓和,亦凌厉,隔着空气与目光,温柔地劈翠穿云,纸上生香。    又叹这珍奇之处,字、诗、人,都是一样的疏影横斜。    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写: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删繁就简,疏则阔,如留白之境,如梅之暗香在无寻处。可遇不可求。            愈是难得,愈是难写。写这篇梅,我真是一阵心虚。    李清照亦爱梅。而她填词《孤雁儿》时,就已经写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应是晚年。彼时的她家国不在,是惆怅客,是断肠人。这词里,有掩不住的寒凉。纵然是梅花绽放的早春,亦有掩不住的秋暮之气。    是谁在吹《梅花三弄》,惊破了春心?    《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金瓶梅》中写“三弄梅花”的曲子,是“端的有裂石流云之响”,一曲三叠,高声弄,低声弄,游声弄,美得凄惶,亦美得撕裂。怎不惊煞心神?    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此情此境,折得一枝寄,亦无赏梅人。她与他,曾在梅树下,共金尊,饮绿蚁,玉瘦香浓,凭栏翠帘低卷,沉醉明月玲珑地。而如今,已经是人间天上不相逢。再也不能瑞脑金兽薰被暖,不能同倚玉楼共吹箫。风雨萧萧,笑我簌泪千行。只余明月照藤床,夜夜凉如水。    只余零落,只余孤寂,只余疏离。    是时,李清照眼前的梅花,俨然成了陪衬她寂寞如玉的意象。那一把怅怅的瘦骨,始终冰雪萦怀,在离离疏枝上,绽放着,凄然着……    忽地想到,张岱描绘女子的那句:孤意在眉,深情在睫,解意在烟视媚行。    那是一种苍凉的媚,艳得令人忧伤。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的是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一个丫环抱着一瓶从妙玉处乞来的红梅,衬在她身后。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仇十洲笔下的仕女,皆是神采飞动,精丽清逸,真是艳啊。    人说此一回,乃是曹公埋下的伏笔,暗示最后唯宝琴命运独好,那大观园里的人世,全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    知晓了结局,再回头来看这一章,望着那红梅,只觉红得似血,美得刻骨,香如锋利的刀,笔笔都是芳馥的冷意,艳丽的苍凉。        到了清代,顾贞观给纳兰容若寄信,写到江南梅,落笔便是: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那样的孤清冷媚,纳兰自是懂得。懂得美好到极处,便成了梦幻,成了可望不可得的风月,纵是语尽,也不能绘其神色。清冷到极致,便是心痛,便是无言。            那年在岳麓山脚看梅花。是个暖春,太阳出奇的好。山脚边,溪流潺潺汇入小池。有风来,荡漾春如线,花影动春枝。几树梅花,留下古意盎然的倒影。我围着梅树,表面不动波澜,心里却是起伏不已,久别重逢一样的惊。    闻那花香,像幻觉裹身,久久不肯褪去。    那寿阳公主,曾是用怎样的姿势,卧在宫阶上,让风中的梅花落上她丝润光滑的额头?那千古妖娆的梅花妆,惊艳了一页历史。        不禁在树下发了一个年代远长的呆。    疏影。暗香。如此真实,触手可及。    茫茫山间,花幽独,人幽独,无雪可踏。坐在青石上,闻着花香,看橘子洲横卧潇湘,民居里生起蓝柴烟,心是怅然的,亦是疏阔的。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梅花,那就让我在这世俗的人世里,遥望着你,猜想着你吧。    我知,我终只是荆钗布裙,任凭在梅树下卧老了岁月,依然不会有林逋的鹤鸣,唤他棹舟而归;不会有三弄笛声,惊破梅心我意;不会有一点花瓣,吻上额来。            附:    梅花花语:坚强和高雅。    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梅花五瓣,象征五福:一是快乐,二是幸福,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          国画红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林逋携鹤
    林逋行书
  问候煮酒的朋友们。  会写一个花木系列的书稿。分“醉花阴”与“草木深”两卷。  请各位多提意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永远的梅花魂魄,永恒的经典
  @孟斜阳  15:01:08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永远的梅花魂魄,永恒的经典  -----------------------------  谢谢斜阳,多指教。
  先顶一下。一会来加个序。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午安天涯。
  顶一顶,先祝贺下
  支持!
  序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是佛之大境。所以,佛祖拈花而笑。一笑,就是一个世界。    我亦自知,草木生灵,息息相关,一茎,一叶,一瓣,皆有无限深意,无尽天地。        在半个世纪前,一个秋日的清晨,弘一法师安详圆寂。彼时,他给弟子留下偈语: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肉体消逝,而灵魂将得到永生。他已觅得归处,融进自然,去往那祥和、光明、清玄之处。    那是他的圆满,心的菩提。    就在尘世的净处。与花枝,四季,轮回同在。        这个秋天,我从我的家乡归来。在晨曦如约升起的早间,我不止一次地忆起,家乡遍地的野花,在山风中招摇;忆起古木森森,被阳光刺破阴翳;忆起那些青翠而年轻的苍耳,挤挤攘攘地挂满了乡间的小路。    我居住的小城内外,香樟持续落籽,芦花渐次苍茫,藤萝爬进朱红的窗格。秋风拂动桂花香,一溜小跑过我的童年。荷塘里,藕枝斑驳,一片枫叶,砸中了沉思的白蘋。远方,雪地里钻出的翠绿青草,被一个少年编成了约指的形状。一场又一场的花事,正在寂静又盛烈地落幕,或开启。        多少花忆前身。    它,它,它们,离我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    诗词是人间至柔的蛊毒,冷不丁地,便迷醉了心肠。于是,醺醺然,陶陶然,我看山,山是眼波横,观水,水是眉峰聚。    它们,曾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诗词当中,担当过怎样的角色,上演过怎样的戏码?那黄花里的暗香,曾以怎样的姿态,温暖过易安的衣袖;那深山中松子,曾用怎样的眼神,目睹过王维走过石阶?蒹葭苍苍,水湄的伊人何在?青梅煮酒,翻开历史的册页,尘灰已落了几重?    清风皓月,酒带香温。思旧事,令我客身轻似叶,忘却来时路。        时间过得看似静如深水,却又如此猛烈,只余花影缭乱,落叶缤纷。推开窗,这个清晨,阳光铺陈如深海。有脱缰的花香,带着古典的体温,扑入我怀。    可劈云斩水,天地复苏。    很突兀地,就想到几年前曾写过的一个旧句:月光藤萝捧出漫天星火,你,来我的骨头里唱歌。    时至今日,几番寒暑。我依然醉心于那样的星火,那样的吟唱。我心头有爱,骨头中有温柔热血,有俊美古典的歌声。我爱这人世,爱这烟火与日常,空灵与禅意。    我亦爱这四时的花开,三春的草木。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花影下,草木深。在这本书里,我会安静地,轻如水香地,与你谈风月,谈闲情,谈花木,谈心底柔软又凛冽的浓情与悲欢。    我愿幸福,在我的文字间,如晨曦,如月色,日日如约抵达你的心口。    那么,就请允我,凭手拈枝,玉纤遥指花深处。    以古典之名。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国庆快乐!
  @小葵花_相亲会  16:39:12                  ......  -----------------------------  谢谢小葵花
  @yaocaohuayuan  14:11:30    支持!   -----------------------------  谢谢支持,国庆节好。    祝斜阳国庆快乐。
    作者:yaocaohuayuan 回复日期: 14:11:30   ------------谢谢您。    问候斜阳,国庆愉快
  01、【梅花*花幽独,人幽独】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北宋隐士林逋的《山园小梅》。    我最爱的,是其中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暗香。几枝横斜,朗朗有致。黄昏的窗棂揭开,窗外梅枝筛月影,依稀掩映。梅,就似那林下美人,就着水月,与山抒怀,与风含情。如此微吟相狎,无歌亦痴,无酒亦醉。    好似有此一句,这千百年间里写梅的句子,皆可忽略不计。    林逋的梅,是开在山园里的。于是便远离了尘嚣,开得愈加的清浅,愈加的断魂,愈加的如禅如道……开得遁了世。    像它们的主人。        关于林逋,有一个“梅妻鹤子”的传说。    相传林逋先生在幼时即刻苦好学,成年后通晓经史百家。但他性情孤高,喜好恬淡,勿趋荣利。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感激,却不以此骄人。时常有人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并自谓: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山水,即是他的富贵,他的绝色,他的清风明月不须买。    早年间,林逋泛舟五湖,漫游江淮之间,中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于孤山,而是余年足不及城市,并不仕不娶,布衣终身。在孤山上,他广植梅树,畜养仙鹤,视梅为妻,视鹤为子。林逋亦常棹舟出游,来往于湖间诸寺,与高僧诗友谈经唱和。若有客至,童子放鹤而飞,林逋则见鹤而归。    “纤钓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林逋用诗记载了他的隐逸生活。这样的日子,在旁人看来,真是与仙人无异。    据说与林逋写诗唱和的闲雅之士中,就有范仲淹、梅尧臣,以及当朝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等人。王随与薛映更是敬重林逋为人,又极爱其诗作,时常去往孤山与之诗词相酬,清谈终日,并出俸银,为之修建山宅。但林逋作诗从不留存,皆随就随弃。有人问他,“何不记录下来以示后世呢?”他却说,“我安于林壑之间,且不欲以诗图其名,更何况是后世之事?”    幸好得有心人窃记,才有三百余首传世。这首《山园小梅》,即是其中之一。        亦有人言,林逋“梅妻鹤子”的真相,实际上并非全因其性情所致。    林逋死后,宋室南渡,杭州便成了京畿之地。朝廷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宅田皆完全迁出,却独留林逋坟墓。后世猜测,或因林逋之名,或因触及风水,但这一点,已经无从深究。    时光辗转,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掘开林逋坟墓,陪葬竟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枚玉簪。端砚乃是林逋生前自用之物,而那只传奇的玉簪呢?分明是女子饰物,又如此让他生死相恋,会是何人所有,又有何种来历?这不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疑问。    于是,便有人猜想,林逋在青年时就选择归隐的真正缘由。或许,在他的另一首看似是“闲情一赋”的小词中,隐约吐露过他的心声: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长相思》,相思长。他亦应有过一段离情绝恋的吧。以至让他誓志不娶,灰心仕途,用青山梅林间的云水禅心,选择与尘世,与仕途,与爱情的刻骨疏离,冰清傲雪。        我在网上搜林逋的图片。看到清人所绘的一卷《林逋携鹤图》,果有仙道之气扑鼻而来。与我脑中猜想一拍即合。    画卷中。林逋坐在梅树下,头顶的梅,傲雪而开,姿态极盛。树枝清瘦而遒劲,梅花吐蕊,那是来自梅树骨头里的香。再看那林逋,一袭白衣单薄,侧卧花香,握卷在手,手指骨节线条清隽。他与鹤对视,面露温和之意,甚是孤清,亦甚是满足。那鹤,极为空灵,一双瘦足,支在粼粼水泊里,临风照影,风姿清奇。回望主人,眼神恋恋,细长如丝……        林逋不仅善诗,还工行草。他的书法,瘦挺清劲又轻盈若飞,像他的诗作,孤峭浃澹,极具风节。黄庭坚称之为“高胜绝人”,观其字,有不药而愈,不食而饱之功效。我在网上寻得一张,隔屏而看,依然有森远壮丽的甘冽之意入心,如飞泉曲折破壁,锋芒亦缓和,亦凌厉,隔着空气与目光,温柔地劈翠穿云,纸上生香。    又叹这珍奇之处,字、诗、人,都是一样的幽独,一样的疏影横斜。    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写: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删繁就简,疏则阔,如留白之境,如梅之暗香在无寻处。可遇不可求。         愈是难得,愈是难写。写这篇梅,我真是一阵心虚。    李清照亦爱梅。而她填词《孤雁儿》时,就已经写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应是晚年。彼时的她家国不在,是惆怅客,是断肠人。这词里,有掩不住的寒凉。纵然是梅花绽放的早春,亦有掩不住的秋暮之气。    是谁在吹《梅花三弄》,惊破了春心?    《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金瓶梅》中写“三弄梅花”的曲子,是“端的有裂石流云之响”,一曲三叠,高声弄,低声弄,游声弄,美得凄惶,亦美得撕裂。怎不惊煞心神?    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此情此境,折得一枝寄,亦无赏梅人。她与他,曾在梅树下,共金尊,饮绿蚁,玉瘦香浓,凭栏翠帘低卷,沉醉明月玲珑地。而如今,已经是人间天上不相逢。再也不能瑞脑金兽薰被暖,不能同倚玉楼共吹箫。风雨萧萧,笑我簌泪千行。只余明月照藤床,夜夜凉如水。    只余零落,只余孤寂,只余疏离。    是时,李清照眼前的梅花,俨然成了陪衬她寂寞如玉的意象。那一把怅怅的瘦骨,始终冰雪萦怀,在离离疏枝上,绽放着,凄然着……    忽地想到,张岱描绘女子的那句:孤意在眉,深情在睫,解意在烟视媚行。    那是一种苍凉的媚,艳得令人忧伤。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的是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一个丫环抱着一瓶从妙玉处乞来的红梅,衬在她身后。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仇十洲笔下的仕女,皆是神采飞动,精丽清逸,真是艳啊。    人说此一回,乃是曹公埋下的伏笔,暗示最后唯宝琴命运独好,那大观园里的人世,全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    知晓了结局,再回头来看这一章,望着那红梅,只觉红得似血,美得刻骨,香如锋利的刀,笔笔都是芳馥的冷意,艳丽的苍凉。        到了清代,顾贞观给纳兰容若寄信,写到江南梅,落笔便是: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那样的孤清冷媚,纳兰自是懂得。懂得美好到极处,便成了梦幻,成了可望不可得的风月,纵是语尽,也不能绘其神色。清冷到极致,便是心痛,便是无言。         那年在岳麓山脚看梅花。是个暖春,太阳出奇的好。山脚边,溪流潺潺汇入小池。有风来,荡漾春如线,花影动春枝。几树梅花,留下古意盎然的倒影。我围着梅树,表面不动波澜,心里却是起伏不已,久别重逢一样的惊。闻那花香,像幻觉裹身,久久不肯褪去。    那寿阳公主,曾是用怎样的姿势,卧在宫阶上,让风中的梅花落上她丝润光滑的额头?那千古妖娆的梅花妆,惊艳了一页历史。    不禁在树下发了一个年代远长的呆。        想那隋代开皇年间,一个叫赵师雄的人游历罗浮山,在冬夜的客栈里,梦见一位美丽脱俗的女子,浑身芳香袭人,言语温柔至极,与他一起饮酒畅聊。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轻歌曼舞,极尽欢乐。后半夜,赵师雄在醉意中晕晕入睡。第二天,他在天将发亮时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衣鸟儿正在欢唱。原来梦中女子就是梅花仙子,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而这时,月光相照,星子横斜,梦已消逝,独余赵师雄对着夜色,惆怅不已。    这个故事亦是浪漫得有些幽清。    人们喜欢这个故事,就如同喜欢梅花一样。多年后,依旧能从许许多多的文人墨迹中,嗅出点前尘往事的旖旎端倪来:“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风吹动。疏影。暗香。如此真实,触手可及。    茫茫山间,无雪可踏。坐在青石上,闻着花香,看橘子洲横卧潇湘,民居里生起蓝柴烟,心是怅然的,亦是疏阔的。    花幽独,人幽独。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梅花,那就让我在这世俗的人世里,遥望着你,猜想着你吧。    我只是荆钗布裙,任凭在梅树下卧老了岁月,依然等不到梅花仙子来递个枕头。亦不会有林逋的鹤鸣,唤他棹舟而归;不会有三弄笛声,惊破梅心我意;不会有一点花瓣,吻上额来。          附:    梅花花语:坚强和高雅。    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梅花五瓣,象征五福:一是快乐,二是幸福,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      
把修改稿也贴一份吧
  @天池洼人  15:59:30    支持   -----------------------------  谢谢,多提意见
  02、【兰花*春以为期】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这两首小诗,皆为明代才女马湘兰所写,并一同题在其画作《墨兰图》上。相传该画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被视为丹青水墨中的珍宝。比较幸运的是,我在网上还能寻得图片来观看,也算是小过了一回眼瘾。    果然诗画俱佳。诗写兰花,亦俊俏,亦温婉,亦喻人,亦喻事。画中数株兰叶如剑,或微微低垂,或旁逸斜出,有孤石相衬,清风若拂,兰花清雅绽放,似蝶翩飞啜饮,在山间与风相悦,又仿佛有芳馥隐约滴落,香透纸背。    兰,这个字本身就美,形态,音律,寓意,都惹人珍爱。抑或只是低低地,在心里念一声,兰,也能瞬间把自己念得深情绵绵起来。一直认为,兰,不仅适合生在空谷里,更适合在生长在画卷中。    可兰花不好画。要如何以才气运深情,笔落银笺,才不会偏离了那一个幽呢?    所谓幽,沉静、安闲、深远也。郑板桥亦画兰,而他却言,“兰草无人敢笔栽”,可见画兰下笔不易,画出精气神更不易。然而马湘兰笔下的兰,却是如此的风日洒然,如此的俊逸幽清,如此的犹附精魂。    那么此刻,就借这兰花之名,隔着流光与沧海,拈笔写一写马湘兰的幽姿,她如兰如蕙的才情与痴念,轻解一段,秦淮河边那又潋滟又凄凉的风月旧事。        马湘兰,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相传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至于为何只身流落到金陵,又在秦淮河畔高张艳帜,则不得而知。因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喜画兰,擅画兰,故称“湘兰”。    马湘兰相貌虽非国色天香,甚至“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固“见之者无不人人自失也”。想来她正是如兰似竹的那一类佳人,不以娇美的相貌媚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用来取胜的是满腹的才情与独特的个性。    她多才多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能自编自导戏剧,她教导的戏班,能演出《西厢记》全本,且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她在绘画上更是有造诣,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七十二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子固即赵孟坚,仲姬即管夫人,她女画家之称谓,实至名归。    明代的十里秦淮,是金粉楼台,画舫凌波的笙歌酒浓之地。烟笼寒水月笼沙,夫子庙旁,望月楼边,即是马湘兰的幽居之处。在她的宅第“幽兰馆”中,曲径回廊,竹影清泉,飞檐漏窗,青苔卧阶,极是古韵清幽,如梦似幻。马湘兰是爱兰人,她在院中种满各色兰花,日日悉心照料,与兰共芳。那些兰,听着清歌曼舞,照着桨声灯影,亦出落得幽雅无比,脱尘脱俗,不负主人意。不时有慕名者登门拜访,赏花,谈诗,观画,更为一睹佳人风华。        书中又载,马湘兰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但凡事有利即有弊,她不是圆滑世故之人,又有重义轻财的洒脱个性,如此便时常给自己招来祸端。有一次,昔日曾遭湘兰拒之门外的客人,今时已成礼部主事。此小人有意寻衅,便借了由头拘捕湘兰,并在堂上存心羞辱:“人人都说马湘兰了不起,今日看来,也不过是徒有虚名。”马湘兰却临危不惧,以一句“正因昔日徒有虚名,才有得今日的不名奇祸!”反唇相讥。于是,主事主审皆恼羞成怒,更是不肯轻易放过马湘兰,搜刮钱财,逼迫入狱,手段极其阴毒。    而这时,没有早一步,亦没有晚一步,王稚登出现了。就在马湘兰“披发徒跣,目哭皆肿”的情况下,王稚登利用关系四处周旋打点,方才让湘兰脱离了险境。再豪爽的女人亦是女人,尤其在受到打击,无比脆弱的时候,更渴望有一个臂膀能够倚靠。况且,搭救她的人,还是当时的吴中才子,书法名人。命中注定一般,湘兰爱上了他。        王稚登,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虽一生布衣,但有文名,善书法,曾拜吴郡四才子之一的书画大家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创“南屏社”。文征明逝后,王稚登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著作丰硕,并有书法贴传世。    虽如此,但我对他依然无甚好感。在我看来,他怎样的姿态,都是负了她。而他最大的成就,便是得了马湘兰一世幽兰的倾心。“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看似风义得通透玲珑,看似圆滑得没有棱角,可几十年的若即若离,让湘兰欲罢不能,痴迷一生,这种聪明,俨然就成了伎俩。        彼时,马湘兰亦知王稚登已有妻室,薄命怜卿甘做妾,她依然想委身于他。她视王郎是世间难得的有心人,他对她有恩,她想用整个身心来还。可他偏不愿,说辞甚是仁义,正气凛然:“脱人之厄因以为利,去厄者之者几何?”意思是,我救你脱离危险之境,并不曾想要图姑娘什么呀。王稚登的拒绝着实让马湘兰好不失落,但同时又让那君子形象进一步深植湘兰心中。湘兰这边是爱之深,恋之切,怎肯轻易放弃,她始终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有一天,她的王郎,会欣然接受自己。    后来,王稚登举家迁往姑苏,却又与身居金陵的马湘兰保持了三十年的书信往来。    三十年,她是“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扈,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看过一轴关于她中年后的画像,幽人独卧,云鬓委地,红颜未老,却为她的春闺梦里人,夜夜斜倚熏笼坐到明。    三十年,他们谈诗画,谈风月,谈世事,谈人情,只是不谈婚嫁。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她是兰,就送他兰花图,一笔一笔都是相思,都是深情。她在画上题诗:“欲采遗君子,湘江春水深。写来无限意,为我通琴心。”她给他写信,字字句句,皆是浓情厚意压制的谦卑,触及其中信笺,直令旁人痛彻肝肠:        昨与足下握手论心,至于梦寐中聚感,且不能连袂倾倒,托诸肝膈而已。连日伏枕,惟君是念,想能心亮也……    途中酷暑,千万保重。临行不得一面,令人怅然,不知能同此念否……    捧读手书,恨不能插翅与君一面,其如心迹相违,徒托诸空言而已。良宵夜月,不审何日方得倾倒,令人念甚念甚……        王稚登亦有回帖:“二十七日发秦淮,残月在马首,思君尚未离巫峡也。夜宿长巷,闻雨声,旦起不休。见道旁雨中花,仿佛湘娥面上泪痕耳……”他赠她闺砚,伴她书写传情。湘兰在砚上题名:“百谷之品,天生妙质。伊以惠我,长居兰室。”  她是秦淮河边的幽兰,芳华绝世,有人观之,有人赏之,有人慕之,有人贵之,却不能被爱人佩之。  奈何他纵有百谷之心,亦不能容她孤兰一朵。        可她无怨。尽管时光飞逝,三十年成一弹指。    万历三十二年,王稚登七十生辰,马湘兰决定抱病赶到姑苏为她的王郎祝寿,并声称此一行,纵有风雨虎狼,亦不可阻她脚步。相传,王稚登寿辰之时,湘兰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宴饮累月,歌舞达旦,盛况前无来者。她重亮歌喉,为恋人寿,亦为三十载的痴情,台下,王稚登听得老泪纵横。他终于想起,曾经与湘兰之约,“余与姬有吴门烟月之期,几三十年未偿。”    而彼时,对于湘兰,他当初说出的约定,是真情流露,还是一时情迷,已经变得无关紧要。        这一次祝寿,即是她人生的句号,花光了她所有的力气和璀璨,是她对自己三十年情感的坚持,做出的完满交待。王稚登从姑苏写了信来,“春以为期,行云东来,无负然诺”,春以为期,春以为期,她已经等了三十个春天,足以消磨一世的容光。她像一朵兰花,吐尽了最后一丝芬芳,就身心轻盈地落进了土里。她已凋零,什么化蝶而飞,什么前世今生,便皆是虚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返回金陵后,马湘兰心力交瘁,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时年五十有七。生命的终结,让她的爱,成为爱过。    “我曾经沉默地,毫无希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愿上帝赐给你的也像我一样坚贞如铁。”    普希金在诗歌里如是说。真像彼时的湘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相传她离世之时,院中幽兰一夜绽放,散发的芳馥,贞静而决绝,犹如一场盛大的告别。        附:    兰花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小生佩服之极。一代才子  
  @谭利通
17:44:37    小生佩服之极。一代才子      -----------------------------  有礼了
  静等娓娓道来。
  不错不错,好!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放在这里真合适。  欣赏,支持小汐新帖。  另,长假快乐 :)
  @夜雨染就  18:43:49    静等娓娓道来。   -----------------------------  谢谢夜雨
  @李石诗  19:06:35    不错不错,好!   -----------------------------  谢谢:)
  @清扬婉兮阿湄  11:11:36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放在这里真合适。    欣赏,支持小汐新帖。    另,长假快乐 :)  -----------------------------  谢谢阿湄,同乐:)
  来此缤纷花影,草木幽深的所在,稍息
  03、【梨花*寂寞梨花落】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朱淑真《生查子》        百科名片中写:梨花,梨树上盛开的纯白色花,常见于古诗词中。    我立马爱上了这一条诠释,既神秘又简单,前世今生的微妙。  
梨花也真是美。纯白之色,那种白,白得古香古色,白得好像这世间其他的白,对其都是一种抄袭。    花蕊上倒也是点缀似的生有一点红尖尖的,却又红得那么不彻底,红得那么不甘,仿佛带着轻微的怨气。有绘者言,梨花之蕊,当以赭石色加胭脂红配之以染。胭脂红够媚,可偏要用那黯淡的赭石之色来压制,像旧社会里的小媳妇,美丽着,拘谨着,稍微艳丽一些的打扮就嫌放荡招摇。    真是让人怜。      儿时家中承包有果园。果园三面环山,一边向水,梨树即是临水而栽。春天暴雨之后,我会挽了裤脚在梨树丛里淌水,梨花在枝头开呀开,似乎能听见声音。山风幽幽地吹,梳子一样,便有白色的梨花簌簌落到浑黄清凉的水里,又攀爬上我光洁的脚脖子,像小片小片的精魂一样,投错了身,满是不甘,不甘,紧紧吸附着人世。      那花,也是那样的瘦。花梗子细细的,以绿色的花尊把瓣托起来,用力的往天空上举。像一条细细的瘦弱胳膊,用力的托一个花盘,迎面走过来,袅袅娜娜地摇风,可怜得心悸,便让人喜欢得忘乎所以。    不管是开在枝头,还是捧在掌心,都会像对着一件陈旧的器物——一叶骨瓷,或是一枚白玉,浸淫过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月光,曾伴早夭的怀春女子身前……开起来,就有令人沉迷的阴靡气息从花香里泛出来,泛出来,凉凉的温度,凄凄的芬芳,情蛊巫术一样。    那种感觉,亦似念朱淑真的诗词。        若要以花喻人,对于朱淑真,当非梨花莫属。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时期的女诗人,与李清照齐名。书中对她的生平记载极少,相传她出身在杭州西湖边的官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待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仅存《断肠集》与《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在由屈指可数的二十几首残作编成的《断肠词》里,朱淑真就有多篇写到梨花,亦可见朱淑真对梨花的钟爱。而这一首《生查子》,从词意来看,应是朱淑真婚后所写。        婚前,她尚是明媚清澈的少女,豆蔻年华初,二八好容颜。《西湖游览志》里记载:淑真钱塘人,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那个时候,她有浪漫如春花的思绪,有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心头有念想的人,不会茫然无助,亦不会无端枯萎。更何况,她家境优越,才华横溢,闲时可赏花吟月,可赋诗抚琴,又得父母百般疼爱,好像上天将这世间最好的条件都赋予了她。好得令人粗看了她的整个人生后都会忍不住想,那婚前的一切,可都是命运的补偿?    譬如她写《清明》:“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字里行间满是雀跃,像穿了新衣服想急着出门的孩子,那恼,是青春的小性子,底子里还是衬着欢悦,怎样来看,都是时光里的宠溺。      哪似婚后。    当然,与许许多多最终破裂的婚姻一样,朱淑真的婚姻亦有过最初新婚的甜蜜。据说,刚结婚时,朱淑真还给她的丈夫写过一首圆圈词。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她的丈夫先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相思词》,方才顿悟失笑: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她的丈夫阅完了信,次日一早便雇船回海宁故里。如恋爱时的小心思,如何都是精致,如何都是有心,看在眼里,能开出饱满的花来。那短暂的恩爱,真是犹如蜜里加糖,羡煞了旁人,甜煞了光阴。    然而好景不长。所谓至亲至疏夫妻,纵如花美眷,亦敌不过似水流年。很快,朱淑真就被冷落。花自飘零水自流,昔日的爱意美满转眼成歇,郎心似铁,空留她一枕凄凉,凤帷寂寞无人伴。他出去应酬,狎妓寻欢,并娶了小妾携其离家赴任,多年对朱淑真不闻不问。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这一切,对于朱淑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清傲如她,又怎受得这般侮辱?她恼,她恨,她怨,她悲,她苦。她将心头的凄伤写进一首一首的诗词里,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她瘦得缠臂金都戴不住了,想来正是这首《生查子》里写的“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之时。她无绪寻芳,无绪妆容,心思惨淡,终日抑郁难捱。她,还病着。她的心理与身体,都一齐病掉了,瘦损掉了。    我想起《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年轻时手臂上戴的玉镯子只能塞得进去一条洋绉手帕,可到了晚年,骨瘦如柴,能将那镯子顺着手臂推到腋下。可那曹七巧老了,老了,便也不怨了,怨也怨不动了,而朱淑真还那样年轻,怎么也可以这样瘦,瘦得这样的凄凉,这样的心酸,这样的令人心里发紧发颤。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终于,她选择了离开,离开这苍凉寂寞的人世。有书记载:朱淑真终生抑郁,抱恚而死,在世四十多年,事迹不见于正史。        古龙的武侠小说里有暴雨梨花针,一种极美极毒的绝世暗器。二十七枚银钉势急力猛,可称天下第一,每一射出,必定见血,杀人于无形。思至此,再读这首《生查子》,我亦似中了江湖传说中的暗器,有至凄至美的毒汁由骨渗透心脏,却又出不得声。            附:    梨花花语:纯情、浪漫、安慰。  
  静静地看花
  看花贴O(∩_∩)O~
  @孟斜阳  12:10:24    静静地看花   -----------------------------  问候斜阳
  @胡狼拜月o  12:26:40    看花贴O(∩_∩)O~   -----------------------------  问候胡狼,秋天好
    清新如画    小汐好  
  04、【玉兰*如乡愁一样纷纷绽放】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辛夷,这种能溯源到《楚辞》中的芬芳花朵,在今天,我们已经习惯称呼它为——玉兰。    玉兰,玉兰,这名字,说家常,也家常,说云端,也云端。就好似有诗人爱极了它,便当它是情人,可以掏心窝子地往死里爱,于是它是他心尖尖上的诗意,淌着蜜的亲昵。亦有人嫌它俗气,开得太过没心没肺,只管自顾自地往白里开,往碎里开,一点保留都没有,最后啪的一声掉到地上,像一团邋遢的白手帕,真是讨人厌。    我是喜欢玉兰的。    每年的早春,白玉兰如约开在枝头,像一树安静的雏鸽,风稍微大一些,都会担心它们振翅飞了去。若有了困意,就在玉兰树的错落光影下睡上一觉,头顶的春阳像子宫一样温暖,一不小心,就会把身体蜷成婴孩的现状。那样的花香,幸福得令人微微惆怅,噼里啪啦砸下来,唉,各路感官都被恣意地宠坏了。    落花时节,大片的花瓣掉在地上,像断了柄的瓷勺子,里面窝着的阳光或雨水,会断续的路过蚂蚁。又像一只手,看着是丰腴可人的,朝你做了个小瓢状,却又在春风里无故生了一手冻疮。捡在手里,用指甲在瓣上一下一下掐字,都是一笔一笔的小半月型。写花花草草由人恋,或落花时节不逢君……才只是一晌,那字就变成了哑哑的暗黄色,有了无尽的陈旧之感,看在眼里,分外的惹人忧伤。    但是,任凭世人赋予玉兰怎样的感情,它仍然是一年又一年的春来抽枝,一年又一年的绽放凋零。花木依旧,老去的,永远只是时间,与不绝的思慕。    只是不晓得,那辋川里的玉兰树,可曾依旧?        辛夷坞,正是唐朝诗人王维辋川别境中的一处小景。看这名字,就美得惊人,茵茵的,散发着草木幽香,便直想顺着这辛夷坞的寂寂落花,去远远地,望一眼那辋川。    据记,辋川就在那暖玉生烟的陕西蓝田境内。那里青山莽莽,白云悠悠,有良田百顷,奇花野藤遍布山谷,瀑布溪涧随处可遇,是秦岭北麓一条风景秀美的川道。古时候,川水自尧关口流出后,要蜿蜒流入灞河,川水流过川内的欹湖,两岸山间也有几条小河同时流向欹湖,由高山俯视下去,川流涟漪回环,好像车辆形状,因此得名辋川。    名字也是好名,竟与忘川谐音。什么烦忧,什么尘世,什么岁月,是皆可相忘的了。        一开始,辋川还不是王维的辋川。    “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开元二十九年,王维四十岁左右,买下了宋之问的辋川别馆,前后居住了将近十四年。宋之问因作得一手好诗,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并飞黄腾达,一朝封侯,于是在蓝田风风光光地修建了此座辋川山庄,赋诗有:“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至于最后为何要转让给王维,并无史料相记。但辋川到了王维手上,可谓相得益彰,真正的应风应水应景应心了起来,那一川如玉的风月,孜然沁入王维的情致,犹似得了诗意画意禅意的精髓,出落得愈发绝世出尘。    然后,辋川因王维,亦因王维的《辋川图》与二十首描述川内景点的小诗名扬天下。《辋川图》如今虽已无存,但后人临写不少,对于画中景色,凡观者皆心驰神往,千余年来,一直是文人士族的精神之所向。    相传图中景色宛若仙境,有林木苍郁,溪流潺湲,峰峦耸翠,秋冬春夏,变幻莫测,阴晴雪雨,空濛迷茫,整个画卷云飞水动,意境淡泊,悠然尘外。将辛夷坞、漆园、椒园、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二十景全部收纳其中,配以绝句,诗画可交映,可独立,画入诗,诗如画,非常奇幻,妙不可言。        王维这一首写玉兰的小诗,描绘的就是辛夷坞的风光。    应是紫玉兰吧。紫玉兰开花之时,形似出水芙蓉,紫苞红焰,傲立枝末,正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的景色。可以想象,那么清静又生动的春天,那么盛大又寂寞的花事,在空旷的幽谷中发生了又发生,鼓荡的小南风咝咝掠过人间,掠过山涧,枝头的花朵,纷纷开放,纷纷飘落。    美吗?美得有些伤感。        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言下之意,恰与人所说的有寄慨,透露作者内心苦闷暗合。王维写辋川诗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就日趋黑暗,社会矛盾已显尖锐。彼时王维虽亦仕亦隐,但依然心关朝政,加之他又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朝廷不满却又无能为力,纵然他禅心礼佛,沉静旷达,可写下的诗作,难免还是带有现实情感中的痕迹。或悲戚,或苦闷,或伤感,譬如《孟城坳》中的“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漆园》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又譬如,这首《辛夷坞》中的“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诗薮》中亦云:王摩诘所作《辛夷坞》,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其实我更喜欢后者的说法,虽然两者并不十分矛盾。我的脑海中常浮现书上所说的王维,是怎样的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怀抱琵琶在山谷中幽幽弹唱,俊逸得似一支辛夷。或许,还是那“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八个字蛊惑了我,在我心里,并不希望王维辋川中的风月沾染上一星半点的政治。我希望的是,辛夷的开,辛夷的落,美丽或感伤,都是原始的力道,原始的气味,像辋川的山水一样,身世两忘,只为开落。        到了宋代,便有辛夷如雪,纷纷的开,纷纷的落,一直落到了王安石的柘冈中。        乌塘渺渺绿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携。    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这是王安石的《乌塘》诗。写的是柘冈的辛夷,白色的玉兰。    我亦挑剔,查有关玉兰的诗作,竟只有王维的《辛夷坞》与王安石的这首《乌塘》最是合我的气息。其余将玉兰比作“肌肤凝雪、羽衣仙女”之类的,怎样乔装精致,看来都是一个俗,皆入不得我的眼。这首《乌塘》,最美莫过“辛夷如雪柘冈西”,我读了,像当年读到西川的那句“三十里外更白亮的月亮涨满了头颅”一样,喜欢得欲罢不能,也悲伤得欲罢不能。    我被浓烈的乡愁袭击了。    柘冈在江西临川,是有名的才子之乡,也是王安石的生养之地。王安石自幼好读书,性情聪慧,一生多在外为官,以及后来官至宰相,为朝廷改革极尽心力,却极少回故乡。他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连名号也称临川先生,文集称临川集。临川,柘冈,一直被他心心念念,亦一度被他写在了诗作当中。然而文字依然承载不了他山川日月一般的乡愁,对此,他始终耿耿于怀,眷恋情深。“投老光阴非复苦,当时风月故依然”,可是,直到晚年郁然病逝,他还是没能实现“早晚重来此地游”的宿愿。    那柘冈纷纷如雪的玉兰,又可曾依旧?        灯下,我在看一卷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图。于老落有款识:仓庚耀羽,玉树临风。一小片天空因了木兰花枝的衬托显得格外明净,是那种特别宁和的石青。花鸟和鸣,襟怀夷旷,一朵一朵的白玉兰盛开,没有一点锋芒。    有人说,玉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宁静,会让人沉浸到离灵魂更近的地方。  我将视线停留在这幅图里。于是我看见玉兰开出的纷纷白色里,有了乡愁的弧度,羽翼丰满。一夜辗转后,遥远的东方将捧出一抹鱼肚白,那么远,又那么近,如同,触摸辋川的风月。      附  玉兰花语:单纯、清丽、典雅高贵,纯真自然、真挚的爱。      
  @孟斜阳  10:54:14        清新如画        小汐好      -----------------------------  斜阳好。感谢一路支持
  辛夷如雪柘冈西,这句好喜欢。。。
  @胡狼拜月o  12:43:54    辛夷如雪柘冈西,这句好喜欢。。。   -----------------------------  我也是,小狼好
  @西郭园林  14:05:34    占位   -----------------------------  xiexie,多指教
  谢谢清华。    为何传不了图片了
    王维
  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  大爱这两句
  谢谢斜阳  下一篇,杏花  
    梵·高的杏花
  05、【杏花*江南烟雨中】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烈马西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这似是一种命定。看到杏花,总会一点也不转弯地想到江南,想到迷离的烟雨,想到那暧昧不明的花香与纠缠。    我没有去过小桥流水的江南,在这寡淡的小半生。可我不愿意心头那点饱满的向往,就此渴死在自己单薄的想象中。于是此时,虽然只是在文字和照片里,对着江南一遍又一遍隔影相望,带着雨点般的甜蜜,和清薄如纱的怅惘,我也想借一枝宋朝春雨里的杏花,然后,沿着小楼深巷,沿着二十四桥明月,默默地寻访,幽幽地诉说。        看一张照片,是清明雨后的江南。清晨,杏花陆续开起来,汲取天地灵气一般的,开起来。一朵一朵,一树一树,水灵灵的,如乍染的万点胭脂,笼罩在隔水人家。泥墙,黛瓦,烟囱透出热气,丰腴的红衣女人拎着菜篮子,踩在河边蒸腾的轻雾上,篮子里的菜,青翠得能滴出水来。整个画面,好看得带有温柔的鬼魅气,又妖娆,又烟火,分外恍惚。        便想到那首元人作的《折桂令》:来寻陌上花钿,正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常言道惜花早起,爱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这样的曲子,若是亦人亦妖的老伶人挑了来唱,一声声,润滑如蛋清,依依呀呀里,全是惊心,像喊醒了懵懂的前生,又偏生沧桑到骨子里去了,听着,想着,脸上定然全是热热的眼泪。    花底相逢少年。只是,在这首诗里,临安城的小楼上,听着深巷卖花声的陆游,已是几番离合,年华迟暮。那陌上的花钿,爱月的少年,早已如同轻飘飘的风尘,遁入了沉重又沉重的世味深处。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已经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五年的日夜等待,足以消磨干净一个人的志气,更何况,还是一个人的暮年。虽然彼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尚未全然衰竭,但是,南宋朝廷的黑暗与软弱日益明显,对此,他深感痛心,又无可奈何。是年春,陆游终于被重新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他须要先到临安去觐见皇帝,以谢皇恩浩荡。在此期间,他就是住在西湖边的客栈里,听雨,赏花,写字,喝茶,一边等候朝中的召见,一边叩问自己的心灵。        陆游这首诗里,开句便有掩不住的忧愁意。春雨如诉。楼中飘逸的老者,竟一夜未眠,他心头的忧郁,想来比春雨更黏稠。清晨,雨后初霁。深巷之中,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软糯的声音,似乎可以粉饰太平。如他,在纸上写上几行草书,吃一口刚上市的新茶,待到帝皇召见,喊上一句万岁万岁万万岁。不如此,又能怎样?他此时依然还是一介布衣,兴叹不了风尘。盼只盼那清明,早日到来,也好早日返回家乡。        亦曾年少飞扬,亦曾裘马清狂,时间如匆匆的马蹄,来不及一皱眉一回顾,这悲欣交集的人生,倏忽就过了大半。其实,纵观陆游生平,莫过心头两大郁结:一悲久不见还我河山,二悲未与爱人一世相守。        相传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十二岁即能诗文,又在饱经乱离的生活中,深受爱国教育的熏陶。“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早早便立志报国,希望能亲上战场,为收复中原一展凌云抱负。可世事难料,陆游第一次赴临安应试进士时虽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降罪了主考,名次作废。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又被秦桧除名。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有机会进入仕途。然在朝中,他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还屡次受人排挤诬陷,后又遭人弹劾被罢职还乡,直至在六十二岁时重新出仕严州。在严州任满后,陆游再次卸职归乡,不久又被召赴任临安,职军器少监。次年,因上谏朝廷减轻赋税而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他长期蛰居山村,身杂农间,在怀念与兴叹中,度过了晚年。        二十岁时,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夫妻,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婚后更是风月情浓,相敬如宾。然而好景不长,这段婚姻很快便花开荼蘼,转眼即歇。由于陆游的母亲与唐婉不合,陆游迫于母命,只好与唐婉忍痛分离,然后各自婚嫁。十年后的一个春天,两人在沈园相见,万般心酸涌上心头,于是在粉墙之上题上字字泣血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抷愁绪,几年离索……春如旧,人空瘦,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唐婉遂后和之:世情薄,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栏……人成各,今非昨,怕人询问,咽泪装欢……句句痛断肝肠,闻之落泪。不久后,唐婉便含怨而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从此,纵人间万事辗转尽,陆游依旧几十年难遣心伤,写下多首怀念唐婉的凄美绝世的诗词。直到离世时的前一年,他还重游沈园,追忆伊人,追忆那段至死难忘的悲苦深情。        陆游的杏花天,与清明相连,写得再清寂唯美,再云淡风轻,看在眼里,有前尘往事垫底,也是彻骨忧伤的。犹如一碗七滋八味茶,尝上一口,虽清凉,也苦涩。便不似苏轼的杏花那般宜醉不宜醒: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这首诗的题目是《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十足的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明月待客,杏花亦是座上宾。花影下,清风里,美酒不堪饮,那就饮了这箫音,饮了这月光。只是,月落西山,洞箫声断,筵席就要离散,实在令人忧愁,就连那些脉脉含情的杏花,也将随着春风离开枝头,空留一地残红。    是时苏轼正在徐州为官,同样是受朝中同僚排挤。但他性情疏朗,虽有惆怅,但依然能苦中作乐。读这首诗,飘飘若仙,就像喝一盏烈酒,多少力道在心头,却是飞花似梦,岁月无声。        想起梵•高的杏花。与我们的江南遥不可及的杏花。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把所绘的《杏花》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刚刚出生的侄子。瓦蓝色的天空,苔青色的阴影,蜿蜒的枝节,溅开乳汁一般的花瓣,开放着,含苞着,没有一点落英,泛出洁白而敛重的光。那光,是梵•高一如既往的物我两忘,却承载了生命中生的意义。有些隔世,有些遗世,却让人恋世。        杏花亦让人恋这人世,恋这江南。  江南烟雨又几重,这个春天,古老的杏花,依然染红了水月微茫,又转身苍白了一地。依然有多情的诗人吃茶饮酒,赏花吹箫,折一枝杏花,将那心头的悲欢冷暖,写着,念着,怨着,疼惜着,端详着,沉溺着。    附:  杏花的花语:少女的慕情、娇羞、疑惑。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杏花
  好用心的文章~
  @qiongwu10  11:14:58    好用心的文章~   -----------------------------  非常感谢
  一路看花,一路流连
  看的唇齿生香,楼主继续哈
  总有一种文字与性情让人欲罢不能
  怎么放图片啊
  好文,自当沐浴、焚香、抚琴,与楼主共神游哉。
  哦?梵高也有画过杏花?这个意境却是中国味的,跟小汐的字很搭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06、【桃花*像艳遇一样忧伤】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当年,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六州歌头》,这个词牌本是鼓吹曲,音调激越悲壮,“不与艳词同科”。而南宋词人韩元吉偏要逆于常情,用其填艳词,不仅艳,还美,还哀怨顿挫,悱恻缠绵,十足的动人心魄。就像那桃花,在烟火田园间,自然是宜室宜家的,而到了武林高手这厢,一叶花瓣亦可杀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词牌与风景一样,只是载体,真正取决的是人心。填词的人倒进去的是水,它便清澈温柔,可解渴,倒进去的是酒,它则芳醇浓烈,能醉人。同样的风景,看风景的人有一颗怎样的心,它就会变幻成什么模样,是喜,是忧,是嗔,是怨,千般皆由人。        韩元吉这首词写桃花,亦写情事。记当年,她新妆宜面,如一朵桃花,倚靠朱门,临水而开,整个春天都因她而生动。云日风暖,打马绿杨烟,桃花的绽放将那个季节一分为二,一半明,一半媚,像与她共度的每一刻光阴。而如今故地重游,桃花在枝头开得如霞如雾,伊人却已不在。春天的双燕翻飞,水岸的十万桃红,在他看来,俨然黯然失色,闻之悲切。茫茫暮霭中,他望着漫天的花树莎草落泪,卿卿呀卿卿,你在何方?可是与那汉代的阮肇和刘晨一样,进山采药碰到仙女,就被仙女留在山上住了下来,从此山中数月,人间百年?还是,还是这本身就是一场梦,是自己当年误入桃源,遇着的你,而再次返回时,便无路途,便无你,消失得没有痕迹,像从未到来过一样?        一张机,桃花陌上试新妆。风晴日暖慵无力,垂杨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身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何其怅恨,何其风流,像艳遇一样忧伤。    民谣歌手钟立风有一首《像艳遇一样忧伤》,我寻了来听。一个桃花一样的男人,带着春天与青草的气息,有些阳光,又有些忧伤,陌生又熟悉。歌声慵懒而深情,白云一样地向着自己诉说。手风琴拉得缓慢,像流淌的河流绕过村庄,有花朵绽放,有鱼儿跳跃。而口琴里总是有亲吻的温度,微微的潮,微微的暖,适合回忆,适合聆听,适合追溯,适合想象。真好,真是顺从我现在的心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段与桃花有关的爱情故事。它最初的面貌,其实也是艳遇。    遥远的大唐。清明。城南门外。崔护在春光中进入桃林,一树一树的桃花,开得分外撩人,让他不知来路归处。桃林深处竟有一户庄园,院内花木葳蕤,很是幽静。他感觉有些口渴,就上前去叩门,想讨些水喝。这时,一位妙龄女子将门打开,请他进去小坐。女子生得极为娇艳,崔护不免心有所动,便出言引逗之。相谈间,女子亦对他心生好感,一顾一盼,含情脉脉。天色将晚,崔护起身告辞,回到城中后,日夜苦读诗书,再无交集。转眼又到一年清明,崔护突忆桃林旧事,于是出城拜访女子。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春色皆如既往,只是大门紧闭,无人在家。崔护一时心有所思,在门上写下一首七绝,即《题都城南庄》,尔后黯然离去。几日后,崔护又返桃林,开门者已换做一位老者,待他说明来意,老者告知:“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大惊,闻讯缘由,老者道:“我的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礼,相貌端庄,但尚未婚配。只是自去年以来,就神情恍惚,若是所失。前几日陪她出去,回来时见到门上题诗,便一病不起,绝食数日,已经不在人世了。我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本想给她找个可靠的君子托付终身,而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我情何以堪。而这,不是你害死的她吗?”老者言毕,悲伤难抑。崔护听后悔恨交加,进屋抱住女子遗体痛哭不已,不一会儿,女子竟睁开了眼睛,复活。老父大喜,遂将女儿许给了崔护。        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人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此话放在这里,也不显得突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望着春风中盛开的桃花,想一想这故事的结局,似乎需要唱一唱这首古老的诗经的,像如今播放婚礼进行曲一样,神圣而庄重,有生生世世的意义。        看清代画家恽寿平的《桃花图》。春风中,一枝桃花,如同静女。恽老的画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所画花卉,用没骨法另辟蹊径,不勾勒,直接以水墨着色渲染,那一枝桃,便好似不着根基凭空生出的一样,俊逸清丽,点点含羞而开,蕴含无尽的神韵。    清人邹一桂亦画《桃花图》,格调明净,深得恽寿平的风骨。但却多了几分妖娆。桃枝欣欣然,向上生长,繁花压枝,与几朵牡丹竞相斗艳。牡丹斜逸而开,花瓣晶莹剔透,如同照影。桃花以重粉点瓣,乍染胭脂,娇媚之极,却又自然天成。相传此卷《桃花图》是邹一桂七十九岁高龄所绘,纸长丈余,他于夜间秉烛,同夫人匍匐地上,画大小桃共计三百枚,天未明,已成矣。想来定是画者得草木灵韵,自然年岁温柔,富贵长春。        入了画的桃花,美得像一段春梦。    可桃花,分明是平常的,七陌九阡,田间地头,处处可相逢。我中学校园里有成片的桃树,一到春天,桃花就开得忘乎所以,满树满树的花瓣,花香一荡一荡的,仿佛能把教室抬起来。那个时候不大懂得赏桃花,青青涩涩的心里,只会憧憬着,花开了,花落了,树上要结桃子了。可是,春天过去了,夏天又过去了,那些花落了一层又一层,树枝上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询问了老师,得知那些是花桃,只愿意开花,不负责结果。当即大悟,哦,如此如此,原来是怕咱们学生偷嘴!    我的家乡亦多桃树。老人们说,桃树可避邪。老人们又说,采三月初三日桃花瓣,配以白芷,可酿潋滟桃花酒,启封后香气扑鼻,闻者绝倒。可我此时想起的不是桃花酒的香味,我想起的是,村里有位女孩子,打小就生得俊,父母给她取名桃花。小时候,她趁父母出门,瓮进坛子里偷酒吃,清甜清甜的糯米酒,她吃了个饱,后来竟醉倒在坛子边,人也醉坏掉了。早早的,就发育开了,模样愈加的俏丽,却是个痴痴的样子,眼神呆滞,天天头上戴着花,逢人就笑。很多年后,我回家。看到她的儿子坐在桃树下,一笔一划写作业,她摘了花,悄悄塞进他的脖子里,无邪的笑着……她头顶的桃花,开得那么不干风月。        可是,桃花真的是极美极媚的,如花中的小妖,美得形同深渊,美得近乎伤天害理。    桃花陌上试新妆。在桃花面前,要怎样的美人,才不会失了颜色?我想起《画皮》里的小唯。桃花灼灼的春天,王生的艳遇。刚吃完人心而保持人形的小唯,像一枝粉桃,站在他面前,清纯得要命,也妖媚得要命。可她不要他的命,她要他的爱,得不到,就宁愿一夕苍老,死在他的怀里。当主题曲里唱着,“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看桃花,开出怎样的结果……”,我的心,还是细碎又粗糙地,为小唯,亦为桃花,痛了。        白居易在诗中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江西大觉寺的桃花,是迟开的。迟开的才觉得珍贵,才够与众不同。深山,古寺,木鱼经卷,暮鼓晨钟。那么禅意的地方,一株桃花,娇滴滴的开着。桃花开的时候,时间也慢下来。它不是红色,亦不是粉色,它有属于自己的颜色,桃花红,红得像是一种引诱。红里又盛着粉,像妖媚里盛着天真的本质。亦邪亦正,乍阴乍阳,那样的让人不自持。半溪明月,一枕清风,佛祖端坐云端。谁若能用一枝桃花度人,那便是真正的禅了吧。        若有来世,若有来世。我只愿化作一枝桃花,在深山,在水岸,在时间的低谷里,静等一位赶考的书生来。我整天整天地,寂寂无人地开着,笑容神秘,颜色慵懒,香味陈旧。你不来,我不凋落。因为,唯有春天,唯有春天,才能容下我的十万妖娆,唯有春天的桃红,才能容下我的前生里,那一场与桃花有关的,无迹可循的,艳遇一般的忧伤,忧伤一般的春梦。          桃花花语:爱情的俘虏。  
  @孟斜阳  14:44:12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  那篇似乎还有很多杏花的好句子没写
  欣赏了。
  @桃门清角  10:38:36    欣赏了。   -----------------------------  谢谢,问好
  @清扬婉兮阿湄  12:49:44    哦?梵高也有画过杏花?这个意境却是中国味的,跟小汐的字很搭 :)   -----------------------------  谢谢阿湄。
  @道北以北  11:38:38    好文,自当沐浴、焚香、抚琴,与楼主共神游哉。   -----------------------------  :)您多提意见
  @ssss十里桃花  20:12:37    怎么放图片啊   -----------------------------  点“图片”二字,主楼和回复框里都有吧,然后点本地上传,即自个电脑里的照片,然后按提示操作,如此这般
  @ameivy  16:41:26    看的唇齿生香,楼主继续哈   ---------------------------  谢谢,谢谢
    恽寿平的桃花图
    邹一桂的桃花图
  真好看
  @桃门清角  11:16:08    真好看   -----------------------------  感谢支持
  图也好看,只是更新有些慢了,呵呵
  @顾青华  13:27:28    图也好看,只是更新有些慢了,呵呵   -----------------------------  目前是两天一篇,不好意思
  象桃花一样婉约,  绯红的诗意
  @孟斜阳  14:02:48    象桃花一样婉约,    绯红的诗意  -----------------------------  :)    
  真美啊
  @苏北的苏北  15:07:52    真美啊   -----------------------------  谢谢    
  出门前顶上来
  早安天涯
  07、【樱花*第三种绝色】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李煜《谢新恩》        这首《谢新恩》,其实是一阕悼亡词。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为怀念他的爱妻大周后所作。        那是在潮湿而遥远的一个春月夜,花香为相思作指引,苔衣攀爬的玉阶上,是漫天旋落的樱花。樱花树下,象床熏笼。白乐天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那断的恩,对她,是未老先竭的生命。对他,是无福与她分享的时光。博山炉,龙涎香,再多的富贵雕金,亦无法换得上天的垂怜。她双鬟不整,面容憔悴,恹恹了风月,干涸了泪腺,怎不令他睹之心碎。一次又一次的午夜梦回,她依然是初见时的模样,云鬓如雾,肌肤如玉,绿窗人似花。可是,愈是用记忆触及,就愈加痛彻肝肠。人间最苦是离别。比离别更苦的,是相思。他,愿饮着这苦,只为相思老。纱窗醉梦,樱花飞雪,真正老去的,其实只是那满江春水一样的遗恨,与一年比一年更深的幽怨。而伊人与恩爱,依稀犹在眼前。        大周后,南唐元老周宗之女,生于公元936年,比李煜大一岁。她本名周宪,字娥皇,生得如雪如玉,容貌极美,又晓书史,精音律,且能歌善舞,尤以琵琶见长,可谓才貌双绝,集天下女子灵气于一身。南唐宫中珍藏有“烧槽琵琶”,视为国宝,亦被中主李璟赏赐给了娥皇,做为她与六皇子李煜的定情之礼。李煜十八岁时娶娥皇为妻。李璟将一根红绳栓在两人手腕上,愿此天作之合,岁岁年年,恩爱久长。如果天下的祝福最终都会灵验,那是不是就可以这样牵着你的手,一直不分开?管他什么山河动荡,什么岁月荼蘼。        李煜,这个悲情又尊贵,多才且风流的男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三任国君,也是最后一任国君,人称李后主。他原名李从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历史上记载,李煜为人仁孝,善诗文,工书画,通音律,且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意思是,他不仅有绝世的才情,还天生异相——有只眼睛内有两个瞳孔,口中还多一排牙齿,相传舜帝与项羽就有重瞳,周武王与孔子皆有骈齿,此乃圣人、帝王之象也。        这便是命,与生俱来,容不得挣扎与逃离。李煜本不是太子人选。东宫太子是他的长兄李弘冀。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从不参与政事,一来惧怕李弘冀猜忌,二来本就有山水田园之思,他还给自己取号“钟峰隐者”、“莲峰居士”,向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生活。他用所言所行以表心头志趣,愈加突显无意于帝位之争的想法。但在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与自己帝位相胁的叔父李景遂后,不久便暴卒而亡。        如此,命运之手一个轻轻挪移,就将有心栽花者换成了无心插柳人。中主李璟封李煜为吴王,令其知政事,住东宫。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同年六月,李璟驾崩,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李煜即位之时,南唐已经是宋的属国,朝中多次入宋进贡,只求能偏安江南一隅。他虽有帝王之象,却无帝王之才。况且摆在眼前的局势,纵他有千般本事,亦无力回天。更有史料相载,李煜在位之时,“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无奈生在帝王家。若不是身处乱世,又身负安国重任,依照历史对他的另一番关于才情的记载,“才华横溢,据五代之冠”,应会被传为千古美谈。        然而宿命,往往比乱世更残忍。最好的爱情,莫过于灵魂与躯体的两种契合。婚后的李煜与娥皇,有着相同的爱好与志趣,感情极为恩爱,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他文字里的记录,一笔一划都是爱意。美好得不忍多说。只是,为何,文字的余温尚未冷却,绣床上的气息尚未散去,昔日得多少欢笑,今日就要赔多少泪水?清歌流觞,烂嚼红茸的时光,过一百年一千年也嫌短。他们共度的光阴,才十年。上天收回了对他们的宠爱,甚至变本加厉。        婚后十年的一天,娥皇忽染重病,卧床不起。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饮食均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自尝过后才喂给妻子吃,疲倦之时,便和衣而睡。祸不单行,在娥皇病后,他们的儿子又夭折了。这使娥皇病入了膏肓之境。不久后,娥皇强撑着身体沐浴更衣,向人世绽放完最后一瓣美丽。然后口含玉蝉,在瑶光殿西室安然离世。按娥皇遗愿,以中主所赐的那把烧槽琵琶,为她陪葬。而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由“明俊蕴藉”的翩翩檀郎,变成了形销骨立的一把躯壳,犹如垂垂老朽。自此之后,他自称“鳏夫煜”,写下多首感人肺腑的诗词,用来悼念亡妻。譬如这首《谢新恩》。        娥皇死后,李煜娶娥皇的妹妹为妻,人称小周后。相传他与小周后于娥皇在世之前就已经陈仓暗度,但我依然宁愿相信,他对两个女人,都是实意真心。两份感情,如同他的目中双瞳一样,奇异的,又妥帖的,安放在他的身体里,并与他的生命同在。可即便是这样,生在乱世之中的爱情,又有多少分之一,能够得到善终?亡国也好,受辱也好,只要两两相对,日子一分一秒,都是奢侈。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南下攻打金陵。城破后,李煜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开始了他的软禁生涯,日日以泪洗面。太宗即位后,进封其为陇西郡公。“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公元978年七夕,也正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赐牵机药将他毒毙,死后被追封为吴王,葬于洛阳邙山。同年,小周后去世,与李煜同葬。        于是此后,这世间,再也无人来跟娥皇说相思。再也无人来叹一声,樱花落尽阶前月。        我居住的小城有樱花。曾在月光很好的夜晚搭船去看花。樱花树在沅水北岸的诗墙边。四月天的月色,极其轻薄透亮,像洒在风中的蛋清。草地上开满了紫云英,一点一点,全是细碎的美,生命的迹象非常强烈。月光下,樱花扑扑的开,扑扑的落,美得魔幻。那种美,是立体的,花瓣粉的,白的,堆积在墙根,泛出了泡沫。花香在月光青草间会蒸腾出近乎神性的香味,心里就会生出无数温柔的小爪子,挠痒神经末梢……樱花如雪,樱花如雪。这样子奢侈吗?真是奢侈得令人害怕。可这分明又简单,只是月光和花树。花香是不请自来的。我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带上自己的灵魂。甚至,灵魂也不需要带,她也会不请自来。        樱花边的诗墙上,古诗词部分,怎少得了李煜的词?有人用极其俊美极其飘逸的字体来刻,一撇一捺里都是张扬,都是自由。李煜,他的生命,可曾像后人编排的笔划那样,天马行空过?我仰着头,看着花香覆盖住那些忧伤绝美的词句,像一道慈爱的白绫。    樱花落尽阶前月。白色的樱花尤其美,美得像月光附了身。美得近乎绝望,如同垂死美人的回光返照。最好的时光,是盛开,最美的时刻,是凋零。樱花落,樱花落,离枝玉阶,一地雪。余光中说:        而你带笑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这第三种绝色,是花,是人,还是那些古老又凄美的爱情?唉,我又何必去弄清。            附:    樱花花语: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纯洁,精神美。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他们崇尚樱花的气节,沉迷于樱花所带来的古老的东方神秘。短暂的花期,像一场盛宴,绚烂如烟火,沉静如沧海,空灵透彻,温柔至死。日本的文学就有这样的味道。看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她写“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开篇就是樱花的气息,像月光将逝时花香的纷纷碎屑,非常细腻,也非常清虚。看东山魁夷的《宵樱》,一树樱花美得绝色,月亮隐在林间,漂浮着触摸不到的温暖,花瓣在月光下,身子越来越轻,轻薄得近乎缥缈,不染尘埃。如果只是用眼睛看,是装不下那盛大的,从视线进入的美,最会占领内心。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