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男人3展现人们悠闲的画像名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唐代休闲文化之审美探析.pdf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休闲文化之审美研究
姓名:黄园园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王建疆
本文通过对唐代休闲文化中审美因素的探究,总结出了唐时期丰富繁荣的休
闲活动与人们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现代人的休闲活动给予了审美层面上的
唐代的休闲活动大致可分为运动休闲与养性休闲两种,前者涉及到马球、蹴
鞠等运动形式,体现了唐代人追求宏大,奔放乐观的审美心态。后者如围棋、品
茗等休闲活动,则更加富有诗意和禅味,围棋中 “道” “技”合一的至高境界,
品茗中所感受的和雅清寂,都体现了唐人形而上的审美情怀。
这些休闲活动还广泛的参与到了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
蹴鞠、马球、围棋、品茗等休闲活动在唐代的诗歌创作中都作为审美对象出现过,
绘画、制陶、工艺品制作等审美活动也都曾以这些活动为主题。尤其是饮茶,伴
随着陆羽 《茶经》的问世,及文人的大量茶诗创作,再结合民间的传统习俗,共
同构成了传承至今,影响巨大的茶文化,并且涉及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
唐代的休闲活动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当时的社会
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但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们的体质,加深
了彼此间的了解与感情,而且极大的推动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人们生
活中的诗意成分,使人在特定的层面上获得解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的名胜古迹
&&&&&&&&&&&&&&&&
/ 中国的名胜古迹 
编者献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 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 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 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 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 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 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 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包括壮、满、蒙、回、 藏等中国 56 个民族的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 多层次的立体网络。中国文化是起源于上古贯穿到现在,在黄河、长江及其 周围地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心理与习俗的 结晶。继承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毫无选择地一概接受,而是要继承其优良传统,摒弃其封建糟粕。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的目标。要让中学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掌 握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也 是我们编辑这部丛书的宗旨。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年读者以至专家来说,个人的专业知识总归有限,本丛书对于成年人也不失为一种高品位的、可信赖的文化知识读物。 本丛书的前身有 110 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杜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 100 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 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 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 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 的最大愿望。对于本丛书的批评及建议,我们将十分欢迎,力求使之趋于完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 一九九六年四月三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国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遗迹:先民草创的公社村落,群雄逐鹿的古战场,绵亘万里的长城,水利工程的奇迹,古 都雄伟的宫观城垣,造型复杂的塔楼桥梁,古墓中瑰奇的艺术世界,石窟寺 庙内精美的雕刻壁画,历代文化名人的故里旧居,富有诗情画意的古典园 林??莫不叠合着兴废盛衰的印记,凝聚着世世代代人民的智慧。虽然现存 的文物仅是三千年文明的一小部分实证,但也足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如果追溯到历史的源头,按朝代的先后,将全国的名 胜古迹浏览一番,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部活的史书,人们所受的教益是从任 何书本上都得不到的。               一 远古初民社会的遗址中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 170 万年前,云南元谋县就已出现了一种由南方古猿向直立人过渡 的原始人。北京房山县周口店村的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 69 万年前,属于从 古猿向智人进化过程中的原始人,能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标志着人类已从 动物界分化出来。此后,原始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逐渐向私有制社会 过渡,而人类文明也历经许多层次的演变,愈益进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 器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石器工具和陶器制作,按年代的先后和地 区的差别可分出许多类型。目前发掘出来的史前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而 辟为游览名胜的主要有北京房山县周口店和西安半坡遗址。北京房山周口店  周口店有两座并列的石灰岩小山,叫做龙骨山。1929 年 12 月 1 日,我 国著名生物学家裴文中在龙骨山巨大的洞穴里发现了一块完整的原始人的头 盖骨。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大约包括 40 来个男女老幼的猿人身体上的骨骼化 石。根据发掘的地点,科学家把这种原始人类定名为“北京人”,把这座洞 穴称作“北京人遗址”。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埋藏极其丰富的原始人类居住的 山洞之一。经多次大规模发掘,还发现了 10 万件石器材料和用火的灰烬遗 迹、烧骨、烧石等,可以证明洞穴是北京猿人群居和保存火种的地方。据专 家研究,北京猿人的脑量平均为 1075 毫升,身高 1.56 米左右,在人类发展 史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在龙骨山南坡,还有一个新洞,是 1973 年发现的, 从洞里找到的一颗人类前臼齿的化石,可以测定是距今约 10 万年左右的人 类,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科学家命名为“新洞人”。“北京人遗址”顶部 的一个洞穴内,还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身体特征与现代人已 没有太大的区别,距今约 18000 年。这个山顶洞穴是在 1933 年发现的,所以 将洞中的化石命名为“山顶洞人”。目前,周口店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 已成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的重要科学基地。西安半坡村  在西安市东半坡村发现的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类型,这是黄河流域新石 器时代中期的一种文化。因日用陶器以红陶为主,上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 动物形花纹,又称为彩陶文化,1921 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西安 半坡遗址面积大约五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氏族公共墓葬区三 部分。房子有氏族公共仓库和家庭住房,住室内有烧火的灶,居住区外围还 有排水的壕沟。制陶的窑址计六处,以红地黑花的彩陶为主。墓坑计 250 处, 按血缘序列安葬,随葬品多是尖底瓶和陶罐。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制和骨制 的生产工具。这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 遗址。1953 年春被发现后,经过四年的系统发掘,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遗址博 物馆。  仰韶文化有很多种类型,遗址一般都在靠近河流的黄土台地上。河南陕 县庙底沟所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与半坡类型有所不同,彩陶的颜色黑多红  少,没有半坡类型的圜底钵。庙底沟类型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范 围较大。另外还有在河南安阳县后冈遗址发现的后冈类型,得名于河南安阳 县大司空村遗址的大司空村类型,彩陶以灰陶为主,多用红色纹饰。此外河 南郑州的大河村类型,多为白衣彩陶,纹饰中有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等。 房屋遗迹中还出现了排房和分间房。  黄河中下游一带还分布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 年首次在山 东历城县(今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称为龙山文化。农具已普遍使用 磨制石器,有砍伐和收割用的石斧、石刀、石镰、蚌镰,掘土用的双齿木耒, 这些都是仰韶文化所没有的。畜养动物有猪、狗、牛、羊、鸡、马等。房屋 的地上还抹着白灰。陶器以黑陶为主,薄而有光泽,彩陶很少,所以龙山文 化又称黑陶文化。陶器已用快轮制作。墓葬多是单人仰身直肢葬,很少见到 仰韶文化中的二次葬、集体葬。龙山文化分陕西、河南、山东三大类型。陕 西临潼县城北所发现的姜寨遗址,是一座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兼有仰韶文 化和龙山文化两种文化层。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在龙山文化层的墓葬中发 现石砚、陶杯、黑色颜料等绘画工具,还有一片残铜。可见龙山文化离青铜 文化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我国新石器文化除了黄河中下游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外,还有分布在 长江下游的印纹陶文化以及东北、河北地区的细石器文化。印纹陶文化的特 点是陶器都有印纹,分软陶和硬陶两种。这种文化也有很多类型,浙江余姚 的河姆渡文化距今约六七千年,已经有骨制的耜、复杂的木制工具,以及用 榫卯的木构干栏式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稻壳堆,这是目前所知亚洲最古老 的稻作物遗存。浙江嘉兴发现的马家浜文化及其延续良渚文化,还有了竹木 器的制作、玉器加工,特别是丝麻织品,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黄帝陵和神农祠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保存着关于原始社会的许多传说。华夏民族总是称 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是一个姜姓部落的首领,黄帝是一个姬姓部落的 首领,他们之间世代通婚,生活在陕西一带。传说黄帝发明了衣服和车船。 他的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但《史记·五帝本纪》和《黄帝本 纪》都说黄帝死后葬在桥山,所以现在公认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上的黄帝陵 较有根据。相传炎帝制造了耒耜[sì四],教民耕作,又称为神农氏。他出 生在陕西宝鸡市渭河南岸峪家村里的?[méng 蒙]峪,在瓦峪长大,后人, 在这里修了神农祠以示纪念。又传说他曾在长江汉水之间的大山里采药,因 山峰陡峭,只得搭架上下,于是这一大片林区便被命名为“神农架”。炎帝 死后葬在湖南酃[líng 灵]县西南,陵墓据说是宋太祖登极时找到的。尧墓和舜陵  从炎黄以后,过了很长时间,发展到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尧和舜 都是部落联盟的大酋长。秦汉学者说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并开始尊黄帝为 始祖,所以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溯源到黄帝,黄帝便成为中原各族的祖先。尧 舜时代是被儒家经籍尊为礼让之世的理想社会。相传尧号陶唐氏,建都平阳, 即今山西临汾县,所以后人为他在此建祠庙。临汾东北的郭村还有尧的陵墓。  舜号有虞氏。《史记·五帝本纪》说,尧禅位给舜,舜到江南巡狩,死于苍 梧,葬在九嶷山下。现湖南宁远县有舜陵以及明代所建舜庙遗址。传说舜死 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来洞庭君山寻找,泪水把湘水边的竹子都染成斑 斑点点,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湘妃竹”。因悲痛过度,她们两人也死在君山, 葬在这里。墓至今尚在,坟前有“虞帝二妃之墓”碑。舜的继承人是禹。大 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许多地方都有禹王庙,均为纪念大禹凿山导 河的功绩而建。传说山西河津县城西北黄河峡谷中的禹门就是大禹开凿。山 西芮城县东南的大禹渡,是大禹凿禹门后休息的地方。安徽怀远县的涂山, 传说是大禹会集诸侯商量治水的地方,现有禹墟、禹王宫等古迹供游人凭吊。 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大禹曾在今山西夏县城北的中条山麓建都, 现尚存禹王城故址,有大中小三座。这些遗迹虽是根据古书记载的传闻而定, 但它们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了 寻根思祖的精神依托。二 先秦文化哲人的故里殷墟和丰镐遗址  大约在公元前 2200 年左右,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 制王朝——夏朝。后来商汤灭夏,传到 17 代后被周消灭。夏商周三朝的统治 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脱离石器时代,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基础上创 造了发达的青铜器文化,文字也从象形的甲骨文进化到规则的大篆体。建筑 和天文历法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现河南安阳市南的殷墟,就是商朝的故都。 这里曾发现宫殿的遗迹、殷商王族的陵墓,还发掘出 10 多万片甲骨刻辞,大 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其中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饰有 夔[kuí奎]龙纹和饕餮[tāotiè掏帖]纹,重达 875 公斤,是世界罕见的 重器。陕西长安县南的丰镐遗址,原是西周的故都,周文王的丰京和周武王 所定的镐京隔沣河相对。这里也发掘出许多墓葬、车马坑、房屋遗址和青铜 器。这两处都已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并建有陈列室,展览大量文物。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裂出来的诸侯国有 140 多个,不再服从周王室的统治,这就是春秋时代。经过各国剧烈的兼 并战争,到公元前 476 年,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标志,进入了以七强为 主的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大变动的到来,各种思想极为活跃,文化出现了空 前繁荣的景象。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屈原,都是这一 时期涌现的文化名人。其中孔子、孟子、屈原的故里和葬地都已成为重要的 名胜。曲阜孔庙  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伟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删订了鲁国官修的编年史《春秋》,整理 了收有西周到春秋中叶诗歌的总集《诗经》。他当过鲁国的司寇,又曾周游 列国,到处宣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但没有人采用他的主张。孔子毕生致 力于教育,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的言行主要保存在《论语》中,这 部书后来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孔子死后,鲁哀公把他在曲阜的故居当作庙 宇,收藏他的衣冠、琴、车和书,下令每年祭祀。后来汉高祖刘邦亲自到鲁 国祭祀孔子,此后帝王亲祭孔子的仪式便一直延续到清代。  曲阜孔庙历代重修扩建计有 70 多次,目前所见到的殿宇规模是在清代雍 正帝的亲自指授督修下建成的。面积为 327 亩多,南北全长 1120 米,前后九 进院落。其中有 5 座大殿、53 座门坊、13 座碑亭及其他祠、坛、阁、堂等, 布局严谨,金碧辉煌,宛如帝王宫殿。  和全国所有的孔庙一样,曲阜孔庙的正殿称为“大成殿”,因孟子曾称 赞孔子是“集大成”者,意思是他集中了前人全部的文化成就。庙里的杏坛 是著名的一景,据《庄子·渔父篇》说,这里是孔子讲学休息的地方。东路 的孔子故宅内,有一座诗礼堂。据《论语》说,孔子曾教导他的儿子孔鲤学 习诗和礼,所以孔子的后裔在此建堂表示不忘祖训。诗礼堂后面还有一块鲁 壁,也很出名,据《汉书·艺文志》载,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室,拆除孔 子故宅,在墙壁里发现了一批儒家经籍,是孔子的九代孙孔鲋[fù附](有  的说是孔腾)在秦始皇焚书时藏在里边的。后人为纪念他保存经典著作的功 绩,便造了鲁壁。不过清代不少学者对这件事很怀疑。  孔庙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碑林内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 2000 多 块,与西安的碑林、四川西昌的地震碑林及台湾的高雄市南门碑林,合称中 国四大碑林。其中价值最高的是汉魏六朝碑林,收藏着乙瑛碑、礼器碑、史 晨碑等汉代隶书名碑,以及孔羡碑、张猛龙碑等魏晋南北朝时的隶书楷书名 碑。大成殿四周回廊的 28 根雕龙石柱,是明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 年)的 原物,艺术水平之高,在全国龙柱中可称第一。  孔庙东侧的孔府,是孔子嫡长孙的府第。孔子死后子孙都住在故宅。到 北宋第 46 代孙孔宗愿被奉为衍圣公,至 56 代孙孔希学才奉旨另建府第,成 为独立的衍圣公府。曲阜城北还有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内有 10 多万座坟墓,都是孔子的子孙,直系子孙已葬到 76 代,2000 多年来从无间 断。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亚圣庙和孟母林  亚圣就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孟子。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 最大的一位儒学大师,对当时和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历来 孔、孟并提,以孔子为圣人,以孟子为亚圣。孟子(约前 372—前 289 年),名轲,鲁国邹人。向孔子的孙子孔伋(即子思)学习。曾游说梁惠王和齐宣王,都未得到重用。晚年著书授徒,有《孟 子》七篇,充分发挥了孔子关于仁义的思想。死后葬在故乡。北宋景祐四年(公元 1037 年),孔子 45 代孙孔道辅任兖州知州时,在山东邹县东北的四基山西麓发现了孟子的墓,并在这里建庙祭祀。元丰七年(公元 1084 年), 朝廷又赐钱 30 万,增修墓庙,购置祭田。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将孟 庙迁到邹县城的南关。元代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以后不断增修扩建孟庙 和孟子墓。现存建筑是清康熙年地震后重建的。有大殿七间,院落五进,占地 60 多亩。庙内有碑碣石刻 350 多块,著名的碑刻有元代仿刻的秦李斯峄山碑,唐欧阳询的《苏玉华墓志铭》等。庙里古树苍郁。墓田也在康熙时发展 到占地近 6000 亩,称“孟林”。有享殿五间,殿后是孟子墓。孟庙旁还有孟 府,也称亚圣府。大约在宋宣和年迁庙以后修建,到明代形成相当大的规模, 现尚存四进院落,116 间殿堂。孟子出生在山东曲阜城南的凫[fú扶]村,因此村里有孟子故里、孟母井、孟母林等古迹。孟母教子的故事,千古传为美谈。如“孟母三迁”,说孟 子一家原先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常学送葬的人挖坑掘土,孟母便搬到集市附 近。孟子又学着商贩叫卖取乐,孟母再次搬家,在学宫附近居住。这里聚集 着许多知书达礼的士人,孟子受环境影响,也整天在家读书习礼。孟母选择 了适宜教子的良好环境,对孟子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另外还有一个“断机劝 学”的故事。说孟子小时候学习不用功,有一天从学堂回来,孟母问他的功课, 孟子说:还是不好也不坏。孟母便生气地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对孟子说:布 断了再也接不起来,学习不经常努力,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从此孟子便刻 苦攻读。为纪念孟母,孟庙里建有“孟母断机处”碑。凫村孟母葬地马鞍山 麓有孟母林,林地达万余亩。林中有享殿和孟母冢。如果说孔、孟是春秋时代中原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屈原则是战国时期南方楚文化的代表。楚国在东周时已由一个荒远落后的小国发展成拥地 5000 里的强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时楚怀王曾联合五国攻秦,并担任纵约长。楚国在与中原各族的长 期交战中,形成了在巫文化中渗入中原文化的楚文化。屈原所创作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诗篇,充满追求崇高理想的热情,代表着 楚文化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  屈原(约公元前 335—前 296 年?),名平,是楚国的贵族,早年受楚 怀王信任,官左徒,曾为怀王草拟楚国宪令,因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联齐抗秦,受到贵族政治集团的谗害,被怀王疏远。后虽曾被召回,任三闾 大夫,但楚顷襄王即位时又遭放逐。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便投水 而死,时间大约在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 296 年)的五月五日,这一天后来 被定为端午节。屈原在湖北湖南留下的遗迹很多。屈原祠  屈原的家乡湖北秭[zǐ子]归县乐平里香炉坪,传说是屈原旧宅所在。 这里还有他少年时用过的“读书洞”和“照面井”。屈原在流放中经过的鄂 渚[zhǔ主],就在今武昌一带。现东湖听涛区为纪念屈原建了行吟阁、桔颂 亭、沧浪亭和纪念馆。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也有屈子祠和屈原墓。墓共12 座,传说屈原投江后尸体逆流而上,被鱼鳖吃掉半边头目,他的姐姐女媭[xū须]用黄金镶铸安葬,筑 12 疑冢,以防盗墓。这些传闻当然不一定可信, 但反映了人民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热爱和永久的怀念。楚纪南故城  屈原在他的诗篇《哀郢》中,对楚国的郢都表示了深切的怀念。郢都在 今江陵城北五公里,纪山之南,其故城遗址又称为纪郢。自从楚文王于公元前 689 年在郢建都后,有 20 代楚君在此守都,历时 400 多年。这里是当时南方最繁华的都会。从遗址的发掘可以看出,楚国在城建、冶炼、竹木陶器的 制作及音乐美术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郢都故城现在还遗留着土筑 的城墙、城门垛,城内宫殿建筑台基、古井、制陶窑址等。城门共七座。另 外还有两座水门,这是城内四条古河道的出口处,一在南垣,一在北垣。南 垣的水门遗址是一座木构建筑,由四排直立木柱组成三个门道,每排 10 根木 柱。门道长约 11 米,宽约三米,可供船只通行。木柱上有桥梁或其他附属建 筑。可见当时的供水系统已较完善。  郢城外的八岭山、纪山和长湖岸边还有大量楚国墓葬。曾出土过楚国的 金币“郢爰”、越王勾践的青铜器和成批的竹简。城南台基出土战国早期的 石编磬 25 具,由青灰石制成,上有彩绘凤鸟和其他图案,经音响测试,其中有 20 具发音良好,音质优美。目前郢都故城已成为一处重要的研究楚史的古 迹。虎丘苏州阊门外有一座小山,传说因吴王夫差将其父阖闾葬于此山,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所以名虎丘。山仅 30 多米高,但很有气势。虎丘塔, 即云岩寺塔耸立山顶,很远就能望见,成为苏州城的象征。虎丘上与吴王阖 闾有关的名胜很多,最著名的是剑池和千人石。剑池长方形,深二丈,在吴 王阖闾墓前。建墓时曾调集 10 万民工,用大象运土石。墓内水银为池,黄金 珍玉作凫雁。因阖闾爱剑,又以“专诸”、“鱼肠”等名剑三千殉葬。传说 秦始皇和孙权都曾派人到此凿石求剑,但一无所获。凿石的地方就形成深池, 所以称剑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剑池是冶炼宝剑淬火的地方。1955 年疏浚 剑池时,在崖壁上发现明代著名文人唐寅等人所刻的记事,说明朝正德六年(公元 1511 年),剑池水涸,见吴王墓门,用土掩之。经发掘,池底北头有 石缝,上尖下宽,内如一穴。入内有一条 10 米长的巷道,仅容一人通过。尽 头有四块巨石,是人工所制的青石板,与春秋战国洞室墓制很像,可能就是 墓门。这样看来,剑池又很可能是为掩蔽吴王阖闾的墓门而开凿的。  千人石是一片盘陀大石。相传阖闾墓建成后,夫差将工匠千人骗到这里 饮酒看鹤舞,全部杀死,鲜血渗入石中,历久不褪,成为暗紫色斑痕,所以 称千人石。虎丘东岭上还有孙武子亭。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受吴王阖闾 重用为将,使吴国得以称霸。相传他为吴王操练宫女,宫女不听号令,他便 斩杀两名吴王宠姬。这故事就发生在虎丘千人石上。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是我国最古的兵书,一直流传到今天,已引起不少国家研究的兴趣。  三 秦汉土木工程的奇观  秦并六国后,定都咸阳,建立大一统王朝。推行共同的文字,发展全国 的交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在筑长城、修驰道、通水路以外,还建 起了阿房宫,在骊山为自己大造坟墓。因过度征用民力,秦朝仅 15 年就被陈 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但在它短暂的统治时期,留下了几项伟大的 工程,现已成为驰誉世界的名胜。万里长城  这一名称,虽始于秦朝,但公元前 7 世纪左右,已出现了长城。战国时 期,各国为互相防御所修起的长城布满了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秦统一以后,大部分被拆毁。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派蒙恬将军带 30 万人北伐匈奴,将黄河之南的土地分为 44 县,修筑长城。蒙恬利用地 形,沿黄河、阴山设立亭障要塞,北面和东面沿赵、燕的旧长城,西面利用 秦昭王的旧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了西起临洮[táo 桃](今甘肃南部洮河 边),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长城。这条秦长城,在今天的长城以北很远 的地方,是用夯土的办法筑成的。汉武帝时,又建成了 2000 多里长的河西长 城,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 11500 多里。武帝以后,昭帝、宣帝继续 筑城,最后修起一条西起新疆、东到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二万里的长城。沿 途城堡相连,烽火相望,丝绸之路中有一半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在明代修建的。为了抵抗北方的鞑靼和东北的女真,明朝 200 多年间几乎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 务,大规模的施工前后共计达 18 次之多。明长城全长 12700 余里,东起鸭绿 江,西达嘉峪关。重要的地段,都用砖石垒砌。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 带还修筑了好几重城墙。现存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是北京的八达岭居庸关。 这里有一座完整的关城,两侧长城的墙基宽约 6.5 米。墙顶铺砌三四层城砖, 表层再加方砖。外侧还用砖砌起两米高的垛口,每个垛口上部有瞭望口,下 有射洞,可射击敌人。墙面上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由于这里是京城北边 的重要屏障,工程要求特别严格,城墙非常坚固,自古被称为“天险”。此 外,长城两端的山海关和嘉峪关都号称“天下第一关”,均为明代创建,至 今保持完好,也是重要的名胜。灵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位于广西桂林附近兴安境内的秦堤灵渠,是 秦始皇为开发岭南所兴办的另一项伟大工程。从公元前 223 年到前 214 年, 历时 10 年,在秦郡监史禄的主持下,凿成了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它全长 34 公里,主要工程由铧嘴、分水坝、泄水坝、陡门、秦堤等组成,把江水 分入南北渠道,可拦河排洪,调节水位,平衡水量。唐宋以来多次维修并增 设闸门。秦堤长约两公里,是从南渠口到兴安城的堤岸,为秦凿渠时所筑。 堤上有不少修渠人留下的古迹。沿堤林荫茂密,环境清幽,是桂林地区最吸 引人的名胜之一。都江堰  秦人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不止灵渠一处。早在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 冰就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这道堰在今四川灌县附近。由鱼嘴、飞沙堰和宝 瓶口三部分组成,形成一道长堤,竖卧在江心,把岷江一劈为二。靠赵公山 的一侧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靠玉垒山一侧叫内江,是人工建造的河道, 主要用于灌溉。堤坝顶端扁平像鱼嘴,是分江的关键部分。堤的末端有一座 不高的大坝,宽 200 多米。内江进水量小的时候,此坝可拦水入内江。进水 量超过坝面,就把洪水夹带的泥沙卵石宣泄出去,所以叫做飞沙堰。紧靠飞 沙堰左侧有一个岩堆,叫做离堆。下有一道峡口,是用人力劈开凿成的,名 宝瓶口,它上接内江,下分四条干渠,这是李冰所主持的都江堰工程的附属 部分。岷江水就从宝瓶口流出,进入川西平原。都江堰既解除了岷江水害, 又使成都大平原得到灌溉和通航之利。这一工程一直保存至今,现在都江堰 岷江东岸玉垒山麓还有一座二王庙,离堆北端还有一座伏龙观,都是后人所 建,以纪念李冰和他儿子二郎治水的功绩。秦始皇陵墓  这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据《史记》记载,秦王嬴政在公元前 246 年即位时,就在骊山建造自己的坟墓。吞并六国后,又征发各地罪人 70 万继 续修筑,历时 36 年才完工。坟高 50 多丈,周围五里多宽。掘地极深,灌入 铜液,墓内用水银造江河大海,机械转动,水银流注。天上的大雁和水中的 野鸭用黄金制成。还令工匠特制弓弩,如有人穿坟盗墓,弓弩就会自动放箭。 陵园的地面建筑原有内城和外城两重,现已不存。只是陵园中心还保存着一 个高 40 米的夯土陵丘。近年来从始皇陵周围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兵马俑 陪葬坑的发掘,震动了世界。1977 年在一号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成了始皇 陵兵马俑博物馆。这个坑面积 14620 平方米,据测量有兵马俑 6000 多件,已 出土的武士俑、战车、輓[wǎn 晚]马等都仿真人和原物塑制,布置队列按 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xiāo 肖]骑、伍卒等不同级别,有次序地排 列,展现了秦始皇威震宇内、统一六国的强大军容。出土的武器是精冶的青 铜制成,有的表面镀铬,银光闪闪,锋利如新。另外在陵旁还发现两组铜车 马和铜俑,雕饰精美。秦俑坑的发现,证明秦代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国内外学者极为重视,誉之为“世界第八奇迹”。  汉代继秦之后,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全盛时期。刘邦利用全国 反秦的力量,于公元前 206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市),史称西汉。 公元 25 年,刘秀中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西汉文帝和景帝吸取秦朝灭亡 的教训,与民休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地 域辽阔,国力强盛,开通了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全国出现 了十几个著名的商业城市,长安地区最为富饶。皇帝所住的未央宫、长乐宫 壮丽巍峨。城外还有建章宫、上林苑等规模宏伟的宫苑,并开凿了我国公元 前最大的人工湖泊昆明池。长安城的面积是当时罗马都城的四倍,今存遗址 已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古迹之一。霍去病墓汉与秦一样,屡遭北方强族匈奴的侵犯。这段与匈奴反复不断交战、和亲的历史也留下了不少遗迹,最著名的是霍去病墓和王昭君墓。霍去病是汉 武帝时的大将军,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公元前 114 年病逝, 年仅 24 岁。汉武帝非常痛惜,特意在自己的陵墓附近为他建墓,墓的外形做 成祁连山的形状,以纪念他打出祁连山的功绩。墓前的 14 件大型圆雕是汉代 石雕中的杰作,每件都用整块石料稍加雕琢而成,总的倾向比较抽象,刀法 洗炼,风格淳朴幽默,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踏匈奴”,马的右前蹄下踩着一 个人,大约是象征霍去病征服匈奴的战功。这些石雕在对整体艺术效果的追 求中透出雄浑沉厚的力量,典型地反映了西汉极盛时代的气魄和自信心。昭君墓  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王昭君名嫱[qiáng 强],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人。汉元帝时入宫。公元前 33 年,匈 奴呼韩邪单[chán 蝉]于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到匈奴,不久为呼韩 邪生了个儿子。呼韩邪死后,又按匈奴习俗,嫁给呼韩邪原来的妻子所生的 长子,生了两个女儿。据史书记载,昭君在宫里几年,一直见不到皇帝。在 辞别汉宫的宴会上,元帝才发现她光艳照人,想要挽留,又不能失信于匈奴, 只好任她远嫁而去。这段故事引起后代许多文人的猜测。南朝文人吴均在《西 京杂记》里说,元帝因为后宫宫女太多,不能一一面见,就让画工把她们画 下来,按图召见。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画工就故意把她画丑,所以元帝没 有见到她。后来又有人说,昭君出塞后十分想念汉朝,走到黑水,便投河而 死。这些说法常见于后世有关昭君的诗文和戏剧中,流传极广,以致人们对 历史上的王昭君反而不理解了。昭君墓远看青色朦胧,据说塞外草白,独有 昭君墓草青,所以历代相传,称为“青冢”。今存昭君墓上依然是草色青青, 树木葱郁。墓前有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其中“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 和亲见识高”二句,公正地评价了她为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满城汉墓  两汉经济的繁荣造成了贵族生活奢侈豪华的风气,他们不但活着要尽情 享受,死后还要把金银财宝带到地下去享用。所以从汉代墓葬中发掘出来的 殉葬品都很丰厚贵重,墓室的雕刻艺术也很有价值。1968 年,河北满城县西 南陵山主峰东坡上,发现了两座西汉墓,墓主人是汉景帝的庶子中山靖王刘 胜和他的妻子窦绾[wǎn 晚]。两墓都是凿山为陵,布局仿照宫殿,墓室由 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随葬品计有金 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各类器物,以及丝织品、银鸟篆壶和医用金针等一万多件, 其中有些工艺品如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极为精美。墓主人的葬服是由玉 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用玉片2498 块,窦绾的玉衣用玉片 2165 块。窦绾棺材内壁还镶嵌玉板 192 块,都 是国内首次重大发现。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这是 1972 年发掘出的汉墓,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女尸以及大量随葬品。女尸是长沙?[dài 代]侯利苍的妻子,葬于公元前 166 年左右。墓的结构极 为复杂,六层棺椁套叠,四周填塞木炭,厚 30 到 40 厘米,木炭外又用白膏 泥填塞封固,厚达 60 到 130 厘米,这应是尸体不腐的主要原因。从一号墓及 二号三号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漆器、帛书、帛画,各种乐器、竹简、木俑、 农畜产品和中草药等等。刘胜和?侯都生活在西汉前期,由墓中出土的文物 可见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达。  在汉代遗留下来的古迹和墓葬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墓壁画和石刻画像, 反映了汉代美术的高度成就。墓壁画就是画在墓室四壁、顶部及墓道两侧的 壁画。本世纪发现的汉墓壁画比较多,著名的有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 洛阳王城公园的西汉墓壁画、辽阳汉墓壁画、辽宁营城子汉墓壁画、内蒙和 林格尔的东汉墓壁画、河北望都壁画墓等。汉代的石刻画像泛指画像石和画 像砖,那些墓前祠堂、墓中石室门楣、棺椁上的石刻装饰画,叫做画像石。 画像砖是一种镶嵌在墓室和建筑物壁上的砖块,先由木模压出砖坯画面的凹 凸线,再烧制出来。发现石刻画像最多的是河南,其次是山东和四川,河北 和辽宁也有。最著名的石刻画像出土处有河南的南阳汉画像馆,山东嘉祥县 的武梁祠,山东长清县的孝堂山郭氏墓祠。这些墓壁画和石壁画反映出汉画 的一些共同特点,内容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神话传说、阴阳五行、日月星 辰等,是神化的自然界,也是人所向往的神仙世界;另一类内容是表现远古 到春秋战国及秦汉的历史故事;第三类是表现贵族世俗生活的内容,如宴乐、 百戏、庖厨、狩猎、车马出行等。汉画的艺术风格也是朴拙而稚气天真的, 画上人神杂处,百物交错,充满活力。构图总是塞得满满的,不讲远近,不 留空白,铺天盖地而来,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表现出开阔的心胸和宏伟 的气魄。这种野性旺盛的画风和雄浑厚重的力量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  四 六朝佛教文化的遗迹  东汉在黄巾起义中灭亡后,代之而起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段群雄逐鹿的历史是如此富于传奇色彩,以致于后人还根据小说《三国演 义》中的情节,附会出不少三国的遗迹。三国古迹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自然是赤壁和武侯祠。赤壁  有真假之分。真赤壁在湖北蒲圻[qí奇]县西北 36 公里的长江南岸,这 里就是当初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公元 208 年,曹操统一黄河流域后,又夺取 了荆州。这时与曹操对抗的只有江东的孙权以及原在荆州的刘备。曹操号称有 80 万大军,但北方士兵不习水战,荆州降兵又军心不稳。孙权的辅臣鲁肃 向孙权建议和刘备联合,刘备用鲁肃的计策,进驻鄂县的樊口。曹操准备率 军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到柴桑去见孙权,共谋合力抗曹。孙权在鲁肃和 周瑜的坚决支持下,发三万精兵,交周瑜前往樊口,与曹操在赤壁相遇。当 时曹操军中已有疫病,初战不利,暂驻江北。周瑜在南岸,采用部将黄盖的 火攻计,用 10 艘装满引火物的战船,假装投降,乘着刮得正急的东南风直奔 曹营,烧尽了连在一起的曹操战船,火势一直蔓延到岸上,曹操只得引兵逃 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迫使曹操北归。这一仗奠定了三国 鼎立的局面。现赤壁山已辟为游览地,山上有拜风台、凤雏庵等,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添造的。假赤壁有好几处,名声最大的是东坡赤壁。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元丰三年(公元 1080 年)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时,见到 长江北岸的赤鼻矶,当时传说是赤壁遗址,产生了怀古的感慨,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前赤壁赋》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描写秋夜泛舟大江的美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慨叹,谈论 自然界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文章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形成 了优美高朗的意境。《后赤壁赋》写冬夜在赤壁江岸踏月的情景,刻画景物 字字如画,境界幽奇萧瑟,与前篇各异其趣。《赤壁怀古》是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 关]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lèi累]江月。 这首词赞美周瑜的英俊雄姿以及江山的壮丽雄伟,在追怀古人功业的同时,流露了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但词境极其阔大,气势奔腾豪放,历来被 誉为赤壁怀古的绝唱。所以这里虽是假赤壁,同样吸引了后代无数游人来此 题咏。清康熙年间,为与真赤壁相区别,在此重修纪念楼亭,定名为东坡赤 壁。武侯祠  是为纪念诸葛亮而修的祠庙。三国中尽人皆知的人物是诸葛亮。他原来 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他为刘备定下了东与孙权联盟,西取  荆州、四川,等待时机再北图中原的方针大计,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病死后,他辅助后主刘禅,进军云南,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又 六出祁山,与曹魏争夺关陇地区,最后因操劳过度,病死在军中。诸葛亮死 后,四川纪念他的祠庙很多,其中成都市的武侯祠最负盛名。祠堂占地 37000 平方米,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成国的李雄兴建的。现存殿堂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 年)时重建。祠堂前半部分是纪念刘备的昭烈庙,旁有刘备和甘 夫人、吴夫人的合葬墓,叫做惠陵。昭烈庙后是诸葛亮殿,称静远堂。殿内 三龛奉祀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的贴金彩塑坐像。诸葛亮端坐正中, 手执羽扇,面容安详。祠内遍植古柏,高大茂密,象征着诸葛亮忠正的品格 和不朽的功业。白帝城  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长江北岸。公元 219 年, 关羽被东吴杀害,公元 221 年,张飞遭部下暗杀。刘备为替关羽报仇,亲率 大军攻吴,从巫峡建平到夷陵界,结 800 里连营。遭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蜀 军大败,刘备逃入白帝城。次年病重,命诸葛亮辅佐太子,不久去世。白帝 山上现有白帝庙,原为西汉末公孙述所建的祠,清代改为寺。明良殿内塑有 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像。据苏轼《东坡志林》说:诸葛亮还在白帝城附近的 平沙上造八阵图。这是一种作战的阵法,大约有百余丈,垒石八行。从山上 俯视,有 64 个位次。近看则都是卵石,不可辨识。据记载,诸葛亮八阵图遗 迹有三处:一处即白帝平沙上,今奉节县南江边;一处在陕西沔县(今勉县) 东南诸葛亮墓东;一处在四川新都县北 3O 里弥牟镇。弥牟镇的八阵图遗址至 今尚有五磴半石垒。张桓侯庙  张飞死后,刘备追谥他为桓侯。张桓侯庙在四川云阳县城外濒长江南岸 的飞凤山麓。这里依山临江,环境清幽。传说张飞的部下张达、范强在阆中 暗杀了张飞后,带着他的头颅东奔,到云阳时将张飞头抛入长江。被渔人捞 到,埋在江边,有“身在阆中,头在云阳”之说。所以后人立祠纪念。相传 唐代以前已有此祠,清同治年毁于水灾。现存庙宇多为洪水后修建。庙内建 筑宏丽,气势巍峨。有结义楼、望云轩、大殿、助风阁、杜鹃亭等主要建筑。 庙内存有许多碑刻,其中有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苏轼墨迹前 后《赤壁赋》等。庙前江中有一块龙脊石,是长江中上游一处著名的枯水位 历史水文题刻遗迹。冬春枯水部分露出水面,像龙脊一佯。石梁东西长约 200 米,宽约 10 米。石上能看到的题刻有从北宋元祐三年(公元 1088 年)以来 的游人、诗人石刻题记 170 多段,其中在平均枯水位以下者 68 段,由此可以 看出长江历史上水位变化的情况。张飞庙杜鹃亭后的石壁上,有公元 1870 年摩崖石刻“大清同治庚午洪水至此”十字,提供了同治年洪水水位的珍贵 资料。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即江陵古城,汉代始建。相传三国时关羽在旧城边筑起新城。 东晋时桓温镇守荆州时,把旧城和新城合为一城,以后屡经毁废和修复。现 在的城墙是清初重建的,一直保存完好。全城周长大约 10 公里,城墙下用条 石砌基,以大城砖砌外壳,内填黄土夯实。有六座城门,三座藏兵洞,24 座 敌楼炮台。城墙外环绕深三米以上、宽五至十米的城壕。城墙东南角有一座 著名的“仲宣楼”。仲宣是东汉末年文人王粲的字。董卓死后,其部将在长 安作乱,王粲为避乱,南下荆州依附刘表,不被重用,便登上此楼,观望周 围景色,写了一篇《登楼赋》,抒写自己怀才不遇、思归故土的心情。王粲 后来成为曹操的幕僚,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较高,被称为“建安七子”之冠。 建安七子是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个著名文人,其中六个都在曹操幕中。他们 和曹操父子一起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王粲登楼的故事在元代还被改 编成剧本上演。  西晋统一三国之后不久,即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混战中灭亡。此后北方经 历五胡十六国、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更替,南方经过东晋、宋、 齐、梁、陈的变迁,基本上处于分裂动乱的状态。战火烧毁了无数珍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唯有佛教文化借助部分石窟和寺塔传留至今。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众说纷纭,很难确定。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75 年),派遣使者去西域求佛法,归来后在洛阳城西造白马寺藏经,是我 国一向公认的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白马寺  建于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是我国第一座佛寺,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据记载,汉明帝梦见金人头顶放射白光,在殿内飞行,问大臣傅毅是 什么原因,傅毅说西方有神名佛,样子就是这佯。于是汉明帝就派人到西域 求佛法,到月氏[zhī支]国,遇见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这两个高僧。二人受汉 使邀请,带经 42 章,用白马驮回洛阳。明帝在西门外造精舍迎接,这就是白 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住在这里翻译佛经。现在的白马寺是明嘉靖时重修 的,仅存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pí 皮]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chuáng 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白马寺正门有一对青石圆雕的白马,是宋代所雕。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传播十分迅速。南北朝帝王都崇信佛教,并大造寺庙佛像。南朝多用金属造像,遗迹很少。北朝多用石刻,不易损坏,所以这 一时期的古迹主要集中在北方。北魏时崇佛达到极盛,继十六国的前秦、后 秦开凿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之后,北魏又在首都平城(今大同市)开凿 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开凿龙门石窟。洛阳寺院达 1000 多所,整个北方寺院 有三万多所。寺院后来都被烧毁,但云冈、龙门石窟、北岳悬空寺、嵩岳寺 塔等则历经修缮,依然完好,成为北朝文化最重要的见证。云冈石窟  在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 个,大小 造像 5100O 多尊。开凿时代在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公元 46O—465 年)到孝  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 年)之前。开始是由一个著名的高僧昙曜[yào 要]主持,在武周塞开凿了五所石窟,这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其他石 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所以这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主要代表北 魏前期的雕塑成就。  云冈的石雕技艺继承和发展了秦汉的艺术传统,又吸取了古印度佛教艺 术的精华。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唇薄、鼻高、目长、脸颊丰满,肩膀宽阔,据 说是模拟北魏开国诸帝的面貌雕塑的。昙曜五窟的五尊大像高大雄伟,神情 可畏,显出举世独尊的气概。其中有一尊露天大佛,大耳垂肩,两肩齐挺, 端坐窟前,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大佛像以外,其余众佛及菩萨弟子的雕像 按品级决定大小分列两厢,周围再配上飞天和许多矮小的力士。云冈洞窟的 形制较复杂,有不少仿木构建筑的雕饰、佛龛、宝塔、门柱等,为其他石窟 所罕见。有的窟里有中心塔柱,第六窟内的塔柱及窟内三壁雕刻富丽精美, 技法熟练,是云冈石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个洞窟。龙门石窟  在洛阳南 25 里的伊阙,是我国石雕艺术的最大宝库。公元 494 年,北魏 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年,比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此后东西魏、 北齐、北周、隋代都在前代未完成的洞窟中雕刻。唐高宗武则天时,这里再 度成为贵族皇室造像的中心,盛唐以后才沉寂下来。现在保存的窟龛,据统计有 2137 个。  龙门石窟的形制比较单一,题材内容简明集中,大都突出主像。北朝雕 造的洞窟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二洞、莲花洞、药方洞等。古阳洞开凿最 早,窟中内容丰富,刻有不少佛教故事,龛上图案装饰多姿多彩。造像题记 的书法古朴,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是楷书体系中魏碑的珍品,有 19 品都在 这座洞里。宾阳三洞以中洞费工最多,全窟雕刻完整,富丽堂皇,南北两壁 菩萨含睇若笑,姿势优美。11 座圆雕大像雄健朴实,衣纹折叠规整稠密。洞 内壁两侧有四层大型浮雕,其中《帝后礼佛图》最佳,可惜已被盗往国外。 莲花洞顶刻有一朵大莲花,旁边的高浮雕大型飞天,婀娜多姿,优雅传神。 洞中佛龛的构图和纹饰都很精美。药方洞主要是北齐所凿,洞口两侧刻着治 疗疟疾、心疼、瘟疫等 14O 多种疾病的药方,是唐初作品。与云冈石窟相比, 龙门北朝时期的石雕写实能力大大加强,它上承云冈浑朴洗练的特点,下启 唐代造像丰满圆润和愈益写实的作风。佛像的衣饰由偏袒右肩和通肩式变成 了汉化的褒衣博带式,外貌以面相清瘦刻削和表情睿智为特征,体现了士大 夫的审美理想。  龙门石窟内唐前期的造像占 2/3,比北朝更加兴盛。最大最有特色的洞 窟是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潜溪寺内的主佛比例匀称,面部 丰满,神情慈祥。右侧的大势至菩萨造型敦厚,丰腴圆润,双目俯视,是唐 初雕塑艺术中的佳作。万佛洞南北两壁刻满 1500O 尊佛像。主佛背后刻 54 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一尊菩萨或供养人像,布局别致。洞外的观世音像头 部虽已损坏,但体态娇美动人,刻工尤佳。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 露天大龛,主佛为坐像,有 17 米高,形象庄严、温和、睿智,身躯和手的姿 态都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与慈祥的目光结合在一起,正是理想化的封建 社会圣贤的象征。两旁的菩萨华丽端庄,表情矜持。天王硕壮有力,神态严  肃,力士怒目圆睁、刚强暴躁。这组雕像不但各具特征,而且形成具有内在 联系的艺术整体,标志着唐代雕刻艺术所达到的极高水平。看经寺则以 29 尊浮雕的罗汉像为最佳,表情刻画入微,生动有致。洞顶上的飞天衣带飘舞, 具有韵律感。总的说来,唐代佛雕形体丰满健壮、雍容华贵,富有更多的人 情味和亲切感。刀法富于变化,能表现出骨肉肌肤和衣饰的不同质感。人物 既符合解剖原理,又适当加以夸张,尤其力士夜叉浑身肌肉突起,充满雄强 的气势和向外迸发的力量。唐前期洞窟规模之巨大,雕像造型之伟岸,也非 北朝可比,可说是充分反映了当时处于极盛时期的精神风貌。从北朝到唐代, 外来的雕刻手法已与中原传统的艺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因此龙门石窟是佛 教艺术中国化的代表。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是我国佛教古建筑中的一大奇观。这座寺庙距今约有1400 多年的历史。共有殿宇楼阁 40 间,悬挂在恒山之麓金龙口西崖的峭壁 上,崖壁呈 90°垂直,陡崖上凿洞眼,插入悬梁,挑出崖外,再在悬梁上铺 板立柱、构筑梁架,建成殿阁楼台。挑出崖壁较远的建筑下有立柱支撑。4O 余间房从山崖南面一字排开,贴伏在崖壁上,地势极为险窄。据说此寺能够 千年不坏,除了历代屡次维修外,还与它所处地势很少受到风沙侵蚀有关。 可见它的建筑构思既奇特,又完全符合科学原理。嵩岳寺塔  是北魏宣武帝时所建,是我国最古的砖塔之一。外部为 12 角密檐式。所 谓密檐,指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 个小孔。嵩岳寺塔共 15 层,外形呈抛物线,内部为八角,塔身四面有入口, 这种形式在目前所存古塔中极少见。塔的建筑技术很高超,虽用青砖黄泥砌 成,但历 1400 余年,仍巍然屹立在嵩山。少林寺  位于嵩山少室山脚下,始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造寺的兴盛时期。太和十 九年(公元 495 年),北魏孝文帝为天竺僧人佛陀建此寺。孝昌三年(公元527 年),南天竺人菩提达摩自称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来中国传教,先到 梁朝,后转到北方,在少林寺传播禅学,面壁九年,禅宗由此创立。所以少 林寺是禅宗的发祥地。在历代兵火之后,少林寺几经重建。现有面积约三万 多平方米。千佛殿内有 500 罗汉朝毗卢佛的大型彩色壁画,面积约 300 平方 米。白衣殿内有少林拳拳谱,以及十三和尚救唐王的壁画,保存基本完整。 相传少林拳也源于达摩。据唐代裴漼[cuī崔]的《少林寺碑》说,隋末王世 充拥兵洛阳,少林寺僧志操、惠玚[yáng 扬]、昙宗等抓住王世俪涞闹蹲油 跞释豆榍赝趵钍烂瘛R蚋ㄗ籼铺?*开国有功,从此少林寺僧常习拳术,少林 拳成为驰名中外的拳派。殿中砖地有许多凹坑,据说是武僧练功跺脚所留下 的痕迹。少林寺西北五乳峰上有“达摩面壁洞”。西南有二祖庵,传说禅宗 二祖慧可为向达摩学佛,站在门外等候,大雪没到膝盖也不动,还自断左臂以示心志坚定,终于得受衣钵。徒众为纪念他,就在他养伤的地方建庵。少 林寺西的塔林。是历代和尚的墓塔,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朝砖石 墓塔 22O 多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墓塔群。响堂山石窟  北朝的佛教石窟和建筑大都始建于北魏。此外也有一部分始建于北齐。 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个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一个在晋阳(今太原 市);来往于两都之间,必经河北邯郸西南的鼓山(今属峰峰矿区)。北齐 文宣帝高洋便首先在这里造宫苑,建寺庙,凿石窟。因为在洞窟内拂袖搅动 空气能发出锣鼓般的铿锵之声,所以名为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在鼓山 的南端和中部。一共有石窟 16 个,大小造像 340O 余尊。石窟外还有依山修 建的许多殿台亭阁,规模宏大,气势壮伟。  北响堂山石窟规模较大。九座石窟排列在鼓山中部天宫庙峰腰间,窟前 有东西天宫庙等古建筑和一座八角九层的大石塔。九窟以北齐开凿的三大窟 为中心,分南、北、中三组,每组有一个大窟。中组最有特色,窟门外峭壁 上刻着两层石雕楼檐,外观如同楼阁。窟内整洁雅丽,佛像众多,四壁刻有 浮雕花卉鸟兽图案。北组大佛洞宽阔幽深,大佛雄伟轩昂,造型浑厚匀称。 虽经千年侵蚀,面部依然圆润光洁如新。南响堂石窟与北响堂石窟相距约 15 公里,在鼓山南麓。窟外土木结构建筑很多,层层叠叠。石窟毁坏严重。七 座石窟分上下两层,其中千佛洞保存较完好,窟内凿有佛像 1028 尊,窟壁上 布满一排排小佛像,千姿百态。洞顶雕有伎乐飞天,手持乐器为舞蹈伴奏, 衣带飘拂,体态优美,十分生动。娲皇宫  也是北齐的建筑,在河北涉县城西北唐王峧[jiāo 交]沟的凤凰山上。 据当地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从邺城往晋阳,来往都要经过山下,于是 在这里建起离宫,以备巡幸。又在山麓开了三间石室,里边刻着诸位佛尊的 像。岩壁上还刻有佛经。这处离宫在山脚下有停骖宫、广生宫,山腰是娲皇 宫。这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建在高台上。从山脚沿十八盘路可进入宫中。 主建筑约高 20 多米,紧贴陡直的崖壁。山壁上凿有八个“拴马鼻”,用铁链 拴住楼体,使楼阁悬在半山腰,楼内人满时,铁链就绷紧,所以又称“吊庙”。 前有拜殿,两侧有钟鼓楼、迎爽楼、梳妆楼、灵官亭等附加建筑,楼殿均为 琉璃瓦顶,雕梁画栋,镶嵌在绝壁上,更觉壮观。明万历年间在山崖上又刻 “天造地设之境”六个大字。娲皇即上古神话中的女娲氏,传说她曾在天崩 地裂时,炼五色石补天,斩断鳌足以立四极。神话也将她列为古代帝王之一, 所以称为“娲皇”。庐山东林寺  是魏晋南北朝期间南方佛教文化较著名的遗迹,由东晋名僧慧远创建, 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佛教分大乘部和小乘部,净土宗是大乘部中一 个有影响的宗派。它认为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极乐的净土,人类世界是秽土,  又提倡因果报应,营造塔庙,大修功德,多多念佛。由于这一教派的发展, 佛教才真正深入到民间。历史上留下的佛教遗迹多数与净土宗密切有关。慧远 20 岁时出家,东晋太元六年(公元 381 年)入庐山,太元十一年(公元386 年)创建东林寺,在此讲学,又创设白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 后世推尊他为净土宗始祖,所以净土宗又称莲宗。寺前有一条虎溪,上有石 拱桥,相传慧远送客不过虎溪桥。有一次他送山南道士陆修静和诗人陶渊明 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桥,三人相视大笑。“虎溪三笑”从此传为文 坛佳话。东林寺曾吸引国内外许多名僧来此求经拜佛,唐时极盛,有 300 多 间房屋。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东林寺,与此寺智恩和尚同去日本,慧远和 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为始祖。陶渊明故里  陶渊明和慧远的交往,仅是传闻。据近代学者考证,两人虽是同时代人, 但二者往来的根据不足。陶渊明是我国最著名的隐士和田园诗人。生于公元365 年,死于 427 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早年在家种地读书,29 岁才出仕。这时正当晋末乱世,他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39 岁时又回 到田园。后因生活困难,又出去做彭泽县令,在官任上 80 多天。有一次逢督 邮来县,属吏告诉陶渊明应当束带迎接,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从此辞官归田,以后一直不再出来做官。陶渊明一生隐 居不为沽名钓誉,而是看透了世道的虚伪和恶浊,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他 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并写下了许多赞美田园纯朴生活的诗篇,开创了田 园诗派。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他提出了桃花源的理想,希望有一个不受王 税剥削、人人靠劳动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这虽是空想,但反映了当时小生 产者的普遍愿望。陶渊明的故居在今江西九江马回岭,离庐山不远。马回岭 上有他的墓,墓碑上写“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距陶墓 100 米左右, 是与墓同时修建的陶渊明祠,祠外柳树很多,远处群峰隐约,风景优美。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在后世文人的诗文中逐渐转化为一个与世隔绝、超尘出俗的神仙世界,成了隐居之所的代名词。很多人为寻找桃花源的原型, 提出了种种附会的说法。从唐代以来,最普遍的看法是认为湖南桃源县内的 桃花源景色最为相似。唐代诗人王昌龄、刘禹锡、李群玉、杜牧,以及宋代 文人梅尧臣、王安石、王十朋等都有篇章记咏这处桃源。唐宋元明清各代在 此建了许多寺观。源前有两处门坊,上题“桃花源”三字。于是这里便成了 古今游客所向往的一处名胜。五 唐代盛世气象的实证  隋朝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统一全国,定都长安,在隋文帝治理下,国力 迅速发展。隋炀帝又重新在汉魏洛阳故城以西兴建洛阳城。后因开运河、征 高丽,无限制地消耗民力和财富,隋朝很快灭亡。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统一中 国,建立起大唐帝国。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之治”, 经过 14O 年,唐朝的经济文化进入了极盛时期。农业生产稳定,公私储藏丰 富,全国水陆交通发达。边境安定,版图辽阔,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和中 国有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封建城市空前繁荣,长安城规模巨大,相当于今天 西安城的五倍。城内街道整齐,道旁砌有排水沟,路边种植榆槐和果树。城 南曲江池建筑了许多皇室贵族的离宫别院。城里“三大内”宫殿群,为全市 的中心,宫殿壮丽巍峨,建筑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今西安市内唐长安城的 遗迹仍到处可寻。但正当唐朝达到鼎盛之时,唐玄宗骄奢淫逸,信任权奸, 导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从此唐王室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虽曾一度出现中 兴气象,但宦官掌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最后唐朝在农民起义和宦 官藩镇的争斗中灭亡,中国又陷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骊山华清宫  安史之乱是唐代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因此唐玄宗成为历史上最引人注目 的人物之一。关于他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祸乱的故事,后来一直是文学作品 中的重要题材。而他和杨贵妃住过的骊山华清池也就成了人们最感兴趣的古 迹之一。骊山在陕西临潼县境内,这里的温泉一向很出名,周、秦、汉、隋 都在此建过离宫。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 644 年)在此建“汤泉宫”,玄 宗开元年间又加扩建,天宝六载(公元 747 年)改名华清宫。华清宫规模很 大,遍山松柏花木,亭台殿阁从山脚一直排到山顶,还设置了许多政府部门 和公卿邸宅。温泉池也大大增加,皇帝后妃百官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汤池。 除了唐玄宗所用的九龙汤和杨贵妃用的贵妃池以外,还 有长汤 16 所。宫内汤 池用美玉宝石镶砌,中央雕玉莲花,温泉水从莲花中喷出。汤池面积很大, 有时玄宗还坐着小船在池内游戏。从开元末年起,唐玄宗几乎每年十月都带 着主要官员去华清宫,年底才回长安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杜甫从长安回 奉先县探家,路过骊山,亲眼见到满山的蒸气,听到宫内传出的音乐,感慨 万端,写下了他最著名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道出了“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千古名言,流露了大乱即将来临的预感。安史 之乱中,华清宫遭到叛军洗劫,大部分宫殿被烧毁。中唐以后愈趋荒凉冷落, 因此它又成为统治者荒淫败国的历史见证。现华清池已经过修缮,仍有“贵 妃池”和“九龙汤”,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发怀古之浩叹。  唐代是中国封建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儒道佛三教 并行于世。各种西方宗教如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史学、 地理学、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高度成就。中国古典诗歌更 是跨入了黄金时代,不但数量众多,作者广泛,而且在艺术上成为后世不可 企及的典范。雕塑、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也都以宏伟的气魄 和精湛的技艺表现了大唐帝国盛大赫烈的气象。从美术来看,敦煌莫高窟、唐墓壁画、昭陵六骏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敦煌莫高窟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和咽喉要道。前秦建元二年(公元 366 年),乐僔[zūn 尊] 和尚在敦煌鸣沙山创建了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到武则 天时已有千余个窟龛。现尚存历代洞窟 492 个,壁画 45000 多平方米,彩塑2415 身。这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宝库。19OO 年,在莫 高窟内又发现了藏经洞,从这个封闭了 900 年的洞里找到许多经卷文书,织 绣、画像、文物共五万多件,其中有各种古代民族文字的写本。文物图书的 年代包括从公元 4 世纪到 14 世纪十个世纪。这是本世纪初震惊中外学术界的 一件大事。自从藏经洞打开后,研究敦煌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敦煌 学”这门学科。  莫高窟主要的艺术创作是泥塑和壁画,二者融为一体,是一大特色。彩 塑大体经过三个艺术发展时期,第一是早期,包括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 代。大多用高浮雕,造型厚重,手法简朴,人物一般直立或端坐,动态较少。 第二是隋唐极盛期,每个窟龛都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以 3 到 11 躯不等。 最高的佛像是北大像,达 33 米,次则是南大像,高 26 米。菩萨像渐由早期 的男相变为女相,姿态自由,身材匀称,肌肤细腻,装饰华丽,制作极为精 细。天王力士比例协调、勇武有力、精神饱满。虽然塑造的总是那几个人物, 但体型、面相、神态千差万别。造型敷彩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蓝本,又适 当夸张,如佛弟子迦叶的老成持重,阿难[nuó 挪]的聪明俊秀,都刻画得 极有个性。而且每个人物都成为独立的造型,不像早期塑像那样贴着墙壁。 衣纹塑造也不像早期那样仅用阴刻线条表示,而是极其写实,表现出衣褶重 叠,有逼真的立体感和质感。细部处理多用彩绘和金箔装饰,色彩对比强烈。 同时克服了隋以前人物头部过大、身体僵硬的通病,肌体匀称,动作自如。 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包括五代到元等朝代,气魄已远不如唐代,形象也较 单调。莫高窟中壁画的发展与彩塑大致同步。早期壁画中除佛像外,有许多情节性的佛教故事画,大多表现释迦牟尼前世舍己救人的悲惨场面和自我牺牲 精神。不少故事只能在敦煌壁画中见到。基本造型手段是采用我国传统的线 描,线条粗壮有力,比较简单。北魏以前人物衣冠服饰同彩塑一样,明显保 留印度、波斯的风习。有时还用来自西域的明暗晕染法表现立体感。北魏晚 期以后,变为传统的绘画染色法,形成“中原式风格”。隋唐时期壁画内容 主要是图解佛经,其中净土宗在壁画中表现得最多。画上的净土世界极其富 丽美妙,有金银琉璃装饰的楼阁,大如车轮的莲花,表演优美舞蹈的伎乐飞 天,这种乐观美满的生活和北朝壁画中苦行禁欲的精神,无疑具有极大的差 别。许多画面中还夹带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富有生活气息。唐代 壁画人物造型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飞天,不但形象美丽丰满,线条 流畅飘逸,而且成排成行双双对对在浮云中遨游穿行。色彩的鲜明灿烂,境 界的开阔,气魄的宏大和构图的复杂都远非北朝可比。盛唐是中国壁画史上 的顶峰时期,宋以后的洞窟壁画便黯然失色,与彩塑一样进入了衰落期。唐墓壁画除了石窟壁画以外,唐代壁画保留下来的还有墓室壁画,目前发现的有乾陵附近出土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壁画,保存较好。章怀太 子李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李仙蕙,是 唐中宗李显的子女,都被武则天处死,后来迁到乾陵陪葬。章怀太子墓中壁 画总计 400 多平方米,有 50 多幅。著名作品如“礼宾图”、“马毬图”、“狩 猎图”、“观鸟扑蝉图”等,都是壁画中的珍品。懿德太子墓规模较大,墓 内遍布壁画,其中“宫城图”、“仪仗图”、“鹰犬图”、“执扇宫女图” 等,很有特色。永泰公主墓壁剥落严重,其中“宫女图”保存较完整,可称 杰作。这些画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接待外国使者的情景,有 骑马出猎的队伍,有比赛马球的场面,有皇帝出行的仪仗,有富丽堂皇的宫 殿,画面色彩浓重,人数众多,气势雄浑。而表现宫女生活的壁画则能以细 致的笔触、多变的构图刻画出人物的各种神态,以及宫廷中悠闲宁静的气氛。昭陵六骏  唐代的石雕除龙门石窟以外,唐代帝陵前的动物石刻也有世所罕见的佳 作。如献陵前的犀、虎等巨大动物石雕,造型雄毅刚健、意气昂扬,雕刻风 格浑厚粗犷。武则天母杨氏的顺陵前有 30 多件动物石刻,其中走狮和独角兽 一对,体型庞大,气势雄伟,极其威严有力,艺术价值很高。昭陵石刻更是 精美绝伦。唐太宗的昭陵在陕西礼泉县渭河以北九峻[zōng 宗]山上,与外 界隔绝。陵区面积达 30 万亩,主陵周围有功臣陪葬墓 162 座。昭陵博物馆内 展出大量从墓区发现的文物。其中“昭陵六骏”最为著名,这是六块青石浮 雕,各高 2.5 米,宽三米,分别起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飒露紫”、“拳毛?[guā瓜]”、“白蹄乌”。六骏姿态生动,造型异常 优美雄俊,神情各异,有的似乎能与养马人交流感情,据说这是唐太宗所骑 的六匹战马的雕像。其中“飒露紫”和“拳毛?”二骏于 1914 年被盗运到美 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其余都陈列在西安市内的陕西省博物馆。唐代的书法也达到极高的水平。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已成为后人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范本。张旭、怀素的狂草如鬼神变 化,笔法难以窥测。李邕、孙过庭学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行 书和草书,都名冠一时。他们的笔迹有一部分被刻在石碑上留传下来,西安 碑林收存最多。西安碑林  在市内原文庙所在地,现为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石碑数量居全国之首位, 有七座大型陈列室、七座游廊和一个碑亭,自汉至清历代碑碣共 2300 余件。 碑林内所藏唐代重要碑刻有:唐文宗时的开成石经,唐德宗时的大秦景教流 行中国碑,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怀素、张旭的《千字文》草书碑,楷书有欧 阳询的《皇甫诞碑》、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行书名碑有颜真卿的《裴将军争座位稿》等等。此 外,怀仁和尚把王羲之的字收集在一起,摹刻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又称 千金帖,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 人。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他们的许多踪迹,如今也成为重要的名胜。其中 马鞍山的采石矶、李白墓,成都的杜甫草堂、杭州的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都是著名的古迹。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回唐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