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陶殷彩霞 叶圣陶陶是兄妹妈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叶圣陶饮酒与为人(随笔)
【士仑】叶圣陶饮酒与为人(随笔)
叶圣陶()
字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学毕业后因家贫而辍学。1912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托命于文艺”的战士。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创作方针。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主编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学生》杂志,并在中学和大学兼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受郑振铎之托,代编《小说月报》。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开明少年》、《国文月刊》等杂志。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日战争期间旅居四川,先在大学、中学任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初进入解放区,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7月参加首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文联委员,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作协顾问。196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1983年6月至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这已为人们所共知。但如果说叶圣陶还是一位出名的“酒会”会长,那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当时,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王伯祥等联合发起成立了一个“酒会”。经过协商,叶圣陶被推举为“酒会”会长,并立下“章程”,一顿能喝5斤以上绍兴黄酒者可成为“酒会”的“会员”。其时,平素也喜好饮酒的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听说有这样一个酒会后,便也想入会。无奈自己的酒量只有3斤半,于是请“酒会”会员丰子恺帮忙通融一下,由其出面介绍他入会。丰子恺盛情难却,便去请示“会长”叶圣陶。叶圣陶知道后幽默地说:“先作为预备会员吧”,并鼓励他“要锻炼酒量,早日把‘预备’两字拿掉。”
  建国前夕,叶圣陶与一批民主人士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离沪绕道香港北上途中,叶圣陶与文学家郑振铎、历史学家宋云彬特地买了一打白兰地作为“口粮”,并规定“宽打窄用”每餐一瓶。一路上又有徐铸成加盟,柳亚子为此风趣地称他们为“四大酒仙”。
  建国后,叶圣陶在北京定居。每年4月,院内的一棵海棠树盛开海棠花。因此,每逢到了19日这一天,叶圣陶总要邀请在京的美学家朱光潜、红学家俞平伯等人前来观赏。而这一天,他们各自免不了要带上一瓶好酒,一醉方休。
  文友酒会
  三十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时,其同仁中不乏好酒者。叶圣陶和丰子恺等几位朋友便发起成立了一个文友酒会,叶圣陶自任会长,规定只有一顿能喝5斤以上黄酒者方能申请入会当会员,每周的周末举行一次会员聚会。当时,同在开明书店任编辑的钱君陶也想入会,但他仅有三斤半酒的酒量,能否批准入会心里没有底。一次他问已是酒会会员的丰子恺自己能否入会,丰子恺感到说不准,表示要请求会长叶圣陶后方能决定。当丰子恺向叶圣陶汇报此事时,叶圣陶幽默地说,君陶的酒量要打七折,就算一个预备会员罢。事后,叶圣陶路遇钱君陶,便风趣地对他说:“你也是酒会会员了,要锻炼酒量,争取早日报‘预备’两字去掉!”
  醉酒经历
  叶圣陶一生好酒但自制力很强,很少有醉酒的记录。据叶圣陶儿子叶至诚介绍,从他记事开始,叶圣陶醉酒仅有两次。一次是日朱德总司令60大寿时,当时定居上海的叶圣陶受邀出席朱总司令生日午宴,因过于兴奋激动,醉酒后由中共上海办事处两位工作人员护送回家。
  另一次是抗日期间在武汉大学时,有一位武汉大学的英国教授雷纳,听说叶圣陶善饮,想与其较量一下。他专门邀请叶圣陶到他的寓所对饮,叶圣陶欣然前往。那次也是中午,两人如何对饮不得而知,到午后太阳打斜时,叶圣陶才踉踉跄跄回家。叶至诚迎上前去扶他时,他还笑着说:“我呒啥(吴语意为‘没关系’)。”后进卧室躺下睡着了。事后叶至诚了解到,那次较量,雷纳教授先喝醉了,只是他在自己的寓所,而叶圣陶还走了一段路。
  海棠雅聚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先后出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他在北京寓所的院子里有一棵海棠树,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年海棠花盛开的4月19日,叶圣陶总要邀请朱光潜、俞平伯、王伯祥等一批挚友亲朋来家小聚。而每当此时,俞平伯总会带上一瓶桂花酒,朱光潜则捎上一瓶白兰地,主人在准备的下酒菜中,必备一只叶圣陶自制的酱鸭。他们赏花饮酒,促膝谈心,花香酒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堪称饮酒之最佳环境,超过任何的星级宾馆和酒家。“十年内乱”中,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均遭受迫害,“海棠雅聚”自然也就好景难再了。
  叶圣陶享年94岁,堪称高寿。除了他心胸开阔善待人生外,适量饮酒也是他的长寿原因之一。虽然叶圣陶黄酒能喝5斤以上,但大多时候仅以一两多白酒解瘾,可见他具有极强的自制力。
  叶圣陶晚年欣逢太平盛世,每天晚饭时他喜欢饮上一杯绍兴黄酒或葡萄酒,对酒的钟爱直至生命终止。
  “惟酒无量,不为酒困”
  早年,叶圣陶常与茅盾、郑振铎聚饮。鲁迅1927年10月到上海,叶圣陶和黎锦明即去作夜访,三天之后,便在“共乐春”酒家一同把盏了。不过,以上几位的酒量都不及叶圣陶。郁达夫酒兴最豪,也还能喝,和叶圣陶相饮也最多,但以实际酒量论,郁达夫还是稍逊叶圣陶一筹。纵观当时的中国文坛,若以喝酒论英雄,叶圣陶和郁达夫是作家们公认的真正的“惟酒无量,不为酒困”的汉子。
  鲈鱼把酒
  1929年除夕前三日,小说家施蛰存给叶圣陶送来腴美的鲈鱼,他知道叶圣陶嗜饮也善饮,佐酒不可无佳肴。
  得人美味,食之畅快。次日清晨,叶圣陶致函施蛰存作谢。他在信中说:“承饷鲈鱼,即晚食之,依表示所指,至觉新鲜。前在松江尝此,系红烧,加蒜焉,遂见寻常,俾合家得饫佳味,甚感盛贶。调孚、振铎,亦云如是。今晨得一绝,书博一粲。诗曰:红腮珍品喜三分,持作羹汤佐小醺。滋味清鲜何所拟?《上元灯》里诵君文。”
  诗中所提《上元灯》乃为施蛰存所出第一本短篇创作集,叶圣陶在诗里倾注了自己对施蛰存的款款友情。
  晚年的叶圣陶饮酒照旧,每日和家人进餐时,必喝一杯葡萄酒或绍兴酒,同时一边听家人谈社会上的所闻所见。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一贯如此。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受尽了折磨和迫害,贫病交加者比比皆是。叶老对于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离开大学后,移家到成都居住,主持开明书店出版工作。成都是个热闹的城市,又是文化人集聚的中心。在这里,叶老关心、团结了许多不满意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指出进步的光明之路。他多次出面主持座谈会,报告会,冯立祥、朱自清等都欣然到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叶君陶叶圣陶是兄妹妈_百度知道
叶君陶叶圣陶是兄妹妈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叶圣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叶圣陶饮酒趣事集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0.50
叶圣陶饮酒趣事集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转载]叶圣陶饮酒与为人(随笔)
【士仑】叶圣陶饮酒与为人(随笔)
叶圣陶()
字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学毕业后因家贫而辍学。1912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托命于文艺”的战士。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创作方针。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主编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学生》杂志,并在中学和大学兼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受郑振铎之托,代编《小说月报》。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开明少年》、《国文月刊》等杂志。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日战争期间旅居四川,先在大学、中学任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初进入解放区,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7月参加首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文联委员,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作协顾问。196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1983年6月至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这已为人们所共知。但如果说叶圣陶还是一位出名的“酒会”会长,那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当时,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王伯祥等联合发起成立了一个“酒会”。经过协商,叶圣陶被推举为“酒会”会长,并立下“章程”,一顿能喝5斤以上绍兴黄酒者可成为“酒会”的“会员”。其时,平素也喜好饮酒的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听说有这样一个酒会后,便也想入会。无奈自己的酒量只有3斤半,于是请“酒会”会员丰子恺帮忙通融一下,由其出面介绍他入会。丰子恺盛情难却,便去请示“会长”叶圣陶。叶圣陶知道后幽默地说:“先作为预备会员吧”,并鼓励他“要锻炼酒量,早日把‘预备’两字拿掉。”
  建国前夕,叶圣陶与一批民主人士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离沪绕道香港北上途中,叶圣陶与文学家郑振铎、历史学家宋云彬特地买了一打白兰地作为“口粮”,并规定“宽打窄用”每餐一瓶。一路上又有徐铸成加盟,柳亚子为此风趣地称他们为“四大酒仙”。
  建国后,叶圣陶在北京定居。每年4月,院内的一棵海棠树盛开海棠花。因此,每逢到了19日这一天,叶圣陶总要邀请在京的美学家朱光潜、红学家俞平伯等人前来观赏。而这一天,他们各自免不了要带上一瓶好酒,一醉方休。
  文友酒会
  三十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时,其同仁中不乏好酒者。叶圣陶和丰子恺等几位朋友便发起成立了一个文友酒会,叶圣陶自任会长,规定只有一顿能喝5斤以上黄酒者方能申请入会当会员,每周的周末举行一次会员聚会。当时,同在开明书店任编辑的钱君陶也想入会,但他仅有三斤半酒的酒量,能否批准入会心里没有底。一次他问已是酒会会员的丰子恺自己能否入会,丰子恺感到说不准,表示要请求会长叶圣陶后方能决定。当丰子恺向叶圣陶汇报此事时,叶圣陶幽默地说,君陶的酒量要打七折,就算一个预备会员罢。事后,叶圣陶路遇钱君陶,便风趣地对他说:“你也是酒会会员了,要锻炼酒量,争取早日报‘预备’两字去掉!”
  醉酒经历
  叶圣陶一生好酒但自制力很强,很少有醉酒的记录。据叶圣陶儿子叶至诚介绍,从他记事开始,叶圣陶醉酒仅有两次。一次是日朱德总司令60大寿时,当时定居上海的叶圣陶受邀出席朱总司令生日午宴,因过于兴奋激动,醉酒后由中共上海办事处两位工作人员护送回家。
  另一次是抗日期间在武汉大学时,有一位武汉大学的英国教授雷纳,听说叶圣陶善饮,想与其较量一下。他专门邀请叶圣陶到他的寓所对饮,叶圣陶欣然前往。那次也是中午,两人如何对饮不得而知,到午后太阳打斜时,叶圣陶才踉踉跄跄回家。叶至诚迎上前去扶他时,他还笑着说:“我呒啥(吴语意为‘没关系’)。”后进卧室躺下睡着了。事后叶至诚了解到,那次较量,雷纳教授先喝醉了,只是他在自己的寓所,而叶圣陶还走了一段路。
  海棠雅聚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先后出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他在北京寓所的院子里有一棵海棠树,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年海棠花盛开的4月19日,叶圣陶总要邀请朱光潜、俞平伯、王伯祥等一批挚友亲朋来家小聚。而每当此时,俞平伯总会带上一瓶桂花酒,朱光潜则捎上一瓶白兰地,主人在准备的下酒菜中,必备一只叶圣陶自制的酱鸭。他们赏花饮酒,促膝谈心,花香酒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堪称饮酒之最佳环境,超过任何的星级宾馆和酒家。“十年内乱”中,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均遭受迫害,“海棠雅聚”自然也就好景难再了。
  叶圣陶享年94岁,堪称高寿。除了他心胸开阔善待人生外,适量饮酒也是他的长寿原因之一。虽然叶圣陶黄酒能喝5斤以上,但大多时候仅以一两多白酒解瘾,可见他具有极强的自制力。
  叶圣陶晚年欣逢太平盛世,每天晚饭时他喜欢饮上一杯绍兴黄酒或葡萄酒,对酒的钟爱直至生命终止。
  “惟酒无量,不为酒困”
  早年,叶圣陶常与茅盾、郑振铎聚饮。鲁迅1927年10月到上海,叶圣陶和黎锦明即去作夜访,三天之后,便在“共乐春”酒家一同把盏了。不过,以上几位的酒量都不及叶圣陶。郁达夫酒兴最豪,也还能喝,和叶圣陶相饮也最多,但以实际酒量论,郁达夫还是稍逊叶圣陶一筹。纵观当时的中国文坛,若以喝酒论英雄,叶圣陶和郁达夫是作家们公认的真正的“惟酒无量,不为酒困”的汉子。
  鲈鱼把酒
  1929年除夕前三日,小说家施蛰存给叶圣陶送来腴美的鲈鱼,他知道叶圣陶嗜饮也善饮,佐酒不可无佳肴。
  得人美味,食之畅快。次日清晨,叶圣陶致函施蛰存作谢。他在信中说:“承饷鲈鱼,即晚食之,依表示所指,至觉新鲜。前在松江尝此,系红烧,加蒜焉,遂见寻常,俾合家得饫佳味,甚感盛贶。调孚、振铎,亦云如是。今晨得一绝,书博一粲。诗曰:红腮珍品喜三分,持作羹汤佐小醺。滋味清鲜何所拟?《上元灯》里诵君文。”
  诗中所提《上元灯》乃为施蛰存所出第一本短篇创作集,叶圣陶在诗里倾注了自己对施蛰存的款款友情。
  晚年的叶圣陶饮酒照旧,每日和家人进餐时,必喝一杯葡萄酒或绍兴酒,同时一边听家人谈社会上的所闻所见。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一贯如此。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受尽了折磨和迫害,贫病交加者比比皆是。叶老对于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离开大学后,移家到成都居住,主持开明书店出版工作。成都是个热闹的城市,又是文化人集聚的中心。在这里,叶老关心、团结了许多不满意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指出进步的光明之路。他多次出面主持座谈会,报告会,冯立祥、朱自清等都欣然到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三天内拍卖
当前位置: >
白纸线装本《随缘集---夏宗禹书札》共收录丰子恺.巴金.郑振铎.郭沫若.钱君陶.叶圣陶等珍贵资料.230*340开本.&&&拍品编号:2111637&
领 先 者:
起 拍 价:100元最小加价幅度: 5元
运&&&&&&费:
挂号印刷品:7.00
开始时间: 21:13:12
结束时间:
浏览次数:287次 出价次数:0次
线上收款方式:中介保护,即时到账
线下收款方式:
工商银行(6563493)
农业银行(3070815)
作者:不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装帧:线装品相:九品
品相描述:230*340开本.1996年.夏宗禹之女夏小希编.华夏出版社.宣纸127页.品相见图工行牡丹灵通卡:6563493,农行金穗卡3070815刘军。邮挂7元限大陆,5天内完成网下交易
最新20条出价记录
没有出价记录。
敬告: 您的出价表明已认同本站的 , 根据本网所售商品的特殊性及古旧书行业的具体情况,网站不支持7天内无理由退货。
最新20条留言
暂无留言记录。
您不是注册用户或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进行拍卖留言! &&&
您最近浏览的拍品记录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圣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