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武馆保健医和后勤管理人员是怎样称呼的

  【目录】    第一章:保镖——习武之人的宿命与无奈  一、武举之路  二、镖局——早期的物流  三、镖局体制  四、镖师的月工资  五、合吾走镖刀头舔血    第二章:武师——中国功夫的神话与悲哀  一、晚清十大武林高手    二、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太极拳宗师——杨露禅  (1)偷艺之初——毕生要学那种拳  (2)三下陈家沟——宗师的坚忍精神  (3)名震京华——授拳不在端王府    四、捐躯赴国难——大刀王五  (1)我辈岂是蓬高人  (2)去留肝胆两昆仑    五、民族英雄也得炒作——霍元甲  (1)认识霍元甲  (2)成名之路  (3)幕后运作    六、南派武术集大成者——黄飞鸿  (1)傲气傲笑万重浪,海天为我聚能量  (2)热血热胜红日光,即是男儿当自强  (3)无边落木萧萧下,热血后生滚滚来    七、中华第一保镖——杜心五  (1)年少时,学艺疯狂  (2)我看行,国父保镖  (3)从这里,萍踪江湖    八、大器晚成的敢死队教官——韩慕侠  (1)到底是谁击败了康泰尔  (2)韩师傅称呼周总理为“翔宇”  (3)29军“敢死队”的奠基者    九、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王子平  (1)平生之较量,从无败绩  (2)有胜利,只是没有战利品    十、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燕子李三  (1)江湖绰号浅谈  (2)“燕子李三”的民间版本  (3)“燕子李三”的A面  (4)“燕子李三”的B面    十一、苦海无边,孤灯一盏——海灯法师  (1)香港电影塑造了大环境  (3)追悼会上没有少林寺的花圈  (3)那一首红尘未了的诗    第三章:算卦——生辰八字的迷信与蛋疼  一、算卦的六种必备条件  二、模拟算卦,案例分析  三、占卜的起源极其演变  四、中外算卦的各种方式  五、金点相门的相关著作  六、相门秘术之《阿宝篇》  七、相门秘术之《军马篇》  八、相门秘术之《玄关篇》  九、相门秘术之《扎飞篇》  十、相门秘术之《英耀篇》    第四章:巫医——江湖郎中的神鬼与忽悠  一、巫医的起源  二、南方善蛊术,北方跳大神  三、专打鬼胎——早期人流术  四、挑柴吊汉——早期牙科  五、挑招汗的——早期眼科  六、花柳座子——早期皮肤性病科  七、做大票生意——早期专家会诊  八、买药的误区    第五章:白事——出黑先生的“经济墓”与“死不起”  一、活人钱不好挣  二、民间“喜丧”的过程还原  三、中国人不怕“死”的各种死亡观  (1)原始人类的死亡观  (2)儒、释、道的死亡观  (3)民间江湖死亡观  四、诈尸——考验出黑先生的心理胆量  五、行业忌语——考验出黑先生的道德水平  六、丧葬习俗——考验出黑先生的文化素质  (1)备棺——不等于悲观  (2)穿衣——还得麻烦出黑先生  (3)停床——万一诈尸就杯具了  (4)报丧——发个短信整死你  (5)戴孝——出五服的不用戴  (6)入殓——小心轻放  (7)设灵堂及出讣告——准备随礼  (8)凭吊——现在叫追悼会  (9)选墓地——经济墓是归宿  (10)出殡及下葬——简化了  (11)烧七——祭奠活动承传下去    第六章:骗术——坑蒙拐骗的文化与历史  一、骗——是一种文化  二、上当受骗的心理分析  (1)轻视——自以为是的心理  (2)轻信——骗的就是好心人  (3)贪欲——暴富成名的心理  三、传统骗术及时下发展  (1)假马脱缎——现代蝴蝶领骗术  (2)明骗贩猪——公家车上骗手机  (3)碰瓷——现在升级为“专业碰瓷党”  (4)娶妾在船夜被拐——骗婚的原始雏形  (5)和尚认牝牛为母——走街串巷的僧道骗  (6)服孩儿丹诈辟谷——养生大师的江湖骗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前言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规矩”是法则,“方圆”就是江湖。  江湖是什么?不是乔峰的霸气,不是独孤求败的孤高,更不是楚留香的风流,而是生存。  江湖是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个社会形态。风云几百年,影响至深,像钙一样流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已成一种情结。所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我们就无法相忘于江湖。江湖社会很神秘、令人热血沸腾、令人心神往之。江湖里有恩怨情仇、也有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生存智慧。  实际上,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深深扎根,无法摆脱。  因为,我们都是江湖中人。  
  第一章:保镖——习武之人的宿命与无奈    一、武举之路    此江湖,并非是武侠小说中的那个充满刀光剑影、铁血传奇的江湖。它是客观存在的,并对当今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的体制外的另一个社会制度。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时,全国人口约为2000万,至公元1491年(明弘治四年)其时全国人口约为5328万。一千七百多年来,中国人口增长缓慢,仅为2.6倍。然而,在1805年(清嘉庆十年)中国人口已达到3.32亿,是明中叶人口的6.23倍,是秦时人口的16.6倍。短短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  人口基数增大,问题就来了。  首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在封建社会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组成无非士、农、工、商。即读书的、种地的、做工的、做买卖的。人口大爆炸前夕,中国就业问题相对稳定。古代中国一直是定耕农业国家,其重要制度诸如周公制宗法、秦汉立郡县制、隋唐行均田制等都是围绕着农业而制订。在这种定居和定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假如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乱或天灾,人民无意四处走动。中国人在儒家开枝散叶延绵香火的长期思想影响下,年,三百年间里中国人口增长至3.32亿。  彼时,就业问题相当严峻。  如今工作岗位非常多,重点地区常常出现用工荒状态。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便可获得一份工作。实在没文化,又无专长,只要你有力气同样有工作可做。在十九世纪时,内忧外患,耕地面积饱和,到处是庄稼,还是饿殍载道,食不果腹。逼迫大批流民,走向了自主创业之路。这大批流民,往来迁徙,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移民潮,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社会制度”,渐渐地形成了体制外的另一种社会制度,俗称“江湖”。  “江湖”原意指江河湖泊,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隐藏着很深的哲学含义,仁者见仁,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体会。“江湖”一词经过了漫长岁月,意义也有所不同。三国时期,曹操说过“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这里的“江湖”指的是“诸侯纷争”。最著名的还是范仲淹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这句话中,“江湖”的意义发生了转变,即庙堂与江湖相对;庙堂是衙门,江湖也就是民间。不知从何时起,“江湖”进入武侠小说,变成了一个非正常生活秩序,脱离宪政制度的另类社会,即江湖社会。  大凡提到江湖,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武林高手。武侠小说中赋予武林高手神秘之形象,来去如风,挥金如土。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初遇黄蓉时,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买单时一顿饭为“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里引出一个经济问题,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到底是多少?或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列出很大的篇幅,简言之,一两银的购买力相当惊人: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00—220.0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00—800.00元;北宋朝中期600.00元—1300.00元(或00.00元);盛唐时期00.00元。换言之,黄蓉一顿饭最低消费11,400.00元人民币。  华罗庚先生称武侠是成人的童话,还是有道理的。  《水浒传》中鲁达帮助金翠莲向史进、李忠借钱,史进拿出十两银子,那厮是富二代,当然面不改色。而跑江湖的李忠则拿出了二两银子,因此鲁达说他小心眼。试想宋朝时期二两银子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假如是你资助一名陌生人,你也同样会考虑三分,正所谓善财难舍。在真实的江湖中,身负功夫绝学的武林高手,并非是挥金如土。若不然众江湖好汉一听说水泊梁山“论称分金”登时两眼冒绿光,如果他们都腰缠万贯,梁山的口号岂非对他们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那些有一身功夫的武林中人,他们的就业问题谁来解决?  早在唐朝,武则天就给出了答案。  公元700年(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武举”即源于此。唐代名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武状元。  “武举”给天下习武之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只是在当初不受重视。  “武举”起源于唐,却兴于明清。  清代统治者起源于中国东北,以铁骑劲弓得天下,前期几个皇帝都很重视讲习武艺,强调“文武并重”,力图保持满族劲悍尚武的传统。所以在清代,“武举”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历代王朝。  由此可见,习武还是有进身仕途,出头之日的。  于是,全国尚武成风。  然而,“武举”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却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下面我们就踏上漫漫“武举”之路。  假设主人公出生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家庭。  封建社会的农民与今天农民的概念上截然不同。封建社会由于工业经济的落后,农民为中国社会劳动力人口的主要力量,主要依靠自然经济生活,多为自耕农、佃农。自耕农指的是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佃农,就没那么幸运了,是指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向地主、富农租地耕种。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佃农是社会的最底层,受尽盘剥,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出身于佃农家庭。  好了,假设主人公姓牛,排行老八,出身于佃农家庭,长期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有时还要拿着碗儿去除招商引资。约80%的人都出身在这个阶层,然而庞大的帝国恰恰是由这些人供养的。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农民,中国将面临崩溃之危。  一个农民之家少有独生子,大哥二哥三哥四五六七哥都已注定了他们长大后子承父业,继续租地,继续当佃户。忽然某一天,牛大爷遭了雷劈,喟然长叹道:“穷啥不能穷孩子,苦啥不能苦教育。”  上学——  农民含辛茹苦的供养大学生,愿望其实很单纯,就是希冀子女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来了,上学得交钱啊!牛大爷一摸兜,财神一甩袖子——蹦子皆无。没钱咋办?总不能去抢银行吧!那可是很冒险的工作。牛大爷一咬牙一瞪眼,那就交粮吧!  其时上学,不像时下这么方便。  中国的教育制度主要是朝廷兴办的官学(公立学校),分为中央官学(如明清时的国子监)和地方官学(统称儒学)。公立学校相对来说等级森严,具有阶级性,不是谁都能上的,而且高额的学费令很多贫寒子弟望而却步。  牛大爷没辙了,他娘的上“义学”总可以了吧!  义学也称“义塾”,是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对象多为贫寒子弟,且不收学杂费及补课费。没奈何,牛小八的家乡经济状况很差,十年九不收,没有那种福利待遇,命苦不能怨政府!  如此一来只能上私塾了!  中国古代的私塾分为蒙学(启蒙教育)和经管两级,官学中一般不包括蒙学。那么启蒙教育的蒙学便由私塾承担。看来上了个幼儿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私塾这种民办教育行事多样,适应性强,找个板凳就能讲课,因此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  不过,求学之路尚且遥远。  私塾又分为族馆、坐馆、门馆和村塾。  族馆就是同姓宗族,由族长兴办,聘请老师来教本族子弟。比如老周家的族馆,那学生一定都姓周。老师拿花名册一点名:周一、周二、周三、牛八……老师只能很客气地对你伸出五根手指,很有礼貌地说四个字:“滚出去——”  在这个村上老牛家仅此一户,族馆是没希望了。  坐馆是豪门富家请老师教自家子弟,所以牛小八更没戏了。好在村里还有个穷酸秀才(当地名儒),在自家开馆招收学生,称之为门馆。秀才好歹是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不要脸起来相当不要脸,看牛小八眼眶发青,扫地出门。只有最后的村塾了,由到底教育工作者请老师,收学费,办校舍,教授本村子弟。像海瑞那样的教育局长,愈来愈少了。  牛大爷全村走了个遍,最后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上不了学。  上不了学,农民就没了出路。  就在牛大爷坐在田埂上哀叹之际,忽闻一沧桑的声音道:“你可以让他学武。”  学武?  牛大爷略作沉思,俗话说“穷文富武”,家里有条件的才可以去学武,就好像今天有经济基础的都去健身房一样。学武对牛大爷来说,负担沉重,想都不敢去想。首先习武必要衣食无忧,还要出资请师傅,置办兵器,讲究的家庭必要有个演武场。对于牛大爷这种社会最底层的佃农家庭来说,学文尚且找不到门路,何况学武?  牛大爷转头一看,方才说话的人是本地的张大户,地主阶级。张大户有两个儿子,长子夭折,因此对二少爷非常溺爱。张二少爷从小不学无术,对孔孟之道一窍不通,偏偏生性好动,喜欢舞枪弄棒。张大户眼瞅着他一天天长大,长吁短叹,学而优则仕对二少爷来说如梦幻泡影。既然他好动,那就让他学武吧!学武亦可进身仕途,殊不知有“武举”之事乎?  牛大爷忙作揖行礼,偷眼观瞧,张大户身后站着一名鹤发童颜的老者,仔细一看,牛大爷认识他。那不就是后山的精神病嘛!经常把脑袋扎洗脸盆里练闭气功。一个星期不用吃饭,饿得两眼冒绿光,站在大街上喝西北风,美其名曰吸风饮露辟谷术。  牛大爷道:“张老爷您说笑了,小的学文尚且没有门路,学武更别奢望了。”  张大户说:“我家恰好缺个陪练,让牛小八去吧!”  牛大爷千恩万谢,世间还是好人多。  自此牛小八成了张二少爷的跟班随从,耳濡目染,沾满习武之风,摸爬滚打,跟张二少爷混迹多年。  江湖的核心思想——混,即从呱呱坠地之际,已然沉积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骼中,牛小八也不例外。  混,最初的意思是苟且度日,过一天算一天。到了近代江湖社会,“混”变成了独立的价值体系。是面子、关系、拉山头、人情、财富、名利等江湖价值的高度概括。  这种文化时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国人。  比如故友见面,甲方通常问:“现在在哪儿混呢?混得怎么样?”  乙方通常回答:“一般般,瞎混呗!”  没有混,就没有江湖。  要知道牛小八混得相当不错,因为越是没文化的人越懂得“混”的深刻含义,也就是文虎素质越低的人要是会混的话,通常混得非常好。反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屑于混。由此品位人生真谛——没文化的通常混得风生水起,有文化的通常混得默默无闻。农民出身的赵本山先生,能够叱咤中国娱乐圈,即是一个典型案例。  荏苒十五年后,主仆二人,都已长大成人。名义上牛小八是跟班、是随从、是仆人,在外以主仆相称,实则是同门师兄弟。两人弱冠之年,身负绝学,胸有韬略,就此去考武状元。同在一锅里混饭吃,张二少爷对牛小八相当够意思,托人走关系给他办了个学籍,一同报考武举。  在三年一次的县(府)童试中,牛小八凭借十多年挨揍的本领,一举中得武秀才,名震乡里。张二少爷反而落榜了。张二少爷终于悟出了功夫精髓——实战出真功。张二少爷唯有怅然长叹,看来牛小八才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跟老爹一商量,左右牛小八也是张家培养出来的人才,资助他继续“武闱”,若能折桂,张家颜面亦有光。牛小八不负众望,在省城的乡试中,牛小八又中了武举人。到了京城,进行会试,考中者为武进士。最后是殿试,由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亲自监考。中了武进士之后便有了进身仕途的资格,只是职位不同,要分出个胜负高低。殿试之后分为三甲:一甲就是前三名,第一名武状元;第二名武榜眼;第三名武探花。获“赐武堤及第”资格。  殿试之后,由兵部授予官职。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到了康熙年间,又有所变动,改为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  由此可见,前三名的仕途一片光明,最次也混个大内侍卫,属于皇帝的保安队,民间俗称大内高手。  二甲和三甲就没那么幸运了。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要知道全国习武之风盛行,前来参加武举科考的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各省精英,名额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规定,武乡试录取名额约为文乡试的一半,全国共840名左右。而后每科参加会试的武举人,一般在千人左右,最多时达两千人左右,进士录取额平均120人。录取比例约为10:1,甚至更多。  所以,考武举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武术又博大精深,各方拳种,各大派系,林立江湖,在高手如云中想要脱颖而出,非常困难。而很多人又不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比如牛小八,他在考进士这一关,PK下岗。  当然不能就此灰溜溜地回家。朝廷也知道武艺这东西了不得,若逢外族入侵,国家战乱,还得指着这帮人上阵杀敌。有很多武举人,可能由于“晕考”导致发挥欠佳,导致落榜。没关系,朝廷另设“恩科”,由皇帝直接掌管。听名字就知道了,是皇帝他老人家脑神经错乱,发了下恩慈,考一场。旨在再次吸收优秀的武举人,以此为国家效命。  恩科的考试办法,分三场进行。前两场为弓马技勇,称为“外场”;第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第三场是最要命的。所谓的文武双全的人才现实中很难得,习武之人多数目不识丁。就好像在学校里,学习好的体育不好,体育好的学习都不咋地,同样的道理。  策论武经下来,很多考生都交了白卷。  很不幸,自幼习武的牛小八,看的是缺页的《孙子兵法》,就此落榜,武举之路终结。  牛小八眼望着繁华京城,不忍离去,他渴望能通过自己一身武艺谋求个工作。然而,武举落第,何处是归乡。牛小八,望着人烟熙攘的王府井大街喟然长叹,从此更名“牛大壮”,闯荡天下,萍踪江湖,希冀凭借一身武艺混出个人模狗样来,立足京都。  习武之人,正途落第,也就是武举没考上,他还是有工作机会的。  摆在牛大壮面前的有以下几条出路。  第一,做盗贼。找几个同样武举失意的人占山为王,从此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份工作虽然很有钱途,但风险极高。封建社会的宗教观念也不允许,男盗女娼是最令人所不齿的。事实上,为了生存,不知有多少学武之士落入绿林,成为响马、胡匪、侠盗。  第二,做保安。给达官贵人家看家护院,凭借武举人之资格,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天子脚下,举目无亲,也没个中介,想要做保安的希望不大。  第三,做打手。实在不成就给妓院、赌场做个打手,看场子吧!堂堂武举人出身,做那下三滥的工作,太丢份儿了。  第四,卖艺。到街头打把势卖艺,顺便卖点大力丸狗皮膏药啥的。工作稳定,且不用租办公室,摆个地摊就能干。然而,放眼望去西单天桥上满大街都是卖艺的,竞争也很激烈。  第五,做捕快。武举人完全可以回到家乡县城公安局做个捕快,干两年协警,然后一转正,妥了。假如一个县的考生都落第了,都回县里当捕快,那就得看谁门子硬了。论出身,牛大壮是超市里的赠品——白给的货!  除此之外,牛大壮年纪轻轻还不到另立门户,开馆收徒的地步,体育老师的梦想也破灭了。那年头还没有武术指导,影视替身,体院也不特招,没人雇佣私人保镖,前途一片迷茫。排出以上工作,只有最后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保镖。  保镖,指的是到镖局里做镖师,最次也可以做个趟子手。  习武之人若不能进身仕途,凭借本身技能在民间无非有以上六种营生。  做保镖,适合多数习武之人。  
  二、镖局——早期的物流    中国最早的物流即是镖局。  明朝末年,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形成了商品经济,使商业具有民间性和自由性。当然,当时社会比较乱套,商人在长途贩运(货物或银两)的过程中必要靠另一种力量的保护,才得以提高安全指数。在这种情况下,镖局应运而生。  明朝时期就有了镖局,只是“镖”字写为“标”。  明正德年间,民间出现一种名为“打行”的组织,随后逐渐盛行于个大城市。“打行”在菜市场门口,立个招牌,牌子上画个拳头,当时称为“铁拳头”。“打行”这种业务是纠结一帮武夫,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提供“保镖”业务,即是后世镖局的雏形。千古奇书《金瓶梅》中,写到西门庆生意做得很大,不单有布店、医药公司,还有开过物流公司,也就是“标行”。由此可见,当时的这种业务已经存在市场上存在了。  《山西票号史》里记载,官方真正承认的镖局是山西人“神拳”张黑五创立的。  清乾隆年间,张黑五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帝,领取官方承认的营业执照,公司设在北京市市政府(顺天府)前门外大街,现在的东城区教育学院附近,开创了全国第一家官方承认的物流公司——兴隆镖局。镖局这个行当从有雏形到官方承认,共计延绵三百余年,直到1921年会友镖局关闭,才退出历史舞台。  镖局的业务范围非常广,业务项目也很多,比如押韵货物、银两、或者送信、或者衣、物、首饰和人身安全等等,形成了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身镖。除此之外,还承接一些保卫工作,比如看家护院。晚清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保护的。大型镖局就业人员可达千余人,总号下面全国各地设有分号和外柜。  镖局的出现给武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平台。  牛大壮武举落榜,想要谋求个工作岗位,立足京都,并非易事。  应聘镖师也不是谁都能干的,首先你得有两下子。镖师是保镖过程中的主力,假如保镖途中真的遇到了劫镖的,那就得提刀上去就砍,刀头舔血,挣的都是用命换来的钱财。所以,有点三脚猫功夫的千万别去应聘,不知深浅嘛,消停点吧您呐!武举人出身的牛大壮,是全国武举选出来的省级精英人才,具备十多年挨揍的真功夫。实战经验颇丰,三五常人很难近身。单单有了过硬的功夫还是进不了镖局的,谁知道你是哪个山头派来的卧底?想要进入镖局没有熟人领路是不太可能的,中国自古以来的用人之道便是“用人唯亲”,领导都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亲近的人。  牛大壮望着镖局的招牌,苦叹就业难。  眼下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去长春会,除此无他。  江湖人的团体叫做“长春会”,他们有自己的地盘,诸如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沈阳小河沿、营口洼坑甸、大连西岗子、哈尔滨道外江边、烟台南市场、保定马号、济南趵突泉等。  单说北京的天桥。天桥,是一个相对范围的总称。  早年,北京的前门大街、经东西珠市口大街、天坛坛门西北、永定门之北,这个不规则的菱形区域,称之为“天桥”,是江湖人的集散地。如今这个区域依然保存着北京悠久的胡同文化,是北京真正的民俗活历史。  天桥区域内金、皮、彩、挂、平、团、调、柳,五花八门,各种职业林立。  牛大壮要混的地方就是八大营生之一的——挂。  “挂”是挂子行,早年叫武术,俗称把式,民国时称为国术。  挂子行里又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门职业。看家护院的私人保镖叫“支”,这个是现代意义上的保镖;保镖的(特指镖局)叫“拉”;教场子的武术教练叫“戳”;耍大刀的杂技演员叫“点”等等。  江湖太大了,想要入行,没那么简单。  牛大壮所在的地方是京都,天子脚下。北京天桥是江湖人的集散地,五湖四海,龙蛇混杂,没有当初和张二少爷那么好混。在这里若想混出点名堂来,那就得要看真功夫了。  “混”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任何一个阶层之中,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职,都离不开混。比如学生在学校称之为“混日子”;明星大腕各地走穴叫“混名头”;老百姓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叫“混生活”;无业游民整天闲逛叫“混社会”等等。由此可见,在江湖上行走,说到底就是个混,更离不开“混”,更不能不会混!  但,要怎么混呢?  这是一门严肃的学问。  经过研究发现,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三种混世方式——折硬茬、攀高枝、勤走穴。  “折硬茬”这种混世方式得罪人过于直接,且风险很大,所以江湖中人轻易不用。简明扼要地说,假如你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为了谋生活,干点营生,但当地又有这种职业,当地的职业者们会联合起来把你拒之门外。电影《叶问》中樊少皇饰演的金师傅最为典型,他要在佛山开武馆。要知道他是外乡人,在此刻开设武术培训班,必然要招生。招生则意味着要占有有限的市场份额。金师傅的武馆招生一名,则意味其他武馆失去一名客户,所以金师傅的武馆是在抢占同行门的市场资源。有句俗话叫“同行是冤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恰恰是因为有了“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所以导致中国的民营企业很难跻身世界五百强。当年,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体操会,宗旨就是消除门派芥蒂,那只是一种理想,在中国的社会风气中很难实现。  金师傅为了在此地立足必须要亮出功夫,博得名声,于是最常见的一幕出现了——踢馆!  只要摆平当地最强的武师,即可在此扬名立万,开学校招生将会顺风顺水。镖局中也有一种“亮镖”之说,就是打算在此地开镖局,开业的第一天叫“亮镖”,如果人气不足,没人来捧场,又逢到有踢场子的,恰好你学艺不精打不过人家。妥了!你可以收拾收拾行李,买张卧铺票回家吧!  江湖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毕业生为了多挣点钱,通常会在下班后,去某条街上摆地摊。假如第一次去摆摊,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刚摆好地摊,一定会有个人跟你说:“这个地方是我的,你靠边站!”很让人无语,同在一条街道上,这块地盘又没有写他的大名,同样交税,凭什么是他的?其实在这一条街上便一个微型的江湖社会。经常在这里摆摊的人彼此熟悉,自然而然的默认哪块地盘是谁的,大家彼此也不去争抢。忽然有一天来了个愣头青加入摆摊大军,来抢他们的市场份额。他们必然联合起来把你撵走,或者把你挤到一个不利于销售的地方,这就是江湖。  然而,毕业生还必须要摆摊,挣取外快,贴补生活费用。在通过合法的手段(交税)有资格摆摊后,因为你的地理位置不佳,不利于商品销售,货卖不出去,也就挣不到钱。你又不能眼瞅着货砸手里赔钱,在通过游说、讲人情等基本方式不起作用时,不妨试试“折硬茬”。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你让我挪地方我就不挪地方?你说是你的地盘,凭什么?妈的,老子就不走,怎么地?不服就干!人有时候就是贱,你硬起来别人就怕你。所以“折硬茬”这种混世的核心思想是——人不狠站不稳。很多在外乡创业的个体商贩,早期都经过各种“靠边站”的欺压,被逼无奈之下,才拿揭竿而起,通过“折硬茬”的方式杀出一条血路,抢口饭吃。  当然,“折硬茬”是需要资本的。两个势均力敌的企业,想要吃掉另一方,那需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实施、有效的正侧面打击,才有可能成为吞并战的胜利方。普通人就简单了,如果合法渠道不能解决,拼命即可。老话常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随着社会法制不断完善,“折硬茬”这种情况将愈来愈少,多数人喜欢采用怀柔的“攀高枝”。  在江湖之中,“攀高枝”这种手段经常使用,层出不穷,以结义、拜师、认干亲等手段最为常见。  例如牛大壮初到北京天桥,人生地不熟,想要在这儿混,最好简便的方法就是找几个同样是举目无亲的外乡人结义。大家找个大排档,吃点烤串,喝两瓶燕京啤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突然一人拍案而起,沉声道:“常言说得好‘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既然你我等人情投意合,我们不如义结金兰,不知诸位意下如何?”众人一听,顿时意气风发,做面色庄严状,异口同声道:“OK!”之后走个程序,杀只鸡,找个土包插两根香一拜,说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话,义结金兰便成了!  仔细推敲,结义这玩意过于虚伪,也不靠谱。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能保证哪一个是苗正根红,喝顿酒就结为异姓兄弟了?纯属扯淡!再者说,因为喝顿酒就看出对方是重义的讲究人?如果每个人都重义气的话,那么行走江湖的人就不会常把“江湖险恶”这句话挂在嘴边,视为最高之警惕。大家之所称道“义气”,是因为现实中讲义气的人太少,义气才显得难能可贵。正如渴望英雄的出现,是因为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无望。太平盛世不会出现英雄,也不需要英雄。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狠狠地讽刺了一把结义这玩意,《鹿鼎记》中韦小宝跟人结义,哪一次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有利可图而为之。所以,在江湖中陌生人结义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组成团伙,人多势众,是为了抗拒江湖其他力量的欺压,才作联合。现在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这么回事儿,美其名曰“双赢”。这种因为利益而聚的结义,最后也必然因为利益而散。对于陌生人来说,结义是一种可以短时间立足的好方法。如果你找不到结义的人,只能拜师或认干亲。  拜师,在江湖中比较常见,若是牛大壮幸运的拜得此地有名人物为师,之后的路将会好走起来。江湖中人会看在师傅的面子上,也会给新人一口饭吃。新人也会因为拜师这层关系,登上老师的人脉平台,能够很快混出个样儿来。典型的例子是蒋中正拜了上海滩大鳄黄金荣为师,才有他日后认识孙中山的机会。  认干亲,这种攀高枝的方式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中比较常见,由此迅速普及到民间。明朝魏忠贤当九千岁那阵子,干儿子干孙子干玄孙,人数之巨,蔚然壮观,能从哈尔滨火车站排到上海浦东机场。不管是什么手段的攀高枝,结义也好、拜师也好、认干亲也好、联姻也好,最后都是为了利益。个体有个体的利益,群体有群体的利益。    江湖就是一个利益圈,在里面混的人,都是为了名和利。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诚然!  假如你没有异性兄弟可作结义,也没有师傅收你,认干亲又没有门路,只能选择——勤走穴。这种方式是江湖最底层人的常用混世手段。一个底层江湖人什么都没有,只能经常走穴,腿脚勤快,经常露个脸,混个脸熟。叫人一问起来,会有人知道你是那个谁。群众演员(艺人)最常用这种方式,天南海北的演出,任何露脸的机会都不放过,说不定哪一天被导演相中了,找你拍部电影,王宝强第二非你莫属。这种没有背景关系的江湖底层人士,想要混出名堂的,万中无一。  我们的牛大壮是幸运的,他有张武举人的名片,可以申请入会,经过江湖资深人士的评估审核合格,获得资格证书(会员证),才有资格混迹于此,进入长春会必须得有会员证,跟现在意义的会员证差不多。  按照求职方向,牛大壮去“挂子行”中的“拉”去混。混得好一两年,混不好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牛大壮在此混迹江湖,一混三五年,耳濡目染江湖习气,与多位高手切磋,练就了扎实的功夫,学会江湖规矩、春点暗语、处事手段等。终于有慧眼识英雄的主儿,拉他一把,牛大壮才得以进入镖局,成为一名真正的镖师。  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赢得江湖名声和社会地位,全在镖局这种股份制企业之中。  股份制企业的特征主要是:  1、发行股票,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  2、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具有风险承担责任,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收益分散化,经营风险也随之由众多的股东共同分担;  4、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众多的股东都从利益上去关心企业资产的运行状况,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使企业发展能够建立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  镖局除了不发行股票之外,模式与现代的股份制公司,基本一致。  
  三、镖局体制    镖局的体制跟股份制几乎相同。  大型镖局的编制一般包括:    1. 镖局当家人  镖局当家人是最大的股东,人脉广、关系硬,背景殷实,黑白两道通吃,是一提起来叫人大肠干燥的人物。没两把刷子还真开不了镖局,当家人不仅要上达朝廷,又要管理内部,还要应对江湖黑道,且失了镖你还得赔得起。譬如兴隆镖局创办人张黑五,他是乾隆皇帝的师傅,这么硬朗的背景你动一下试试?会友镖局的宋彦超,背后是李鸿章在支持。还有源顺镖局的王正谊,江湖上一提起王正谊,道上人闻风丧胆,绝对狠人。王正谊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但有个绰号地球人都知道,叫“大刀王五”,相传没有人可以在他手下走上十招,他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另外九名分别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佛山无影脚黄飞鸿;津门第一霍元甲;河北沧州王子平(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神腿杜心五(国父保镖,自然门第二代宗师);天津韩慕侠(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武术教练);飞贼燕子李三;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许世友(师承少林);海灯法师范无病。(后文详述)    2. 总镖头  总镖头通常名震江湖的人物,走镖之际,一起总镖头大名,道上的朋友甭管认识或不认识,只要听说过这号人,必须得给三分薄面。总镖头很多时候是由镖局当家人来兼任。    3. 镖师  这是走镖过程中的主力。功夫了得,熟知水路功夫,精通拳械、马术、善使暗器,还懂得江湖春点。作为走镖的保护者,万一遇到响马土匪,对方不给面子,那就得抄家伙干了!镖师基本上是练家式,属于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人物。  然而,镖师在武侠小说通常是配角,基本属于炮灰命,来个世外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十几个壮悍镖师灭了。比如《笑傲江湖》中开篇就是林平之他们家的福威镖局遭受灭门惨案。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没点真功夫,谁敢去走镖?话又说回来,没两把片刀谁敢去劫镖?历史上并未出现过哪个大侠手持一把拖布,只身一人打败十多名镖师,劫走镖的事件,这种情节只能发生在武侠小说中。  武功作为一种搏击技术,是把人体的技术和体能发挥到极致。任何一种搏击技术都有其专长,都可能发挥到极致从而战胜另一种搏击技术。所以,有时我们会探讨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拳、中国功夫等,到底谁能打过谁?每一项搏击技术都有专长,跆拳道是腿法见长、拳击则运用的比较广泛、泰拳善用肘膝追求重创或KO对手……我认为真正具有杀伤力的还是中国功夫,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才这么说的。我们看到擂台上的中国散打、传统武术搏击,其实是一种实战式的表演。中国功夫真正精髓不是以武会友,也不是点到为止,实战的真正奥义是一招制敌。一个照面即可要人性命,这种杀手锏很难再擂台上表演,更无法转播,会友镖局的镖师李尧臣就是很好的例子。  李尧臣(年),河北冀县人,师承太极拳。十八岁进入京都会友镖局做镖师,在会友镖局工作了二十七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镖师。曾经给京剧大师杨小楼、梅兰芳做过武术指导,这些与他后来做过的一件壮举来看,微乎其微。会友镖局解散之后,李尧臣在北京天桥继续传习武术,“七七事变”前夕李尧臣参加了抗战。自创无极刀法,无私的传授给了二十九军的敢死队战士们,基本上一刀一个(详见大器晚成的敢死队教官——韩慕侠章节)。    4. 大掌柜  相当于业务评估兼财务科长,高开低走,对货物估价相当准确。一眼就能看出来,走这趟镖镖局能赚多少银子。    5. 趟子手  基本上属于干苦力的,不仅推车还得喊,得有一副好嗓子,方能喝道开路。假如有长坂坡张飞的嗓门,那妥了,保准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6. 后勤人员  伙计、弟子、厨役,有条件的配个保健医。    从以上人员编制来看,完全符合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的构架。有股东、有分配制度(镖师每走一镖均有红利)、有成本核算。由于业务量非常大,形成了镖局内部一套很科学的分配制度。待遇不错,收入可观,吸引着大批的习武之人。  当然,中国自古以来跟风的极多。  镖局兴盛一时,有真本事开办镖局的人并不在多数,还有一部分流氓地痞,会那么三脚猫的功夫也学人家开镖局。被同行所不齿,称之为“流外镖局”或“野鸡镖局”。  假设牛大壮进入的是京都有名的会友镖局,与李尧臣同事。  那么,一名镖师的真实收入到底是多少呢?  
  四、镖师的月工资    镖师挣得是玩命的钱财,身在股份制企业中,工资薪水换算成人民币,也属于高级白领阶层了。  清末一名普通的镖师月薪最低也要1062.50元人民币。  镖局的收入主要靠“镖礼”。  所谓镖礼是镖局是对客户实行有偿服务所收取的相应报酬。与现代物流是一样的,运输货物需要收取相应的运费。镖局通常走镖一次为“逢百抽五”,比如押韵皇杠100万两银子,最后所得报酬为5%,即五万两银子。如果是老客户或者关系比较铁的人物,镖礼通常有上下浮动,最低不低于“逢千抽五”。此外,镖局还可以出卖劳动力(镖师)为客户提供护院、看管仓库等保卫工作。  镖师的利益即从镖局的大利益中分得一小部分。    镖师的收入组成:基本工资+红利+客户打赏    镖局对镖师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是包食宿,而且一旦应聘成功,进门的镖师则先领工资,然后再干活,还没出镖先混个二三两银子花花。现在的企业还没有哪家是进门先发薪水的,由此可见,镖局这种物流各公司对待员工比较厚道,从未出现欠薪或压工资的情况。  镖师每次走一趟镖,镖局收入“镖礼”,每位押运的镖师均有业务提成。根据业务量多少及风险评估,一趟镖多则数百人,少则一两人,镖局获得“逢百抽五”的镖礼之后,会有相应的分红分到每位镖师头。  另外,就是客户打赏。客户一高兴,给镖师点小费,那都是外快,无从计算。  生活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真理: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靠工资永远不可能发家致富。    保镖的人,每个月也就挣四、五两银子,头儿们也多不了多少,七两二钱银子,那就是最多的了。有人说,李鸿章找的护院的,每月给几百两银子。据我所知,可没有这么些个。到了年终,柜上赚了钱,大家可以分点红,但那时当家的吃大股,一般人分的也不多。护送大官上任,遇见官儿高兴,送到以后,赏个十两二十两的,那是外快,不在正式收入之内。一个保镖的,每月虽只挣几两银子,可是吃的是柜上的,而且好吃好喝,生活还是挺舒服的。    ——北京会友镖局镖师李尧臣回忆镖师生活    按照李老先生的说法,我们姑且可以推算出,镖师的月薪一般在4—7两银子之间。  中国古代一斤为16两,按照现在计量单位来换算为1\16X500克≈31.25克/每两银子重量。
  镖师每月收入最低4两银子,也就是4X31.25=125克X约8.5元/克(2011年银价7.0—8.5元/克,取最大值)≈1062.50元人民币。  由此推算,镖师的月薪在86.57元之间(特别强调:外快不计算在内)。  每月最低4两银子,一二千元的工资,拿到今天来看镖师的工资平均值也是今天省会级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2010年中国城市平均工资长春:1500/月;银川:1100/月;南宁:1300.00/月),且镖局包食宿。  假如现在你每个月月薪是2000.00元,单位包食宿,一个人过活,还是很悠然的。而且,这仅仅是基本工资。镖师干的卖命的买卖,自然会有卖命的价值。要知道清末银子还是非常坚挺的,到了民国时期惨不忍睹了,当时的民国警察每月的月薪只有4块大洋(银圆)。  4块银元是什么概念?  年米价恒定为每市石(178市斤)6银圆,1银圆可购买约30斤大米,2011年的米价最低位2.50元/ 市斤。  所以,民国警察4银圆工资约等于300.00人民币/月。  清末六品京官的年俸是60两、七品四45两、八品40两、九品35两……六品京官文职外官可做京府通判、京县知县等。也就是说,当时镖师的月薪大致相当于北京市通县县长处级干部工资水平。  
  ~~广告能再长一点吗?
  好书,三郎写的就是好看
  三郎的顶尖作品,一定支持啦!苑世云支持啦!
  过来支持一下赵家土匪的江湖
  我郁闷了很久,在这总要说点什么的吧,可是,楼上说了,楼楼上说了,楼搂搂上说了......我还是乖乖等待好了......楼主更啊
  晚上地!!吃饭先
    五、合吾走镖刀头舔血    走镖是件非常辛苦事,日夜兼程不说,还得风餐露宿,又面临各种危险。  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会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慢慢地便成了规矩。  首先,你得会搭炉灶,会做饭。走镖多半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要不会做饭,那就得啃树皮,饿着肚子,到时候贼人来那什么力气跟人家拼命?其次,你得会修鞋。当时手工业尚不发达,不是随便在大街上就能找到修鞋的。镖师的鞋不仅要合脚耐磨,很多镖师的鞋内藏玄机。最后就是会理发,刮胡子。中国向来注重礼仪,拜访他人一般都会把自己修整干净,体面地去。偶过城镇村屯,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弄得灰头土脸一副狼狈,面子上不好看。  最后的“一不”,就是不洗脸。  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到家了。不洗脸也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洗完脸风一吹,刀割一般得疼。  学习了镖局内部的N多规矩,牛大壮热血沸腾,在镖局待了很长时间,终于轮上他走镖了。这是一件既兴奋又危险的差事。兴奋的是他可以走镖,成为一名真正名义上的镖师;危险的是,走镖的途中一旦出事,必须拼尽性命保护财物。人可以死,但镖不能丢,那是需要用生命去捍卫的镖局的名声和镖师的尊严。  高工资当有高风险,镖师的风险就是玩儿命。  大凡初次走镖的镖师都希望半路上碰到个劫镖的,出现两小蟊贼,也好上前伸伸手,显示一下自己的功夫。然而,久经考验的老镖师们,他们才懂得以和为贵的重要性。镖局的镖师们有句口头禅,叫“三分保平安”,这是镖师自身的修养,当然也他们的一种希望。  所谓“三分保平安”即是: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不折硬茬,不去挑衅,行事低调。  假如你去镖局踢馆,见到有横眉立目、暴眼圆睁的,基本上都新手。老镖师们一般都非常谦恭,长得慈眉善目的,跟前来踢馆的年轻人说点客套话,捧捧他,有自知之明的就滚蛋了。实在不成才动手,动手也是礼让三分,点到为止。  在走镖的过程中,镖师们更加注重以和为贵,平安抵达。  平安是福嘛!  事实上,劫镖的贼人和镖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盗贼猖獗就不会有镖局的诞生。假如天下太平,路不拾遗,谁吃饱了撑的请保镖?贼就是镖局的朋友,正因为他们的猖獗,才有会镖局生意的火爆。所以,在走镖的过程中,突然看到前方有荆棘,摆成十字形,行话称之为“饿虎拦路”,这表明前面有“朋友”来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作为经验老道的镖师自然不能上去把障碍物拨开,而是立刻吩咐属下:“亮青子”(亮出武器,准备开战。)  碰见劫镖的通常选择外交的方式,进行和平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才选择拼命。  战,是最后的选择。  虽然镖局靠“朋友”活着,但“朋友”也得吃饭。  遇到“饿虎拦路”的,为首的镖师会吩咐一声,做好战斗准备,然后进行外交,希冀通过此种方式解决。当然,你不能上去把荆棘拨开,如果那样,就坏了规矩。  坏了规矩,说什么都晚了。  当下,前面出现一人,正是贼头。  大凡在武侠小说中出现此种情节,通常是镖师们怒目圆睁,抄家伙上去三言两语说不合拍,大打出手。如果赶上主角是镖师一方面的,那就是通过击退贼人以显示主角功夫了得。通常被击败的贼人都有个假大空的绰号,诸如“塞北黑虎”、“大漠苍狼”之类的。  镖师能不能动手和贼人打呢?  答案是可以打,但打不起。  一般走镖,路途会很遥远,短则几百里,多则上千里。这一路上说不定有多少劫镖的,见一次打一次,那根本打不起。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虽然没两下子的人不敢做镖师,但既然敢劫道,人家便不怕你们。贼人劫镖,仗着就是人多势众。贼人和普通人很难分辨,他们可以扮成游客,也可以扮成科郎码(乡下人),扮成各种职业,迷惑镖师,令他们防不胜防。表面上看只有一两个贼人,实际上的数量可能是镖师的几百倍之巨。  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  此次,镖局负责人镖头上前作揖行礼,向贼首招呼一句:“当家的辛苦了!”  贼首回你一句:“掌柜的辛苦了!”  镖师们经常走镖,在这条线上,混得脸熟,如果是熟人就好办了,怕的就是初次见面。  贼首问道:“你们是哪儿家的?”  镖头谦恭地说:“小字号,会友。”  贼首问:“你贵姓?”  镖头说:“在下姓李,草字尧臣。”  当然了,作为镖师一方面绝对不可以问贼人贵姓?这是规矩,若是问一句,就离死不远了。  《笑傲江湖》中,福威镖局当家人林震南教育林平之说“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却要靠黑白两道的朋友们赏脸……”说得非常中肯,在江湖上行走基本上是这样的。首先贼人问你们是哪一家的镖局?镖头回答XX镖局。如果镖局名头响亮,贼人会看在镖局名头上放你们通过,就算有心劫镖,心里也得掂量掂量。  
  广告能再长点吗??????????????
  晕死,好长时间没上号,输了好几次才进来。
  三哥的文,就一个字:赞呀。就两个字:太棒了。
  NND,申请个账号还真不容易。  “蝶舞春秋”已被申请,“嘻杀群岛”中含有非法字符,几经尝试,“骂娘的蝶舞”倒还没有人注册,不过来顶贴叫这名似乎有叫板之嫌。纠结死!
  期盼中,挺
  江湖规矩,看帖回帖  期待更新
  其时,闻名全国的十大镖局分别有:    兴隆镖局  由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创立于乾隆年间,兴隆镖局是第一个官方认可的镖局,张黑五亦是近代镖局的创始人。    会友镖局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彦超(字迈伦)来京投“神机营”报效国家,众高手皆败于他的手下。此后,“神拳宋迈伦”的名字享誉武林。宋宋彦在京城结识八卦掌祖师爷董海川,逐成挚友。后弃官从贾,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创办了京都会友镖局,也就是李尧臣、牛大壮他们所在的镖局。    成兴镖局  走镖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镖不喊沧州。”河北沧州是武术之乡,自古以来,高手云集,能人辈出。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到沧州,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那就离挨揍不远了。  李冠铭三十二岁在沧州创立成兴镖局。  话说某一天,一外地镖局从北门而入通过沧州,高声喊镖,镖们师得意忘形,口出狂言说沧州也不咋地啊!这话传到了李冠铭的耳朵里,他骑马追上,大吼一声,纵身而起,双手抓住城门,把烈马用双腿夹起,马被悬在空中咴咴乱叫,却动弹不得。这是一种什么功夫?镖师登时傻眼了,急忙上前道歉,李冠铭也没为难他们,一笑了之。  从此江湖有“镖不喊沧州”的不成文规矩。    玉永镖局  创始人是河北沧州的张德茂,创立于嘉庆年间。张德茂外号叫“长眉老道”,其外祖父是康熙年间著名拳师,人称神拳教习张景和。玉永镖局当家人张德茂有一次在北京城外相中一精练小伙,属于万中无一的习武奇才,就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了那小子。这小伙是山西省文水县孝子镇渠村人姓左名昌德,人送外号“左二把子”,是赫赫有名的昌隆镖局的创始人。    昌隆镖局  创始人左昌德。左二把子跟师父张德茂习武八年,经师父介绍,到苏州开设玉永镖局分号。第二年自立门户,更名为“昌隆镖局”。该镖局曾经保过皇杠,道光皇帝亲赏黄马褂一件、镖旗一面,一时声誉鹊起。    广盛镖局  由心意拳宗师戴二闾创立,世称“华中第一镖局”。  广盛镖局镖头戴二闾,字义熊,乳名“二驴”,出生于山西祁县武术世家,戴氏心意拳传承人。十四岁的戴二闾就已威震关西,与平遥武术奠基人王正清(神枪面王王师傅),文水左二把子(人称铁腿左),并称“华北三杰”。     同兴公镖局  由山西平遥“神枪面王”王正清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创立,位于山西平遥古城南大街105号。到平遥旅游的朋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原始镖局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源顺镖局  创始人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的大刀王五王正谊,祖籍河北沧州。师承沧州武术名家李凤岗。李凤岗他叔就是李冠铭。    三合镖局  河北公议拳传人安晋元创立于清光绪年间,镖局地点在张家口。      万通镖局  河北保定“单刀李”李存义创立,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高徒。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在天津老龙头车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几人,誉满中原,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1年),与叶云表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韩慕侠、王子平等人的工作单位)。    贼人劫镖也得看名头,如果他打劫的是以上十大镖局的镖,心里也胆突,毕竟那些都是狠人创立的镖局,绝非是野鸡镖局,是真刀真枪的行家。贼人一听镖局名头不好意思也不敢下手,但谁知道镖师们是不是小镖局冒充的?于是,敌我双方拿黑话对谈,也就是“江湖春点”。  这东西也不知道是谁研究出来的,但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俨然成了一门语言艺术。  江湖春点(唇典),俗称黑话、行话、隐语,是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手段。  江湖春点产生的原因,第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譬如在船上说话时,讳说“翻”、“沉”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吃鱼的时候,吃了一半,我们会说“把鱼翻过来”,然后吃另一半。在船上吃鱼吃了一半,就不能说“翻”,而是说“把鱼滑过来”。再如,你的名字叫“李忠臣”、“肖国臣”、“杜江臣”等,凡是名字若有“臣”字的,因与“沉”同音,所以在乘船时不能随便喊其大名,容易挨揍!第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是不把同行术语外泄的一种手段。中国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这些规矩都是不成文的,没有合法条文去规定,但行业中人必须遵守,若不遵守就是坏了规矩。  坏了规矩的,很难再该行业内混下去。  最后一种原因是出于语言游戏,即闲着没事干,吃饱了撑的。比如杂志编辑审核稿件时,上交的称之为“送终”,即等待终审的意思;不合格的稿件则称之为“枪毙”,是退掉的意思。  江湖人说“宁给一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由此可见,江湖春点在江湖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江湖春点已经渗入到当今我们的生活之中。单单这个“混”字,就源于江湖春点。人们常说“某明星大腕火啦”,“腕”念“万儿(wànr)”,是清末以来京津等地江湖隐语,原意是指对姓氏和姓名的代称。火,即“火穴大转”,翻译过来意思是要江湖人在某处挣了大钱,发达之意。  江湖春点这东西对好了,可以握手言和,称兄道弟,对不好甚至能招来杀身之祸。  
  有意思,好好学习一下。
  兄弟,好文章,期待更新。
!栏哥来了!!
  ...............
  支持三哥~哦也,三哥加油~
  顶!加油三哥,更新哦
  五千年口口相传添油加醋打造一个风起云涌热血江湖  赵三郎妙笔寻真剔了演义还原一个波澜不惊草样江湖
  好文!赞一个
  路过,交5毛钱保护费,为了能平安度过一天。
  按爪留名,千万别坑!
  有点意思…
  留爪,仔细看
  好帖,期待。。。
  卧槽,看帖子正文的目录很吸引我啊,还没看内容如何,顶一个先
  看目录够豪华。
  留名先…
  有意思!期待更新。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章
  怎么都没有了啊
  没有了?看的津津有味的,第一次发表评论,写的很好,有〈明朝那些事〉的风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抛砖引玉,引经据典,留名坐等,此帖必火。
  貌似有料,前排占座
  感谢兄弟们支持啊,联系更新中。。。。。。。。。
  关注中!》
  有趣!
  收藏了,快更新,捉鸡啊!
  通知:此帖已上掌中天涯首页。
  老规矩,先M后看
  马了个可!
  这不象某些人的某些文字能随便YY出来的,看的出作者有一定的功底,必火~
  好强大的考据啊....顶
  潜水多年,顶一个
  呵呵…
  好东西,必须顶
  好文!长年潜水的顶一个!
  有意思啊,怎么还未完?
  好文,期待~
  别玩数学游戏了割,我数学一点都不好!!    ——————————    持续更新中!刚下班,吃个饭先!!
  也不知楼主这书出版了没。手机看看是挺爽。但还是握着实体书更像那么回事
  连阔如著《江湖丛谈》中记载着一个关于江湖春点的故事:    话说两个生意人一个算卦的,另一个是卖药的,两人住在一家旅店。吃过晚饭后,算卦的解手归来,但见阴云四布,并无星斗,大概是天要下雨。于是,他一进屋便向卖药的说:“碴了棚儿啦,要摆金吧。”  卖药的也是跑江湖的,走街串巷,明白算卦先生说的意思是:阴天了,要下雨。于是,两人开始调侃江湖春点。不巧被旅店服务员听到了,他不懂得江湖春点,只觉得“这两个客人,不是好东西,大概许是做贼的。”很不凑巧的是,当日夜内,店里丢了一匹驴。  旅店全体高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那驴教谁偷去了。这时,那名服务员忽然想起昨天晚上他听到两个客人说贼话。经理一听,联通几个服务员就把卖药的和算卦的扭送都官府。  知县大人得知此事原委之后,问道:“你们没事闲得偷店里的驴干啥?”  算卦的和卖药的两人辩解道:“我们没偷驴。”  旅店经理说:“我有个伙计昨天听到他们两个喊贼话!”  知县大人问他二人:“你们两个人怎么说贼话的?”  算卦的说:“我们没说贼话。我们是江湖人,因为昨天夜内阴了天啦,要下雨,我们两个说行话来着,我说‘碴了棚了’,是阴了天了。‘要摆金’,是要下雨。这是我们江湖人的‘春点’,不是贼话。”  知县大人一听闻言大怒,喝道:“来呀!把算卦的打七十大板,打卖药的六十板。”  一顿板子下去,打得两位江湖中人皮开肉绽,七荤八素。  知县大人指着他二人说道:“我亦不管你是金,我亦不管你是批,绝不该当着空子乱团春。一个打你申句,一个打你行句。若不是冷子攥儿亮,把你月顶码儿,梁上去找金福柳,扯活了吧,从此可别乱团春。”  两人一听,恍然大悟,我靠!原来县长大人也是个老江湖。  县长说的话,翻译过来是:我亦不管你是“金”(指算卦的金点而言),我亦不管你是“批”(指卖药的而言),绝不该当着“空子”乱“团春”(管不懂江湖事的人叫‘空子’)。一个打你“申句”,一个打你“行句”(申句是六十板子,行句是七十板子)。若不是“冷子攥儿亮”(管他自己县官叫冷子,攥儿亮即是明白江湖事儿),把你“月顶码儿”(月顶码子是两个人),“梁上去找金福柳,扯活了吧,从此可别乱团春(梁上去找金福柳是往大道上去找驴;扯活了吧是你们跑了吧;从此可别乱团春,是教他们不可在各处乱调侃儿江湖春点,防备有人拿你们当贼办了)。    在这个故事中,算卦的和卖药的两人纯属装逼作死。由此可见,江湖春点不是乱弹的,每一句话中都很深的含义。  贼首问:“穿的谁家的衣?”  镖头答:“穿的朋友的衣。”  贼首又问:“吃的谁家的饭?”  镖头答:“吃的朋友的饭。”  双方拉黑话,平安无事,就放你过去,贼首自会帮你拨开那些摆在路上的荆棘条子,这表示他同意“借路”,让你通过。  临别时,经验老道的镖头还会说上一句:“当家的,你有什么带的?我到XX(某处)去,二十来天就回来。”  贼人一般说:“没有带的,掌柜的,辛苦了。”  两人对几句江湖春点,贼首一瞧是江湖中人,一抬手,这叫做“高高手放过去”对远传喊一声:“合吾——”只听见远远的“合吾”之声传来,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贼人不多,谁敢劫镖?  碰到说什么都不成的,那么只有一战了。  镖局的产生本身就是对社会秩序混乱的一种折射。  所以,走镖之时,劫镖之事常有,抽刀玩命的故事经常发生……  镖局留给我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从始至终,共计延绵三百余年,直到1921年会友镖局关闭,才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章:武师——中国功夫的神话与悲哀    一、晚清十大武林高手    版本一(以名声为主):董海川、杨露禅、王子斌、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许世友、海灯法师、燕子李三。  版本二(以武技为主):王子平、孙禄堂、杜心武、韩慕侠、霍元甲、王子斌、蔡龙云、顾汝章、霍殿阁。  以上人员系民间流传的“晚清十大武林高手”的两种版本。从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杨露禅、董海川、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等人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目前我国最为流行的太极、八卦、形意等都与他们有关,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许世友将军不列在其内。  最后确定“晚清十大高手”,他们分别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独创时至今日蔚为壮观的武术流派)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对太极拳发扬光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人物)  大刀王五王正谊(捐躯赴国难的一位爱国武师)  宝芝林创始人黄飞鸿(对祖国医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武林人士)  津门第一霍元甲(民族英雄运作的经典案例)  河北沧州王子平(专打外国大力士的中国武师)  神腿杜心五(学历最高、工资最高、投身革命,为后世保镖之典范)  天津韩慕侠(忧国忧民的江湖儒侠)  飞贼燕子李三(危害一方的侠盗)  海灯法师范无病(新中国武术界造神运动之代表)    他们各个身怀拒绝,侠义凛然,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武师的微不足道的身份,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时下的影视作品中,给那些昔日的平凡的武师们,被赋予神一样光辉和高度。  老一辈人是通过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童林传》知道的董海川。  七十年代这辈人是通过小人书,了解的晚清十大高手。  我小的时候,还看过一堆小人书,对两部作品印象比较深刻,一是《薛刚反唐》;另一个就是《燕子李三》。后来有了电视,小人书忽然之间就灭绝了。  自从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之后,红极一时,中国影视的武侠时代来临。早些年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的都是些红色电影和国产武侠片。有一部叫《大刀王五》的影片,使我认识了王五。渐渐的,电影工程被电视的普及取而代之。  1995年,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门》,从中我认识了霍元甲。这部电视剧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弄得我们同学扛着块小黑板满校走,到某个班级,把黑板踹碎,怒道:“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然后,学着甄子丹,嗷嗷直叫。后来看到了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算是认识了黄飞鸿……  直到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李连杰主演)再度掀起武侠狂潮……  岁月已经远去,时至今日,当我们一提起“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际,依旧免不了热血沸腾,心神往之。  今天,我们就把他们请下神坛,还原真实历史。  
  好贴,期待楼主继续!
    二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嘉庆二年(1797年),农历丙辰龙年,这是不普通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世界上诞生了三位伟大的人物。1月31日,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诞生;12月13日,德国诗人海涅诞生;另一位是中国著名武术流派内家拳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嘉庆二年,河北文安县朱家坞村,一名普通的农民董守业家生了第二个男孩,取名为明魁。  老董家不是坐地户,迁居至此没多少年的光景。  董氏祖籍山西洪洞,明代迁居河北菜城,后又迁雄县开口,数传之后,开口村的董继德,也就是董守业他老爹,始移居至此,安心务农,繁衍生息。  董继德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董守兴,老二叫董守业。大凡一家里有两个儿子的情况下,通常老大比较忠厚老实。小崽子一般比较精灵古怪,不知道什么原因为父的通常喜欢小的。性格决定命运,一家的兄弟俩,长大之后,老大会循规蹈矩,老二常常不安分守己。  董守业就是这样的孩子。  务农的同时他还担任私塾先生,并且利用业余时间研习少林武术。没想到的是,他对武术的一丁点基因居然传给了同样排行老二的董明魁。  董守业不知道这个老小子,居然是不世出的武林奇才。  当然,这时候的董明魁还不叫董海川。  按照常理推算,像郭靖郭大侠这么笨仁兄,年少成名的几率不是很大,说他大器晚成还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天赋的存在,即便是你有天赋,但后天不努力,最后也是废材一块;反过来说即便你后天努力,因为没有天赋,其成就也很难达到一定高度。  董明魁属于万中无一选手,对于武术的天分自幼就显现了出来。  “聪颖过人、才华盖世、智勇双全、冰雪聪明”等等这些词都是给董明魁准备的,的确小董明魁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自幼聪明过人,嗜武成癖,对于家传武艺一点既通,秉性刚直,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并且骨骼精奇,双手过膝,是块习武的好材料。  年少之时,董明魁跟“威名震河朔”的堂兄董宪周关系比较铁,耳濡目染,在堂兄的影响下,董明魁对武术达到了痴迷状态。   想要达到一定境界,必须要有非常人的痴迷斤头。  反观其他领域也这样的,想要有所成就,不付出十倍于常人的努力,是不太可能成功的。《真心英雄》那首歌都告诉过我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武术宗师也一样。  日渐长大的董明魁,武功精进,已然不在堂兄董宪周之下,还是没改那一副刚烈的秉性。  很快,出事了!  当时,在文安县的邻县大城县王家口有一股强盗势力,为首的叫“九奎”。  一提到强盗,我们会联想到“欺男霸女,打家劫舍”等,他们留给人民的都是反面印象。嫉恶如仇的董明魁,一直在找机会跟“九奎”一决高下,准备为民除害。正当他想着怎么办时,来了一封请柬,请他去吃饭的人正是九奎。  不自量力也好,公然挑衅也罢!  鸿门宴不能不去!  董明魁不信那个邪,倒要去会会九奎,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于是,董明魁只身赴约。  只身赴约的前提是艺高人胆大,没两把刷子谁敢去土匪窝赴宴,弄不好容易挂了!  董明魁去了土匪窝,见到九魁,没想到九奎的行为令董明魁大跌眼镜。  九奎对小董一顿恭维:“久闻先生行侠仗义,见义勇为,非常佩服(省略八千字)。”弄得小董很不好意思,九魁最后说出了他的意思:做强盗也是为生活所迫,破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多兄弟跟我混饭吃,我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请先生给指条出路。  董明魁知道世道不济,年景不好,他帮不了这帮人走上正途。于是,告辞回家,此后有找他出面剿匪的,他避而不出。   此时,董明魁名震乡里,前后左右的村子的人都被他打得满地找牙,没人是他对手。  经过强盗九奎之事后,董明魁开始思考人生。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  按照他现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董明魁已经摆脱了农民身份,他的未来是光明的,至少他可以不必种地。通过保举到县衙里做一名捕快还是绰绰有余的。假如没有关系,那就在家里开个武术培训班,以其威名,混到小康日子是不愁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董明魁只能是董明魁,就不会成为董海川。  董明魁彻悟了,活着就是要为了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他的人生目标不是混吃等死。于是,他毅然决然要云游四方,萍踪江湖。  乡人们为了他云游时不给族人招惹麻烦,遂改名为“海川”,即“海纳百川”之意。  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少了一位江湖侠客,多了一位一代宗师。  二十六岁的董海川背上行囊,从此一个人走。  游吴越、过江皖、走巴蜀,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  在盘山道长的传授下,董海川学会了八易寒暑掌法、步法、单练及徒手器械。  董海川在此学艺,他渐渐的习惯了九华山,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学艺的日子很枯燥,夏练三九,冬练三伏,九华山上早晚温差很大。每次练功之后,董海川便在山洞里打坐,感知午后的阳光,听清风掠影。  平时,董海川利用业余时间研习《易经》,以阳爻和阴爻相配合而成八个符号,分别是乾、坤、坎、离、震、艮、巽、兑,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易寒暑法则是把八卦中的八个符号,作为八个方位用于武术技击。参悟道家内功心法时,偶然之间,悟出了中华武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的——八卦掌。  八年后,董海川学成下山。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望着滔滔江水,董海川百感交集,曾几何时,他为了人生之理想,云游四方,寻访高手,终在九华山学艺八年整。这八年里,他每一日皆是全力以赴,未曾废离,如今小有所成,是到一展功夫,名震天下的时候了。  令董海川没想都的时,他居然用另一种方式名震天下了!  这种方式是——杀人!  杀的还不是普通人,而是朝廷命官。  董海川自己也没想到,一夜之间他居然从武林高手变成了朝廷钦犯。  人生就像打酱油,闲得没事就出手。  那一日,董海川路过苏州,亲眼目睹苏州知府(正厅级干部)强抢民女,入夜,董海川夜闯府衙,一掌结果了苏州知府的性命。  董海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结果杀了苏州知府,从四品官员。  一夜之间,他成了朝廷钦犯。  董海川涛出苏州城,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流亡时期于太平天国的关系密切。董海川受义军朋友之托,进入京城,在内务府朋友保举下,董海川到王府当了一名太监。  董海川当太监有三种说法。    第一,清朝当太监的大多出自两个原因,一是自幼家境贫寒,以太监作为谋生之路;二是因犯有重罪,净身当差可免于一死。  第二,是为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做卧底。  第三,练习八卦掌经常夹裆,引发性欲,导致练功不专,故而阉割成监。    此三种,都有可能,但具体为了什么当太监,有两个史料可参考。  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著《董海川与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记述: 太平天国建国这年(1851年),当时有个叫郭济元的人(别名铁拐道人)与洪秀全过从甚密,他建议派人到北京把咸丰杀掉!洪秀全认为是个办法,但是到哪里寻这样的能人呢?郭济元讲我认识一个叫董海川的,能高来高去,定可胜任。洪秀全同意后,郭找到董海川。董考虑后毅然承担。郭说咸丰大小是个皇帝,你得受点痛苦,阉割为太监,就比较容易了,如何?董答为驱逐满人,在所不惜!郭偕董董去见洪秀全,事遂定。  由此可见,董海川艺成后,投身太平天国,因身负使命入京,割阉卧底,以为内应,寻机刺杀咸丰,后因义军败北,咸丰病故热河而栖身内廷。  1928年秋,万籁生先生所著《武术汇宗》中关于:董后触律,受腐刑,废为宦者,供职内朝的记述与上说颇符,且与传言中董因故犯有命案颇多吻合,似较为可信。  张全亮在著作《八卦掌先师董海川不尽事解惑》说:关于董先师北上进京而又阉割为老公(太监)的说法也很多,一说董先师艺成后,往来南北扶危济困,曾在苏州夜闯府衙,杀死强抢民女又伤人命的苏州知府,成了钦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伤九个与官府勾结、横行乡里的恶霸,被霸州捕快抓捕入狱,打入死牢。在狱中,董海川崩断镣铐,越狱潜逃。为了躲避命案的追究,而阉割为老公。  董海川身负命案是真,但是杀了谁已无从考证,不太可能是杀了苏州知府,从四品官员是朝廷命官,岂可因为当了太监而免去死罪?若是清廷果真有“净身为监可免死罪”之说,那么假如董海川杀了朝廷一品大员,当太监还能免死罪吗?不太靠谱!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估计董海川是杀了人,但杀可能是地痞无赖之流。恰好有这么个说法,就进京当了太监。  另外,董海川此时已创立八卦掌,从少年他云游天下的经历来判断,他是一个志气高远的人,有着远大的理想,他绝不甘心把八卦掌烂死到棺材里。当时的京都镖局林立,习武之人大多麇集于此,这为习武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传播八卦掌,才是董海川进京的主要目的。  很快,八卦掌就与世人见面了。  董海川选择的对手是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吴京主演的电视机《太极宗师》的人物原型,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杨露禅在陈家沟投师陈长兴,经十八年练成太极拳,战胜很多京城武林高手,名声大噪,江湖人称“杨无敌”。   其后,董海川找到杨露禅,两人一决高下。  董海川与杨露禅比武,最早见于宫白羽(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武侠小说《偷拳》。  到底谁赢了呢?  不知道!  最后认定为平局。  大凡武林高手较技通常会找个旮旯胡同,找个偏僻的地方,并屏退左右,不让外人知道。毕竟都是名家,都是一派宗师,无论是谁胜谁败,面子上都不好看,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平局,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  因此一战董海川名声大噪,遂“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之巨。  光绪八年(1882年),董海川去世,享年85岁。  其时,八卦掌一脉已蔚然壮观,桃李众多。众弟子中尤以尹福、马维棋、史计栋、程廷华、宋长荣、樊志涌、梁振圃、刘凤春等最为驰名。  八卦掌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  八卦掌承传人如下:  第一代创始人宗师:董海川  第二代宗师:尹福、程廷华、樊志涌、宋长荣、宋永祥、刘凤春、梁振普、史继栋、刘宝贞等,充实完善八卦掌技艺,自然贯通,形成不同风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代宗师:宫保田(张作霖贴身保镖)、杨荣本(法号福源上人)。  第四代宗师:孙志君、狄兆龙(中国史式八卦掌研究会创建人)。  第五代宗师:高继武(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洪其骏。    注:本章节参考文献资料  《董海川先生墓志铭》  《董海川与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李子鸣◎著)  《八卦掌先师董海川不尽事解惑》(张全亮◎著)  《武术汇宗》(万籁生◎著)  《正宗八卦掌》(林燧◎著)  《八卦门的世袭像谱》  《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著)  《童林传》(单田芳◎著)  
  第一章:保镖——习武之人的宿命与无奈    注:本章节参考文献资料  《镖局春秋》(古彧◎著)  《最后的镖王——武林泰斗李尧臣传 》(柳琴◎著)  《中国全史》(史仲文◎主编)  《江湖丛谈》(连阔如◎著)  《江湖中国》(于洋◎著)  《武林旧事》(周密◎著)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    ——————————————————  忘发了⊙﹏⊙b汗
  冒个泡!
  @okeri  19:54:24    也不知楼主这书出版了没。手机看看是挺爽。但还是握着实体书更像那么回事   本贴发自掌中天涯Android客户端  -----------------------------  好像要上市了吧!!
  楼主速度更。更一半以后有需求的人自然会去买
  咱不做那玍古事儿,更完它!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称呼常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