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本课外书2015上有没有关于那达慕的内容

蒙古族的那达慕有没有什么故事?_百度知道
蒙古族的那达慕有没有什么故事?
就是怎么来的,传说之类的,要详细一点哦~~~
博克庆&quot,赛程一般为20,每年7~8月间举行大&quot、盟为单位、射箭。参加马竞走的马,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乘马斩劈、跳着鹰舞入场,以铜或银制作,一般为直线赛跑,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三艺&quot、50步:按蒙古族传统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套马;祭敖包&quot,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有时不分年龄;那达慕&quot,不能跑得快。 2,便于对方抓紧,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忽力革台&quot,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喇嘛们要焚香点灯;、40公里,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骑射时、32。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底色鲜艳、摔跤比赛结合一起:&quot、驼皮制作,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元朝统治者规定;的又一项目;2)走马赛。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赛马;布裤者,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江嘎&quot,射箭,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起初只举行射箭。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512。【那达慕三艺】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quot。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体重的限制,早在公元1206年、骑射,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体育项目,可以用捉、骑马 、赛马。赛马项目包括;博克o巴依勒德呼&quot。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可互捉对方肩膀。到元;3)颠马赛、摩托车等精彩表演,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触及眼睛和耳朵、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花蔓形,维护和分配草场、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100步之分。   &quot。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唱过3遍之后、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能跑善战,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优者为胜、64。此外,然后由裁判员发令,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射手立地。到了清代,摔跤手挥舞双臂;有久远的历史。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128。此俗沿习至今。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待裁判发令后。   《宦海沉浮录》云。在公元800多年以前。 1,射手骑马上、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马球、摔跤   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推;,蒙古长调&quot、1024等、16,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裤带等,都要举行那达慕、规则和方法、旗。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向主席台行礼,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3,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皮坎肩上有镶包、扯,有25步。蒙古语称摔跤为&quot、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30,如8,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胜败以仆地为定&quot,图案呈龙形,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自古以来,祈求神灵保佑,以苏木(相当于乡)、骑马,主要比马的速度,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摔跤;(大聚会)。其足蹬马靴;摔跤手歌&quot。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quot,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昭德格&quot,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呈孔雀羽形,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射箭、马竞走,图呈五彩,优者为胜、吉祥图形、拉、乘马技巧运动、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宽大多褶,专诸角力、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腰带;!驯练烈马,念经颂佛,耐力及强。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先达终点为胜、明时、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不许拉头发。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静射时。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鸟形、射箭、赛马,可抓摔跤衣,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成为固定形式、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在元朝时。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拔河,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1)快马赛,称摔跤手为&quot,必须受过特殊训练、火形,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256,采用淘汰制,顺时针旋转一圈。夜幕降临;男儿三技&quot、远射三种、有目的的游艺活动,弓箭的样式、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消灾消难。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赛布鲁,也可互相搂腰,放箭射向箭靶,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quot、怪兽形,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射箭   是蒙古族传统的&quot,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比赛不分男女老少。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一跤定胜负,亦称泡钉,在马跑动中发箭、排球。   摔跤技巧很多,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其他类似问题
那达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祖节”的详细资料_百度知道
“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祖节”的详细资料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缉厂光断叱登癸券含猾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  1、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2、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及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3、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鲁班节 简介 鲁班节是蒙古族人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二,蒙古族人便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并把供在中村大佛殿中的檀香木鲁班雕像迎到各村瞻仰。奉迎师祖时,游行队伍敲锣打鼓 燃放鞭炮 耍龙灯 划彩船 跳蚌壳舞,观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欢庆鲁班节的前后三天,外出做工的蒙族工匠,必须在四月初二前赶回家乡拜师祖,如不回来过节者,将被认为是忘师欺祖之徒。 鲁班节传说 传说,最早学木工技艺的是一个名叫旃勒的蒙古族小伙子。他勤奋好学,聪明伶俐。他决心要拜木匠祖师鲁班为师,踏遍了崇山峻岭,走遍了城乡村镇,终于有一天他真的遇到了鲁班。祖师爷见这个蒙古族后生拜师虔诚,学艺非常认真,十分喜爱,就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了他。当旃勒提前满师时,鲁班非常赏识他,特地送给他一本《木经》。师祖说:&勤学头脑明,苦练技术精。我一生的高招绝技都写在这本书上了,望你回去后,把书上的技艺传给你们的家族兄弟,让他们也象你一样成为一个高明的木匠。&旃勒立即手捧《木经》宝书,向鲁班师祖叩首谢恩。 旃勒回到云南家乡,始终没有忘记祖师爷的教导,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旃&班&,并广收门徒。这样代代相传,云南蒙古族人民也就普遍的掌握了木工技艺,同时也学会了泥工 石工 竹工等技术。 因为鲁班祖赐《木经》和旃班每年收徒之日都是农历四月初二,所以旃班将这一逃讪为鲁班节。每年此日旃班都要亲自讲授《木经》,并召来师的徒弟进行锯 刨 砍 钻 划线 雕花等技术大赛。他还选用最好的檀木亲手雕塑了一尊鲁班祖师爷神像,让徒子徒孙们奉拜,永远牢记鲁班的教诲和恩典。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 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鲁班简介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缉厂光断叱登癸券含猾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那达慕简介】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那达慕起源】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那达慕三艺】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 1、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2、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及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3、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意义】 今天,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大会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重要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祖节 祭祖节介绍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祭祖:分春秋两祭,民间有句话,叫“清明时节人找鬼,中元时节鬼找人”。 所以每年的清明时节时,人人为了让逝去的亲人不孤独,也让他(她)们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纷纷上坟扫墓,焚黄挂白,也就烧纸钱,挂纸钱,借以纪念先灵,证明此地安息者还有后人牵挂,旁人就不敢在坟头动土、欺负; 而至于中元时候,人们勤劳两季之后,不管什么作物的新鲜产品都要出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孝顺的民族,有好东西自然先让先辈品尝,所以就请先辈的灵魂回来品尝鲜品,所以就有了秋祭。 关于祭祖节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祭祖节烧包袱】“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沣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鲁班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达慕大会策划书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