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赠人死亡的美术作品能否自行复制?

朱乃正先生(左)生前在画室中
今年7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大家朱乃正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而早在2011年9月,生性达观的朱乃正先生,就已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安排,委托律师,立下了遗嘱。
朱先生一生执著于艺术追求,留下传世作品无数,是当代极富盛名的艺术大师。在遗嘱中,他重点对耗费了他毕生心血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安排,表示要将全部书画作品悉数捐给相关艺术机构,并特别指定知己曹星原女士全权处理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事务。
书画作品全部捐献
朱乃正先生在世时,虽已届高龄,却对生老病死有着异于常人的洒脱态度。2011年9月,他针对自己的后事立下了遗嘱,并委托于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亚梅。
究竟是什么促使着朱乃正先生在身体康健的时候,就早早地立下了遗嘱,安排起自己的身后事来呢?日前,张亚梅律师向记者展示了朱先生亲笔所书的《我的遗嘱》及相关材料,这份遗嘱的开头显然就能为我们解开这个疑问。
朱乃正先生在开篇部分,便自诉了立此遗嘱的初衷:“考虑到我已步入高龄,人生变化难测,恐一旦发生意外身亡离世而诸多未料事宜,故趁我身心尚健、神志清醒、思维正常周密的状态下,立此遗嘱。特提请律师并法律有效认证,后当以此本人手书遗嘱为准而依法执行,如此我心可安矣。”
最令朱乃正先生挂心的显然是他多年来的艺术创作。在这份遗嘱中,朱先生对自己多年来的艺术作品,进行了妥善的安排。他表示要将全部艺术作品捐赠给社会。对此,他如是写道:“我所有的绘画作品(油画、水墨、素描、速写、水彩、水粉、草图、临摹等)皆由曹星原整理归类、登记造册后捐献给国家有关机构(如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我所有的书法作品(大小立轴、横披、镜片、手卷、诗文手抄等)皆由曹星原整理归类、登记造册后捐献给上述国家有关机构和国内外对应的文化学术机构。”
朱乃正先生(右二)于吾土吾民江南展上评画
知识产权交由曹星原处理
除了捐出作品,朱乃正先生也希望自己一生的艺术创作和思考结晶能够得到更为系统的梳理。年初,于朱先生病中举办的“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呈现出的朱乃正的“思”与“行”便是对部分创作整理研究的成果。
因此,在朱乃正的亲笔遗嘱中,特别列有一条:“我所有留下的文字资料(文稿、随笔、日记、杂记、笔记、来往信件皆由曹星原负责保管处理,并供她梳理、研究、撰写专著之用。”
这位在上述引用的遗嘱原文中屡次被提及的曹星原女士,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系教授。2007年,朱乃正先生的妻子亡故。从那时起,朱先生与曹星原开始了近6年的共同生活,直至其去世。
朱乃正生前曾表示:“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她(曹星原)对我的生活与艺术上的照顾关心,以她全部心力襄助我完成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的巨量工作,以及精心策划举办了我的个展‘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获得的巨大成功,使我深感她对我的真情和无与伦比的才华。”
正是出于这份信任,朱先生在亲笔遗嘱中郑重写明:“以上书画、文字资料凡遇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时,均由曹星原全权处理解决并享有与上述三项内容有关除署名权之外的一切知识产权(含财产权)。”
今年2月,朱乃正先生在关于遗嘱的补充申明中,更再次强调了对曹星原“寄以重托:我所有的作品经由她梳理、整合研究后,完成撰写评传与专著,举办个展等活动。最终她会根据我们商定后的共同意愿,将作品归类、妥存。有序地捐赠给国内外艺术与学术机构收藏,回报社会。其他人皆无权进行各种干预。”
据曹星原介绍,朱乃正先生之所以希望将藏品由她梳理、研究后再有序地捐赠给社会文化艺术机构,是考虑到大量的作品需要有所整理。通过一定的研究后形成不同学术主题、类型的部分后再捐赠给艺术机构,可以避免因作品混乱而被简单搁置于博物馆仓库之虞。
朱乃正先生(中)在加拿大庆生
早立遗嘱 避免纠纷
在朱乃正先生去世的“七七”纪念会上,曹星原作为受遗赠的主要财产继承人,明确表示接受朱乃正遗赠。
近年来,已故艺术家遗产、遗作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如同张亚梅律师所言:朱乃正先生在生前身体尚健的时候就对捐赠作品的后事作出安排,既是老先生的豁达,也是在观念上比许多人超前。
据悉,在朱乃正先生离世前的神志清醒阶段,他还曾通过亲笔申明一再强调自己的遗嘱应该得到“坚决地执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证实,这一阶段的他“住院期间神志清楚,语言可,计算力、时间、人物、地点、定向力正常。远近记忆力正常。7月23日病情逐渐恶化。经抢救无效于7月25日死亡。”据张亚梅律师介绍,朱乃正先生完全是在神志清晰的状态下签署的给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的法律文件的。
张亚梅表示,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对艺术家生前嘱托的遗嘱执行人并没有完善的约束手段,只能靠社会和舆论的共同监督。可喜的是,曹星原目前已在积极落实朱乃正生前的遗嘱。张亚梅呼吁说,将朱乃正遗嘱中的愿望公诸于众是对老先生的告慰,法律应该对他的遗嘱给予保障,相关机构和人士也应为此做出努力。
朱乃正作品《自画像》
1969年 237x20cm 油画 木板 自藏
筹建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
曹星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这也是朱乃正生前的愿望之一。朱先生在去世之前抱病亲自书写了“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的匾额,以供将来使用。
在朱乃正先生日手书的一份《声明书》中,也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因朱乃正艺术中心(暂定名,以有关部门最后核准的名称为准)的需要,门头沟本人的工作室保持不变,室内展示的书画作品、其他物品均保持现状。该艺术中心如需变化时,应坚决按照我留下的遗嘱办理。切切!”
由这份声明,可看出朱先生对成立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妥善保存与研究其艺术作品的期望。而另一方面,朱先生特意说明仅“门头沟本人的工作室保持不变”,也可看出他将全部艺术作品捐赠社会的坚定决心。
张亚梅向记者介绍,朱乃正先生的大批遗作目前暂存在中央美术学院,曰有1000余条条目(部分条目不止一件作品)。按朱先生的遗嘱要求,这批作品将由曹星原进行梳理分类,最终捐赠给社会文化艺术机构。
曹星原表示,根据朱先生生前的嘱托,她本人已经落实了对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的捐赠事宜,同时也在积极与其他美术馆、文化机构进行接洽。
朱乃正简介
朱乃正,男,浙江省海盐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生于1935年11月,卒于日零时3分,终年78岁。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吴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1959年春分配到青海省工作,在青藏高原工作21年。期间历任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人大常委等职务,198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数届全国政协委员,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朱乃正作品《金风》
<font face="楷体_GB年27x39cm 油 纸板 自藏
朱乃正的一生作品丰富,主要的油画作品有《金色的季节》、《春华秋实》、《青海长云》、《大漠》、《国魂o屈原颂》、《春雨》、《晴雪》、《爽秋》、《初夏》、《临春》、《归巢》、《冬至,春远乎?》、《五月雪》、《最后一抹霞光》、《春风拂起》、《雨雪松云》等。朱乃正的素描人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可谓影响了两三代人。他的作品主题,笔尖传递的人格魅力,让艺术界的芸芸众生树之标榜,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的思想境界,让那个年代的人们慨叹不已。艺术传递的精神力量往往能撼动一个人内心的灵魂,朱乃正的素描作品在那个时期起到了给予人神圣力量的推动作用。
早在六十年代初,深谙书法的朱乃正将油画的观察方法引入水墨画。从1984年开始,他的水墨画作品连续在海内外许多城市展出。1986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水墨画个展,被称为“中国的鬼才”。于是,在人们熟悉的“油画家朱乃正”、“书法家朱乃正”之後,又出现了“水墨画家朱乃正”。他的水墨坚守写实风格的基础上游走于古今东西,没有出现艺术的简化或者轻量化,更没有常见的那种“套路化”创造高旷清雄的艺术境界,更是对后来者的重要启示。最为重要的是,朱乃正在晚年将书法用笔和书法的审美特点成功的引入油画创作,从而成为继赵无极,吴冠中之后的另一个在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点油画努力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对传统视觉文化的研究深度上又比前两者深厚。尤其是朱乃正在晚年将书法用笔融入油画创立了中国油画学派被誉为“中国油画”领军人。朱乃正的另一个贡献是将油画融入水墨画创立了独特的朱派水墨。 在他生前的最后一个展览《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展》中所展示的素描,速写,书法,水墨和油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不但集而大成,同时又分别是每一个领域的大家的特点。
朱乃正作品《国魂—屈原颂》
<font face="楷体_GB年 190x190cm 油画 麻布 中国美术馆藏
从2009年朱乃正重新担当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以来,他带领全国油画家举办了一个大型的、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油画系列邀请展---《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通过这个系列展览,朱乃正将全国油画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考虑中国美术的未来走向,不但从理论上引导美术界确认了中国油画学派,而且从实践上指出了一条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内容页底部图片调用
站点右侧调用您所在的位置:
民进景德镇市委会向民进江西省委会捐赠陶瓷艺术品
江西政协新闻网
景德镇市乐晖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亚洲还代表景德镇市乐晖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民进江西省委会捐赠了国魂宝盘
“同心同德、共铸辉煌”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献礼陶瓷艺术作品捐赠仪式
“同心同德、共铸辉煌”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献礼陶瓷艺术作品捐赠仪式
  为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民进景德镇市委会在景德镇的会员、景德镇珠山区政协委员、景德镇市乐晖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亚洲的大力支持下,特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日――7月1日,专送景德镇会员、会友的陶瓷艺术品23件到省会南昌,进行“同心同德、共铸辉煌”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献礼陶瓷艺术作品捐赠仪式。这23件陶瓷艺术品汇集了景德镇国家大师、省大师及部分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心,艺术家们以独到的眼光、新颖的构图、别具的风格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各地繁荣昌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的喜悦之情。并用手中的画笔将对祖国的热爱寓于陶瓷作品之中。
  捐赠仪式由民进江西省委会秘书长陈洪萍主持,民进景德镇市委会主委顾幸勇代表民进景德镇市委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景德镇市乐晖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亚洲还代表景德镇市乐晖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民进江西省委会捐赠了国魂宝盘。民进江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欧阳剑雄代表民进江西省委会接受了捐赠并致答谢词。
  参加捐赠仪式的还有捐赠陶瓷艺术品的作者代表、民进景德镇市委会副主委汪其凡、民进江西省委会的中层干部。(黎传综)
【相关报道】通州艺博会推出签约艺术家笔会暨捐赠仪式_中国书画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艺术名家高清图集
通州艺博会推出签约艺术家笔会暨捐赠仪式
宋庄镇党委书记李霞在捐赠仪式现场为艺术家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9月22日下午14:00,“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首批签约艺术家中的27位为了表示自己对2012年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大力支持,特在通州区宋庄镇小堡艺术区钟莲生艺术馆举办了北京宋庄艺术品交易网签约笔会。到场的艺术家来自国画、书法等领域,以文会友、现场创作,每人现场挥毫4-5幅书画作品,作品被艺博会收藏,并进行国际交流。宋庄镇党委书记李霞在现场为艺术家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
  据悉,2012年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由国家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动漫集团、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承办。
  此次艺博会于9月26日至10月2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举办,为期7天。本届艺博会以“打造国际级的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为目标,以“艺术放飞产业梦想,产业成就艺术未来”为主题,设置有开幕式、艺术品展览、高峰论坛和主题活动四大板块。
  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简介
  “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以下简称“交易网”)在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通州区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以2012年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举办为契机,将于9月28日正式开通。拍卖大佬苏富比的慈善心:当代艺术日场11件拍品所得将捐赠艾滋病基金会
11:28:28 来源:99艺术网国际频道 何姝编译 
在11月12日即将举行的苏富比当代艺术日场上,共有11件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拍得的款项将被捐出,用于支持埃尔顿&约翰艾滋病基金会(Elton John AIDS Foundation)的生命救助计划。
参与该慈善项目的艺术家包括波多黎各艺术家组合珍妮弗&阿洛拉与吉列尔莫&卡尔萨迪利亚(Allora & Calzadilla)、苏格兰艺术家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公共艺术大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新抽象艺术家杰夫&伊若德(Jeff Elrod), 雕塑和装置艺术家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 当代艺术家乔纳森&霍洛维茨(Jonathan Horowitz)、南非视觉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美国摄影师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美国当代艺术家罗布&普鲁伊特(Rob Pruitt)、埃德&拉斯查(Ed Ruscha)和柏林摄影师弗兰克&蒂尔(Frank Thiel)。这些作品目前正在苏富比展出。
&艾尔顿&约翰艾滋病基金会&由英国著名歌手、作曲家艾尔顿&赫拉克勒斯&约翰爵士于1992年成立,旨在资助艾滋病研究机构、消除艾滋病歧视和干预艾滋病高危人群。今年也是苏富比第四次与该基金会合作。此前,许多艺术大腕如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翠西?艾敏(Tracy Emin)都曾有作品参与,助力慈善。
本次参加苏富比当代艺术日场慈善拍卖的亮点包括乌尔斯&费舍尔的青铜人像《Naked Arrest》,估价25万至35万美金。该作品也是曾于2013年在高古轩画廊展出的大型雕塑作品《YES》的后续之作。
英文原文:
http://newyork.ejaf.org/2014/11/sothebys-auction-to-benefit-the-elton-john-aids-foundation/
编辑:何姝
我来说几句~
新闻热线:010-/818/808  主编信箱 Email:
编 辑QQ: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401室 邮编: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号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美术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