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图片能根据这个图写首诗(如图)

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
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二月二日②&&&&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元亮,陶渊明。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小题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小题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2分) 小题3:两首诗描写的时令相同,物候相似,情感为什么大相径庭?(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势,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意对即可,答对偶给1分)小题2: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依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隐逸田园的乐趣。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衷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意对即可)小题3:因为诗人的处境、心情、修养等方面是不同的。(意思对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古诗中常用拟人、比喻、对偶(对联)等修辞手法,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诗人的情感来分析。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下一题提示,注意两诗虽然写景相似,但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语言轻快,语气轻松,主要是表达“喜景”之情,而第二首在结合注释②了解写作背景,再联想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抓住“更作风檐夜雨声”这一句仔细体会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小题3:试题分析:古诗都是景语为情语,根据诗人所处环境、身世、性格不同来理解诗人情感的不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鉴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2、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2、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020017294081556199248193897188155  《向&中诗简牍&推荐上榜的三首诗》  周 塬  先锋的影子 《极乐》  黑朗 《一种极致的绞痛》  聋子 《虚无》  122号作品:  《虚无》  作者 聋子  我想写一首诗  我想用这首诗代表上帝  我积累了所有用于表达的词语  用尽一生的行走丈量  再加上生前和死后的想象  当我准备好这一切时  我只能  对此,只字不提  《极乐》  文/先锋的影子  兰花指
细捻达摩衣袍  细捻经抄  细捻三千红尘  托三根在家人的乌发  口念吠陀  蒲团老死
依旧打坐  直到作了白须骷髅  好把肋骨擦净  让如来刻上几行梵文  总有些诗歌会脱颖而出,一旦诗人写出了那一个,无可复制的那一个,就臻于完美了。诗歌没有好与坏,只有成熟与不成熟和境界的高与低,这里的境界有艺术的境界和精神的境界两个层面的意思。那么像中诗简牍这样一个精短诗争相荟萃的优秀园地,选诗最终的标准就是由诗歌所达到的境界所决定!  本期的中诗简牍已现繁荣之象,参与的诗歌数量和质量都是饱满的。这是一种效应和氛围,大家在这样的气氛里才真正能得到充实,共同酝酿出精美的诗歌。我与大家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参与和追随者,像演员留恋舞台一样,在这里与诗友们交流。看到诗友们的佳作,内心就喜欢,看到诗友作品里的变化,就会被牵动,如此学习到很多东西,让自己的创作有了明晰的路。相信诗友们也会有同感,为此我们感谢中诗简牍———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汉语精短诗歌阵地!  推选 《极乐》《虚无》和《一种极致的绞痛》,是在大约十九位优秀诗人作品里最后确定的。《极乐》《虚无》有生命之上的禅意,并达到了艺术上成熟;《一种极致的绞痛》是生命中窒息的痛,写出了那一种的真实而不空洞。  先锋的影子,诗歌多以出人意料的意象取胜,常常流于唯意象而失去诗意原初的真,在诗歌磨砺中这是必然的阶段,在《极乐》里,我看到了意象和诗歌的真意达到了自然贴切的结合,应该是他在诗意探索过程中一个阶段的成熟标志———在意象里找回了诗意的本真。人生最终的圆满就是“极乐”,是心灵的最终自由,是生命意识最终的超脱,“兰花指”的轻捻,于佛祖的袈裟于万卷的经抄于滚滚的三千红尘,是无边的修渡,是入世出世的修为。“三根在家的乌发”是生命中无处不在烦恼百世不断的尘嚣,于此“口念吠陀”寻求内心的净土,经历生而知永生,经历无边之苦,而知无上极乐。  精神的纯净,是永恒的修渡,尽管“蒲团老死 依旧打坐”,“直到作了白须骷髅”。  “好把肋骨擦净/让如来刻上几行梵文”,修行之人最高的追求就是达到无我的化境,忘我不是虚无,是生命循入自然之道;佛能化万物化众生,然“人是未来佛”,成佛就是修渡,就是老死参悟,“让佛祖在肋骨写上梵文”。这里的肋骨是本真的生命,这里的梵文是得道成佛的顿悟!这里的修渡是生命与精神相统一的高度自由,这就是“极乐”。  生活里,并不是人人都去礼佛参禅,诗人也未必去刻意带发修行,但人人可是“居士”,人人皆可领悟佛的境界。禅学与哲学,遁世与入世,在诗歌里追求的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在物种里人至高无上的所在,通往极乐之境,只是一苇心航,这首诗里我正是看到了这一境界!  聋子是我天涯诗会的诗友,他的这首《虚无》是贴在《春天的诗行,青春的约会 精短诗歌擂台赛》的作品,推荐它也是因为是聋子近期创作过程中一首成熟的作品。聋子的诗歌颇受《圣经》的影响,崇信上帝和律法;同时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又常常执着于表面的真实。这也是生命信仰在现实人世之中遭遇的痛苦———我们逃避进神祗,神祗却带来痛苦的嘲笑。最终只有用“因为我爱你,所以让你痛苦”这就是神的自圆其说!  《虚无》并不虚,处处都有一个“我”在。  “我想写一首诗/我想用这首诗来代表上帝”。诗人的情怀,是用心灵感受世界,渴望用美好的心灵来美化人生和世界,在心灵里每个生命都是平等自由和博爱的,只是现实的世界与人类美好的期待总是背道而驰。诗人渴望一种无上的力量,带给人类本应拥有的这一切———“我想写一首诗,我想用这首诗来代表上帝”。  为了这一美好的愿望“我积累了所有用于表达的词语/用尽了一生的行走丈量”。如果说诗歌对人生有启迪作用,指给人类前行的方向,那就是诗歌里的人生智慧,是阅历的积淀是生命真知的呈现,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用来代表上帝带给众生福祉的诗歌,能不倾其一生去追求?———“在加上生前和死后的想象”。  这是一种苦行僧似的修炼,是耶稣的精神。为了实现美好的愿望,甘愿用其一生去“丈量”,把生命的智慧熔铸进自己想要写出的能够代表上帝的诗行,只是悲悯这个苦难无时不在的世界!  “当我准备好这一切时/ 我只能/ 对此,只字不提”  所有明艳的花朵,最终剩下的只是空枝,这是自然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最美的梦想不在最后的结果,都留在实现梦想的路程,这是人生带给我们的启迪。当一滴水遭遇沙漠该如何拯救远去的森林?当流星去唤醒无边的黑夜,该如何让仅有的温热成为永恒?在镜子里我们只能看到自我,却看不到镜子背后无穷的虚空。。。。。。我们只能看到生活的一角,当巨大的现实打开于面前,我们在现实里化作了“虚无”,因为时间不曾把我们记忆!上帝,是人们在虚空里最后甘愿被诱惑至高的虚无。  聋子看到了这个真实。只是我在这首诗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温热!  黑朗的这首《一种极致的绞痛》与前两首对举,更能在诗歌里感受生命的真实。在这里不再展开,留给诗友们共同感受诗歌语言和诗歌意象带给我们魅力!  《一种极致的绞痛》  作者 黑朗  流过我体内的河:空旷。无声  疼痛是安静的  一如孤魂,通身感染大面积的悲伤  寂寞太片面了  一根盲肠,断在我粘稠的腹腔里  抬头低头时  可以看见那些污物,被顺势倾倒入海  我小小肚腹,胀满气流  风钻进来  就再没找到出口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虚无》  作者 聋子  我想写一首诗  我想用这首诗代表上帝  我积累了所有用于表达的词语  用尽一生的行走丈量  再加上生前和死后的想象  当我准备好这一切时  我只能  对此,只字不提  ==============赞一个!  也赞一下楼主,辛苦!做了这等好事!
  支持,问好
  @魅蝶舞影 1楼
14:02:48  《虚无》  作者 聋子  我想写一首诗  我想用这首诗代表上帝  我积累了所有用于表达的词语  用尽一生的行走丈量  再加上生前和死后的想象  当我准备好这一切时  我只能  对此,只字不提  ==============赞一个!  也赞一下楼主,辛苦!做了这等好事!  -----------------------------  感谢欣赏,大家分享!
  @万安街S 2楼
14:27:45  支持,问好  -----------------------------  感谢支持,问候!
  思想走得太超前了:痛乐无,最终是无!
  @酒陪我一生 5楼
16:34:50  思想走得太超前了:痛乐无,最终是无!  -----------------------------  不为昨天再愁伤,但为人世多彷徨。明天该向何处去,只教人生废思量。
  问候周兄,再次感谢周兄的解读,握手。
  恭喜!学习!问好楼主!
  @聋子2013 7楼
20:41:04  问候周兄,再次感谢周兄的解读,握手。  -----------------------------  期待聋子兄弟创作更多的优秀诗歌!
  @紫月y 8楼
20:43:26  恭喜!学习!问好楼主!  -----------------------------  感谢紫月诗友来访,晚上好!
  “忘我不是虚无,是生命循入自然之道”——然也:))
  @西沟散人 11楼
06:49:14  “忘我不是虚无,是生命循入自然之道”——然也:))  -----------------------------  感谢散人老师忙中来赏!问候。
  周老师的解读都很精彩,学习了~~~
  @相逢不语99 13楼
21:35:29  周老师的解读都很精彩,学习了~~~  -----------------------------  感谢诗友的欣赏,也学习着您的诗!
  @聋子2013 7楼
20:41:04  问候周兄,再次感谢周兄的解读,握手。  -----------------------------  发表于 6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诗简牍】2013年3月卷:《口哨》  ( 【中诗简牍】总第12卷)  欢迎光临中诗网:
  栏目总策划:周源、黑朗、金指尖、佚名甲  本期责任编辑:黑朗、夏箫、周塬  一、目录:  状元卷:
  丁艳:《左边》  榜眼卷:  包尘:《口哨》  华子:《识得花香》  探花卷:15首  1、胡有奇:《墓志铭》  2、南柯:《挂在墙上的雷声》  3、江玉中:《汽笛,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子》  4、蓝天李梦:《我看见,黄昏巨大的悲伤》  5、林那城:《杯中的阳光》  6、淡定:《坐于闹市煮江湖》  7、大力神:《一个女人的民谣》  8、聋子:《虚无》  9、极限:《穿越雾霾》  10、唐绪东:《午时:左眼皮跳》  11、缪立士:《庆贺的日子又一次推远》
  12、琴群:《翻地》  13、先锋的影子:《极乐》  14、尹培芳:《母亲的画像》  15、十五岚:《雪融化了》  二、本栏目编辑作品巡展:  1、金指尖:《蛇.圆》、《写在三.八妇女节》  2、夏箫:《二月二》、《飞鱼》  3、黑朗:《一种极致的绞痛》  4、随便:《一坛酒放久了》  5、周塬:《星星和萤火》  三、编辑推荐  1、黑朗推荐  2、周塬推荐  3、夏箫推荐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月二龙抬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