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画家排名工笔花鸟画家哪几位比较出名?

管窥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及市场
摘要:对于20世纪的中国画画坛来讲,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无疑是诸多画科当中发展变化最为复杂,技法创新也最为多样的一科。这些发展与改变、创造与新生,可以说是从于非闇、张大千、谢稚柳、陈之佛这一辈的画家的艺术实践中开始的。而在当今&新工笔&、&新花鸟&已然成为艺术…
推荐关键字
  陈之佛的花鸟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形式美感,这源于他在画面构成和设色上所下的功夫。细细品味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画面虚实疏密与色彩并置的种种变化与韵味,这都是他深谙图案构成、色彩调和法则的缘故。而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他也始终以&观&、&写&、&摹&、&读&四字作为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指导方针。他曾解释这四字说:&观是主要要求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欣赏优秀作品;写是写生,练习技巧,掌握形象,搜集素材;摹是临摹,研究古今名作的精神理法,吸取其优点,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读是研读文艺作品、技法理论、古人画论。&总结起来,这&四字方针&也正是古人画论中所谓&师法造化&与&师法古人&的现代化阐释。由于具有现代化的艺术修养和训练,并能够在具体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在精神,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才能在融汇日本绘画风格和现代图案设计思维的前提下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盛名与新宠  从艺术成就与才艺来说,于非闇、张大千、谢稚柳、陈之佛都算是一代巨擘,并各具特色。就知名度而论,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张大千。就画作特点而言,张大千和谢稚柳的艺术创作更为全面,除了工笔花鸟画以外,山水人物,或工或写,无一不精,无一不成就艺术的高境界。而于非闇与陈之佛的艺术世界就不及前两位广阔宏伟了。至于田世光、俞致贞,他们都算是于非闇、张大千的学生,后来更是直接拜在大风堂门下。陈佩秋与谢稚柳夫妇亦师亦友的关系一直都是画坛的传奇佳话。陈之佛门人中,则属喻继高为最优。这一个&&团队&基本可以说是近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最强实力&阵容了。  在艺术市场中,衡量一个艺术家成绩及市场价格的因素,除了作品自身的条件之外,画家个人的知名度、影响力、作品量无疑也是判断选择的重要标准。笔者留意过近年来拍卖市场中有关几位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情况,就工笔花鸟画而论,张大千毫无悬念地排在这一&团队&的前列。巧的是,目前高居张大千作品拍卖纪录榜首的正是他六尺工笔墨荷《嘉耦图》。这件作品2011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上以一亿九千万元港币成交。这不能不说是收藏界有关张大千作品市场的又一重要事件。  艺术市场中,盛名之下,多有佳绩,这已成为人们熟知的规律。当我们认真留意艺术品市场近些年的行情变化,不难发现,拍卖市场上出现的起伏波动并不能掩盖一件艺术精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以上一系列画家的作品,他们的最高拍卖纪录都是在近几年产生的,而且也有数据表明,这些代表着艺术家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即便是出现在一个不太火爆的拍卖时间,依然还是会成为众多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争相收藏和欣赏的对象。  对于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来说,很多画家的成就往往被他们其它方面的成就所掩盖,张大千、谢稚柳便是这样。但同时,艺术市场也会因为画家其它方面的成就而对相关工笔花鸟画作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如于非闇这样执工笔花鸟画坛一时之牛耳者,限于创作数量及艺术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精心之作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没有被挖掘出来。目前排在于非闇作品拍卖价格第一位的是其作于1950年的《背临宋徽宗天水金英秋禽图卷》,成交价为3472万元人民币。这一纪录与张大千工笔花鸟画的最高价还差着许多。其它如谢稚柳的工笔花鸟画作最高价为去年十月香港苏富比所拍卖的《藕塘图》。此图是一件巨大横幅,高近七十厘米,阔近两米四十。画中所绘湖石一株,其余为朱白两种荷花,荷叶盈盈,鲜花绽放在荷塘之中。这幅巨制成交价仅为1634万港元,与张、于二位画作的价位同样有着差距。  差距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作品自身之外,张大千的知名度是随着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而逐渐奠定的。于非闇一直生活在北京艺术圈子之中;谢稚柳虽见闻广博,但鉴定家的身份终究无法与拥有丰富海外关系的张大千所抗衡;而陈之佛常年执教于南京,画名更鲜见于北方。这些都影响到他们在画坛的知名度,更直接影响到今天拍卖市场上那一个个最终落槌定音的成交价格。  不过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有丝毫的担心,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在很多时候呈现出的不稳定与不对等,恰恰是艺术品市场的规律所在。只要对这些在近现代工笔花鸟画领域取得过辉煌成就的艺术家的艺术道路与市场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些代表了近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最高艺术成就的画家和作品,绝对不会淡出人们的视线,更不会淡出收藏家手里珍贵藏品的目录名单。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除了艺术创作与市场运作本身的规律之外,这些出现在时代关节点上的、见证了一个画种在新时代产生、发展、壮大的重要作品,所具有的艺术、历史价值和意义,要远远超越于同一画家其它类型的作品之上。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2013年6月,北京匡时拍卖中,田世光的《和平颂》以189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一成交价也刷新了他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这一纪录似乎也可证明,传统工笔花鸟画艺术在当代画坛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它自身所包含的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盛名之下,老一辈艺术家已经为后来人铺平了道路、探明了方向,而那些已经和正在成为新贵的作品,也正等待着更多的艺术史的书写者&&史论家、理论家,艺术价值的实现者&&收藏家们的更深层次的关注。老一辈们在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而后来者早已做好了准备,正在迎头赶上。  &壮夫不为&,是于非闇的谦逊和委屈,而《和平颂》则向我们宣告和昭示了近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具有的非凡魅力和无上意义。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上午预展地点:香港沙田丽豪酒店三预展时间:日-12日预展地点:上海市闵行区合川路预展时间:日-27日预展地点:上海市福州路108号国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当前位置: > > >
著名花鸟画家王宁勤,平静如水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五十多岁的人,仍然精致细腻、雍容华贵。她以画牡丹见长,有人称她为牡丹王,也有人称王牡丹,她似乎更愿意别人称她王牡丹。现在称王的人太多了, ...
《梅花双雀图》,宋代,马麟(传),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29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马麟《梅花双雀图》_传马麟所绘梅花一枝麻雀双栖的宋代工笔花鸟画 ...
《腊梅秀眼图》,宋代,赵佶,绢本设色册页,纵24.5厘米,横24.8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本幅款识:御笔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鉴藏印钤阿蒙秘笈。《腊梅秀眼图》图中梅枝瘦劲,枝上 ...
《桃鸠图》,宋代,赵佶,绢本设色册页,纵26.1厘米,横28.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桃鸠图》以折枝法画一枝桃花,上栖一鸠鸟。花枝勾勒精细,鸠的形象生动,羽翼开张,显得生机勃勃。笔墨设色 ...
《岁寒三友图》,宋代,马远,绢本设色,173厘米,横83厘米,收藏者不详 马远的《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暗喻文人气节,颂扬不附权势,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品德。画面上高峰突兀,乔松婆娑,寒梅竞 ...
《梅竹聚禽图》,宋代,赵佶,绢本设色,纵258.4厘米,横10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梅竹聚禽图》画的是郊区一景。在轻风徐来时,画家以生动写实,或是多转折、或是流畅的笔法,描绘出梅、竹、荆 ...
《竹禽图》,宋代,赵佶,绢本设色,纵33.8厘米,横55.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绘石崖伸出两根竹枝,两只禽鸟相对栖于枝上,用笔细腻工整,但竹子的枝页、棘条都用色敷染而不勾勒,崖石的画法可 ...
《腊梅双禽图》,宋代,赵佶,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26.1厘米,四川博物馆藏 此画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交叠生长的柏稍与腊梅,梅枝上一对山雀相视而鸣,白梅点缀其间,春意微露。图中山雀的眼睛以生漆 ...
《梅花绣眼图》,宋代,赵佶,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绣眼是一类著名的观赏鸟,眼周 ...
《四时花木四屏条》,1963年,张大千,纸本设色,纵174.5厘米,横66厘米,私人收藏 《四时花木》,是张大千花鸟作品中的精品佳构,大千先生把山石、松树、荷花、竹子、兰花、菊花、梅花等四时花木汇集 ...
《荷花四条屏》,1932年,张大千,纸本设色,每屏纵47厘米,横172厘米,私人收藏 《荷花四条屏》与张大千后来所画荷花的风貌有很大不同,尤其异于晚年泼墨彩荷花,水墨为主,以写意之法将荷花再现在画 ...
《张大千》,1975年,张大千,屏风泼彩,纵168厘米,横369厘米,价值RMB21,433,200元,私人收藏 《泼彩朱荷》为六折屏风巨制,墨色交融,富丽堂皇,红荷以金线勾勒,在纵横挥洒中又可见墨斑彩迹,泥金 ...
《池塘晚秋图》,宋代,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23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池塘晚秋图》水墨花鸟画局部高清大图一】 【宋徽宗赵佶《池塘晚秋图》水墨花鸟画局部高清大图二】 《池塘秋 ...
《五色鹦鹉图》,宋代,赵佶,纸本重彩,纵53.3厘米,横125.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蜡梅身禽图》相类似,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艺术美术】访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
网-甘肃日报&& 06:29
  自然传幽深神生意象外
  &&访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
  □本报记者叶海洪文泉
  仲夏之日,才下过雨的兰州气候清凉如水,画家莫建成一袭藏青色唐装,神采奕奕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走进莫建成的画室,一间宽敞的房间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作画的工具,几十幅大大小小的作品分别悬挂在画室的四壁,人物、山水、花鸟、小品等琳琅满目,仿佛走进画的海洋、色彩的世界。
  质朴、豪爽、健谈,极有亲和力和人格魅力,这是很多人与他初次晤面时留下的印象,就像他的作品,既自然、平和、又清逸雅健,带着一股清新之风。通过交谈,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他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的精研,使得这种传统的方式、语言已很好地酿化为个人的一种文化修养。在长期的积累和创作中,对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的继承中进行创造,达到了既与现实有关又超脱现实的一种精神境界。
  谁家树梢淡墨痕疏影横斜欲销魂
  莫建成是从西部黄土高原上走出去的中国著名工笔花鸟画大家,纵观他的艺术创作道路,其艺术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形成,全仰赖于故乡山水的滋养,带有着那片土地地域文化特殊的气质禀赋。他在画展自序中写道:&家居渭水之滨,陇西古郡,虽是贫瘠僻壤,然漫山遍野的山花野卉,气势宏伟的黄土高原,博大精深的西部文化,萌以幽渺之思,启以睿颖之智,发以清淡之情,养以质朴之趣,使自己的艺术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
  从20世纪70年代莫建成逐渐开始专注于工笔花鸟画这一领域,系统学习中国工笔画传统的笔法开始,到80年代后期,其画艺达到了向更高境界进发的一个新的阶段,并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追求,乃至到90年代至今,他的工笔绘画艺术带着黄土高原清新淳朴的气息从甘肃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他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与大地融为一体,每每怀着这样的情怀寻找艺术的真谛,坚守着属于自己的这条艺术道路,不断突破自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幽居图》《幽薇怀古》《群鹤戏洲图》《莲界清丽无瑕图》《竹雀图》《寒月惊梦》《野风秋鸣图》等近200多幅作品不仅获得社会广泛好评,被收藏、发表、出版,而且多次在北京、新加坡、美国洛杉矶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评价莫建成的美术创作时说:莫建成先生是我们国家难得的、著名的国画大师。我看他的画,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之高,是我们现在许许多多的画家所难以企及的。观赏他的画作,浮躁的人可以变得安静,漂浮不定的心可以找到安详的精神港湾。
  轻展霜翎千万里风神潇洒占高秋
  对工笔花鸟画,莫建成有他自己的认识:中国自古就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花鸟画所昭示的对生态意识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讴歌,对生命力的描摹,以及引申出的和平意识、自然意识、回归意识,无不与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情愫相一致,因此,可以说花鸟画艺术无论从传承还是就发展的角度而言,都具有深厚的背景和基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仙鹤和荷花成了莫建成工笔画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表现手法和审美意识,同时也标志着他工笔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他的新时期作品荷花长卷《莲界清丽无瑕图》是他荷花系列的代表作,画作通过荷花讴歌了大自然神奇的生命力,同时体现了他对于高洁、清丽、淡雅等道德品格的追求。
  对于荷花这个题材,莫建成从心悟到笔悟,对画荷花的心得是他创作经历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心活动。他在长卷《莲界清丽无瑕图》卷末中这样写出自己的艺术感悟:&余观荷,晨昏各异,气象万千。晨曦雾绕,荷若隐于纱帐之中,尽散冷香逸韵,清风徐来,菡萏起舞,碧叶翻折,偃仰顾盼,身姿袅娜;正午则叶绿如碧,花红妖娆,少女盛装,亭亭玉立;晚霞蒸蔚,辉映醉倦美容,不失落落芙蕖。人生如岁月晨昏,草木枯荣,然则不失气度,永葆风范,此荷给吾之启示也。余喜读经典,心诵诗韵,静观默察荷之清雅高洁,形态变化,三易其稿,丹青泼洒,笔墨烘染,尽其精微,欲写荷之不染尘俗之气质,更寓心志之所寄,成此图,穷达佛性,境追佛国,怀圣洁之情,抒高洁之志,于心无愧也。&
  仙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在他的《双鹤系列》作品中,同样也是托物言志,在笔墨描绘的自然物象身上寄托着自我情怀和对美的认识。
  莫建成认为,要想在中国花鸟画,特别是工笔画上有所收获,无非是要做到&伸出两只手&:一只手伸向传统,在对传统绘画的欣赏、分析中研习前人的绘画技巧,保持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传承;另一只手伸向自然,通过繁杂的绘画技巧,将作者的思想融入画中,更要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让绘画这种源于自然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深邃的意境,真正地表达自然、回归自然。他的很多画作揭示出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内在联系,那就是宇宙和谐是自然界一切生命所共同渴望的归宿。面对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黄土高原上的植被不断减少,渭河河滩上的水草丛里鸟去巢空,他记忆中美好的景象已经消失的风景,这些让热爱自然的莫建成内心充满了忧患。
  在莫建成多年的雉类系列创作中,他的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感叹生态破坏,愤懑人心不古,往往有感而发,笔墨不能自已。因此,&关照自然&&走进自然&&为山禽传神,为野卉写照&一直是他创作的使命和动力。他的作品《寒月惊梦》,画面中描绘西部冬季的夜晚,寂静又寒冷,明亮的月光在树杈间晃动惊醒了熟睡的雉鸡,使三只雉鸡以为身处危险,惊恐地顾盼四周。这种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野生禽鸟,在面对自然界天敌的生态中顽强地繁衍生息,可到了生态严重恶化的今天,这些无处躲藏的精灵,却被大肆猎杀贩卖,成为人们盘中的美味。莫建成把这种对生态恶化的忧思付诸丹青,将全景式入画方式创造性地用在工笔花鸟画上,抛开传统的折枝技法,在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被画界广泛认可,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画教授郭怡肒在关于花鸟画的意境教学中,曾经把《寒月惊梦》作为范画。他认为此幅作品不但具有典范性的工笔花鸟画的形式美感,而且具有古典主义的审美意境,格调高雅,境界悠远,凝聚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精神,具有中国诗词般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幽居图》中,怪石嶙峋的山涧一角,虽然寒意未去,但是几束倔强的红果预示着春天的来临,鸟儿们没有丝毫的倦怠和萎靡,精神抖擞地站立在寒冷里。这是一种沐浴寒冷向往阳光的精神向征,蕴意深刻,颇有画外之意。无论是图式语言、造型理念、意境营造,还是设色用墨,勾勒晕染,画作都凝聚了自己的艺术特点。画作构思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小山雀对生存环境的担忧,也表现出画家对大自然的强烈关注。
  莫建成的画,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外,还有一种善良的人文情怀,从悲天悯人到感物伤怀,从对一花一草的热爱,到对历史的感慨,无所不有。他的作品《幽薇怀古》,有感于首阳山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画面以西北特有的一种野生植物&&首阳山盛产的蕨菜(薇科植物)和青石为主,烘托了一种寂静的环境。回望那段往事,谈起这幅画的创作,莫建成感慨道:悠悠岁月已经过了两千多年,回首往事,先贤可知今否?忽然一只落在冢边石头上小鸟的鸣叫,唤醒了凭吊者的沉思,就是这只具有灵性的山雀,回首凝视竟成就了这幅画作的点睛之笔。
  莫建成在《艺术笔记》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位更崇尚和接近古典主义的工笔花鸟画家,在以往的创作中,首先谨慎地取舍了传统的折枝范式,在把握将具体的时空概念引入画面的同时,通过加强饱满构图的形式张力,强调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时空扭转,使地域特征&&西部的审美意向通过花鸟画这一独特的语言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
  墨涯艺海人不倦更待遐龄载誉归
  几十年来,莫建成在他的艺术田野上播种、耕耘、收获,创造了许多辉煌,用一位文艺评论家的话说,莫建成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奋、悟性与修养,从艺术本质上讲,他对于工笔绘画艺术的选择不是来自于传统绘画的熏陶,而是来自于他对生活、自然的理解和对黄土高原文化的自觉解读。他对于艺术的那种执著,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画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膜拜,是他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个基本要求。
  回忆起当年王了望文帖的发现过程,莫建成至今依然历历在目:196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莫建成发现了一本《得怀素自叙帖》,作者正是我国伟大的书法家、文学家王了望。由于种种原因,这位明清时期的书法大师被历史湮埋了300多年,而这一次,莫建成敏感地意识到这套墨迹对于学术界研究王了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这两位相隔数百年的艺术家开始了一段长达46年的不解之缘。从发现王了望墨迹开始,莫建成就有意搜集王了望的各种遗墨真迹,在&文革&时期,这种热情也不曾减弱,一种文化的自觉意识促使他在工作中冒着许多风险,与同事一起妥善保存了大批珍贵文物,使其免去灭顶之灾,由他经手收藏的文物有千余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精美的铜釜、青铜剑,宋代的瓷碗、瓷盘,元代的琉璃舍利塔,其中不乏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马家窑尖底彩陶瓶(国家一级文物)等珍贵历史文物。&文革&后,莫建成对王了望的专注更加执著,但凡听说、看见有关王了望的任何资料,都尽可能地予以搜集和摘录。2003年,莫建成偶然见到坊间流传的王了望四册孤本墨迹,历经繁琐和数年时光,终于将其收藏。其后,他&日夜研习,时时品读,奉若拱璧,叹为观止&。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莫建成掌握了丰厚的资料素材,他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王了望,一同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便自费出资150多万元,历经周折,终于将一部全面反映王了望生平事迹、书法文学成就的专著《王了望墨迹选集》出版成册。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说:以莫建成的美术造诣本已成为名家,若没有一种精神支持其中,常人难以舍弃宝贵的创作时间而涉及其他领域。正是莫建成身上那种弥久历新的乡土情感,使他醉心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为甘肃文化的传承创新而呕心沥血,也正是他身上那种文化人特有的强烈使命意识,王了望墨迹历经300多年的涤荡始得珠光焕然,这部传世经典才得以刊行播扬。
  莫建成说,他在与这些艺术瑰宝朝夕相伴的时光里,无时不在感叹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这种感触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生涯,也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博大俊美,正气凛然,厚重雄浑,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认知。从他的画作不难看出,他的绘画艺术深深地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这也是他绘画艺术的根性所在。
  在莫建成一生中,相比自己获得的成就,更让他深感欣慰和自豪的是,在莫氏家族中,莫建成所专注的工笔花鸟艺术可谓传承有序,他的两个儿子莫晓松、莫晓捷都是当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莫晓松的儿子莫睿是位&80后&,自幼在祖父身边习字画画,现在也是颇有成绩的工笔花鸟青年画家,祖孙三代的心血完全倾注在了工笔绘画艺术事业上,逐渐形成了莫氏家族独有的风格特点。美术史论家、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曾称赞道,莫建成、莫晓松,莫家的工笔画代表了中国工笔画的水平。
  在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界,莫建成以他独特的个性被社会和学术界所公认。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艺术生命与黄土高原息息相关,创造出了鲜明的富有西部文化风格的作品,他的艺术实践填补了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色彩、线条、文化意识等诸方面的空白,为工笔绘画的审美增加了新的因素和活力。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正是因为深深地根植于黄土文化,他的绘画创作源源不断,而且不断地体现出新意,显示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1]&&
Can not find mark:zw_wzli中国当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家李德光中国画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岛市翰墨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东夷书画院院长|青岛市城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城阳画院院长
&&&&&&&&&&&&&&&&&&&&&&&&&&&&&&&&&&&&&&&&&&&&&&&&&&&&&&&&&& &&&&& |
作品《山珍》1985年3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全国林业美术大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花好月圆》1997年10月被北京中南海收藏并出版;
《早春图》1998年4月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1999年被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评为“东方之子”。
《雪野》2000年4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迎接新世纪全国中国工笔画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
《盼》《无处不芬芳》入选2000年8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四次美术新人新作展”;
2000年9月作品《绿遍天涯》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美术金彩奖”并获优秀作品奖;
《秋风》入选2002年“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获奖;
2003年作品《渴望》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
2005年9月作品《渴望》荣获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主办的“中华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翰墨作品展”金奖。
《朝夕相伴》入选2006年4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许多作品在香港、台湾、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
国画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文化报、上海侨报、美术报、香港美术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并编入多种画集和大辞典。
&通联地址:青岛市城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青岛市城阳区合阳路中端)
&邮编:266109&&
作品名称:
李德光,生于山东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岛市翰墨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东夷书画院院长,青岛市城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城阳画院院长。连续四届青岛市城阳区政协委员。青岛市城阳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作品《山珍》1985年3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全国林业美术大展”中获优秀作品奖;《花好月圆》1997年10月被北京中南海收藏并出版;《早春图》1998年4月被人民大会堂收藏;1999年被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评为“东方之子”;《雪野》2000年4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迎接新世纪全国中国工笔画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盼》、《无处不芬芳》入选2000年8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四次美术新人新作展”;2000年9月作品《绿遍天涯》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美术金彩奖”并获优秀作品奖;《催春》2001年9月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秋风》入选2002年“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获奖;2003年作品《渴望》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2005年9月作品《渴望》荣获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主办的“中华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翰墨作品展”金奖;《朝夕相伴》入选2006年4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 许多作品在香港、台湾、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国画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文化报、上海侨报、美术报、香港美术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并编入多种画集和大辞典。
&&& 2013年4月8号-4月28号,在美国芝加哥、纽约、洛杉矶举办李德光作品巡回展,共展出80多幅作品。美国凤凰电视台、汉天卫视、南加州等电视台在美国新闻中播出。台湾时报、世界日报、侨报、中国日报同时大篇幅宣传报道。
&&& 2013年4月18日,被美国国际青年艺术家协会主席杰夫.奎卡(Jeff-kryka)聘为美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终生荣誉顾问并颁发证书。
&&& 2013年4月18号,作品《三鹰图》被中美电影节主席、美国鹰龙传媒公司董事长苏彦韬先生收藏并颁发证书。
& & 电视媒体报道:中国知名画家李德光美国洛杉矶画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