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中得心灰意冷的意思,奈何怎样得默读才能懂得不漏声色什么意思

您现在的位置:&: &&
→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排行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03-12 02:21:13|
|小学语文教案|人气:<font color="#FF次
本站除了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这篇外,还有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的资料哦,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第一单元目标:
1、 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若干。
2、 能根据提示预习课文;能根据&说写双通道&的建议,组织语言实践活动。
3、 正确朗读4篇课文、一篇古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背诵2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4、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阅读文言短文《勤读》,并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5、 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特点,体会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学习准确使用动词。
2.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3.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背诵。
4.通过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前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生交流:韩愈: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孟浩然: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
2.出示句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开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朗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理解&黄绿眉眼&:课文用了拟人手法,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
(3)齐读句子
3.这幅艳丽的春意图,有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加入,更是富有生趣。
出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4.这段文字,就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1)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从文中找出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2.交流反馈:
(1)出示:俊俏 吹拂 增添 演奏 活泼可爱 光彩夺目 百花争艳 波光粼粼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区分:拂&&佛 泼&&拨
理解:俊俏 波光粼粼
(2)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伶俐可爱、灵巧、轻快、俊俏&&)
(3)重点交流: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板书)外形、飞行、停歇
三、深入理解,读中感悟。
(一)了解燕子的外形,体会它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一节,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活泼可爱
(3)&凑&是什么意思?&凑成&能否换成&组成&?
&凑&的意思是聚集,文中指几个部分合起来。&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便栩栩如生。
(4)小结:燕子外形描写采用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
指导感情朗读。
(二)从燕子飞行与停歇时的姿态,体会小燕子的轻快灵活。
1.小燕子长得活泼可爱,它们飞行和停歇时的姿态也十分优雅。
2.自由读课文,先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同桌讨论。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 )着身子在天空里( )过。还有几只( )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
有几对燕子( )倦了,( )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3.交流第一个填空。
(1)重点指导:&掠&。&掠&能换成&飞&吗?(掠&&轻轻擦过的意思,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板书:轻快灵活
(2)指名朗读第3节,想一想,还有从哪里体现出燕子的轻快灵活?
(3)感情朗读课文第3节。
4.交流第二个填空。
(1)重点指导:&落&。指名读第4节,文中的&落&能与后面的&停&交换吗?(&落&既展现了燕子动态的美,又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
(2)齐读第4节
5.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嫩蓝的填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什么比作什么?(把细线比作五线谱,燕子比作音符。)
(2)燕子正待演奏的将会是什么曲子?
6.男女生朗读课文3、4节。
四、总结全文、理解感悟
1.齐读全文,师总结: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课文背诵。
(2)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抓住他的外形特点,用&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写下来。
外形 活泼可爱
1.燕子 飞行 轻快灵活
教学效果反馈: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燕子的静态美。
在课后做的练习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内容,少数同学&谱&字写错。
2、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2、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清亮&和&清脆&的不同。
3、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继续预习课文并从反馈交流情况入手。
教学难点:
预习理解的正确性。
课前学生准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2、引出课题,小溪流究竟唱着怎样的一首歌呢?
二、阅读教学:
1、这是一首怎样的歌?
2、出示关于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让学生填写完整。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
3、读第2、3小节,思考:你觉得小溪流的奔跑有着怎样的特点?
4、组织交流:
(1)第2小节从&快乐&入手。圈出小溪流动作的词语。
(2)朗读小溪流、小树叶、小蝌蚪的句子,想像有趣的情景。
(3)第3小节围绕&不怕困难&来交流,抓住&轻轻跳跃、一股劲儿、什么也阻止不了&等词语。
(4)出示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三小题,思考为什么小树叶和小蝌蚪的行动都不用&跑&?
(5)最后一小节,扣住&不知疲倦&,归纳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积极向前永不停息的前进之歌。
三、拓展训练:
1、思考:想想还会遇到哪些事物,代表哪些困难?哪些是积极的好朋友,又会给予哪些帮助?
2、推荐阅读《小溪流的歌》原文。
四、总结全文
2、小溪流的歌
活泼欢快 不知疲倦 勇往直前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课题:3笋芽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背诵课文最后3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 能根据要求独立预习课文,对未钻出地面的笋芽儿说些悄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笋芽儿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帮助。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
笋、竹图片 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为什么?
2、你能说说竹笋是怎么来的?(可以事先查资料)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齐读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三、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同桌讨论:娇嫩的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是谁?给了笋芽儿怎样的帮助?
2、轻声读课文,思考:笋芽儿在泥土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笋芽儿破土后,周围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四、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出示:笋、竹图。说说他们的区别。
2、四人小组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师板书: 破土而出&&长出一层层笋壳&&脱下笋壳&&长成强壮的竹子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五、总结课文:
师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说写双通道:
哎呀,还有一些笋芽儿未钻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对他们说些悄悄话,让他们尽快破土而出吗?
钻出土 勇 敢
泥土里 柔 弱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义。
学生准备:
搜集古人勤读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的?
3、通过预习,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里?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篇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读正确。
1、范读全文。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指导难读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齐读课文。
三、再读懂意思。
1、借助注释和译文,让学生逐句理解意思。
2、重点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强调&见&的读音,通&现&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读熟译文。
4、积累文中表示&说&的词语(云、言、问)
四、三读明道理。
1、关于&勤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师点拨: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地读一、二遍。书一定要多读,这就是&勤读&啊!
(2)苦渴无日&&不要总是推脱没有时间,要善于挤出时间读书。
五、总结拓展
1、总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同学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或少读书,而要借用你的空余时间来多读书,因为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2、交流古人勤读的名言。
(1)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板书设计: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5、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 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异口同声&等词。
2、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4、 了解爸爸对孩子的希望,引导学生喜爱读书,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2、 从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书)每学期爸爸妈妈都会为我们买许多书,最近,他们给你买了什么书呢?
2、这些书得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作者的家里也有一百多本书,都是爸爸买的(板书:爸爸),但他们与爸爸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若想知道,就让我们一同学习第5课。(补全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检查初读情况。
明确课文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他希望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三、 深入课文,理解重点段。
1、《黄帝的悲哀》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板书:《黄帝的悲哀》)
2、就这么一本破旧不堪,连伙伴都不愿翻阅的书却为什么是我最珍贵的呢?默读第3&&13节,边读边思考: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这本书的?
3、交流: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家中的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是省下了乘车的钱。(板书:生活贫困)
4、那天路过旧书店,我宁可买书,也不乘车回家,然而事实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轻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讨论)
5、反馈(出示第7&&12节)
理解重点句子:
(1)&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车强!&
体会在路远天寒的情况下,爸爸用反语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引号在这里表示引用。
分角色读 男女齐读 齐读第8、9节
(2)&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爸爸的话包含了他对孩子的理解,及他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
个别读 小组读
(3)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爸爸那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的来之不易,所以视书为珍宝一般。
个别读 齐读
6、观察插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当时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始终是热乎乎的,很高兴。
7、现在能说说为何对我来说,这本《皇帝的悲哀》是最珍贵的?
因为在家里生活贫困的情况下,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
乘车的钱买了这本书,同时,是它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它最珍贵。
8、齐读第3&&13节,体会这本书背后那耐人寻味的意义。
9、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贫困了,那它还坚持买书吗?自由读第14&&16节,其中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动?
(1)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得了知识,即使省吃俭用也开心。虽然我们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
(2)理解最后一节。板书:一心希望我们热爱学习。
四、总结全文
1、在学生朗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写了我回忆爸爸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在生活贫困的情况下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了一百来本书,给全家带来欢乐,包含了爸爸对&我们&的希望,使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2、学了课文,你觉得读书有哪些乐趣?
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愿大家心中始终充满阳光,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在知识的天空里尽情翱翔。
板书设计:
爸爸 和 书
生活贫困 &&&& 《皇帝的悲哀》
省吃俭用一心希望我们热爱学习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预习的方法,逐步养成预习习惯。预习时要边读边想,通过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
4、 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感受科学的魅力。
6、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 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 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 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 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 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 赛跑 污染 神圣
4、 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 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 学习第1节
1、 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 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 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 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 讨论交流。
4、 有感情地朗读。
(三) 学习第4节。
1、 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 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 天然博物馆)
3、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 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 不被污染)
3、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 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 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 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六、 板书设计:
美好、遥远的回忆
天长地久5、 祖先的摇篮 文明的起点
(一望无边)
天然博物馆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认识生字,积累&通晓、翩翩飞翔、倍感亲切、搏击风雨&等词语。理解&通晓、犒赏、矫健、疏忽、怠慢&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引号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鸟语&和人鸟对话。
4.根据课文语言材料,展开想像,编写与鸟儿之间有趣的对话。
5.培养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引号的作用。
2.根据课文语言材料,展开想像,编写与鸟儿之间有趣的对话。
3.培养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课前学生准备:
1. 预习课文。
2. 查找课文中的鸟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鸟语 齐读课题
2.播放媒体:(树林间各种鸟儿,配上各种鸟儿的叫声)。说说看鸟儿,听鸟叫的感受。
了解课题的意思,鸟语&&鸟儿的&语言&。
3. 出示第一节 指名读
理解:矫健
4.今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去听听&鸟语&,和鸟儿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我怎么会对&鸟语&发生兴趣?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
2.预习情况反馈:
(1)出示词语:矫健 通晓 犒赏 呢喃 疏忽 怠慢 翩翩飞翔 倍感亲切 搏击风雨
读音:犒赏 呢喃
字形:区分&犒&&稿&,理解:犒赏
(2)交流:我怎么会对&鸟语&发生兴趣?
A.介绍公治长: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传说他懂得鸟语,能和各种鸟儿对话。
B.齐读公治长的故事。
理解:犒赏 呢喃
C.听了这个有趣的传说,我心中也埋藏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引读第3节:我也多么想做一回&公治长&啊!&&
理解:快意
(3)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
A.交流板书:布谷鸟 画眉
B.为什么这样板书?(详写和略写)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C.简单交流这几种鸟。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4&&9节,和布谷鸟对话。
(1)朗读&人鸟对话&(5&&9节):自己练读 师生对读 指名学生对读
(2)师引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我听了&&
(3)布谷鸟对我有什么帮助?
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说话练习: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仿佛在说:&____________。&
理解:疏忽 怠慢
板书:催人奋进
2.学习第10节,和喜鹊对话。
(1)自读第10节,找出喜鹊的话。
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将句子改成陈述句
(2)师生问答,想像对话:你叫些什么?&&你报啥喜讯?我报__________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或身边的喜事来报喜。)
(3)出示句子: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说说你的理解。(理解:应验。为什么话不能应验,却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并带来乐趣?)
板书:给人希望安慰 增添乐趣
3.学习第11节,和各种鸟儿对话。
(1)自读11节,想像说话: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我们也像作者一样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出示说话练习:
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地叫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__________叫个不停,好像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学习第12节,感受和鸟儿的深情感情。
(1)虽然我没学到公治长的本领,却和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从鸟儿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自己读读。
(3)仿照句式,学习写话。
从声声啼叫的布谷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感受: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2.齐读13节,发出由衷的感叹: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3.想想:我们可以为爱护鸟儿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3
2.编写一段你与画眉(或黄莺、百灵等小鸟)的有趣对话。
(详写) (略写)
布谷鸟 画眉
(催人奋进) 黄莺
(给人以希望安慰) &&
(增添乐趣)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8、拥抱大树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自学认识生字。积累相应的词语。
3、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和感受丹尼尔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学生准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丹尼尔为什么要拥抱大树?
他是怎样拥抱大树的?
二、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字词。
出示:拥抱、喃喃自语、真挚感人、离开、大吃一惊、兴武、道歉、承担、采访、真心诚意、恩惠、生态环境。
根据&拥抱大树、拥抱原因、采访收获&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用//表示。
1、汇报自学字词情况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二小节。
(二)第三、四小节
(三)第五小结。
3、学生讲述文章主要内容。
4、抽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情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字词。
出示:拥抱、喃喃自语、真挚感人、离开、大吃一惊、兴武、道歉、承担、采访、真心诚意、恩惠、生态环境。
根据&拥抱大树、拥抱原因、采访收获&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用//表示。
4、抽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学习第一部分。
轻声读课文一二小结,用直线划出丹尼尔是怎样拥抱大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读出真诚悔过的情感。
1、学生划句子
2、指名读,评议
集体有感情的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拥抱大树的原因。
1、学生讲述原因
2、四人练习复述。
学生练习换词
违反&&违犯
警醒&&警惕
2 根据回答概括、板书:骑车送货、铁链锁树、收到通知、承认错误、给予警醒、愿意承担。
3、四人小组根据板书练习复述三四小节课文
完成阅读新体验(2)读句子填词
(1)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 )
(2)为了教育丹尼尔,也给大家一个警醒,绿化管理局提出一个特别方案。( )
感悟体会:自觉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师生配合读第2部分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丹尼尔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2)你从课文中体验到什么?
2、教师小结。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五节。
齐读全文,说说:你有没有发现不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如果有,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提醒他?
课外练习写下这段话。
学生练习说话,写话?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原因&&受罚过程&&启示
(无意虐待) (保护环境)
9 神奇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 预习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
2、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科学的神奇,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机器人的功能,感受科学的神奇。
课前学生准备:认真朗读课文,查找机器人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 交流对机器人的了解
师:昨天请同学们回家查找机器人相关资料,那你了解了关于机器人的那些知识?
2、出示课题:9 神奇的机器人 指导学生读课题,突出&神奇&
二、整体感悟,梳理脉络:
1、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把课文读通顺。
(1)开火车读课文,随文概括并板书:
茫茫宇宙 航天活动的先驱
浩瀚的海洋 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工矿 勤劳的身影
农村 第一代&铁农民&
走向社会 才华横溢
(2)根据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学习第一节:
(1)师:机器人为什么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挑选任意一个说说你的看法:
(2)师:回答得很好,谁能用我们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随机出示句子:
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因而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3)板书:眼明 耳聪 脚快 力大
(4)师:机器人真了不起,让我们用上关联词语一起来说说这句话
(5)指导朗读第一节
2、学习2&&6节:
](1)引读,加深印象
(2)质疑: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是擒油龙?什么是生力军?为什么叫他们&铁农民&?&&
(3)拓展思维,想象说话:
师:机器人的本领真大,现在你就是一个机器人,你可以选择这四个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想象一下,你是怎么做的,说的时候,注意你的神态、动作。
(4)利用文本,语言训练: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了机器人这么多的本领。让我们来夸夸机器人。老师先来说一句:机器人,你能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你可真是本领高超啊!
生交流(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无所不能、多才多艺、力大无穷、能歌善舞等)
2、 学习第7节
四、总结全文
板书: 9 神奇的机器人
茫茫宇宙 航天活动的先驱
浩瀚的海洋 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工矿 勤劳的身影
农村 第一代&铁农民&
走向社会 才华横溢(眼明 耳聪 脚快 力大)
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1、 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搜集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有关&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增强学会使用电脑、提高信息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有关&国际互联网&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启发谈话: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网上呼救》,大家还记得吗?
2、 请学生复述《网上呼救》的主要内容。(芬兰学生苏珊突发急病,孤身一人无法求救。幸好,当时她正在上网,于是强忍疼痛在网上发出求救信息。而在远隔千山万水的美国,男孩迈克发现了这个紧急情况,立即报告了救援中心。很快,大洋彼岸的苏珊得救了。芬兰和美国这二个国家远隔重洋,但是借助了国际互联网,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抢救生命的紧急救援行动。网络,多么神奇啊!)
3、 今天我们再来深入了解这《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板书课题 读题)
二、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2、 交流讨论:
(1)理解&天涯&、&咫尺&是什么意思?
(2)理解句子: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3、人们利用互联网可以做些什么事?
(1)填表: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人们可以 ;可以 ;
可以 ;还可以 ;
甚至可以 &&
(2)小结: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A、理解&息息相关&
B、结合课文内容、联系日常生活说说我们和国际互联网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
三、小结拓展
1、国际互联网无处不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必将会越来越奇妙,而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更丰富多彩。
2、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怎样上网、发电子邮件。
板书设计:
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无处不在
快 拉近距离
多 无所不有
和我们息息相关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古诗2首,积累词语。
2、 能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文片断。
3、 继续培养在默读时边读边思边问的良好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 学习有关名人的故事,并学习名人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献身、足智多谋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11、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 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2)理解: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
(1)学习第二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 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习三、四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三、四节,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
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
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抓文中的词语来说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7月雷雨多,适合实验)
④做实验的风筝和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⑤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⑥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⑦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⑧小结: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五、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勇于献身科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华佗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 读准多音字:华hu&)
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 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 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 随机解决:&活蹦乱跳 撕心裂肺 惨叫 呻吟 任人摆布 沉思 &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 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 ),( )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 ),成了世界上( )。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 分组读句①②。
(2) 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 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作业:(1)完成课后说写双轨道的练习。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病孩: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 醉汉:任人摆布&&陷入沉思 合成麻沸散
13、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 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过程。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
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1、出示问题: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默读课文,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大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第一次智斗: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①理解: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③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②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
(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用&不敢不&造句。
3、过渡: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城门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4、分小组练习表演。
5、大组交流。
五、小结。
师: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业。
模仿第一幕的写法,编编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请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13、晏子使楚 
晏子(充满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驳
14、哥伦布竖立鸡蛋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壮举、抹煞、挑衅、哄笑&等词语。
2、 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
3、 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
教学难点:
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哥伦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实验:(出示鸡蛋)你能将鸡蛋竖在桌子上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采用磕破法使鸡蛋竖立起来的就是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
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哥伦布竖鸡蛋》。(生介绍哥伦布)
二、学习课文
1、按要求自由读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理解了哪些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为什么竖鸡蛋?怎样竖鸡蛋?)
(2)填空课文主要内容:
哥伦布巧用(竖鸡蛋)的方法,驳斥了那些忌妒者对他的(挑衅)和(攻击),他以事实向他们证实了:(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和证实),他的成功,关键在于(创先)。
3、&挑衅&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要向哥伦布挑衅?
(1) 齐读第1节
(2) 理解&壮举&和&创举&,交流哥伦布航海资料。
(3) 理解&抹煞&和&千方百计&
4、他们怎样攻击哥伦布的?
(1)指名读第2节,读出挑衅的语气
(2)演示&不怀好意地哄笑&
(3)齐读达官贵人的话
5、他们自以为这次的攻击得逞了,让哥伦布无言以对,没想到哥伦布反问一句&&(师生配合读3~6节)
6、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哥伦布却做到了&&(出示第7节)
(1)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节。
(2)请大家默读后划出关键词,完成填空。
哥伦布把鸡蛋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底部(磕破了一点),鸡蛋(竖立在桌上了)。
(3)齐读这句话。
(4) 哥伦布用事实反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攻击,他自信地说&&(出示句子:&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做到了吗?&)
①生读句子 ②这是句什么问句?改陈述句
7、思考:哥伦布为什么用竖鸡蛋的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对他的攻击?
①出示:&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竖鸡蛋和发现新大陆都是简单的事,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想不想得到这样做,关键看你有没有创新精神。)
②齐读最后一节
③如果你当时在场,当哥伦布离席而去时你会想些什么?
三、质疑讨论
1、有人说,这一课的题目应改成《哥伦布磕鸡蛋》,该不该改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发表意见后师小结:我也同意不改,原因刚才同学们都说过了。当然不同意的可以保留意见。希望人人都成为爱观察、会动脑的&小一休。
四、课后拓展
说说科学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
(牛顿通过苹果掉落地上发现了地心引力;帕斯卡通过敲打盘子发现声音的震动)
板书设计:
19、哥伦布竖立鸡蛋
发现新大陆 竖立鸡蛋
15、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 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 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 东郭先生 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 吃 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 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 狼(凶残、狡猾)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教学目标:
1、 拼拼读读,能够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选择义项;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学会不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
2、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正确完成练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积累二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 按要求抄写词语或短句。
学生准备:
搜集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义项。
1、交流正确的读音(撒sā 当d&ng 折zh& 兴xīng ) 读词
2、选择正确的义项(撒① 当① 折① 兴②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自己试试,把四个词语填写完整。
2、交流(兔死狐悲 鹤立鸡群 虎背熊腰 指鹿为马) 读词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的成语?(不一定要有两种动物名。)
狼狈为奸 鸡飞狗跳 龙飞凤舞 鼠目寸光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归纳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1、标点符号 2、反问词的增删 3、句子意思不变)
2、完成练习,交流
3、补充练习: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写了李斯特为了推荐肖邦,用&换人计&让肖邦替他演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3、再读短文,思考:文中2次写到观众的掌声,分别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是因为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第二次是因为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换人计&,观众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4、交流,完成填空。
5、选择题(答案都是②)
五、语言实践活动。
1、智慧既可化险为夷,智慧又可反败为胜。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些有智慧的人:华佗、富兰克林、哥伦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聪明人,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他们的故事,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4、请3~4名学生上台讲述。
六、熟记名言。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 评议 齐读。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勤学好问,做事有目标有毅力。)
4、师介绍作者:
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社会活动家。
邹韬奋&&中国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1、生照样子抄写,师巡视。
2、优秀作业展示。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 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几乎&、&似乎&等词语的用法;用&为了&、&为的是&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部分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 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能进入文章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5、 了解颐和园、秦陵兵马佣等名胜古迹;知道维也纳与音乐、巴西与咖啡等的关系;感受旅游的乐趣。16、颐和园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2、 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3、 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媒体出示、感受园林美景。
1、 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
2、 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颐&
3、 齐读课题
4、 播放媒体,感受美景。用一句话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 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轻声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注上记号。
交流 板书: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1)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
(2)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
(3)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板书说是或作者的游览线路?
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向我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景点的。
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
三、 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
1、 学习第2~~5节,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1) 默读第2~~5节,讨论: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介绍清楚的?
(2) 交流
长廊:作者先写长廊里横槛上的画,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
引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中间的长廊怎么样?&&
长廊的两旁又是怎样的呢?&&
万寿山脚下:作者是从上往下看,先介绍上面的佛香阁,再介绍下面的排云殿。
引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上面是&&下面是&&
佛香阁前:作者登上万寿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后向东远眺。
引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呢?&&
昆明湖:先写两岸,再写湖中心,最后写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桥。
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边,两岸有什么?&&
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十七孔桥了&&
(3) 师小结:不同的景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的。
板书:按方位顺序介绍
2、 再读句子,感受景点的特点。
(1) 过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写出这些景点的特点的呢?再读句子,找出你喜欢的景点加以说明。
(2) 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 看图感知&700多米&。
B、 出示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朗读。
C、 小结:长廊的特点就是长和彩画多。
②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A、 出示图片,理解&琉璃瓦&。
B、 读句子。
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快碧玉。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 体会比喻的作用。
B、 理解&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④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联系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B、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抓住景点特点
四、 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 总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2、 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长廊 佛香阁 按一定游览路线
16、颐和园 万寿山 排云殿 按方位顺序
昆明湖 十七孔桥 抓住景点特点
17、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3、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秦陵兵马俑 齐读
2、理解:秦陵&&秦始皇的陵墓
兵马俑&&陶制的兵士马匹
3、交流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要求: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秦陵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
2、交流 板书: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3、读课文第一节,思考:&举世无双&和&享誉世界&是不是重复?
三、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秦陵兵马俑能享誉世界?
归纳、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2、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理解: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方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细细品味。
(1) 规模宏大:
a.体会一系列数字的作用
b.理解&鸟瞰&
c.指导朗读
(2)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a.结合学生交流,穿插想象训练:&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b.指导朗读
(3) 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a.想象说话:有的&&好象&&;有的&&好象&&
b. 体会句子&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究竟能不能听到&呼吸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c.指导朗读
四、总结拓展
1、带着自豪感齐读课文
2、除了&惟妙惟肖&之外,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秦陵兵马俑?
3、&说写双通道&
你觉得世界上还有哪些历史遗迹可以和秦陵兵马俑相媲美的,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17、秦陵兵马俑
举世无双 武士俑 惟妙惟肖
享誉世界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骑兵俑 绝无仅有
极为精美 马俑
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通过比较,体会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
2、质疑问难,理解课文,积累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质疑问难,理解课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正音&边陲&&和着音乐&
2、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体会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最后一节,理解变化的原因)
4、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
板书设计:
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
今天(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政策好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摇篮&、&装饰&、&金碧辉煌&等词语的意思。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4、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试着对课题和不理解的词句、内容提问。
2、搜集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板书课题 齐读
3、维也纳在哪儿?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出示第一节及图片)齐读
4、你对维也纳有了哪些了解?(首都、地理位置、特点)
5、指导朗读第一节:把这么美丽的景色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个别读、齐读)
6、这就是课文的第一节,它让我们对维也纳有了粗略的印象,写游记是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
1、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默读课文,找出理由划出来。
2、交流、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3、你们是怎样快速找到答案的?
这三句都是2&&4节的第一句话,这3节都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也写得很具体。
4、在这些特点中,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呢?轻声读2&&4节。
三、重点研读
1、学习第2节
(1)指名读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那是因为&&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补充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特&&)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2、学习第三节
(1)你怎样理解&音乐装饰&?(用音乐装扮)
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A、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B、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C、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3)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 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第四节,想想,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说话练习: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4)配乐朗读
4、学习第5、6节
(1)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而最为著名的是被成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被称为&金色大厅&。同桌读读,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交流板书:造型美观 大 金碧辉煌 影响深远
A.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B.交流影响深远。(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3)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齐读这两节。
(4)小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四、总结课文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学做小导游,介绍维也纳。
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造型美观 大 金碧辉煌 影响深远)
20、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教学目标:
1、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反映动物特点的词句。
2、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
3、根据情景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4、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游览前、中、后的结构和地点转换顺序,略讲或不讲)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说说去过什么动物园,有什么有趣的见闻或感受。
2、出示课题: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猜一猜:今天学的课文里写的内容,可能和以往我们在动物园的见闻有什么异同?(相同:涉及很多动物;不同:是写在野外的动物。理解:&天然&的意思,天然:在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人工、人造相对。)
二、 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1) 轻声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边读边想象作者游览时的情景,同审题时的猜测(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是一样,在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1) 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鲁伏河 米库米
(2) 出示第3小节,读正确。如果坦桑尼亚的朋友到上海动物园会怎么说?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说几句话。
说话:跟我们的天然动物园相比,这里的动物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3) 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读正确后,说说想到了什么。
当我们从他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
(从&围&&奔前跑后&&周旋&等词,想象基马猴奔跑的样子,神情,与坐在汽车里的人的关系。)
(4)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有边读边想象的感觉,读后正音。
(5) 交流小组讨论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深究文章的话,学生可能会提出&天然&和&动物园&是不是矛盾,从本质上讲是矛盾的,但是作者把这一矛盾的词语用在这里,更突出了天然动物园的特点,如果换成:动物保护区漫游记,感觉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三、深究语言、了解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
(1) 作者见到了哪几种动物?(羚羊、长颈鹿、斑马、基马猴、水牛、大象、犀牛、野狗、黄牛、狮子)
(2) 请用不同的词句形容天然动物园中的动物(选择5种以上,可以用文中的词句)。
例如:(泰然自若)的斑马
(3) 用一个词概括天然动物园动物的特点。(自由自在等)
2、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课文写的是&天然动物园&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和同桌交流。
四、总结课文、写话练习
1、课文的题目是&天然动物园漫游记&能不能改成&天然动物园&?
(不行,是游记,而且是&漫游&。前者主要是介绍,强调准确、比较全面【比如:要讲清楚多大】;后者是按游览顺序记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另外课文中地点转换顺序不清楚,而时间顺序相对清晰,原因就是&漫游&&&随意游玩,这也是天然动物园的特点。)
2、写话练习
导游阿里在返回的路上,讲了几个趣闻,可惜文章没具体写。请你选一个(也可以自己选材,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身份写得具体些。)
3、布置作业
积累自己感兴趣的描写动物的词句。
板书设计:
20、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自由自在 乐趣无穷
羚羊 长颈鹿
(略写) (详写)
教学目标:
1、 积累本单元学会的生字新词。
2、 能用&为了&、&为的是&这两个表示目的的关联词语造句。
3、 能静下心来默读较深的短文,并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读懂它。
4、 收集有关旅游景点的游览图或纪念品,写上文字说明。熟记三句名言。
5、 学习用钢笔抄写一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巩固本单元的部分生字:
1、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应该及时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瞧,这些字你认识吗?出示:殿、槛、掠、曦、熹、膘、(生读)
2、 这些字字型比较复杂,请大家在横线上写一写
3、 小结:把这些字型复杂、你容易写错的字收集在你的笔记本里,有空多去看看他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后,你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对!先看懂&例子&。
2、练一练:
参考答案:
来往&&车来人网、你来我往等;风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等;
强壮&&兵强马壮、身强体壮等;昏暗&&天昏地暗。
3、试一试:
慌乱&&兵荒马乱 花草&&奇花异草 思想&&胡思乱想(苦思冥想)
墙壁&&铜墙铁壁 言语&&花言巧语 牙齿&&伶牙俐齿
三、 读句子,用带点词造句
1、 指名读句子,发现&为了&和&为的是&在句中的作用
2、 讨论:这两个词用法的区别:前者先写目的,引出的句子是原因在前,行动在后;后者目的在后,引出的句子是行动在前,原因在后,&为的是&相当于&是为了&。
3、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5、小结:在读懂句子、了解词语的用法后再来造句,会觉得得心应手。
四、读短文,熟记名言
1、阅读短文。短文文字比较深,首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在字字过目的前提下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再查阅字典或词典,慢慢读懂它。
2、分节朗读,纠正字音
3、借助填空,理解短文内容
4、小结:莫纳威西亚的建筑特点主要是荟萃了各种风格的建筑。类似的地方世界上还有不少,像上海的外滩也可算毅力,还有青岛的建筑也有不少风格。另外,像罗马、巴黎、维也纳这些世界著名的城市,建筑风格都既有自己的特色,又不乏博采广纳。
5、这篇短文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国外小城的绮丽风光,我们不禁感慨:是劳动创造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6、出示名言:读一读,记一记
第一句强调劳动的重要性;第二句说明旅行的重要性;第三句表达的是爱国思想。
五、语言实践活动
&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要过长。以小组为单位办展览会,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争取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加信息量,提高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六、写字练习
用钢笔抄写句子。除了书写端正、字体大小合适之外,这次抄写还要求学生先记住句子内容,再写下来。避免有些学生抄写时喜欢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这样停顿很多,不仅写得慢,而且不利于思维发展。
1、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些字在横线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生在书上写。
4、比一比,看谁写的好。教学时,要提醒、督促学生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抄写习惯。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6、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7、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正确的语气、语调。学习简要地复述课文。
8、 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9、 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与他人口头或书面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法或自己的感受;能参加和学习采访他人的活动。
10、 通过阅读,感受亲人、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21、父亲的谜语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识字,积累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理解&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2、 能按照提示,把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为&我&解除烦恼的故事,进行简要地复述。
3、 通过课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父亲的眼睛中体会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理解&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有一位小女孩,坐在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觉得最有趣的事就是猜父亲的谜语。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父亲的谜语,去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
2、 板书课题 齐读
3、 在和父亲猜谜语的过程中,哪几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根据提示交流: 父亲 。
(什么时候) (怎么样)
二、研读猜谜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1、从谜语入手,读渴望内,猜谜语。
(1)在父亲那么多的谜语中,哪一条谜语我猜不出?
交流 齐读谜语
(2)谜底是什么?谁的眼睛?(板书:父亲的眼睛)
(3)快速浏览课文,用曲线划出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
交流 出示句子 朗读
2、再现猜谜情境,感悟猜谜的乐趣。
(1)你看,父亲的眼睛会说话,他用眼睛启发我猜谜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晚上。
①指导读第2节 读出夏夜的宁静 读出父亲念谜语的语气
②学习句子: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理解&深邃&的意思 指导书写&邃&
想象说话:当我猜不出谜语时,父亲那双深邃、神秘的小眼睛看着我,好象在对我说:
③齐读第2节
(2)当我苦思冥想,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的时候,父亲是怎么提示我的呢?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4&10节。
指导:父亲(慢悠悠地念) &我&(兴奋)
(3)学习简要复述
①如果老师把这个场景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就可以这样说:(出示句子)
有一条谜语&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我猜不出,父亲边说谜语边把眼睛一张一合的,使我很快猜出来那是爸爸的眼睛,父亲还教我照样子编了&我的眼睛&的谜语。
自己读读这段话,比较一下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
②学习尝试复述&父亲为我解除烦恼&的故事。
自己读读课文第11节,把这个场景也简要复述给小伙伴听。
学生交流,随机指导
父亲将我所想的变出来时,我总是搞不明白父亲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你明白吗?(学生交流)
理解句子&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
三、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1、为什么小时候父亲最爱教我猜谜语?
练习说话:啊,父亲的谜语
(提示:让我得到了&&让我感受到了&&让我觉得&&)
2、父亲的谜语启迪我的智慧,给我带来了快乐、光明,这不仅仅是谜语,更是父亲对我深沉的爱。所以,课文的题目是&&(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21、父亲的谜语
父亲的眼睛深邃、神秘 光明、爱
22、看不见的爱
教学目标:
5、 自学字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体会&安详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7、 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8、 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赞颂母爱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上一课我们从《父亲的谜语》一文中,感受到了含蓄、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份执着、坚韧的母爱。(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
2、读题,质疑: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二、整体感悟
1、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归纳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励他&总会打中的&,凡事的关键是&做了没有&。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三、品读分析
1、讨论解决: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1)因为这是个盲孩子,所以对母亲的爱是&看不见&的。
(2)这是个夏季的傍晚,&看不见&也隐含着故事发生的时间。
(3)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不寻常的爱。
随机解决:
Ⅰ、那妇女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Ⅱ、她为什么顿了一下?我为什么怔住了?我又为什么沉默了?
Ⅲ、体会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感情,再用&安详&造句。
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笑着。
②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4)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切的、伟大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注:交流到某一点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朗读、体会。
四、质疑解难
默读、质疑。
预设:1、男孩打累了,为什么&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
2、&我犹豫了一下&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2、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22、看不见的爱
陪伴、鼓励
妈妈 盲孩子(打中了目标)
&总会打中的&
23、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等句子的含义。
2、 能根据课后&学习小建议&自主阅读,知道课文描写了小男子汉&吃饭爽气&、&崇拜父亲&、&要求独立&等事;知道这是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
3、 了解文中小标题的作用,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等句子的含义。
2、解文中小标题的作用,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会男子汉形象。
1、体会父母对孩子慈爱的目光。
⑴请学生概述《父亲的谜语》和《看不见的爱》两课的主要内容。
⑵教师引语总结:亲人们用慈爱的目光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作家王安忆也同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出示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齐读课题)
2、作家以姐姐的孩子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普通的男孩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男子汉气概。
(板书:男孩&&男子汉)
二、品词赏句,细品男子汉气概。
1、梳理作家的写作思路。
⑴自读全文,思考:作家通过哪几个方面写了小男孩的男子汉行为?
⑵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对食物、对父亲、对独立。
2、谈谈对男子汉的个性见解。
⑴你们觉得作家笔下的小男孩是不是男子汉?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事例谈谈看法。
⑵随机交流反馈,用一个词概括小男孩的男子汉行径 。
预设1:对食物&&
(写了四件事:①吃小笼包子;②编谜语;③吃大拇指;④想去少林寺。)
(关注)通过保姆之口,概括了小男子汉吃饭的特点&&爽气。然后用略带夸张的语言具体写了小男子汉&吃&的特点、样子。吃饭的特点:量很多,范围广,吃得极有滋味。&什么都要吃&具体说明了范围广,&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则从侧面生动表现了&有滋味&之&极&。特别是&当实在不能吃了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一句,还有与大人们的对话,能否去少林寺一段,真令人忍俊不禁,指导学生着重朗读。
预设2:对父亲&&
(关注)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两方面的事情。①爸爸妈妈拌嘴时,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这是男孩子的天性所致,并不影响他对父亲的崇拜;②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理解词语&无所不能&)。主要注意作者的用词,以&攻击&、&阵线&、&求援&、&冤案&、&对证&、&了结此案&等,以夸张或反语等,凸现出小男子汉鲜明的形象。
预设3:对独立&&
主要以具体的事例,①不让人搀手(略写);②要自己买东西(详写)抓住小男子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写了他的可爱、有独立性,体会他从&胆怯&&沮丧&&耐心等待&的成长过程。(理解&沮丧&,思考:他沮丧什么?)
预设4:男孩?男子汉?
也许个别孩子会认为作家笔下描述的只是男孩子的行为,没有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关注)主人公是一个儿童,从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显露出了男子汉的意志、品质的萌芽,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三、总结提升,深化男子汉内涵。
1、小组合作,用&他真是一个男子汉。 &介绍一下作家笔下的男子汉。(每组分别从文中三个不同的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灰意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