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纪录片战死将官有姓熊吗

台儿庄战役死了多少将领_百度知道
台儿庄战役死了多少将领
提问者采纳
王铭章,川军的师长
其他类似问题
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国共双方抗日战死将官名单
【福建第一眼博客】(王子党编辑)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场大型会战、大型战斗1117
次、小型战斗3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321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约为3800亿美金。
  国军抗日战死将官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日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日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日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日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日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 日 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 日 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日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 日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 日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 日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 日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日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日 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日 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日 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日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 日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 日 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 日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 日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年6月 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日 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 日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 日 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 日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日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 日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 日 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日 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日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日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 日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 日 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日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日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 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 日 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 日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日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 日 山西县山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 日 山西毛家湾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 日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 日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 日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 日 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 日 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日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 日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 日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 1942年7月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 1942年8月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日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 日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年5月 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 日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追授),暂5师师长 日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日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 日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 日 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 日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 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 日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 日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 日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131师师长 日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日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 日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 日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丰
   一、 八路军抗日阵亡将领名单   1、王平陆
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冀热边区特委书记
日在热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日牺牲
    2、陈锦秀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3、理琦
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席 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4、刘礼年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
日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5、陆省三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
1938年4月在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敌杀害
    6、叶成焕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7、王育民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 日在河北省南宫县被敌杀害
    8、刘连科
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8年8月在河北省蓟县潮白河战斗中牺牲
    9、秦进乐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 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10、陈宇环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 1938年9月与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1、张襄国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
1938年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战斗中牺牲
    12、洪麟阁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 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3、韩明柱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日在山东省长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14、金道松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日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15、杨靖远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日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6、宣侠父
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 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特务暗杀
    17、那恕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 1938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8、杨万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 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19、温健公
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日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20、黄政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长
1938年在绥远省陶林县章旦沟战斗中牺牲
    21、李剑卜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 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22、邓永耀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日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23、陈生庆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
日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4、鲍辉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在山东省博山县遇害
    25、高唏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
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6、蒋洪高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 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27、苏甦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 1939年6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28、马耀南
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日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29、黄胜斌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 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作战牺牲
    30、魏大光
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31、郭征
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32、王铭森 ?-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33、胡一新 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34、余化臣
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1939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35、段世曾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 1939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36、董少白
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牺牲于山东省费县
    37、杨铁成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38、牟光义
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日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遇,被捕后牺牲
    第二部分 1940年1月-1941年12月
    39. 曹志尚 八路军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
1940年2月于山东省嘉祥县响水口战斗中牺牲
    40. 阎祖皋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 姜林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2. 彭德大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3. 冷赤斋
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44. 马玉堂
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 1940年赴任途中过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45. 闻允志
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46. 李荣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中牺牲
    47. 董天知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48. 徐秋
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49. 王溥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0. 郝玉明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1. 马振华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 1940年于河北省宁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52. 郭建中 ?-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
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53. 苏精诚
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54. 张铎
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主任 1941年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55. 贾源. ?-1941 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日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牲
    56. 朱宝琛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 1941年2月与山西省灵丘县南山战斗中牺牲
    57. 杜希龄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1941年3月于山东省濮县被害
    58. 晏显升. ?-1941 八路军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日于山西省汾阳县向阳镇战斗中牺牲
    59. 杨忠,原名欧阳吉善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日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60. 刘海涛
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
1941年11月与山东省蒙阴县作战牺牲
    61. 刘涛
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 日于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作战牺牲
    62. 戴克信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1年12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作战牺牲
    63. 王立人
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1941年12月与山东省沂蒙山区作战牺牲
    64. 曹有民
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 1941年牺牲于河北省望都县
    65. 刘子超
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日于山东省沂水县作战牺牲
    66. 张宝龙 ?-1941 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 1941年于绥远省大青山地区作战牺牲
    67. 熊德成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 1941年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第三部分 1942年1月-1942年12月
    68. 郭国言
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日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69. 范子侠.
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 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
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70. 包森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日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71. 刘德明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日在山西省交城县指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2. 杨成德 ?-1942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 1942年2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3. 陆升勋
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 1942年春在山东省莱阳县作战牺牲
    74. 刘诚光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在河北省遵化县甲山被优势之敌包围,战之弹尽粮绝后跳崖牺牲
    75. 刘诗松.
八路军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
日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76. 郭六顺.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日于河北省交城县陈庄作战牺牲
    77. 杨宏明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 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8. 孙益民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9. 陈元龙
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日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80. 左权
八路军副参谋长 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1. 孙开楚
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 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2. 彭光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牺牲
    83. 谢瀚文
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1942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4. 肖伟成
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 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长子县社村作战牺牲
    85. 常德善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6. 王远因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
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7. 袁心纯
八路军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
    88. 王炳三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6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89. 石景芳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
1942年6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90. 杜子孚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日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91. 张友清
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敌杀害
    92. 熊德臣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 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作战牺牲
    93. 魏金山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于山东省梁山县大小安山战斗中牺牲
    94. 孔庆同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作战牺牲
    95. 汪洋
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 日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96. 王泊生 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政委 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南居家庄作战牺牲
    97. 赖国清
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 1942年11月牺牲于鲁南地区
    98. 于寄吾
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 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99. 于一心
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100.王至发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12月在山东省单县西玉楼作战牺牲
    101.王东福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沧石路作战牺牲
    102唐克威
原名徐德乾,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日,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103徐尚武
原名徐荣耀,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1943年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104李永安 ?-1943
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日军对3分区所在地大洼进行合围扫荡,李永安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105李忠
原名郑树筠,八路军冀南军区1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区二地委书记。日在河北省隆平县(今百尧县)白家塞村与日军遭遇,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至弹药将尽自戕殉国。
   106易良品
八路军、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日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
   107赵义京
历任冀南军区5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108陈耀元
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日,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09萧永智
八路军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110袁鸿化 陕西省高陵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战斗中牺牲。
   111杨承德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112夏祖盛
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当年5月23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马村战斗中牺牲。
   113朱程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以后1分区改为5分区,又与6分区合并为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日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114符竹庭
八路军115师343旅补充团政委、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1943年11月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二、 新四军:43名
   1、田英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日被当地国民■袭杀
   2、王荣春 历任新四军2支队3团1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部统战科科长,日当涂博望对日作战中阵亡
3、萧国生历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宣教股长,2团政治处主任,日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率一个连掩护主力突围时阵亡。
   4、胡发坚 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江抗第三路副司令员,1939年3月收缴大刀会土匪武装时阵亡。
   5、王赤 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进坂上镇西王村追击日军时中弹阵亡。
   6、黄道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前往新四军军部商讨工作途中患病,遭注射毒针身亡。
7、涂正坤新四军上校参仪,驻平江留守处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日国民■27集团军突袭新四军平江通讯处,遭杀害。
   8、罗梓铭 八路军总部少校副官,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中校主任,中共湘赣特委书记,平江惨案遭国民■捕杀
9、吴(火昆)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日对日作战回师时遭忠义救国军突袭阵亡。
   10、时雨 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9月在无锡梅村对日作战中阵亡
11、文明地历任新四军4支队7团3营政治教导员,9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县石坝圩伏击日军时阵亡
12、曹云露新四军游击2纵队政治委员,第21集团军游击5大队3中队政治教导员,夏家山惨案突围后1939年10月遭黄冈自卫队所杀
   13、王恩九 新四军驻确山竹沟留守处交际科科长,竹沟惨案中前往确山县政府说理时遭捕杀
14、刘震英历任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新六团政治处主任,日反扫荡作战中与日伪夜战中阵亡。
   15、丁宇宸 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参谋长,1940年2月反顽作战中阵亡
16、陈文甫宿西独立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宿县独立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日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友邻国民■军南渡浍河,率该团一营与日军血战竟日,不幸阵亡,同时阵亡的还有副营长张凡锡。
17、鲁雨亭国民■河南省政府保安处秘书处长,永城县县长,1938年率游击队投奔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日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18、桂逢洲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兼3大队队长,新编第九团团长,日无为照明山反顽作战中阵亡。
19、田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日与国民■地方保安部队交涉释放被扣人员时被扣留,4月被活埋
20、曾昭铭新四军3支队5团副团长,新四军教导总队上干队■支部书记,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日护送张云逸家属等人前往江北指挥部途中遭国民■地方保安部队扣押杀害。
   21、杨木贵 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军需,支队军需主任,日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阵亡
   22、李宗南 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作战参谋,豫鄂挺进纵队作战科长,日反顽作战中阵亡
23、仇兆柱安徽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政治指导员,安徽第六行政区抗日剧团副团长,灵壁县特务中队指导员,灵壁县政治工作队队长,调入新四军后任灵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6月对日作战中,组织抢救伤员时遭当地土顽袭杀。
24、刘树藩历任新四军5支队组织干事,总支书记,巡视员,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8团政治委员,日反顽作战中阵亡。
   25、杨业珍 新四军鄂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陂安南县大队政委,1940年6月与顽军作战中阵亡
   26、官楚印 新四军游击6大队代理政治委员,8大队大队长,独立团团长,1940年7月黄陂王家河与日军作战时阵亡
27陈昭礼新四军军长叶挺秘书,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第70军上校参议兼战时干训班主任,日遭军统特务杀害。
   28、苏震 新四军豫鄂纵队《挺进报》编辑,襄西独立团政治委员,赴任途中遭国民■武装袭杀
29、顾士多新四军4支队9团团长,4支队7团副团长,江北游击纵队2团副团长,1940年8月无为石涧埠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30、徐绪奎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江抗第三路参谋长,挺进纵队2团团长,苏北指挥部9团团长,日反顽作战中阵亡
31徐世奎新四军4支队8团留守处政治部主任,4支队7团政治委员,1940年9月,日军15,17师团各一部附伪军一部共1.7万人扫荡津浦路东根据地,率7团回师路东打击扫荡日军,11日在盱(目台)龙王山与日伪激战中阵亡。
33、王友德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三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9月在京山坪坝保卫战中率部与千余日军激战阵亡。
34、高昆新四军4支队7团副营长,9团参谋长,1940年,国民&#师,游击10纵及驻定远,滁县日军对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实施夹击,10月28日在全椒复兴集战斗中阵亡。
   35、廖毅 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10月病故。
   36、邹志辉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团队大队长,应城县大队大队长,日攻打黄家滩日伪据点时阵亡。
37、王丰庆新四军1支队2团3营政治教导员,1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新编第六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独立1团团长,日掩护苏皖区委书记邓仲铭经过武进县吊桥镇时遭到日军千余人攻击,掩护突围时阵亡。
   38、李复 新四军2支队独立2团副团长,日接应邓仲铭时在吊桥镇遭千余日军合击,战斗中阵亡。
   40、漆承宏 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2团副参谋长 1940年11月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41、周大灿新四军游击支队1团3营营长,八路军4纵队5旅13团副团长,6旅17团副团长,日遭叛变之团长刘子仁扣押,突围时阵亡。
42、糜云辉新四军游击支队1总队1大队政治委员,1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4纵队6旅17团政治处主任,日被叛变之17团团长刘子仁,18团团长吴信容豫皖边保安司令耿蕴斋扣押,突围时阵亡。
   43、焦勇 新四军挺进纵队2支队大队长,4团参谋长,4团2营营长,日曹甸反顽作战中阵亡
   三、 东北抗日联军:42名
  1、李学忠 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军一部在抚松县东岗大碱场密营与敌人发生战斗,李学忠在战斗中牺牲。
  2‘史忠恒 第二军第五师师长 1936年10月 史忠恒率部在图佳铁路老松岭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3、夏云杰 第六军军长日率部队在汤原西北活动时,遭伏击,身受重伤,牺牲。
  4、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率军部及第四师一部在今靖宇县小汤河活动时,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5、曹国安,第一军第二师师长日率部在长白县七道沟附近与伪靖安军激战中壮烈牺牲。
  6、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日第一军第一师建立在本溪县和尚帽子的密营遭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宋铁岩壮烈牺牲。
  7、陈荣久,第七军军长日率部在小南河与日伪军激战中英勇牺牲。
  8、周树东,第二军第四师政委日率部在安图县大沙河附近与安图县伪治安队交战,英勇牺牲。
  9、李福林,第三军哈东游击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与敌作战中牺牲。
  10、郝贵林第三军第四师师长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龙山一带活动时,遭到日伪军的攻击,激战中壮烈牺牲。
  11、张甲洲 (张进思)
,原巴彦游击队长日在抗联独立师接应下,由富锦赴独立师营地途中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12、王仁斋,第一军第三师师长1937年10月率部于清原大扬堡附近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13、金 根,第八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日在桦川县七星砬子被叛徒杀害。
  14、马德山,第六军第一师师长1938年4月率部在萝北与敌激战中牺牲。
  15、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桦川县李贵屯牺牲。
  16、张相武,第四军第一师师长日率部途经富锦县国强街基附近遭敌包围,壮烈牺牲。
  17、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日在勃利县通天沟遭叛徒杀害。
  18、常有均,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日率远征部队到达海伦后,在通北一撮毛活动时被叛徒杀害。
  19、吴景才,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县老道庙与敌作战中负重伤,不久牺牲。
  20、李延平,第四军军长日在五常县一面坡西南方错草顶子宿营时,被叛徒杀害。
  21、徐光海,第六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日在宝清县张家窑与敌作战中牺牲。
  22、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牺牲。
  23、雷 炎,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日率部在海伦与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
  24、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日与五军主力部队在突围中于穆棱泉眼河伏击前来追击的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
  25、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日在率部队攻克安图县敌军重要据点大沙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26、李文彬,第二路军五军三师师长日率部在宝清遭敌袭击牺牲。
  27、冯治纲,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日率部队在内蒙阿荣旗任家窝堡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28、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日在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29、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日在今靖宇县龙泉镇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杀害。
  30、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日率部队在大饶河县大岱河伏击伪军的战斗中牺牲。
  31、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日日伪军偷袭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德都县朝阳山,在抗敌战斗中牺牲。
  32、张兰生,中共北满省委委员日与赵敬夫在同一次战斗中牺牲。
  33、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日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阿荣镇鸡冠山与敌遭遇,战斗中,高禹民牺牲。
  34、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日在宁安县镜泊湖南湖头小湾湾沟被日军包围,激战中壮烈牺牲。
  35、汪雅臣,第十军军长日在五常县石头亮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36、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日与汪雅臣在同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37、韩仁和,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第一路军参谋兼警卫旅政委日在宁安县镜泊湖上湾沟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38、魏拯民,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第一路军副司令日在桦甸县牡丹岭突围时壮烈牺牲。
  39、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日率部在莫力达瓦旗郭泥屯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40、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日率小部队在袭击鹤岗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遭混入队内的特务枪击,受伤被俘后英勇牺牲。
  41、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日到巴彦、木兰、东兴一带检查工作后,在返回总指挥部途中于青峰岭被敌包围,壮烈牺牲。
  42、陶净非,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陶净非率小部队执行任务时牺牲。
   抗日战争中在中国与国共两军作战战死的日军将领
  &&&&&&&
与国民革命军作战   
    林大八,陆军少将,日,死于上海。
    仓永辰治,陆军少将,日,死于上海吴淞。
    家纳治雄,陆军少将,日,死于上海。
    浅野嘉一,陆军少将,日, 战伤致死天津。
    加藤仁太郎,海军少将,日,死于长江下游 。
    杵春久藏,陆军少将,日,死于山西运城。
    饭冢国五郎,陆军少将,日,死于江西德安。
    小笠原数夫,陆航中将,日,坐机于湖北孝感被击毁。
    饭野贤十,陆军少将,日,死于南昌。
    山田喜藏,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北大洪山。
    田路朝一,陆军中将,日,死于安徽南部。
    小林一男,陆军少将,日,死于内蒙古安北。
    中村正雄,陆军中将,日,死于广西昆仑关。
    秋山静太郎,陆军少将,日,死于山东。
    左藤谦,陆军少将,日,死于江西鄱阳湖。
    木谷资俊,陆军中将,日,死于江西。
    水川伊夫,陆军中将,日,死于内蒙古五原。
    前田治,陆军中将,日,死于山西晋城。
    藤堂高英,陆军中将,日,死于江西瑞昌。
    大冢彪雄,陆军中将,日,死于晋东南。
    井山官一,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北宜昌。
    大角芩生,海军大将,日,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日 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上田胜,陆军少将,日,死于山西中条山。
    山县业一,陆军中将,日,死于安徽。
    酒井直次,陆军中将,日,死于浙江南溪。
    冢田攻,陆军大将, 日,死于安徽太湖。
    藤原武,陆军少将,日,死于安徽太湖。
    浅野克己,陆军少将,1943年5月,死于广东东江。
    仁科馨,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南。
    黑川邦辅,陆军少将,日,死于云南。
    布上照一,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南常德。
    中?护一,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南常德。
    下川义忠,陆军中将, 日,死于湖北应城。
    横山武彦,陆军中将, 日,死于浙江龙游。
    木村千代太,陆军中将,日,死于河南。
    和尔基隆,陆军少将 , 日,死于湖南衡阳。
    大桥彦四郎,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南长衡会战。
    左治直影,陆军少将,日,死于湖北荆州。
    志摩源吉,陆军中将,日,死于湖南衡阳。
    藏重康美,陆军少将,日,死于云南腾冲。
    南野丰重,陆军少将,日,死于云南芒市。
    与野山寿,陆军少将,日,死于华中。
    山县正乡,海军大将,日,死于浙江椒江。
    与八路军、新四军作战   
    沼田德重,陆军中将,日,被八路军击伤死于山东。
    阿部规秀,陆军中将,日,与八路军作战死于河北涞源。
    吉川贞佐,陆军少将,日 被共产党员刺杀于河南开封。
    饭田泰次郎,陆军中将,,与八路军作战死于华北。
    吉川资,陆军少将,日,与八路军作战死于山东半岛。
首先,从双方牺牲的高级将领数量来比较:1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大陆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是206位将领。无论是一百还是二百,都已表明战将伤亡惨重。如果不是积极抗战拼死抵抗,怎么会如此惨烈?在共产党人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仅有左权将军和彭雪枫将军(左权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彭雪枫为新四军的师长)。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了国民党军决不是处于从属地位。
其次,从抗击日军的数量和地域来看,国民党军的贡献则远远要大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军的对日战场是主战场,抗击着大部分的日军。仅从歼灭日军的数量来看就超过一百万,而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军和伪军共计五十几万。国民党军在除西北以外的广大地区抗击日军,而八路军、新四军只是占据华北和华中等地区,只是局部战场。国民党军在一次战役中歼灭日军的数量可以达到上万人(不少为日军精锐部队),如台儿庄大捷、万家岭大捷,而共产党的军队聊以自慰的平型关大捷只不过是歼灭一千多人的辎重部队。
再次,抗战胜利对日受降之时,中国的代表是国民党军总司令何应钦,而不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很多日军拒不接受八路军、新四军的受降只向国民党军投降就很说明问题。
还有在抗日战争的策略上共产党一直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其实也不尽然。
国民党在对日战略上不能说是错误。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异曲同工,同样是正确的战略方针。在“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的方针下,加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出现丧师失地,或者主动撤守一些地方,自然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大溃退”。俄罗斯就曾一再采取过这样的战略。在北方战争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俄国统帅都被迫决定向国家的腹地撤退,不得不放弃大片国土,以赢得时间,积蓄力量。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库图佐夫,他们在帝俄和苏维埃时代都被视为俄罗斯民族的英雄,而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国民政府1931年后的政策选择,不应再把国民政府的一些政策和策略简单化地视为软弱,甚至是投降主义。
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消极抗日,也正因为这样,国民政府始终是日寇打击消灭的主要对象,而国民政府面对的始终是抗日主战场。仅就长沙会战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3.3万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歼敌4.8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敌人5.6万人。它们和那次歼敌1000余人,所有大陆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一样值得纪念。据统计,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名,其中大部分是被击毙的。在毙命的日寇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军的战斗中,包括阿部规秀中将。在敌强我弱的格局下,有战就可能有败。只有一支躲避会战的军队才不会溃退,反而会不断壮大。如果只看一时一地之得失,那么,从日直到日本投降,国民政府的抗战史就只能写成一部“大溃退史”,半壁河山都丢在了它的手里!可是,胜利是从何而来的呢?
另外,抗战是艰巨的极为困难,要考虑到当时的现实情况和国内国际环境,不能靠冲动和口号办事。当时中国的作战准备和作战能力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比如在军火制造方面,中国除了来复枪和轻机枪外,还不能生产新式重武器。从财政状况来看,直到1937年对日作战前夕,国民政府的全年收入,主要来自商业税收,只有12.51亿元,以三比一折算,约合4.17亿美元。此时的日本是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面对这样一个敌手,不可能寻求速战速决,而只能是持久消耗战,因此就需要培育持久作战的能力。最后对决的时刻来得越晚,就越有备战的时间。国民政府在弱势和内乱的情况下并不是无所作为。比如,1932年就秘密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名为“资源委员会”),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如果像共产党提议的那样,事变后立即宣战,意味着中国孤立地和日本对决提早将近六年。自然,这样做是显得强硬,显得爱国,而且政治家也将因此赢得政治本钱和一时的名声。但是国家的命运必将是仓促应战以失败告终。要想打赢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需要长期准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史迪威对蒋介石只想得到武器装备却不愿作战的作法十分不满,几次要美援装备共产党的军队,并提出按战斗力来分配援助物资。44年9月为解救在滇西龙陵的远征军,史迪威提出调围堵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大军南下作战。这下戳到了蒋介石的痛处,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任。从此罗斯福对中国军队的抗战彻底丧失了信心,连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的热情也冷却了。魏德迈上任后,向罗斯福提议用美式武器为中国军队装备三十六个师,并进行美式训练,被罗斯福搁置不理。
<font COLOR="#、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
中华国民革命军方面部分战役(出动部队十万以上的)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7、枣宜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3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8、南昌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3、上高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7、浙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714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8、鄂西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9、常德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0、豫中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1、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6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2、桂柳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6万余人(《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23、缅北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4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前提:由于在目前主流媒体(电视、网络、文献、搜索引擎)中,关于共产党所消灭日军伪军的数量,具体数字大多出于政治原因而被模糊化,得不到一个精准的数字。而对于共军杀敌数量的史实,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渠道来界定,即共产党大陆关于自身杀敌数的宣传,此为其一;国民党台湾所述的杀日军数,此为其二;苏联方面统计的被共产党消灭日军数,此为其三;美国方面统计的共产党消灭日军数,此为其四;日本方面报道的在华伤亡日均数,此为其五。
数字罗列:
<font COLOR="#.共产党报告的杀敌数:约52万日军,117万伪军。
八路军:毙伤日军401648人、俘虏5096人、投诚710人。总计:407454人。
毙伤伪军312282人、俘虏402112人、反正136855人。总计:851249人。
新四军:毙伤日军117395人、俘虏1082人、投诚30人。总计:118507。
毙伤伪军175201人、俘虏108687人、反正46025人。总计:329903人
<font COLOR="#.国民党军报告的日军伤亡人数:48万。此数字由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
<font COLOR="#.苏联文献记载共军歼灭日军人数:15万。
<font COLOR="#.美国文献记载共军歼灭日军人数:5万。
<font COLOR="#.日军公布在华伤亡日军人数:&&&
数字分析:
<font COLOR="#.上述5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日军公布其伤亡人数于国军公布人数较为接近,而且40万的人数与靖国神社所谓“战斗英雄”“烈士”人数一致。故,我们可认定日军在华伤亡应为40万-50万人。而共军报到自己单方面杀敌52万,可视为无稽之谈。
<font COLOR="#.关于共军杀敌的真是数量,应从第三组和第四组数字中分析得出。作为亲共的苏联和亲国的美国给出的数字,应该是共军杀日军数量的区间值。即共军歼灭日军数量,应少于苏联方面的15万,而多于美国方面的5万,即为5-15万之间,远远少于其所宣传的52万之多。
分析论证:
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论证数字分析,首先是从真正消灭日军的大的战役来看,其次是从国共的武装力量上来分析,再次,从日军大将的伤亡上来看。
<font COLOR="#.真正的消灭日军的战争是
陕甘宁大捷战
以及百团大战
台儿庄会战等等
在真正战役的战争中才是解决主力死亡胜负的真正决战
上面的这些共产党打的就一个——百团大战
<font COLOR="#.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
<font COLOR="#37年3月左右,中华民国政府拥有1040万平方公里疆土,拥有4万万人民,拥有陆军270万,海军10万吨位,空军600架战斗机。而当时的中共逃到陕西时只有2万人马,1万3千条枪,3个县的人民、资源。在日开始的淞沪会战中,国民党70万军队与50万日军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横扫中华的梦想。远在陕北的两万红军如何能领导120万人的会战?
<font COLOR="#.
被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击毙的日军将领名单(部分)
<font COLOR="#.1
国军击毙日军大将及其军衔:
<font COLOR="#.加藤仁太郎, 海军少将,
毙于长江下游 .
<font COLOR="#.杵春久藏,陆军少将, 毙于山西运城.
<font COLOR="#.饭诼国五郎,
陆军少将,毙于江西德安.
<font COLOR="#.小笠原数夫, 陆航中将,
坐机于湖北孝感被击毁.
<font COLOR="#.饭野贤十,陆军少将, 毙于南昌.
<font COLOR="#.山田喜藏,陆军少将, 毙于湖北 大洪山.
<font COLOR="#.田路朝一,陆军中将, 毙于安徽南部.
<font COLOR="#.小林一男,陆军少将, 毙于内蒙古安北.
<font COLOR="#.中村正雄,陆军少将, 毙于广西昆仑关.
<font COLOR="#.秋山静太郎,
陆军少将, 毙于山东.
<font COLOR="#.左藤谦,陆军少将, 毙于江西潘阳湖.
<font COLOR="#.木谷资俊,陆军中将, 毙于江西.
<font COLOR="#.水川伊夫,陆军中将, 毙于内蒙古五原.
<font COLOR="#.前田治,陆军中将,毙于山西晋城.
<font COLOR="#.藤堂高英,陆军中将, 毙于江西瑞昌.
<font COLOR="#.大诼彪雄,陆军 中将,
毙于晋东南.
<font COLOR="#.井山官一,
陆军少将, 毙于湖北宜昌.
<font COLOR="#.大角芩生,
海军大将, 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font COLOR="#.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 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font COLOR="#.上田胜,陆军少将, 毙于山西中条山.
<font COLOR="#.山县业一,
陆军中将, 毙于安徽.
<font COLOR="#.酒井直次,陆军中将, 毙于浙江南溪.
<font COLOR="#.诼田攻,陆军 大将,
毙于安徽太湖.
<font COLOR="#.藤原武,陆军少将, 毙于安徽太湖.
<font COLOR="#.浅野克己,陆军少将,1943/05 毙于广东东江.
<font COLOR="#.仁科馨,陆军少将,1943/
06/01毙于湖南.
<font COLOR="#.黑川邦辅,陆军少将,毙于云南.
<font COLOR="#.布上照一,陆军少将,毙于湖南常德.
<font COLOR="#.中(火田)护一,陆军少将,毙于湖南常德.
<font COLOR="#.下川义忠,陆军 中将,
毙于湖北应城.
<font COLOR="#.,横山武彦, 陆军 中将,
毙于浙江龙游.
<font COLOR="#.木村千代太,陆军中将,毙于河南.
<font COLOR="#.和尔基隆,陆军 少将 ,
毙于湖南衡阳.
<font COLOR="#.大桥彦四郎,陆军少将, 毙于湖南长衡会战.
<font COLOR="#.左治直影,陆军少将,毙于湖北荆州.
<font COLOR="#.志摩源吉,陆军 中将,
毙于湖南衡阳.
<font COLOR="#.藏重康美,陆军 少将 ,
毙于云南腾冲.
<font COLOR="#.南野丰重,陆军 少将
,毙于云南芒市.
<font COLOR="#.与野山寿,陆军 少将 ,
<font COLOR="#.山县正乡,海军 大将,
毙于浙江椒江.
<font COLOR="#.2被共产党军击毙日军将领及其军衔
<font COLOR="#.沼田德重,陆军中将,,被八路军毙于 山东.
<font COLOR="#.阿部规秀,陆军中将,,被八路军 毙于河北涞源.
<font COLOR="#.吉川贞佐,陆军少将, 被共产党员刺杀于河南开封.
<font COLOR="#.饭田泰次郎,陆军 中将,
被八路军毙于华北.
<font COLOR="#.吉川资,
陆军少将, 被 八路军毙于山东半岛.
由此可见,被八路军击毙的最高日将是中将阿部,但国民革命军和敌后游击队击毙的最高将领是大将,(除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8年间,数百万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了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中国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达206位[中国大陆史学界认可115位]。其中,张自忠为一级上将,是二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206位将军中,有20余人为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时饮弹自尽,44人为与敌肉搏时牺牲)
&因為中学的歷史书(包括我看的许多别的书)只写过淞沪,南京,平型关,臺儿庄,武汉,重庆轰炸,百团大战,皖南事变,湘豫桂大溃败,远征军,至於别的就没有了,所以有种印象,国军打仗不行,只是搞摩擦防共,最后还没有防住。
  事实并不如此,首先在当时的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承担著艰巨的正面战场作战任务,摘录资料如下:
  1931年
  江桥抗战(日-日)
  1932年
  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1932年3月)
  1933年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
  1936年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1937年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忻口战役(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四行仓库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1938年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
  臺儿庄大战(1938年3月-1938年4月)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万家岭战役(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小界岭战役(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1939年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1940年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0年12月)
  1941年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1942年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1943年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1944年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又称“湖南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
  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
  1945年
  湘粤赣战役(1945年1月-1945年2月)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1945年5月)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
  所以有几点可以确定:
  1抗战的主体是国民党
  (推荐郭汝瑰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中国共產党在抗战中扩充了实力
  (这当然无可厚非,只是在民族危机关头还搞摩擦就很让人切齿了,摩擦到底是谁弄的就不好说了,至少我觉得一边倒的说辞是不可信的。)
  蒋介石在过去给人的印象是不抗日,只剿共。从战争爆发以后蒋的态度来看,这是不可信的。从很多细节,诸如训练80个师收复东北,可以看到蒋对中日这场战争是早有準备的。战略上的由东向西和时间换空间我觉得是能够撑到最后的必要条件,都很清楚说明蒋并非不抗日,否则断难支撑8年之久。
  当时国民政府有以下几点困难:
  1.连年征战(北伐,中原大战,剿共,閔变)伤痕累累。
  2.各国的战争赔款及日本的步步进逼。
  3.在国际上孤立无援,在后期由於军援受制於美国。
  4.武器装备落后,士兵作战经验缺乏。
  5.自身派系林立,协同作战不力。
  所以有些仗打得不好是有原因的,而非国军不能打,八路军可以去打游击,可是国军不能也全去打游击。初中歷史课上老师曾说过一个事儿,就是西方把希特勒进攻波兰定為二战爆发,其实早在37年在中国战争就已经全面打响了,但是这个说法很可笑,因為中日之间爆发战争并不意味著世界大战就开始了,从西方学者轻视亚洲战场也可以看出中国战场和西方的不同,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就和希特勒的德国必会在欧洲挑起战事一样无法避免,由此可以看到亚欧的战场是分离的,除了同盟国和轴心国这两大集团,两者在事实上并无多大联系,另一个原因就是中日双方的实力相比欧洲战场逊色许多,这点从诺门坎战役就可看出端倪。即使如此,日本相对於中国来说还是不在同一个量级,看到那些舍身炸坦克,利用血肉之躯阻击强敌的惨烈壮举不禁黯然泪下,以一个落后贫困的弱国对一个先进强大的国家独立作战8年而不屈服,曾经觉得日本武士道精神很顽强,中国军人又何尝不英勇,只是更添悲壮,片名起得很贴切,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比如中国在整个战局中起到的作用),只是被之后的内战削弱了,人们还来不及反思,悼念就陷入到另一个漩涡中去了,片中有些部分应有夸大之嫌,否则国军怎麼会在之后装备精良的状况下如此一败涂地呢?(另外在二战结束后失去了外蒙,国家的领土再次蒙受巨大损失。)
    一寸山河一寸血    
    作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少数规模最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达近百万。在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
团、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还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所有兵力的1/3。而随著日本军队的不断增兵,其参战部队总兵力达到25万人左右,包括陆军共9个师团又2个支队(相当於1个旅团),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以及海军第三和第四舰队。其调动规模也是史无前例。
    “我们一天要消耗一个师!”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劳声环说,“我们装备不如他,我们的空军有250架,对方是3000多架,在上海的黄浦江上、长江口,日军有4艘航空母舰,黄浦江和长江有一百多条军舰。我们250架飞机对3000多架飞机,怎麼打啊?”
    “头一仗我们的旅长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剩下旅长,一个旅管两个团,师长都要到前面督战,后来他们都牺牲了……你想想,我们的牺牲有多大……”当年淞沪会战的军官易谨与劳声环都已是耄耋老人,回忆往事,两位老人都泣不成声。
    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3。“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战争其实是两国总体实力的比较,参战的第26师副连长何聘儒战后回忆说,当时他们所在师里,一个步兵连只有3挺机枪,50多支汉阳造步枪,而且枪支时有残缺不全,有的甚至没有来复线,乃至用麻绳捆绑避免枪栓脱落。我们欠缺的也不仅是装备。劳声环后来回忆一个很小的细节:埋锅造饭,“行军锅在那里做饭,烧得满天烟火冲天,这等於报告敌人,‘我在这里你来啊’,我们很多的部队,没有跟敌人见面就垮了,就这样被日本的炮兵、飞机给炸了。”
    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沪战场,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队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就这样常常整连整营战死,而后继部队的士气却从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无前。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88师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其中仅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就达约200人。陶峙岳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為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沪战场,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队,全无派系争斗中的推諉,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在战争最為激烈的蕴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鐘内就全部阵亡!
    战争中先后有数十位少将甚至中将阵亡,甚至有中国高级将领因為失去阵地而毅然自杀成仁。战后何应钦在回忆中记载,淞沪会战中,“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眾,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60多年过去了,蒋介石动用70万国军发动了淞沪会战。在会战中,国军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国军陆军為补充战损而五次发布动员令,超过半数的团职以上高级将领以身殉国。淞沪会战未能阻止日军占领上海,却改变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战略部署,还為上海资本向西转移赢得三个月时间。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不是叶挺的新四军,而是孙立人的新一军。新一军远征缅甸,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
10.9万人。在新一军攻占缅甸重镇於邦的时候,下属向孙立人询问如何处理日军战俘,孙将军的回答是:你去问问那些狗杂种,都谁到过中国,到过中国的就地枪毙,以后都这样办。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只不过是消灭了一支日军运输队。而且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又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李向阳和他的游击队是虚构的,真正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军队是国军的委员长卫队。这支军队使用德军的装备,甚至有德军教官亲手指导。在南京雨花臺,委员长卫队的两个营独自阻击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一共只有六个甲种师团),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影视作品中恶贯满盈的张灵甫是抗战英雄。在长沙会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包抄小道,夜夺张古峰,為国军成功阻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还為抗战丢了一条腿。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的8000名官兵阻击10万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有200人能够战斗。师长发出了74军
57师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武汉上空爆发过持续时间仅次於不列颠空战的武汉空战。那场空战中,国军空军击落日军飞机78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那个时候,每当防空警报响起,很多武汉市民不是鉆进防空洞,而是爬上房顶,為的是能看到日军飞机被击落的场景。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重庆有17家军工厂在敌机轰炸下坚持24小时不间断生產。以金陵军工厂為例,抗战期间共生產迫击炮7000门、重机枪1.8万挺、步枪28万支、手榴弹30万枚、de-tona-tor包20万个。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日军投降书是什麼样子。為什麼GCparty只宣传9.18日军侵华而不宣传8.15日军投降,不让国民看看日军投降书?难道仅仅是因為文中多次出现: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向蒋委员长投降。或者是因為受降落款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要知道,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不是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战事初起,国际人士一般认為,中国决不能抵抗日本的武力,抗战简直是发疯”,曹聚仁曾这样写下当时国际社会对淞沪会战的看法。但中国军队恰恰通过这样的浴血奋战赢得了国际社会尊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逊(Evans
Carlson)作為罗斯福总统的特使1937年8月抵达上海时,正值炮火连天。一个月后,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里这样写道:“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為共同的事业奋斗。”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需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谢谢合作。
&&&&博客宗旨:认真·客观·广博·全面,避免歧视、排斥、污名和偏见,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博客栏目:广告位、企业视点、质量维权、每周一评、新闻直击、关注海西、聚焦闽南、见证福州、探访闽北、踏上闽西、新走闽东、穿行莆仙、情旅八闽、房产资讯、汽车频道、观茶品茗、文化评述、随笔杂感等。
王子党·看海西·看八闽·福建第一眼博客
手机:暂无(需广告赞助商支持)
QQ邮箱(广告洽谈):
【福建第一眼博客】
【点击:首页更精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儿庄战役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