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1998年油画水粉画鉴定拍卖拍卖

《汗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中国史钩沉》油画系列作品——八联组画 - 油版雕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汗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中国史钩沉》油画系列作品——八联组画
刚完成《汗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中国史钩沉》油画系列作品——八联组画,现发于网上,与大家探讨与交流。
《汗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中国史钩沉》油画系列作品
& && && && && && && && && && && &--------八联组画120CMX120CMX8
& && && &&&2008年------2012年
汗血马一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又名大宛马、天马。当今马史学家称其学名为: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因其产地位于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的阿哈尔绿洲而得名。中国著名马学家谢成侠教授首先论证(注1)(注2)继而学界公认:历史上的汗血马就是阿哈尔-捷金种马的祖先。(注3)汗血马体型特征为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奔跑速度快且耐力强。从古至今因其汗血的神秘性而成为千古传奇。在中国更成为绵绵不绝的汗血马文化。
汗血马产地还有西汉大宛国所在的现今费尔干纳盆地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坦吉克斯坦,以及紧邻的俄罗斯。
& && &&&提要
本油画系列作品以视觉艺术的形式,首次全面集中的表现了汗血马从西汉至今的一段独特的中国历史。提出和论证了自己对汗血马文化的见解,因触及了中国油画界尚未关注过的题材内容而具有开拓性的重要意义。
历史的滥觞
2南北朝 金戈铁马
辉煌的史籍
4宋朝 互市买马
5元朝 草原铁骑
6明朝 远去的挽歌
7 清朝 汗血钩沉
8 当今中国 轮回重现
全图(八件油画作品拼接图)八联组画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发现汗血马到其东入中原,汗血马曾兴盛上千年,然至明朝却渐次淡出人们的视线,清朝以降终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但进入廿一世纪,汗血马又重现中国大地,这种历史的轮回,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链,呈现出一段波澜起伏的汗血马中国历程。油画系列作品《汗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中国史钩沉》八联组画的创作便取材于这段历史。
油画系列作品主旨希冀通过艺术形象生动的再现汗血马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这段独特的历程,从而展现出别样的中国精神品格的汗血马文化气象。
汗血马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诸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油画系列作品根据历史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如实的描述。这些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广,旁及到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中国古代盔甲的沿革、(注4)中国古代地理版图的流变。(注7)尤其是中国骑兵史的进程恰与汗血马的历史描述同步,故本作品对于战争的描述不可或缺。而古代战争涉及的内容同样广泛。
比如《2南北朝 金戈铁马》画面主体骑兵脚踏马镫回身满弓射箭。南北朝出现的马镫,是马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不可不表现。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明光铠,这也是中国古代铠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作品在艺术形象的表现汗血马的同时,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客观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图《2南北朝 金戈铁马》
《汗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中国史钩沉》八联组画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了这一过程。视觉艺术的描述大多需要观者的想象参与,没有想象过于直白的自然主义客观再现是索然无味的,无异于看图说话。因为形象思维是艺术的本质特征。本组画作品采用典型形象高度概括汗血马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局部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斟酌。读者只要细细品读就不难体味作品的内在深意。
比如《6 明朝 。远去的挽歌
画面悲壮萧瑟,色调沉郁苍凉不仅仅是暗示汗血马离我们远去,还可以联想到骑兵史暗淡的未来。这样艺术形象既对历史作了高度概括的描述又传达了作者的主观情绪。
图《6 明朝 。远去的挽歌
艺术形象除了如实再现特定的情景外,有时对于学术界难有共识的问题却可以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个人的见解。从而巧妙的传达出难以言说的主张。比如《7清朝。汗血钩沉》,清朝是否存在汗血马学术界并无定论。如何来表现这一观点?作品巧妙的用将消失在虚空中的骨架马来暗示马的“无”但这个“无”却又是能看见的“物”。这种悖论让读者根据画面结合个人的经历学识修养自己去得出答案,这种见仁见智在本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
图《7清朝。汗血钩沉》
组画作品共八件,首位贯通、一气呵成。八件作品分八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阶段。1西汉历史的滥觞。2南北朝 金戈铁马。3 唐朝 辉煌史籍 4 宋朝 互市买马 5 元朝 草原铁骑 6 明朝 远去的挽歌 7 清朝 汗血钩沉 8 当代中国轮回重现 。
八联组画作品构成上起承转合,变化中有统一。
1和8首尾呼应,都用黑色马
2和5全侧面的马但方向和颜色不同
4和7正面马和背面马的不同
3和6热烈奔放和萧瑟沉郁的对比
整个八联组画作品连接在一起,色调前半部偏暖,后半部偏冷,但最后一件偏暖是因为要呼应开头第一件作品。总之八件作品开始到结尾起伏有致首位贯通,这正如汗血马在中国历史上的经历一样跌宕起伏、柳暗花明。
八联组画虽是一件完整的作品,但八件作品同时亦能独立成幅。每件单个作品也完整的表达了相应的历史。
本帖最后由 苦行僧L 于
23:45 编辑
1# 苦行僧L
& && && && && && && && && & 一
& && && && && && && && && &西汉
& && && && && && && && & 历史的滥觞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发现古大宛国神秘的汗血马。【史记。大宛列传】记载 :
“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注5)
图。局部1。(张骞出使西域发现汗血马,回往东方京城长安向天子禀报)
图。局部2。(张骞出使西域发现汗血马,回往东方京城长安向天子禀报)
作品右上方的背景用汉像砖的形式完整的表现了汉武帝获取汗血马的整个过程。
接着 “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於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注5)
图。局部 。汉使携重金及铸成的等大黄金马去换取大宛汗血马。
但意想不到,大宛国认为汉距此很远,兵不能至,爱其宝马不肯与
。汉使损金马,大宛国旗下郁成王遂杀汉使,金马被夺。
金马被夺。
天子大怒“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
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注5)
图。局部 。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军征伐大宛。
但第一次伐宛战争失利,返至敦煌。
公元前101年第二次伐宛,大宛内乱,王毋寡被杀,战争胜利。至此
“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注5)
图 局部。汉军携汗血马班师回朝。
汉武帝终于获取了数量可观的汗血马。并立大宛昧蔡为宛王。
。 画面右下角表现了汉武帝正在欣赏获取的汗血马时
汉武帝十分爱马,公元前120年,卜卦“神马当从西北来”,而暴利长在渥洼水捕得神马献之,正好应了爻文,武帝认定此马便是太一神所赐,作了《太一之歌》,后世通称为《天马歌》。《史记》卷二十四《乐书》做了记载。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获取大宛汗血马后又作天马歌,将前者天马改名为西极天马。大宛汗血马为天马《史记·乐书》做了记载。
 天马来兮从西极, 终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东汉时班固作《汉书》,在卷二十二《礼乐志》中收录了这两首诗,列为《郊祀歌》十九章之十,已与《史记》有很大的不同。因用于祭祀的乐歌所以这两首原本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的句式由带有“兮”字的七言句改为短促庄严的三言句,变成了符合政治目的的“郊祀歌”。
前一首是: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诗后注明:“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
  后一首是: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诗后注明:“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汉武帝与《天马歌》赋诗是汗血马东入中原标志性的开始。
这也是汗血马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来传奇历史的滥觞。
图 1西汉 历史的滥觞 全图
作品画面主体马从天而降,横空出世。如乌龙凸现,惊世骇俗。黑色的汗血马强烈扭动的躯干,发达的筋腱,优雅而修长的体态,颈高头小,英气勃发、不同凡响。俨然传说中的神秘天马。
& & 【汉书】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记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大宛国一直年献汗血马二匹。不久长安有数量可观的大宛马(汗血马)和种有大面积的苜蓿。【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中均有如下描述:天子以“天马”(汗血马)数量大,又有许多外国使者到来为理由,在长安宫殿不远的地方大面积种植葡萄、苜蓿,一眼望不到边。(注6)当时种植苜蓿就是为了饲养大宛汗血马,可见当时到达长安的并通过自繁的汗血马数量之多。(注2)
西域马种引进之后,通过对汉朝前期和后期出土马匹形象对比研究,汉代后期的马匹都有明显的“天马”的特征。这正是汗血马文化现象在汉代形成时的直观反映。使中原马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唐代“既杂胡种,马乃益壮。”(注7)从这时起,天马就成了良马的代名词,张衡《东京赋》中说:“天马半汉”,反映的正是这一状况。(注8)
西汉汗血马的出现在中国马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是本土马文化(春秋战国的“千里马”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汗血马对古代著名铜马、石刻马与绘画马有直接影响。最为著名的是陕西兴平鎏金铜马与甘肃武威铜奔马。后者被郭沫若命名为马踏飞燕,(注9)(也有称马超龙雀的)
以上所引,即【史记】、【汉书】中有关大宛马的描述。以后各朝代有关汗血马的引述及称谓,皆出于此,并于诗赋中常用“汗血马”一词,而正史则常用“大宛马”来叙述。(注2)
图 局部 黑马全身图
汉武帝获取汗血马的真正目的学术界有很多看法,但以下两点是肯定的。希望互通友好,与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为改良马种,建立具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进而加强国防,抵御北方匈奴的威胁。
汗血马是世界文化史上重大事件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西汉的版图
画面的上方表现了丝绸之路及当时的西汉版图,示意性的标注了西汉和大宛国的地理位置。(注10)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征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汉代是一个多战争的年代,所谓汉匈三百年。
画面的左下角表现了不同的战争场面,这既表现了那个时代,同时又烘托了画面的气氛。
本组画作品总体基调为暖褐黄灰色调,力图表现一种沉稳的悠久的历史。色调根据八个具体作品内容又有所变化。
&&作品1《西汉 历史的滥觞》意指汗血马文化在中国的发端和开始。而且是像杀出一匹黑马那样开始的。汉代是一个崇尚黑色(包括红色)的时代,主体马的设计为黑色这是时代与主题之需要。即史家公认的评价:大汉沉雄。同时也为最后一件作品《当代中国重现轮回》的黑色马做呼应之铺垫。
不错的说..............
2# 苦行僧L
& && && && && && && && &&&南北朝
& && && && && && && && & 金戈铁马
南北朝早期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魏太武帝系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南败刘宋。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魏书】中记载: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冬十月癸卯,行幸雲中。十有一月壬申,車駕還宮。甲申,破洛那、者舌國各遣使朝獻,奉汗血馬”。 (注11)
画面右上角示意性的表现了南北朝的版图及北魏武帝拓跋焘接见破落多国奉献汗血马的情景。(注10)
图 局部&&版图及北魏武帝
南北朝时帝王的服饰开始有了黄色的成分,(之前的帝王多为黑红色)。
& && & 南北朝、隋唐时,“大宛、康居”等国名已不存在,此记载中提及的破罗那、者舌两国就是“大宛”&&国和“康居”国。
& &汉代至南北朝前,史书记载大宛国向中原各朝多有汗血马的朝献。
图 2 南北朝 金戈铁马 全图
画面主体马为汗血马中最具特征的金黄色。汗血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法轻灵优雅。尤其他那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画面中一名骑兵驾驭疾驰,回身满弓射箭。南北朝时马镫已出现,马镫的发明与运用在骑兵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是组画在西汉与隋唐之间的这段历史中何以选择南北朝来表现的原因
黄色汗血马侧身全图
图 局部 南北朝骑兵全身图
关于马镫的发明准确的时间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有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说、有东晋永昌元年(322)或稍后说、以及北魏中期说——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墓**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时间为北魏中期。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在南北朝时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发明,即明光铠的出现。(注4)
马镫和明光铠在画面中的南北朝骑兵身上如实表现了这一时代特征。
南北朝时重骑兵也很活跃,为烘托画面气氛和准确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画面背景中分别表现了重骑兵冲锋的场面。战马和士兵均身着铠甲。虽然它们之中未必有汗血马的身影。(有人认为汗血马负重能力差)
画面的上方表现了重骑兵。
南北朝时仍然是一个战争频仍的时代,
画面下方表现了宏大的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
金戈铁马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画面仍然为暖褐黄灰色调,因为汗血马东入中原南北朝仍处于一个高峰期。唐以后才次第消失,所以唐以前的色调沉稳明朗以后的其他作品画面灰色的成分就加重了,变得冷峻而深沉,因为那时汗血马越来越少了)
4# 苦行僧L
& && && && && && && && && &唐朝
& && && && && && && && &辉煌的史籍
中国封建时代的巅峰是唐朝,汗血马的发展与西汉一起成为两座历史的丰碑。
图 局部&&唐朝的版图
画面右下方示意性的表现了唐朝的版图中破罗那(大宛国)、康居国。吐火罗国的位置。(注10)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当时的强大,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的疆域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唐会要】记载: “康國馬。康居國也。是大宛馬種。形容極大。武德中(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康國獻四千匹。今時官馬。猶是其種。”(注12)
【续博物志】中也记:“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一曰
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骢。”(2)
汉代大宛国的“大宛”的称谓,在隋唐以后曰:破洛那。也有译作拨汗那、浠汗、跋贺那等的。
盛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破洛那(古大宛)国经唐玄宗恩准敕改为宁远国,位于中亚锡尔河之北。据【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的外臣部·朝贡第四记载:“天宝十年。。。十载二月宁远国奉化王阿悉烂达干遣使献马二十二匹。。 ”天宝十三年。。。九月宁远奉化王遣使献胡马及方物是年康国遣使朝贡。”(注13)
& & 【唐会要】中记“吐火罗国,开元八年&&,献名马。…….南崖穴中,有神马。国人每收马于其侧。产名驹汗血马。北界接西域大宛之地”。(注14)
隋唐时期,破洛那等国贡献汗血宝马颇多
3 唐朝 辉煌的史籍 全图
画面中主体马英姿勃发,气势不凡,充满朝气和自信。汗血马为紫红色作奋蹄立姿状,嘶鸣高昂着头,这象征着一种大唐的气象,即大度与自信。正如站立旁边的唐太宗双手叉腰,年轻英武,欣赏汗血马的身姿。而他身后虚化的双手,慢慢上抬示意上升的态势,暗喻了一种昂扬的国家意识的精神状态。而紧挨着唐太宗身边的天际边的红色骆驼剪影,象征了西域的丝绸之路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持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唐朝的国际地位蒸蒸日上。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中心。
图 局部 汗血马全身图
图 局部 唐太宗李世民全身像
汗血马文化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中国美术史上有代表性的画马名家是曹霸,韩干。唐玄宗李基隆将义和公主远嫁宁远国王为妻时,宁远国王向玄宗献“胡种马”(汗血马)两匹,玄宗命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 。而韩干的名作《照夜白》就是据此画的。(注15.18)
唐太宗与大宛千里马有着不解的姻缘,昭陵六骏浮雕的战马中就有汗血马的身影。据专家考证,至少六骏中的什伐赤和特勒骠是胡马,其浮雕形态为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注15、18)
昭陵六骏的浮雕像
画面右上方的昭陵六骏的浮雕像表现了这一点。
唐代歌咏汗血马的作品不少,有描写宫廷骑乘汗血马的情景,有写李白骑乘过汗血马的诗句。李白的《天马歌》神奇浪漫,托物言志。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也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作品: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16)
李白、杜甫象。
画面中右上方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了李白、杜甫的形象。
唐玄宗时的汗血舞马更是盛况空前。西汉引进大宛汗血马及西域良马东入中原后 ,不仅表现在对匈奴作战中汗血马以马舞态势吓退匈奴骑兵,至唐代汗血马文化的内容就更为丰富,即舞马的发展。其场面极为壮观,但见四百蹄各为左右,皆中音律,唐舞马“规模甚大、修饰富丽。”( 注17)这是汗血马又一奇观。
唐代仍有战争,如唐初李世民南征北战统一唐朝的战争以及后来的北伐高句丽甚至安史之乱等。
画面右下角表现了唐朝的战争场面。
& & 马球在唐代盛极一时,马球运动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最好手段,由于这一军事目的,在统治者的提倡下,马球运动在唐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成为一种时尚。在唐代风行了整整一个王朝的300年时间。马球运动不但对骏马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同时又对骏马的数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故而唐人有所谓“宛驹骥骏”,“善价千金未可论”之说。(注18)
唐人打马球
画面右下角表现了打马球的场面。
汗血马除御用外,还用于马种繁殖改良。【朝野佥载】卷五中记载:“隋文皇帝时,大宛国献千里马,曳地,号曰“师子骢”。唐文武圣皇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注19)“狮子骢”,于隋末时已是老马,唐皇俘获后,饲以钟乳,仍生五匹良马。可见当时很重视马种的繁殖,但汗血马何以在中国消失?一种观点这样认为,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老路。另外 郑亦辉教授认为汗血马负重能力差、以及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等自身缺点造成了它的局限。因此唐朝成功的培育了唐马,一种重型乘用马。以适应军用盔甲加重的需要。这种情况同欧州的中世纪战马很相似。马学家王铁权博士认为现在的河曲马,为唐马的后代。(注20)
本组画作品的高峰是唐代,色调仍是暖褐黄灰色,但更偏饱和、响亮一些。西汉和唐朝是本组画系列作品的两个亮点。
5# 苦行僧L
& && && && && && && && && & 宋朝
& && && && && && && && &&&互市买马
北宋南北对峙时期。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南宋与金南北对峙时期。
西夏、大理、吐蕃诸部,疆界与北宋时相若。
图 局部& &北宋的版图
画面上方示意性的表现了北宋与与西域产汗血马的黑汗国地理版图位置。(注10)
【宋史】中没有【西域传】,故相关的史料缺乏。
& &尽管如此宋代的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五马图』之题跋可知,北宋时西域尚有贡马进京。
& &《五马图》为传世佳作,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米,无名款。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注15、18)
图 局部& &《五马图》&&( 上方)
图 局部&&《五马图》& &(下方)
画面背景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用宋代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来生动具体的阐释宋代汗血马活动的状况。
另外宋代的边地互市买马,可以通过此途径获取需要的战马。当然也就包括汗血马。
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本土产过汗血宝,【玉海】所载宋哲宗元祐年间,向熙河(今甘肃临洮县)帅蒋之奇“贡骏马汗血者”的“ 西蕃”地区。此“西蕃”极有可能是指临近宋代“熙河”的洮河之西吐蕃族。(注9)
图 4 宋朝 互市买马 全图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不尚武就文弱。因此画面中心表现了一匹正面站立,没有活力规规矩矩的,漂亮至极的灰白色的汗血马。这种优雅的灰白色恰是歌舞升平文弱宋代朝廷的象征。
图 局部&&汗血马全身图
灰白色马是汗血马品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往往一下就可以在不同的马种中辨认出来
与之相应的也就是和平宁静繁华的宋代都市汴梁,这里驴多马少。灰白色汗血马的身后用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为背景,点明作品的时代背景。(15、18)
画面的中心位置的背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画面仍延续暖褐黄灰色调,宁静中的唯美。但画面静中有动,上方灰黑色的阴云密布暗示了宋朝来自北方和西边的威胁及潜在的激荡风云。
6# 苦行僧L
& && && && && && && && && & 元朝
& && && && && && && && && &草原铁骑
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四大汗国。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西则为伊利(伊儿)汗国,花剌子模以北是钦察汗国。其版图东北抵鲸海(日本海)和**半岛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南接尼波罗(今尼泊尔)、缅甸、越南,东南临海,幅员极为辽阔。
图 局部&&元朝的版图
画面上方示意性的表现了元朝的版图及汗血马出产地察合台汗国的地理位置。((注10))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称雄一世。欧亚大陆几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成了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一统天下。据传汗血马曾是成吉思汗的坐骑,因为当时产汗血马的地方就是蒙古人的属地。
&&蒙古草原铁骑来去如风,这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欧亚大陆行程万里在时间速度上望尘莫及的。蒙古骑兵每人可拥有六匹战马,轮番骑乘,这样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续长途奔袭,他们以母马为好,马奶可以解决食物,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依赖后勤部队的支援而连续作战。这是真正的轻骑兵,无往而不胜。(注21)
图 局部 蒙古戎装骑兵
图5 元朝 草原铁骑 全图
画面主体是骑乘红色汗血马,挥舞战刀倾身高喊,狂奔于大草原的蒙古骑兵。汗血马四蹄腾空,伸展为极限,飞驰于空中,具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气势。骑兵飘动的敞篷据说是成吉思汗建议用丝绸做的,因为中箭后可以很顺利的连同丝绸一块拔出箭头。马背后方还有蒙古人常用的毡子,骑兵身着铠甲,(4)身背弓箭,凸显草原民族彪悍的性格。他的后面是民间装束正俯身发箭的骑兵等。在这排山倒海式的众多蒙古骑兵中,在他们的南北征战里一定有汗血马的身影。
图 汗血马侧身全图
图 局部&&战争场面
画面下方用灰色的草原飓风及隐约的战争场面象征毁灭一切的战争死神。
图 局部& &蒙古重骑兵
背景中上方还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重骑兵。
画面构成动感极强,色调仍为暖褐黄灰调,但灰色的成分更多一些了,画面雄强但逼人之气扑满而来。
内蒙古刘东
strong#|strong#|欣赏。。新作品
7# 苦行僧L
& && && && && && && && &&&明朝
& && && && && && && && &远去的挽歌
&&明朝前期,北元帝被明军追击而北逃后,去国号称鞑靼。鞑靼之西则为瓦刺。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为两半。永乐十六年(1418年),东察合台汗西迁至亦力把里(新疆伊宁),西察合台则占有阿姆河和锡尔河间的河中地带。十四世纪的帖木儿帝国 据此作为他的广袤的帝国的中心和战争策源地。
(注10、23)
出产汗血马的锡尔河流域和阿姆河流域的帖木儿王朝紧邻亦力把里。明朝与亦力把里及帖木儿王朝的朝贡不断。画面右上角地理版图示意性的标明了明朝和亦力把里的地理位置。(注10)
图 局部&&明朝版图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便欲通西域,《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有如下几段记载“屡遣使招谕,而遐方君长未有至者。二十年九月,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
“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儿贡马二百”。
明英宗“正统四年贡良马,色玄,蹄额皆白。帝爱之”。
明景帝“景泰七年贡阿鲁骨马时,给赏为。。。所进阿鲁骨马每匹彩缎四表里、绢八匹”。(注20)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阿鲁骨”是突厥语Arghamak之译音,是撒马儿罕土库曼马的名称。这个发音语与俄语的“阿哈儿-捷金”的发音几乎一致。可以认为在进贡的大量波斯马中,有“汗血马”。 (注2)
& &帖木儿王朝的首都即撒马尔罕城,意为“肥沃的土地”。【隋书。西域记】称为康国。同时也是中亚地区的历史名城,现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兼第二大城市。
明成祖朱棣即位初,帖木儿已成为十四世纪的强大帝国,企图远征明朝,但永乐三年帖木儿死,其孙哈里嗣,继续与明朝往来 。因此明与帖木儿朝的贸易往来一直未断;
& &【明史】载:永乐十三年,帖木儿王朝来使进贡后,当永乐帝派中国使首次来聘之时,沙哈鲁遣送之还朝,携灰白色马以献。帝喜此马,故第二次遣使,多赍赐品以报。(注2)
图 局部&&明成祖 。汗血马
画面右下角,示意性的表现了永乐皇帝接见朝贡汗血马使者的情景。
&&汗血马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是在明代,这是多数汗血马研究者的观点。
6图 明朝 远去的挽歌 全图
作品画面中是一匹迎风伫立低头侧身的灰白色靑骢马,它的后面同样是垂首站立的明代骑兵。(注4)他全身戎装身挂弓箭,手提出鞘的战刀指向地面,劲风刮起它的战袍,萧瑟之气,慷慨悲壮。
图 局部&&侧身汗血马全身图
图 局部& &明军将士 汗血马局部
画面是如此的苍凉。这是一个虚空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场景。汗血马就像阴霾的空中的朵朵乌云渐渐远去。人马的脚下也非实地,而显得漂浮不定,缓慢上升的地面中但见马的骨骸,红夷大炮,(注24)地平线上朦胧的战争场面,模糊的渐行渐远的马的身影。这一切都暗示了汗血马走向没落的未来。
图 局部& &红夷大炮,
画面下方示意性的表现了这一点。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兵车,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中国的骑兵历经西汉时,已经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农耕民族以骑兵击败游牧民族的奇迹。在随后的唐代达到了骑兵辉煌的顶峰。但宋之后火炮的发明。预示着冷兵器时代即将走向他的最后。骑兵史的终结,(25)意味着汗血马的同步命运。这种江河日下的命运在明代已见端倪。
作品基于主题的需要,色调变得更为深沉,但这种重灰色不乏一种悲壮之气,主体的人马虽只是不动的侧身站立,但周边的环境却给人一种暗中涌动的情绪,造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一种气场在画面中流动。
9# 苦行僧L
& && && && && && && && &&&清朝
& && && && && && && && & 汗血钩沉
清朝末期的版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
图&&局部&&清朝末期的版图
画面右上方示意性的表现了当时的地理版图。((注10))
【清史稿】列传三百十六。属国四。记载:“浩罕,古大宛国地,一名敖罕,又曰霍罕,。。乾隆二十四年。。。旋遣头目托克托玛哈穆等贡马京师。”(注26)
【清史稿】中记载贡马二字前没有汗血字样,但因浩罕是古大宛国所在地,从而推断出贡马是汗血马。
汗血马的官方历史记载唐以后就出现了断层,但有关专家的论证认为汗血马的消亡是在明之后。更有学者认为清代仍有汗血马的存在。支持这种观点的包括《汗血宝马》的电视连续剧。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历史是可以想象的,这种想象来自汗血马从西汉以来本身具有的神秘传奇性。因为至今对汗血马的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未被解决。其中就有何谓汗血?非系谱外土种汗血马的认定,汗血马产地的定位,以及产地扩大范围的界定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清代是否有汗血马就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画面表达了这种不确定性,并形象的阐释了这一点。
7图 清朝 汗血钩沉 全图
画面天空中的汗血马在虚空中渐渐走向消失点,这些马已不是生活中的马,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马,因为每匹马不等的透出骨骼,暗示“无”的概念。但这个“无”却又是有型的实在。因为我们明明可以清楚的看见它的存在。
&&它们由大到小,没入虚空,它们真的消失了吗?历史的答案是模糊的,但又是确定的。它等待每一位关注者自己去得出心中的结论。
骨架马之一
画面下方表现了悲壮的战争场面,这是我每每经过北京通州八里桥时在想象中看到的情景:八里桥之战终结了曾格林沁蒙古骑兵部队,在英法联军的现代武器面前全军覆没。
战争场面 1
图 局部 战争场面 2
进入现代古代骑兵的优势宣告其不复成在,硝烟弥漫,破损的军旗,竖插地上的刀剑,歪斜的大炮和鸟枪,战马倒地,尸横片野。
戎装的清军将士全身像
垂首站立的清军将士全身戎装身挂弓箭战刀(注4),这些古老的冷兵器和战马在近代工业文明的船坚炮利面前黯然失色了。
&&其实这也是骑兵面临的现实,当然也是汗血马的现实,骑兵史与汗血马史有重叠也有区别。重叠中汗血马的消失也就是一种必然。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画鉴定拍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