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去彝族舞蹈七月火把节人家里做客要注意的问题

彝族人在火把节时为什么要举着火把奔跑?老师提出的问题,急啊!_百度知道
彝族人在火把节时为什么要举着火把奔跑?老师提出的问题,急啊!
有的地区节日期间要打猪打羊祭神有的地区要宰一只鸡到田边地头祭田公地母人们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所以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去照燎边走边在火上撒松香人们称之为送祟无疑这是古老的火崇拜观念的遗迹.
其他类似问题
火把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凉山地区和冕宁地区彝族火把节差异探讨与旅游开发引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民很早就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她有着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面积 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406 万,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 43.39%。此外还有汉、藏、回、苗、蒙古、傈等 38 个
民族。凉山州 辖西昌、木里、盐源、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冕宁、越 西、甘洛、美姑、雷波 17 个县市。 随着社会的进步,彝族同胞的风俗文化也被挖掘开发。随着 1994 年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创 立以来,火把节倍受关注,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凉山彝族火把节被称之为“东方情人节”、 “东方狂欢节”。然而在这众所周知的国际火把节下,一些地区火把节又有着自己的特色。冕 宁地区的火把节就有着自己的韵味。一、彝族火把节起源凉山彝族火把节起自汉唐,沿袭一千多年,历史悠久,传说丰富,文字记载也不少。 《凉山 ① 彝族自治州概况》 一书说,火把节起源的说法,归纳起来有十数种。在传说方面国际火把节各 地区没有太大的差别。过去由于凉山各方言区,各支家相对封闭,关于火把节的来源,有的地 方几乎村村寨寨各有一说。 在凉山流传最广的是火把烧天虫的神话。故事说凶神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到人 间派粮派款,敲诈勒索,搞得民不聊生。彝族英雄阿提拉巴与之相斗,战胜了凶神。后来天王 大怒,放天虫来吃庄稼,于是群众举火把烧天虫。和这个故事近似的还有两则,一是,天王派 武士耿丁友仁到人间逼租逼债,当耿丁友仁知道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助手惹底豪星力气很大时, 便躲在一株空心树里。惹底豪星发现后,把耿丁友仁活活挟死在树里。后来被天王派出的人查 找到了,于是天王将所有的害虫都放到人间,最后惹底豪星带领大家满山遍野燃起火把,战胜 了害虫。二是天王派则库血夫到人间催租催税,百姓不堪重负。彝族青年阿曲拉马与之搏斗, 摔死了则库血夫。但则库血夫的尸体腐烂后爬出很多虫子,糟蹋庄稼。于是大家点燃火把,竖 起火炬,在田边地头烧害虫保护庄稼。胜利后唱歌跳舞,表示庆祝,这些故事共同点就是与天 神相斗,火烧糟蹋庄稼的害虫。 另一则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 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 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 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 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 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他暗中串 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期,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 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 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 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 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 堡进攻。①《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 《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5页。1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扎卡率领 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 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 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 攻破了城堡,蜂拥而入。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 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立刻带领扎卡他们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去。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破散,就 是不敢下地洞。一下子便瘫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 首,一道寒光闪过,将那匕首击落在地上。原来扎卡早有防备,他料到黑煞神不会轻易投降, 要作垂死挣扎,所以当地洞里的匕首飞出来的那霎间,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便将匕首 击落了!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来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 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 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 定于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为“火把节” 。 还有一则传说:撒梅王与异族抗争,他的头被砍掉了,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 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 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 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 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 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二、彝族火把节活动的共性各个地区的彝族火把节节目非常丰富,按传统,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酒肉祭祖, 拜亲访友,以祝平安。二是举行斗羊斗牛活动,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节日的气氛。三是夜间打火 把,进行火把的巡游。 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的“东方狂欢节” ,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东方情人节” ,是 凉山火文化的演绎,是彝族人情感、追求、审美的再现。节日这天是青年男女求爱的最佳盛会, 节日期间他们举火把为嬉,并欢聚与山间田野,举行篝火晚会。青年男女相互对唱,尽情歌舞, 彻夜不息,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节日之前,阿哥会为阿妹准备礼物,而姑娘们为自己准 备新衣服。 火把节的准备方面,从火把节的前一个月开始,人们就盼着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的来临, 置身火把节自然是欢愉之事。但节前的准备工作更重要。人们要从山上砍来干竹子或割回干禾 草,捆扎成火把,按家人耍火把的人数,每人以三把计算。要准备猪、牛、羊,家境不富裕的 也要备鸡,要找荞面,并加当年播下的新荞做成三根条型的荞粑,以示五谷丰登。 每年到火把节的前一个月即农历五月,各地彝族放牧娃们就带领其他伙伴,拿起绳子,唱 起山歌,漫山遍野地去取又长又直的干蒿枝做火把。凉山地区的火把一般都用干蒿枝作,而不 用竹子或松枝。其原因一是苦蒿有祛污避邪的功效,彝人端口嘴祛污时,先在瓢内的水中,放 几根蒿叶,然后把烧红的石头放进去祛污;二是苦蒿为救命草,遇到灾年,嫩蒿尖和叶,捶绒 洗净后可以和面食用。一把把蒿枝火把做好后,太阳大时拿出来爆晒数日,待十分干后,放在 柴堆或楼上精心保管,以免受潮。火把当然做的越长越多越好。 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就要准备两件事:一是准备火把节的祭牲品。祭牲品一般都是以前 习惯用什么就准备什么,如以前习惯打牛的就准备牛,宰羊的就准备羊,杀猪的就准备猪,杀 鸡的就准备鸡,以图吉利。二是准备家人的过节服装。衣服、裤子、头帕、鞋袜,需要做的做,2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需要买的买,需要洗的洗。 “过节穿破烂,不穷胜过穷” ,过节穿破烂衣服,不仅本人丢面子, 而且会影响家庭和家族的名声,所以人人尽量穿好。 过火把节吃坨坨肉是最传统的饮食习惯,彝族朋友在火把节是非常重视饮食方面,几乎所 有的地区都会杀猪、羊、牛、鸡。我们称之为动宰杀。 夜间最重要的活动是点火把,这是火把节的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特征。晚饭过后大家集聚在 一起等夜幕降临了,人们就会点燃火把,成群结队开始在村头寨边广场或者是山上,田野间举 着火把漫游。民间传说,火把可以驱邪除鬼,用火把照房舍、畜圈,可以防病消灾:用火把照 田,则可以引谷穗来看火把,扑灭秧苗的害虫。人们在火把的时候,还会相互洒“泼火“,即 从挎包或者衣袋里掏出掺有松香的香面,朝火把上猛地洒去, “嘭”的一声后就会腾起一团犹如 礼花一般的火花。 节日的舞蹈:达体舞、朵乐荷。 总的来说他们的共性:传说和传统的活动。例如活动中节日前准备火把,节日中夜间的火 把巡游,热闹的篝火晚会。 凉山国际火把节从 1994 年创办开始,充分展示优秀彝族文化的大舞台,也是首批次确定 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素有“东方情人节” “东方狂欢节”之称。 火把节一般为三天,分迎火、赞火、送火三个阶段。第一天杀牲祭祖,点火把,吃团圆饭; 第二天最热闹,人们一大早就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拥向聚会场所,斗牛、斗羊、赛马、 摔跤、赛歌、选美,姑娘小伙互送秋波;第三天晚上送火神,祝愿来年人丁兴旺,祥和丰收。 国际火把节时间是每年农历的 6 月 24, 历时三天, 第一天, 男人们忙碌着宰畜, 喂马备酒, , 女人们忙着洗涤饮食用具,做好便当供节日时用。当晚天一黑可举这次的第一把出门活动了。 第二天人换人人换上盛装纷纷来到指定的节日场地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宣布赛事并当场举行 发奖仪式。天黑后又人人举起火把集中在火把狂欢场地把各自带来的火把放在一个大坝子中间 烧成一堆大是篝火,人们就围在火边饮酒、对歌、跳舞、玩各种精彩的游戏,自由自在地玩耍。 如果坚持不眠的话,可以玩到天亮。第三天进餐后赶在天黑前从家里点燃当年的最后一把火把 和这个节日杀的鸡翅毛。到庄稼地边把它插上并念上祝福词,表示这个节日已结束。这天彝语 叫“则山”就是送节的意思。 斗牛是国际火把节的第一大赛事。斗牛的方法是胜者都胜者,败者被淘汰。有的公牛不愿 意进场子,人们便会牵进一头正在发情的母牛引诱,于是公牛就会因为“争风吃醋”而引起搏 斗。有时火把节的牛多达几百头,这就需要斗几天,使人大饱眼福。 火把节的赛马独具特色,赛马的方法是在草坪上修一个圆圆的大跑圈,让参赛的骑手翻上 各自的马背,同时策马直追,最后追上对手为胜。 选美:关于选美 是由几个有声望年过六旬个老者来担任。他们是自发起来的。三、各地区彝族火把节彝族各地区各支系过火把节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因不同的习惯而不同,有些地区还比较完整 地保留着锅炉的习俗,有些地区则其内容和形式都有说演变和发展。 (一)云南双柏县 云南双柏县柯盲村彝族火把节的习俗是, 先由毕摩唱彝族先民迁徙词, 唱完后由一草人 (身 ① 披草衣的人)高举男性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模型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唱《哭母调》 。唱词内容包 括母亲生儿育女的功德及对母亲的怀念等,全部的《哭母调》要唱一整天,草人边唱边做性交、 怀孕、生产的模拟动作,表演小孩向母亲要食物后表示感谢的动作。屋子外面长老也唱《哭母 调》 ,长老领唱,一边挥舞火把一边唱,唱一句,舞一下火把。 唱完《哭母调》就举行驱鬼仪式,将蒸熟的鬼头馒头丢给大家。然后持火把上山,到半山 腰烧一堆火,大家围着跳舞,青年男女对唱山歌。①千影, 《民俗百谜》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86页。3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到达山顶,举行烧草人仪式,草人代表始祖,彝语叫“一博”“一”意味天, , “博”意味地。 烧草人必须在太阳未落时烧,过去是烧真人,草衣未必就烧死,现在是假托,扮草人的人烧掉 草衣,在草堆点燃前从草堆中钻出,人们看不出人已经跑掉,现在烧草人实际只是一种象征行 为。 (二)凉山州美姑县 美姑县在国际火把节之前是不过火把节的,选美是后来凉山州举办国际火把节才参加的。 现在美姑县过火把节的时间都是和国际火把节的一样。彝族以黄色为美,姑娘以黄脸蛋为美。 彝族自古就有用黄色的荞麦粉调糊擦脸的习惯,彝族阿米子(姑娘)对黄色的喜爱几乎到了痴 迷的程度,这可以从她们亲手绣在衣裙上的黄色花朵得到充分的印证。在彝家,山野景物以秋 天的金黄季节为美,牲畜则以黄褐色为美,就是鸡也以黄色为美。火把节里的黄色更是举不胜 举,姑娘们绣着黄色花边、花纹的衣裙到处飘。 (三)彝族火把节之乡“花落普格县” 2004 年 凉山州文化局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有关彝学专家的意见后,决定授予普格 县“彝族火把节之乡”称号。 普格人得知这期待已久的喜讯,纷纷奔走相告,举杯欢庆。 地处攀西开发腹心地带的普格县,是一个以彝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同时也是凉 山州旅游开发的重点县之一。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螺髻山、独具特色 的大槽河温泉瀑布、螺髻山温泉山庄、世界文化林中独树一帜的彝族阿堵文化、年代久远的濮 人大石墓群、尊母石遗址等风景名胜旅游区,同时,这里还是彝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妈 妈的女儿》①的诞生地。 作为彝族最为隆重的节日――火把节,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原本只为驱虫除害、祈求丰 收的节日,如今在普格已成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吸引中外游客参加观赏的旅游盛大集会。 普格的火把节已经成为祈福纳祥的节日、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火把节让大山里的彝人放眼世 界,中外游客认识大山里的彝人,火把节还搭建起民族交流物品、发展经济、加快奔小康的平 台。 经过专家学者认证,普格县日都迪散就是彝族人民的第一个火把节场地,彝民族的传统火 把节就发祥于此。对此,普格人一直为“日都迪散”这一响亮的名字自豪不已。对普格人而言, 日都迪散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发祥地”三个字,它给普格旅游注入了更多、更丰富的内涵。 为此,普格县委、县政府响亮地提出建设“旅游大县、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把火把节作为 载体,向世界展示彝民族优秀文化。四、冕宁地区的彝族火把节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县、喜德县,南接西昌、盐源 县,西连九龙县、木里,北毗石棉县。北距省会成都 470 公里,南距州府西昌 80 公里。幅员面 积 4422 平方公里。人口 308026 人,冕宁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边缘,诸峰耸立,层峦叠嶂。安 宁河、雅砻江纵贯全境,南亚河源于北境。 西部雅砻江峡谷区峰高谷深,东部安宁河沿岸平坦 宽阔。低纬度,高海拔形成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冕宁县旅游资源丰富,举世闻名的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位于冕宁县泽远乡境内, 距县城 64 公里,宗教圣地灵山寺坐落在冕宁县城东 10 公里的小相岭西麓深山中,以倚灵山而 得名。开山祖师杨学信坐化圆寂于灵山寺,肉身不腐历 100 余载,众弟子设龛供奉,尊为“杨 祖师” 。灵山“连三海”“红海”“墨海”“向阳坪瀑布”等自然景观有等开发。 、 、 、 彝海位于县城以北 40 公里,建有专用公路。彝海酷似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熠熠闪光的蓝 宝石,海子四周青松苍翠,是闻名于世的“彝海结盟”的发生地。 大桥水库是国家大 II 型水利工程。水库四面森林植被丰富,气候独特,冬可避寒、夏可避 暑。有 10 余个大小岛屿镶嵌其中,湖光山色辉映,风景清幽典雅。①朱文旭, 《彝族火把节》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45页。4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冕宁县北部,面积 242.93 平方公里。有各种动物 400 余种,其 中包括大熊猫、羚羊、云豹、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 20 多种,有川滇、 冷杉、峨嵋冷杉、白桦等珍稀植物 103 种。 冕宁县内有很多彝族小部落聚居区,例如:麦地、马头,窝堡、冶勒、彝海等地区。这些 地区都比较重视每年的火把节。 冕宁地区的彝族火把节的传说和前面提到的大至相同,但是有一则传说在冕宁地区比较普 遍,传说是这样的,在很久以前一寨子有一位聪明美丽善良的女子诺娜与英俊勇敢的小伙子阿 查倾心相爱着。这一年阴险狠毒的山官头人魔哈选女作怒妃,想霸占诺娜为妾,在魔哈的淫威 下,英勇的阿查,以弱胜强,以精湛的技艺战胜了魔哈,魔哈恼羞成怒,用巫术让阿查落入深 渊,后经乡亲们搭救才脱险。 在阿查遇难的时候,魔哈带领兵丁把诺娜家团团围住,试图抢走诺娜,为了逃脱魔掌,诺 娜越悬崖绝壁逃走,寻找阿查,在红山悬崖,他终因气力耗尽死在悬崖之下。 阿查被众乡亲救出来之后,得知诺娜逃走,而她的父母被魔哈所杀害,阿查安葬了诺娜的 父母后,到处找寻诺娜,最后在红崖找到了她的尸体。阿查为了给心爱的人报仇,在农历 6 月 25 日,组织众乡亲去攻打魔哈,用火把烧毁了魔哈宫殿。报仇之后阿查在诺娜死的地方自杀。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 6 月 25 日这天下午,彝族村寨的人们都点燃火把,用这火把照亮 四壁,烧死蚊虫,驱邪除魔,以示吉祥幸福。同辈之间还互敬火把以示清洁平安。然后举者火 把在田间地里巡游。巡游之后将火把插在田地头。 冕宁地区彝族火把节日子的选定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来选定,老者一般可推算或者是参考 黄历书,一个小部落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老者,时间一般定在农历的六月。 冕宁地区的火把节活动的时间3天或5天,活动内容唱歌跳舞,夜间火把巡游,篝火晚会。 冕宁地区火把节舞蹈,一般就是达体舞。冕宁的人不管是彝族还是汉族,几乎都会跳这个 舞蹈,我们小学的时候学校就专门教过大家跳达体舞。 冕宁地区的彝族火把节在时间的选定一般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选择,他一般懂一定的 天文知识,他会根据黄历和他们的风俗选择好的日子,一个小部落一般就有一位这样的人,时 间一旦确定大家都会在那个时间来过,时间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 冕宁地区的彝族火把节一般会过三天或者五天。出嫁的女儿会提前几天回到娘家和娘家人 团聚庆祝火把节,他们还会请当地和他们交际好的汉族朋友到家里做客。我父亲到过彝族朋友 家过火把节,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一大块猪头肉、荞麦面、青稞糌粑。一般到我们那里的彝族朋 友家做客,送礼就送白酒就好,他们会觉得你很尊重他们。你走的时候他们不会让你空手而回, 一定会让你带上他们送你的礼物。 去冕宁彝族朋友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一定要的。碗里的酒和碗里 的饭你千万不要吃光,要是你把吃得太光,彝族朋友会觉得他们招待不周到,会觉得没有面子。 过火把节要是你被邀请到彝族朋友家里做客,要知道冕宁地区的这些风俗。 冕宁地区的火把节第一天,少不了杀猪杀鸡。也会到牛场去杀几头牦牛。在我记忆中,我 还很小的时候,每次火把节到来,彝族朋友就会多杀几头牦牛,留下大部分自己吃,一部分就 驮(用马)到街上来卖。当地的汉族都会争着去买,好象这种现象都成一种习惯了。似乎大家 都知道买牦牛肉来庆祝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吃牦牛肉,这些牦牛是从很高 的牛场上来的,气候寒冷空气清新,他们吃的都是山上的草。所以肉自然就很好吃。每年牦牛 肉都不够卖。彝族朋友卖完牦牛肉就会从街上买回一些作料、啤酒、白酒、糖果等。 吃坨坨肉也是冕宁地区过火把节一大习俗。当地的彝族朋友比较讲究猪的重量和年龄,猪 的年龄太小,它们的肉有点嫩臭,太大肉又不鲜嫩。一般会选择一百斤左右,五个月的猪。四 个月的猪要是在城里已经不止 100 斤,彝族朋友养猪不会喂催肥催长的饲料,一般喂家里的玉 米、小麦、荞麦。所以你吃坨坨肉不要担心会长胖这些问题,尽情地吃吧。 火把节吃烧猪肉是冕宁地区的特色,晚上大伙围着一大堆火就会把先准备好的猪肉拿来在 火炭上烧。烧猪肉还是有讲究的,不能在明火上烧,要是在明火上烧熟的猪肉会有烟子的味道,5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烧猪肉一定要等柴烧尽成为火炭时候才烧,不过烧柴火之前一定要烧很多大树枝,这样才能保 证有很多火炭。猪肉先要用盐腌半小时,这样才入味。烧好时才洒上味精、海椒面、花椒面。 火把节夜间火把巡游也是很重要的活动,火把是一个月之前准备好的。冕宁地区都是山, 满山都是树、杂草、苦蒿。一般都会用蒿枝来做火把,选择又长又直的蒿枝,不会用竹子或者 松树枝。其原因一是苦蒿有驱邪避鬼的功效,二是苦蒿为救命草,遇到灾年,嫩蒿尖和叶,捶 绒洗净可以食用。 冕宁地区过火把节在穿着方面不是很讲究,有新衣服就穿新衣服,要是没有就穿干净的衣 服。 冕宁地区的彝族对火把节家家兴人人过,但还是会根据各自的经济能力,过节期间生活质 量安排不等。五、探讨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与冕宁地区火把节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就是官办火把节,由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间的相互交 流和传播也随着大量的互动和转移,民族民间节日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也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就火把节而言,自 1994 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首届国际火把节开始,这一传统的民间节日民俗 就在当代文化变迁中迅速地都市化、商业化。有学者将火把节分为原生态。半原生态和“官办” 火把节①。名称相同,但是意义已经在改变。 冕宁地区的火把节就可以称之为原生态火把节。冕宁地区的火把节没有什么选美,斗牛这 些活动。国际火把节的盛行冲击了原生态的火把节,这种原生态的火把节被炒作、商业化。被 增添了新的活动内容。 一方面,官办的火把节有利于节日习俗的传承,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比较 严重,杂居地区的彝族火把节就是很简单,假如没有举办国际火把节,让全世界都关注这个火 的盛会。恐怕这种节日的习俗会慢慢地消失。但是另一方面,官办火把节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 的需要,不得不举办一些吸引游客的节目,增加新的内容,丰富节日的内容。这样不得不改造 了民间的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或许火把节原来的意义就消失了。 凉山国际火把节的场地已经从山林田野转移到西昌市区,主要节目为经贸洽谈,选美比赛, 特邀歌星音乐会及城区的火把等。本来该为次活动的本土民众反而成为本民族文化活动的旁观 者,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色彩日趋淡薄,各类现代意识填 。 冕宁地区彝族火把节人们还是不同程度地依循着自己的传统习俗来过,但是听彝族朋友说 他们也有一点注重形式,有点跟随国际火把节之风。 对火把节的这个问题的思考不能太过简单化,我们应该承认进入城市的民间节日文化,多 多少少都会产生文化的变迁,并具有交强的生存能力,更有可能成为乡土走向未来的一种发展 趋势,所以,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的关注和研究,不能简单地以得失、利弊来论起的好坏。 火把节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节日,她在传统的民族生活中有着实际的服务意义,他传承民族 的历史,凝聚民族感情,传播民族文化,是日常生活的盛会。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今天,火把节又出现了诸多新的文化功能,人们对她的商贸交流, 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当然,在对传统节日进行现代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民族文化的内在特质,一定要 注意符合民族成员的文化趣味与心理需要。经济的开发是重要的,没有经济的支持,社会进步 也是一句空话。但是文化与经济有时是不相协调的,我们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时候,有时候 就不能迁就一时的物质利益,民族文化是经历了复杂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我们应将她视 为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她十分的珍惜。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凝聚点,她通过时间的 周期复现,不断地唤起人们的民族文化感情,实现了其他文化形式难以实现的文化传承与文化 强化作用。①可爱的家乡丛书, 《人杰地灵话冕宁》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34页。6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在对这些传统节日的开发利用上,应该有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意识,不要随便对她们进行改 造,尤其对开发性的破坏,保持必要的警觉。 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接轨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存自己机的节日文化传统,并利用这些传 统节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效的时机与条件,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六、冕宁彝族火把节的旅游价值充分利用冕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独特的民族风俗对火把节进行开发。开发原则保 持其原生态,在活动方面可以注入新的内容,例如斗牛、赛马、选美等 我们不难看出,冕宁地区的彝族火把节还保持着原生态,有着其原汁原味的彝族民俗。在 城市假如你厌倦了灯红酒绿,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那就去冕宁彝族人家去过火把节吧。 举办活动:到山上彝族朋友家过火把节,交通工具选择骑马,让都市生活的游客享受边骑马边 享受山地风光。去吃他们的家常菜:坨坨肉、圆根酸菜。 夜间的山地篝火晚会,并能吃上前面介绍的烧猪肉,还有他们自己种的土豆。 游客离开时彝族朋友还会送礼物,在礼物方面例如送彝族漆器、土特产等。游客可以封红包回 赠。七、总结通过前面对凉山冕宁地区彝族火把节的一系列探讨,我们不难看出,冕宁地区的彝族火把 节还保持着原生态,有着其原汁原味的彝族民俗。当然国际火把节的功劳也不可低估,任何事 物都有其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来看待它。 正确的对待火把节的发展。参考文献:1.陶犁: 《民族民俗风情赏析》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田晓蚰: 《中国民俗学概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年 3.树枫: 《西部民族风情千解》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千影: 《民俗百谜》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 5.李安辉: 《民俗节日俱欢颜》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堵军: 《大自然与民俗民风》 ,北京: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 年 7.蒲秀政: 《奔向女儿国》 ,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3 年 8. 《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 《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年 9.赵志立: 《四川旅游羊皮书》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0.朱文旭: 《彝族火把节》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11. 李继红等: 《今日凉山》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2.可爱的家乡丛书, 《人杰地灵话冕宁》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年7
凉山地区和冕宁地区彝族火把节差异探讨与旅游开发―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彝族火把节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