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家给的那些2015年春节低保补助是不是每家每户都应该得的吗

低保政策鼓励就业
主页 & 人民论坛
2002年 第九期
低保政策鼓励就业
  本刊特约记者&郝鹏腾  福利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伴随着福利的到来也会产生“福利病”。在武汉曾经发生过开着车领取低保金的事情。如何治疗“福利病”,在北京市最新发布的低保政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鼓励就业的条款。西方国家是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建立起福利体系,而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收入阶段,我们更加不能承受“福利病”———  今年7月,北京市民王正选主动要求退出政府低保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被“炒”得沸沸扬扬。社会各界对王正选的做法众说纷纭,但更多的观点是:不干活可以拿钱,不挺好吗?而王正选则认为:用自己劳动所得保证自己的生活,比领取低保金心里更踏实。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像王正选这样,尽最大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去改变生活,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对政府而言,则能够减轻财政负担。  新政策:一个都不能少  民政部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10日,全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贫困居民已达到了1930.8万人,初步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关部门在各方面都予以了相当的支持和关注:200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社会保障性支出860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比2001年增长28%。其中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由去年的23亿元增加到了46亿元。  在资金投入的同时,各地也围绕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对相关的低保政策进行了调整,而且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化。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共有41000多户家庭纳入低保。而且低保标准6年内7次上调,从最初的170元提高到了目前的290元,增幅高达70%。目前,北京市享受低保的人已由社会孤老、病残知青、退休老职工逐渐实现了全员覆盖。只要是具有非农业户口的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均可以享受低保补助。同时,为了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重新就业,最终实现自给自足,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补充规定中明确:对处于就业年龄,经两次职业介绍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人员,暂不享受低保待遇。  对于这一政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市低保政策不养懒人,政府在制定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为鼓励低保人员就业,凡是积极参加就业的低保人员,政府还会给予一定奖励。  低保金:最后一道防线  在北京市广外街道的支持下,记者对这一地区的部分低保家庭做了走访和调查。  案例一:家住广外街道红莲小区的在岗职工高德华,妻子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现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另一个才6岁。1999年享受低保之前,全家仅靠高师傅一人的微薄收入度日。现在高师傅每月工资900块钱左右,每月可领到低保金近400块钱,另外由于在职,政府每月还多给他175块钱的就业奖励。高师傅对此很知足。  但记者也为高师傅算了一笔账:从今年7月份开始,低保金每人290块钱,再加粮油补助40元,每人一月可以得到政府将近330块钱的补助。高德华一家四口人,一个月即使只拿低保也能拿到1320块钱。与高师傅参加工作的最终家庭总收入相差不到200块钱。这显然与高师傅每天辛劳8小时付出的劳动不相匹配。而高师傅却形容这175块钱是党和政府给他的信心。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老百姓把享受低保待遇称为“吃低保”,或许仅仅是俚语。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的确有一部分低保人员宁愿领取低保金将就过日子,也不愿自谋职业。有的甚至以种种理由推托居委会给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对于这一现象,高德华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总是白白吃国家的,我们到底给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只要我有一点力气,我就不会躺在家里让国家养着。”我们了解到,高师傅在宣武区社会保障局自费210元学习了按摩,已拿到二级证书,他琢磨着开个小店,算是第二职业。  采访中,高师傅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175块钱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北京有41000户低保户,如果每家有一个就业者,国家的投入也是一个大数字了。当然,对于国家来说,假如真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就业者,创造的社会价值肯定是可观的。我们不该总是把它归结为国家对公民的责任,而同时更应关注到公民对国家的义务。  高师傅所在的广外街道红莲中里的社区建设一直走在广外街道乃至宣武区的前列。2001年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居委会”。在鼓励低保户就业方面,居委会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红莲中里现有低保户16户,36人。今年新的低保政策实施以后,有不少下岗、无业家庭来申请低保,而且这些家庭大都符合低保标准。但居委会并没有简单地为他们申请低保而了之,而是积极与小区附近的华夏女中、红莲幼儿园等单位协调,解决了10人的就业问题。居委会负责福利的万主任对记者讲:享受低保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许多人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申请低保的。如果有就业的机会,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去。花自己赚的钱多痛快!而且,只要去就业,最终的收入肯定不止290块钱。  广外街道民政科姜副科长分析认为:最低生活保障金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解决低保人员的吃饭问题。如果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  案例二:家住在广外街道15号院的在职女工王美英,丈夫残疾无劳动能力,儿子今年16岁,读高中。王美英从1992年待岗之后一直在商场给私企打工卖家用电器。具体换过多少工作王美英已经记不清了,她只是肯定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品牌她都卖过,但至今收入也不过每月400块钱左右。而一个三口之家月收入仅400块钱,境况可想而知。2000年王美英家被纳入低保之后,虽生活有了保障,但对于王美英来说,她的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丈夫的病也一直不见好,她只有不停地去工作。  对于现在每月发给她的110块钱就业奖励,王美英这样认为: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一分钱就是一分钱。如果我劳动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会尽力的。  采访时,15号院居委会负责福利的刘主任告诉我们:像王美英这样的家庭有不少,但真正像王美英这样拼死拼活的去干的人却不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居民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他们下岗或失业后很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需要我们居委会做工作的还有很多。  在广外社区服务中心采访时,我们发现其他社会福利服务窗口趴满了人,但在就业咨询窗口却冷冷清清。负责人告诉我们,每天很少有人来窗口咨询,真正职介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问及原因时,一位前来领取最低保障金的低保户告诉记者,社区的咨询信息不够及时,时效性不强,而且职介程序很麻烦,要想找工作不如自己去联系。  而窗口的咨询人员却对记者说:很多人根本就不想就业,尤其是低保户。他们大多是过来问一问就走,根本没有就业的意思。  低保户:只有就业才能脱贫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低保人员对今年出台的新政策最关心的就是“应保尽保”,而对鼓励就业这一条却很少关注。红莲中里居委会的万主任对记者说:“新政策一出台,很多人都跑到居委会来咨询,但多数人问的是自己够不够低保标准,而很少关心就业奖励。”  据广外街道的姜副科长介绍,新政策出台后广外街道曾就新政策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培训。  也就是说,各居委会负责福利的主任对就业奖励的政策比较了解。但采访中,笔者在几个小区宣传栏里并没有发现类似的宣传,许多低保户只是在电视广播中听说有类似政策,而由于媒体过多强调新政策“应保尽保”的一面,使低保人员对新政策了解不够。  当然,各方面的宣传只能是政策落实不够充分的一个方面,关键的因素还要看我们一直在讲的个人觉悟问题。市民王正选主动退出政府低保,给整个社会触动很大。从各种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正选家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屋而且还被两张床挤占得所剩无几。除了一台彩电,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什。但他要把低保金让给那些生活更困难的人。  国家出台各类政策旨在让所有能享受低保待遇的居民“应保尽保”,同时也在尽可能的给低保人员创造机会,帮助这部分困难群体在低保资助下自强不息,最终达到自食其力。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公民素质的影响。采访中王美英讲的一件事情让记者久久不能释怀:她的儿子在读高中,但孩子出于自尊,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所以每年的学费都如数交给学校(低保家庭享受减免待遇),王美英也一直想尽办法成全孩子。今年暑假,年仅16岁的孩子吵着要出去打工赚钱交学费,王美英讲到这里时激动中带着几分欣慰,记者却在想,那些“吃”低保的人们是不是应该向孩子学习。
《人民论坛》
(2002年第九期)
写信谈感想
主页 & 人民论坛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内蒙古第一网 -- 内蒙古新闻一网打尽 -- 内蒙古第一个日点击超过1300万次的网络媒体
“闲人”李一之:我知道每家的锅台冲哪儿
&&编辑:胡浩
李一之给每家每户做了标记,方便查阅管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6月26日,远远地就听见李一之洪亮的声音&把钩子再往里探点!&烈日炎炎下,她的脸膛已经晒得黝黑。记者不禁感叹说:&李大姐,你的工作真辛苦啊!&李一之笑着说:&不辛苦,丈夫、女儿都有工作,我是闲人一个,多操点心也不怕。&
说是&闲人&,可李一之却从来没有清闲过。她1992年参加社区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社区里的大事小情她都是亲力亲为。提起当时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李一之自豪地说:&我当时是最年轻的居委会主任!&
2004年,李一之开始担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三顺店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当时社区里几乎没有物业,出了问题居民都会向她反映。为了帮助景观小区居民排忧解难,李一之认真学习管道知识,懂得每个小区的自来水水箱两年必须清洗一次水锈的原理。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李一之往自来水公司跑了60多趟。&跑得多了,也就懂得多了,我现在抵得上半个水暖工。&已经拥有《全国物业经理资格证》的李一之还在不断学习。
不知疲倦的奔走,让李一之谈起社区居民情况时如数家珍:&我们社区一共有8个小区,25栋楼,99个单元,1421户,4090人,我还知道各家的锅台都冲哪儿。&
在李一之的办公桌前,有一张三顺店社区的平面图,上面用各色的图钉给社区内每家每户都做了标注:蓝色代表下岗职工、白色代表流动人口、红色代表低保户、黄色代表残障人士&&
现在,这位&闲人&又有了新的服务居民计划,她组织社区内的居民开办了社区大讲堂,让人人发挥正能量。从办儿童手抄报到老年太极扇,从养生知识到保护环境,居民在社区活动中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生活。
文&摄影/本报记者 刘畅
图片说明:
| 将本文分享到:
?1.50?2.00
?14.30?21.00
?159.0?210.0
?41.00?45.00
?89.00?93.00
?79.90?85.00
?32.00?35.50
?58.00?68.00
?3.00?3.50
?34.00?35.00
?65.00?78.00
?82.0?98.0政府都关心到每家每户五保户,低保户过寒冬和过春节了吗???
bhca 发表于
送一瓶油给人家都要拍一张照,这是另一种伤害呀,求求领导送温暖的时候不要这样!
五保户低保户只要得油拍多少张相片无所谓了。
本帖最后由 行伍 于
15:11 编辑
快了。过几天启动。别外出呵。
厚厚厚脸皮 发表于
五保户低保户只要得油拍多少张相片无所谓了。
如果你真的是有爱心,那么就请给他们一个小小的面子,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做人的尊严。不要拍完照后到处宣传!
bhca 发表于
如果你真的是有爱心,那么就请给他们一个小小的面子,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做人的尊严。不要拍完照后到处宣传 ...
那是政府的作秀。
行伍 发表于
快了。过几天启动。别外出呵。
你有内幕?
一瓶油一张相片,一瓶油一袋米两张相片,一瓶油一袋米一百元得一个视频,划算。
官话我不想讲。
讲一个现象:为维护城市形象,某丹县城管、民政部门于某月某日对该城内流浪人员进行装车转移到离某某江区5公里的地方,弃之,让其自生自灭。但人的生命还是比较顽强的,流浪人员会游荡到某某江区一段时间。为了维护城市形象,某某江区城管和民政又对流浪人口进行装车,运到离某州市5公里的地方,弃之。任由其自生自灭。(转运流浪人员多是在三更半夜,他们以为那样就人不知鬼不觉了!?)这是事实。
鼓台村主任 发表于
官话我不想讲。
讲一个现象:为维护城市形象,某丹县城管、民政部门于某月某日对该城内流浪人员进行装车转 ...
这个我相信。以前的海南流浪汉政府派人遣送过海到徐闻海安这边就不管了。
保的都是它们家里的三亲六戚!真正无钱无权的穷人是没人理的!
bhc玩玩 发表于
保的都是它们家里的三亲六戚!真正无钱无权的穷人是没人理的!
说的在理。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QQ临时会话可能会导致消息无法正常接收,请尽量添加为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保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