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却心头火,胜燃佛前灯.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_少林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94贴子: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佛教智慧故事: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思考。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亲理当要求他为其子抵命,这在法律,在人情上,都无可厚非。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反倒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仇人”的母亲,同命相怜使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宽恕了那个青年,并代他向法官求情。这位母亲的伟大在于她那颗伟大的心灵!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俗语:“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为什么要点佛前灯?那是因为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在佛前点灯,可藉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而获无上功德。因而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为虽悖常情,但却具无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宽容,令人无比的感动。  然而,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嗔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仔细想想,人在生气的时候,就好像盖在心头,你愈想驱散它,愈驱之不走。其实,没人喜欢生气,但往往境界现前,却没办法不生气,而且是越想越气。由于众生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着,有的看起来似乎不会生气,但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不管怎样,这心头火,却是被这怒和怨,慢慢点燃,最后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顾,烧掉了所有的功德—亲情、爱情、友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福报善果。当然,人非圣贤,谁也不能时刻都保持良好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持,来慢慢调整自己,学会在大事临头时“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诗偈云:“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南无阿弥陀佛。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噶举传承根本道场--洛卓沃龙寺网络小窗口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燃起佛前灯 灭除心头火
供灯的福德
&&&&&& 轮回的根本在于无明,无明的根本在于愚痴,以假当真,所以我们需要智慧去看清一切生命的实相。
&&&&&& 如何去获得这种智慧?除了佛法的修行,《布施经》还记载:布施燃灯的人将来天眼清净,智慧明了。《业报差别经》说:以恭敬心布施灯具,可得十种福德:
&&&&& 1.&宛如明灯一般地照亮世间&&&&&&&&
&&&&&&2. 眼睛没有疾病&&&&&&&&&&&&
&&&&& 3. 容易证得天眼通&&&&&&4.&有分辨善恶的智慧&&&&&&&&&&&&&&&
&&&&& 5.不会发生糊涂、昏暗的事情 &&&&& 6.& 不易受外在的事物所迷惑&&&&&&&&&
&&&&&&7. 不会出生在幽暗、昏庸的地方&&&&&&
&&&&&&8. 有大福报&& &&&&& 9. 命终生天(尤其是往生忉利天)&&&&&&
&&&&& 10. 速证涅磐
&&&&& 《施灯功德经》又说:在佛塔佛殿或佛堂布施明灯的人,可以得到无数的福报:&&&&&&
&&&&& &*& 临命终时,会产生三种智慧。&&&&&& *& 临命终时,可见到四种光明。&&&&&& *& 死后出生在忉利天安享福报,自知宿命,天福享尽,不堕恶道,投生做人,出生在尊贵的佛化家庭。
&&&&&千年古寺洛卓龙寺,是诸佛菩萨的圣地, 是噶举派的第一间寺庙&, 秉乘噶举的实修,洛卓龙寺于每月固定的日子,都举行7次大法会以及在每年的藏历4月举行大法会:
&&&& 每月1号:绿度母法会&&&&&&&&&&&&&&&&&&&&&&& &每月 8 号:金刚亥母法会&&&&
&& &每月10号:莲花生大士法会&&&&&&&&&&&&&&& 每月15号:噶举传承道歌&&&&&&&&&&
&&&&每月25号:施身法法会&&&&&&&&&&&&&&&&&&&&&& &每月29号:玛哈嘎拉法会&
&&& 每月30号:阿弥陀佛法会
&&& 每年藏历4月(相当西历5月-6月):
&&&&金刚萨多大法会
&&&&莲花生大法会及金刚舞法会
&&&&喜金刚大法会(如各方面条件成熟)
&&&&有缘善众可以于此圣地, 值此法会吉日, 为自己或他人发心赞助供灯一盏或多盏, 所得功德的增长更是不可思议! &而所有的赞助者的名字将会带回寺庙, 由仁波切、显培上师及所有出家人念经回向善众的护持功德!
&&&&可随喜随力赞助!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应该是弟子追随佛法,而不是佛法追随弟子!-尼玛仁波切/gmxp810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查看: 5821|回复: 6
燃起佛前灯 灭除心头火 愿此大智慧 照破众无明
在线时间35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经缘阁主-山间野林一老僧
六和敬同修, 积分 20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0 积分
灯是智能、光明的表征;燃灯供佛始以佛说,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具之一。祈望透过燃灯的说明和意义,能点燃您心中的「自性灯」。在佛前燃灯,是用以标帜佛的智能波罗蜜。
  《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
  《菩萨藏经》中也说:「百千灯明,忏悔罪」,因此在佛前点灯,是借着佛的智能之灯所放出的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使我们心生慧解,成就我们的智能波罗蜜。
  《大集经》中就这么说过:「因为有许多众生心行无明愚痴,佛见了,乃教他们同修智能,令人人点燃智能之灯。」
  《华严经》也说:「慧灯可以破诸暗。」
  《菩萨藏经》中说:「燃点十千灯明,以忏灭众罪」,十千即是万。
  人们生活在三界里,举心动念莫不在造业,特别是无始以来的无明,若非有大智大慧,真不能照破。因此点灯供佛,藉助佛的智能明灯引燃我们的心灯实在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恒常持续不停。尤其在这末法时代里,众生根性不仅普遍驽钝,而且造罪亦重。从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问题中,显示出人们在无明引发的贪、瞋、痴三毒的作弄下,一刻不能安宁。因此借着佛的慧灯,照破陷身痴迷的自我,以求智能,实在是最刻不容缓的事。一旦自我的慧灯燃起,照破一切黑暗,光明显现,平安、吉祥、四喜、五福、七财自然不待祈求就可源源滚滚而来。   光明的前途,般若的智能,平安的日子,幸福的生活,谐和的家庭、安宁的社会、和平的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其圆成与破坏都操之在众生自己。一人施灯供佛,一人受惠;一家施灯供佛,一家受惠;人人施灯供佛,人人受福;家家施灯供佛,家家受福。只要有灯明的地方,诸佛菩萨的慈光自然遍照。佛子们!你一灯,我一灯,让我们一齐在佛前普点平安灯!你增福,我增福;你增慧,我增慧;让平安灯照遍众生,照遍环宇吧!
& &经中又记载,如果我们常在佛塔、寺庙中以及佛像前虔诚地燃灯供佛,会有下列的果报:
一、 双目、四肢永远完好不生缺陷。
二、 身无病痛,嗓门柔软声音妙好。
三、 心地清明聪慧,不为愚痴所转。  
四、 视力良好如摩尼珠能照微细物。
五、 眼球、角膜、结膜,永好不坏。& &
六、 生活安稳衣食丰足,心无所惧。
七、 心身自在,善财善宝滚滚而来。& &
八、 可获美丽的璎珞及幽美的林园。
九、 身体健康强壮,充满生命活力。
十、 不会与他人发生口角,打斗事。
回向、祈愿
  & &我们双手合十,一心回向、祈愿,众愿自然成就。
  回向时我们可以念以下的偈诵: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如果有个人特别回向、祈愿,可以依照下列的方式来回向祈愿:
  为先祖、冤亲祈愿:愿以此功德,回向弟子历代先祖、冤亲债主,离苦得乐。
  为家人眷属祈福:愿以此功德,回向弟子眷属合家吉祥安康。
  为生病者祈福:愿以此功德,回向给病者疾病早日康复。
  为往生者祈愿: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为事业祈请: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世间、出世间事业,悉皆成就。
  为学业祈请: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早开智慧,学业进步。
  为灾障地区祈请:愿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各地区灾障平息,平安吉祥,有情安乐,入于佛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671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善戒同修, 积分 4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8 积分
南无阿弥陀佛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线时间496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亲近同修, 积分 7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8 积分
在线时间43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和敬同修, 积分 1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9 积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3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3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 积分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在线时间3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1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3 积分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如果有个人特别回向、祈愿,可以依照下列的方式来回向祈愿:
  为先祖、冤亲祈愿:愿以此功德,回向弟子历代先祖、冤亲债主,离苦得乐。
  为家人眷属祈福:愿以此功德,回向弟子眷属合家吉祥安康。
  为生病者祈福:愿以此功德,回向给病者疾病早日康复。
  为往生者祈愿: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为事业祈请: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世间、出世间事业,悉皆成就。
  为学业祈请: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早开智慧,学业进步。
  为灾障地区祈请:愿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各地区灾障平息,平安吉祥,有情安乐,入于佛道。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1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 积分
燃起佛前灯 灭除心头火 愿此大智慧 照破众无明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Powered by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squid/3.4.1[转载]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宣化上人开示:没有脾气就是佛法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
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
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
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
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
脾气。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都是平安的。可
是人都不注意这一点,以为随随便便发脾气,就对事情有帮助。实际上,什么
好事,你一发脾气,也会坏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没有脾气,没有烦恼。
学佛法的人要有忍耐心,有人骂我们,我们要拿着他当唱歌听,或当他们给我
们讲另一种语言。因为我不骂人,所以旁人骂我,我也不懂得、也不知道。尤
其有人骂我们,那是给我们上肥料,令你这块地所长的一切能茂盛一点。所以
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受了,也就是修
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如受不了,就有麻烦。能受得了,无论有什么境
界来了都能忍受,这就是懂得佛法。你要是不能忍、不能受,那就是不懂得佛
所以我们要“不生烦恼莫疑心”,时时都不生烦恼不生怀疑。“总要管自己少
管人,”常常只要管自己,不要管旁人。“多认不是少争理,”常要认自己的
不是,不要尽那么狡辩。“安然清净智慧生,”你要能这样就很平安,会生出
一种智慧。“明心没有碍难事,”学佛人讲明心见性。明心即你心里明白了,
什么事情都不难了,没有困难的事情。“见性岂有忧愁心,”见性的人就不知
道忧愁了。“佛光不是不普照”,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心平百难
散,意定万事吉”。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里若像浑水似的,月光就
照不进去了。我们心里要是清了,就像水里现出月亮似的,佛性就现前了。
“意定天无云”,你意有定力,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似的。为什么佛光不普照
我们呢?因为“忧思恨怨心搅浑”,你又有忧愁、又有烦恼,又有恨,又有
怨,在心里头有这么多东西,所以心里就浑了,就没有智慧。我们谁能没有烦
恼,谁能没脾气,谁就生大智慧,开大智慧了。
学佛法不用学多,学得能不生气、没有脾气,那就是佛法。所以说“事事都好
去,脾气难化了,真能不生气,就得无价宝,再要不怨人,事事都能好,烦恼
永不生,冤孽从那找?”尽瞅人不对,自己苦没了。”我们人受苦是了苦,享
福是消福。就在这很简单、很现实的地方上,能明白了,就是明白佛法。不要
到远的地方去找、高的地方去找,就在你每天所面对的现实中。这个境界你要
能把它转过来,就不被境界所转。不要到这个境界一来,就不知道怎么样才
好。时时都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能这样,那就是明白佛法。今天我不讲
太多,讲太多了,你们会还给我。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
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
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
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
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思考。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
的事,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亲理当要求他为其子抵命,这在
法律,在人情上,都无可厚非。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反倒深
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仇人”的母亲,同命相怜使她“因为懂
得,所以慈悲”的宽恕了那个青年,并代他向法官求情,这位母亲的伟大
在于她那颗伟大的心灵!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俗语:“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为什么要点佛前灯?那是因为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在佛前点灯,
可借着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而获无
上功德。因而《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
《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
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
为虽悖常情,但却具无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宽容,令人无比的感动。然
而,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
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讲的嗔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
他人的心理,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
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佛家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张九成
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听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
试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
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
“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更加诚笃地皈依佛门。
日本的山冈铁舟和尚也有类似的遭遇。
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自己的
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心、佛、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
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
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青年禅者大为恼怒,吼道:“您
打我干嘛?”独园反问:“一切皆空,哪儿来的这么大脾气?”生气、发
怒、怨恨,这些都是由烦恼而引发的心头火,也就是嗔心之毒。当我们遇
到了违背自己意愿或不顺心的事,就会生起憎恚,身心就不能平静,由此
产生的忿、恨、恼、嫉、害等危害极大的情绪,由此而起的仇恨之心,便
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人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
会,乃致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其咎最
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
治。”《佛遗教经》云:“当知嗔火,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
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又,寒山子有诗偈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仔细想想,人在生气的时候,就好像乌云盖在心头,你愈想驱散它,愈驱
之不走。其实,没人喜欢生气,但往往境界现前,却没办法不生气,而且
是越想越气。由于众生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着,有的看起来似乎不会
生气,但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不管怎样,这心头火,却是被这怒和怨,
慢慢点燃,最后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顾,烧掉了所有的功德——亲情、
爱情、友情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福报善果。当然,人非圣贤,谁也不能时刻都保持良好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持,来慢慢调整自己,学会在大事临头时“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诗偈云:“欲行菩萨
道,忍辱护真心。”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亦有《退步》诗:“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
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这首诗的大意是,劝人在受到
伤害或吃亏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发火或心生报复,而是反观自身,想想这
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没有过错?如果发怒,之后会有什么结果?若不生
气又会有什么结果?这样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
间的矛盾,就不再那么尖锐了。一旦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自然就可
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或灾难,就这样无声无息地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晚清名将曾国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长沙读书。
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
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
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
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
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他气呼呼地说:“你读书
的地方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结果让你给夺去了。”旁边的同学为曾国
藩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换过来的吗?”
展大宽无理取闹的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那同学说:
“那好啊,你再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展大宽一
脸狼狈,而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的听着,不置一词。
的确,曾国藩有大智,智在善忍!而他之后数十年的官场,纵横和名利双
收,都证明了他能以过人胆识和高超的手腕,“忍小忿以就大谋”,化逆境为坦途,屡历艰险而屡屡成功。他的成功,最终归功于一个“忍”字,
官场失意,忍忿;同僚排挤,忍气;战事溃败,忍辱;名利无收,忍欲;
功高震主,忍嫉…,一个“忍”字,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一个“忍”
字,造就了曾国藩的辉煌。而他亦有这样的箴言流传后世:“人若一味见
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
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
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后人赞他是“每逢大事有静气”。正是这种静气让他的生命,有了一种安详的境界。安祥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悲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有安祥的心态,便能从容地面对世间百态,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任自然,这便是一种永恒。
在佛经里,“忍辱”的意涵很丰富。挫折、打击固然要忍,成功与欢乐也要忍;逆来受,顺来也要受。在逆境中忍辱负重、蹒跚前行,这个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顺利、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许多人在失意的时候还能刻苦自励,一旦春风得意,就放荡起来,得意忘形,言行举止失了分寸,灾难祸害很快就随之而至。
学佛的人都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也都明显感觉到心头火生起的时候,身
心的迅速变化,既然如此,就应当适时转换自己的心态,调整情绪,作深
呼吸,安静下来,从种种问题中,找出对治方法,并以偿报和悲心来对待
人和事,如此嗔心就生不起来了。寂天菩萨有首偈颂:“遭遇任何事,莫
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
济事,忧恼有何益?”是啊,狂怒和暴喜,都不能让我们获得祥和的心,那不如平心静气地来看世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气灶熄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