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广西独生子女假期在假期中有什么闪光点的话

张吉路的日志
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
已有 1013 次阅读&
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张吉路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来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教育的问题。首先讲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头一段时间,神州六号成功发射以后,那是星期一的班会,我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第一排的几个同学正围在一起,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我走进去,他们似乎并没有发觉。走近了一看,原来他们几个在看报纸,是有关神州六号的。我拿起报纸看了看,同学们见我并没有生气,便抢着说:“老师,我这儿也有。”挣着往前递,本来我是想总结一下上周班级情况的,我看同学们兴致这样高,就说:“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神州六号的情况吧。”同学们来了精神,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宇航员的名字,发射的情景,宇航员在飞船里的生活,等等。有些情况当时我也并不了解。同学们在说的时候,我想起来,这次单元训练里有这样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做剪报。于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对同学们说:“大家对神州六号了解很多,很多同学还很有心,收集了一些报纸。今天回家以后,可以多收集一些,也可以是其他内容的报纸。明天课上我们要用。”我让同学们提前看了训练中做剪报的提示和要求。第二天,全体同学带来了报纸、做剪报的工具。这节课,同学们做得很认真。交上来,我发现大家做得相当不错。多数是有关神州六号的。其他,名车介绍,生活保健,学习指导,自然奥秘,名人故事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很多内容,我看了也受益非浅。问同学们:“为什么选择这方面的内容?”有的说是自己的爱好,但更多的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经常对自己讲起。像神州六号,爸爸是陪着自己看电视,读给自己听的。再讲一件事:十一长假回来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我就在想:上什么内容呢?讲新课,刚开学,同学们的心是否真的收回来了?果然,该上课了,这一次,课前同学们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背一首诗,唱一首歌,等候老师来上课。而是在那儿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很明显,他们在向别人讲述假期见闻。我觉得孩子们心里有话要说,有话想说,这是好事。我说:“大家假期过得一定非常愉快!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的假期。”同学们很高兴。我先讲了自己假期中带孩子去沂源地下大峡谷游玩的经历。然后同学们纷纷介绍了自己游玩的地方。最后,我说:“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景点,很多老师也没有去过。你光说,老师也记不住,能不能写下来,让老师好好地欣赏欣赏呢?”同学们很乐意,认真地写起来。我发现,个别同学迟迟不动笔。我便告诉他,写写别的,只要是这个假期中做过的事,也可以。交上来,多数同学的作文不错,个别的很精彩。我单独问了问那几个同学。他们说假期中真的没有出去。从以上两件小事中,我就想: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长。像做剪报,你平时不向孩子说,不和孩子交流,孩子就不会知道的这么多,他也就做不好;假期里,孩子的课余时间,你不和孩子一起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他的生活就不会这么丰富,有句话叫见多识广,有些知识,是书本中没有的。从孩子身上,我们做大人的,也能学到好多东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同成长。一、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其实,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过,有些家长的观念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和家长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满脸歉意地对我说:“张老师,我那孩子太不听话了,我说什么他都不听,孩子就交给你了,你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仔细想想,我觉得这种想法也不对。河北有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位农妇把她的五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博士生。北京有一对教授夫妇却被自己的孩子杀死。他们的孩子后来说:“其实,我的父母也够可怜的,他们到死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这些报纸、杂志上的真实报道,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培养孩子和父母受到的教育程度是不成正比例的。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父母都是大学学历,孩子学习是不是就非常优秀呢?也不见得。而不少从农村转来的学生,在班里学习却名列前茅。我们可以想一想,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孩子们是怎样学会的呢?直立行走,可以说是动物界最高级的动作,孩子们又是怎样学会的呢?其实,这都是作父母的功劳。设想一下,如果离开了父母,孩子能学会汉语,学会直立行走吗?报纸上不是有关狼孩的报道吗?在狼群中长大的孩子就和狼差不多一样了。做父母的之所以能把一个个娃娃培养成能说话、能走路的孩子,因为作父母的具备天才教育家的三大法宝:一、无条件的信任;二、耐心地期待;三、毫不吝啬地奖赏。我们再想一想,孩子刚出生时,作父母的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不会说话而责骂他,不会因为他十个月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而隔壁的孩子九个月就会叫,你就说自己的孩子笨。也不会因此讨厌自己的孩子,因为作父母想信说话有早有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会说话的,迟一点有什么关系。作父母的还会为孩子的迟说话而寻找各种理由,相信他能行的。抱着他的时候,一遍遍地教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不厌其烦,耐心地等待。真的有一天他会说话了,会非常高兴,会向所有人宣布,自己的孩子会说话了,会毫不吝啬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孩子走路,作父母的同样相信他能行,在他刚开始学走的时候,会站在离孩子两三步远的地方,耐心地期待着他走过来,而不是站在几十步开外,懂得掌握分寸。当他走过来的时候,父母会及时地给他鼓励。我想,这时候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在父母无条件的信任,耐心的期待,毫不吝啬的奖赏中,快乐地生长着。由此,我觉得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只要用心,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二、家庭中的错误教育我先来说件小事:曾经有一个小孩空下来喜欢摆弄。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向老师讲了孩子拆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妈妈感到不可理解。老师说:“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既然孩子对表感兴趣,就可以带孩子去钟表铺,让他尽情地去看,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刚才这位妈妈,无意中的做法,对孩子可能就是一种伤害。其实,我们的家庭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的错误教育,比如: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做家长的关心孩子的成绩,这很正常。好多家长见了我,问得更多的是:“张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在班里到底占多少名?”有时候甚至当着孩子的面问。我一般是含糊地告诉家长。平时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只盯在孩子在班里的排名上。考得好了,排名靠前了,就觉得这孩子行。而孩子的成绩稍微不理想,就否定孩子,觉得孩子一无是处。这样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对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日本有个著名的教育家叫小林正一,他的孩子有一次考试得了76分,回到家,他说:“爸爸,不好意思,我考了76分。”小林正一翘起大拇指说:“好,不错呀!已经超出了我的期望值。”儿子就问:“我的同学考了85分,还被他爸爸打了一顿呢!你对我的期望值是多少呢?”小林正一说:“60分。”孩子奇怪了,小林正一又说:“60分已经合格了,工厂里合格的产品就可以出卖了。”孩子就高兴地说:“那太简单了,那我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 小林正一对他说:“爸爸送四个字――博览群书。”他的孩子真的这样做了,虽然他的成绩不是最好,但是他成了学校里最有学问的人,同学们有了什么疑难问题,都来找他帮忙。后来,他也成了一位教育家。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理想,一位家长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另一位家长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第一位家长的话让孩子感觉到关心和爱护,第二位家长给孩子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前一种对话能增进孩子努力的信心,而后成绩进步的可能性增大;而后一种对话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以后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给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对话效果优于对孩子的刻薄与批评。很多家长说孩子就是不听自己的话,有时还顶嘴。其实这牵涉到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问题。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其实沟通的艺术就在于“哪壶先开提哪壶”。有个平时动作慢腾腾的一年级的孩子对他爸爸说:“爸爸,今天我在体育课上跑了第一名。”爸爸有点纳闷,他明白自己孩子的情况,他怎么会跑第一名呢?但他还是说:“小冠军,你快把比赛的情况给爸爸说说。”原来是上体育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比赛,这个孩子跑了小组的最后一名,然后每个小组的最后一名再比赛一次,这个孩子就是这次“安慰赛”的冠军。孩子明明是小组比赛的最后一名,只是可怜的败将中的冠军,还值得高兴吗?但是通过这次谈话,爸爸发现的是这个孩子的可贵的自尊心。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庆祝这次难得的胜利。仔细想想,哪个孩子不愿和这样的能理解自己的父亲交流呢?根据许多成功的经验,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艺术,表现在倾听、发现、“哪壶先开提哪壶”、说话算数等几方面。许多聪明的家长就是注意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也要耐心地听)。诱出来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沟通变得很容易。所谓倾听,就是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注意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运用成语,要给予赞赏;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诗,要表示很受感动;发现孩子能慷慨陈辞,有理有据地争论,就应该有意地惊呼:“我家出了一个雄辩家。”这样,孩子就会愿意和家长交流、沟通。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让他回到书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没有不会学习的孩子,只有不愿学习的孩子。”说一个人,大家肯定熟悉,他对硝酸盐很感兴趣,硝酸盐是炸药的主要成分,因为这,他的父母兄妹曾被炸得血肉模糊,还炸掉了人家的房顶,天花板也被他搞试验炸开一个大洞,后来,他只有将实验室搬到一条船上。有一天,人们听到一声巨响,只见他满脸是血的站在船头,手舞足蹈地大喊:“我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是兴趣使他成了一位伟大的化学家。你们觉得他是天才吗?那什么样的人是天才呢?所谓天才就是做了他喜欢做而且适合做的事情。因此,作父母的不要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不是孩子所有愿意做的事情都对呢?那也未必。不少家长说,孩子对电视太着迷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看起来没完没了。这样肯定不行。最起码影响作业。可以给他讲个条件,先认真完成作业,在适当看上一会儿。班里有个男同学,父母上班,下午回来很晚。这孩子回到家先做作业,然后看着电视等家长回来。他妈妈说这孩子对电视也挺迷的。我倒发现,电视给了这孩子不少益处。遣词造句,写得作文都不错。关键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再比如读书。(作文书 自挑书& 教过的学生& 钱中书传)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作基础,独立学习能力自然建立不起来。于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不长进。(不交作业。)5、常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往往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孩子是现在时,对眼前的东西感兴趣。例子。老人不同。例子。有的孩子会趴在地上看一两个小时的蚂蚁,或者将毛毛虫放在瓶子里带回家里,家长会怎样做?可能会从地上一把把他扯起来,会将他的瓶子扔得远远的。这一扔,可能就扔掉了一个生物学家。从小对生物那么感兴趣,你怎么就断定他不会成为一位生物学家呢?牛顿对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好奇,才有了后来的三大定律;瓦特对冒着热气的水壶好奇,才发明了蒸气机;爱迪生从小就对周围的东西充满好奇,看到母鸡孵小鸡,他也要亲自去试一试。妈妈在鸡窝里发现他,并没有训斥他,而是恰当地引导他。这才有了他一生一千多项发明。小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好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家长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家长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刚才谈到的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小林正一,孩子有什么疑问他都耐心地解答,这样孩子提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当孩子五岁的时候,他告诉孩子:“孩子,你的问题越来越难了,不过,爸爸送你去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叫老师的人,他们会回答你的所有问题,快快长大吧,孩子!”这样以来,他的孩子就对学校充满了向往,巴不得早一点上学。我们的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这种探索精神的重要性。当孩子缠着你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高兴的时候回答,不高兴的时候就大声呵斥:“去去,再缠着就送你到学校去,让老师教训你。”这样的回答,让孩子觉得学校可怕,就像监狱,老师就是那里的头,那他对上学还感兴趣吗?6、有时家长会实行棍棒教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关心、体贴、理解、尊重孩子,不摆父母架子;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偶尔不听话或犯了错误的孩子耐心教育,不是轻则骂,重则打;父母与孩子之间能保持平等、互信的朋友般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对于做了错事的孩子,孩子们希望家长怎么做呢?“以教育的方式,而不是打骂。”;“做错事或考试考砸了我自己已经很难受了,希望父母能够和颜悦色,用安慰的语气对待,而不是打骂”;“讲道理,与我沟通”;“分析错在哪里,以便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等等。&&& 一般来讲,孩子都喜欢和蔼可亲、爱护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蛮横专制、不通情达理的父母。暴力只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反感和恐惧。&&&&真实的事例: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固执 &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三、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说起孩子的学习,恐怕是做家长的最为关心的事情了。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比较轻松成绩理想,家长比较省心;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成绩不够理想等。如贪玩,写作业拖三拉四,做习题丢三错四,马虎了事……家长便觉得很头痛,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种过程并非一时可以完成.那么,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一)抓习惯有些家长经常说:“你看xxx,也没见他们俩费多大的气力,他们的孩子怎么那么出色?”可实际上,他们往往只看到了结果,而没有看到过程。孩子只所以出色,是家长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孩子上小学前就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上小学后就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学就开始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孩子大了以后就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就没费太多的气力了。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聚会上,一位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学习习惯的培养1、&&&&&&&&&&&& 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至少10分钟。2、&&&&&&&&&&&& 孩子喜欢看的电视开始前的半小时或一小时定为孩子学习的时间。3、&&&&&&&&&&&& 孩子玩时让他彻底地玩。4、&&&&&&&&&&&& 当孩子的兴趣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5、&&&&&&&&&&&& 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6、&&&&&&&&&&&& 孩子学习期间要休息,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他离开书桌。(二)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而孩子往往比较讨厌作业。原因有:  1、智力水平不高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他们领会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也有差异。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要比别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倾向于中等生,如果作业一多,他们必须花很多的时间,这时如果没有人来帮助督促,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容易丧失信心,害怕做作业。  2、学习目的不明确  玩是孩子的天性。自实行双休日以来,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更多了,如果家长只顾工作,不正确引导孩子,就容易使孩子迷上看电视等,把什么事都忘在了脑后。如有的孩子为了多玩一些时间,几天的作业花半个小时就给解决了。也有孩子,先玩个痛快,等到第二天要上学了,实在没办法,才匆匆做作业。这样的作业,它的质量可想而知,不是字迹潦草,就是错处很多。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假期中,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业,督促按时保质完成作业。  3、意志不强  学生放学回家,经常是每个家庭最热闹的时候,孩子拿着吃的,边吃边玩,好不开心。吃完晚饭,本来想做作业,如果这时父母把电视机打开,想看一会儿电视,有些孩子心里也就不想做作业了,就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结果,把做作业的事给耽误了。第二天,心里着急,才急忙把作业补上。因此,做家长的要给孩子立下规矩,放学回家,要先做作业后娱乐,而不应放任孩子。 4、情绪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完成作业有很大帮助,而不良的家庭气氛则会降低孩子学习的效果。所以,做家长的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避免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即使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也要努力克制自己,以免孩子的情绪受到波动。对于智力水平不高的孩子,家长要耐心的帮助,而不是训斥,甚至责骂。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况下完成作业。良好的学习环境(1)孩子的生活转入新的开端时。新学年、新学期,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常有一种新感受,新动力,会遇到新情况,此时家长要因势利导。(2)孩子成功时。家长祝贺的同时,要对孩子提出新的明确具体的要求。(3)孩子受到委屈时。家长应表现出冷静、宽容、同情的态度,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4)孩子困难、失败时。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不当之处给予指点,帮助他走出困境。(5)孩子对某事情有浓厚兴趣时。家长应支持鼓励他。兴趣能推动孩子的求知欲,时最好的老师。(6)做客或有客人时。孩子不愿在生人面前出丑,这时不要强迫孩子,不要在客人面前揭短,多指出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恰当地提出希望。学生不能很好完成作业,除上面的几种原因外,还有其它的客观因素。因此如果孩子不认真做作业,家长要及时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三)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四)抓自学。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但最终要靠孩子自学本领的提高。善于学习的孩子常常运用一定的方法,如预习-设疑-阅读-自我背诵-自我测试(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孩子学习效率高、成绩好、父母也省心。有不少家长缺乏家教知识,从幼儿园起就帮孩子做“家庭作业”,孩子上小学后继续“帮忙”,到了中学结果是父母感到数理化知识“黔驴技穷”,解题“望洋兴叹”。只好请家教,使孩子一直处在依靠外人辅助学习的状态中。这种“不省心”的孩子在独立的考场上,多会失败。&&&&& 在家庭教育中,所谓指导孩子学会自学,主要是指教孩子会自己自觉地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孩子能够自己自觉地学习,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这方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关于学习计划,主要是与孩子一起制订自学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按照时间表学习的习惯。自学时间表要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为了使孩子习惯于使用自学时间表,开始的时候,家长可加强督促,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及时提醒孩子根据时间表进行活动,养成遵守时间,讲究效率的习惯。关于学习规则,要与孩子商定: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学习时间应与学习内容保持一致。如放学后先把作业做完做好,按质按量完成,以后再从事其他活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严格要求,做到学习时间内,认真学习,不能吃东西,不能玩玩,且不能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看电视,不能走来走去三心两意的,做完作业后要作认真检查。家长可根据孩子是否认真执行计划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做到严格要求,有始终。其次,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房间、桌椅和照明,为孩子建立一个安静的自觉环境,保证孩子学习不受干扰,要形成一个尊重学习的家庭环境,在家中可设一个家用图书室可书橱等。为孩子准备一些儿童字典、词典、地图册或小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教会孩子使用的方法,养成不懂就查阅字典、词典或有关书籍的习惯,家长也要看书、看报,并鼓励孩子利用一切机会,多读书、多接触各种信息。因为孩子只有读得多,才读得好,自学的能力也就越强。(五)关心孩子的双休日。双休日学生不得留校补课,孩子的业余时间的确多了,但这业余时间是否丰富呢?为此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双休日过问一下,关心一下。有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双休日极为重视,除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之外,带子女走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人间的亲情,同时也会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写作源泉,所以,家长有必要在双休日尤其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妨过问一下:  1、双休日您的孩子在玩什么?  2、双休日您的孩子怎么玩?  3、双休日您的孩子玩得怎样?  如果在这三方面家长能适当关心指导。那您的孩子在充分休息的时间里也能学到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将受益匪浅。(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1、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例如:父亲与孩子下棋,有的父亲怕孩子输后哭闹,因而故意让他一回,孩子赢了,虽然不哭了,久而久之,孩子只能赢得起,却再也输不起了。有的父亲则不然,真刀实枪与孩子干,第一回孩子也许输了,但第二回,第三回情形也许会出现变化,孩子也会想尽办法对付父亲,表面看来似乎赢了一盘棋,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不仅赢起得起,更输得起的好品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2、培养孩子的“肚量”  现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第一,生活圈狭小,因而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现为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往往看自己优点,看别人缺点,甚至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缺点。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们一起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孩子小时就有很好的“肚量”,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一点儿事就钻了牛角尖。 3、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均被安排得妥妥贴贴,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其实,家长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其次,当孩子有些失败时,尽量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找原因,分析情况,确定改进方法。试想,如果孩子稍有不顺父母就谴责,这样的孩子日后他的进取心会上哪儿呢?第三,对于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孩子,家长应多加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4、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做成的一只“纸飞机”,搭成了一辆“大卡车”,家长都得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足了,心情更好了,也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相反,如果家长无端训斥,就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发展,作为家长,都应看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常夸孩子。有的家长经常使用食指,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在惊吓中长大,哪来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能做好什么事情呢?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太不听话了,说一句顶十句。”其实,你在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他会有一种自然的自我保护意识,顶撞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时候,是很难接受别人的说教的。我们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把食指换成大拇指,常常夸夸孩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行政圈里的一个笑话,放在孩子身上同样有道理。你经常夸孩子这个好那个不错,你会发现他慢慢地真的变好了,你天天责骂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他会变得越来越差。让我们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大拇指,别用食指。5、培养孩子的好品格这是一个母亲讲述的育子的故事:母亲,辽宁省锦州师范学院老师,儿子秦聪,2000年,作为辽宁省少先队员代表,出现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位母亲说:平时,我们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导给孩子,让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学会宽容、礼让、仁爱。2000年春节,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边看春节晚会,孩子突然问我:“妈妈,你们谈恋爱的时候,时谁追的谁?”我说:“我追的你爸爸。”儿子说:“那爸爸当时的成绩一定很好。”我说:“不是。”儿子说:“那你还追他?”我说:“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其实,大学四年,我几乎没和你爸爸说过话。但在大学四年级的一件事震动了我。那时,大家都忙着找工作,很少复习,那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考场的纪律可想而知。考完试,成绩公布,大家的成绩都很理想,惟独你爸爸考了60分,他的同桌说:秦宏伟太傻,他不偷看。就是这句话,让我爱上了你爸爸。他的文化课虽然只考了60分,但他诚实的品格,我给他大了100分。我告诉孩子,“品格胜于分数”,“品格不能打折。”作父母的为孩子作出了榜样,孩子就会去模仿。秦聪在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但语文成绩老师多给了他一分,他向老师反映,去掉了那一分。我问他后悔吗?他说也犹豫过,但不那样做心里觉得不安。多年的育子经验告诉我:孩子的成绩是一时的,只要他知道学习的重要,肯下功夫就可以了,但对他的习惯,为人处事等的培养却丝毫不能马虎。各位家长,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需要你们的呵护,学校和家庭配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我们视听社会的新人才,为了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和孩子一同成长!&。&&&
我是教师,但我绝不相信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如何不负此生
大数据告诉你,孩子最渴望什么样的教育!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莫言: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女结婚父母有假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