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叫铭浩赵鸿朝

昆仑关战役-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至1940年1月,在抗日战争的桂南会战
连绵群山,巍巍雄关。昆仑关下,大敌当前,忠勇之师,义薄云天……在纪念抗日战争昆仑关大捷七十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参加过昆仑关战役的老战士代表、抗日著名将领亲属代表等各界人士千余人聚集在广西南宁昆仑关烈士墓园,焚香祭奠抗日先烈,放飞和平鸽祈望和平。一九三九年冬,当时的国民政府陈兵三十多万,与十万侵华日寇展开桂南会战,一场昆仑关战役血拼十四天,取得中国抗日攻坚战首次胜利,昆仑关大捷一时震撼四方。日寇死亡五千多人,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一万四千多中国抗日将士和援战百姓牺牲。第五军是国民党政府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成为抗战时声名显赫的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更是杜聿明、廖耀湘、邱清泉、戴安澜、郑洞国等国民将领的成名地,抗战胜利后第五军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因其兵员来自广岛,故又称广岛师团,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精锐部队,异常骄横残暴。从日奉命调入中国开始,留下了一连串恐怖屠杀记录,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双手沾满了中国抗日将士和人民的鲜血。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1939年底,日军决定发动桂南作战,并于11月24日迅速攻占南宁,进而推进至高峰隘、昆仑关……昆仑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少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该处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尽管国军顽强抵抗,日军还是先占领了昆仑关,接着调整部署,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对峙。南宁失守,切断了国民政府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也直接威胁到西南大后方之安全。国民政府责成桂林行营收复南宁,桂林行营将部队划分为北、东、西三路。其中以第38集团军指挥第5军和第99军为北路军,从昆仑关正面和侧后的攻击。占领昆仑关的是日军第5师团骑兵第5联队和步兵第21联队第3大队。国军主攻任务由当时中国唯一一个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第5军担任。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的反攻作战打响……日军除炮兵外,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上百架飞机的狂轰滥炸。昆仑关大捷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取得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无论整个桂南战役最后失败得如何惨烈,昆仑关攻坚战都是光辉永驻的。            昆仑关战役百科名片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的核心战役。也是的嫡系“”归(二号人物)指挥的又一战例。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这是一笔浓彩,确实值得后人景仰。著名作家先生在其笔记著作《》中,对有详尽记述。名称:昆仑关战役地点:中国桂南时间:日-日参战方:,日军结果:国民革命军确定守住昆仑关主要指挥官:、,目录展开展开战役概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但日本非但没有达到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的目的,反而遭遇到更顽强的抵抗。日本军部“南进”派即认定:必须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以期实现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的计划。日,日本海军部《情况判断》认定,仅靠陆军已很难进行内陆方面的大规模积极作战,“在此情况下,由陆、海军协同尽快占领华南沿海的最大贸易港口汕头。成功之后,即以一个兵团向广西方向挺进攻占南宁,以切断敌经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海外最大补给交通线。” 日本决心发动,为的是彻底切断中国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补给路线。据日本军事侦察所得情报,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仅1939年9月运进中国总吨位14700吨中的12500吨即经此路线,达85%。6月,日本《兵要地志》也强调“一旦进入南宁,以该地为基地,则交通四通八达,远可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所以南宁――的道路,形成了蒋政权联络西南的大动脉。为了直接切断它,首先必须夺取南宁。南宁一旦占领,无须置重兵于附近即可以完成作战目的。”(参见:《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38-3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同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更急于解决中国问题,以便腾出兵力抢占西方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以配合德、意两个盟国,并缓解德国对其解除了对苏联威胁的不满。认为:“中国事变的解决之所以如此拖延,是由于苏联和英、法、美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援”,现在应“藉欧战发生各列强无力顾及中国的时机”,“解决中国事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2页。)4日,日本内阁首相、陆军大将发表声明:“值此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不予介入,决定专向解决中国事变迈进。”(《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第493页。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天津政协译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日本随即在南京设立以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中将任总参谋长的“总司令部”,统辖华北方面军、第60军、第70军、第80军。13月23日,日军大本营发出“准备迅速处理中国事变”的命令;10月16日,又发出《大陆命令第375号》:“总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同海军迅速切断沿南宁至龙州之敌补给路线。”同日,还发出“大陆指第582号”陆、海军中央协定:“本作战之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沿南宁――龙州敌补给联络路线,并强化切断沿滇越铁路及滇缅公路敌补给联络路线之海军航空作战。”并规定作战时间为11月中旬。(同上书,第499页。)19日,西尾寿造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广西作战,命令参加作战的部队为:、台湾混成旅团、其他配合部队、第五舰队(11月中旬改称第二派遣支舰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其兵力总共约三万人;军舰70余艘;航母2艘、飞机约100架。日军广西作战的主力第五师团为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上海、、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原为该师团长,他升任总参谋长后,师团长由中将接任。可见日本方面何等重视这次战役。日本认定,切断这条路线将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略任务。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39页。)反抗准备世界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威茨认为:“战争是从被进攻一方的抵抗开始的。”如果没有这种抵抗,也就没有战争。而任何侵略都只是针对被侵略国中央政府的。如果该国中央政府“不抵抗”,战争也就结束了。法国政府不抵抗,于是法国没有卫国战争。虽然戴高乐在伦敦组织了流亡政府,也只被称为“抵抗运动”。据此,斯大林坚决否认法国享有“战胜国”地位;只是美、英两国强调法国光复以后的中央政府继续进行了对德战争,这才保住了法国的“战胜国”地位。中国的中央政府是二战中抵抗最早因而也是抗战最久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二战的战胜国。骁勇善战的中国军队昆仑关战役爆发前,1939年9月,中国军队击退了日本陆军第11军对长沙的进攻。10月,国民政府在召开第二次,总结了第一次的作战情况,并决策发动新的攻势。39日,蒋介石在会议训词中宣布:“我们今后的战略运用和官兵心理,一定要彻底转变过来,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蒋总统集》第1184页。)会议结束的11月5日,蒋截获了“日本有南犯企图”的情报,美、英军事情报机关也发出情报:“日本舰队目前在东京湾集结,它说明对南宁的作战已迫在眉睫。”于是蒋立即从直接飞桂林,为迎战日本新攻势作战斗安排。但中国军队的准备状况确实混乱不堪:守卫两广的是原桂系部队第16集团军,辖第46军(军长:何宣)、第31军(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总司令对他被调往第11集团军任总司令极其不满,借母丧之机躲在老家闹别扭。新上任的16集团军总司令又不敢就任理事,于是有关日军进犯的情报无人处理。桂林行营主任赴重庆开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行营参谋长则奉蒋之命前往吊唁夏威母丧并劝慰夏本人,行营成了空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远在广东,没有行营命令也不敢自作主张。这一系列因素使行营、战区、集团军三级首脑机关形同虚设,这对于大战即临的中国无异一场灾难。昆仑关中国军挺进第46军的新编第19师(师长:。该师于1938年秋组建,大部为民团转成。)驻防钦县、防城一带;第175师(代师长:、后任师长:冯璜)驻防合浦、北海一带;第170师(师长:)驻防贵县一带。第31军的第131师(师长:副军长兼)驻防桂平;第135师(师长:)驻防大湟江口一带;第188师(师长:)驻防平南。这个军事部署是基于桂林行营主任判断日军只可能从广州湾()登陆北上夺取,不可能冒险夺取南宁而设置的。由于新编第19师是一支刚组建的地方队伍,武器、训练、士气都极差。因此,从钦县到南宁可以说基本上无防御兵力。更加严重的是,白崇禧见广东开平、、、新兴一片富庶地区既无中央军又无日军,如果桂系控制便掌握了广东南路,还掌握更多的出海港口。于是迫不及待命令第31军加速完成战备,并开进广东上述地区。防线一下子扩大到上千公里,守备实际上非常薄弱,而且没有纵深防御。  兵力对比国军杜聿明国军此役精锐尽出,参与攻打昆仑关的是陆军第五军。该军是国军唯一一个机械化军。1938年10月,第200师奉命扩编为新11军,军长由徐庭瑶兼任,任副军长,代行军长职务。1939年改称第5军,杜始正署军长。不过杜聿明做这个军长还是颇费了些周折啊。据杜回忆,初军政部签请杜任军长。蒋介石批示:任军长如何?于是军政部长即通知和关一同去见蒋。关当面表示谦让不任军长,另保52军军长出任,蒋、何都不同意,由何另拟方案。何为机械化部队人事安定,于是就签请徐兼军长,杜为副。第5军军长&副军长少将参谋长 黄翔少将副参谋长&军直属:战车第1团团长&战车第2团团长 郭增栋汽车团少将团长&骑兵团少将团长 肖平波辎重团少将团长 杜鸿范炮兵团上校团长 朱茂秦工兵团团长 吕德一特务营中校营长 李公瑜通信营中校营长 刘农畯战防炮营中校营长 佟大芳新兵训练处少将主任&高射机枪连少校连长 马德芳兵站上校主任 汪启超荣1师师长&副师长 胡家冀参谋长&荣1团上校团长 吴啸亚荣2团上校团长 汪 波荣3团上校团长 郑庭岌补充团上校团长 王文第戴安澜200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 张止戈598团上校团长&599团上校团长&600团上校团长&补充团团长 郭 奇新22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64团上校团长&65团上校团长&66团上校团长 刘俊生补充团团长 刘建章第五军装备的T-26型坦克以上各师均直属有特务连、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搜索连、输送连、通信连等部。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又1个重机枪连。拥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1]?  日军对面日军主要是第5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日军第5师团又称广岛师团。代号:鲤。于日由明治维新时期原来的六个镇台之一的广岛镇台改编而来。当时的师团长为今村均。该师团基干由步兵第11联队(广岛),第21联队(滨田),第41联队(福山),第42联队(山口)组成。该师团37年就进入了华北,其师团长就是臭名昭著的坂垣征四郎。和我军在平型关交手的就是该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由原台湾守备旅团改编而来。两只部队总兵员达到了近3万人,其中第5师团为了地形已轻装化,全部实力21945人,只有75毫米山炮20门,75毫米野炮12门,没有坦克。其中直接守卫昆仑关的兵力为步兵第42联队松本第2大队(缺第6中队)、步兵第42联队速射炮1小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第2中队、迫击炮第3大队第2中队、工兵第1中队的一个小队、师团无线电一个分队、卫生队的一部、旅团无线电一个分队。由此可见,就兵力对比上来说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数量我军都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1]?  战斗过程9日,日本全部进攻部队在三亚港集结完毕。第21军司令官中将亲自到三亚指挥。13日,舰队从启航。14日先头舰只抵达北海,以10余舰发动佯攻。驻守北海的175师一个营,给予日军以回击。军事当局命令防卫部队彻底炸毁北海市,只是因为指挥北海保卫战的国军第46军175师第524团团长巢威感到日本军并非要在北海登陆,从而避免了北海的彻底破坏。当晚,日舰停止对北海的进攻,转向钦州方向。防城企沙、龙门两地各一个营抵抗一天后败阵,日军登陆。在钦县犁头嘴防守连连长报告新编第19师55团黄廷才团长,他竟然认为这是敌惯常骚扰而已,不必认真。结果毫无战斗准备的新编第19师所属部队溃败,日军顺利登陆。战至17日,日军占领、防城,并立即分兵北上。18日攻新19师师部所在地小董,师长黄固临阵退缩,竟只身逃跑。(后来该师师长黄固被撤职,黄廷才交军法审判。)所辖军队溃散,日军继续北上。而十万大山区土匪组成许多便衣队为日军先导,致使日军加快北进速度,22日傍晚抵达南宁市邕江南岸。日军登陆后,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见白崇禧,令其不必再参加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立即返桂林指挥作战。白要求以桂林行营主任资格全权指挥,不须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插手,各军须直接听从行营命令。蒋批准该项要求,并调其最精锐的第五军等直系部队归白指挥。白立即电令该军代军长,立刻率部乘火车从赴桂南;又电令恢复夏威第16集团军司令职务,原已任命的蔡廷锴待命。16集团军立即集结,副总司令韦云淞及指挥所人员19日抵达南宁,各部分别赶赴日军进军必经之地阻敌北进。白崇禧本人于19日由重庆飞桂林,21日率部抵达迁江,设立行营指挥所。这样,当日军抵达南宁之时,国军170师22日抵达邕宁、135师两个团23日到达南宁市区、200师第600团24日下午抵达南宁东北的二塘。另外六个军分别从向、宾阳集结。由于原来的防卫方向错误,这次集结实在过于匆忙,属亡羊补牢之举。23日日军第5师团在飞机掩护下开始强渡邕江,夜晚,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擅自令其所辖404、405两团放弃阵地撤退,韦云淞命令135师师长截回所部,伍宗骏抗命不肯恢复原来的阵地(伍后来被判刑五年),南宁市内正面已无军队防守。24日拂晓,170师在邕宁与日军激战,上午日军第5师团21旅团之21联队从市区渡江,下午南宁全城陷落。25日晨,200师第600团在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对170师和200师两个团阵地猛攻,国军顽强抵抗。600团团长邵一之、团副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170师师长黎行恕与200师师长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26日,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宣布所有日军组成邕钦兵团,由第5师团长官今村均指挥。安本人则于27日离开回广州。日军于26日起,在飞机掩护下猛攻高峰隘,国军尽管顽强抵抗,终于不支,于12月1日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接着暂停进攻,调整部署,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该处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昆仑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少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  昆仑战役关北中国军队为白崇禧的桂林行营指挥,参谋长林蔚;辖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参谋长吴石;第16集团军,司令夏威。统率:第31军(军长韦云淞;辖131师,师长贺维珍;135师,师长苏祖馨;188师,师长魏镇。)第46军(军长何宣;辖170师,师长黎行恕;175师,师长冯璜;新19师,师长黄固。)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之一部。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1~4团,总兵力约六万人。接着集结来到的除第5军之荣誉第一师(副军长兼师长)、新编第22师(师长)之外,第5军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等全部抵达,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军全员上阵;的第26集团军;叶肇的第37集团军;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以及第5军所在的第38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该集团军司令,以下第2军(军长);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99军(军长傅仲芳)第36军(军长);连同辅助部队,共达30万之众。固守[2]及的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之一部,辖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辖第9旅团,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第21旅团,旅团长少将;台湾混成旅团,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连同海军陆战队(军舰70余艘)、空军(飞机100架)共计约三万人。后期补充抵达的;第18师团之一个旅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实际参加战斗总兵力只有4.5万人。还在日军刚占领南宁时,白崇禧即要求立即趁日军立足未稳,兵力尚薄弱马上发动反攻。未获蒋批准后,白要求杜聿明向蒋和军委会提出反攻要求,杜赞成,并于12月1日发出要求电报:“重庆委员长蒋,军令部长徐。重庆军政部军务司王司长转呈部长何钧鉴:密。目前侵占南宁之敌,其兵力尚不及两师,此次乘我兵力分散虽侥幸成功,但以交通阻塞,除少数山炮外,其他重兵器及机械化部队均无使用,而补给尤为困难,现我军所处情况则实为相反,故此时我军正宜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12月10日前)反攻,以击破该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用敢不揣冒昧,谨申关于攻击前部署意见如下:(略)以上所陈是否有当,伏维鉴核示遵。 迁江第5军代军长杜聿明东午参一。”(《广西文史资料》第19辑,第12-13页。)老蒋疑人也用,用人也疑,可见一斑。身为最高指挥官的白崇禧,屡奏不准便只好求其下属越级上奏,但也未能如愿。老蒋迟疑不决,贻误了最佳战机。所幸日本方面轻敌,在接获汉奸密报,谓南宁昆仑关以北已有十余万国军集结之后,今村均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未予理睬。而更高层则仍希望继续开展“谋略工作”,企图策动桂系反蒋,分裂的中国无疑是有利于日本侵略的。还在八月间,日本驻上海特务机关便派出汉奸做李、白和龙云的策反工作,要求他们倒蒋,日军给予协助。被李、白、龙云拒绝。12月10日,今村均发出《致李、白将军书》的通电,表示尊敬李、白治理广西的业绩;此次进攻南宁仅为切断蒋政权的交通线,希望两位将军洞察世界大势,促进日华提携。如仍执迷不悟夺取南宁,日军南宁驻屯军必胜无疑。最后告知:“对在南宁战斗中战殁之将军部下4200余名勇士,我军已予合葬于南宁中山公园,郑重供祭,尚乞安心。”(《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第505页。)直至12月7日,蒋突然决定反攻。8日白崇禧将此决定转达各部,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各部亦开始反攻准备。中旬,国军集结基本完成。蒋又派陈诚、李济深监督白崇禧作战,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也由抵达迁江。15日,白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白崇禧部署如下:北路军,总指挥徐庭瑶,部第5军主攻昆仑关;第99军第92师绕伶俐圩西进,攻击七塘侧击昆仑关之敌。西路军,总指挥夏威,部第一纵队(司令周祖晃)攻击高峰隘;第二纵队(司令韦云菘)在南宁南部苏圩集结,阻止敌后增援南宁。东路军,总指挥蔡挺锴,部何宣第46军向、灵山破袭邕钦公路;叶肇的第66军攻击昆仑关则翼之古辣、敌军。第99军另外两师作为战略预备队。12月16日杜聿明(此时已任军长)召开第5军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他制定的是“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担任左翼迂回支队,绕、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则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昆仑关守敌为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其第42联队及第21联队在九塘至南宁一线。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今村均的轻敌再次帮助了中国军队,他同日命令第九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率领数千日军奔袭龙州、(),这支部队于17日出发,中国军队总攻击时间定于18日拂晓。18日凌晨,战斗打响。先是炮战,中国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日本方面除炮兵外,最令中国军人头疼的是上百架飞机的轰炸。炮火延伸后,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岭、、罗塘和411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19日中午,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今村均派出第21旅团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率领抵达昆仑关阵地,并夺回昆仑关。其他阵地也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激烈争夺中。新22师右翼迂回部队占领五塘六塘,其中五塘复被日军夺回,六塘则始终坚守住,在打击日军增援上作用极大,有效地保证了昆仑关战斗。今村均命令台湾混成旅团由南宁增援昆仑关时,被邱清泉亲率主力堵在六塘激战;杜聿明不失时机命令郑洞国派该师第三团从右翼包围九塘,郑团利用黑夜攻占九塘西侧高地。20日,昆仑关敌渐不支,频频告急。今村均命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增援昆仑关,但在五塘被邱清泉部堵截,激战两天不能前进。直至22日拂晓,方抵达七塘,又被阻截,中村本人23日上午也受伤。下午1时半,三木大佐告急:“黄昏前旅团如不能到来,第一线难以确保。”另一边,11日奉今村均命令增援昆仑关的台湾混成旅团林义雄大佐第一联队、渡边信吉大佐第二联队在邕钦路上被175师各部阻击,不能及时赶赴昆仑关。其渡边联队在遭遇第524团(团长巢威)阻截,激战三日不能通过,渡边大佐被击毙,残敌逃回钦县。20日,今村又命令奔袭龙州、的第9旅团分出第三大队伊藤部队乘坐105辆汽车返回驰援昆仑关。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及整个桂南战役进展缓慢极其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反攻南宁战役经过》广西博物馆藏油印本。)此令发出也非无由,18日西路军170师发起高峰隘战斗,19日占领高峰隘附近山头,但当晚即被日军偷袭,20日该处失守,国军败退至葛圩一带。白崇禧亲自作阵地视察,亦无改观,始终无法攻占高峰隘,致使阻击日军援军初衷无法实现。而邕龙路伊藤部则在西长圩被131师截击,22日今村均不得不派南宁仅有的两个中队和两个机枪小队前往援救,又在苏圩附近遭188师阻击。伊藤大队在西长被围整三天之久,却因131师不敢近战而免被歼之命运。最后,在飞机掩护下,这两部日军均得以突围,26日下午返回南宁。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调拨给第200师指挥的荣一师第三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24日,及川支队接到今村均返回南宁的命令,便销毁缴获的大批战略物资,撤离龙州、镇南关。白崇禧得知第一批回窜之敌逃脱,第二批又在返回后,唯恐增援昆仑关导致我军进攻失败,急电西路军总指挥韦云菘:“如再放过第二批回窜的敌军,影响主力兵团方面的战局,该副总司令应受严惩。”(《广西文史资料》第25辑,第27页。)结果仍被敌军主力逃脱。地方部队习惯于保存实力、互相推诿使日军获益。例如冯璜于11月22日接任175师师长时白崇禧对其交代:“现在大敌当前,第16集团军各部队长官间还闹意见,你见他们时,传达我的意思,请他们好好的以大局为重,放弃成见,共同抗日。”而16集团军司令夏威则交代冯璜:“抗战是相当长期的,不可把'本钱’一下赌光。”(冯璜:《第175师战斗在桂南》,载于《粤桂滇黔抗战》第192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12月23和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受阻。战斗空前惨烈。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12月31日,中国反攻军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到:“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只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郑庭笈的迂回部队建立了功勋。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只是没有明确证实是哪一次炮火所击毙。我军第二次夺取昆仑关阵地。但不久又被日军夺回。到23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二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六天战斗未获理想战果,而敌军援兵已从各地开来,形势不容乐观。杜聿明分析两得两失的教训,是日军在关口两侧有坚固的堡垒工事,组成交叉火力网,致使我军攻击失败。于是决定改变战法,集中优势兵力,从外围攻击各据点,逐渐缩小包围圈。25日,荣一师第二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步炮协作,攻下罗塘南高地,全歼守敌二百余人。这是很重要的突破,杜聿明传令嘉奖。接着各师、团军心振奋,依次攻克昆仑关周边诸高地。同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之两个联队到达八塘,中村旅团的第42联队更到达九塘。中村正雄被击毙后,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代理21旅团长。经白崇禧批准,杜聿明决定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歼灭这支日本精锐之师。于是除调回第5军全部兵力猛攻昆仑关之外,加配叶肇第37集团军所属之第66军和作为总预备队的第99军两个师,将这五个师全部用于打击八塘以南敌人援军。28日,重新部署的陆军第5军加紧攻关,至30日,昆仑关周围敌据点和侧防机关基本肃清,关里的日本精锐之师――“钢军”主力第21旅团已成瓮中之鳖!我们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个攻坚战斗。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郑庭笈荣一师第三团。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郑组织爆破手,以手榴弹塞进敌据点枪眼,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3]?会战尾声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第21旅团的剩余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日中午,及川支队数千主力抵达八塘,今村均命令及川少将接替被击毙的坂田元一担任前线总指挥。第5军向南宁方向继续进攻的第一仗便在昆仑关至九塘间的441高地打响。攻打昆仑关时荣一师便攻昆仑关阵亡将士纪念碑占了高地北侧,日军顽强守卫这高地的南侧。1日,日军飞机对高地北侧狂轰滥炸,步兵大举进攻。荣一师守卫高地的一个团加一个营,战至仅剩百余人,但仍坚守阵地。2日拂晓,荣一师举全部残余兵力反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双方仍旧维持原有阵地。3日,杜聿明调集200师主力及新22师一部协同荣一师继续战斗,战况更为惨烈,双方死伤都极为惨重。入夜,日军抵挡不住败退九塘,战斗结束。4日,荣一师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出战斗移师思陇休整。第5军继续进攻。而败退九塘之日军也奉及川源七命令,于4日拂晓放弃九塘撤退至八塘固守。国军新编第22师进驻九塘。第5军继续进攻八塘,日军拼死抵抗,战至12日,毫无进展。而第5军在经过苦战之后,伤亡甚重,人员疲惫,已经不适合战斗,于12日奉命转移至思陇、黄圩、太守等地休整。攻击任务移交姚纯的第36军接替。这样,国军第5军正式退出战斗序列。有人认为这是老蒋保存嫡系部队的举措,其实说不过去。第5军激战经月,伤亡惨重,本应休整。而战场上尚有20万中国军队,但这20万生力军上阵却毫无建树,只因日军固守待援,他们才得以维持原来的阵地。蒋介石于7日飞桂林,10日亲临迁江,与白崇禧、陈诚、张发奎、徐庭瑶、林蔚等讨论下步作战计划。白提议:乘敌新败,援军未到,倾新到广西的第2军、甘丽初第6军、姚纯第36军、傅仲芳第99军会同第5军等部队,发动攻势,一举收复南宁。蒋批准了这个计划。第二天,正当白崇禧发布部署命令准备开战时,返回的蒋致白一封信,推翻头一天的会议上的决定。这样,白崇禧只好发出改变作战部署的新命令,中国军队全部进入固守状态。日本方面赢得时间从容部署直至发动反攻。日本军部被中国军队的攻势震撼,派大本营参谋次长泽田茂从东京赶到广州;第21军于12月29日派军副参谋长佐滕贤了、作战主任藤原五,陪同日军作战主任荒尾兴功、副参谋长铃木宗作等到达南宁,但未能改变第21旅团的失败命运。鉴于今村均企图亲自上阵并以第5师团全力为第21旅团报仇,并打算1月1日与中国军队开始决战,21军军长安藤利吉命令其固守南宁待援:“波集团(第21军)企图将有力兵团调至南宁,歼灭聚集于南宁方面的敌军。第5师团仍应确保南宁及附近要地,以利转用兵团之挺进。”(《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第515页。)7日起,调往桂南的第18师团(师团长久纳诚一中将)、近卫混成旅团(旅团长樱田武少将)共1.5万人从广州上船。10日日本第21军制定《宾阳会战指导方案》,定于1月下旬在以宾阳以南地区决战。如果没有蒋介石的临时干预,白崇禧趁敌援军未到,全歼第5师团的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1月14日,近卫混成旅团第4联队3000余人在登陆。一部千余人于16日在钦县、灵山交界的坳与46军175师524团(团长巢威)激战三昼夜,日军被击毙二百余人,并致使日军整个联队被46军包围。但日军虽伤亡惨重但主力仍由飞机掩护突围而去。顺便说一句,这个团在12月配合昆仑关战役的打援战斗中,指挥果断,士气高昂。该团主动出击,尽管日军有飞机助战,且施放毒气,渡边联队仍被击溃,联队长渡边亦被击毙。残部逃回钦县,未能及时支援。另一路日军台湾混成旅之部队也于1月13日与西路军韦云菘部激战于塘报一带。但所有日军部队,基本上实现了在南宁周边的集结。如果执行1月10日乘胜攻击的部署,日军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反攻准备的。老蒋干预下级的军事部署,其后果可见一斑。而且昆仑关战役胜利所激励起来的战斗热情也因半个月的固守云消雾散,直至1月25日,白崇禧才在迁江指挥所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商讨对付日军大反攻的对策。27日,李济深、陈诚、张治中等也抵达迁江。会议决定的军事部署为:徐庭瑶指挥第2军、第36军、第99军为中路军,固守九塘、昆仑关一带;以甘丽初第6军为右翼军,向三庄岭方向侧击日军;以叶肇第66军为左翼军,在方向阻敌(程思远:《政坛回忆》第135页)。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部署与10日会议决定的部署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个被蒋介石否定的决策,是个乘敌空虚迅速进攻的决策;现在实施的决策,则是被动挨打的防守决策。以中国军队的实力,灾难已经难免。更要命的是,白崇禧没有料到日军会采取包抄战术。23日,安藤利吉中将亲临南宁指挥反攻。24日下达反攻命令。27日日军开始反攻:第5师团主力、近卫混成旅团主力、台湾混成旅团主力由今村均指挥沿邕宾公路向昆仑关进攻;第18师团全部和近卫混成旅团一部,由久纳诚一指挥,沿南岸东进,在渡江北上,迂回包抄昆仑关后路。尽管今村均指挥的正面进攻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白崇禧发现:日军真正主力在方向!它极其严重地威胁了昆仑关一带的中国军队。白崇禧紧急命令刚从广东调来的邓龙光第35集团军之第64军(军长陈公侠)急进;第46军率其主力175师由北渡郁江,协同阻击进攻日军;另以第6军第49师南下武陵圩,企图阻止敌军北上宾阳。不过,这些措施均已太迟了!日军司令安藤下达命令决定2月1日开始总攻:“此次作战的胜败,即在明日一日之决战,望全体官兵努力奋战,期其必胜。”(《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3卷,第一分册,第73页。)蒋介石的错误更严重了,他恰恰在日军开始总攻的这天,即2月1日,命令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禧指挥!临战易帅,此乃古今中外兵家大忌!张上任伊始即命叶肇第66军固守原阵地,并须侧击日军。他还命令所有增援部队向集结,预定2月2日向日军甘棠部队发动攻击!而此命令尚未传达到各部,日军的总攻就开始了!叶肇擅自命令所部稍微抵抗即向、陶圩撤退,根本不理会他们的防线背后没有设置预备队!这导致中国军队阵线彻底崩溃。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向宾阳长驱直入,日军飞机又炸毁了设在宾阳的第38集团军总部,通讯中断导致战场一片混乱。2日下午,日军开进宾阳县城。在九塘、昆仑关防御的第99军、第36军、第2军及第6军,失去集团军指挥各自为战;宾阳失守后路被断致使军心溃散,全都仓皇逃窜,沿山间小路各奔东西。3日,今村均部队顺利夺取九塘、昆仑关等阵地。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中将在撤往时中炮身亡(《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4日,日军占领,6日占武鸣,7日占。可怜第5军将士浴血奋战半个多月才攻占的地盘,顷刻间灰飞烟灭。2月4日上午,安藤利吉到达宾阳,当晚宣布“宾阳会战已结束,应将兵力集结南宁附近”之命令,到8日,日军各部停止追击,返回南宁。血战过的昆仑关上,日军题大幅标语留念:“我皇军击溃蒋军三十余师,已璧还宾阳、昆仑关各地。”战果分析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2册68页据参战指挥官郑洞国、郑庭笈在日完稿的《昆仑关攻坚战亲历记》,后被收录到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粤桂黔抗战》一书中,1995年出版,内中对于昆仑关作战的战果,二郑宣称: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之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田元一;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班长以上军官阵亡85%以上;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更多,(郑洞国的第五军荣誉第一师1.3万人撤下战场的时候战斗兵只剩700人,国军第5军负伤一万一千余人,阵亡五千六百余人,生死不明八百余人,另伤亡及失踪的杂役兵共计6416名,合计伤亡约2.4万)。但基本干部仍健全。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了。有人还说这是日本战后公布的数字。(参见:《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68页。) 真正的日本战后公布资料,例如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战后出版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对于39.12.18 - 40.1.6期间在九塘(含昆仑关)附近的作战,只承认前线打得最苦的三木吉之助联队二十天总伤亡率45%。当然日本战史在己方伤亡数字上一向缩水,昆仑关一役估计也是如此,但至少说明日方资料是不承认四千士兵战死的。 二郑的文章,吹牛最严重的是在击毙日军高级军官,中村正雄是确切的战果,接下来声称击毙的三个联队长级军官---- 四十二联队田元一,任联队长至40.12.01,由安藤忠雄接任。此后,坂田晋升陆军少将,先后出任第71歩兵团长、第11警备司令官。 二十一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任联队长至40.10.15,由原田宪义接任,此后在日本国内任东京陆军少年飞行兵学校教育长、校长,陆军少年飞行兵学校校长,并在日死在大津任上。 副联队长生田藤一,日以中佐衔出任56联队长。 怎么可能有日方资料承认这三个人在中的战役?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2册69页下面三个大队级指挥官,暂无证实或者证伪的资料;但《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上,中村旅团长之下,承认的阵亡军官有第一中队中队长迫田广一,第五中队中队长能康;另外提到姓名的42联队大队长松本总三郎少佐,另一名姓东的大队长,以及21联队第二中队长足立半一和第七中队长旭林世履都没事。 以此印证,二郑说干掉的三个大队指挥官也靠不住得很。的《《日军侵华战争》上总结道: 敌第5师团的第21旅团,这次昆仑关一战,是继南口、、忻口、临沂、之后的又一次大失败,部队伤亡很大,其旅团长中村正雄亦被击毙,所属第21联队参战人数共1360名,被击毙198名,被打伤469名,下落不明16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50;42联队参战人数共860名,被击毙176人,被打伤271人,下落不明的21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54(日军统计)[4]。日军战史称之为:“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参阅:《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1,第619-626页。)战役结局日军于2月14日把第5师团、近卫混成旅团、台湾混成旅团组合成为第22军,由原第18师团师团长久纳诚一担任军司令官,而该师团则调回广州。于广州新设立华南方面军司令部,安藤利吉任司令官。因为兵力有限,第22军放弃许多地方,仅由第5师团占领南宁市及附近十公里地带;近卫混成旅占领南岸;台湾混成旅占领邕钦公路各要点。2月21日,蒋介石飞到,下榻于羊角山。即有汉奸密报,当晚日军飞机轰炸羊角山蒋之住处。22日蒋主持检讨会。25日会议结束时,蒋宣布:桂林行营主任督率不力,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政治部长指导无方,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第37集团军总司令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第38集团军总司令撤职查办;第36军军长撤职查办;第66军军长撤职查办;第99军军长撤职查办;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第160师师长撤职查办;第9师师长已阵亡免究,该师番号取消,改无名师;第135师师长撤职留任;第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第35集团军总司令记功一次;第46军军长记功一次;第76师师长记功一次。(根据程思远《政坛回忆》等资料汇总。)此外,蒋还宣布:取消叶肇、徐庭瑶、蔡廷锴三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迁移到。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整个到此结束。(《抗日战争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第107页)白崇禧于1945年10月递补因张学良退役而空缺出来的陆军一级上将,陈诚于1947年才递补因冯玉祥退役而空缺出来的陆军一级上将。词条图册(10张)参考资料1..兵戎军事社区.[引用日期].2..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4..开放分类:&&&&&&,&&,&&,&“昆仑关战役”相关词条:/u87/v_MTUwMDkxODA.html/u48/v_NjQ2Nzg4MDU.html        昆仑关战役前线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扶济村塘禾山敢墙洞,距昆仑关92公里。指挥部离南宁到柳州的交通要道322国道约5公里。1939年冬,西南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奉重庆军事委员会之命在此成立行营指挥所,组织指挥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战役。    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 23:07:40262  抗战经典战例系列 昆仑关战役发布时间:&&&&&本期节目讲述了昆仑关战役我军与日军作战的过程和带给后人的启示。昆仑关战役是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击毙日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国军队阵亡27000余人。(百战经典 2010年 第51期)抗日战争战争列表&|&&|&&|&|&|&&|&&|&|&|&|&|&&|&&|&&|&&|&&|&&|&&|&&|&&|&&|&&|&&|&&|&&|&&|&&|&&|&&|&&|&&|&&|&&|&&|&&|&&|&&|&&|&&|&&|&&|&&|&&|&&|&&|&&|&&|&|&&|&&|&&|&&|&&|&&|&&|&&|&&|&&|&&|&&|&&|&&|&&|&&|&&|&&|&&|&&|&&|&&|&&|&&|&&|&&|&&|&&|&&|&&|&&|&&|&&|&&|&&|&|&&|&&|&&|&&|&&|&&|&&|&&|&&|&&|&&|&&|&&|&&|&&|&&|面对这些烈士的英魂,那些编造谎言的人不脸红吗?不内心有愧吗?难道他们的生命不是血肉铸成的,他们的牺牲对中华民族就没有意义?有两个事实不容否认,一是这些千千万万个为中华民族争生存的而牺牲的烈士,二是我们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否认国军的抗日就是否认我们全民族的抗日。我们在抗日战争那么坚苦的情况下还要以民族大义为重,难道胜利了,反倒要戴上党派的有色眼镜去看历史吗?就连我们的敌人小日本也对他们的对手充满敬畏,在拾获的被打死的旅团长中村正雄的日记本上找到他临死前写下的:“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12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强的军队……”正告某些用心不良的狼心狗肺的东西,江山如可待,历史总无私,你们煞费苦心编造谎言蒙骗世人,最终是徒劳无功的。喋血昆仑关-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录1939年12月昆仑关战役第5军军直属部队阵亡将士名单装甲兵团上尉连长席慰赓 上尉指导员张鹏翼中尉排长冯子扬 张兆源 李元泽 少尉排长 向寿增 股建章士 兵冯有生 符子华 周腾文 彭 印 易承之 朱仁富 刘兴凤 秦 群 尤荣金 郑贯初 刘玉田 李辉华 张昌寿陈云峰 彭克仁 宁明波 李道昌 陈世德 莫锦山 李年青 王乐善 陈茂龙 刘书策 党献均 梁大恭 周炳文 刘光明骑兵团士 兵周金山 李化海 彭振发 袁守贵 孙连臣 李启藩 马春长 唐 云 甘原彬 段形安 关明德 王先荣第1野战补充团少校营长李桂昌 上尉连长岳友生 刘荫祥中尉排长姚忠怀 沈顺增 陈 荫 雷云峰 少尉排长刘祖泽 张秉殿 黄建东士 兵魏植兰 熊学君 陈乾坤 王悦欣 吴汉臣 李世亮 唐光禄 黄先诚 彭应祠 唐新生 杨起连 蒋忠彬 罗美臣 胡家太 符太红 赵文光 王得生 黄现生 陈治安 岳千绪 文少轩 李华清 刘昌达 罗大富 唐汝盛 石昌升 龙昌云 祁家祥 周邦善 何兆章 杨志银 杨盛澄 周廷云 龙步命 王顺保 李应礼 潘龙郎 田子保 唐智富 唐显瑞 曾有田 张 林 蒙元忠 蔡泽荣 雷盛高 徐世周 于启发 欧香珍 蒋家植 黄大德 熊注杨 周 云 张得胜 黄午德 朱成福 龙峰贵 李有坤 向绍经 李葵二 李吉荣 周岳凤 唐成尾 李祥德 袁湘凤 隆益禄 段起炎 高树林 王贞发 邓瑞庭 黄士行 王修茂 骆明臣 蒋水开 孙凤名 周维晃 魏崇德 周太三 彭隆灼 唐松茂 黄维良 唐正生 楚爱吾 雷 易 苏禄卿 蒋正开 龙仓朝 曾庆余 陈得苟 肖绵章 王 昆 蒋得胜 黎宪有 陈孝德 李沐青 周景荣 戴永盛 艾文球 陶子乾 周凤生 李珍言 黄冀强 徐昭治 王中叶 王建生 车陶昌 蒋 斌 邓盛玉 姚得宣 汪群先 张顺生 莫德才 刘略生 蒋泽培 杨立宗 王少兮 谢仁芳 赵昆利 曾思堂 黄明泗 陈维党 刘祖兰 刘兴集 许曾荣 廖忠成 莫象翅 姜秀旗 兰春仁 刘道维 李安元 池炳煊 郑中心 黄通祥 伍清贤 罗光银 伍玉明 何爱略 唐心海 黄金心 何静龙 张禄鸣 周重和 黄文达 刘登富□玉保 李 齐 伍芬利 张孝松 蒋满成 杨寿盛 刘玉士 李现德 唐玉吉 邓子轩 潘吉祥 杨吉山 伍志成 吴骢南 刘华甫 王正道 罗松卿 孙义昌 黎国卿 龙道品 何兴玉 肖三保 陈有士 李冬生 温义彬 谢玉钦 陈松元 陈远金 陈继眩 刘其祥 易福山 张才孝 陈希贤 刘老春 苏 航 周国东 吴学羽 屈中生第二野战补充团上尉连长储怀林 石昭俭 段茂林士 兵刘府成 石荣林 李天华 周慎清 刘正光 周代华 谭昌仙 范松和 李桂生 戴上达 陈桂柏 张华均 宾东成 蒋运成 何前□ 吴会章 廖树炳 廖老四 王少廷 郭可喜 邓 云 柳庋云 蒋安青 罗茂元 刘文吉 李达伦 林雨生 郑纯发 杨柏芳 吴天纵 石怀升 曾光梁 肖石生 龙安宅 何致会 彭昌秀 杨世春 宋思入 陆德智 林昌龙 蒋昌先 莫承和 何进全 唐玉辉 谢光清 刘世文 张连森 张荣昌 宋三娣 蒙老友 万承来 黄宇如 石有田 周有升 柳叶真 黄继兴 邓贤有 韩昌有 谢品祝 姜 维 邓玉轩 廖光才 伍征谏 蒋禄淮 林玉梁 杨本铭 薄隆才 何新元 杨喜福 □厚福 陈章官 蒙云富 肖荣富 雷显密 朱宝生 何寿隆 粟帛齐 杨启环 张吉良 刘运德 张征浩 胡旺喜 谭德观 高家周 陈益廷 何福恩 唐有恩 杜仁化 陈云雨 李国民 黄大敖 谢宗康 蒋渌玉 钟 静 萧鸿图 杨春成 何启好 梁开光 何先阶 黄树华 刘光河 邓茂腊 蒋务顺 吴绵喜 魏老炳 吴光全 周乔生 谢世亭战车防御炮营士 兵 徐立珍 刘相陛 胡 桂 刘金奎 张春虎 张玉山 彭成钧重炮营少尉排长曹来健士 兵 胡若水 李俊清 王方章 粟君明 苏再榜 陈煌荣 赖 森 肖增凯 伍明兴第200师阵亡官兵题名录第598团上尉连长蒋恩晏 中尉排长张建方 少尉排长张之明 周茂山 刘晓初 少尉见习金文腾 准尉排长张 林士 兵王云福 林文彦 倪益祥 何先柳 乔占魁 王作林 陈生元 汪汉卿 李德义 白克宽 陈德君 吴顺祥 魏正春 曾高生 胡仁甫 陈天祥 马鸿朝 赵天佑 周金喜 刘文章 陈瑞廷 金芝堂 李家声 张介相 张民亮 张保宇 周贵春 谢寿康 黄来龙 徐汝春 唐代今 李海雄 钟长有 钟瑞根 李锡茂 张贵富 王立安 徐明学 王春清 秦占武 李金才 余新福 罗金隆 朱 义 王廷珍 宋友堂 叶枝芳 刘 清 王成德 熊伯仲 贾玉甫 杜学现 张明甫 谭怀先 刘林春 王金生 伍炳银 乔长明 吕广元 胡连升 李树生 杨宗根 刑保堂 章汉文 焦忠如 罗天之 朱祖胥 曾武成 鲁玉胜 徐自中 周毓达 张 言 候正夺 尚洪新 张盛东 何备元 敬长春 王瑞璋 潘云飞 常再鑫 王凤仪 苏金贵 彭成忠 刘凤山 陈德田 胡光国 李友生 李 树 高学文 刘文祥 黄烈山 杨树清 龚林生 赵文其 王风奎 范 和 李长宾 李生和 周振铎 王义三 蔡明珠 张成友 李清芳 马占标 向 凯 陈开奎 王宪忠 陈贵杰 周永茂 谢德勋 王金明 刘占印 钟庋灵 李 震 冯保生 王新春 刘金正 王彬林 李佩轩 张玉魁 张玉才 司占魁 孙有光 张德成 张丙华 陈福贵 张景智 吴 走 景福三 金渊亮 皮草便 马炳三 李吉安 伍炳冈 杨金成 杨国祯 赵青云 张玉喜 陈治海 袁印则 乔明山 杨明宣 杨长福丁正义 熊文明 周成盛 戚盛福 苏大喜 姬成武 范勇信 黄长明 唐敬之 包得高 张福至 王明亮第599团中尉排长腾芳 少尉排长吴子述 准尉特务长沈义初士 兵马同科 张殿青 李小合 邵福祥 张辟功 于 林 周福亭 姚一平 刘转运 刘庚亮 王进成 崔太君 陈黑旦 王国安 杨松山 陈立长 程善松 李金龙 陶保宣 陈玉奎 胡金声 余德江 彭得新 王邦昌 陈从合 卢文明 马昌平 秦文彪 李青山 唐祯祥 刘通达 苑乃运 鲁连升 张义富 刘 林 樊树林 尚金贵 李 才 谷 芳 陈美槐 杜凤林 张正怀 陈文章 吕孜福 王光智 马呼来 谷成乔 李庋德 黄明德 隆 化 徐子标 张文良 田子元 邬昌明 黄杰三 吕福祥 吴正荣 路富知 高有云 周光本 关锁佳 刘玉坤 米白超 刘占胜 程克山 王忠党 张金腾 周忠义 孟宪宏 周奎师 杨 偕 龙有柏 孙发聚 马全德 王克卿 胡汉荣 马德义 廖代高 罗玉生 牛春山 赵存发 白曹虎 何月明 任士亭 杨驷乘 秦忠臣 伍作民 五中秀 张青山 武良纪 王国典 孙俭林 李金友 吕福胜 朱占杰 张振福 白守仁 陈金玉 徐治国 范玉廷 乔金堂 李民山 尚宝章 邵汉卿 林成凤 高西德 黄荣心 易敬平 陈家福 谢吉洲 宁喜振 王元福 樊玉容 王金彦 刘合义 郭保勤 郑兴德 高金福 李春华 余英杰 林怀信 李文启 赵玉成 邹吉清 张玉山 谢尚礼 涂吉华 王家贵 李茂桐 夏瑶玉 杨耀廷 罗以德 曾 政 侯先成 李玉山 姜大玉 徐心中 杨 光 蔡 其 李文生 黄 辉 梅贵山 于本志彭玉生 张秉忠 曹梓桂 周现荣 刘正义 赵洪恩 李茂松 王九福 胡友兴 高 群 齐虎云 邓昌溶 贺寿绵 邓耀列 黄文甫 张金山 李清贵 孙校章 周 贵 吴金德 苏清先 侯占元第600团上校团长邵一之 少校团附吴其升 上尉营附谷冀鹏上尉连长杨 彬 易 琨 童湘材 宋克寒 邹祖本中尉排长陆肇威 蔡瑞基 少尉排长鲍思明 陈祺元 曾先治 王 杰 陈汉文 冯桂林 王德生 顾泽林准尉排长陈新仁 少尉见习林荫森士 兵骆复歧 胡正桃 于四云 段其昌 张鸿怡 邓家宣 王顺新 桂枝茂 朱畅生 唐成梯 石德罗 卢志平 陈自高 曹先梅 袁世友 吴春林 方源海 王长春 杨竹轩 唐天寿 张新发 刘序端 陈莫春 陈朝栋 冯松树 姜天榜 朱 孔 毛纲莪 聂汉卿 刘玉书 徐建光 贺有道 尹凤朝 尹大伦 余家谋 黄奎云 唐见国 郑如富 杨 柱 苑耀云 刘志均 傅良成 陈维堂 陈汉清 郑秋水 胡诗吉 周从之 蔡原山 李永清 郭福林 桑青山 张 霖 邓士林 武孝伦 张忠堂 阳少芝 熊春堂 李正先 黄其孝 彭汉青 罗占田 杨收成 张树刚 周庋云 吴有材 陈新文 胡先慎 邓钦移 陈竹廷 曾凡富 任兆玉 胡子元 潘建国 刘宇林 何金锡 赖贵和 陈桂桥 彭之周 李金树 汪修义 傅 健 李双成 桂子田 陈华桂 万春发 罗爱卿 刘鹏飞 张存良 魏锦章 肖俊华 李光发 顾天修 刘春堂 刘启华 李世斌 谢满堂 侯光耀 叶之新 蔡廷云 黄远香 左国衡 许意生 周仕武 程大朋 罗 燧 尧世伯 李集云 李世元 刘长生 唐家告 兰先进 陈立恒 刘治端 肖远同 袁茂生 贾宏湘 王肇香 陶承仕 李明盛 袁再相 聂德胜 杨树清 张才品 杨方桂 戴金云 陈新仁 张云彩 李子良 喻恩荣 刘贤燎 杜德品 桂昭祥 张占武 朱成立 刘忠厚 秦与生 李合化师直属部队中尉连附齐友良士 兵 郭意禄 彭俊山 周清海 陈善绪 邓卓云 陈 荣 李科举 韦和智 洪长顺第96师阵亡官兵题名录第286团中校副团长温忠实 上尉副营长宋福禄 蒋 忠中尉排长马奉玉 金占民 饱 兴 杜祖尧 少尉排长刘 勋 李万鉴士 兵高辅臣 李忠金 雷家彬 周胜余 张大材 夏洪全 林则卿 蔡友和 陈 杰 李绍文 文常金 陈 顺 王良臣 李维元 戴安□ 赵大礼 张少云 兰正才 唐占武 谢青云 曾先富 罗子云 曾 兴 许永培 伍少卿 王有兴 胡文均 万瑞成 申五林 陈少清 张树成 魏 升 程元才 余 章 段炳权 曾金成 张银州 张树辉 汤银清 姚银章 陈明德 李海林 袁清河 黄天才 张玉青 刘志云 杨全兴 刘少成 李长兴 赵云龙 赵凤全 张培钦 简章文 谢明清 王玉林 黄茂海 罗松柏 李成云 饶森甫 曹子章 魏元顺 李 光 傅光成 苗万顺 何寿有 沈三思 张祥云 仁国安 罗光祥 王有成 张 林 刘镜汉 刘 明 王正武 徐禄兴 谭 朴 傅有富 徐云茂 唐树云 简永春 陈光青 谢国安 杨洪发 王炳光 胡少周 郑海云 鲁国福 朱振禹 罗少云 黄少青 刘古云 王海成 林少安 唐少勋 冯怀相 邹银武 刘玉青 陈正海 吴 林 邓少武 冯文国 张必兴 侯 云 傅中顺 藏凤喜 刘海田 朱慎尧 王国珍 连永祥 刘尚全 龙炳林 姚建廷 陈 荣 邓府廷 何登科 张青云 姚文正 李玉田 周文选 陈汝南 杨雨昌 何宝山 陈 青 邱 章 方栋材 陈玉元 罗 俊 黄显章 李玉期 刘 彬 朱贤刚 赵光球 刘炳荣 刘聚义 冯顺祥 江少先 王金和 方因郁 李福壮 蒋国民 张树云第287团少校团附蔡振殴 少校营长施德威 中尉排长周吉顺少尉排长赵庋云 沈国君 准尉排长黄万年士 兵曾少云 李士金 邓富成 王怀洲 姚青云 毛 楷 刘正青 董成树 张洪兴 李金全 邹万清 李青云 刘长顺 张淮清 张合清 曾少云 曾少卿 潘少成 袁廷槐 周少成 肖远帝 周正青 杨树柏 魏广才 林海如 王泽生 刘少廷 董华民 陈占武 董得亮 何宜君 何子安 尧春林 王祥侯 肖云成 谢银廷 叶兴顺 戴玉盛 艾兴隆 姜万福 罗近章 王述文 范栋梁 曹少青 胡少云 王朝富 王少臣 陈镜明 李树安 黄金山 吴成云 李顺清 何绍青 黄全武 李华清 徐大成 李春元 何 云 杨少金 刘正义 赵树云 王兴富 王青白 肖渊明 刘开述 董景康 童海廷 高青云 胡九高 沈惠贤 李银山 夏金成 肖子轩 廖兴发 万和君 董海元 万述云 周维新 戚瑞安 杨玉廷 黄庋岩 刘德明 胡远祺 李怀之 白一精 肖锡林 王平安 梁光润 李明久 郑汝良 谢辅仁 尹华凤 王德义 周廷章 张复兴 陈树尧 王泽山 邱永安 张学林 李世兴 李怀恭 周炳贵 李少洲 谢全方 袁克勤 余润第 刘孝玉 田重发 周少青 肖兴发 赵开元 游建章 黄绍南 陶银洲 吕子云 傅云安 周兰均 杨玉田 刘少奎第288团上尉军医陈岳东 中尉排长胡树荣 何廷重 少尉排长徐金生 梁永天 徐金章士兵冯圣偕 邓南勋 吴志伯 罗启寿 杨子仪 秦方元 吴进喜 吴世伦 王文合 唐云清 罗金成 郑纯义 李忠仁 汪叔云 周树贵 梁述云 邓宗林 黄 廷 杨国安 徐万清 蔡泽友 袁炳凤 吴向荣 黄正国 罗祥其 张李培 周元清 曹大中 杨银成 程天辉 朱家均 李友清 姜天才 刘绍青 李同洪 卿山秀 陈少云 张步全 吴发明 何辉清 邹绍武 陈宗文 张青云 方吉武 杨显达 李伯林 李春益 李少安 王青云 邱绍章 李祥云 余 英 吴吉星 周 凯 黄万发 杨振法 刘述臣 陈海其 赵银章 贾国清 杨清廷 陈万银 姚寿梅 王志成 刘 禄 林泽先 文德安 银斌武 杨树宣 王学良 黄绍青 刘瑞万 魏先礼 周朝富 夏良银 左朝实 邓大龙 曹云辉 罗德宴 胡大凯 薛海云 文本朝 余国春 向荣孝 汪见青 柏凤桢 马自周 王国成 向用福 刘子清 李春荣 曾银登 余树清 黄治君 何少云 李光向 马德富 李忠达 周其明 王成之 黄 南 王少熙 吴有才 张青云 刘玉山师部少校参谋李复全士兵陈光禄 林树培 彭海云 张万青 潘国胜 刘民强 王从顺 周兴发 熊君甫 田宝臣荣誉第1师阵亡官兵题名录第1团上尉连长张咸顺 容 开 李海扬中尉排长午新年 黄致忠 毛高鹏 张国栋 少尉排长罗庄 许学田 李龙谢 鑫 曹新德士 兵李纯青 曹少云 陈国春 黄金光 君楚臣 刘友存 彭月中 陈向珠 立球锡 李金生 张成发 璩正田 刘 江 刘云昌 乔成立 杨荣细 王新元 朱万得 李 荣 陈春生 玉正和 李嗷喈 李玉成 陈和万 刘福柱 杨占发 杨易存 石引家 张文国 吴 坤 顾宝玉 李成志 谢俊盛 朱臣之 周海生 藏祥隆 王光裕 张德标 叶祥茂 余树荣 王秀鸿 刘振海 王 宣 熊木苟 王殿胜 林福生 向森林 叶树堂 梁述清 王 俊 王长江 左 斌 许司益 易舜生 杨富田 杨再廷 周全三 聂绍轩 王 杰 王洪顺 王 钟 刘礼典 张治坚 邢福安 杨中生 熊云卿 王 标 李 超 张家正 杨忠勇 郑自卫 王文生 杨文斌 李昭胜 张桂秋 牟阿维 吴丰富 陈良家 康 云 超善文 王庵材 蔚 榜 李焕章 李起山 刘老敬 黄炳文 黄太兴 卢同福 陈荣卿 耿玉华 蒋际富 李厚清 袁林强 李世平 资成生 曹 春 袁光安 刘 俊 甘光秩 朱清华 蒋荣古 冯玉海 斡云安 于为昌 蔡子明 金振声 品顺桥 朱清新 杨云龙 薄章成 邓玉廷 杜子芳 安克仁 曹光清 王达生 吴由保 王国起 安国绍 张国兰 刘子清 彭国心 王银山 李有福 黄正清 王止正 马安吉 杜川保 吕纯良 毛永清 吴正荣 戴春发 刘文祥 李玉禄 王 胜 李德之 文鼎三 周清仔 孔介清 毛水生 蔡井六 何德福 杜 萍 聂□五贺 行 吴思再 孙良修 崔家兴 舒志忠 莫建日 王建恒 张小宝 邓 文 李先盛 邹教库 刘发贤 邹清九 刘凤山 潘 炳 马金丁 黄凤仙 徐得朝 陈德祥 陈宏云 莫更生 杨春茂 李金泉 李文明 邹敦掌 陈远志 熊先早 钱 龙 陈光明 何礼平 欧锦珠 王金山 李崇相 罗金山 赵生财 张化吉 潘 荣 潘 升 朱振胜 王 俊 梁有恩 李云生 何九如 唐福明 刘志成 黄少初 姜长江 黄明德 习守信 胡子玉 谭德松 朱 凯 李占标 冯永武 梁玉吉 王昌云 谢双全 李兹书 胡文清 王必成 彭德胜 李纯朴 许星祥 杨子清 黄福祥 朱日森 王桂昌 吴天进 贾兴得 罗平新 张 益 李滋清 郑世昌 刘松清 何近芳 张 雄 张得胜 李子明 王宏昌 孙二茂 张大顺 张子英 余振太 贝海源 吴金山 于 江第2团上尉连长张鸿昌 中慰指导员李高荫少尉排长刘赐成 周伯康 黄崇光少尉见习蔡儒先 准尉排长蒋国林 陈国祺 周青 准尉特务长陈伯还士 兵陈秉正 敖永祥 张有先 孙相国 阮芳成 刘金奎 张 钧 汤安才 马应奎 喻金来 张孝喜 蒲高超 蒋汝礼 黄雷溢 曾长兴 张桂来 李惠先 苏明芝 赵智奇 陈正光 张有济 马有才 冯昭明 陈有明 曹志得 郑凤林 施 异 刘玉成 童安清 贾子修 郑海月 王福得 曾奇长 邬洪林 郑殿升 孟文亭 颜元福 王安成 吴家林 袁成恩 王祥顺 丁兆文 任余川 陈惠久 蔡现有 贾安乎 肖正成 唐天柳 许保林 杨家声 谢世芳 刘玉廷 胡云武 曾令美 潘学友 陈文卿 贤福林 杨永兴 扈万梅 全礼德 兰海和 郭 贞 郑浮生 朱元清 杨光玉 刘俊清 朱少成 唐国才 刘福明 黄细根 李顺美 盘金达 谢子平 王如珍 杨 华 潘玉华 蒋正清 李保臣 肖忠清 赵金山 段兴周 陈占湖 牟永年 訾文俊 刘新斌 杨振义 王英学 廖文斌 林春山 潘要全 张俊兴 帅沛林 宋能忠 李步生 张仕明 杨仲明 郭庋友 周传德 阮登仙 罗昌柏 张海荣 杨仲芳 邓华轩 方守才 王 福 胡忠信 李玉山 马 群 王双宝 赵才禄 吴才福 黄 熊 艾正名 曹振威 韦东汉 周 凯 周永德 黄佐仁 蒲天清 邓国顺 黄敬虎 施瑞林 覃有尧 黄开正 胡方隆 彭正福 石天柱 马国勋 张锦球 李云焕 吴添太 屈桂生 刘章国 廖才发 蒋文义 彭春生 汪登荣 冯元生 杜忠星 宁佑成 刘耀南 肖光华 杨炳安温定祥 赵长胜 余 隆 张朋云 郭奎武 邬 闹 魏 州 黄恒庄 王南廷 任海山 李周贵 张宏珠 杨天喜 伯廷芳 王立志 周 和 李福顺 赵福贤 黄 福 王德祥 张 茂 李顺芝 王 成 苗和轩 何玉北 吴德仁 李志青 何有明 周海清 王德兴 张 祥 黄有志 黄志雄 李春光 罗利坤 周元海 周玉福 李金甫 杨万兴 陈 木 蒋利寿 熊善泉 刘咸敌 张得地 刘 坤 周景义 胡盛清 秦发舜 赵占山 张正发 燕敦良 李加林 宋七该 孙米银 李明亮 陈金廷 罗保斌 于佑国 孙景和 钟文仕 陈金锁 蔡玉川 周袁扬 陈文明 首章达 赖高才 武殿升 罗满生 饶正廷 罗光斗 欧廷夙 徐金全 曹茂良 唐洪才 管子云 乐香德 张兰功 张文富 李 棠 黄心昌 蓝元高 杨少伯 周九旺 齐月华 张同□ 李旭升 朱从新 聂纷忠 曹三仔 周心昌 段水仁 黄九林 朱即明 李均吉 谭一平 曾国民 龙如义 黄正之 杨金华 陈大贵 樊 珍 唐振湘 李廷祥 陆成就 李金桥 徐胜寿 李长林 金水卓 王永林 连高玉 马忠良 陈良辉 张金保 汤光明 王大华 吕水卓 林要生 李锡则 罗自成 曹远俊 刘永得 曹必能 黄明超 陈其荣 侯国龙 赵成之 周 斌 陈成水 黄志满 吴启禄 刘尚德 梁 成 张本友 魏保同 汪伯良 吴元高 彭家林 陈春云 何先贵 刚定国 张子云 桂 云 荣 卿 胡锡海 梁国生 何明辉 黄明佑 宋宜荣 黄玉雄 王 龙 罗云丰 柳除明 刘金山 王其良 张长发 杨福安王学友 刘 超 陈占云 易子汝 黄 忠 白超玉 胡双恩 贺龙文 孙盛廷第三团上尉连长洪运龙 曾 斌 曾绍南 谭俊麟中尉排长朱得才 黄谋昌 少尉排长黄致忠 马纪德 鲁廉义 陈坤 丁乃礼 准尉排长张淑民 李昌辉 陈 明士 兵郑先顺 凌永兴 马相臣 何国泰 杜又牧 周 仁 蔡明生 杨金荣 张伦昌 王公雨 郭 向 何新明 周国勋 刘义向 李子明 王英杰 龙文武 高生礼 张 湘 于兴论 刘 石 周朝起 张 高 黄 伟 王玉龙 吴生均 仲兆昌 贾复三 管家豹 李 天 张平绅 龙何生 余 健 左长生 谢昆金 戎 淮 史占武 杨华花 汪长元 黎镜仁 刘振坤 褚思硕 杨会云 刘柱成 陈重仁 谢至伯 王兴文 张之华 张德友 张青云 武小江 李清宪 刘辉阳 肖国宝 杨安东 陈阿泽 曾置田 张培元 邓清明 张德胜 陈玉林 刘汉云 曹家义 李子清 王天荣 曹守福 贺桂卿 蔡 波 郭治元 姬亚正 王玉清 李佑祖 王世七 荣万生 周启胜 金凤海 卢志全 刘西敦 杨成友 王 春 龙 林 何子良 贺云德 林太和 钱双生 江昌松 卢仁德 杨明康 杨德政 唐桂林 邵守业 李守法 陆士和 陈源明 徐万明 卢学印 陈记山 肖七忠 成见恒 何来贵 盛德明 范全江 张成之 崔保光 沈良仁 唐满元 刘德怀 左求生 杨建南 谭绍朋 张正良 王贵发 罗国华 王玉桂 贺守禄 周家浦 高天明 刘清云 王义凤 陈金瑞 王 全 赵盟新 李 光 江 海 杨富明 朱中堂 周 标 毕宜忠 周来盛 杜松林 潘光钧 刘和清 李鸿山 李逢春 叶德意 刘青山 廖孔晋 吴 开 祁中和 江长发 李 玉 赖琦文 王建堂刘春山 董 鄂 韦心进 邱国卿 李 春 朱泽钧 丁少舟 罗云成 梁三桂 杨吉祥 向森荣 李万诗 王桂平 盖树林 谢贵芳 阵子祥 邓 群 曾正环 胡元丰 郭云才 张国英 苏光龙 李度福 韩金生 孙耀田 张必成 魏 秀 胡寿生 马守印 赵贤德 魏 虎 孙善道 王济榜 宋 希 朱自由 季富贵 唐复林 魏德清 罗有培 牛 精 刘云清 刘 刚 蔡能相 丁云周 俞社盛 刘金照 王子昌 黄桂林 伍光华 罗成让 陈善元 黄继三 王子昌 胡金生 杨保胜 杨林泉 朱喊贵 熊天霸 关文东 玉得胜 谢 晃 何同顺 向志能 王保生 张说信 汪得发 王济苏 颜昌惠 马安邦 王元云 赵传新 聂牛根 赵春芳 吴道理 蒋玉华 肖桂生 向华国 王少清 黄金满 卞朝进 肖 其 胡野生 蒋天良 朱锡正 李振元 林忠福 蒋道翠 闻子贵 杜中道 陈来宾 张少云 扬 杰 李振祥 熊得耀 喻若茂 惠子云 胡国遂 郭家仑 孝得福 陈贵林 何昌佩 陈松元 李 权 王纯翠 侯保山 唐金山 黄成功 王维芳 陶才春 黄祖武 刘见毛 卢金胜 郑日正 吴天佑 李正山 王长生 陆少伯 袁如坤 孙德钧 李安晋 弋达义 胡天造 何新福 黄汉升 李得保 刘东山 张伯涛 汪义成 姜秀春 彭忠顺 方海松 张振喜 赵臣元 汪树功 鲁鸿章 张孝西 周汉钦 黄昌能 何甫南 王志有 李连舟 张翼德 李游遐 赵乃清 郭树清 谢治能 甘桂君 陈能靖 黎文松补充团上尉连长 张振松中尉排长 彭秉良 张友明 陈祥生 李少生 姜凤炳 杨明本 章南荣 准尉排长 李石函 余明卿 李悦珍士 兵谭万青 钱知非 帅万青 左 弼 曹子桂 赵荣贵 曹克奇 张茂生 万福安 陈祖贵 游之楚 吴猛威 黄德山 李 刚 席平汉 禹 葵 王云峰 徐成礼 唐春云 吴咸俊 丁鹿鸣 吴仁堂 贺必成 刘岳俊 李子桂 贺楚杰 唐立胜 谢吉春 马伯丰 舒六根 马 成 邝仁义 余明初 李文彬 龚乔生 王海云 唐昌喜 甘芳名 冯魏哉 陆定坤 彭晚仔 赵源泉 刘辉泉 杨友三 陈云生 李玉恒 柳重义 赵寿民 陈有明 文 清 沈文焕 董旺玉 周守元 罗春辉 陈春元 吴长兴 贺祖锡 支崇章 赵文金 将启梓 朱建清 范满仔 袭子乔 罗惠康 刘春燕 陈百仙 将秀光 王品生 张 天 王在鱼 吴光喜 秦汉冬 张蔚祖 王克敏 余子俊 刘梅生 薄喜安 罗小□ 蒋有能 朱甫芝 冯子乔 刘玉亭 喻树成 徐国斌 刘秀为 唐石隆 徐国栋 洪满珠 将荣高 肖子堂 吴发庋 吴梅光 武有福 李玉衡 余国钧 罗国显 吴德三 肖见甫 梁美玉 李荣宗 周海良 喻元辉 刘干卿 李海明 陈孝明 车能元 郭俊卿 曾 骏 杨世瑜 王少卿 王宣前 江水先 喻绪明 李江云 张仲仁 王伯辉 郭太恒 李世汉 杨华楚 杨乐书 刘国俊 王光修 陈华安 李国林 熊占武 王昌右 胡大坤 郑来堂 赵孟成 禹之府 刘国玉 吴勇为 彭 林 李成泰 屠宗新 贾成文 陈惠云 李 福 牛盛武 李文志 褚金台 王长庋 李民生沈锡林 燕永昌 李克勤 林心明 刘章生 李贤堂 何金志 林源汉 粟华清 刘发良 孙城璧 王来发 彭崇高 张纪德 李自臣 筛长春 李人村 粟建清 郑 宝 马林德 李能伟 周祥五 黄端旺 陈明寅 张 伦 胡 杰 陈汉清 王记树 袁金杰 李文君 余光福 唐在京 李宪周 陈惠林 王明征 李祖全 黄少武 王银臣 马清海 崔金佳 任发清 陈学礼 刘永志 夏振兴 杨清代 曾友文 邓辉庭 刘 泰 李小东 吴金山 陈德运 张成金新编第22师阵亡官兵题名录第64团少校营长 李振一 上尉营附 秦 恢上尉连长 李植初 陆利成 中尉排长邓国雄少尉排长 李栋成 侯桂生 准尉排长 徐兴凯士 兵金吕生 唐□钦 李良□ 唐文熙 刘正国 吴礼发 杨树堂 邓登杨 何少林 张福高 汪声向 许厚生 刘宗海 刘桂生 孙在春 陈乡堂 □福卿 吴学佑 黄金田 樊国□ 黄福洪 王江池 艾长全 李良友 吴明香 段达周 杨金生 易振发 梁伯柱 唐运堂 谢全佑 陈平合 伍添寿 刘自如 蒋锡姜 舒焕慎 周维明 曾凡宏 刘徐舟 曾志成 夏名章 杨贤宗 向再培 郑万枢 刘腮英 祝仁满 杨桂臣 彭文林 蒋在寿 孙德山 周树志 李金安 李良才 黄三狗 杨 钧 莫少富 杜家木 申闰生 何继尧 罗松田 张治陆 罗桂章 左斌一 □ 龙 周文卿马忠良 刘助明 伍尉克 卢志善 李德峰 周庋再 曾成树 杨贤贵 黄狗仔 邓敬德 刘应玉 王源贵 杨政才 李光站 王 木 翟德隆 张文惠 肖成怀 向家俊 黄发贞 刘锡昌 潘 四 邓书珍 刘炳坤 陈代荣 傅道文 李本猷 魏向德 杨有泉 戴桂卿 谭若辰 杨武和 朱 礼 杨汉光 张 才 李桂保 唐要化 项老桐 郑济生 胡纯道 吴金山 莫玉山 何受奇 李定昌 高仁岑 唐鸿金 刘 九 何述郎 马中有 唐承先 杨润卿 袁伯光 赵金中 朱顺甲 朱之贵 刘玉卿 蒋月秋 陈贵太 姚明安 李 祥 谷有安 陈玉平 陈昆玉 张月明 李一荣 苏传章 杨云伦 杨通祯 刘修凡 杨和友 周金山 周彦宾 张运先 姚凤斌 何得见 黄宝成 冯 琨 祝老三敬宗元 蒋贵林 唐 飞 唐超增 何已发 张杰亨 王喜标 秦宜长 詹发权 杨武藩 刘裕兴 郑庋云 周腮宝 姚老六 张柱清 周迎通 陈田古 肖道明 罗 春 杨仲煌 贺福芳 张振贤 傅道现 傅道运 谢玉龙 何玉林 黄亦岸 唐承富 陈瑞和 盘南旺 张世科 李盛如 刘兴和 杨汉深 罗介相 李戊林 王钟隆 蒋贤矩 陈怀云 谢敬恩 甄必信 李传廷 彭名津 苏业武 谭维新 孙梅根 吴止记 张友文 李汉文 沈克日 罗松轩 周光为 徐浩云 郭明声 许中兴 谭克维 胡昌德 胡福金 陈海南 罗士生 周下田 杨中榜 吴金照 伍 起 李开学 李年清 黄文彬 黄秉刚 王玉田 □元福 肖泰湘 廖普生 刘金夏 黄绪纯 宋德卿 阮汉卿 孙忠俊 陈桂生 喻大和 于寿相 谢自南 刘佑良 廖 葵 张焕南 杨信理 吴金标 张盛明 李正清 周连慈 伍松征 蒋道品 关冬根 张成凤第65团上尉副营长 刘复兴上尉连长 李九福 曹维俭 蒋群奇中尉排长 姚得生 陈志鳌 刘忠卿 少尉排长 吴衡舟 刘少铭 周德荣 准尉排长 罗四维 彭玉林 舒魁九士 兵王光德 刘 琦 赵之屏 林火祥 李 秀 陈 良 廖禄田 俞发荣 陈得□ 朱显杨 杨斌五 曹斗生 曾振团 黄凉耀 黄金辉 谢云高 周 生 彭学权 刘千金 卢德信 石元保 张金祥 朱胡善 梁宝珍 曹光安 许朝德 凯五祥 张学永 邝满文 陈宅乐 钟孝桂 刘宗富 刘高宏 杨承才 余何其 李兹先 李运堂 何建盛 刘永恕 黄古老 王存明 许秩发 玉春乃 尹满朵 曹日新 刘永丰 曹丰发 何运亘 胡月斌 陈云安 侯宏保 高□□ 欧五福 张中才 曹发良 谭 瑜 徐云生 袁家作 曹茂林 曹东生 高启宏 唐才大 黄光法 罗金忠 甘自生 曾闰清 周 连 石春林 曾学圣 程世新 何 美 王维统 岳太山 谢永在 曾超化 曾昭荣 刘 安 曾鸿标 张盛和 陆金富 张得友 余 根 黄保腊 杨中汉 胡子良 蒋信桃 黄 彪 蒋声甘 袁麻金 杨贺生 毛大贤 许三贵 谢国沛 肖体华 杨良汇 毛立生 唐和榜 王本祥 蒋仁章 胡进阳 谭元思 谢光华 李开贵 易瑞延 龙显章 罗教明 刘正连 黄炳良 曹 忠 蒋名达 王正大 许正明 陈 纪 张胜利 曹先大 许 英 陈纪念 张学文 李宪成 田万太 雷 汉 余皮周 吴缉敬 彭美和 孙学延 肖调还 蒋国槐 何德富 唐克合 罗人善戴葱林 王兴乃 聂生元 何先梁 李年喜 桂生发 王宽兴 谢世南 张以立 李文元 嵇祥生 卮加发 王开贵 孟 成 曾省谋 符 古 蒋葵毛 尹起政 曾国华 傅连芳 蒋玉生 龙凤高 黄泰生 邝 飞 邓武显 徐德贵 黄德贵 黄必达 王在世 岳 岱 邝 化 钟世美 吴高琨 舒华章 齐胜荣 李富有 胡亨祺 彭文静 周玉章 罗细南 傅福田 唐真荣 李万业 甘五仔 罗嗣树 贺孝宇 资 廷 龙德洪 谢朝乐 唐文武 粟永禄 秦先福 李荣发 玉只林 钟运富 严林俚 庾良延 唐子福 董为有 陈民生 万肝苟 邱林俚 李顺生 蒋家通 谢振武 陈木元 李华云 严春生 任少成 周维瑾 刘大进 曾团结 黄金质 黄玉良 杨发辉 傅必固 刘金辉 孙子发 袁海才 徐简盈 吴继良 赵金生 谢丁生 周方水 张少华 陈光潘 黄相奇 肖芝生 王在田 彭正智 李宜生 胡云生 刘世旭 汪庆云 杨心有 黄绍喜 邓家玉 张富开 邓情贤 李有纪 方大纲 张述成 黄九昌 汤正华 徐景祥 周月容 段吉林 邓延春 熊礼义 丁兴坦 郑若卿 唐宜成 杨忠廷 杨国绪 唐子全 林世守 唐国祯 徐子龙 李松方 李福全 向迪才 车树荣 张 轩 袁光前 陈植锡 汤六南 刘旦古 肖时和 刘大宫 徐成玉 关海波 李坤山 傅道平 周日华 黄 楷 黎卓生 邓赐明 吴春富 黄水生 赵连生 关济昌 刘琪玉 序金生 钟恩福 钟定刚 黄木生 刘永生 刘永安 袁安凤 邓由天 刘兵成 曾能苟 王春熙第66团中尉排长成光裕 谢明六 少尉排长廖明华 李庆华 准尉排长邹 伟 准尉特务长石庆华士 兵张振华 夏贤海 邹连贵 何焕生 刘志高 周悦祥 盘清名 唐德保 李光明 杨又清 刘日卿 谢仕鸿 任明鑫 张 兴 谢本文 陈永山 黄春高 谢子民 王行数 李登川 屈 魏 李芳廷 林本固 李昌后 陈子尧 李兼梓 王佑夫 向长安 张少华 赵松青 银醇英 徐亨培 伍名述 石乙仔 要竹卿 杨石林 王少武 谭炳生 徐绍枝 任德胜 伍玉敦 雷占武 陈昌伦 何正天 钟子燕 吴中良 钟志祥 夏定邦 万家要 邱玉兴 谢君初 于富成 熊向元 刘发宗 吴子元 王志生 刘家兴 贺文忠 何胜青 李茂古 刘金生 谢明光 黄来祥 陈远仁 唐生玉 陈德喜 郭发元 张永亨 刘□成 蒋云寒 李长友 蒋老四 金邦梅 何爱勋 杨洪高 肖国长 黄光佑 何海明 张安定 李南生 郑逢金 朱超等 毛好祖 张建才 侯德忠 肖才道 王福君 潘光荣 谢邦荣 蒋龙发 刘 仁 周上世 李德林 廖宜明 程贵宝 唐 庄 王孝宽 欧德孝 何好受 易松林 晏猪仔 施保明 罗正南 戚名林 王金海 张文祥 王本富 石木养 王家坤 刘东生 向尚旦 陈方序 黄代贵 刘兴六 陈希陶 余昌庭 何祖芳 朱宗炳 李连修 肖烈山 旷继生 谭际照 徐 光 张世贵 高克谋 蒋告恩 章世金 谭臣甫 余振光 单夏一 蒋远泉 冷时来 龙林发 雷用顺 胡 光 邓理祥 李 海 阳其时 肖玉喜 许盛伍 龙得友 首正光 张春青欧文波 王明山 谭成彬 文秋衡 周顺仁 吴和来 洪梓林 李兴汉 蒋平茂 刘世偕 秦汉山 张 戚 朱锡林 吴北华 何安居 阮晋昭 孙有发 黄六初 魏芝成 胡细俫 奉石稣 陈少习 覃永春 莫学宾 文伍廷 张祖明 唐书发 王忠厚 奉孝乾 唐文梓 陈明德 戴喜堂 毛炳良 伍玉乾 唐国发 刘玉华 谢盛玻 李永山 周质夫 李雨仓 周大易 唐勋喜 罗光凯 洪傅祺 方世勋 曹友生 向日亮 奉孝成 方宋士 潘日新 陈小田 廖师元 甘惠民 许海南 刘秋普 刘福州 周国卿 黄星光 潘 元 龙 胜 王养室 肖秦阶 赵心田 肖正中 桑洵德 张学忠 何士成 胡玉远 刘建文 李松林 彭松柏 乔文连 邱文皆 王金生 梁培才 伍连生 曾德生 文振义 程启云 刘培光 李树清 刘德胜 李乐生 梁振英 韦孔文 刘在来 贺仁明 潘元彬 梁本发 程 奎 方达春 王瑞生 段汉阳 张成玉 陆定球 袁胜发 方振朋 胡 荣 刘守文 唐志义 桂致全 麦永上 王文宣 陆仁福 向远达 张仁治 玉金斗 申世有 陆治生 何成升 夏春元 胡早明 邓老贵 郑 尧 许佥义 周光武 余怀德 邓星稀 徐才喜 谢善祥 袁安凤 胡当标 袁 洪 谢庆吾 黄恺元 刘春林 康厚柳 祝裕新 阮祥富 邓福溪 黄孝清 梁伦衍 施国炳 陈金光 李 云 唐代陆 李 云 高比鱼 谢本挟 彭长生 潘孝友 黄秀成 李永忠 陶泽元 谭天中 王在礼 孙富品 甘 启 陈远圭 陆远清 唐先海 徐明占 蒋臣生 陈志成 李田诚 何登号李成发 周绍甲 余光田 唐国林 励人强 杨上达补充团上尉军医钏维周 中尉军需刘景贵中尉排长胡经纶 少尉排长左斌 少尉附员彭固勋士 兵赵永才 尹 庭 李初喜 张永清 姚家智 周常裕 张老夫 肖 伯 杨正鸿 范国义 钟福元 张雨武 何书清 尹显光 周顺仁 赵云初 邓其义 尹显目 曾楚乔 康福林 李以华 赵义仙 戴作则 唐学宜 何克盛 罗信甫 黄一兴 周石生 孙特权 颜家寿 唐银密 秦治荣 何贵川 厉孝良 柳秀章 陈耀辉 周江楚 姜任珊 吴德润 王培东 彭治泉 王 键 陈克顺 魏 勇 王自强 刘 坚 向洪均 聂庋良 覃仁义 陶明恕 袁爱林 杨子元 刘金如 唐志章 刘绍忠 唐守松 李德贵 谢盛祚 高柏卿 罗盛端 王仰止 周凯义 戴时银 蒋 凯 赵 坤杨建青 李得长 蒋兴国 易福元 越松柏 彭树庋 唐代胜 王玉林 邓达武 张金林 邹祖禄 蒋昭宏 李祯晚 潘克仁 李华如 张利昌 刘承会 陈金明 刘文隆 辜良顺工兵营士 兵杨胜贵 杨训诰 左森云 黄立文 李显武 吴定甫 叶 宽 孙正贤 简朝早 李任仔 李桐宝 杨子安 黄秀金 乌龙昌 涂佑祯 黄质玉 杨居武 芦文明 粟通银 张明祥 崔荣德 黄倡□ 刘贤茂 曾盛采 许汉臣 李登河 吴云贵 盘心恩 刘维光 郑银英 张福德 陈仁才 周子修 向 培 于定祥特务营上尉连长邱名镐 士兵商春和辎重营士 兵 李增贤 袁长春 周琉远 吴政治 杨武泽 李绍先 焉保臣 韩伯渔 夏林森 王蒋臣 石城发 刘子书输送连士 兵谭国济 李金陵 王益岢 王长发 李长庚 张隆伟 王天山 杨能才 周 武 刘楷延 张福成 邹步先 唐 篇 于月生 雷百顺 李愚人 张云山 刘天保 唐丁和 王英化 李小富 王益立 高玉轩 刘长庚 李 芹 王世傅 何茂盛通讯连士 兵 黄金山 蒋国胜 张德金 黄三喜 罗名相卫生队士 兵陈 溥 胡仁才 朱洪效 马宗昭 胡酒祥 蒋 植 王清元 陈典发 刘运碧 何德茂 龙 飞 张 理 刘宜生 冯生文 吕安价 谢书言 邓必明 龙先嘉 柏发全 卢学男 梁源凤 李春光 李忠国 周克文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为什么叫汉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