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微型坦克世界火炮视频频

视频: 微型火炮 青岛魔术培训,魔法天下,魔术教学 微型火炮 美国火炮 火类魔术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微型火炮 青岛魔术培训,魔法天下,魔术教学 微型火炮 美国火炮 火类魔术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魔术道具、智力玩具、整人道具专业生产批发 联系QQ: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山东青岛市北区临清路35号富地商城A10-12号魔法天下店(901市场旁) 网购地址:/
万万表情系列(VIP会员专享)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    | &#12288;&#12288;&#12288;|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文
快看打炮神器!技术宅教你打造微型火炮
00:39: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编辑:afrik 浏览:loading
话说冷兵器后期,火器登场。在众多种类的火器中,基本冲出现一直到现在。火炮的地位虽然已经没有以前巨舰时代的威风了,已经给后辈导弹。战略轰炸机什么的挤压到2线了,但是作为一线战术兵器,火炮的地位还是无比坚定的。
黑火药时代起,在广阔的海洋上.在滔天的风浪中,在硝烟弥漫的大帆船,炮火怒吼,甲板碎片,残肢断体横飞的壮观海战中,火炮的威力在战斗的天平上站非常大的比重。
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牛人亲手打造打炮神器!技术宅的创造能力实在惊人,一起来学一学怎么做大炮吧~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战术大米上传时间:
19世纪火炮轰一部21世纪汽车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20
播放次数:3,346,292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近代中国火炮的发展?_生活百科_百科问答
近代中国火炮的发展?
提问者:庄异岑
中国近代火炮的发展,始于19世纪60年代。晚清时期,先后生产火炮的局厂有19个。初期主要仿制各国的前装炮和旧式后装炮,其中为适应海防需要,着重仿 制各种口径的要塞炮和船台炮,先用铜、铁加工制造,逐步发展为采用钢材制造。如1864年,苏州洋炮局最先用机器加手工制造出24磅子前装滑膛生铁炸 炮;1878年江南制造局.仿制出国产第一门钢质英阿姆斯特朗式前装线膛炮,1884年金陵制造局制成中国最 早的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2磅子后装线膛 炮;1890年,江南制造局造出阿式800磅子后装线膛炮,炮身重50吨;1892年该局又造出中国策一门后装管退式船台快炮(又称速射炮);1905 年,这个局率先造出管退式75毫米山炮。 这一时期主要是仿制各国的前装炮和旧式后装炮。其技术资料、样品均从国外引进,主要原材料和部分零件也是从外国购买,多数是在外国人的参与相帮助下进行生产,但品种多、产量小、性能落后、投资大、成本高。尽管如此,也为中国近代火炮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军阀封建割据,相互混战,由于作战形式的转变,各自引进了国外一些新的火炮生产技术,大大发展了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平射炮、高射炮和各式迫击炮的制造能力。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兵工厂有的沦陷,有的被迫内迁,生产的火炮品种大大减少,除战防炮外,主要仿制适于山地作战的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火炮总产量达1.54万门,相当于自洋务运动到抗战前夕70多年全国火炮总产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兵工署又加速组织各地兵工厂发展火炮生产,第二十一工厂继续生产82毫米迫击炮;第九十工厂恢复生产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 山炮、榴弹炮等:西北制造厂生产75毫米山炮和重炮等。第十、二十一、五十工厂还生产60毫米、120毫米迫击炮,57毫米无坐力炮及1.36英寸火箭发 射筒等,这一时期生产的火炮性能有所提高高,制造技术有所进步,火炮品种和产量比抗日战争时期大大增加,年共生产火炮3.6万余门(主 要是迫击炮),超过了自洋务运动到抗日战争结束时长达85年的火炮总产量。 下面按火炮的用途并沿用仿制生产时的命名,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别叙述中国近代前装炮、旧式后装炮、新式后装炮和迫击炮的发展过程。(一)前装炮与旧式后装炮 1. 前装炮 前装炮(又称前膛炮),系指弹丸从炮管口部装入的火炮。在晚清,仿制生产的有前装滑膛炮和前装线膛炮。北洋政府时期发展起来的迫击炮虽属前装炮,但因在结构性能上与一般前装炮有别,并自成系列,在后面另列专题叙述。 (1)前装滑膛炮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从英、法等国引进并仿制的前装滑膛炮,主要是生铁短炸炮。 1863年,李鸿章建立苏州洋炮局。由受聘于该局的英人马格里出面买下了&阿思本舰队&的部分机械设备,用来装备苏州洋炮局,于1864年制造出24磅子 生铁炸炮,月产量6~7门。这种炮形如怒蛙,俗名田鸡炮,发射时固定角度为45度,炮口斜昂向天,又称天炮,属前装滑膛炮。苏州洋炮局当时使用的多系以蒸 汽为动力的天袖皮带传动机床。 苏州洋炮局生产的生铁炸炮,以生铁为原料,通过熔铁炉化为铁水,然后采用&铁模铸造法&浇铸,经过3~4天,待铸件冷却后将心轴取出,用火将铸件烧透,冷却后打磨,使管内外光滑,再钻通引火,试验演放,响亮稳固,即可合用。 1865年建成的江南制造局,生产炸炮的规模较大,年共生产12磅子、16磅子、24磅子、32磅子生铁和铜质滑膛前装炮128门。 1875年,金陵制造局由英人马格里督造的68磅子大炮7门,在大沾炮台试验演放时,因材质低劣,当场爆炸2门,炸死士兵5人、重伤13人,李鸿章因此下令撤销了马格里在金陵制造局的督办职务。 此外,还有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四川机器局、兰州机器局、吉林机器局、河南机器局等都生产过前装滑膛炮。 (2)前装线膛炮 1878年,江南制造局在英人麦根的督导下,仿制出英国阿姆斯特朗式40磅子钢膛熟铁箍前装线膛炮,即以钢管为内管外加一熟铁箍,以增加炮身强度。制造此 炮时,采用了热套工艺。该炮口径4.7英寸,炮管长为口径的41倍,有膛线,射程远,最大射程7900码,炮弹侵彻力和命中精度,均较滑膛炮有较大提高, 是中国最早制造的钢质火炮,到1884年共生产23门。年,该局又先后生产80磅子、120磅子仿英阿姆斯特朗式钢膛熟铁箍前装线膛炮 50门。 火炮生产,由用铜铁铸造到钢材制造,炮身由滑膛到线膛,炮管加热铁箍,并采用热套工艺,炮管长度加长到口径的41倍,比老式火炮的射程和破坏杀伤力都有显 著提高,说明制炮技术在不断进步。由于前装炮炮弹从前膛装入,弹径必须小于火炮炮管内径,炮弹与炮膛之间必然有一定空隙,这就使火药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 必然存一部分从空隙泄出,影响射程,且炮弹不能密接膛线围绕它本身纵轴线旋转,出口后容易改变方向,影响命中精度。所以在后装炮完善其闭锁机构后,前装火 炮(迫击炮除外)便被淘汰。 2.旧式后装炮 19世纪70年代.从德、英等国引进并仿制从炮身尾部装入弹丸的后装炮,是中国火炮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年间,江南制造局制造9磅子后膛熟铁来复炮1门并炮架1座①,是中国最早生产的后膛炮。 1882年,江南制造局生产仿英阿姆斯特朗式80磅子钢膛熟铁箍炮,口径149.2毫米,炮身重4.5吨,射程7500码。1886年又生产180磅子钢 膛熟铁箍炮,口径203.17毫米,有短、中、长式三种,射程分别为7000码、7700码和8400码,至1891年共生产56门。 1884年,金陵制造局仿造出最早的带车轮移动式德国克鲁森2磅子架退后装线膛炮,口径37毫米。此炮有完善的炮闩,装弹简便、迅速,炮弹为长形并附有弹 带。1888年,江南制造局生产口径9英寸阿姆斯特朗式250磅子后装线膛炮,配有液压制退的弹性炮架。这种架退炮,有短、中、长三式,射程分别为 7200码、8000码、11000码,炮身重分别为19吨、21吨和25吨②,至1898年共生产19门,用于要塞重地。弹性炮架的火炮仿制成功,克服 了刚性炮架操作时间长、射击精度差的重大缺陷。 1890年,江南制造局又进一步仿制成功英阿姆斯特朗式12英寸800磅子后装炮,炮身长35尺,来复线36条,弹重800磅,内装栗色药饼300磅,单 孔黑药饼200磅,炮身重50吨,最大射程10000码,在1000码以内,可击穿19英寸厚铁靶,到1893年,共制造4门。此炮系中国近代生产最大最 重的火炮。 1892年,江南制造局仿英阿姆斯持朗式造出中国最早的后装线膛管退式船台快炮,口径4.7英寸,又称速射炮,最大射程为7000码,至1903年共生产 56门。该炮主要用于船台和要塞重地,它有防盾板,炮架为圆锥台,制退复进机连结于摇架,炮身滑动于摇架之中,炮弹壳用生铁制成,有实心、开花和子母弹三 种。管退炮的试制成功,较架退炮在性能上又大大提高了一步,增强了射击稳定性,提高了射速。1894年,江南制造局仿制出6英寸阿姆斯特朗式100磅子船 台快炮。1897年,又造出9.2英寸380磅子升降地井式后膛炮2门,该炮射程11000码,炮身重25吨。 年,湖北枪炮厂仿制出德克鲁森式37毫米、47毫米、53毫米、57毫米架退式后装炮290余门。 1897年起,江南制造局先后生产出2磅子、3磅子、6磅子、12磅子炮,口径分别为37毫米、47毫米、57毫米、76毫米,皆为架退式,至1904年,共生产411门。 生产过这种旧式后装炮的还有兰州制造局、大沽造船所、福建机器局、四川机器局、吉林机器局等。①《江南制造局记》卷三第8页②《江南制造局记》卷八第41页③《江南制造局记》卷八第42页 后装炮比前装炮具有以下特点:有完善的炮闩,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由于后装线膛炮均采用长形弹,并附有弹带,发射时弹带嵌入炮管膛线,赋予弹丸以旋转运 动,可防止火药气体泄出,弹道性能较好,造炮用材料巳由铜铁改为钢质,提高了炮管强度,因而有较高射速和命中精度。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生产架退式 后装炮,除船台快炮采用无烟药外,大部分火炮仍采用黑色火药,发射后烟雾大,需待烟雾消散或移动炮位重新瞄准后方能再次射击,因此,往往会贻误战机。 (二)新式后装炮 新式后装炮与旧式后装炮的不同特点是;管退式,炮身长,射程远;配有瞄准装置,射击精度高;重量轻,机动灵活;既可用于边防、海防,又适合于山地野外作 战。年,中国先后仿制生产的新式后装炮有山炮、野炮、榴弹炮、平射炮(含战防炮、无坐力炮)和高射炮等。 1. 山炮 山炮主要用于山地野外作战,以杀伤敌方人马,破坏铁丝网及其他薄弱的建筑物,也可以发射烟幕弹迷惑敌方。山炮属野战榴弹炮范畴,特点是:弹道弯曲;能挽曳 或分解后马驮,宜于山地作战。中国近代生产山炮的主要局厂有:江南制造局仿德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汉阳兵工厂仿日10年式75毫米山炮;山西军人工艺实 习厂制造的晋13年式、17年式和36年式75毫米山炮;东三省兵工厂仿日14年式75毫米山炮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代各局厂生产的各式山炮近 3000门。 山炮主要由炮身、炮尾、炮闩、摇架,后炮架、防盾板、驻退复进机、大小架及车轮、瞄准具等部件组成。 (1)沪造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 1905年,江南制造局仿德克虏伯式制造成功克虏伯式14倍75毫米后装管退式山炮。1913年,将该炮加以改良,改螺式炮闩为楔式,同时改进了杠炮钩套 装置、表尺曲柱方座、皮垫蹲板、橇杆和插泥板等。造炮所需材料,除复进簧从外国购买外,其余钢材由本局西门子马丁炼钢炉冶炼,如炮管,采用该局特制的炮 钢,由汽锤自由锻制,再经车、钻、镗、拉线等机械加工制成。该炮初速280米/秒,最大射程4300米,放列全重386公斤。江南制造局曾批量生产此炮, 从1907年到1928年累计生产494门,但是,由于该炮炮身短,初速小,射程近,后被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所取代。 (2)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 1921年,汉阳兵工厂仿日本大正6年式75毫米山炮,称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此炮与沪造75毫米山炮相比,炮身为口径的18倍,初速加大到342米 /秒,最大射程6000米,放列全重增加到610公斤。炮管仍为单层,炮门为断隔螺纹式,紧塞作用好,比沪造炮闩横楔式强度大;火药产生的应力在炮闩横截 面上,分布均匀,因而炮闩不易受损,寿命较长;炮架为双轮叉脚式,比沪造双轮单脚式稳固;大架前分后合,不妨碍炮身后坐,能用较大的高低射角射击,但方向 射界,仍然受炮架限制,火炮稳定性仍较差。该炮的材料大部分由湖北钢铁广和上海兵工厂供应。该炮炮身加工已经按规定的工作程序(9道工序)进行,产品质量 可靠,到1928年为止,累计生产68门。 (3)晋造75毫米山炮 1921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筹建炮厂,一方面向外国购买机器,一方面建筑厂房。1923年正式出炮,称晋12年式75毫米山炮。炮身长600毫米,外 加炮箍,用螺钉扣合,炮闩为螺体后开闩,所用材料从德国进口,1924年月产30门。该厂改称西北制造厂期间于1936年、1937年,生产12年式75 毫米山炮200门。 1924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造成功日本41式75毫米山炮,命名为晋13年式75毫米山炮。该炮性能、结构与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相同,最大射程 6400米。为了大批量生产,该厂实行包工制,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每门炮由6000工日减少到1400工日,产量大大提高。1928年,该厂又对此 炮进行改进,最大射程达到7000米。改进后的炮称晋17年式75毫米山炮,年产量40门。到1929年,这个厂共生产75毫米山炮700门。 1947年2月,西北实业公司西北机车厂仿日本94式75毫米山炮成功,称晋36年式75毫米山炮。阎锡山为表形该厂员工,曾给该厂颁奖120万元(法 币)。此炮与沪造、汉造75毫米山炮相比,炮身长为口径的20.8倍,初速385米/秒,最大射程8000米,放列全重536公斤,采用水压气体式驻迟复 进机,比上述两厂75毫米山炮采用弹簧驻退复进机更可靠,并增加了高低、方向射界。至1948年,该厂共生产晋36年式75毫米山炮191门,所需材料由 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和西北铸造厂提供。 此外,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41式75毫米山炮,命名为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其性能、结构与汉沪两厂75毫米山炮接近,最大射程6350米,所需材料从日本、奥地利等国进口,到1931年,共生产72门。 1927年,太原兵工厂仿德苏罗通式试制成功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该炮初速300米/秒,最大射程5965米,放列全重853.5公斤,到1929年,共生产30门。 2.野炮 野炮为师属炮兵之主炮,身管较山炮长,初速大,弹道低伸,射程远,属加农炮型。野炮炮管的结构是在内管上加箍或采用双层复料,因而加工较山炮难。中国近代 生产野炮的局厂有: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等。据不完全统计,年,各局、厂共生产各式野炮500余 门。 (1)75毫米野炮 1913年,汉阳兵工厂和江南制造局均仿制成功克虏伯式29倍75毫米野炮。该炮炮身由身管及装于管外的前后两外套构成,炮管与外套结合采用热套工艺。江 南制造局采用的方法是:&套箍之时,箍烧热至500度,候箍胀大,立即套上。&①该炮初速510米/秒,最大射程为6000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 家野炮发展很快,在德国,1923年生产的75毫米野炮射程已达到13700米。所以上海兵工厂以增大该炮射程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设计,如将炮管长度 加到口径的32倍,初速提高到555米/秒,最大射程可达到11000米,但未见投产。①《江南制造局记》卷八第4页 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仿日38式75毫米野炮生产的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炮身长度为口径的31倍,初速510米/秒,最大射程8250米,到1931年累计生产108门。 (2)辽14年式77毫米野炮 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奥18年式30倍77毫米野炮试成14年式30倍77毫米野炮,母型炮是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武器。该厂聘请奥地利 技师哈德曼负责设计和指导生产,一切性能均优于该厂1924年生产的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77毫米野炮初速528.5米/秒,最大射程11000米。 该炮大架中部挖空,供炮身后退,且不必掘坑仰角即可达45度,而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仰角17度以上必须掘坑。77毫米野炮大架后端为铰链式驻锄,运动 时可以翻上而固定在炮尾上,方向运动时只需大架移动,驻锄不移动,且驻锄由二支杆与制转机连接,更能固定位置。当时国内不具备生产77毫米野炮的条件,该 厂直接从奥地利百禄厂购进320门零部件,在厂内只进行少量加工即组装成火炮,在进口零部件用完后即停止生产。 (3)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 1929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苏罗通式88毫米野炮试制成功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初速525米/秒,最大射程10500米,性能接近辽14年式77毫米野炮。到1937年,该厂累计生产88毫米野炮150门。 此外,广东第二兵工厂和西北制造厂分别于年试制成功75毫米、105毫米野炮,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迁厂未能投产。 在中国近代,野炮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沪、汉、辽、晋几家主要兵工厂生产,由于野炮性能落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逐渐被淘汰。 3.榴弹炮 榴弹炮的炮身短,弹道弯曲,射角45度,最大可到70度。它适用于压制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及摧毁工程设施等。在中国近代,除汉阳兵工厂1918年试制成功2 门仿德克虏伯式120毫米榴弹炮和广东第二兵工厂1936年、1937年试制成功75毫米、105毫米榴弹炮外,主要是东三省兵工厂在 年生产以下几种榴弹炮: 1924年,生产仿奥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初速360米/秒,最大射程7700米,放列全重1350公斤,到1931年共生产300门。 1925年,生产仿日105毫米轻便榴弹炮,最大射程11000米,到1928年共生产16门。同年又试成仿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初速275米/ 秒,最大射程5900米,放列全重1850公斤,到1931年共生产21门。东三省兵工厂还试成仿日240毫米重型榴弹炮,未正式投产。 此外,该厂1924年还仿制日14式29倍105毫米加农炮,该炮初速540米/秒,最大射程11000米,放列全重2594公斤,至1931年累计生产12门。 4.平射炮 平射炮含战防炮、无坐力炮。其特点是:弹道低伸,重量轻,机动灵活,属步兵用轻型火炮。 (1)37毫米平射炮 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以日本大正11年式37毫米平射炮为母型试制成功辽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是国产最早的平射炮。该厂在仿制中,增加了防盾,重 量比母型炮略有增加,该炮高低射角为0度至+15度,炮身长为口径的29倍,初速450米/秒,最大射程3330米,超过母型炮330米,放列全重 109.8公斤,至1931年,累计生产370门。 1929年,汉阳兵工厂也试制成功37毫米平射炮,最大射程3120米,性能低于辽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 (2)37毫米战防炮 抗日战争中,前线最大的威胁是日军频繁出动的装甲车和轻型战车。这些战车装甲厚度为16~25毫米,原有的37毫米平射炮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度,难以捕 捉移动的目标而贻误战机。1938年5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试制37毫米战防炮。该厂以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防炮为母型,图纸资料由德国克兰公司 提供,并派工务处长李式白率员赴德国克兰公司考察.签订购买100门37毫米战防炮的原材料、生产用机器设备及检测仪器合同。合同签订后,因受战争影响, 外购材料到厂较迟,仿制工作于1940年7月才逐渐铺开。经该厂员工努力,于1941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门37毫米战防炮,又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战术性能 指标达到了母型炮的要求,产品质量较佳。兵工署技术司于1942年正式将该炮命名为30年式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 30年式37毫米战防炮,是当时最优良的战车防御武器,初速825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400米以内可击穿40毫米厚的钢板。但制造技术比野炮、 榴弹炮复杂。该炮炮管为口径的50倍,加工精度要求高.又为双层料式,由内外两管热套而成。热套方法是:用瓦斯炉将套管加热炉内设有测量温度和测量套简内 径膨胀尺寸的特殊工具。当套筒在炉中加热到规定温度时,将它放置于支架上,然后将炮管徐徐装入套筒内,完全套好后用轮状水管喷水急冷,使之配合紧密并产生 预应力,以抵消发射时燃气的胀力。但是,生产37毫米战防炮的主要材料依靠德国进口,当从德国订购的100门材料运到,完成94门火炮后,因材料无来源而 被迫停产。 (3)57毫米无坐力炮 无坐力炮发射时膛内火药气体,一部分推动弹丸前进,另一部分从炮闩喷气孔内向炮后喷出,使炮弹前进时对炮管的后坐力,与气流向后喷出对炮管的前冲力,正好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炮管保持平衡,不致产生后坐。该炮结构持点;炮管长为口径的27倍,管壁薄,全炮重量轻;炮闩为断隔螺纹式,具有击发和退壳作用, 炮闩边缘钻有对称的喷气孔,喷气孔轴线和火炮轴线略成倾斜,倾斜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故火药气体从喷孔喷出给予炮管的旋转力正好抵消炮弹通过膛线给炮 管的旋转力。所以发射时,不仅可以使炮管不致产生后坐,还可阻止炮管产生旋转,有利于肩托射击。这种火炮结构简单、重量轻、运动灵便,特别适合于近距离山 地作战,它以低伸弹道的榴弹火力,有效摧毁敌方工事、火力点以及敌军战车、坦克车辆,是步兵作战的大威力武器。 1946年7月,第五十工厂以美制T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为母型炮仿制。1947年11月试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36年式57毫米无坐力炮&,此 炮初速360米/秒,射速每分钟15发,最大射程3660米,而重量仅为34公斤。此炮炮管、炮闩等主要件均系镍铬合金钢,当时国内不能自给,进口又迟迟 不能到货。后来采用从德国进口的75毫米山炮和37毫米战防炮库存料代用,至1949年11月共生产95门。因质量没完全过关,末发交部队使用。 57毫米无坐力炮的质量,据日第五十工厂施维吾给厂长的电报称:&大总统是日晨,在南京中训团参观57无坐力炮精度射击表演时,连射四 发均能命中,甚为满意,并召见兵工署火箭科长孙世笃,面谕积极大量制造57无坐力炮。&但该炮经多次射击试验中,先后出现:扳机连杆易断,退壳钩易变形, 持别是1949年4月,22号炮仅射击一发,炮管因材料不合格全部炸裂。 5. 高射炮 中国近代高射炮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生产高射炮的工厂很少,仅有东三省兵工厂生产仿日16年式75毫米高射炮,上海兵工厂改制57毫米高射炮,第二十一工厂仿制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炮等,均未进行批量生产。 (1)辽造16年式75毫米高射炮 东三省兵工厂以日式75毫米高射炮为母型,于1927年试制成功辽16年式75毫米高射炮,炮管长为口径的31倍、初速500米/秒,高低射角最大85度,方向射界360度,最大射高5000米,放列全重2400公斤,到1931年止,仅生产4门。 (2)沪造57毫米高射炮 1927年,上海兵工厂曾从事两种57毫米高射炮的设计,一为固定式,一为移动式。在未投入试制生产时,因北伐战争需用甚急,为及时给北伐军供应高炮,该 厂采取用库存2门57毫米舰炮改造为高射炮,以应急需。改制中,炮身、炮架之圆锥台和复进机采用原结构,只新造承载炮身接圆锥台之叉轴,使仰角由15度增 至70度,最大射高4500米。表尺全部改造,由四部分组成,即:测飞机高度之角度板;纵表尺,刻有对应于飞机直线距离之角度;横表尺以修正因来复线右旋 发生之偏差;特种装置,以修正因飞机移动发生的偏差。炮架为普通圆锥炮架,可固定在任意地点或载于汽车上。 (3)20毫米高射炮 1939年7月,第五十工厂拟仿制丹麦麦持森20毫米高射炮,并向德国订购材料100门,因交通受阻未能实现。1944年3月,第二十一工厂奉命试造麦特 森20毫米高射炮,于同年11月试成,共制造4门。该炮初速890米/秒,最大仰角82度,最大射高3500米,射速125发/分。 (三)迫击炮、掷弹筒及火箭发射筒 迫击炮系利用底板承受发射尾翼弹所产生的后坐力,以高射角进行射击的一种滑膛曲射前装炮,用以攻击掩体后的目标和摧毁野战防御工事。该炮由炮身、角架和底板三大部分组成。掷弹筒和飞雷筒结构接近于迫击炮。火箭发射筒在中国近代末期也进行了试制,一并加以叙述。 1.迫击炮 中国迫击炮的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1年以前,先后有辽宁迫击炮厂、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山东兵工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等单位生产45~150毫米等10余种口径的轻重迫击炮。 1922年,奉天迫击炮厂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辽11年式80毫米、150毫米迫击炮。 1922年汉阳兵工厂也试制成功迫击炮2门,经试验,射程可达300~500米,但炮弹未爆炸,末投产。1923年,该厂仿英斯托克斯式,试成75毫米迫 击炮,炮重612公斤,最大射程1500米。年共生产1055门。1925年该厂又制成英式83毫米迫击炮,到1926年共生产107 门。 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日式75毫米迫击炮,1931年以前共生产11门。1927年,上海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也生产过75毫米迫击炮。年,上海兵工厂和山东兵工厂分别生产60毫米、82毫米、84毫米迫击炮。 年,上海兵工厂试制并生产50毫米迫击炮,两年共生产274门。 1928年重庆武器修理所生产47毫米、137毫米迫击炮,到1938年为止生产47毫米迫击炮2800门、137毫米迫击炮56门。 年,上海兵工厂生产45毫米迫击炮,射角45~60度,最大射程达1600米,两年共生产200门。 1929年,四川达县兵工厂生产迫击炮,到1932年,共生产300门。 上述各兵工厂在20年代仿制的各种型号迫击炮,品种(口径)虽多,但因性能落后,到20年代末期先后被淘汰。 年金陵兵工厂、第五十工厂先后仿制的法国布朗德式82毫米、60毫米及120毫米等几种口径的迫击炮,性能较好,接近当时国际水平,成为中国近代迫击炮生产的几个主要品种。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中国近代有20个局厂生产各种口径的迫击炮5.8万余门。现将生产时间较长、产量较大约150毫米、120毫米、82毫米、60毫米迫击炮及53毫米超迫击炮试制生产情况分述如下: (1)150毫米迫击炮 1922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鉴于迫击炮为战争利器,聘用英国人沙敦(原英国陆军上尉,奉军授少将衔),并派炮兵中校李宜春协助,在奉天(今沈阳)北大营 原陆军第二十七师修械司旧址,征用土地50余亩,改建厂房制造出中国最早的150毫米迫击炮及弹,称辽11年式。1926年5月,奉天迫击炮厂正式成立, 沙敦去职,李宜春任厂长。对老式150毫米迫击炮进行重新设计,精确制造,于1927年改制成功,称辽16年式新150毫米迫击炮。每门炮带炮车1辆、弹 药车2辆。每辆弹药车可载炮弹10发。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此炮颇显咸慑力量。 1928年巩县兵工厂、1931年华阴兵工厂等均先后组织生产150毫米迫击炮。 1939年I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试造150毫米迫击炮。由于缺材料,该厂将军械库保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集中起来修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并设 计带有缓冲器装置的炮架取代车轮,将整炮改为可拆卸的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时人工搬抬,还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重新设计制造炮弹,改良引信,弹 体增装高能炸药。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于1940年改制成功,定名为29年式150毫米迫击炮。(2)120毫米迫击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法和日本等国曾对120毫米迫击炮进行若干次研究试验,着重于提高初速,增大射程,而中国则着重于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能,使之适合山地作战。 1943年1月,第二十一工厂由段士珍主持,参照法国布朗德式120毫米迫击炮的性能,重新设计120毫米迫击炮。主要材料从美国进口,历经8个月,于 1944年试制成功,定名为33年式120毫米迫击炮。在此基础上,又将炮车之辙距改小,由原1260毫米改为1080毫米,改称为33&1式120毫米 迫击炮。 33&1式120毫米迫击炮,初速、射程稍低于法国布朗德式,由于使用胶轮,采用弹簧减震,大大减轻了重量,全炮重仅212.7公斤,比布朗德式母型炮 470公斤轻257.3公斤。该炮具有操作简单、运动灵便、发火准确等优点,具有曲射和平射性能,适用于炮兵团和要塞重地作战,最大射程4925米,略低 于75毫米山炮,但比150毫米迫击炮射程大。如在一个阵地上同时使用75毫米山炮和150毫米迫击炮,该炮可填补75毫米山炮和150迫击炮阵地间火力 之不足,不失为攻守皆备之利器。第二十一工厂1945年生产49门,年生产255门。1946年,西北修造厂也曾组织生产过120毫米 迫击炮。 第二十一工厂对33&1式120毫米迫击炮划定有较详细的检验暂行规则,检验明确分工。成品检验由兵工署指派检验员负责,原材料进厂和半成品检查,由工厂负责。在成品炮中,抽十分之一,进行120千米(时速40千米)牵引试验。 (3)82毫米迫击炮 82毫米迫击炮(含80毫米、82.5毫米、83毫米、84毫米口径)是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生产的主要火炮品种之一。20年代以后.辽宁、上海、 湖北、山东和四川等地的兵工厂先后生产80~84毫米迫击炮,由于性能落后,型号杂多,被30年代初金陵兵工厂仿法布朗德式生产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 所取代。 1922年,张作霖聘用英国人沙敦在炮兵中校李宜春协助下,造出中国最早的80毫米迫击炮及弹和驮鞍等,称辽11年式80毫米迫击炮。在此基础 上,1924年和1926年进行了两次改进,并制造可装卸的炮车和水陆并用的驮鞍,改称辽13年式和辽15年式80毫米迫击炮。 1925年,汉阳兵工厂仿造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生产出83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可达1600米,至1926年共生产107门。 1925年,山东兵工厂组织生产84毫米迫击炮,月产12门。 1927年,上海兵工厂参照英斯托克斯迫击炮.仿制改进生产82毫米迫击炮。该炮的炮管料开始用圆钢钻眼,加工量大,后改用进口特制钢管,内径79.2毫米,外径108.5毫米,至1929年共生产780门。 1928年3月,重庆武器修理所试造82.5毫米迫击炮,至1938年7月共生产750门。 1931年金陵兵工厂参照法国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的性能,从奥地利买进炮身钢,在沪造82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改制成功82毫米迫击炮,定 名为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于1932年春夏之交开始交付使用。该炮初速196米/秒,射速9~20发/分,最大射程2850米,全炮重69公斤。法国 布朗德式81毫米迫击炮原根据英国斯托克斯迫击炮改进设计制造的,性能较好,精度高,装有光学瞄准镜。该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新式的步兵曲射武器,故各 国80毫米左右口径的轻迫击炮多以该炮为蓝本。1932年,金陵兵工厂建立82毫米迫击炮厂,年共生产82毫米迫击炮1100门。抗日 战争爆发后,该厂迁往重庆,1938年4月改称第二十一工厂,继续生产82毫米迫击炮,至1945年共生产7611门,年又生产 6936门,该厂累计生产14547门,最高年产量达2000门。该厂是中国近代82毫米迫击炮生产的主要工厂。 金陵兵工厂生产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之初速、射速、射程略低于法国布朗德式81毫米迫击炮,但略高于日本97式81毫米迫击炮(原名为日本97式步兵 曲射炮),比20年代上海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生产的82毫米、83毫米迫击炮性能好,射程比沪厂造超过千米以上,深受兵工署和使用部队的好评。 1934年兵工署制造司司长杨继曾在一份工作报告中评价说:&宁造20年式82迫击炮,共造16门……,谨查此项迫击炮,经由宁厂逐月改良,精密甚佳,携 带方便,各部队纷纷请款,现额造仅只每月5门,而最大月产量则为20门,似有筹款加造之必要。&1938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会议《军械工 作经验报告》称:&征诸参战部队主管之称述,均颂射击威力甚为显著,实不在敌人之同种兵器之下,尤以金陵兵工厂的迫击炮、马克沁机枪两项兵器之威力最大, 湘沪三个月之支持,前项步兵武器支撑之力,有相当之实效。& 第二十~工厂对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从试制到批量生产,有以下几项主要改进:①炮箍。将紧炮箍之部位改为方形平面,使之易于同紧,避免炮箍滑动。②炮尾。原因球部甚小、颈部细长,后将圆球部加大、颈部改粗,增大了射角,防止了变形。③底板。因烧焊不良,时有损环,后改用进口铬锰钢板、马丁钢板,并加小筋二条,保证了质量。 1934年,西北实业公司所属西北铸造厂,也生产82毫米迫击炮,最高月产量为150门。1945年,该公司重新组建的西北修遣厂继续生产82毫米迫击炮。 1948年,第九十工厂也恢复82毫米迫击炮生产,月产50门。 (4)60毫米迫击炮 1924年,上海兵工厂曾试生产60毫米迫击炮2门。1941年7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筹造60毫米迫击炮。该厂参照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迫击炮的性 能,重新设计绘制产品图纸,制造工具样板等,于同年9月装出第一门炮。1942年,命名为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并投入批量生产。年 共生产60毫米迫击炮3400门。年又生产15090门,为前四年产量的3.4倍。 1943年第十工厂也开始生产60毫米迫击炮,年生产2770门。年生产8515门(含第十工厂1946年7月至1949年1月改称第五十工厂忠恕分厂时期),比前三年产量增加两倍多,前后累计生产11285门。 1946年第四十四工厂试生产60毫米迫击炮50门。1948年,第九十工厂生产60毫米迫击炮450门。 为确保60毫米迫击炮质量,各生产厂均按照第五十工厂制定经兵工署批准的《60毫米迫击炮成品检验暂行规定》的要求,对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 成品质量,分别由厂方和兵工署驻厂检验员进行检查,规定100门为一批,每批材料来源相同,零件尺寸与件数相同,制造加工程序相同,加工过程和检验员使用 的工具仪器也相同。成品完成后,对炮身、炮尾、炮架、底板、瞄准具等主要部件进行严格检验,查质量是否符合产品图要求,并进行互换性检查、射击试验和射后 检查等。 60毫米迫击炮生产用主要材料,基本立足于国内,炮管用碳素钢自锻。抗日战争中,材料来源困难时,第五十工厂曾采用钢板卷焊。炮架除弹簧钢丝需进口外,其 余零件均用铝材制成,以减轻重量。配套用瞄准具,在昆明第二十二工厂光学瞄准镜未到厂前,用第二十一工厂82毫米迫击炮瞄准器代替。31年式60毫米迫击 炮初速148米/秒,射速为18发/分,底火加四药包最大射程为1444米,放列全重18公斤,一人可背负行走。 (5)37年式53毫米超迫击炮 1944年,兵工署署长命大维交下新式迫击炮照片,令第十工厂设计制造。该厂设计时,采用60毫米迫击炮的支脚架、瞄准器,82毫米迫击炮的底板,加大缓 冲装置,瞄准器刻度改为10~55度,增加一轻便掷弹器,初为电发火,后改为拉火击发。掷弹柱外径为52.6毫米,发射时将炮弹尾管套装于掷弹柱上,利用 炮弹尾管内膛(孔径为53毫米)火药气体燃烧膨胀所作之功,作曲线抛射运动。运动灵便,操作简单,只是射程小,初速74.4米/秒,射速4~12发/分, 最大射程650米,全炮重43公斤,二人背负。发射药采用2号枪药,井制造出破甲弹,炮弹侵彻力大,可穿透10毫米厚的钢板20块,适用于破坏1米厚的钢 筋水泥工事和堡垒。第十工厂于1945年2月试制成功,3月,俞大维赴现场观看射击试验,成绩良好,认为是反攻必需利器,令其加紧制造,配置于特种部队使 用。计划制造15门,后因抗战胜利,暂停制造。 1946年,第十工厂改编为第五十工厂忠恕分厂,1947年继续试造超迫击炮,于当年11月制造完成火炮2门,弹50发,送南京参加兵工署研究开发司主办 的新兵器表演,受到好评。1948年正式定名为37年式53毫米超迫击炮,从试制到1948年底,累计生产7门,因材料及技术质量问题未继续生产。 综上所述,中国迫击炮生产,始子北洋政府时期。虽然起步较晚,但仿制生产后,很快就显示出优越性。生产发展有两个极盛时期;一是北洋政府时期,当时辽宁、 上海、重庆和湖北等地的兵工厂生产的大都是仿英斯托克斯式,口径虽多,但性能落后,产量不大,到20年代末逐渐淘汰;二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十一、五十、 十工厂仿法布朗德式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三种口径的迫击炮,特别是60毫米、82毫米两种口径的迫击炮,生产地区之广、局厂之多、持续时间之 长、产量和装备量之大,均为各炮之首。从大量史料看出;中国迫击炮生产经历了一个性能由落后到先进,品种由多到少,口径由大到小,产量由少到多的发展过 程。 2.掷弹筒与火箭发射筒 掷弹筒属前装小口径炮类,结构与迫击炮相近。因射程短,精度差,生产和使用的国家较少,在中国发展较晚。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日本大正10年式掷弹 筒,产量很少,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缺此装备,在与日军交战中,受日军掷弹筒猛烈射击,较为被动。1938年,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迁注重庆后,由江 元方为主,在日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成功掷弹筒,经试验效果良好,比日式射程远20米左右,定名为27年式掷弹筒。 27年式掷弹筒有锄板可支承地面,弹从前膛装入,简身侧边装一拉绳,筒底装击针,弹体底部撞击针后,火药起爆燃烧,掷榴弹沿内膛脱膛而出,射速为10发/分,射角45度,最大射程可达220米,为步兵短兵相接冲锋之利器。 1939年1月,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改称第三十工厂,组织掷弹筒批量生产,材料由第二十四工厂供应,至1945年共生产40909具。除第三十工厂生产外,第二十四工厂在年曾生产27年式掷弹筒1900具。 此外,1947年,西北机车厂、西北化学广试制成功75毫米飞雷发射筒和飞雷。飞雷形状如瓶形,弹壳用生铁制成。发射时,将飞雷连同发射药装入发射筒内, 用拉火管发火点燃药包,同时拉发飞雷自身的拉火管,通过导火索起爆。1948年,西北机车厂共生产飞雷筒15000具。 1946年,第一十一工厂以美国2.36英寸(60毫米)M6A3式火箭发射筒为母型,于1947年试制成功火箭发射筒,定名为36年式2.36英寸火箭发射筒,使用穿甲弹,可穿甲76毫米,最大射程640米,当年共生产20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代先后有31个局(厂)仿制生产各式火炮(含迫击炮)107种,总产量为6.7165万门,其中迫击炮5.8915万门。另生产掷弹筒16.8万具(含飞雷筒1.5万具),火箭发射筒20具。 从上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火炮的发展,经历了从前装到后装、从滑膛到线膛、从架退到管退、从单发到连发、从重型到轻型、从大口径到中小口径、性能不断提高、制 造工艺不断改进的发展过程。发展是非常缓慢而曲折的,除迫击炮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外,重型后膛炮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
回答者:叶学敏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型车床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