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许世友友和许枫什么关系

[转载]毛泽东一句话令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组图)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异常紧张,国内战备抓的很紧。当时,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桥,成为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全国军民为之自豪。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196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区,在许世友上将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主席问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图为:毛泽东与许世友。
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初,许世友上将决定从苏北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时任装甲某师师长的许枫受命指挥此次军事行动。图为:许世友在长江大桥。
许老对能否圆满完成任务忧心忡忡:大桥建成,国人扬威,观瞻者络绎不绝。军区常委会上,大家对坦克车队要从桥面穿过意见不一,反对声此起彼伏,主要集中在对大桥质量的担忧及对桥面的损伤上。图为:许世友与夫人田普在长江大桥合影。
许世友上将力排众议,命令许老召集有关参与建造长江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许老与参建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当时吨位最大、重达32吨的2辆重型坦克进行测试,将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情况上报许世友上将。图为:毛泽东与许世友等将领合影。
为防止坦克辗坏桥面,许老建议在大桥路面上铺设三四层草包垫,车队行走前用水浇湿,同时规定坦克在整个桥面行驶过程中严禁调整方向或调头行驶。图为许世友指挥坦克检测长江大桥现场。
9月25日前夜,许老指挥所属装甲团早早出发。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图为:许世友在长江大桥留影。
指挥现场,许老不敢有丝毫大意,关注每个环节,反复强调注意事项。时间点滴流逝,夜幕渐渐褪去,前来观看的广大市民也陆陆续续到来,站在大桥两端等待着。图为:南京长江大桥。
上午9时许,4辆三轮摩托前行开道,2辆宣传车紧跟其后,4个大广播全时进行宣传,第三辆是许世友上将的指挥车,许世友上将手持毛主席语录,挥手向广大市民示意。图为: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装甲车队紧随其后,缓缓向大桥驶过。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有60万群众亲眼目睹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图为:当时装甲部队使用的59坦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凤凰新闻
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
凤凰网历史
1/7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异常紧张,国内战备抓的很紧。当时,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桥,成为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全国军民为之自豪。196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区,在许世友上将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主席问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2/7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初,许世友上将决定从苏北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时任装甲某师师长的许枫受命指挥此次军事行动。图为:许世友在长江大桥剪彩。
3/7许世友对能否圆满完成任务忧心忡忡:大桥建成,国人扬威,观瞻者络绎不绝。军区常委会上,大家对坦克车队要从桥面穿过意见不一,反对声此起彼伏,主要集中在对大桥质量的担忧及对桥面的损伤上。图为:许世友与夫人田普在长江大桥合影。
4/7许世友上将力排众议,命令许老召集有关参与建造长江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许老与参建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当时吨位最大、重达32吨的2辆重型坦克进行测试,将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情况上报许世友上将。图为:毛泽东与许世友等将领合影。
5/7为防止坦克辗坏桥面,许老建议在大桥路面上铺设三四层草包垫,车队行走前用水浇湿,同时规定坦克在整个桥面行驶过程中严禁调整方向或调头行驶。图为许世友指挥坦克检测长江大桥现场。
6/79月25日前夜,许老指挥所属装甲团早早出发。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图为:许世友在长江大桥留影。
7/7装甲车队紧随其后,缓缓向大桥驶过。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有60万群众亲眼目睹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图为:当时装甲部队使用的59坦克。
正在载入...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转载]前30年,那时为何桥坚强——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
前30年,那时为何桥坚强?
原标题:毛泽东一句话令
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
转自:铁血社区 飞禽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桥,成为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全国军民为之自豪。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1969年,视察南京军区,在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主席问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图为:毛泽东与许世友。
为检验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初,许世友上将决定从苏北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时任装甲某师师长的许枫老首长受命指挥此次军事行动。
许世友上将力排众议,命令许老召集有关参与建造长江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许老与参建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当时吨位最大、重达32吨的2辆进行测试,将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情况上报许世友上将。图为:毛泽东与许世友等将领合影。
为防止坦克辗坏桥面,许老建议在大桥路面上铺设三四层草包垫,车队行走前用水浇湿,同时规定坦克在整个桥面行驶过程中严禁调整方向或调头行驶。图为许世友指挥坦克检测长江大桥现场。
装甲车队紧随其后,缓缓向大桥驶过。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有60万群众亲眼目睹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图为:当时使用的59坦克。
9月25日前夜,许老指挥所属装甲团早早出发。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图为:许世友在长江大桥留影。
当时使用的59坦克。
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金陵晚报数字报刊
第B32版:双拥周刊
第A01版 重点新闻
第A02版 苏宁电器
第A03版 楼盘推介
&&当时的指挥员、现已8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时任南京军区某坦克师副师长的许枫回忆说,1969年9月,毛主席视察南京长江大桥时,问起陪同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争需要?为了检验大桥质量和坦克部队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经批准,南京军区决定组织坦克编队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许枫受命组织指挥此次军事行动后,时间紧任务急,心里忐忑不安。当时不少人觉得大桥刚建成出问题不得了,也担心坦克会不会碾坏桥面。许世友司令员力排众议,命令许枫汇集有关参与建造长江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许枫与参建大桥的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当时最大的重达32吨的2辆坦克试验并测得多组科学数据,为后来的车辆通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为防止坦克碾压破坏桥面,许枫建议在道路上铺设三四层稻草草包垫,编队行走前用水浇湿,同时规定坦克在整个桥面行驶中严禁大转向或调头。&&9月25日前夜,许枫指挥所属坦克某团到达桥北指定集结地,上百辆坦克等一字排开,整个车队绵延几公里。指挥现场,许枫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精心准备,反复强调,认真检查。&&9月26日8时,坦克编队4辆三轮摩托前行开道,2辆宣传车紧跟其后,4个大广播全时进行宣传。100多辆坦克和保障指挥车辆组成的坦克编队缓缓驶向大桥,直到11时整个编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结果桥身稳定,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大桥真是牢固!许世友司令员等军区首长还在大桥南桥头堡检阅编队,编队经盐仓桥、鼓楼、新街口、中华门、东山镇、麒麟门返回苏南某部队驻地。&&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是,这次坦克过大桥测试出大桥的坚固程度,也为其他科学试验作出了贡献,被外国专家称为“了不起的创举!”
 合作伙伴: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报业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法律顾问 解放军上将许世友为何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
解放军上将许世友为何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
核心提示:9月25日前夜,许老指挥所属装甲团早早出发。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
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许枫,原题为:《许枫:百骑铁甲过大桥》
口述者简介:许枫,安徽省定远县人,原装甲兵副司令员。1923年11月出生,1939年2月入伍,1984年5月离休。历任排长、连长、大队长、营长、处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孟良茵、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异常紧张,国内战备抓的很紧。当时,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桥,成为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全国军民为之自豪。196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区,在许世友上将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主席问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
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初,许世友上将决定从苏北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时任装甲某师师长的许枫老首长受命指挥此次行动。许老对能否圆满完成任务忧心忡忡:大桥建成,国人扬威,观瞻者络绎不绝。军区常委会上,大家对坦克车队要从桥面穿过意见不一,反对声此起彼伏,主要集中在对大桥质量的担忧及对桥面的损伤上。许世友上将力排众议,命令许老召集有关参与建造长江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许老与参建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当时吨位最大、重达32吨的2辆重型坦克进行测试,将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情况上报许世友上将。为防止坦克辗坏桥面,许老建议在大桥路面上铺设三四层草包垫,车队行走前用水浇湿,同时规定坦克在整个桥面行驶过程中严禁调整方向或调头行驶。
9月25日前夜,许老指挥所属装甲团早早出发。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指挥现场,许老不敢有丝毫大意,关注每个环节,反复强调注意事项。时间点滴流逝,夜幕渐渐褪去,前来观看的广大市民也陆陆续续到来,站在大桥两端等待着。
上午9时许,4辆三轮摩托前行开道,2辆宣传车紧跟其后,4个大广播全时进行宣传,第三辆是许世友上将的指挥车,许世友上将手持毛主席,挥手向广大市民示意。装甲车队紧随其后,缓缓向大桥驶过。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有60万群众亲眼目睹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
相关调查INVESTIGATION
调查载入中,请稍候...
相关内容RELEVANT
精选图文RECOMMEND
网友评论COMMENT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军事前瞻Latest
精彩图文Marvellous
前瞻科技Technology
研究员观点Researchers View
热门调查Survey
精彩看点MARVELLOU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