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苏轼留给后人对苏轼的评价的主要形象2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千年以来..."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江西省遂川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积分:1607
内容提示:江西省遂川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1:36: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江西省遂川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
官方公共微信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题
>>高考试题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j选      繁文缛节(rù)      裙裾(jū)      靡靡之音(mǐ)B.编纂
心广体胖(páng)
漩涡(xuàn)
插科打诨(hùn)C.洗练
绠短汲深(gěng)
犯而不校(jiào)D.秸秆
犄角之势(jǐ )
症结(zhēng)
以儆效尤(jǐ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B.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C. 2010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三、四名的决赛中,中国队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反戈一击,以76比58战胜了老对手伊朗队,取得了第三名。D. 戛纳电影节参赛片、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美国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在戛纳首映,赢得了影评家和普通观众真诚热情的溢美之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一种先进的身份识别仪器――“救助管理指纹识别仪”在贵阳市救助站安装完毕,即将投用,这使得职业乞讨者到救助站骗住骗吃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观,贵阳市救助站也成为用指纹识别仪进行救助管理的全国首家中转救助站。B.元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向牧区的干部群众诚挚地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C.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这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以及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D.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答《科学新闻》记者问时谈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获取创新成果、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方面取得越来越突出的成绩,其科技体制是应该加以推广,而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把它加以推广的。4.下列对联,最适合潮州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祠的一联是A.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B.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C.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D.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瘗①旅文[明]王守仁维正德四年②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嗟吁涕⒍嬷唬骸拔睾羯嗽眨∥嵊攵灾型林岵恢ひ兀谖趵次壬街砗酰抗耪咧厝テ湎纾位虏挥馇Ю铩N嵋源苤鸲创耍艘病6嗪喂己酰课哦倮裟慷翰荒芪宥罚势拮庸捎幸玻跻晕宥范锥叱咧坑植蛔悖嬉远佑肫秃酰课睾羯嗽眨《狭底任宥范矗蛞诵廊痪偷溃谖跷嶙蛲荩救桓遣皇て溆钦撸糠虺迕八叮庠卤冢⒖世投伲罟瞧1梗终勿萸制渫猓怯艄テ渲校淠芤晕匏篮酰课峁讨厮溃徊晃饺羰瞧渌伲植晃蕉印⒍停噱崛谎俸鲆病=远匀。街卧眨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③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卷,有删减)【注释】①瘗(yì):掩埋。②正德四年:1509年,正德为明武宗年号,作者被阉党迫害,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已第三个年头。③虺(huǐ):毒蛇,俗称土虺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觇:探视,窥探B.亦遽然奄忽也
奄忽:疾速,这里指死亡C.骖紫彪而乘文螭兮
骖: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D.无为厉于兹墟兮
厉:厉鬼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吏目云自京来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C.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D.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7.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8.吕思勉评价《瘗旅文》“自心情中流出,颇见真挚也”,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真挚的情感?(3分)9.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4分) (2)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3分)(3)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3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少年游北宋?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①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②。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③。兰陵王 柳北宋?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④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⑤,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⑥催寒食⑦。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注】①风物:风光景物。②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③兰桡:小舟的美称。④隋堤:汴河之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⑤故国:故乡。⑥榆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赐百官,顺阳气。⑦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火。(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2)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3) 
 ,飞羽觞而醉月。 
 ,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但要注意的是,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种感觉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后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是:他虽然一生未退隐,也未真正“归田”,但他的退隐欲望比任何前人都更强烈。B.苏轼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退隐心绪,不是对政治的退避,也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C.朱熹因为感受到苏轼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所以最不满意苏轼。D.苏轼在写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后居然睡大觉,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主要是因为他已在佛学禅宗中寻得了一些安慰和解脱。13.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赤壁赋》中所透出的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脱的心绪,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空漠感,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和无所寄托感。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这些诗句显露出苏轼想自我安慰,表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内心里总有一种想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C.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等诗句正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平淡质朴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D.苏轼诗文中深深埋藏的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是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14.请简述苏轼的意义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忆飞飞韩少功姐夫是一个从国企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动手能力强,做鸡舍,挖粪池,打竹椅,把每件事都当军工业务订货,力求优质品率百分之百。听着满院子的鸟声,他似乎又有了一笔订单,拿来锯子、锤子以及卡尺,精心设计,紧张施工,用几块木板打造了一个尖顶鸟舍。里面铺设草须,相当于鸟类的席梦思。圆拱形门窗和门前的阶台,更有五星级宾馆气派,可供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优雅出入。 我们兴冲冲将它固定在一棵大树上,一心等待粉红色童话的来临,等待一排排的鸟脑袋在窗口出现。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鸟舍一点动静也没有,很多鸟倒是来过的,也把它打量过的。但它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快又拍打着翅膀飞去,对欧式高尚住宅不屑一顾。 我们怏怏地颇为沮丧。 一天,地坪里有一片落叶在飘动和跳动,引来狗和猫的围观和大呼小叫。我们凑上前一看,发现那不是落叶,是一只羽翼未丰的乳鸟,眼睛还不能打开,两只脚也站立不稳,嘴巴倒是奇大,以至整个脑袋就是一张嘴,一支向天空开放着的浅红色肉喇叭,等待着救命的食物。我们查看它的全身,倒没有发现什么伤――大概是被鸟它娘不小心遗落了。 妻子把猫和狗赶走以后,往它大张的嘴巴里滴了几滴水,又掰开米饭,喂入几个半粒,算是给它聊解饥渴。做完这一切,再把它装进一个纸盒,放回室外显眼的地方,希望母鸟回来时能够一眼看到它。 一天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鸟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妻子不免有些失望:“这妈妈怎么当的?胖大嫂回娘家,半路上把娃娃丢了还不知道呵?”两天也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还是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还是没有大鸟来认领。妻子更是气愤:“怎么这样狠心呢?这样的蠢婆娘虐待未成年子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 我们将它取名“飞飞”,取飞来之意。喂养几日以后,见它脱离了危险期,声音渐宏亮,小翅膀开始扑动,便把它送到树上的鸟舍里。那里有大鸟来往。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显著目标,引起大鸟们的注意,尽可能把消息带给它的母亲。我们希望它在同类的亲情之中,至少能少一点孤独和恐惧。 后来的事实是:它的嘤嘤叫声在树上消失了。我们以为它已经飞走,以为它已经回到母亲身边。但我们很快就发现飞飞的尸体飘浮在一个水池里。根据现场的迹象来看,它曾经想飞走,但还不太会飞,可能扑腾了两三米,最终一头栽入了水池。 它是一个日日夜夜想找回母亲的孩子。 是一个日日夜夜想进入天空的飞飞。 我后来从书上知道,动物有时也会遗弃甚至吞食自己的孩子――如果它们觉得这是淘汰弱小的必要,是保证种群强旺生命力的需要。根据这个说法,我不能不设想飞飞的另一种死因:它不是自己落入水池的,恰恰是被它母亲发现以后,被母亲有意投入水中的。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 一个暗夜里有种种可能。 几天后,夜深人静之时,百鸟也归巢息声,但有一只鸟总是在树梢上发出呱呱大叫,每叫必高低两声,声声相续,久久不歇,一心要喊破天似的,以至它何时停止叫喊,是否停止了叫喊,我都印象十分淡薄。我开始以为独鸟孤鸣是为了求偶,后来奇怪其他求偶者为何不鸣。最后,我终于听出了叫喊中的凄切,觉得它更像一种母亲寻找儿女的苦苦呼唤。 一个夜晚因为有了这种呼唤,有了这种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才会成为真正的山乡之夜。(选自《山南水北》)15.请概括前三段的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4分)16.请简要分析妻子在飞飞到来后的心理变化。(6分)17.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2分)(2)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2分)18.试探究本文的人文意蕴,并联系文本作简要阐述。(8分)六、选做题(两小题任选做一小题,9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节选自《元史?许衡传》)(1)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为主题写一句公益广告宣传语。(不超过20字)(3分)(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评价?结合你的体会谈谈为人之道。(100字左右)(6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免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50美分;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          。”(1)请你为小说写一个结尾。(不超过9个字)(3分)(2)在商品经济的历史潮流中,“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着简单的金钱关系,面对母亲的做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说出你的观点,字数在100字左右。(6分)七、写作(60分)21.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也是一种定律说明:漫画的标题叫《也是一种定律》。一共四小幅画。记录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成长过程。第一幅画的是一个幼儿,他学习的内容是小学的知识;第二幅画的是一位小学生,他学习的内容是中学知识;第三幅画的是一个中学生,的内容是大学知识;第四幅画的是一位生,的内容是“怎样做人”。 语文教师用卷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j选      繁文缛节(rù)      裙裾(jū)      靡靡之音(mǐ)B.编纂
心广体胖(páng)
漩涡(xuàn)
插科打诨(hùn)C.洗练
绠短汲深(gěng)
犯而不校(jiào)D.秸秆
犄角之势(jǐ )
症结(zhēng)
以儆效尤(jǐng)  1.C(A项“j选”应为“遴选”; B项“胖”读“pán”,“漩”读“xuán”;D项“犄角之势”应为“掎角之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B.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C. 2010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三、四名的决赛中,中国队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反戈一击,以76比58战胜了老对手伊朗队,取得了第三名。D. 戛纳电影节参赛片、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美国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在戛纳首映,赢得了影评家和普通观众真诚热情的溢美之词。  2.B(B项,“暗送秋波”指女子私下里以眉目传情,后也用以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A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形容“茶叶”属于范围误用。C项“反戈一击”指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不能与“反击”混为一谈。D项“溢美之词”是指过分吹嘘的话语,不能误用于褒义场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一种先进的身份识别仪器――“救助管理指纹识别仪”在贵阳市救助站安装完毕,即将投用,这使得职业乞讨者到救助站骗住骗吃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观,贵阳市救助站也成为用指纹识别仪进行救助管理的全国首家中转救助站。B.元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向牧区的干部群众诚挚地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C.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这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以及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D.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答《科学新闻》记者问时谈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获取创新成果、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方面取得越来越突出的成绩,其科技体制是应该加以推广,而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把它加以推广的。  3.C(A句不合逻辑,“即将”与“得到了”矛盾。B句状语语序不当,“诚挚地”应该放到“向牧区的干部群众”之前。D句暗换主语,第二分句的主语应是“我们”,而不是“其科技体制”,或者去掉“把它”。)4.下列对联,最适合潮州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祠的一联是A.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B.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C.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D.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4.B(A、C、D未“紧切”当地。B联 “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韩愈上《论佛骨表》,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被尊为百世之师。)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瘗①旅文[明]王守仁维正德四年②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据称是从京城来的吏目,不知他姓甚名谁,他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嗟吁涕⒍嬷唬骸拔睾羯嗽眨∥嵊攵灾型林岵恢ひ兀谖趵次壬街砗酰抗耪咧厝テ湎纾位虏挥馇Ю铩N嵋源苤鸲创耍艘病6嗪喂己酰课哦倮裟慷翰荒芪宥罚势拮庸捎幸玻跻晕宥范锥叱咧坑植蛔悖嬉远佑肫秃酰课睾羯嗽眨《狭底任宥范矗蛞诵廊痪偷溃谖跷嶙蛲荩救桓遣皇て溆钦撸糠虺迕八叮庠卤冢⒖世投伲罟瞧1梗终勿萸制渫猓怯艄テ渲校淠芤晕匏篮酰课峁讨厮溃徊晃饺羰瞧渌伲植晃蕉印⒍停噱崛谎俸鲆病=远匀。街卧眨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易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被贬逐而来此地,是应该的。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唉,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的容颜,皱眉不悦,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本来知道你必定会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③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毒蛇粗如车轮,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地暴露在外面。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家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却能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是因为我没有一天忧戚啊。现在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只有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身处他乡异地啊,也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达观一些,随处可居啊,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自己家中?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也不要哀痛!假使我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驾驭紫色虎啊,乘坐五彩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你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鬼在这山丘逞凶!’”(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卷,有删减)【注释】①瘗(yì):掩埋。②正德四年:1509年,正德为明武宗年号,作者被阉党迫害,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已第三个年头。③虺(huǐ):毒蛇,俗称土虺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觇:探视,窥探B.亦遽然奄忽也
奄忽:疾速,这里指死亡C.骖紫彪而乘文螭兮
骖: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D.无为厉于兹墟兮
厉:厉鬼  5.C(骖:驾驭。)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吏目云自京来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C.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D.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A(A项:“者”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而”均为连词,但前者表递进,后者表目的。C项:“则”均为连词,但前者译为“那么”,后者与“不”连用,译为“不是……就是……”。D项:“乃”均为副词,前者译为“却”或“竟然”,后者译为“才”。)答题卡题 号,1,2,3,4,5,6答 案,C,B,C,B,C,A7.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  7.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每标对两处得1分。)8.吕思勉评价《瘗旅文》“自心情中流出,颇见真挚也”,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真挚的情感?(3分)答:①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同情,仁爱之心。②悲客死之人,借以抒发作者自己被贬异域的忧郁悲愤之情。③ “达观随寓”的自我劝慰之情。(答出1点给1分,大意相近即可。)9.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4分)译文:古人不会轻易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被贬逐而来此地,是应该的。(计分点:“重”,看重、不轻易;“逾”,超过;“窜逐”,被放逐、被贬谪;“宜”,应该的、理所当然的) (2)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3分)译文:经历瘴毒却能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是因为我没有一天忧戚啊。(计分点:“苟”,苟且、暂且都给分;“未尝”,没有;“戚戚”,忧戚、忧伤)(3)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3分)译文:达观一些随处可居啊,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自己的家中?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也不要哀痛!(计分点:“随寓”,随处可居、随遇而安;“奚必”,为什么一定、何必;“无”,不要)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少年游北宋?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①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②。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③。兰陵王 柳北宋?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④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⑤,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⑥催寒食⑦。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注】①风物:风光景物。②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③兰桡:小舟的美称。④隋堤:汴河之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⑤故国:故乡。⑥榆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赐百官,顺阳气。⑦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火。(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柳词写的是秋柳,衰败苍老;周词写的是春柳,柔软碧绿。)柳词把柳比作“楚宫细腰”,以状其不胜攀折、柔弱可怜,以哀景衬哀情;(2分)周词则对柳条被折断的长度进行联想,以“千尺”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2分)(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分)答:哀怨的《阳关》曲声中,诗人肝肠寸断,独倚兰舟。“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情、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2分)“愁”字用得新奇,风顺船疾,本应高兴,但诗人却忧伤和怅惘,因为留恋的人转瞬已在遥远的“天北”了。(2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2)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3) 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 ,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但要注意的是,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种感觉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后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中的“悲凉之雾,遍布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是:他虽然一生未退隐,也未真正“归田”,但他的退隐欲望比任何前人都更强烈。B.苏轼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退隐心绪,不是对政治的退避,也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C.朱熹因为感受到苏轼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所以最不满意苏轼。D.苏轼在写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后居然睡大觉,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主要是因为他已在佛学禅宗中寻得了一些安慰和解脱。  12.C(A项曲解原文,原文是说“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并未言及退隐欲望。B项原文用的是“不只是”,并未完全否定苏轼对政治的退避。D 项其主要原因应是苏轼要退避的是整个社会,这根本无法逃避。)13.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赤壁赋》中所透出的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的心绪,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空漠感,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和无所寄托感。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这些诗句显露出苏轼想自我安慰,表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内心里总有一种想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C.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等诗句正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平淡质朴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D.苏轼诗文中深深埋藏的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是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13.D(原文只说苏轼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并未说苏轼本人具有主观的反封建意识。再则,本文主要从美学角度谈苏轼的意义,而未从社会学的角度论其思想的进步意义。)14.请简述苏轼的意义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答:(1)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充分透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空漠感和厌倦感。(2)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之美,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他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
(3)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一点2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忆飞飞韩少功姐夫是一个从国企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动手能力强,做鸡舍,挖粪池,打竹椅,把每件事都当军工业务订货,力求优质品率百分之百。听着满院子的鸟声,他似乎又有了一笔订单,拿来锯子、锤子以及卡尺,精心设计,紧张施工,用几块木板打造了一个尖顶鸟舍。里面铺设草须,相当于鸟类的席梦思。圆拱形门窗和门前的阶台,更有五星级宾馆气派,可供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优雅出入。 我们兴冲冲将它固定在一棵大树上,一心等待粉红色童话的来临,等待一排排的鸟脑袋在窗口出现。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鸟舍一点动静也没有,很多鸟倒是来过的,也把它打量过的。但它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快又拍打着翅膀飞去,对欧式高尚住宅不屑一顾。 我们怏怏地颇为沮丧。 一天,地坪里有一片落叶在飘动和跳动,引来狗和猫的围观和大呼小叫。我们凑上前一看,发现那不是落叶,是一只羽翼未丰的乳鸟,眼睛还不能打开,两只脚也站立不稳,嘴巴倒是奇大,以至整个脑袋就是一张嘴,一支向天空开放着的浅红色肉喇叭,等待着救命的食物。我们查看它的全身,倒没有发现什么伤――大概是被鸟它娘不小心遗落了。 妻子把猫和狗赶走以后,往它大张的嘴巴里滴了几滴水,又掰开米饭,喂入几个半粒,算是给它聊解饥渴。做完这一切,再把它装进一个纸盒,放回室外显眼的地方,希望母鸟回来时能够一眼看到它。 一天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鸟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妻子不免有些失望:“这妈妈怎么当的?胖大嫂回娘家,半路上把娃娃丢了还不知道呵?”两天也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还是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还是没有大鸟来认领。妻子更是气愤:“怎么这样狠心呢?这样的蠢婆娘虐待未成年子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 我们将它取名“飞飞”,取飞来之意。喂养几日以后,见它脱离了危险期,声音渐宏亮,小翅膀开始扑动,便把它送到树上的鸟舍里。那里有大鸟来往。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显著目标,引起大鸟们的注意,尽可能把消息带给它的母亲。我们希望它在同类的亲情之中,至少能少一点孤独和恐惧。 后来的事实是:它的嘤嘤叫声在树上消失了。我们以为它已经飞走,以为它已经回到母亲身边。但我们很快就发现飞飞的尸体飘浮在一个水池里。根据现场的迹象来看,它曾经想飞走,但还不太会飞,可能扑腾了两三米,最终一头栽入了水池。 它是一个日日夜夜想找回母亲的孩子。 是一个日日夜夜想进入天空的飞飞。 我后来从书上知道,动物有时也会遗弃甚至吞食自己的孩子――如果它们觉得这是淘汰弱小的必要,是保证种群强旺生命力的需要。根据这个说法,我不能不设想飞飞的另一种死因:它不是自己落入水池的,恰恰是被它母亲发现以后,被母亲有意投入水中的。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 一个暗夜里有种种可能。 几天后,夜深人静之时,百鸟也归巢息声,但有一只鸟总是在树梢上发出呱呱大叫,每叫必高低两声,声声相续,久久不歇,一心要喊破天似的,以至它何时停止叫喊,是否停止了叫喊,我都印象十分淡薄。我开始以为独鸟孤鸣是为了求偶,后来奇怪其他求偶者为何不鸣。最后,我终于听出了叫喊中的凄切,觉得它更像一种母亲寻找儿女的苦苦呼唤。 一个夜晚因为有了这种呼唤,有了这种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才会成为真正的山乡之夜。(选自《山南水北》)15.请概括前三段的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4分)答:姐夫精心制作的鸟笼遭到鸟儿们的冷遇,我们很沮丧。(2分)突出我们对鸟儿的热切期盼心理,于是自然引出下文,飞飞的到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为下文写我们对飞飞的关爱作铺垫。(2分)16.请简要分析妻子在飞飞到来后的心理变化。(6分)答:(1)飞飞到来时,它的弱小引得妻子对它万分怜爱。(2)把装着鸟的纸盒放在显眼的地方,可鸟妈妈一直没出现,妻很失望。(3)两天过去了,还没有大鸟来认领飞飞,妻很气愤。(4)等不到鸟妈妈,把小鸟送到树上的鸟舍里,希望它能得到同类的援助,妻对小鸟深切同情。(加点的关键词每个1分,用相应的其它近义词也可以。分析共2分)17.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 (2分)答:这是“我”对妻子的善意调侃。妻子深切同情小鸟,拿它当人看,我调侃她,要她干脆去给鸟儿们宣讲宣讲政策,以制止鸟儿们的违法行为,消除不平现象。(2)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2分)答:作者依据书上知识设想:是小鸟的母亲为了保证种群的旺盛生命力而把这个病弱的孩子谋杀了。为了种群利益而灭掉亲骨肉,这是崇高的,也是决绝的。18.试探究本文的人文意蕴,并联系文本作简要阐述。(8分)答:(1)我和妻子对一只被遗弃的小鸟关怀备至,甚至情为之所牵,为它的被遗弃,无鸟认领而气愤,为它的惨死而伤心,这是一种对自然万物的真切关怀,是对弱小者的悲悯情怀。(2)妻为被遗弃的小鸟抱不平,愤愤谴责遗弃它的母亲,小鸟惨死后我的悲情叹息:“它是一个日日夜夜想找回母亲的孩子。是一个日日夜夜想进入天空的飞飞。”以及最终称鸟妈妈为种群利益而灭掉亲骨肉的行为为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把小鸟完全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看待,这是一种难得的众生平等意识。(3)结尾说一个夜晚因为有了这种母亲寻找儿女的呼唤,有了这种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才会成为真正的山乡之夜。这体现了作者呼唤世间真情的深厚情怀。(答对一个观点得2分,阐述清楚可得2分。有其它观点,是从文本中得来,且阐述清楚合理,同样给分。)六、选做题(两小题任选做一小题,9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节选自《元史?许衡传》)(1)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为主题写一句公益广告宣传语。(不超过20字)(3分)答:示例:拿的是东西,失的是人格。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律是一切美德的基石。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评价?结合你的体会谈谈为人之道。(100字左右)(6分)答:示例一:“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准则、修养、境界和精神。面对物欲诱惑,能恪守自己的操行,不为物欲和名利所困,面对世道浮躁,能继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做到我心有“主”,才有可能追求到修身养性的“正果”。示例二:“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己见,恪守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不为浮躁所动。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免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50美分;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          。”(1)请你为小说写一个结尾。(不超过9个字)(3分)答:账已付清(这四个字,刻画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和认知的变化,既反映了“儿子”的单纯和幼稚,也折射出“爱”在孩子情感变化中所造成的强烈震撼。还暗含:“母爱”这笔账是任何人都无法算清也是无法偿还的!)(2)在商品经济的历史潮流中,“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着简单的金钱关系,面对母亲的做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说出你的观点,字数在100字左右。(6分)答:示例:对孩子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远比轻描淡写、不屑一顾甚或呵斥责骂效果要好得多。“我”的方法是高明的,让人肃然起敬的。因为“我”的“免费”,不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无价,而且还使孩子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七、写作(60分)21.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也是一种定律说明:漫画的标题叫《也是一种定律》。一共四小幅画。记录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成长过程。第一幅画的是一个幼儿,他学习的内容是小学的知识;第二幅画的是一位小学生,他学习的内容是中学知识;第三幅画的是一个中学生,的内容是大学知识;第四幅画的是一位生,的内容是“怎样做人”。-: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备课中心导航
相 关 文 章
相 关 课 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泽厚 美的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