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的了是仄声字吗

汉字“一”的读音是仄声吗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汉字“一”的读音是仄声吗
被浏览69次
古代的读音里“一”字的读音是否像现在一样也有多种呢
采纳率:45%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为第一声。在不同语境中出现变调。在后面的字是第一、二、三声是读第三声,后面的字读第四声时读为第四声。
古汉语中,“一”读仄声,是入声字。如“更上一层楼”的“一”。入声字读音短促,普通话已经消失,在一些方言还存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金木相交坎离位,一粒刀圭凝结。,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仙花朵秀,灵女。霄汉此夜中秋,银蟾离海,浪卷千层雪。此是天关地轴,谁解推穷圆缺。功夫,丹聚,到此凭何诀。倚天长啸,洞中无限。
念奴娇(宋·丘崇)  烛花渐暗,似梦来非梦,今夕何夕。帘幕生香人醉里,家住深深密密。送客难为,独留无计,此意谁知得。相看无语,可怜心绪如织。 缓辔踏月归来,空余襟袖,有多情脂泽。浅笑轻颦追想处,眼底如今历历。著意新词,于人好语,过后应难必。今宵酒醒,断肠人正愁寂。
念奴娇 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宋·京镗)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念奴娇(宋·京镗)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载酒郊坰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麦垄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 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念奴娇 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并引(宋·京镗)  郎闱夙望,问何因袖手,双流溪畔。忆昔班行曾接武,今喜一尊同泛。骥枥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等闲访我,又惊云雨分散。 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归兴虽浓,俞音尚閟,此地非贪恋。东西惟命,去留迟速休管。
念奴娇 并引(宋·京镗)  绣天锦地,浣花溪风物,尤为奇绝。无限兰舟相荡漾,缯彩重重装结。冀国遗踪,杜陵陈迹,疑信俱休说。笙歌丛里,旌旗光映林樾。 自笑与蜀缘多,沧浪亭下,饱看烟波阔。屡疏求归才请得,知我家山心切。已是行人,犹陪佳客,莫放回船发。来年今日,相思惟共明月。
念奴娇 次洋州王郎中韵(宋·京镗)  文章太守,问何事、犹带天庭黄色。上界一时官府足,聊下神仙宫阙。剖竹新游,握兰旧梦,此意谁人识。千军笔阵,争先曾夺矛槊。 好是万里相逢,一尊同醉,倾吐平边策。聚散人生浑惯见,莫为分襟呜咽。借箸机筹,著鞭功业,只合从君说。明朝回首,天涯何处风月。
酹江月 次眉州李大著韵(宋·京镗)  蟆颐江畔,问收拾多少,山光水色。此是朝宗东去路,准拟鸣鼍浮鹢。儒馆英游,侯藩贤望,便合还丹极。九重渴想,甘泉闻道虚席。 因念北阙同朝,西州联事,久矣心相得。邂逅天涯拼一笑,洗我尘胸俗臆。报国无功,归田有兴,寤寐松坡侧。他时音问,且凭来信鳞翼。
酹江月 其一 梅和彦国(宋末元初·仇远)  探春消息,觉南枝开遍,北枝犹阙。越女娉婷天下白,堪与冰霜争洁。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行云不动,素波轻浣尘袜。 回首雪里关山,玉龙吹怨,似替人幽咽。溪上园林应满树,一径莓苔萦折。金马疏篱,玉堂茅舍,终是风光别。寻花欲语,对花却又无说。
酹江月/念奴娇 其二(宋末元初·仇远)  片云凝墨,看荷花才湿,依然无雨。水槛空明人少到,恰恰幽禽相语。曲几横陈,长琴高挂,自奏南风谱。俄闻刀尺,隔窗人剪霜苎。 因念西子湖边,闹红一舸,曾宿鸳鸯浦。翠羽不传沧岛信,日暮闲情□与。懒拂鸾笺,懒拈象管,秀句同谁赋。孤鸿程杳,夕阳低下平楚。
酹江月 其二 感旧再和前韵(宋·何梦桂)  押药韵  问春何去,乱随风飞坠,杨花篱落。罗袜香囊无觅处,谁有返魂灵药。细柳重门,碧桃深巷,回首曾行乐。玉龙吟断,夜深人在江阁。 因念璧月琼枝,对玉人何处,绣帘珠幕。一半青铜尘满匣,空抚鸾刀金错。薇露烟销,莲膏花凝,不寐还孤酌。一春心事,总将愁里消却。
大江东去/念奴娇 自寿(宋·何梦桂)  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杜曲桑麻,柴桑松菊,归计成迟暮。一樽自寿,不妨沉醉狂舞。 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
念奴娇 其一 和王圣俞(宋·侯寘)  沧浪万顷,厌尘缨、手掬清流频洗。落日孤云烟渚净,鸥没澄波心里。一舸横秋,两桡开浪,霜竹醒烦耳。萧萧风露,梦回月照船尾。 须信闲少忙多,壶觞并赋咏,莫辜云水。乘兴前溪溪转□,隐约归帆天际。红蓼丹枫,黄芦白竹,总胜春桃李。浮丘何在,与君共跨琴鲤。
念奴娇 其二(宋·侯寘)  竞春台榭,媚东风、迤逦繁红成簇。方霁溪南帘绣卷,和气充盈华屋。金暖香彝,玉鸣舞佩,春笋调丝竹。乌衣宴会,远追王谢高躅。 籍甚四海声名,林泉活计,未许翁知足。日日江边沙露静,人徯东来雕毂。八锦行持,五禽游戏,已受长生箓。衮衣蝉冕,最宜双鬓凝绿。
念奴娇 其三 探梅(宋·侯寘)  衰翁憨甚,向尊前、手捻一枝寒玉。想见梅台花更好,一片琼田栖绿。短辔轻舆,大家同去,取酒偿醲馥。元来春晚,万包空间黄竹。 休恨雪小云娇,出群风韵,已觉桃花俗。羯鼓声高回笑脸,怎得天公来促。江上风平,岭南人远,谁度单于曲。明朝酒醒,但余诗兴天北。
念奴娇 其一 和曾宏父九日见贻(宋·刘一止)  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远忆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世味熏人,折腰从事,俯仰何时足。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徵逐。 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梦绕篱边犹眷恋,满把清尊余馥。援笔洪都,如君英妙,满座方倾属。月台挥袖,叫云声断横玉。
念奴娇 其二(宋·刘一止)  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念奴娇 其三 和陈元载中秋小集(宋·刘一止)  燕台暮集,对秋容凄紧,松阴羃羃。徙倚阑边临翠壑,千顷风烟横出。坐待冰轮,天空云散,一色如苍璧。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 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我辈情钟端未愧,昔日兰亭陈迹。坐上何人,骊歌凄断,语别还应惜。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
念奴娇 其四 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宋·刘一止)  水烟收尽,望汀蘋千顷,银光如幂。霜镜无痕清夜久,惟有惊鱼跳出。月在杯中,我疑天赐,欢饮仍如璧。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 遥想当日同盟,山斋孤讽,有新诗相忆。聚散难常空怅望,萍梗飘流踪迹。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参横河侧,短篷清露时滴。
念奴娇(宋·刘一止)  押陌韵  小舟漂兀,犯溪烟深入,无穷寒碧。路绕莲塘浑乱眼,千顷朱朱白白。闻说高情,寻盟鸥鹭,爱此风标客。掀髯一笑,顿忘身世形迹。 我爱古邑风流,碧峰争秀峙,相持如掖。制锦才雄应未怕,百里文书堆积。吏散庭空,举觞邀月,饮兴何妨剧。却怜宣子,杖头才挂钱百。
念奴娇 其一 木犀(宋·刘克庄)  绕篱寻菊,菊犹迟、舍北芙蓉浑未。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飘坠。约束,丁宁稚子,莫扫青苔砌。风高露冷,倚栏疑匪人世。 客有载酒过余,朗吟招隐,洗尽悲秋意。白发长官穷似虱,刚被天公调戏。遍地堆金,满空雨粟,不济渊明事。残英剩馥,明朝犹可同醉。
念奴娇 其二 菊(宋·刘克庄)  押纸韵  老夫白首,尚儿嬉、废圃一番料理。餐饮落英并坠露,重把离骚拈起。野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飞来双蝶,绕丛欲去还止。 尝试诠次群芳,梅花差可,耳。佛说诸天金色界,未必庄严如此。尚友灵均,定交元亮,结好天随子。篱边坡下,一杯聊泛霜蕊。
念奴娇 其三 壬寅生日(宋·刘克庄)  去岁前年,今朝差觉门庭静。玉轴锦标无一首,知道先生远佞。假使文殊,携诸菩萨,来问维摩病。无花堪散,亦无香积斋衬。 回首雪浪惊心,黄茅过顶,瘴毒如炊甑。山鬼海神俱长者,饶得书生穷命。不慕飞仙,不贪成佛,不要。年年今日,白头母子家庆。
念奴娇 其四 寿方德润(宋·刘克庄)  卯君来处,与眉州仙子,依稀同日。一自前朝龚蔡后,颇觉壶山岑寂。谁料端平,继居遗补,复有斯人出。幅巾林下,姓名长忆。 须信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诸老萧疏星欲晓,留取南都铁壁。自佳,镜湖虽好,莫问君王乞。年年岁岁,大家同做真率。
念奴娇 其五 丙午郑少师生日(宋·刘克庄)  禁中张宴,苦留公、未许归寻初服。千载君臣鱼有水,不比严光文叔。火德中天,客星一夕,草草聊同宿。重来凝碧,依然相属。 过眼纷纷,浮云野马,几度棋翻局。客话凤池三入事,洗耳湖光一曲。伯始泉荒,稚圭圃冷,占断西风菊。年年岁岁,金英常泛芳醁。
念奴娇 其六 居厚弟生日(宋·刘克庄)  素馨茉莉,向炎天、别有一般标致。淡妆绰约堪□□,导引海山大士。从者谁欤,青藜阁下,汉卯金之子。云阶月地,夜深凉意如水。 客又疑这仙翁,唐玄都观里,咏桃花底。且睹樽前身见在,休管汉唐时事。坡颍归迟,机云发早,得似侬兄弟。屦来户外,但言二叟犹醉。
念奴娇 其七 七月望夕观月,昔方孚若每以是夕泛湖觞客,云修坡公故事(宋·刘克庄)  天风浩动,扫残暑、推上一轮。爱举眉山公旧话,与客泛舟赤壁。一自奎星,去朝帝所,叹洞箫声息。空余二赋,至今凄动金石。 长记诗境平生,诗豪酒圣,亦自仙中谪。畴昔停桡追欢处,忍听邻人吹笛。董相林荒,贺公湖在,俯仰成陈迹。两翁已矣,年年孤负今夕。
念奴娇 其八(宋·刘克庄)  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岁晚却蒙昆体力,世业工修鞋底。曾裂白麻,曾涂墨敕,谪堕俄徵起。鼎湖龙去,老臣何以堪此。 回首当日遭逢,譬如春梦,误入华胥里。推枕黄粱犹未熟,封拜几王侯矣。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先人书在,尚堪追补遗史。
念奴娇 其一十八(宋·刘克庄)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陈人束阁,让他。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香山误矣,渔翁何减为相。
念奴娇 其九 和诚斋休致韵(宋·刘克庄)  此翁双手,顿闲处、且把香篝笼袖。西掖北门辞不要,肯要南柯太守。小小亭台,些些竹木,何必灵和柳。地行仙里,合推侬做。 取次著绝交书,续归田录,谁掣先生肘。莫遣朝衣梅醭了,留祝南山之寿。苍妓上厅,老僧封院,得似樗庵叟。虚名身后,生前且一杯酒。
念奴娇 其一 再和(宋·刘克庄)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念奴娇 其一十一 三和(宋·刘克庄)  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莫要他桃柳。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 彷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文叔故人,仲华几个,输与羊裘叟。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念奴娇 其一十四 三和(宋·刘克庄)  四朝遗老,须眉白、巧历不知其纪。真唤九重为座主,肯谒侯门。晚会耆英,未论爵德,乡曲无如齿。酒酣度曲,妙音久不闻此。 堪叹化鹤重来,但累累华表,旧人存几。散尽黄金,留箧中团扇,怕秋风起。结绮歌阑,披香宴悄,放出深宫里。颠毛虽秃,尚堪封管城子。
念奴娇 其一十二 丙寅生日(宋·刘克庄)  老逢初度,小儿女、盘问翁翁年纪。屈指先贤,彷佛似,当日申公归邸。跛子形骸,瞎堂顶相,更折当门齿。麒麟阁上,定无人物如此。 追忆太白知章,自骑鲸去后,酒徒无几。恶客相寻,道先生、清晓慵起。不袖青蛇,不骑黄鹤,混迹红尘里。彭聃安在,吾师淇澳君子。
念奴娇 其一十三 二和(宋·刘克庄)  并游英俊,从头数、富贵消磨谁纪。道眼看来,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草堂绵蕝,百年栖托于此。 岁晚笔秃无花,探怀中残锦,剪裁余几。腰脚顽麻,赐他灵寿杖,也难扶起。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
念奴娇 其一十五 四和(宋·刘克庄)  太丘晚节,把家事、一切传他谌纪。业已休休,又谁解露绶,会稽郡邸。张丈殷兄,阮生朱老,相与为唇齿。酒楼犹记,谪仙尝醉于此。 一二耆旧贻书,新来强健否,问年今几。谢傅当时,却因个甚,抛了东山起。对局含嚬,闻筝堕泪,围在愁城里。吾评晋士,不如。
念奴娇 其一十六 五和(宋·刘克庄)  隆乾间事,两翁有、手泽遗编曾纪。余掌兰台修纂到,景定初开忠邸。抔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德音犹在,非卿何足语此。 老来兹事都休,问门前宾客,今朝来几。达汝空函,投伊大瓮内,谁曾提起。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
念奴娇 其一十七 六和(宋·刘克庄)  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颜发俱非,犹在,胜捉来官里。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念奴娇 其一十九 丁卯生朝(宋·刘克庄)  小孙盘问翁翁,今朝怎不陈弧矢。翁道暮年惟只眼,不比六根全底。常日谈玄,余龄守黑,赤眚从何起。鬓须雪白,可堪委顿如此。 心知病有根苗,短檠吹了,世界朦胧里。纵有金篦能去翳,不敢复囊萤矣。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
念奴娇 寿干官(宋·刘克庄)  风流八十,是人间妆点,孩儿眉额。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奇特。且置零头,举将成数,算起君须识。从今十倍,恰当彭祖八百。 更把百倍添来,身世,又。况迈非熊年纪在,管取方来勋业。子既生孙,孙还又子,堆几床牙笏。瑶池会宴,饱看几度桃实。如何学习诗词的格律?_百度知道
如何学习诗词的格律?
填词时如何较好的压韵。
一、快捷地了解诗词格律的历史和实质
诗歌产生于劳动。人们在干活时,很费力,就叫号子,“嗨哟——嗨哟——”,这就是最原始的“诗歌”。最原始的“诗人”,是劳动人民。
鲁迅先生曾将最早的诗歌和诗人叫做“杭唷杭唷派”。
当然,诗人们不会老是满足于“嗨哟嗨哟”,他们会进步,会发展,于是,就逐渐地填进字词进去唱。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诗”。
可见,“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歌词”。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歌唱。
后来,分了家,有的“诗”不唱了,好象“文章”一样记事抒情写景了,也就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今天来看《诗经》,是何等斯文古雅?翻译一下呢,也不过如此而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出来就是“漂亮的雎鸠鸟啊,在河心的沙洲上咕咕地鸣叫,贤慧的靓妹啊,是有本事的帅哥的好对象哩。”还比不上咱们今天的有些歌词精美。
从《诗经》开始直到两晋,都没有太严格的诗词格律,人们也活过来了。
到南北朝的梁陈,开始有了近体诗的雏形,但不成熟。
为什么到了初唐,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要搞出五、七言律诗来呢?
简而言之:时代的要求,歌唱的需要。
唐代贞观、开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比较开明,经济比较繁荣,对外比较开放,诗歌与绘画、舞蹈、音乐结合得逐渐紧密。许多诗作都被谱入乐曲,经由歌妓、乐师们的演唱而深入社会,促使了诗歌的音律和格调因受乐曲的影响和制约而得到发展,并一步一步走向完美。王夫之《姜斋诗话》有云:“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可见,到了杜甫他爷爷那时,格律诗已经达到成熟的地步了。
在唐代,西域音乐(胡乐)大量传入中国,曲调繁多,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同时,民间乐曲也很发达,“词”也就在民间产生出来,较早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的,是诗人戴叔伦、韦应物、王建、刘禹锡、白居易、张志和、张松龄兄弟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无人不知,这里就不举例了。
词到了宋朝,发展得更为完善,也是因为歌唱的需要,一些“诗话”中说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天下咏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甚至说,即使是在西夏,也“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机,如果有,把当时人们唱的柳词录制了,今天放来听,一定属于“高雅音乐”之阳春白雪。不过,细想来,在当时,则还是属于“流行歌曲”,是用“民族唱法”演唱的,盖因当时欧洲的“美声唱法”和港台的“通俗唱法”尚未产生之故也。
可见,诗词格律,刚出现时,并不是哪位诗人“吃饱了撑的”,要制造一种“枷锁镣铐”来束缚人们,使诗歌变得那么古怪难学。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唱,更好记,更顺口。
元朝又兴起了“曲”,不用说,顾名思义吧,也能看出,跟音乐,跟歌唱,贴得更近了。
到了今天,我们感到“古代诗词格律”如此之难,是因为时代前进了,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还有语言习惯,各地各国语言的相互影响相互,等等)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是我们在学诗词格律时,仍然死守唐宋之成法,不予变通,那就是食古不化的“蛋白质”了。 二、快捷掌握诗词格律需要哪些自身条件?
第一、你必须已经掌握了《汉语拚音方案》,对声母、韵母、声调非常熟悉。
第二、你必须对现代汉语中词的词性能够比较熟练地鉴别,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助词等,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有的学友会问了:“杜审言、苏轼、欧阳修、元好问、龚自珍、曹雪芹等人,会使用《汉语拚音方案》,会按现代汉语的规范鉴别词性吗?”
我说,肯定不会!但是,他们用当时的比较笨拙的方式,也是会掌握声、韵、调,而且,也会鉴别词性的。
我们今天能用更先进的工具来掌握,有什么不好呢?苏轼被贬到广东来吃荔枝的时候,是骑马加步行来的,要走好几个月;我们到广东,坐火车只要一两天,坐飞机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够了,我们又何必转回上千年去骑马步行呢?
第三、如果说你能背诵一百首乃至于更多的诗词,当然对掌握格律就更好了。老人爷讲得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嘛。不过,在此,不作为一个硬性的规定。万一你不小心上了我的钩,还怕你不背诵几百首?只是,前两个条件却是非有不可的。
如果你说,以上两条,我都具备了,那么,你就可以往下看,如何快捷地掌握近体诗的格律了。 三、用快捷方式学习近体诗的格律
第一步、快速记住几个要点。
1、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如“巴”)、阳平(如“拔”),叫做“平声”,上声(如“把”)、去声(如“罢”)叫做“仄声”。
哗耿糕际蕹宦革为宫力
2、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其读音已经不复存在,已经分散到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中去了,我们不再理会它们。古代的“入声字”,我们今天读第几声,就让它属于第几声,不必泥古。写的诗,念起来,照样好听。(这里进行了变通,我们写格律诗,目的不就是为了现在念得好听吗?我们不会请杜甫或龚自珍来评判的,是吧?)
3、在格律诗中,韵脚一律用平声字,即“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是不能做韵脚的。如果碰到题目写的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而韵脚用的是上声字或去声字,不用再看,可立马判断为“格律错误”!(在古体诗中,则无此规定。)
4、偶数句,即2、4、6、8句,一定要用韵,记住,是平声韵。3、5、7句,一定不能用韵。第一句,可以用韵,也可以不用韵。
5、粘对规则;在“押平声韵”这个大前提下,第2句字的平仄,要与第1句相对,这叫做“对”;第三句字的平仄,要与第二句相同,这叫做“粘”。合起来说,叫“粘对规则”
6、无论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3、4句,5、6句,必须用对联,3、5句分别为上联,4、6句分别为下联。
7、“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给我们写绝句和律诗带来了很多变通的方便,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用进去。“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对七言诗讲的,遇到要写五言诗时,可改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就行了。你要问,第五字,第七字,为什么不强调?因为它们是“韵脚”,是决不可变通的,已经强调了。
8、古代强调的“拗救规则”,太麻烦,我想,我们今天丢弃算了,不救,只要符合上面的规则,作出的诗,念起来也好听。
9、如果说你认为你写的内容很重要,又实在找不到相应的符合平仄的字,那你就先满足内容吧。
第二步、用“乘以2”的办法,快捷地写出“诗谱”。
★起点是——格律诗可分为2类——绝句和律诗。
★ “乘以2”——这2类中,又分别分为五言和七言。排列整齐,就成了4种类型;五言绝句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再“乘以2”——用平声字开头的叫“平起式”,用仄声字开头的叫“仄起式”,那么,诗谱就可以扩大为8种了。平起式五言绝句,仄起式五言绝句平起式五言律诗,仄起式五言律诗平起式七言绝句,仄起式七言绝句平起式七言律诗,仄起式七言律诗
★还来一次“乘以2”——绝句和律诗中,有第一句就用韵的,还有第一句不用韵的。因此,又必须将上述8种谱子乘以2,变为16种。这里,我就不写出来了,相信网友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16种诗谱来。
4个★所标示的任务完成了,也就是说,16种都写完了。
我不写完,只写其中的几种,别的嘛,留待网友自己去补齐吧。倘若网友一边写出16种格律诗谱,一边在唐宋元明清的格律诗中,给每一种诗谱都找出几个例证,那么,你的进步将会令别人和你自己惊叹不已。
第三步、快速记住格律诗常用的节奏。
五言为——2-2-1(你记为2-3亦无不可,但2-2-1在学习时更方便。)
七言为——2-2-2-1(你记为2-2-3亦无不可,但2-2-2-1在学习时更方便。)
下面,我来做几个作业题。
1、请写出第一句用韵的平起式五言绝句谱,并简要说明。
平平/仄仄/平(第一句就用了韵。)
仄仄/仄平/平。(第二句,非用韵不可。字的平仄与上句相对。)
仄仄/平平/仄,(第三句,一定不能用韵。字的平仄与上句相同。)
平平/仄仄/平。(第四句,非用韵不可。字的平仄与上句相对。)
2、请写出第一句用韵的仄起式五言绝句谱,并抄一首诗,符合上谱要求。
例诗; [唐]元稹《行宫》仄仄仄平平,
寥落古行宫,平平仄仄平。
宫花寂寞红。平平平仄仄,
白头宫女在,仄仄仄平平。
闲坐说玄宗。
3、请随意写出一个诗谱,并以该谱为标准,自己写作一首符合标准的诗。写诗谱——第一句用韵的平起式七言律诗: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春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根据上述自选诗谱写作一首七律诗:《春思》寻芳何必到天涯?笑指腊梅几树花。玉瓣将零香小径,青芽欲绽醒寒桠。枝头密语闻麻雀,梦里欢腾见翠蛙。春景难明睁眼瞽,无边衰草没荒沙。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了,你自己出题自己做,这不算本事。
我可以奉告的是,你同样也可以这样做。
16种诗谱,你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掌握得很精很精,你只需要精几种,就完全够用了。你在有感而发地写诗时,完全可以选择你个人最擅长的一种去写。这不是自己出题自己做,又是什么呢?你、我和前贤,都是一样的啊。 四、用快捷方式掌握词的格律
说到“词”,你脑子里头立即出现了很多词牌的名字——
《贺新郎》、《沁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采桑子》、《如梦令》、《减字木兰花》、《蝶恋花》、《渔家傲》、《十六字令》、《忆秦娥》、《念奴娇》、《临江仙》、《浣溪沙》、《浪淘沙》、《水调歌头》、《卜算子》、《满江红》、《虞美人》、《诉衷情》
嗬,一不小心,随口就说出了共21个词牌名!可是,在一千多个词谱中,这只占了很小的一角!
不用看内容了,光看这一溜词牌名,就够味儿:高雅、漂亮、富有文彩,难怪单位里的同事们,每到办“五一节专刊”、“庆春节黑板报”时,都爱用它们来做稿件的标题了。遗憾的是,下边儿的句子,一般都跟词牌不配套。用陆游《钗头凤》中的话来说,叫做:“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错在哪儿呢?错就错在,他们写的时候只顾及到词的两点“外部形态”——句数、每句的字数。对词的内部规律,字的平仄变化、韵脚、句式、句中的节奏等,则对不起,不管啦。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在文雅的词牌下面,是根本不般配的词句,读着总感觉到是“牛头不对马嘴”。
我这么说了,你可别难受。你马上买来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啃它;马上借来宋朝的《集韵》、清朝戈载的《词林正韵》,啃它;你还搬来清人万树的《词律》、清人王奕清的《钦定词谱》,啃它;你再把王力教授《古代汉语》中的“诗韵常用字表”、“入声字”抄写下来,贴在墙上,背诵……呵呵,假如你不是专攻诗词格律的研究生,你可千万别干这号傻事儿。
然而,有一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就是要弄清词的“内部规律”。
最快捷的方法是——“依样画葫芦”,为了稳妥起见,“依两个样子,画一个葫芦。”此话怎讲?且听我分步道来。
第一步,拿两首词来,准备好纸和笔,分析它的词谱。(我在上面讲过“三、快捷掌握诗词格律需要哪些自身条件?”那两个自身条件,这儿是非用上不可了。)
这里,我来试试,你来看看。《沁园春》
《沁园春》(雪)
分析《沁园春》词谱[宋]刘过
毛泽东斗酒彘肩,
北国风光,
仄仄平平,风雨渡江,
千里冰封,
仄仄平平,岂不快哉!
万里雪飘。
仄仄仄平。[用韵]被/香山居士,
望/长城内外,
仄/平平仄仄,约林和靖,
唯余莽莽;
平平仄仄;与坡仙老,
大河上下,
平平仄仄,驾勒吾回。
顿失滔滔。
仄仄平平。[用韵]坡谓西湖
山舞银蛇,
仄仄平平,正如西子,
原驰蜡象,
平平仄仄,浓抹淡妆临照台。
欲与天公试比高。
仄仄平平仄仄平。[用韵]二公者,
仄平仄,皆/掉头不顾,
看/红装素裹,
仄/平平仄仄,只管传杯。
分外妖娆。
仄仄平平。[用韵] 白言天竺去来。
江山如此多娇。
平平仄仄平平。[用韵]图画里峥嵘楼阁开。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用韵]爱/纵横二涧,
惜/秦皇汉武,
仄/平平仄仄,东西水绕;
略输文采;
仄平平仄;两峰南北,
唐宗宋祖,
平平仄仄,高下云堆。
稍逊风骚。
仄仄平平。[用韵]逋曰不然,
一代天骄,
仄仄平平,暗香浮动,
成吉思汗,
仄平平仄,不若孤山先访梅。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仄仄平平仄仄平。[用韵]须晴去,
仄仄仄,访/稼轩未晚,
数/风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且此徘徊。
还看今朝!
仄仄平平。[用韵]
词谱这就写出来了。
第二步,再仔细分析它中间的句法结构。你会发现,有的地方,是一个字开头,带上后面的字,这叫“一字豆”我都用“/”标明了。
另外,有的地方需要对对联,毛主席的词“望——”后面就有一副对联:“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刘过那首“白日见鬼”的词,就没用对联,看来也是可以的。说明古人也不泥古。我们用不用呢?比较之下,似乎还是用了对联,念起来好听一些。
毛主席在“一字豆”的“惜”后面,又用了对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刘过的“白日见鬼”词,也用了对联,只是没有毛主席那样工整。我们写时,尽可能用对联,万一不行,不对也没关系。
还有的地方,是一句就要用韵的,如“江山如此多娇。”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必须照办不误。
第三步,就要做作业了,或者说是进行“实战训练”了。我先来做一个作业,按谱填词,也写一首《沁园春》吧。 《沁园春》(巨人毛泽东)
赫赫英豪,
巍巍灯塔,
熠熠晖光。[ANG韵]
任/身躯耸峙,
珠峰衡岳;
血管奔流,
渤海湘江。[ANG韵,“一字豆”后,用对联一幅。]
句涌刀边,
诗吟马背,
万里长征算一行。[ANG韵,用对联一幅。]
调雄兵虎将,
尽于胸藏。[ANG韵][上半阕完毕。]
功勋何以评章?[ANG韵]
漫说道/小米加步枪。[ANG韵]
且/叱退洋狼,
云消雾散;
荡平国盗,
霞舞旗扬。[ANG韵,“一字豆”后面,用对联一幅。]
世内桃源,
人间仙境,
春暖花开北冰洋。[ANG韵,用对联一幅。]
伴/山明水秀,
地久天长![ANG韵,用对联一幅。]
估计有的网友要说了:你拿出的两个“样本”,在同样的位置上,字的平仄可有的不同啊。我说呀,没错,是有不同。那咱们就找它们的“相同点”嘛。再者说了,古诗词也规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的字,要求就可以宽松一些了。还有一句搪塞的话,”形式服从内容”。这么讲,不就齐了。是吧?
估计有的网友要说了:你能将一千多种词谱都拿来各写一首吗?
我可以回答:也许不能,似无此必要。
你知道在本讲开头一段,我为什么列出,而且只列出21个词牌名吗?毛泽东主席一生作了不少诗词,可是,他老人家写词时,只用了上面21个词谱。(至少现在已经收集到的词只有这21种。以后,又发掘出新篇什再作新统计吧。)
以他老人家的古文学功底,都只用了21种,我们能搞通多少呢?搞通一些,写一写,也就不错了。 五、快捷掌握诗词格律,主要靠训练
学习任何东西,主要的功夫在训练。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它只是没用的“空论”。快捷掌握诗词格律的理论当然也不例外。
要是你费点神,将16种诗律都填写出来了,又能够解剖任何一首词的词律,再选择你喜欢的几种写一写,觉得不满意的时候,又翻名家的诗词读一读,自然进步就快了。内容、意境咱们暂不说它,至少在格律上,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下面,我来完成一些习题,算是一种练习,也算是抛砖引玉。先要声明一下,免得你被我给蒙了,我可是先有答案,后有题目的哟。
第一题;写几首七绝,并简要说明是按什么诗谱写的。七绝(故乡吟二首) 便河石猴 清波荡漾跃石猴,悟透沧桑几度秋。极乐西天何处是?终生凡念伫沙头。 [沙头]湖北某市的旧称。(这是第一句就入韵的、平起式的、七绝。) 登万寿宝塔 一峰拔地上云霄,鸟瞰古今壮气豪。九曲荆江奔泄去,
猛冲东海化狂涛。(诗谱同上。)
第二题:写一首“第一句入韵的、仄起式的、七言律诗”迎春总叹春归实未归,深藏沃土孕新雷。雪花联片邮明信,草叶探头盼绿苇。最爱云杉凝正气,偏惊月季缀红菲。纵然不唱迎春调,柳絮乘风照样飞。
第三题:自选一个词谱,填词一首。
岁末 [调寄“高阳台”]
白雪将寒,绿风待暖,匆匆又是一年。
枝上芽苞,悄然透露春天。
桃开李绽谁能禁?盼千山缀满花绢。
梦杨柳,翠叶莹莹,素絮翩翩。
银丝渐入青丝内,叹苍颜壮岁,断简残篇。
人生有尽,茫茫艺海无边。
事繁最怕光阴快,愿同行,手足情绵。
共栽培,芳草满园,玫瑰满园。
第四题:请按《水调歌头》谱填词一首。
水调歌头[赠诗词学会诸友]
菊香刚赏罢,雪瓣又将开。
新朋故友相聚,眷眷叙情怀。
幸得从前零雁,今日列成人阵,振翼向天台。
谨寄知心语,相信莫相猜。
轻名利,忌口号,去标牌。
心胸宁静淡泊,怕谁笑痴呆?
奋臂摇旗鼓角,流水行云文字,芳卉任由栽。
羞作葬花语,凄泪洗双腮。
好啦,我已经做了不少的作业了。下面,就该有兴趣的网友来做了。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较快地掌握。离开了做,就没戏了。 六、结语
需要下大功夫才能掌握的,被看成很难很难的诗词格律,我采用了一种快捷方式,较快地就说完了。
回头再小结一下,就是: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完成两个“三步走”,再加上一个“经常练习”。没有啦。就这么简单!
“哇,你真会投机取巧啊!”是的。本来,学问上无捷径可走。然而,改进学习的方法,却是时时要思索的事儿。我们学数学,不会再从“绳子打结”开始吧?“依两个样子,画一个葫芦”的办法,其实是在实践中学理论、悟理论,又用理论回过来指导实践的方法。
荀子《劝学篇》有云:“君子生(通‘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就是“借用”,登高招手,是借助了山峰,顺风叫喊,是借助了空气的流动。
既然古人都如此的聪明,善于借助外物来帮自己达到目的,我们在学习和掌握诗词格律时,为什么不能借用前人的经典作品来临摹一番,再加以创造呢?欢迎加我QQ谘询 我的叫做
其他类似问题
诗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仄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