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黄历专辑 大年三十十搬迁

老黄历是部厚重的民俗史(图)
老黄历是部厚重的民俗史(图)
研究中国历书民间专家张隽波大年初四的下午,在夏县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一个小的书摊前吸引了不少人。书摊上琳琅满目啥书都有,武侠小说、历史传记、养生秘籍、童话故事什么的就像一锅大杂烩。但路过此处的一名中年男子却只被书摊边上几本红皮历书(俗称老黄历)吸引住了,他停下脚步,很认真地翻了起来。“一块一本,拿哇。”摊主爽快地招呼。但中年男子没有立刻应声,翻了两分钟,把手中的历书放回原位,说:“这里面错儿可是不少啊。”摊主一听,老大的不高兴:“我这年前卖到年后,一大包都快卖完了也没听人说有错,就是个随便翻翻的东西还那么认真。”中年男子笑了笑,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转眼来到十几里地以外的二舅家,一年不见,一阵寒暄后,中年男子一眼瞅见桌子摆着一本台历,就走过去随手翻了起来:“二舅,这台历上的节气可是有错呀。”二舅愣了一下,随即接话:“咳!你们报社的文化人就是看得仔细,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也就偶尔看看日期,年轻人都看手机呢,一下也不看这东西。”听罢此言,中年男子尴尬地笑两下,立刻转了话题聊别的。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张隽波,今年41岁,是山西日报的主任记者。但连他身边的亲戚同事都极少知道,他工作之余还有个特殊的爱好——收藏历书。迄今为止,他已经收藏了1500余本不同版本的历书,时间跨度从清嘉庆六年到2014年。不仅收藏,业余时间他还非常刻苦地研究历书中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连北京大学的民俗专家都直呼“不简单”。收藏历书10年了,不被人理解的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但张隽波却始终坚持,他说别人越是不重视,越得好好研究,不然,老祖宗留下的这么珍贵的文化就丢了。收藏老历书从南宫地摊开始
张隽波是运城人,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临汾市的一所职业学院教书。任教期间,爱好文学的他一直担任校报的主编,并坚持写作。2002年山西日报社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他很幸运地考进了报社,成了一名记者,将自己多年的梦想变为现实。
刚来太原时,张隽波几乎没什么朋友,一到周末就闲得慌。为了打发时间,他便成了南宫地摊的常客。
2003年的一个周末,他照例一大早就去逛南宫地摊,走着走着就被一本封面印着漂亮年画的旧书吸引住了。拿起来一翻,那是一本1974年出版的历书,里面除了二十四节气歌、属相年龄对照表及一些农耕知识、生活常识外,历书的最后一页,还印着一些当时流行的春联。这一下子勾起了张隽波对小时候的回忆:父亲是一名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年春节前他都会买一本历书,抄写里面的春联送给乡亲们……一问价,不过15块,张隽波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买下第一本历书后的一段时间里,张隽波又陆续在别的摊位和一些旧书店中见到了老历书。他发现时代不同,这些历书的版本、封面和内容也大不相同,就都买了下来,没想到越买越多,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地上瘾了,因为市面上见得越来越少,他开始费尽心机托人买、和其他藏友交换。自创修补法,让老历书重展新颜
张隽波家里有个专门放历书的书柜,打开柜门,一本本穿着透明外衣的老历书整洁有序地按照年份成摞地摆在里面,大的有16开,小的有火柴盒大小,一看主人就是个精干人。
因为淘来的历书大多年代久远而且缺胳膊少腿的,张隽波看着十分心疼,于是他自己摸索着开始学习修补技术。“一个牙签、一块半干的湿巾、几张高品质宣纸、一瓶浆糊、一卷透明胶带”,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他终于自创了一套修补办法:如果是封皮残损,就先将书平放到玻璃板上,用湿度适宜的毛巾小心擦拭干净,再用牙签一点一点将脏东西刮走,并把残破处整平,最后用透明胶带粘好。如果内页有破损,他得把宣纸剪得大小合适,蘸上浆糊粘补齐。待修补好的历书完全干透后装入一个个透明塑料袋中,一本本又脏又破的旧书转眼便焕然一新了。看着简单,一坐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但他却不厌其烦乐在其中。连女儿都打趣:老爸是个一级棒的修补匠。自制书目单,走哪儿带哪儿
近些年来,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在网上淘历书也逐渐成了张隽波主要的收藏方式。“老东西必然是越来越少的,好多老货都流到了藏家手里,身价自然也越来越高了。”张隽波说,“从前十几块钱买一本老历书很容易,现在几乎没这价儿了。”
众多藏品中,那本1946年晋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农历》是张隽波的最爱。谈起这本书的购买经过,张隽波记忆非常深刻:“这是2012年5月买的,当时我在收藏网上看到这本历书后非常喜欢,就立刻打电话与店主联系。因为这本历书品相十分完好,又很少见,所以对方开价1500元。我没有立刻拍下,而是先去旧书市场买来一些相关书籍,连夜查资料研究,终于确定,革命根据地的历书非常罕见,而且这本书扉页的木刻版面十有八九是著名版画家力群的作品。第二天,我又给店主打电话,费了半天口舌,最终以稍低一些的价格买了回来。”
因为买得太多,难免有买重的时候,张隽波便自制了一个小书单随身带着。说着,张隽波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对折的百元大钞,展开,最里面露出一张叠得很整齐的白色超市小票。仔细看这小票便发现了端倪,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一些地域、年份和符号,这张只有张隽波本人能看得懂的超市小票就是他的书单。“我从来不带钱包,为了不把‘书单’弄丢,只好把它夹在钱里。每次买书前,我就看看‘书单’,缺哪本找哪本,买过的就不看了。这‘书单’我基本上一年重新整理一次,很重要啊。”被誉为“研究中国历书民间专家”
收藏历书这些年,张隽波在全国各地也认识了不少书友,但大家的共同语言却并不多,因为大部分买家都是为了收藏而购买,就像杭州一位历书收藏爱好者,不管重复不重复,只要看到老历书就买下来,但从来不看。唯有张隽波,买一本看一本,每本看完,还要和其他年份的历书联系起来作纵向比较,“每一本历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张隽波感慨。这些年通过研读历书,张隽波已然成了半个民俗学家,并于2013年在《中国记者》杂志上发表论文《新闻报道中的“时间”错误分析》,被很多民俗学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历书民间专家”。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西民俗学会副会长段友文拜读了张隽波的论文后说:“历书每年一本,所用纸张、着墨、印制水平等,均可成为鉴定古籍善本具体年代的准确标识,它对节日、纪念日、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详细记录,可以弥补部分民俗事项在传承时间上的不确定性,集中起来对其中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非常有意义。”山西大学文学院教师卫才华看到张隽波的研究,大为惊讶,说自己研究民俗学十余年,从未听说过有人这么系统地研究历书;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民俗学博士毛巧晖说:“张隽波的研究可以申报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了。”北京大学副教授、民俗学博士王娟看了张隽波的相关论文后给予充分肯定:“你的研究很有成就。”希望历书知识能上“全民大讲堂”“老黄历是部厚重的民俗史,它是时间的忠实记录者,过去是皇权的象征,历经千年积淀,后来的历书从里到外都渗透着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绝非是封建迷信的那套东西。”张隽波说。在诸多业界专家的鼓励下,2013年开始,他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整理成便于教学播放的课件,他要让这些快被遗忘的宝贵文化重新回到人们身边。
从给山西师范大学普及“百年历书”,到为小学生讲“时间的故事”,再到给新闻同行们讲《百年历书与新闻报道》,2013年,张隽波已经数次把历书知识带上了讲台。2014年,张隽波还希望有机会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上讲历书课,把他的研究带进社区,让更多的老百姓也了解历书,爱上老黄历。本报记者 贾丽历书上讲台2013年3月
山西师范大学聘请张隽波业余时间担任该校客座教授,给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三个专业的研究生以 《时间与民俗》为题,讲百年历书。课后,同学们都说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2013年8月
在三晋都市报组织的“三晋小记者夏令营”活动中,张隽波用生动诙谐的语言给孩子们讲了 《时间的故事》,一时间,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2013年10月
新华社山西分社邀请张隽波主讲 《百年历书与新闻报道》,讲座中,大家一次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说太不可思议了,没想到小小历书中竟有这么多学问。2014年心愿
张隽波希望有机会走进社区,把他的历书课带到 “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中,让更多的老百姓也了解历书,爱上老黄历。记住我们的网址祥安阁风水网
2012年黄历查询
[] 腊八是几号?农历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习惯上也称为腊八。 2012年腊八是号。2013腊八几号?农历还是十二月初八,公历是号。……
愚人节几号?每年的4月1号是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愚人节英文名叫April Fool's Day。……
今年大年初一是几号?大年初一就是正月初一。2012龙年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
平安夜是几号?平安夜(Silent Night),即圣诞前夕(Christmas Eve),也称为圣诞夜。在每年的12月24日,在大部份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 复活节是几号?2012复活节是日,星期日,农历3月18。复活节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大年三十是几号?2012年没有大年三十,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接到了农历龙年的大年初一。一般农历大年三十就是“除夕”,但有的年份农历没有十二月三十,则农历十二月廿九是“除夕”。2013年大年三十是几号?其实2013年过年农历也没有大年三十,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接到了农……
八月十五是几号?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2012年八月十五是公历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2012除夕是几号?201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刚好是号。……
[] 冬至大如年。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几号?今年是2012年,蛇年,今年冬至是几号?今年冬至是日星期五。……
[] Thanksgiving Day-知恩图报的节日-感恩节,感恩节是几号?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备感亲切。……
页次:1/28&每页10&总数275&&&&首页&&上一页&&&&&&&&转到: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第 7 页第 8 页第 9 页第 10 页第 11 页第 12 页第 13 页第 14 页第 15 页第 16 页第 17 页第 18 页第 19 页第 20 页第 21 页第 22 页第 23 页第 24 页第 25 页第 26 页第 27 页第 28 页
2012年黄历查询推荐文章日黄历 农历五月三十 - 黄道吉日|老黄历 - 词典网黄道吉日
&&& && && && 日黄历 农历五月三十黄道吉日公历:日 农历:农历五月三十 星期日 巨蟹座岁次:癸巳年 己未月 甲戌日
生肖:蛇胎神占方:门鸡栖外西南五行:山头火 平执位冲冲龙(戊辰)煞北彭祖百忌:甲不开仓财物耗散 戍不吃犬作怪上床吉神宜趋:要安 不将 天德 月德 青龙宜
凶神宜忌:月煞 死神 河魁 月虚 土府忌
节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前8天黄历:
后8天黄历:
日 时辰格局黄道吉日查询2014年宜
的日子2015年宜
的日子2016年宜
的日子2017年宜
的日子2018年宜
的日子2019年宜
的日子2020年宜
的日子 快速导航
2010年 8月老黄历中的事宜搬家的日子一定是吉日吗_百度知道
老黄历中的事宜搬家的日子一定是吉日吗
提问者采纳
更应该考虑的是实际情况查找老黄历选个好日子,毕竟谁不想图个吉利呢,因为对于搬家的择日还要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进行选择,所以呢,所以吉日搬家一些顺利的说法虽然没有太多的根据和事实证明,但是对于黄历中事宜搬家的日子就一定就是好日子吗,但是为了让心中有个安慰。所以呢大家在找好日子的时候不应该只一方面的相信老黄历的宜忌,在此郑州金水区搬家公司小编提醒大家,很多人还是会照做,这对于很多市民朋友来说大概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吧,这是很多客户朋友在乔迁前一贯都喜欢做的一件事情,避开火日等这些说法,黄历中的事宜搬迁的日子并不一定对您来讲就是好日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老黄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腊月三十除夕大年夜 老黄历网(2)
腊月三十除夕大年夜 老黄历网(2)来源:
阅读次数:
腊月三十除夕大年夜 老黄历网(2)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踩祟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饮屠苏酒
本文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人转大年三十删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