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航天员刘洋第一女宇航员刘洋有孩子了吗

神女一直很朴素――女航天员刘洋人生轨迹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同学回忆刘洋“没花边新闻”
灰色翻领上衣,微微翘起的嘴角,19的刘洋就这样微笑着站在同学中间,时间定格在1997年的6月。这一年,刘洋结束了高中生活,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15年后的6月10日晚,当神舟九号的女航天员人选公布后,河南网友在微博里喊道: 太骄傲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竟是我高中关系不错的同班同学!刘洋的另一位同学、媒体记者@河南石玉 也甚为激动,回复称,“兄弟,我也一样骄傲!”
当天,@河南石玉 向媒体展示了1997年全班同学的合影,并和几位同学一起参加新浪微访谈,回忆和刘洋一起上学的日子。
刘洋的同学秦峰(电视台记者)在接受采访时说:“刘洋真没啥新闻点,因为她真是一个乖宝宝、乖孩子,很听话,一个标兵型的学生代表。”
在秦峰的记忆中,刘洋老实、本分,人缘好。“她学习特别刻苦,也是女生中学习最好的,排名都在前十”秦峰说,刘洋喜欢偏深色的衣服,比较保守,虽然表达能力很强,但一直“藏”着,是一个很低调的人。
在高中同学眼里,刘洋“真没什么糗事”,唯一能让秦峰觉得刘洋有缺点的就是“体育不太好”,跑起步来像个“老太太”。
而根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回忆,刘洋爆发力虽然不好,但是耐力很好。
在等人的印象中,刘洋“很文静,家庭出身工人,穿着朴素,见人就笑,腼腆中带着沉着。学习也很好。”
刘洋高中的班长张鹏在接受采访时有些不满的说:“有些记者老盯着‘早恋’之类的事情追问。在高中,刘洋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时间玩,埋头苦读,迎接高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现在这么缤纷的学生生活,哪来什么花边新闻?”
为当飞行员放弃保送上大学
74岁高龄的白凤枝是刘洋一年级班主任,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刘洋在小学老师白凤枝眼里“从小就是个好苗子”。刘洋小学就读于郑州市管城区实验小学。
刘洋在长春第一飞行学院上学期间,每次回家时都要探望白凤枝老师。在白凤枝老师眼里,刘洋从小就乖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三好学生,白凤枝老师一直珍藏着刘洋送给她的歼击机模型。
小学毕业后,刘洋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郑州市三中,她的班主任是王秀菊(音)老师。在这里也奠定了她学理的基础,“那时就比较喜欢理科,成绩也好”。刻苦读书三年,刘洋再次被保送,进入郑州市十一中。高三时,她所在的班级是97五班。
“刘洋高中时,可牛啦,被评上郑州市优秀团干部,还是市级三好学生。”她的一位同学回忆说,当时她去济南参加招飞测试,其他人都是父母陪着,只有她是独自一人参加考试。
据了解,高三时,刘洋因成绩突出,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提前录取,刘洋放弃了保送上名牌大学的资格。
父亲摆摊修车供她读书
白凤枝老师回忆说,刘洋一家三口住的是单位筒子楼,面积才12平方米,顶层三楼,冬冷夏热。”刘洋读高中时,搬到了郑州市货站北街与凤凰路交叉口附近的家属院,与白凤芝家一路之隔。“这小妞爱学习,大冬天家里冷,孩子的脚手都冻烂了,刘洋晚上在家看书,就用被子裹住腿脚。”白凤芝老师说。
刘洋高中时,父亲的厂子濒临破产,母亲的单位效益也不好,刘洋的父亲刘石林在闲暇时,就拿着气筒、锤子等工具,在货站北街街头摆摊修自行车,赚钱养家供刘洋读书。
刘洋高中班主任武秋月的丈夫、学校老师庞人龙1995年5月偶然拍到了刘洋上英语课的情形。画面中一头马尾辫的刘洋穿着一件宽松的白色短袖,略显瘦削,她站在讲台上,一边用英语给同学们讲解地理知识,一边用手转动着地球仪做演示。
讲解结束,刘洋面带微笑,回到座位上。庞人龙说,刘洋曾担任团支书,又是英语课代表,平时话不多,为人质朴。
刘洋成为空军飞行员以后,还带着自己积攒的飞行员巧克力来看望班主任武老师。“她来的时候没穿军装,我印象当中,穿了便装,很朴素、很朴素的。”
处理信鸽撞机事件瞒了母亲10年
当刘洋和王亚平成为两名女宇航员的事情被媒体披露后,关于刘洋在部队的一些情况也随即被披露出来。2001年刘洋成功处理信鸽撞机事件,也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而这件事她整整瞒了父母十年之久。
据2002年《解放军报》报道,2001年6月,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飞行,飞机离地10米左右,刘洋刚发出“收 起落架!”的口令,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
座舱内瞬间便充满了焦煳味,刘洋凭直觉判断:飞机撞鸟了。刘洋镇静应对,安全着陆。下 机一检查,飞机一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如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刘洋和丈夫回郑州探亲时,妈妈才通过报纸知道女儿还有这回事。刘洋说,当时没说主要是怕妈妈担心。
据《郑州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现代快报》、中新社等媒体公开报道整理。字体:大 中 小
专访女宇航员刘洋老师:这孩子非常单纯
  11:36:36 来源:网易 
添加您的评论:文明评论 和谐发言
点击排行榜新华视点:聚焦中国首位“女太空人”刘洋
当前位置: >> >>
新华视点:聚焦中国首位“女太空人”刘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5时45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5日电(记者 白瑞雪、李宣良、赵薇)作为中国第一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刘洋将与战友景海鹏、刘旺一起乘坐第9艘神舟飞船,飞上距地球300多公里的茫茫太空,飞向等候已久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一时间,媒体的目光齐聚这位33岁的中国“女太空人”。
    重重选拔:从两名女航天员中胜出
    高挑、白皙、短发,秀气的单眼皮的刘洋,身着浅蓝色衬衫坐在两位男航天员旁边,像绿丛中一朵安静的百合花。大多数时候,她轻握双手放在膝盖上。别人说话,她会睁大眼睛、微微侧头看着被她称为“师兄”的同伴。
    青春、简单、谦逊,清清爽爽的利落劲儿。这就是“新华视点”记者在神九发射前采访中见到的刘洋。
    实际上,飞行并不是刘洋最初的梦想。小时候,她想成为电视剧中人那样的大律师,第一次跟妈妈坐公共汽车时又想,当售票员多好哇,就可以天天坐汽车了。中学时代,她一心要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当个白领丽人。直到高三那年,空军第一次在河南省郑州市招收女飞行员,命运从此改变。
    “当时我成绩不错,视力挺好,身高也符合标准。班主任认为,当飞行员是多好的事儿啊,也没跟我商量,就替我报了名。”刘洋回忆说。
    一路过关斩将,刘洋加入了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的队伍。2001年夏天,从航校毕业的她成为广空航空兵某师一名运输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680小时,是她在蓝天上写下的骄人历史。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得知女性也有机会,刘洋和航校老同学踊跃报名。
    女航天员的选拔条件与男航天员相似: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空军飞行员,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此外,还要求五官端正,语言清晰,无药瘾、酒瘾、烟瘾,不偏食,易入睡等等。
    在杨利伟的建议下,选拔标准增加了一条“必须已婚”,紧接着又加上一句“生育过的优先”。鉴于女性在开始航天员训练的几年内肯定无法要小孩,这也是一条人性化的考虑。
    然而,当杨利伟作为面试官见到刘洋时,进入最后一轮选拔的6名女航天员候选人中,包括刘洋在内有5人尚未生育。
    杨利伟说,这一“巧合”体现了军人的奉献——在飞行员职业生涯中,三十多岁正是飞行技能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如果生小孩,至少会停飞两三年,必然影响飞行事业。
    刘洋的娴熟技能、开朗个性,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层层选拔,她和另一位女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2010年5月,她们同5位新入选的男航天员一起,走进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国航天员中心。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两位女航天员都通过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乘组的初选。
    按照任务安排,两人中将有一人执行此次任务。究竟谁上天?“她们都非常优秀,训练成绩非常接近,在飞行部队时就是朝夕相处的战友,感情也很深。”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说,选择过程异常艰难。
    2012年3月28日,乘组名单确定。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刘洋入选乘组,代号03。
    挑战极限:飞天训练不分性别
    当上飞行员,刘洋觉得自己已飞向天空。迈入航天员队伍她才知道,从天空到太空,还有很远很远的路。
    进入航天员中心,首先接受12个月的基础训练,学习航天医学基础、交会对接技术基础、力学、数学等20门基础课程,并参加国学讲座、救生生存训练和体质训练。一年后,刚开始某些项目只达到三级、二级标准的刘洋,平衡素质、力量素质、速度、耐力、肌力等全部体质指标均达到一级水平。
    2011年6月起,刘洋转入航天专业技术和任务训练阶段,针对交会对接技术、目标飞行器与组合体飞行管理、空间科学实验及飞行程序进行训练。
    经过近3000个学时的学习,到执行任务前夕,预定训练内容全部完成。“刘洋训练时间虽然比我们短,现在已经完全跟我们步调一致,超出了我和刘旺对她的要求。”景海鹏说。
    根据任务安排,在神舟九号飞船上,01号航天员景海鹏是指令长,对乘组和任务完成全面负责;02号刘旺为交会对接航天员,工作重点是完成飞船与天宫的手控交会对接;03号刘洋则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
    “我充满信心。”刘洋说,“国外不少女航天员到过太空,男女航天员在执行任务的能力、特点上各有优势,两者结合起来,一定可以更好地完成神舟九号任务。”
    三人分工不同,但太空给人带来的挑战并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所区别。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曾感慨:“宇宙对我们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因此我们要接受与男性完全一样的训练。”
    刘洋记得,当年一进入飞行部队,队长就告诫女飞行员们,你们必须漠视自己的性别,任何时候不能拿“女性”当借口。
    她曾想,我当飞行员时是经历过严格锻炼的,航天员训练应该不在话下。然而,航天员训练超出了她的想象。
    转椅训练过去在飞行部队也有过,为时4分钟,而航天员的转椅训练每次持续15分钟,对谁而言都是一道难过的关。
    “5分钟好像是我的极限点。听到4分钟报时,我突然浑身冒汗,像晕车一样说不出的恶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了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航天员,没有人中途停过。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如果你第一次呕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刘洋回忆说,“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看夕阳,看浪花。第一次挺了过去,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
    离心机训练同样艰苦。最初,刘洋不知道如何用力、如何对抗。“离心机从启动到停止不超过3分钟,但我下来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
    两年过去,刘洋说自己现在坐离心机就像玩游戏似的,稍加把劲就能撑过去——这“稍加把劲”所对抗的,是6个G的过载,相当于承受6倍于自己体重的压力。
    “每一项训练都充满挑战,没有哪一个是舒舒服服完成的。我们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不停地挑战极限,不停地对抗负荷。”刘洋坦陈,如果没有对飞行的热爱,很难坚持到底。
    学习理论中,刘洋回家将知识点反复讲给同在航天城工作的丈夫听,飞船怎么样,天宫怎么样,训练怎么样。现在丈夫一听到刘洋说这些,立刻能接上下一句,把妻子念叨的内容几乎背了下来。
    自从两年前进了航天城,刘洋没有出门逛过街。“我把训练时间延长、再延长,休息时间压缩、再压缩。”刘洋说,“我没有感到累,而是很幸福——被人信任的幸福,被国家需要的幸福。”
    柔中有刚:历经险情锻造完善性格
    2010年底,航天员中心举行演讲比赛,刘洋以《感悟于心、亲历于行》为题,讲述自己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一路走来的感动,拿了冠军。从飞行部队到航天员大队,她都是一位业余主持人。
    刘洋说,她喜欢看历史、小说、散文,正在读《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还准备把“百家讲坛”录音带上飞船。她喜欢做菜,可乐鸡翅、石锅拌饭最拿手,也给父母织过围巾。
    即使在航天员训练中,女性温柔也会不时流露。
    “前段时间搞组合体模拟飞行,早上7点半进舱,晚上11点出来,吃饭、做实验、休息都在模拟舱内进行。”景海鹏说,“按照程序应该她先就餐,但她非得让我们先吃。训练间隙短暂休息,她一定会把水杯端到我们面前。”
    女航天员,柔中也有刚。景海鹏介绍,一次地面模拟训练中,刘旺和他全神贯注实施交会对接,突然出现“失火”信号——这是教员们给乘组设置的应急题目。这时,正在监视同伴操作的刘洋第一时间根据操作手册发出指令:“撤退!”要求将飞船撤到距天宫30米外。
    “这种情况在实际飞行中概率很低,但她能清晰、迅速地发出指令,说明她自信、果断。”景海鹏说。
    紧急情况考验人。像许多老飞行员一样,刘洋在驾驶运输机驰骋蓝天的那些年里,曾多次遭遇险情。
    2009年一次执行任务,刘洋接到命令:以最快速度赶到西安实施人工降雨。偏偏天气不好,从武汉起飞就有小雨,没多久,机身开始结冰。那天冰层特别厚,通过加温等常规措施效果不佳。此时,飞机不能有一点晃动,一晃,速度就往下掉。
    继续往前飞,危险;返航的话,久旱的西安还等着降雨。刘洋决定不返航。同事们在地图上寻找最近的机场以备降落,她则死死把着驾驶杆,针对各种气流不停修正。
    “前方云层变亮了,空中好像透下一缕阳光。我豁然开朗,知道飞机有救了。”刘洋回忆说,“两分钟后,云缝真的慢慢打开,太阳一出来,飞机上的冰很快融化了。”
    这次经历留给刘洋这样一个信念,在坚持不了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成功也许就在前面。
    两年前面试刘洋时,杨利伟发现,与大多数飞行员的家庭相比较,刘洋家很有生活气息——每盏灯都不一样,有羊皮纸外罩的,有美人鱼图案的;屋子虽小,还在角落里垒起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榻榻米”。
    刘洋说,这都是丈夫的功劳。舍弃武汉的安逸生活,随刘洋来到北京,丈夫是她的坚强后盾。
    “大多数女性在投身轰轰烈烈的事业与过小日子之间,可能会选择后者。你的职业决定了不可能享受到太多相夫教子平淡生活的快乐。你幸福吗?”记者问。
    刘洋答:“我喜欢孩子,也热爱生活。相夫教子是一种幸福,但我在飞行中获得的幸福也许别人体验不到。”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肖磊涛刘洋没生过孩子为什么能上天? 我看前面的介绍说女宇航员必须顺产过的才能上天._百度宝宝知道-- 华商报 --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女儿已有半岁多
专家表示,航天员做母亲意义非凡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已经当妈妈啦!昨天下午,刘洋的舅舅牛振西向华商报记者证实这一消息,并透露,刘洋的女儿已经半岁多了,非常健康、漂亮。  刘洋现身 透露做母亲  
2月10日下午,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情系国防好家庭”总结表彰仪式上,航天员刘洋作为嘉宾,为“情系国防好家庭”优秀代表颁奖。  
刘洋在发言中透露,她已成为母亲——“作为一名军人,我知道强大的国防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维护国家尊严的重要性。作为家庭中的女儿、妻子和母亲,我更加懂得有国才有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现场照片显示,刘洋身穿蓝色航天服,身材苗条,面带微笑。  舅舅称刘洋是顺产 因工作不回老家过年  
昨天下午,华商报记者致电刘洋舅舅牛振西求证此事,他笑着说,“是的,刘洋已经当妈妈了。”  
牛振西告诉华商报记者,刘洋的女儿已经半岁多了,是顺产,孩子“非常健康,很漂亮,有人说像爸爸多,有人说像妈妈多,我觉得都像!”  
牛振西说,由于工作原因,今年春节刘洋不能回河南郑州老家过年,“她已经开始工作了。”另据《解放军报》官微,刘洋“一直在坚持训练,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资料显示,刘洋出生于1978年10月,若孩子半岁多,她生产的时候应该已近36岁。  
刘洋是空军第七批飞行员,2010年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6月,中国“神九”顺利升空,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刘洋的老公姓张,祖籍也是河南,并且是一名飞行员。据悉刘洋从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后,到武汉空军某部服役,就在那里,她和同在该部服役的丈夫相识、相恋,并于2004年在武汉结婚。  
华商报记者 刘苗  >>观点  航天员刘洋做母亲意义非凡  
《百科知识》杂志副主编张田勘认为,刘洋做母亲意义非凡,原因在于她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也在于她是中国第一位当了航天员后再当母亲的女性,更在于航天员特殊的职业是否能够让女性拥有与平常人一样生活的疑问,有了肯定答案。  
提及女航天员,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女性进入太空返回地面后是否会对其正常生育造成影响。当初,选拔女航天员时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已婚已育,一种是已婚未育,还有一种是未婚未育。考虑到太空探索可能会对女性生育产生不利影响,选拔时首先考虑已婚和有过生育的。尽管这是最理想的模式,但也有缺点,因为已婚已育者年龄偏大,对训练会有影响。已婚未育也并非不可以,所以当年进入最后一轮选拔的6名女航天员候选人中,包括刘洋在内有5人尚未生育。刘洋被选中担任航天任务也有一个自身年龄的问题,即濒临女性生育的高龄阶段。刘洋是日随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当时已经34岁。  
在克服了高龄和太空环境不利因素后的刘洋,成为母亲确实值得恭贺,更重要的是,这本身也证明,只要保护严格,短期失重的太空环境不会对人的健康和女性的生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刘洋做母亲具有特别的科学、健康和社会意义。  >>链接  多名女航天员生下健康孩子  
迄今,已有近60名女航天员一次或多次进入太空,她们占整个航天员的10%以上,而且见诸于报道的女航天员都产下的是健康的孩子,所以现在认为太空生活对女航天员生理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1963年6月,前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回到地球5个月后,捷列什科娃与同是航天员的尼古拉耶夫于日结婚,在日生下一名健康女孩。  
1984年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位苏联女宇航员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返回地球一年半后也“喜得贵子”。  
但也有语焉不详的消息称,如果女航天员上天后,短期内怀孕可能会受到影响,国外也有过女航天员返回地面怀孕后流产或者产下畸形婴儿的先例。 据《环球时报》&
《华商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宇航员刘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