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泊南京拘留所干什么活是干什么的

乌拉泊轮台古城
飘摇风雨夕阳留
残垣断壁万古犹
诗人消失绝句存
胡天八月即飞雪
我以我情悟往昔
诗意情画看今朝
铁骑刀戈已逝去
千树万树梨花开
乌拉泊古城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遗址海拔1100米,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周长逾为2公里,城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底基宽5米,城墙的四角及城门均向外突出。时这里就是一个居民不到2000人的小国。在此设,属,并在今乌拉泊附近建成了轮台县城。这里也是现在乌鲁木齐起源的雏形及水源地、也是人们可以在史料中能看到记载、去旅游追忆远古的地方。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卫戍边疆就曾居住这里,并写下了流芳千古、脍炙人口的守关诗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乌拉泊古城遗址旁,坐落着乌拉泊水库,库容5620万m3。由于地势高于市区约223m,也被称为“乌市头上一盆水”。现在也是乌鲁木齐最大的水源地,全市300多万各民族人口的饮用水大多源自这里。
&&&&&&&&&&&&&&&&&&&&&&&&&&&&&&&&&&&&&&&&
背景音乐;过去
我的更多文章:
( 21:45:43)( 14:49:38)( 00:41:52)( 21:20:19)( 02:30:01)( 15:26:14)( 15:03:51)( 02:00:36)( 17:25:40)( 03:38:2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乌拉泊地名
《乌拉泊》应正名& &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上点年纪的乌鲁木齐人都把“乌拉泊”读作“乌拉摆”,而“泊”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bo”或“po”,所以电台播音员和一般年轻人都把“乌拉泊”读做“乌拉坡”,那么究竟谁对呢?
&&&&这有点像乌鲁木齐地名“三屯碑”的情况,我们都知道,这个地名在文革前写做三甬碑,而人们全都读做“三通碑”。到了文革后,大家对地名读音开始注意起来了,于是播音员和公共车售票员根据车牌上写的“三甬碑”,按照“正音”读做“三永碑”,令许多乌鲁木齐老人听着不习惯。后来,经过地名专家考证,据说这个地名本来叫做“三屯碑”,由于乌鲁木齐人操西北方言,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屯”(tun)字读做“同”(tong)或“通”的音,所以就把“三屯碑”读成“三通碑”了。待到后来书写路牌时,不知为什么写成了“三甬碑”,也许写路牌的人以为“甬”和“通”同音吧?所以产生了那样的错误。后来更正为“三屯碑”,恢复了历史本来面目。
&&&&据乌鲁木齐地名委员会编写的《乌鲁木齐市地名图志》,“乌拉泊”这个地名的原本读音应该是“乌拉摆”或“乌兰拜”,这是个蒙古语地名,意为红色的靶场,当时蒙古族牧民经常在此骑射比武,优胜者被授予红色绢带,故名。所以老人读做“乌拉摆”是正确的。不知什么原因,在写这个地名时把它写成了“乌拉泊”,也许为了表示那里有一湾水泊吧?
&&&&笔者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尊重这个地名的原始正确读音,因为那是历史,这个发音有它自己的文化内涵,我们不应该用汉字读音人为地改变它。
&&&&为了尊重历史,我提议将“乌拉泊”更名为“乌拉柏”,一来切合蒙成语本来的发音,二来“柏”的字形与目前使用的“泊”比较接近,人们容易接受,三来“柏”是天山的常青树种,象征绿色和希望,从含意上似乎比“拜”和“摆”要好。
作者:王力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5最新乌拉泊古城图片_乌拉泊古城风景图片_百度旅游
& &&&&&&欢迎和千万驴友分享乌拉泊古城的美图,优秀图片将可能出现在下面的精选相册中哟,赶紧戳右边 →_→暂无数据正在努力加载中,请稍后^_^
#{pic_count}图乌拉泊记忆
更改文字大小:
我小时候是个不太能记得住地名方位的人,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对乌拉泊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八九岁的小学生,每个暑假、寒假,只要在乌拉泊部队的姨夫到当时的米泉办事,就会将我接去他在乌拉泊的家里,这也就是我愉快假期的开始。姨夫姨妈家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是个女孩,其余都是男孩。因为我家也是我一个女孩,两个弟弟,所以在这两个家庭里,我和姐姐才是最受重视的,哥哥弟弟们也自然都不敢惹我们。
每年暑假到了姨妈家,大姐都会每天给我梳辫子,系上漂亮的头绳,带着我去看她和她的同学跳皮筋、踢毽子。两个哥哥则会带我去房子后面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抓蚂蚱,摘些野花野草。那时候孩子的玩具少,回来后,我们把石头放到玻璃瓶里,放些草叶子进去,然后把蚂蚱放进去,结果不是没盖盖子蚂蚱跑了,就是盖得太紧,蚂蚱给闷死了。把这些死了的蚂蚱丢给鸡,我就又和哥哥们到屋后的戈壁滩寻找蚂蚱,乐此不疲。
姨夫姨妈家住的是联排公房,各家都是用木板隔开,每家留有同样是木板编排的木门,然后就用铁丝随便挂在门柱上,出出进进也并不上锁。站在院门口抬头看,天空是那样的蓝,云彩是那样的洁白,放眼望去,可以清楚地看见乌拉泊水库波光粼粼、碧蓝碧蓝,后来才知道那是乌鲁木齐最大的水源地。
我家当时是在米泉的兵团企业,吃的基本上都是苞谷面粗粮,细粮供应很少,姨夫就会在顺路的时候,带些白面粉,带些木材(当时每家烧炉子)。姨妈当年送的一条军绿色毛毯,虽然线钩的边子已全部掉完,但母亲还是洗得干干净净,收留着,每每拿出来还会跟我们说:“这可是一条纯毛的毯子,你们现在买的再贵的毯子,也没有这个质量好。”
那时,父母的探亲假是十年一次,每次在火车上都得三天两夜或是两夜三天。那年冬季,碰巧父母与姨夫姨妈一起休探亲假,我们就一同回陕西老家探亲。姨夫是享受卧铺待遇的,于是,我每天也能在火车上睡一觉,那次是随父母探亲最为舒服的一次。回来时,火车停靠在乌拉泊车站,姨妈姨父一家在那站下车(我家要在火车南站下车)。当火车再次启动时,姨妈一家七口人在那个刮着凛冽寒风的冬日,沿着铁轨缓慢离开的背影,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就是那次两家一起探亲,我才知道,原来姨妈是姥姥家隔壁邻居的女儿,因随军来到新疆,与母亲联系上,一家在乌拉泊,一家在米泉,就成了亲戚。
1979年,姨父要转业了,本来是要安排在乌石化,但考虑到家中老人年事已高,姨妈又有严重的老慢支,姨父还是决定转业回陕西老家。记得也是一个冬日,两家人在乌鲁木齐的一家饭馆一起吃了饭,并在一家老字号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母亲每每拿起这张合影,总是说:“要是你姨父姨妈家留在这就好了,离得这么近,咱们家在新疆也有亲戚了。”后来,因为分隔两地,两家人就一直靠书信来往了解彼此的消息。
这期间我也因回老家上高中,在暑假去到姨妈姨父在陕西的家。姨妈一家见到我依然热情如故,姨妈一边回忆着她家住在乌拉泊时我们两家常常相聚的情景,一边忙着给我收拾床铺被褥,做家乡的美食,哥哥弟弟们领我了解他们居住的城市,还介绍他们的同学朋友给我认识。姐姐已在银行工作,并成了家,给我买了一件嫩黄色的确良荷叶领泡泡袖的短袖上衣,领我去照相馆照了合影。那时正流行那种黑白照片上染上色彩的“彩色照片”,经过摄影师的精心彩绘,照片上的我们看起来神采奕奕。之后我去内地上大学,第一年寒假没有回来,到姨妈家拜年。当时姨妈家的孩子逐步在就业、成家,也经历着婚姻的变化,姨妈的老慢支也转成了肺心病,冬天病情更加严重。姨妈看到我很高兴,慨叹岁月的流逝,孩子们都长大了,说起当年两家人在乌拉泊的许多趣事,依然开心大笑。还说,当年要是留在新疆,哥哥弟弟们就业也许会好些,收入会高些,也许不会有这些婚姻上的变故。
2006年我因出差经过老家,当时父母也已退休,我就和母亲一起到了姨妈家。姨妈已在两年前病逝,听姨父说起姨妈因肺心病的困扰每晚休息不好的经历,我和母亲抑制不住地伤心流泪。两个哥哥见了我总是要问起乌拉泊的情况,我只是很遗憾地告诉他们,自从他们一家离开那里,我们再没去过。再后来,哥哥姐姐常常在通电话时,从我们嘴里了解些乌拉泊的近况。
2012年,因为考驾照的原因,我在一两个月内往返乌拉泊多次,每一次去,都是对我年少时记忆的呼唤,早已没有了广袤的戈壁和人迹稀少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设施完备高标准的驾考场地,一条条茂密挺拔的林带,一片片红顶的安居房,一幢幢新建的欧式别墅。
去年8月,乌鲁木齐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和朋友相约一起去南山避暑,当车驶过驾考中心,一片繁忙的施工工地吸引了车上所有人的目光,映入眼帘的是——“乌拉泊国际物流基地”,我禁不住给朋友们讲起了我的乌拉泊记忆。
我对乌拉泊的记忆是亲切而难忘的,是对冬和夏的记忆,对童年的记忆,对亲情的记忆,更是一段温暖而美好的记忆。
手机天山网 iPhone客户端
手机天山网 Android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微信扫描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乌拉泊车管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