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召有司案图 通假字字有哪些

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急!!!
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急!!!
RT。。请尽快。。希望在十分钟内能得到答案。。真的很急……谢谢……例如什么到课外书上去找这种无意义的回答不要有,如果我有那些课外书我还要问做什么。也不要给我百度搜索出来的连接。。那个我自己又不是不会搜,没找到才来问的。。希望能给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谢谢……
这个回答你一定满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三、文言句式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3、尔何如?(宾语前置)4、何伤乎?(宾语前置)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7、则何以哉(固定句)8、尔何如(固定句)9、是故哂之(固定句)四、古今异义(古/今)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五、一词多义(补充)(一)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毕节民中新课改研讨课教案(原创、作者:唐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60513931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孔子)坐
&&&&&&&&&&&&&&&&&&
(1、陪侍)(孔子)(因为)(于,比)(乎尔长)(以,认为;吾以,以吾)(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毋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闲居)(知吾)(有人)(尔)(以何,做什么)
(2、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3、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4、迫近。此处作“夹”讲)(于,在)(5、军队的通称)(接着)(加)(6、五谷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7、等到)(民)8辨别是非的道理
9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
10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见方,方圆;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让该国使民足,足,使动用法)(至于)
(11、指诸侯的祭祀活动,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12、或者在诸侯的会盟典礼中。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诸侯会盟)(13、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礼服。章甫:礼帽。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司仪官)
(14、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15、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16、指为政的才能)
(17、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莫:通假“暮”)(已经)(18、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19、未加冠以前的少年(20、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21、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22赞许,同意)
(23、谦让)(句首语气词,表反问)
1、自荐或指定单个的学生担当2
3、带有表演性质地翻译;
4、其他同学对翻译作评价。
附:原文翻译
、曾晳、、陪(孔子)闲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就不敢说什么),(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能说了)。(你们)平常闲居的时候就会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百姓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让这个国家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
  “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情)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那谁能做大事呢?”
六、讨论:四人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孔子赞同哪一个?孔子为何要赞同这个学生的回答?板书:
公西华侍(孔子)坐
&&&&&&&&&&&&
&&&&&31&&&
&&&&&18&&&&&&
七、自由讨论:五人的性格分别有哪些特征?找出你喜欢的人物,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以及他的为政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的中国,这些人分别可以做什么样的官)。(此一环节需做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论观点怎样,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肯定)
子路:反面——轻率、冒充&
正面——直率、大胆、有远大理想、敢作敢为 与敌对国家抗衡
曾皙:正面——沉着、礼让、聪慧&
反面——自傲、迂阔、善于讨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内部关系
冉有:较为谦虚 当乡党委书记
公西华:谦虚或谦虚过度&
当办公室主任
八、练习。
(一)小作文练习。
1、标题:《小议 &&&&&&的为政之道》。从文中任选一个人名填在横线上,写一篇作文。
2、也可就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二)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现象、句式、重点实词、一词多义、重点虚词。做在知识整理本上)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特殊文言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后
2、毋吾以也 宾前
3、不吾知也 宾前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前
5、摄乎大国之间 介后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后
7、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后
8、浴乎沂,风乎舞雩 介后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前
10、为国以礼 介后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用、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2)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⑴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⑵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⑶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巽,通&逊&。巽,心元。逊,心文。分析:两字的上古声母相同,韵部之间可以实现旁转,故上古音相近,可以通假。16.&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偏,通&翩&。
偏,滂真。翩,滂真。
分析:上古音相同,可以通假。
反,通&翻&。
反,帮元。翻,滂元。
分析:反和翻上古声母发音部位相同,韵部相同,故上古音相近。可以实现通假。16.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通&傧&。
摈,帮真。傧,帮真。
分析:二字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17.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臭恶&&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臭,通&嗅&。气,通&饩&。臭,晓幽。嗅,晓幽。气,溪物。饩,晓物。分析:臭和嗅上古音相同,可以通假。气和饩,发音部位相同,均为牙喉音,韵部相同。故上古音相近,可以通假。18.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式,通&轼&。式,书职。轼,书职。分析:两字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19.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亡,通&无&。亡,明阳。无,明鱼。分析:两字的上古声母相同,韵部可以实现阴阳对转,故可以通假。20.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不亿先觉者,是贤乎!&亿,通&臆&。亿,影职。臆,影职。分析:两字的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21.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方,通&谤&。方,帮阳。谤,帮阳。分析:方和谤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22.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孙,通&逊&。孙,心文。逊,心文。分析:两字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23.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归,通&馈&。时,通&伺&。归,见微。馈,群物。时,禅之。伺,心之。分析:归和馈上古声母发音部位相同,韵部可以实现对转。故上古音相近,可以通假。时和伺的上古声母都为齿音,韵部相同,故上古音相近可以通假。24.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蔽,通&弊&。蔽,帮月。弊,並月。分析:两字的上古声母均为唇音,上古韵部相同,故上古音相近,可以通假。25.
长沮、桀溺耦而耕&&&&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通&尔&。而,日之。尔,日脂。分析:两字上古声母相同,韵部之和脂虽同在阴声韵里,但不属同一大类,是否可以旁转?26.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植其杖而芸&&&&芸,通&耘&。芸,匣文。耘,匣文。分析:两字的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27.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施,通&弛&。施,书歌。弛,书歌。分析:两字的上古音相同,故可以通假。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女”通“汝 你的意思
“悦”,愉快
通“智”,聪明
第六句: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相同...
大家还关注
的资料 我想要<>的资料,越快越好."><>的资料 我想要<<儒林外...
司马惠风的 本人极其希望有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王小槐工作室&&
广汉中学李丽平
3“”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
1551479“”“”“”
3“”“”“”·
6“”“”·
7“”“”“”
“”&“”&“”&
425139311860
sh&#283;n&&&&
(j&#301;n&&
k&#275;ng&&
(xi&n&#609;&
2.&#57347;
(1)&#57347;
&#9312;“”“”&#57347;
&#9313;“”“”&#57347;
&#9314;“”“”
& &&&&&&&&&&
会同&&&&&&
&&&&&&&&&&
&&&&&&&&&&&&&
何以哉&&&&
岳阳楼之大观也&&&&
曰:“不吾知也!”&
何如?&&&&&&&&
。&&&&&&&&
对曰& &&&&&&&&
&&&&&&&&&&&
也&&&&&&&&
&#9313;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4.重点句子翻译
&&&&&&&&&&&&&&&&&&&&&&&&&&&
主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全文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请结合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
子问题1:&&
&&&&&&&&&&&&&&&&&&&&&&&&&&&&&&&&&&&&&&&&&&&&&&&&
&&&&&&&&&&&&
展示的是一幅暮春郊游图: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心态。&
子问题4:请各抒己见。
参考: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子问题5:通过本文学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召有司案图 通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