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禁止乱倒垃圾通知根咋做

美国哪里有“倒垃圾”?
上中学的时候,在北京。
不知什么时候起,北京街头一夜之间就有了卖朝鲜小菜的。长方玻璃罩着的三轮车,里边搪瓷的小碟、小碗,盛着各色的红辣腌咸菜,干净、诱人。卖小菜的多半是姑娘,我还不知深浅地问人家:“你们是朝鲜人吗?”人家认真地回我说:“我们是朝鲜族人。”看我盯着诱人的小菜,根本没好好听人家解释的不同,我老爸把我拉到一边,再次给我解释这一字之差。我想着那些好吃的小菜,只是敷衍老爸地应了声:“噢。”
和北京的腌咸菜不同,朝鲜腌菜不光咸,还辣,还鲜,且有甜味。另外,让我开眼的是有腌渍的海鲜,小干鱼、小墨斗鱼之类的,我都很爱吃。
但是,我最爱的朝鲜小菜,当数腌桔梗。说不上为什么,就是爱吃,很爱吃,极爱吃!
到了美国,却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想起过腌桔梗。
异国他乡,忙着念书、谋生呗。
等到我再想起腌桔梗,儿子都几岁大了。
一旦想起这旧爱,那是急赤白脸地立马想重续旧情。
冥思苦想,在美国吃了这么多次的韩国馆子,每次,韩国腌菜都摆了一桌子,怎么就没碰上一次这腌桔梗呢?!
当时,公司里坐我边上的同事,是个韩裔美国小伙子,叫歪思,我揪着人家连比划带形容地追问这桔梗英文是什么。但是,无论我怎么想办法说明,歪思都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东西。气的我只好埋怨他太美国化了,怎么这么经典的韩国美食都不知道呢?!歪思好脾气地笑笑,说:“等我回家时再去问问我妈。”
我等不及歪思问他妈,自己上网一通狂找。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在“文学城”上让我找到了自己腌桔梗的做法,图文并茂。
理论上,都会做腌桔梗了,这英文怎么说就更关键了。知道了,才能去韩国店买这个桔梗原材料啊。
拿着“文学城”打印出来的图片,彩色的呢,再去找歪思。人家歪思仔仔细细看后,认真地对着我,还是一脸茫然……
为个吃食,我折腾了半天,功亏一篑。到此,我真是哭笑不得了。
只好,把这旧爱重新搁回记忆里,想着,所谓“旧爱难寻”,也就这感觉了。
倏忽间,光阴很快。那年夏天,带俩孩子回国,奉婆婆大人的命去武汉看亲戚。在黄鹤楼游览时,好像是为了让很多的韩国来的游客高兴,在编钟复制品那儿表演的乐队演奏了朝鲜民谣“桔梗谣”。我站在那儿,心里火花一闪,脑子灵光乍现!
我知道桔梗用韩语怎么说啊!
小时候唱过“桔梗谣”的,就是“倒垃圾(道拉吉,Doraji),倒垃圾(道拉吉),……"
回美后,时差还没倒利索,我就开车直奔当地的韩国店。进门,兴冲冲地对着韩裔的老板,招呼也免打了,上来就是“倒垃圾”的有?
韩裔老板当时一愣,然后,满脸笑容,连声说:“道拉吉?有,有!”在美国碰上个会说韩语的,韩裔老板喜笑颜开地领着我就去找“倒垃圾”了。半道上才明白韩语我就会一个词儿!
自此,照方抓药,连着做了好几次的腌桔梗,牵手“旧爱”,次次成功。
有次,请朋友在家吃饭,得意地上了这个小菜腌桔梗。不想,其中一个朋友是东北人,看见腌桔梗,激动地大叫:“哎呀,你还会做'狗宝菜'!”
这才知道,我心爱的“倒垃圾”还叫“狗宝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中国民族政策及朝鲜族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中国民族政策及朝鲜族历史、现状与未来
【摘要】:
1.朝鲜人的迁入及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
中国朝鲜族(以下简称朝鲜族)是56个民族之一。履行其中国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朝鲜族具有迁移民族的特性,在中国的东北开拓荒地,创造生活基地,逐步走向发展和繁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朝鲜族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朝鲜人大批迁入中国大约始于19世纪中叶。长期以来,尽管清政府施行封禁政策,朝鲜政府施行锁国政策,严格禁止朝鲜人的越境开垦,但是朝鲜北部地区的农民不断越江,以“朝耕暮归、春来秋归,令禁暂退、令驰又回”的方法,在江北从事耕种。之后,由于日本的侵略和朝鲜北部地区连年发生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此时正逢清政府的解禁,饥寒交迫的朝鲜人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入中国的东北地区。1910年“韩日合邦”又加剧了朝鲜人的流动。同时,日本以其殖民政策施行了强制性移民。于是,20世纪20年代东北的朝鲜人人口已达46万人,20世纪30年代又增加到63万余人;到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达到170万人,其中在延边地区聚居的人口比重达64%。移居中国的朝鲜人,在定居中国过程中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中共作为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环,早就对少数民族实施政策性关怀。中共六大把“满洲之高丽人”认定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并做出了“朝鲜人要参加中国革命,保卫中国,另一方面要为收复朝鲜的故土而斗争”的结论。
最初提出建立朝鲜族自治地方问题是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提出“中韩民族要联合起来,推动日伪政府,在间岛建立韩民族自治区”。尽管国籍问题为绊脚石,但中共对朝鲜人容许具有两个国籍,于是朝鲜人都加入了中国国籍。接着,于日诞生“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于1954年改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到1953年朝鲜族总人口达112万人(黑龙江省为23万人,辽宁省为13万人,吉林省包括延边州的55万人达75万人);在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时,朝鲜族人口比重占全州总人口的74%。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体系与朝鲜族
2.1.“中国朝鲜族”概念的出现及其状况的变化
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概念为通常指除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较少的55个民族。中国的民族政策可概括为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境内的朝鲜人被称为朝鲜族,由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成立,州内各级政府的主要职务主要由朝鲜族干部担任。
可是,自1957年到1962年间在全国范围进行的“反右派斗争”和“民族整风”运动中,朝鲜族干部被打成“地方民族主义者”,受到严酷的迫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朝鲜族干部打成“走资派”、“特务”、“反革命分子”被迫害。结果,到1971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干部仅占全州干部数的26.9%。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朝鲜族才得到作为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延边州具有行使真正的朝鲜族自治的权力。于是,到1980年朝鲜族干部比重恢复到60%。
2.2.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的政策
1 928年,中共第6届代表大会规定“满洲的高丽人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来,于1 934
年6月中共满洲省委规定“朝鲜、台湾人等都一律平等,都是人民政府之下的公民”。1 946年12
月中共吉林省委在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朝鲜族对延边等东北地区的开拓事业和抗日斗争方
面做出了贡献。因此,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是毫无孙色的”。1948年12月中共延边地方委员会宣
布“确定在延边境内居住的朝鲜人,承认为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少数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
2.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朝鲜族的贡献
朝鲜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日战争之前,东北地区进行的抗日独立运
动(当时,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卯%以上党员、延边地区人民革命军的90%以上、游击队的95%
以上都是朝鲜人)为中心,从1 937年到日本的战败时期,朝鲜人所属于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
抗日斗争。在14年间的抗日斗争过程中,数十万朝鲜人参战,其中,近万人为中国革命殉国(在
延边地区的殉国烈士中,朝鲜族占%.8%)。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约6.3万多名朝鲜人
青壮年加入人民解放军参战,10多万人投身地方武装组织:在韩国战争时期,在延边地区有5
干多人参军,有5千多名以各种形式从军,此外还有10多万劳务者支援后方。
同时,朝鲜族在开拓中国东北地区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于1 848年最先在寒冷的东
北地区从事水稻生产以来,到1 933年把水田面积扩大到北纬50度15分的黑龙江宁安地区,使
此地域成为至今东北稻谷生产的主产地;还开发了许多矿产资源。
2.4.归属于中国公民
朝鲜族的中国国民归属感的形成,第一个原因是从共产国际制定“一国一党”的原则开始的。
当时在东北地区有韩国的“朝鲜共产党满洲总局(于1926年5月设立)”和“中共临时满洲省委
(于1 927年10月设立)”等两个共产党组织。根据“一国一党”的原则,东北地区的朝鲜共产
党员均以个人资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在东北地区的朝鲜人独立运动大体上分类成两个派别。
一是“一国一党”的原则下,加入中共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D633【目录】:
第一章 绪论29-32
1.1 问题的提出29
1.2 中国朝鲜族研究现状29-30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30-32
第二章 朝鲜人迁入中国与中国朝鲜族的形成32-59
2.1 朝鲜人迁入中国及对中国边疆的开发32-35
2.1.1 朝鲜人的迁入概述32-33
2.1.2 朝鲜人对中国东北边疆地区的农业开发33-35
2.1.2.1 朝鲜人对中国东北旱田农业的开发33-35
2.1.2.2 朝鲜人对中国东北水田农业的开发35
2.2 朝鲜人村落及聚居地的形成35-45
2.2.1 “间岛问题”和中日《图们江中朝边务条款》及朝鲜人的大批迁入36-38
2.2.2 “9.18”以前日帝对朝鲜人的残酷剥削和朝鲜人的流动38-42
2.2.3 “9.18”事变至解放前在东北朝鲜人的社会状况及其人口分42-45
2.2.3.1 “9.18”事变后日伪奴役下的朝鲜人42-43
2.2.3.2 “7.7”事变后日本对朝鲜人的法西斯统治43
2.2.3.3 “8.15”光复前朝鲜人聚居地的形成43-45
2.3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45-59
2.3.1 解放前各历史时期朝鲜人的社会状况概述45-47
2.3.1.1 清朝时期45
2.3.1.2 民国时期45-46
2.3.1.3 日伪时期46
2.3.1.4 解放战争时期46-47
2.3.2 朝鲜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用和贡献47-51
2.3.2.1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朝鲜人的贡献47-49
2.3.2.2 抗日战争时期朝鲜人的贡献49
2.3.2.3 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人的贡献49-51
2.3.3 中国共产党对朝鲜人实行的民族政策与朝鲜族的形成51-59
2.3.3.1 中国少数民族概念的出现及使用51-52
2.3.3.2 中国共产党承认朝鲜人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52-56
2.3.3.3 中国共产党把朝鲜族当作肩负双重使命的少数民族56
2.3.3.4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反日”政策56-57
2.3.3.5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朝鲜族自治地方57
2.3.3.6 中国朝鲜族为中国少数民族的法律再确认57-59
第三章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体系与朝鲜族59-76
3.1 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与朝鲜族的国民归属感59-62
3.1.1 中华民族意识59-60
3.1.2 多国籍民族意识和同国籍民族意识60-61
3.1.3 中国朝鲜人的国民归属感61-62
3.1.3.1 “一国一党”原则和抗日战争时期朝鲜人的独立活动61-62
3.1.3.2 朝鲜人国籍、公民权问题的解决62
3.2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朝鲜族的政治法律地位62-68
3.2.1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62-67
3.2.1.1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62-63
3.2.1.2 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63-67
3.2.2 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政治法律的确立67-68
3.3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朝鲜族社会地位的根本性变化68-72
3.3.1 确立中国朝鲜族社会历史地位的依据69-70
3.3.2 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70-71
3.3.3 朝鲜族建立民族自治地方71
3.3.4 朝鲜族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71-72
3.4 中国的发展与朝鲜族的发展72-76
3.4.1 土地改革与朝鲜族的发展72-73
3.4.2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朝鲜族的经济发展73-74
3.4.3 改革开放与朝鲜族社会变化74-76
第四章 中国社会转型期朝鲜族社会的变迁76-126
4.1 朝鲜族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朝鲜族社会的变迁76-89
4.1.1 中国共产党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措施76-77
4.1.1.1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76-77
4.1.1.2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和措施77
4.1.2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77-88
4.1.2.1 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状况78-79
4.1.2.2 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增长79-83
4.1.2.3 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83-85
4.1.2.4 工业结构的变化85
4.1.2.5 农业结构的变化85-86
4.1.2.6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86-87
4.1.2.7 对外贸易事业的变化87-88
4.1.3 经济结构变化对朝鲜族社会带来的影响88-89
4.2 朝鲜族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朝鲜族社会的变迁89-101
4.2.1 中国人口管理制度的法规和机构89-91
4.2.1.1 计划生育基本法规与组织结构89
4.2.1.2 人口流动管理制度89
4.2.1.3 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89-90
4.2.1.4 中国人口结构及其特点90-91
4.2.2 朝鲜族的人口结构及其特点91-96
4.2.2.1 朝鲜族人口的数量结构91-93
4.2.2.2 朝鲜族人口的性别结构93-95
4.2.2.3 朝鲜族人口的年龄结构95
4.2.2.4 朝鲜族人口的文化结构95-96
4.2.3 朝鲜族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96-101
4.2.3.1 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情况96-98
4.2.3.2 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原因98-99
4.2.3.3 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对朝鲜族社会的影响99-101
4.3 朝鲜族就业结构的变化与朝鲜族社会的变迁101-112
4.3.1 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战略101-103
4.3.1.1 城镇失业人口激增的原因分析101-102
4.3.1.2 失业与下岗102-103
4.3.1.3 中国的就业优先战略103
4.3.2 朝鲜族的就业结构及其特点103-107
4.3.2.1 朝鲜族劳动人口的行业及其职业结构103-106
4.3.2.2 朝鲜族就业结构106-107
4.3.3 延边地区劳动就业情况分析107-112
4.3.3.1 宏观分析107
4.3.3.2 微观分析107-111
4.3.3.3 边地区劳动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11-112
4.4 朝鲜族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动与朝鲜族社会的变迁112-122
4.4.1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及其特点112-114
4.4.1.1 解放前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112-113
4.4.1.2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113
4.4.1.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113-114
4.4.2 中国农村管理及其组织的变化114-116
4.4.2.1 改革开放前农村管理概述114-115
4.4.2.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5-116
4.4.2.3 家庭承包经营116
4.4.3 延边朝鲜族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116-121
4.4.3.1 20世纪50年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116-118
4.4.3.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118-120
4.4.3.3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120-121
4.4.4 朝鲜族传统家庭的变化121-122
4.5 朝鲜族观念意识的变化与朝鲜族社会的变迁122-126
4.5.1 迁移时期朝鲜族维持固有传统文化122-123
4.5.2 日伪时期朝鲜族的价值观念及其变化123
4.5.3 社会主义时期朝鲜族价值观念的变化123-126
第五章 中国发展战略与朝鲜族经济、社会发展126-174
5.1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朝鲜族农村经济发展126-144
5.1.1 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126-130
5.1.1.1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26-127
5.1.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127-128
5.1.1.3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128-129
5.1.1.4 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129-130
5.1.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130-131
5.1.2.1 加速发展战略130
5.1.2.2 可持续发展战略130-131
5.1.2.3 科教兴国战略131
5.1.3 “三农”问题出现及中国朝鲜族农村现状131-135
5.1.3.1 “三农”问题的提出131-132
5.1.3.2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132-133
5.1.3.3 城乡统筹发展方向133-134
5.1.3.4 朝鲜族农村现状分析134-135
5.1.4 延边朝鲜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135-140
5.1.4.1. 延边“三农”经济运行态势135-138
5.1.4.2 延边地区“三农”经济运行情况的评价138
5.1.4.3 延边“三农”存在的问题138
5.1.4.4 延边“三农”发展的基本思路138-140
5.1.5 黑龙江省朝鲜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140-142
5.1.5.1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朝鲜族经济发展状况140-141
5.1.5.2 黑龙江省朝鲜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41-142
5.1.5.3 黑龙江省朝鲜族经济发展对策142
5.1.6 辽宁省朝鲜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142-144
5.1.6.1 辽宁省朝鲜族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142-143
5.1.6.2 辽宁省朝鲜族经济发展状况143
5.1.6.3 辽宁省朝鲜族经济活动发展所遇到的突出问题与症结143-144
5.1.6.4 辽宁省朝鲜族经济发展的对策144
5.2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与朝鲜族人口发展144-155
5.2.1 中国人口发展的未来趋势144-147
5.2.1.1 人口规模的变化态势145
5.2.1.2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趋势145-147
5.2.1.3 未来人口发展态势及相关问题147
5.2.2 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147-148
5.2.2.1 人口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147-148
5.2.2.2 人口发展战略目标148
5.2.2.3 人口发展战略的措施148
5.2.3 朝鲜族的人口发展148-155
5.2.3.1 朝鲜族人口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与发展148-149
5.2.3.2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2050年朝鲜族的人口发展预测149-150
5.2.3.3 解决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的对策150-155
5.3 中国教育、文化发展战略与朝鲜族教育、文化发展155-174
5.3.1 中国的教育状况与发展战略155-158
5.3.1.1 中国的教育管理155-156
5.3.1.2 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56-157
5.3.1.3 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157
5.3.1.4 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措施157-158
5.3.2 中国朝鲜族的教育状况及发展战略思考158-166
5.3.2.1 朝鲜族教育的历史回顾158-160
5.3.2.2 朝鲜族教育发展状况160-165
5.3.2.3 发展朝鲜族教育的战略思考165-166
5.3.3 中国的文化建设发展战略和政策166-169
5.3.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166-168
5.3.3.2 中国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168-169
5.3.4 中国朝鲜族的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169-174
5.3.4.1 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文化169-170
5.3.4.2 延边朝鲜族发展文化事业的成功经验170-171
5.3.4.3 延边朝鲜族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71-172
5.3.4.4 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战略172-174
第六章 全球化与朝鲜族的未来174-199
6.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对中国朝鲜族发展的影响174-185
6.1.1 多边安全合作与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再构筑174-175
6.1.1.1 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双重性:机会与挑战174-175
6.1.1.2 冷战性安全和合作性安全175
6.1.2 东亚经济模式的特征及亚太经济秩序的探索175-177
6.1.2.1 政府主导、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战略及其后果176
6.1.2.2 亚太地区持续增长与区域经济合作176-177
6.1.3 中国东北对东北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作用177-179
6.1.3.1 后冷战时期中国东北在地缘政治领域所处的地位177-178
6.1.3.2 南北韩和解机制的构筑及其合作的成果178-179
6.1.3.3 朝鲜族在南北韩对话中的作用179
6.1.4 东北亚环境对韩民族发展的影响179-185
6.1.4.1 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韩民族的战略优势180-182
6.1.4.2 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韩民族的战略机遇182-185
6.2 韩国对中国朝鲜族社会发展的影响185-196
6.2.1 韩中关系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185-187
6.2.1.1 经济关系186-187
6.2.1.2 领事关系187
6.2.1.3 发展展望187
6.2.2 延边同韩国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展望187-191
6.2.2.1 延边同韩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展望188-189
6.2.2.2 韩国企业对延边的投资现状及展望189-190
6.2.2.3 延边与韩国旅游业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190-191
6.2.3 韩国人进入中国与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变化191-196
6.2.3.1 “韩国风”对朝鲜族社会的影响191-192
6.2.3.2 延边朝鲜族出国及其海外劳务的动向192-195
6.2.3.3 韩国的《在外同胞法》对朝鲜族社会的影响195-196
6.3 挑战与应战:朝鲜族的未来196-199
6.3.1 朝鲜族社会面临的问题196-197
6.3.2 走进朝鲜族--未来的朝鲜族197-199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99-206
7.1 结论199-200
7.2 政策及学术建议200-206
参考文献206-213
一、 中文著作类206-209
二、 中文论文类209-210
三、 韩文参考文献210-211
四、 英文参考文献211-213
附录213-246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13-222
二、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222-230
三、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朝鲜族关联资料230-246
后记246-2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春江;吴磊;;[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东春;[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耿志刚;[D];延边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海亮;[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4期
吴钦敏;[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良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陈建民;[J];阿拉伯世界;2002年04期
刘云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刘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赵江华;[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郭艳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何文尧;[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王仁永;[J];北京档案;1995年03期
宋伦;[J];北京党史;2002年02期
艾丹;;[J];北京党史;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冬梅;;[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任全礼;;[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秦宣;;[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周新城;;[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胡建川;;[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宋林飞;;[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爱茹;熊华源;;[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先俊;胡倩燕;;[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易本钰;王亚平;;[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占魁;[D];兰州大学;2010年
秦伟江;[D];南开大学;2010年
李丹;[D];南开大学;2010年
蓝波涛;[D];西南大学;2011年
王怀强;[D];南京大学;2011年
龚霄侠;[D];兰州大学;2011年
徐占元;[D];兰州大学;2011年
韩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马爱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李滔;[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博;[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覃志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包国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姜茂坤;[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刘浩然;[D];吉林大学;2011年
田博;[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婷;[D];内蒙古大学;2011年
赵磊;[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姜建强;[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周小洋;[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勇;[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马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姜国峰;王明春;朱红;;[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吴连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孙岿;;[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徐凤晨;[J];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1期
赵英兰;[J];东北亚论坛;2004年05期
张玉山;;[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李辉;;[J];东北亚论坛;2007年02期
金香;[J];当代韩国;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玉雪;[D];复旦大学;2003年
衣保中;[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范立君;[D];浙江大学;2005年
付春;[D];复旦大学;2005年
姜龙范;[D];延边大学;1999年
李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林哲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钟洙;[D];延边大学;2004年
赵春虎;[D];延边大学;2005年
于辉;[D];延边大学;2008年
孙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立文;[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金喜成;[J];满族研究;1996年01期
金炳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瞿健文;[J];今日民族;2005年03期
金泉;[J];当代韩国;1995年01期
刘智文;[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2期
王立中;[J];中国食品;1998年07期
李秀东;[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4期
金光世,郑洪波,李万洙;[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康基柱;[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兴吉;李天民;;[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李弢;;[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Michael Alexander McR;[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国际合作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刘啸霆;;[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臧乃康;;[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修春亮;;[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臧乃康;;[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崔乐泉;;[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张定贵;;[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徐诚;寿杨宾;;[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凤真;[N];中国民族报;2004年
;[N];延边日报;2005年
赵洪亮;[N];延边日报;2005年
相世和;[N];中国民族报;2001年
阮凤文 首席记者
孟宝林;[N];牡丹江日报;2011年
乔振友;[N];中国民族报;2004年
崔盛;[N];中国民族报;2003年
本报记者 李建平;[N];中国教育报;2004年
;[N];图们江报;2011年
车铁范;[N];中国档案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庆植;[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刘智文;[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赵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金真迪;[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周从标;[D];武汉大学;2004年
孙浩然;[D];山东大学;2005年
崔婷;[D];山东大学;2006年
姜海南;[D];暨南大学;2007年
许太明;[D];复旦大学;2008年
邝艳湘;[D];外交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靖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朴玉兰;[D];延边大学;2012年
姜哲荣;[D];延边大学;2012年
崔玉兰;[D];延边大学;2010年
李英子;[D];延边大学;2001年
裴洪淑;[D];延边大学;2004年
刘昕朋;[D];延边大学;2010年
吴卫卫;[D];山东大学;2006年
刘维华;[D];黑龙江大学;2006年
徐小明;[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止乱倒垃圾的标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