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时期的"焦裕禄精神

眉山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1版:要闻
&&&&&&&&&&
用务实行动 践行新时期焦裕禄精神
——访中共彭山县委书记蔡刚
&&近日,市委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暨弘扬焦裕禄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如何用务实行动,践行新时期焦裕禄精神?3月28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共彭山县委书记蔡刚。&&记者: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您如何理解和看待焦裕禄精神?&&蔡刚:我认为,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干事情;二是敢担当、不言败,带头冲在前;三是善于抓本质、找关键,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四是为官而不当官,没有官架子,不搞特殊化。&&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用心联系服务群众,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最好体现。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尽管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根本工作方法没有变,我们党要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坚持和弘扬这种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讲,焦裕禄精神现在不过时,再过50年不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记者:结合彭山县实际,您认为该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蔡刚:弘扬焦裕禄精神永远没有终点,同样是县委书记的我,将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群众看到我们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实际成效让群众真正满意。&&一是真正地植根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把34万彭山人的满意摆在第一位。切实履行好县委书记的职责,深入到群众中去听声音,说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办群众愿意看、看得见的事,把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点子上。&&二是简约做人,聚心做事。把心思放在干事上,只要群众真正欢迎,就敢于担当;只要对彭山今天有利,就勇于破难;只要对彭山的未来发展有利,就敢于决断,放手实践。近年来,彭山发展快,新情况新问题多,怎么解决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更要发扬焦裕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破难,冲锋在前。&&三是全心谋发展,扎实抓民生。焦裕禄当年的主要任务是治沙、治水、治碱,征服自然灾害,拔掉兰考穷根子。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满意,我们唯有不去折腾,实实在在地干,千方百计去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彭山广大的老百姓。&&(本报记者 余毅)
Copyright 眉山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洛阳人民广播电台主办   今天: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更新时间: 10:12:13
日前,多家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我市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的先进事迹。&&& 6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焦点访谈》栏目,以“生命的‘动能’”为题,通过同事、家人的讲述,还原了杨奎烈生前的点点滴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和《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也先后播发关于杨奎烈事迹的报道。中广网刊发了该稿件的文字版。新华社在“时代先锋”栏目中播发长篇通讯,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等网站也先后予以转载。&&& 本期《今日关注》,我们和大家回顾一下杨奎烈。 &&& 2008年年初,中信重工公司党委研究让杨奎烈担任能源公司的经理,一些领导心里还有些不踏实。一方面,杨奎烈不是学动能的,属半道出家;另一方面,他并未全面主抓过技术工作。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些忧虑和担心是多余的。&&& 动能供应知识复杂,涉及水、电、风、气,承担着为工业生产“输血”的重任。在大学,动能管网建设是一门相当复杂的专业。对于只读了3年企业职工大学管理专业的杨奎烈来说,尽快从外行变成内行是当时最大的挑战。他自信“专业技术是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的”,一有空就钻研专业书籍,日常施工中不懂就问,最终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杨奎烈的进取精神感染了周边的人,他“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口头禅也成为很多工友的座右铭。&&& 中信重工总经理任沁新说,奎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用心上心,对能源供应系统了如指掌;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巡视、铺设管网、抢修管网,他在脑海中建立了公司的管网图,成为动能系统的专家,“新重机”工程中的能源工程,都是听取了他的建议后建设的。&&& 杨奎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最终成长为公司动能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创造性地提出“氧气内外联供”理念,提高了炼钢供氧和焊接供氧的可靠性,每年为企业节约氧气费用90万元;他向公司建议利用“峰谷电价”,降低炼钢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约电费200多万元;他主持建成了动能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使公司动能调度一跃成为中原地区企业能源调度的标杆;在重铸铁业供电布局上,他不拘泥现有模式,创新思维,勇于突破,新增SVC动态补偿装置,使供电系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了远程控制、经济运行。 &&& 就这样,杨奎烈带领能源团队创造了电气安装上的一个个奇迹,使企业供电能力提高了2.3倍,公司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产、效益大幅提升,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杨奎烈知道,自己能量再大,也只是一个人,干好工作要靠大家,因此他非常注意调动其他工友的积极性。&&& 杨奎烈去世后,人们从他的办公室里找到了8本从未中断记录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即便过年也不例外。他的行动轨迹经常是两点一线:家庭、单位,单位、家庭。&&& 在这些工作日志中,还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和一个个工人的名字。他们都是能源公司的困难职工或者家属。每一个电话号码或人名后面,都藏着一个感人故事。&&& 这里有几条他记于2008年的日志内容。&&& 号:他在日志中写道,计时工,可以及时转正,留住人才。尤其对于铆、焊工,公司人事部应该有特殊政策。&&& 号,日志这样写:王向东,35岁,爱人没有工作,女儿7岁,还有老母亲瘫痪在床。&&& 号:他在日志中写道,夏玉明,男,48岁,于1977年参加工作,钢一车间钳工,第一批下岗。&&& 提起杨奎烈,能源供应公司制氧运行班工人刘胜利声音哽咽着说:“你能想象一个公司领导礼拜天骑自行车,去医院看望一个工人的母亲吗?”&&& 地处厂区西北角的高压间一直没有暖气,十几名职工在此值守,冬天滴水成冰,冷得人待不住。为高压间装上暖气,需建一条两公里长的暖气管道,一些人说不划算,但杨奎烈说:“企业发展的目标不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得更好吗?”&&& 企业在改造重型清理跨的时候,操作者窝在狭小空间内作业,进场施工前,杨奎烈总是把所有作业点逐一检查一遍,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让大家上岗操作。空压站噪音大、温度高,他申请公司为空压站职工建立了隔音室、安装了空调。&&& 每年的职工体检,杨奎烈都十分惦记大家的体检结果,尤其是对查出疾患的同志,他都会非常认真地询问详情,催促医治,并交代职工所在部门领导多加关注,安排工作时适当照顾。&&& 能源供应公司工会主席孙锡峰回忆说,在杨奎烈办公桌的抽屉里,放在最上面的,是54个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而压在最下面的,却是他自己的空白体检表。同事们曾不止一次地劝他,抽个时间去体检一下,可是忙碌的杨奎烈总是说,下一次吧,等有时间了,好好去检查一下。然而,直到他病倒在岗位上,也没有抽出时间去检查身体。&&& 杨奎烈给人的印象总是衣着整洁,在58年的生命里,他始终坚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公司进行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时,需要购进大量设备,不少客户都急于结识他。一天,一位客户来访,临走时说他有几本书明天让人捎给杨奎烈。第二天,果真有人送“书”来了。杨奎烈打开纸包一看,全是百元面额的钞票。送“书”人转身要走,杨奎烈把他叫住:“你立即把钱拿走,不然我就报警了!”来人无奈,只好拿走了。&&& 多年来,杨奎烈负责的项目工程和物资采购价值超过亿元,但他没有从中为自己谋取过一分一毫。全家人一直挤在仅有5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房子里。在这套小房子里,看不到任何能谈得上奢侈的物件。&&& 杨奎烈唯一的儿子在北京打工,因为回到洛阳照顾重病的父亲还失去了工作。&&& 一个人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最惦念的应该是家人,但是,杨奎烈始终没有向组织提出照顾一下自己的儿子。杨奎烈的妻子是中信重工铸锻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最早一批下岗,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动用身边的资源为妻子谋求一个好一点的工作。&&& 今年2月27号,杨奎烈在弥留之际交代家人:“所有亲属不得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后事从简,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要给组织找麻烦。”&&& 杨奎烈走后,同事们为他整理遗物时,看到办公桌上有一个私人便笺簿,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等自勉的话语。&&& 靠墙的书柜里,一本显然是经常翻看的书斜靠在一堆资料边,书名是《责任心是金》。&&& 50年前,从中信重工公司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走出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 50年后,杨奎烈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为焦裕禄的精神丰碑增添了新的光彩。&&& 如今,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近万名中信重工公司职工像杨奎烈一样,一腔忠诚,务实重干,锐意进取,拼搏奉献!&&& 学习杨奎烈不仅在中信重工有现实意义,在洛阳市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也有将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像杨奎烈那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探索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开发新技术,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能够讲出独立的观点,提出超前的思路,拿出切实的意见。学习杨奎烈,就要像他那样关心他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学习杨奎烈,要学习他清清白白做人,不谋个人私利,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上一条新闻: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生 活 服 务
Copyright @2006.06 洛阳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号:1606139 地址:洛阳市九都路67号 电话:55780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追记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原党委书记、经理杨奎烈
  杨奎烈(左一)去世前28天仍在病房坚持研究工作。孙锡峰 摄
杨奎烈(左一)去世前38天来到制氧机安装现场。 孙锡峰 摄&&□本报记者&&常文征&&本报通讯员&康留国&&日,第16场杨奎烈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洛阳一拖报告厅举行。3个多小时里,杨奎烈生前同事、同学和战友,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再现了杨奎烈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的高尚情操,震撼心灵的感动盈满宽敞的报告厅,不时有人抬手擦去眼角的泪水……&&“工厂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对工厂的爱,是从根上生出来的……”&&——他用生命诠释爱岗敬业的真谛&&日下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供应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杨奎烈突然昏倒在办公桌前。他立即被送进了解放军第150医院,彩超和CT检查结果让医生们惊呆了——腹腔中的肿瘤正在出血,肝脏几乎全被癌细胞侵蚀,肺部也出现癌化现象,医生诊断已是肝癌晚期。&&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杨奎烈却无论如何不愿就此躺下。在他心里,厂区里那个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车间,那条笔直的焦裕禄大道,那尊庄严的焦裕禄塑像,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杨奎烈曾经无数次伫立在焦裕禄塑像前沉思。他常说:“走在焦裕禄大道上,深深地感受到工厂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对工厂的爱,是从根上生出来的。”自1978年跨入中信重工的大门,34年来,他从普通工人到动能车间党支部书记,气体厂厂长,能源供应公司工会主席,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始终如一地把企业置于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无怨无悔地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心血汗水。&&“拼命三郎”是同事们对杨奎烈的一致评价。进入新世纪,中信重工开始了“二次创业”,在中信重工建设“新重机”工程的初期,杨奎烈几乎每晚都在工地上打地铺,一边指挥工程,一边用相机记录下工程进展情况。每次出差,杨奎烈总选择周五下午出发、周日赶回,这样就不会耽误周一上班。“去南京考察动能监控系统设备,我们一路狂奔,连看了4个厂家,3天就打了个来回。”与他一起出过差的同事,都有过类似吃不消的“痛苦经历”。&&&作为企业“大动脉”的管家,杨奎烈时常“枕戈待旦”,在他随身的包里总是装着望远镜,从生产厂区到家属区,几乎每天都要巡视一遍管网。尤其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夜晚,他更要绕着厂区的管线路径走一走、查一查,因为这个时候能源管网最容易出事故;酷暑难当的盛夏午后,他也要顺着厂区的输电线路转一转、看一看,因为这个时候配电动力最容易出故障;每当遇到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动能供应现场的角角落落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因为他不愿让任何微小的纰漏影响正常生产。&&危难之际见忠诚。1998年前后,是企业改革最艰难的时期,公司曾连续19个半月发不出工资,杨奎烈定居国外的兄弟多次劝他到国外发展,但他不为所动。不管企业产权、经营机制如何变换,他始终对企业不离不弃,兢兢业业,坚守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在“新重机”工程中,供电是重中之重。不通电,重型冶铸工部就出不了钢;出不了钢,重型锻造工部18500吨油压机关键件就造不出来。一环套着一环,每一环都是“硬骨头”。杨奎烈为此几乎天天泡在工地。现场路径复杂,他在沟沟坎坎、高压线间和电控柜间忙忙碌碌,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位于宜阳县的“新重机”工程重铸铁业工部供电施工也是一场硬仗。寒冬腊月,杨奎烈在现场步测线路方案。怎样尽量少占耕地?怎么为企业节约资金?每条线路正式敷设前,他都要沿着走向从现场到电厂来回走三四趟。送电前夕,深更半夜了他还在工地。“今天不走了,和弟兄们凑合一宿”。眼前是一片河滩地,没有民房,他就和几个员工住高压间;没有床,地上铺张硬纸板挨到天明……&&&5年时间里,伴随着以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标志的&“新重机”这个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装备工程的投用,杨奎烈和他的能源公司团队也打赢了能源供应的一场又一场硬仗:敷设高压电缆13900余米,总重近8万公斤;安装设备119台(套);建成省内容量最大的110KV等级“中信变电站”,企业供电能力提高2.3倍;102高压间及时投用,18500吨油压机大件合浇顺利完成……&&在他生命的最后287天,杨奎烈心里仍始终装着企业,装着工作。医院小小的病房成了他的临时工作室,他和同事们达成默契:来看望他时必须带着工作材料,只谈工作,不谈其他!公司日志显示,在这287天里,他参加公司安全工作会议次数有12次以上,前往工地现场100多次,平均每天接打业务电话20次以上。病危后,他用拳头抵着肝部,在同事的搀扶下,一步一挪地走进会议室参加能源公司的生产会,直到安排完煤气切换工作才离开……&&2012年春节前后,从兔年除夕到龙年大年初十,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第47天到38天的十天内,杨奎烈先后6次“偷溜”出医院,乘出租车赶到公司制氧安装现场,指导设备安装,看望奋战在一线的职工。他说:“人活着不工作,活着还有啥意义?不让我干工作,我比死还难受!”&&在他去世前6天,与杨奎烈既是同事又是同学的公司董事长任沁新再次去看望他。有着30年手足之情的任沁新握住他的手问:“奎烈,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他虚弱地摇摇头:“我没有任何个人的遗憾,就是不能再跟大家一起干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越是危急险要的现场,越是少不了他坚定的身影&&中信重工重要危险源共有59个,能源公司就占了16个。除了保证全厂生产所需的动能供应,能源公司保障安全的任务也异常艰巨,杨奎烈肩上担子的分量可想而知。&&2008年4月的一天下午,一辆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出了公司九号门沿洛阳市区衡山路驶去,由于货件超高,将横跨衡山路通往中信重工的一拖煤气管道撞破。一时间煤气大量泄漏,情况十分危急。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杨奎烈靠前指挥:警戒、疏散人员、安排堵漏有条不紊。由于破口较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煤气味,现场人员随时都有中毒的危险,杨奎烈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时时提醒抢险人员注意安全,戴好防毒面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完成了堵漏抢险,避免了一场灾难。事后,面对家人的嗔怪,杨奎烈说:“能源供应发生险情时,我们要不顾安危去处置,这是能源人的责任。”&&“新重机”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工程。敷设比胳膊还粗的电缆,需要20多人人拉肩扛步调一致地在地沟中上上下下。每次,杨奎烈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电缆一次次硌破了肩膀。一旦发现电缆方向稍微走偏,他立刻要求重来。他对大伙儿说:“我比你们还急,但这埋在地下的电缆不能有丝毫马虎,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不能留遗憾!”顶着严寒、冒着酷暑,杨奎烈和工人们硬是一寸一寸地为企业敷设出了一条14公里长的“电力动脉”。&&&&每到关键时刻,杨奎烈都是职工们依靠的“主心骨”。日汶川地震发生时,手机通讯一度中断。当班调度员周芸指挥各站房紧急处置完毕后,正苦于无法向杨奎烈汇报工作时,突然,电话铃响了。来电显示是经理办公室的座机号码。周芸愣住了:此时此刻,杨奎烈竟冒着危险仍在办公室坐镇指挥。&&当职工们都疏散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后,杨奎烈却在一个站房一个站房地巡视。尤其是丙烷站、空压间、锅炉房和输配电车间,都是地震中最危险的地方。杨奎烈每进入一个站房,先查看设备有无异常,然后询问负责人采取了哪些紧急处置措施,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放心离开。&&&周芸说,杨经理的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给惊慌失措的职工吃了一颗“定心丸”。&&“专业技术是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的”&&——他从门外汉成长为动能系统的行家里手&&2008年年初,中信重工公司党委研究让杨奎烈担任能源公司的经理,一些领导心里还有些不踏实。一方面,杨奎烈不是学动能的,属半道出家;另一方面,他并未全面主抓过技术工作。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些忧虑和担心是多余的。&&动能供应知识复杂,涉及水、电、风、气,承担着为工业生产“输血”的重任。在大学,动能管网建设是一门相当复杂的专业。对于只读了3年企业职工大学管理专业的杨奎烈来说,尽快从外行变成内行是当时最大的挑战。他自信“专业技术是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的”,一有空就钻研专业书籍,日常施工中不懂就问,最终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杨奎烈的进取精神感染了周边的人,他“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口头禅也成为很多工友的座右铭。&&任沁新说,奎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用心上心,对能源供应系统了如指掌;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巡视、铺设管网、抢修管网,他在脑海中建立了公司的管网图,成为动能系统的专家,“新重机”工程中的能源工程,都是听取了他的建议后建设的。&&杨奎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最终成长为公司动能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创造性地提出“氧气内外联供”理念,提高了炼钢供氧和焊接供氧的可靠性,每年为企业节约氧气费用90万元;他向公司建议利用“峰谷电价”,降低炼钢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约电费200多万元;他主持建成了动能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使公司动能调度一跃成为中原地区企业能源调度的标杆;在重铸铁业供电布局上,他不拘泥现有模式,创新思维,勇于突破,新增SVC动态补偿装置,使供电系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了远程控制、经济运行。&&&就这样,杨奎烈带领能源团队创造了电气安装上的一个个奇迹,使企业供电能力提高了2.3倍,公司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产、效益大幅提升,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关心员工是领导干部的本分……”&&——他心里装着职工的冷暖安危&&杨奎烈去世后,人们从他的办公室里找到了8本从未中断记录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即便过年也不例外。他的行动轨迹经常是两点一线:家庭、单位,单位、家庭。&&在这些工作日志中,还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和一个个工人的名字。他们都是能源公司的困难职工或者家属。每一个电话号码或人名后面,都藏着一个感人故事。&&这里有几条他记于2008年的日志内容——&&“日:计时工,可以及时转正,留住人才。尤其对于铆、焊工,公司人事部应该有特殊政策。”&&“日:王向东,35岁,爱人没有工作,女儿7岁,还有老母亲瘫痪在床……”&&“日:夏玉明,男,48岁,于1977年参加工作,钢一车间钳工,第一批下岗(夫妻双方下岗)。”&&提起杨奎烈,能源供应公司制氧运行班工人刘胜利声音哽咽着说:“你能想象一个公司领导礼拜天骑自行车,去医院看望一个工人的母亲吗?”&&在杨奎烈的心中,装着太多的企业利益和职工情谊。&&地处厂区西北角的高压间一直没有暖气,十几名职工在此值守,冬天滴水成冰,冷得人待不住。为高压间装上暖气,需建一条两公里长的暖气管道,一些人说不划算,但杨奎烈说:“企业发展的目标不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得更好吗?”&&企业在改造重型清理跨的时候,操作者窝在狭小空间内作业,进场施工前,杨奎烈总是把所有作业点逐一检查一遍,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让大家上岗操作。空压站噪音大、温度高,他申请公司为空压站职工建立了隔音室、安装了空调。&&每年的职工体检,杨奎烈都十分惦记大家的体检结果,尤其是对查出疾患的同志,他都会非常认真地询问详情,催促医治,并交代职工所在部门领导多加关注,安排工作时适当照顾。&&能源供应公司工会主席孙锡峰回忆说,在杨奎烈办公桌的抽屉里,放在最上面的,是54个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而压在最下面的,却是他自己的空白体检表。“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劝他,抽个时间去体检一下,可是忙碌的杨经理总是说,‘下一次吧,等有时间了,我会好好去检查一下。’”然而,直到他病倒在岗位上,也没有抽出时间去检查身体。&&“共产党员就该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他用行动印证了党性的纯洁和道德的高尚&&杨奎烈给人的印象总是衣着整洁,在58年的生命里,他始终坚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公司进行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时,需要购进大量设备,不少客户都急于结识他。一天,一位客户来访,临走时说他有几本书明天让人捎给杨奎烈。第二天,果真有人送“书”来了。杨奎烈打开纸包一看,全是百元面额的钞票。送“书”人转身要走,杨奎烈把他叫住:“你立即把钱拿走,不然我就报警了!”来人无奈,只好拿走了。&&多年来,杨奎烈负责的项目工程和物资采购价值超过亿元,但他没有从中为自己谋取过一分一毫。全家人一直挤在仅有5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房子里。在这套小房子里,看不到任何能谈得上奢侈的物件。&&杨奎烈唯一的儿子在北京打工,因为回到洛阳照顾重病的父亲还失去了工作。&&一个人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最惦念的应该是家人,但是,杨奎烈始终没有向组织提出照顾一下自己的儿子。杨奎烈的妻子是中信重工铸锻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最早一批下岗,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动用身边的资源为妻子谋求一个好一点的工作。&&今年2月27日,杨奎烈在弥留之际交代家人:“所有亲属不得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后事从简,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要给组织找麻烦。”&&杨奎烈走后,同事们为他整理遗物时,看到办公桌上有一个私人便笺簿,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等自勉的话语。&&靠墙的书柜里,一本显然是经常翻看的书斜靠在一堆资料边,书名是《责任心是金》。&&50年前,从中信重工公司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走出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50年后,杨奎烈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为焦裕禄的精神丰碑增添了新的光彩。&&如今,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近万名中信重工公司职工像杨奎烈一样,一腔忠诚,务实重干,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在加快中原崛起的征途中奋力前行!③5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什么是新时期的“焦裕禄”?习近平提6大标准
原标题:什么是新时期的“焦裕禄”?习近平提6大标准
如何当好新形势下的县委书记?合格的县委书记是啥样?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被媒体称为“四有”标准。
那么,啥是“四有”,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还有啥具体标准?人民网记者对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进行梳理,发现习近平在座谈时的讲话透露了至少6条具体准绳。
执行民主集中制
要守住底线,还要当好“班长”
习近平说,县委书记是领导班子的一班之长,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把“班长”当成家长。从按程序决策、不搞个人专权,到善于增进团结、集中智慧,要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习近平同时提醒,讲团结不是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委书记许明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习总书记对县区委书记寄予厚望,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守住这些底线。
心中有党、对党忠诚
“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主要看这一条”
座谈会上,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委书记林健东说,县委书记一定要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绿色发展的铺路石、体察民情的大脚掌、地方团队的领头雁、作风建设的打铁匠。
习近平对他总结出的这几句表示肯定,并提出“四有”标准。其中,关于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着重阐释。“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他说。
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
“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
吉林省伊通县委书记孙立荣发言说,做县委书记责任大、任务重、压力大。习近平回应说,的确是这样,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有担当。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
芝麻官、千钧担。“党把干部放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习近平说,“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风趣的话语引来大家的笑声。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裕禄精神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