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和肢体都有残疾儿童该办那种残疾证查询

肢体残疾证办成了智力残疾 如何更改证件类型? 
东南网漳州9月26日讯(本网记者 王亚男 见习记者 郭钰婷)日前,漳浦县的何先生打进东南网新闻热线说到:“我朋友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其亲戚帮他办残疾证的过程中,不小心办成了智力残疾证,导致我的朋友找不到工作。现在,朋友想修改这个残疾证,不知道该怎么做。”
何先生求助于东南网漳州站,希望能得到更为简便的更改过程。就此事,记者联系了漳浦县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修改残疾类型,需要残疾人本人带着残疾证到市医院或县医院重新进行残疾鉴定,然后带着残疾证、身份证以及本人2寸照片,到户籍所在地残联填写申领残疾证表格,重新办理残疾证即可。
责任编辑:王佳佳
【字号 大 中 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肢体残疾儿童现状及预防探讨
日 10:35:40 Tuesday&&
作者:华文哲&&&&作者单位:700000 甘肃兰州,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增多,我国残疾人口的数量增加了,2000年统计我国现有肢体残疾儿童约43.4万人,残疾预防已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迫切任务,重视加强围产期保健技术,对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因素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可阻止并减轻肢体残疾的发生、发展。建立规范的社区培训基地,大力培养社区康复骨干,普及康复治疗技术、顺利实施脑瘫贫困儿童肢体康复项目等是预防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肢体残疾儿童;预防探讨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日我国各类残疾人数为8296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12万人,居各类残疾的第一位[1] 。与1987年调查相比,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残疾类别结构也发生改变,肢体残疾的现患率大幅增加,这些变化的因素可能与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等疾病的增多有关。
  2001年全国首次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显示,0~6岁残疾儿童现患率为1.36%,其中肢体残疾0.424%,综合残疾现患率为0.316%。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推算我国肢体残疾儿童约43.4万人。
  残疾预防已是当前最急迫的任务,它不仅影响着我国人口素质,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居我国肢体残疾首位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虽没有降低,但人们对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开始广泛关注,干预网络已经广泛深入社区,且随着康复医学近20年发展,脑血管病后早期康复,可减轻残疾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加入近几年自然灾害所致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患者的增加,卫生部要求在2010年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必须建立康复医学科,开展针对各类残疾的医学康复。康复医学在医学各领域的发展已被人们逐渐认识。脑瘫作为儿童肢体残疾重要原因[2],这几年随着优生优育的开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98年,我国0~6岁脑瘫发病率为1.86&,且每年新增4.6万例[3]。随着围产期保健技术和新生儿救治技术的提高,脑瘫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减低。加之脑瘫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使脑瘫的早期诊断成为困难,尽管目前对脑瘫的治疗已由不治转为能治,但仍为难治,加上早期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而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又是预防脑瘫和减低脑瘫发生的关键。尤其是贫困山区及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对脑瘫的正确认识,致使大部分儿童失去了早期干预的最佳脑发育期。国内外大量的医学临床实践已证明早期干预可减少因早产、缺氧等高危因素所致的脑瘫发病率,提高高危儿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减轻残疾程度。针对我国肢体残疾数量增加的趋势,如何应对儿童肢体残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浅析儿童肢体残疾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1 儿童肢体残疾应以预防为主
  肢残儿童的一级预防工作直接影响着儿童肢残的发病状况,某些先天性疾病,不仅使儿童致残,而且通过遗传影响后代,直接影响人口素质。取消强制性婚检虽是我国婚姻法的一大进步,但因各地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尤其是贫困地区人口患先天遗传性疾病的几率却增加了。在全民基本素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保障我国出生人口质量,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提倡强制性婚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地方优生法控制人口出生质量。例如,甘肃省的地方优生法规定对精神上有残疾的人进行强迫流产和绝育。
  2 重视加强围产期保健技术
  对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因素婴幼儿,积极采用多种康复手段进行早期干预,阻止并减轻肢体残疾的发生、发展。国外研究也证实了对生物学高危因素儿的早期干预,对预防其智力伤残具有重要意义[4]。国内李勇[5]、贺湘英、鲍秀兰[6]等通过对早产儿、窒息儿的早期干预也说明了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和窒息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
  3 广泛普及肢体残疾儿童(脑瘫)的康复技术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脑瘫的认识,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发展,对脑瘫疾病的认识水平存在局限性,非常有必要使基层妇幼工作的普及面得以拓展,尤其是妇幼保健人员的康复理念,提高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4 大力培养社区脑瘫康复骨干,努力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脑瘫除导致肢体残疾外,还可以合并有语言、认知、智力等多重残疾,所以对脑瘫的康复应是全面的,同时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脑瘫儿童康复率、知晓率明显不足,加强社区康复人员的康复医疗指导水平,加大对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任务可能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在社区康复员的培养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建立了部分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基地,培养了一批社区康复骨干,使康复治疗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家庭。既节省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精神负担,为回归社会和家庭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因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为减少这种差距,在规范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强制性的要求,定期考核并作为资金配给的依据;同时对康复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定作为晋级标准等。
  5 积极保障脑瘫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专业发展和规范
  康复实践证明,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和早期教育是残疾儿童康复的关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此中央财政从年连续3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残疾儿童,并在全国范围内对0~6岁学龄前的各类残疾儿童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和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承担该项目的康复医疗机构,除了要认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外,还应该通过项目大力普及和推广脑瘫康复技术,并通过项目总结经验,发展和壮大康复机构的实力,规范康复服务的流程,使广大的残疾儿童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 赵邵杰,孙帅,王玉英,等.洛阳市0~18岁儿童肢体残疾的临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67-68.
  3 林庆, 李松,刘建蒙,等.我国六省(区)小儿脑瘫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中华儿科杂志,):613-615.
  4 Weiglas KN,Baerts W,Smrkovsky M,et al.Effects of biological factors o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very low weight children.Pediatrics,8-660.
  5 李勇,周晓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影响的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735-736.
  6 鲍秀兰,王丹华,孙淑英,等.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42-45.
  (编辑:文 泉)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论文写作技巧关注肢体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注肢体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卫生的目标和内容是不同的。在幼儿时期,心理卫生的目标是要保证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注意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塑造儿童最初的个性,培育儿童基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目标是针对身体健康的儿童而确立的,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可是,对身体有残疾并生活在正常儿童的教育环境中的孩子该如何进行教育呢?如何保证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心理和生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呢?自从遇到了范力――一名左手有残疾的孩子,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范力,男,四岁,是我班的一名残疾儿童。他一出生就没有左手,只有短短的一截前臂,属于先天性的肢体残疾。肢体残疾儿童的智力正常,因此,他们和正常儿童在身心需求方面并无差异,在教育上也应该和一般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他当成普通儿童一样进行教育,又要根据他的残疾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教育措施,以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   一、积极引导、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   刚开学时见到范力,他的断臂极大地激起了班上老师的母性和同情心。无论什么活动,老师都给予他与众不同的待遇:来到幼儿园,老师多抱一抱他;洗手后,老师帮他把毛巾挂上;吃饭时,老师把饭菜放在他的面前,有时还要喂喂饭;户外活动,老师也下意识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区分开来,容易摔跤的活动少参加,运动量少些;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无微不至。渐渐地,他做事不那么积极了,对于新事物,也不敢主动地去尝试;总是喜欢依赖老师,对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肯去做。   面对这种状况,班上老师及时调整措施,用普通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不再对他个别照顾。别人能做的事情,例如: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鞋袜等,我们要求范力努力去做。首先,我们利用一些故事,让他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知道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其次,我们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袜子。一般3、4岁的孩子穿袜子,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手有残疾的范力来说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自己先尝试用一只手来穿袜子。对于用惯双手的成人来说,真的很不习惯。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再手把手地教范力穿袜子。多少次,我们蹲在范力身旁,忍受着难闻的异味,不厌其烦地指导他学习穿袜子。其他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劝我们:“他的手都残废了,你们就帮他穿算了。”是啊,帮他做事既省事又方便,我们这么费心费力教他自己做事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要让范力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幼儿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还要帮助他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要他残而不废,为他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范力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会自己喝水、吃饭、洗手、洗脸,自理能力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二、鼓励孩子正视现实   由于范力身体有残疾,他的家长比一般的家长付出了更多的辛劳,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家长不愿让范力承受这种压力,去面对自己比其他孩子少一只手的现实。所以,当范力问起自己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时,家长总是以各种的理由敷衍他,让他以为这只手以后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我听话,这只手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摔跤时,他又幸灾乐祸:“你跌断手以后,也会像我这样了。”上楼梯时,他理所当然地走在女孩子这边:“因为我少了一只手嘛。”(为避免队伍拉得太长,小朋友是按男左女右分在两边一起上楼梯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取得共识,就是让范力面对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给范力讲一些现实中残疾人的故事,例如:无臂残疾人用脚代手,写字作画;肢体残疾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等,让范力增强信心,努力进行训练,使残疾的左臂和健康的手一样的好用。   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鼓励他尽量使用左臂,尽力去做,使自己做得和双臂健全的小朋友一样好。有一次,小朋友左手拿着一个装着塑料水果的勺子在走蒙氏线。这就要求小朋友不但要拿稳勺子避免水果掉下来,还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只见范力用右手把勺子柄往断臂放,左断臂努力想要夹住勺子柄,开始总是夹不稳,不是勺子没夹住,就是夹住了勺子而水果又掉下来了。我们没有让他换右手拿勺子,因为我们想借此机会让他训练左手,让他明白,虽然自己的手比别人少了一截,可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不断地尝试,终于用断臂夹起勺子稳稳当当地往前走。用单手捧球去投篮,单手骑车,用断臂扶碗吃饭,用断臂压纸绘画,使用剪刀、折纸、撕纸、粘贴等手工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老师都用普通幼儿的标准去要求他,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有信心去锻炼双手,最终能灵巧使用双手,与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三、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上学期,小朋友做的是铃铛操。范力把一个铃铛套在左断臂上,右手拿一个铃铛,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早操。下学期,小朋友做的是拉力器操,对于范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他尝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用双手去抓住拉力器,可是,断臂很难将拉力器夹稳,而且双臂无法伸直;他又尝试只用右手拿,结果,拉力器甩来甩去,很难控制,有几次还打在自己的身上;几番尝试以后,他还是选择了双手抓的方法,用右手抓住拉力器的一端,左断臂夹住拉力器的另一端来做操,慢慢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熟练地使用拉力器做操了。在学习早操的过程中,老师把范力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就是没有去帮助他。我们的目的在于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范力成功解决问题后,我们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除此以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去完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范力初到我班,班上孩子对他的断臂表现出害怕、躲避的行为,不敢跟他拉手,不愿意和他交往。于是,老师帮助小朋友认识范力,让他们看到范力用自己的双手做事情,使他们知道范力和小朋友一样的聪明和能干。渐渐地,在班上形成了宽松、温馨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小朋友也接受了范力的与众不同。可是,范力毕竟与双手健全的小朋友存在一些区别,某些特别精细的动作或需要双手协调配合的动作还是难以完成。而范力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当他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时,就出现了一些恶作剧的行为,例如:在美工活动中,在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上乱涂乱画;坐在椅子上时,故意把旁边的椅子搬开,让别人坐了个空而摔在地上,用脚踩住小朋友的脚不让别人起来;在建构游戏时,故意抢小朋友的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小朋友开始不喜欢他了。小朋友越是排斥他,他就越是反叛,越要去捉弄别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教育目标及策略,关注的是范力学习的兴趣和从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而不是生硬地要求范力应该达到某种水平;让范力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与同伴进行比较。当他认识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一样都有缺点和优点,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后,他不再愤愤不平了,恶作剧也少了。渐渐地,范力与同伴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了,并形成了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了。   关注残障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从小开始。肢体残障儿童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改善残障程度,提高肢体应有的机能;帮助他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他的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 &来源:家庭教育网专题慧理财问答评论百科
频道医疗保险境外医疗保险大全
残疾证等级: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等级
添加时间:
关键字:、、、
  【摘要】在常见的之中,除了视力、听力和言语残疾之外,还有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证等级。为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残疾证等级,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后三种残疾证等级的分类情况及等级标准。    智力残疾标准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划智力残疾的等级。  列表如下:  智力水平 分级 IQ(智商)范围* 适应行为水平  重度 一级 &20 极度缺陷  二级 20—34 重度缺陷  中度 三级 35—49 中度缺陷  轻度 四级 50—69 轻度缺陷  肢体残疾标准  1、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疾、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包括:  脑瘫:四肢瘫、三肢瘫、二肢瘫、单肢瘫  偏瘫  脊髓疾病及损伤:四肢瘫、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后天性截肢  先天性截肢  先天性缺肢、短肢、肢体畸形、侏儒症  两下肢不等长  脊柱畸形:驼背、侧弯、强直  严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  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  2、肢体残疾的分级  以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生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入厕、写字。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  (一)重度(一级):宣传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  1、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  2、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  3、严重偏瘫,一侧脚体功能全部丧失。  4、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6、双大腿或双上臂截肢或缺肢。  7、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二)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  1、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2、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3、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  4、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  5、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1、一上肢肘关节以下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3、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侧凸大于45度。  4、双下肢不等长大于5cm。  5、单侧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单侧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损。  6、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cm的成人)  列表如下:级别 程度 计分  一级(重度) 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0—4  二级(中度) 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4.5—6  三级(轻度) 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6.5—7.5  注意:  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推动另三指者。  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  3、双下肢不等长,小于5cm。  4、小于70度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柱侧凸。  精神残疾标准  1、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疾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5)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6)其他精神障碍。  2、精神残疾的分级  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应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精神残疾的等级;  (1)重度(一级):五项评分中有三项或多于三项评为2分;  (2)中度(二级):五项评分中有一项或两项评为2分;  (3)轻度(三级):五项评分中有两项或多于两项评为1分。  列表如下:  社会功能  评定项目 正常或有轻度异常 确有功能缺陷 严重功能缺陷  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0分 1分 2分  家庭生活职能表现 0 1 2  对家人的关心与责任心 0 1 2  职业劳动能力 0 1 2  社交活动能力 0 1 2  慧择提示:以上就是智力残疾证、肢体残疾证和精神残疾证的等级标准和划分依据,如果您想办理残疾证,不妨先对这些残疾证等级有所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慧择保险网无关。慧择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上一篇:下一篇:
搜索相关搜索
“安盛户外”境内旅行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一)
chenxue***说:比较满意,产品保障很实在,价格也很公道。
chenxian***说:性价比很高,起保日期还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出行日期选择,很人性化滴啦!
6人购买并评论了该产品
“安盛户外”境内旅行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chenxue***说:比较满意,产品保障很实在,价格也很公道。
chenxian***说:性价比很高,起保日期还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出行日期选择,很人性化滴啦!
6人购买并评论了该产品
【微信扫一扫】
关注慧择官方微信,每天掌握最新优惠信息!
我的最近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疾证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