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陈秋谷作个爱情藏头诗在线制作,是个女孩哇

魂归何处——张爱玲传
&&&&&&&&&&&&&&&&
/ 魂归何处——张爱玲传 
                      魂兮归来——张爱玲死了—— 死在美国西海岸!在漂泊海外半个世纪后,像一片落叶,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当人们发现时,她已经离开人世一个多星期了。这天,西洛杉矾 10911Rochester Ave. 公寓的房东艾利塔·伊芙雷想起已有两个礼拜没有见到这 个“非常瘦不爱讲话”的东方老太太了,这位一向独来独往的老太太年纪实 在太大了,这么长时间没见她出来,实在叫人担心。张爱玲的门锁着。  伊芙雷给张爱玲住的那一间门上留个字条,请张爱玲与她联络,结果几 天没有回音;给张爱玲的房间打电话,一直也没有人接。伊芙雷顿感紧张, 赶忙去敲张爱玲住的 206 室的门,还是没有人应声。她拿出自备的钥匙打开 房门,一眼看见张爱玲躺在地毯上,已经死去很久了,她吓得立刻夺门而出, 马上通知警方。时间是 1995 年 9 月 8 日。  在偌大空荡的房间,张爱玲已辞世六七天了,她神情安详地躺在地板上, 盖着一条毯子,像睡着了一样??,她一生的“传奇”结束了!再过几天就是故国的中秋节,遥远的一轮大、圆、白的月亮,带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的诗意,又要勾起海外游子的天涯思情了,但张爱 玲却没有等到。隔着数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也望不见故乡那一轮明月,只留下谜一样的一段传奇,一曲悲歌,一个永远难圆的遗憾。 张爱玲的死去,像天边一道隐隐滚过的雷,爆响在中国人的耳畔。她仅有的几个海外华人朋友夏志清、张错、林同式,在美国洛杉矶玫瑰墓场为她举行了追悼会。 之后,她的骨灰被撒向太平洋中。  人生如梦,世事沧桑,一代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回首往事,那个曾 红遍大上海的女作家,她过人的聪明、旷世的才华,绚丽多彩的人生,包括 她的痛苦、喜悦、失落、孤独、迷惘都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烟消云散,无影无 踪。逝者如斯,唯有感慨系之矣! 让时光倒流到七十五年前,在历史的弹指间,我们再一睹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尽管可能只是这惊鸿一瞥,得其仿佛,不过,从中或许可以悟出点什么。张爱玲传第一章曲折的流年真的家应该是合身的,随着我生长的,我想起了我从前的家。 古代的夜里有更鼓,现在有卖馄饨的梆子,千年来无数人的梦的拍板:“托,托,托,托”。可爱又可哀的年月呵!            ·1·童言无忌七十多年前,一个大年初一,在天津。 在法国租界区一条繁华的街道的北侧,一座豪华的宅院。古典式的朱漆大门两旁,蹲着两只雄伟高大的石狮子,巍峨地做视着。这座宅院昔日通亮 的光彩已经黯淡,颜色稍显斑驳,似乎有些过时,然而仍然显示着高门贵族 式的气势,门前站着巡警把守。一条林荫道由大门进去,直达花木丛中的欧 式洋楼前,楼前有喷泉,有花坛,鹅卵石铺成图案的道路连接着洋楼的前后, 偌大的院落寂静无声。  大年初一清早的鞭炮声在院外的天空中噼噼啪啪地炸响,一串一串的鞭 炮声夹杂着各色焰火,热烈地欢迎着新的一年。在周围热烈的响声中,院内 更显得寂静,静得沉郁,静得冷清,那是死一般无生气的寂静。洋楼的主人, 一个皮肤黝黑而瘦削的老人,穿着一件青布长袍,斜靠在藤椅里,一手抽着 大烟管,一手握一卷旧得发黄的线装书,有气无力地吟哦着混浊得听不清的 诗句,窗外依然是热闹的鞭炮声,但这仿佛一点也不能影响到他似的,虽然 他只有三四十岁,那神情却是六十多岁人的神情。雕刻着花鸟的旧式铜床, 柜里布置的古董,墙上的已略变黄的旧字画,满屋浓温的烟雾,都显示这家 主人的身份。日上竿头,鞭炮渐稀,“咚咚”、“啪啪”,一声疏似一声。楼上,一个小女孩在梦里被惊醒,翻身一看,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哭: “热闹已经过去了,没有我的份啦,哇——” 佣人们赶快抱她起来,女佣何干把新衣给她穿上,“小煐子不哭,快穿上新鞋出去玩。”“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又是大哭,倒在床上哭,不肯起来。 童言无忌——是的。“繁华已经过去,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 这句话被她不幸说中了,这个名叫张煐的小女孩,就是张爱玲①。          ·2·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两岁时随家搬到天津。 张爱玲三岁就会背唐诗了,坐在父亲的身旁,依旧是一炉温火,满室烟香,四壁书画,她静静地坐着,想着女佣晚上在床上教她背的唐诗来,便站 在父亲膝下背给父亲听——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她不知为什么父亲默默无语,黯然神伤,两行浊泪,落在腮边。多年后 张爱玲历经沧桑才了解这人世的含义。这个大家庭败落了,然而当初是何等的荣光,何等的辉煌。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朝末年的大名士。张佩纶(),字幼樵,二十二岁即举同治辛未科进士,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朝廷大考, 考得一等第一名,授翰林院侍讲,又晋升为日讲起居注官,伴随光绪皇帝左 右。少年金榜题名,青云直上,这是张家从未有过的荣耀。这位张大才子在 京做官,年少气盛,负一世之誉,抱有壮志雄心,与李鸿藻、张之洞、陈宝 箴等京官名流正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对曾国藩、李鸿章的定国大计颇为 不满,慷慨激昂批评时政,是清流派的主力。张佩纶,为官清廉,虽然作着 翰林院侍讲,仍是稀粥白饭,对那些轻裘肥马、锦衣玉食、华屋高堂、拥姬 挟妾的达官贵人,不管是朝中清贵,还是封疆大吏,只要一有劣迹落在他手, 一本参奏就直递皇爷,笔下来得快,语言又犀利,条分缕析,耸人听闻,颇 得皇帝“嘉许”。因此,他愈发敢言,一个接着一个参奏,参了抚督参藩司, 劾罢六部劾九卿,半年时间,不知多少个红翎顶戴被他这一枝利笔拔掉,弄 得朝野人士没有一个不怕他的。连后来作了他的岳父的李鸿章也差一点被 动。张佩纶是清流派的中坚。他满腹经纶,评议朝政,对外交力主抵抗。当时法国入侵越南,把攻占越南作为入侵我南疆的基地,张佩纶连向光绪皇帝 上十数次奏疏,献抗法策略,不仅赢得满朝清誉,更博得光绪皇帝的赏识。1884 年被钦差福建办海防事宜。他踌躇满志,要在这里一展自己的雄才,可是书生大言,纸上谈兵,碰到实际却一筹莫展。一夜之间,被法军统领孤拔 打个大败,身为主帅的张佩纶临阵脱逃,被朝廷革职充军,流放东北,声名 扫地。行到塞外时他有一首写得很好的诗《居庸》,说:落日黄沙古堠台,清时词客几人来? 八陉列戍风雨阔,重驿通商锁钥开。 暮禽晓兽吹旅梦,长枪大戟论边才。 从今咫尺天都远,疲马当关首屡回。②仍然书生大言,狼狈相可哂。  几年以后的光绪十四年(1888 年)他刑满回来,已四十出头,不复是当 年风流自命的倜傥才子,而是“尘满面鬓如霜”的落魄谪宦,漂沦京师,而 且正是夫人已逝新赋悼亡的时候。然而一个好运等待着他,当年清流人物的  对头——李鸿章居然不计前嫌,招致幕下,成为“中堂大人”的西席;更大 的好事还在后头,李鸿章把幼女李菊耦慨然许配了他,张佩纶从“西席”一 变而成为中堂大人的“东床”。曾朴的《孽海花》第十四回说:
有一天,威毅伯(即李鸿章)有点感冒,忽然要请仑樵(即张佩纶)进去商量一件公事。 仑樵见召,就一径到上房而来,刚一脚跨进房门,忽觉眼前一亮,心头一跳,却见威毅伯床前 立着个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小姑娘,眉长而略弯,目秀而不媚,鼻悬玉准,齿列贝编。仑樵 来不及缩脚,早被威毅伯望见,喊道:“贤弟进来,不妨事,这是小女呀——你来见见庄世兄。” 那小姑娘红了脸,含羞答答的一笑,向仑樵福了福,就转身如飞的跳进里间里去了。仑樵还礼 不迭。威毅伯笑道:“这痴妮子,被老夫惯坏了,真缠磨死人!”仑樵就坐在床边,一面和威 毅伯谈公事,瞥目见桌上一本锦面的书,上写着《绿窗绣草》,下面题着“祖玄女史弄笔”。 仑樵趁威毅伯一个眼不见,轻轻拖了过来,翻了几张,见字迹娟秀,诗意清新,知道是小姑娘 的手笔,心里羡慕不已。忽见二首七律,题是《基隆》。??诗是这样写的:基隆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 一战岂容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 焚车我自宽房琯,乘障谁教使狄山。 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孺长揖傲公卿。 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 宣室不妨留贾席,越台何事请终缨! 豸冠寂寞犀渠尽,功罪千秋付史评。  这两首诗是针对张佩纶而言的,既有责备他书生气的一面,又回护他, 说他虽然疆场败北,又是不可多得之才,因此:
当下仑樵看完了,不觉两股热泪,骨碌碌落了下来。威毅伯在床上看见了,就笑道:“这 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仑樵直立起来正色道:“女公子天授奇才,须眉愧色,金 楼夫人,采薇女史不足道也!”威毅伯笑道:“只是小女儿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 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托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仑樵道:“相女配夫,真是天下第一 件难事!何况女公子这样的才貌呢!门生倒要请教老师,要如何格式,才肯给呢?”威毅伯哈 哈笑道:“只要和贤弟一样,老夫就心满意足。”③ 张佩纶怔了怔,立刻悟出李鸿章 的意思,回去之后托人求婚,李鸿章竟满口答应这门婚事,一个老才子,一 个俏佳人,组合成一个家。后来,就有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志沂),也就有了后来文坛上大红大紫炫人眼目的张爱玲了。 张佩纶由清流入赘相府,但他对李鸿章并不是完全赞同,仍然带着清流党的眼光看李鸿章,可是却不便批评作为岳父的中堂大人,后告老还乡,与 少夫人吟诗对句,过着悠游林下的生活,惹得一般文人名士的极度艳羡,把 这个佳话编得更有声有色。·3·孤独的秋千院落  然而,到了张爱玲父亲张廷重的时候,却又换了一番天地。清朝灭亡了, 这个大家庭的威风也黯然失色。虽然张廷重还可以靠着张佩纶李菊耦的万贯 家产无所事事,摆阔少爷的威风,但光景已不同往日,他过早地成为一个遗 少,带着没落贵族的陈腐味。虽然他还年轻,托人在津浦铁路局谋了个英文 秘书的职事,但浪荡公子的游手好闲、挥霍无度、讲派头、爱排场、吸大烟、 逛堂子的本领,他统统都擅长。不幸的是他娶了一位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姑 娘为妻;这个姑娘当然更不幸,嫁了这样一个守旧顽劣的丈夫,所以这个看 起来富丽堂皇气势俨然的家,其实非常地沉闷不和谐。  他的妻子黄逸梵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黄翼升的孙女,黄宗炎 的女儿④,受当时林译小说《茶花女》的影响成为新式女性。黄逸梵虽出生 于清朝军官家中,但家庭环境却还开明,她接受了新式教育,人又聪慧,个 头高挑,清秀又漂亮,漾溢着一股新时代女子蓬勃的朝气,与张廷重老气横 秋的遗老气息简直格格不入。  黄逸梵是被迫与张廷重结的婚。她是李鸿章的远房外孙女,她的表姊妹 也是张廷重的远房表姊妹,所以算来两人的婚姻是“亲上加亲”的。张爱玲 从小的时候就一直听人说母亲像外国人,头发不太黑,皮肤也不白,深目高 鼻,薄嘴唇,有点像拉丁民族。黄逸梵的家是明朝时从广东搬到湖南来的, 她会不会是混血儿,张爱玲对母亲的血统后来很感兴趣,看了许多人种学的 书籍,最终也没有弄明白⑤。黄逸梵虽是一个新式女性,然而她没能逃脱包办婚姻的命运,自伤遇人不淑,整日闷闷不乐,但她已不是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能逆来顺受 的女人,还在用她自己微弱的力量与不幸的命运抗争,一有可能就要离婚。 她不关心家中的事,与丈夫话不投机,便尽量沉默不言,花心事学钢琴、读 外语、裁衣服,好在她的小姑子与她一样,看不惯哥哥败家子脾气,姑嫂两 人意气相投,形同姐妹,暂时稳住这个名存实亡的“家”。《茉莉香片》中那个从未爱过丈夫的冯碧落也许就是黄逸梵,而且两人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亲上加亲”。 年幼的张爱玲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她出生在上海,但在她两岁的时候,就随父亲搬至了天津的这所旧宅,这是她祖父续娶了李鸿章的小姐时在天津立的宅院,古典式朱门高墙围着的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住宅楼内正房、偏房数十间,各种漆红的名贵家俱, 她依稀记得在这暖融融的卧室内,每天早上女佣把她抱到铜床上去,爬在方 格子的青锦被上,被佣人逗着玩,跟着女佣一句一句不知所云地背着唐诗, 下午,爬在床边女佣教她认字,每天认识两个字后,可以吃到两块绿豆糕。 院里有个秋千架,一个高个子的丫环,额上有个疤——被唤作“疤丫丫”——和她在院里玩。疤丫丫荡秋千荡到最高处,忽地翻了过去,很好玩。后 院里养着鸡,夏天中午,小煐上穿着白底小红桃短纱衫,下穿着大红裤子, 坐在小板凳上,喝完满满一小碗淡绿色、涩而微甜的六一散,一边翻看一边 念着谜语儿歌:小小狗,走一步,咬一口。  谜底是剪刀。还有一首描写最理想的半村半郭的隐居生活,后来只记得 一句“桃枝桃叶作偏房”,似乎已不大像儿童的口吻了。  天井下的一角架着个青石砧,有个稍通文墨、胸怀大志的男佣人,常用 毛笔蘸了水在那上面练习大字,这个男人瘦小清秀,常常讲《三国演义》故 事给煐子听,煐子很喜欢他,替他取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叫“毛物”。“毛 物”的一家很可爱,两个弟弟就叫“二毛物”、“三毛物”,“毛物”的妻 子就成“毛物新娘子”,简称“毛娘”。“毛娘”生着红扑扑的鹅蛋脸,水 汪汪的眼睛,一肚子“孟丽君女扮男妆中状元”故事,引逗煐子的好奇心。 后来那个疤丫丫就嫁给了“三毛物”。  煐子有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名唤子静,乳名小魁,清秀得像母亲,那 样小巧的嘴巴,大眼睛与长睫毛,皮肤雪白的,长得真是很美,这么小巧清 秀的五官生在男孩身上真是糟蹋了,要是生在姐姐脸上该有多好,可惜,张 煐不像母亲。长辈们逗小弟弟:“你把眼睫毛借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 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别人谈起一个女人真漂亮,弟弟在旁边天 真地问:“有我好看么?”别人都笑他的虚荣心。  男孩是宝,女孩是草,何况子静还是这么漂亮的小公子,自然是家里最 受宠爱的宝贝了。姐弟两个地位的不平等,也影响到带他俩的两位女佣的不 平等。领煐子的女佣名何干,领弟弟的女佣名张干。张干裹着小脚,伶俐要 强,处处占先。何干因为带的是个女孩子,自觉心虚,凡事都让着张干。四 岁的煐子已经意识到了平等的问题,不甘心,常常和张干争吵。张干看着这 个不饶人的小姑娘,就故意气她:“你这个脾气只好住独家村!希望你将来嫁得远远的——弟弟也不要你回来!” 张干能从抓筷子的手指的地位上预卜她将来的命运,骗她说: “筷子抓得近,嫁得远。” 煐子赶快将手指往上移,慌忙问道:“那抓得远呢?”“抓得远当然嫁得远了。”气得小煐子说不出话来。小时的笑话果真不幸地应验了,张爱玲后来“嫁”到了大洋的对岸,再没有回来过,直到去世, 也未能再看到家与她的弟弟,人生真是像注定的一样。不过,当时幼小的她,过早地意识到男女平等的问题,要锐意图强,一定要超过弟弟。 胜过弟弟,实在太容易了。弟弟多病,东西必须扣着吃,非常馋嘴,看见别人嘴动便要哭着吃松子糖,除了一副漂亮的长相外,其他什么也不行。姐姐比他身体好,比他会说话,比他聪明。他有时嫉妒姐姐的画,趁没人的 时候拿来撕掉或涂了两道黑杠,算作报复。多年以后,张爱玲在她的文章里 还回忆小时候与弟弟在一起的游戏:
一同玩的时候,总是我出主意。我们是“金家庄”上能征惯战的骁将,我叫月红,他叫杏 红,我使一口宝剑,他使两只铜锤,还有许许多多虚拟的伙伴。开幕的时候永远是黄昏,金大 妈在公众的厨房里咚咚切菜,大家饱餐战饭,趁着月色翻过山头去攻打蛮人。路上偶尔杀两头 老虎,劫得老虎蛋,那是巴斗大的锦毛毯,剖开来像白煮鸡蛋,可是蛋黄是圆的。我弟弟常常 不听我的调派,因而争吵起来。他是“既不能命,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实在是秀美可爱,有 时候我也让他编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为老虎追赶着,赶着,赶着,泼风似地跑,后头呜呜赶 着??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的腮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不懂事的孩提当然只沉醉于童话世界,她还完全不懂大人的事情。他的父亲寻花问柳,别置姬妾,居然要带着她到姨太太居住的“小公馆”去玩, 抱着她走到门口,小煐一定不肯去,拚命扳着门,手脚乱踢,父亲气得把她 横过来照屁股上打了几下,终于抱去了。到了“姨奶奶”那边,像家里布置 的一样,小公馆里有红木家俱,云母石心子的雕花圆桌上放着高脚银碟子, “姨奶奶”很热情地敷衍她,小煐觉得很好玩,吃了许多糖。  小煐子当然还不知道所谓“姨奶奶”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而她的母亲, 对这些事已经司空见惯,她知道丈夫在外的放荡生活,但是懒得计较,懒得 理会,她对这个家庭、这个阔少已不抱多大希望,只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在 勉强地维系两个人的关系。她的母亲像一切现代年轻姑娘一样爱美,家庭的 不幸更使她这样,常和小姑子张茂渊两人一同上街,挑选布料,回来在大镜 子面前比试、裁剪,若无其事的样子。  父亲总爱在旁小声嘀咕:“人又不是衣裳架子。”可能因为姨太太事, 自己也心虚三分,虽然不满,但理不直,气也不壮。照例又是沉默作答。 张煐在旁边天真地看着妈妈,这个身材高挑、容颜清秀的湖南姑娘,带着湘妹子的泼辣、坚韧与漂亮,穿一段色彩亮丽新艳的衣服在镜子里花面相映,更显得美了。母亲立在镜子面前理理秀发,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 煐子在旁边仰脸看着,羡慕万分,自己简直等不及长大。母亲弯下腰,捧着 她的小脸:“漂亮吗?”她兴奋得像作宣告:“我也要这样,八岁我要梳爱 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棕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 西。”母亲看着这个心高志远的女儿,差一点掉泪。母亲与姑姑要一同出洋,到法国去了,这一年张煐四岁。母亲临别那天上船前还伏在竹床上痛哭,绿衣裙上亮闪闪的装饰小片在她身上颤颤地发 光,佣人几次来催说已经到时候了,她好像没有听见,也不回答,佣人把小 煐子抱在母亲面前,教她对妈妈说:“婶婶,时候不早了。”(小煐子在名 义上算是过继给伯父志潜的,虽然她一切仍在自己家里,但对父母却唤叔叔 婶婶)。母亲只是哭,扒在那里,身上像船舱玻璃上反映出的海,绿色的小 薄片,然而有海洋无穷尽的颠簸悲恸。急得小煐子手足无措,但她却没哭。 母亲去了之后,姨奶奶就干脆搬进来住了。家里很热闹,常常有宴会, 很好玩。姨奶奶原是一位妓女,名唤老八,比小煐子的父亲年纪还大一点, 苍白的瓜子脸,垂着长长的前刘海。这位姨奶奶倒有一点好处,不喜欢弟弟, 而很抬举煐子。每天晚上到起士林舞厅去跳舞,带着小煐去看。小煐就坐在 桌子边,桌上摆的蛋糕上的白奶油高与眉齐,她吃完后在昏黄微红的烛光里 渐渐盹着了,照例到三四点钟伏在佣人的背上回家。姨奶奶高兴了,还替她 做顶时髦的雪青丝绒的短袄长裙,讨好地逗她道:“看我待你多好!你妈妈 替你们做衣服,总是拿旧的东拚西改,哪儿会舍得用整幅的丝绒?你喜欢我 还是喜欢你妈妈?”张煐爽快地回答“喜欢你”,长大后每想起自己这句傻话,张爱玲就觉得不安,好像对不起妈妈似的。 但姨太太毕竟是姨太太,从见惯荣华热闹的地方来到这样一个沉闷无生气的家,日子久了脾气变得越来越坏,连张煐的父亲也被打了,最后被族人 逼迫离开了张家。佣人们都说:“这下子好了。”·4·破碎的家园  五岁时,家里给张煐和弟弟请了私塾先生,开始了私塾蒙学。塾师是一 个三家村学究,头脑冬烘的老夫子,每天端坐在窗前,摇头晃脑地教他们背 文句深奥的四书五经,姐弟俩都不懂,也不知所云地跟着老先生摇头晃脑背 书,背的是什么内容,一概不明了。  这一段时间张煐常常为背不出书而苦恼,读到“大王事獯于??”更难, 她灵机一动,把它改为“大王嗜熏鱼”,竟然歪打正着地记住了,小时候背 的这些经文,她记得最牢的还是这一句。可怜的小姐弟俩被这位私塾先生弄 得头昏脑胀,苦不堪言。张煐常常坐在讲堂里幻想,想到妈妈在法兰西,法 兰西是什么样子?该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里的瓷砖那样明媚,沾着生发油 的香味吧。看着“英格兰”三个字,她想起蓝天下的小红房子。她的心早已 飞出课堂,遨游于世界了,将来长大,一定要到各地去看看。但现在不行, 还得坐在这里受苦,她盼望快快长大,再也不在这里受着老师的摆布。但越 是性急,越觉得日子太长。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的 粉红绒子上晒着的阳光,春日迟迟的童年哟!  她已开始看小说了。父亲除了吃喝嫖赌外,也爱看通俗小说。清末民初 的白话小说,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或旧言情小说,像《歇浦潮》、《醒世 姻缘传》、《海上花列传》等,家里堆了不少。还有一摞摞乱摊着的通俗小 报。这些给煐子一个新的天地,她发现小说里的生活比现实要更诱人,让人 着迷,让人沉醉,找到了乐趣。而她弟弟,仍懵懵懂懂地跟着私塾先生作策 论,姐姐已经进入开始读新文学名著,写小说了,弟弟仍在家被逼作着《汉 高祖论》呢。到了八岁那年,张爱玲父亲由于吃喝嫖赌声名狼藉,英文秘书这个小小官差也被撤了,姨太太也走了。张廷重写信给国外的妻子,答应戒鸦片,不 再纳妾,要妻子回来,为了避免以前不愉快的回忆,把家又由天津迁往上海。⑥乘船从海上走,小煐第一次见大海,只觉得坐船经过黑水洋、绿水洋,仿佛的确是黑的漆黑,绿得碧绿,她很高兴。晚上睡在船舱里读着《西游记》。 到上海后,她穿着粉红底的洋纱衫裤,上面飞着蓝蝴蝶,坐在高大的马车上, 四顾热闹繁华的街道,非常神气快乐。她的一家住着很小的石库门房子,红 油板壁,这种色彩对于她是一种紧紧的硃红的快乐。但是父亲打了过量的吗啡针,好像快不行了。他独自坐在阳台上,头上搭一块湿手巾,两目呆滞地直视,张煐印像中最深的是檐前哗哗下着牛筋绳 索那样粗而白的雨,父亲呆坐着,嘴里喃喃地说着听不清楚的话,看到这情 景,煐子想到了死,她有些害怕。  女佣高兴地告诉她:“煐子,快,妈妈要回来了。”煐子很高兴,妈妈 是什么样子她都记不得了,但要见到妈妈了,她仍然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兴奋。 吵着给她穿上小红袄,这是她最俏的衣服,等着妈妈的到来。  妈妈回来了,看见煐子穿着很小很紧的小红袄,第一句话就说:“怎么 给她穿这么小的衣服?”不久,就为她做了漂亮的新衣服,把她打扮得更漂 亮了。她的父亲在姨太太走了,见到妻子回来,他痛悔前非,又想与妻子和 好,被送到医院里去治疗。煐子的家又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去住,那里有狗、 有花、有童话书。家里铺着玫瑰红的地毯,椅子上套着蓝色的椅套,她与弟 弟的房间都是橙红色墙壁,温暖而又亲近。    妈妈与姑姑的回来,为家里陡然添了热闹与欢笑。妈妈、姑姑还有一个 胖的伯母,常在一起谈笑,她们的衣着很鲜美。煐子坐在地毯上,看妈妈和 胖伯母坐在钢琴边,模仿一出电影里的恋爱表演,看着看着,大笑起来,兴 奋地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母亲与姑姑钢琴都弹得很好。姑姑每天都练习 钢琴,伸出白嫩纤细的小手,手臂上紧匝着绒线衫的窄袖子,大红的绒丝里 绞着细银丝,琴上的玻璃瓶内摆着鲜花,美丽精致的窗子,婉转轻扬的钢琴 声,妈妈站在姑姑身边伴唱。多么有诗意的生活。⑦  家里好像换了新的天地。煐子高兴得简直要手舞足蹈。她写信给天津一 个玩得很好的小伙伴,描写她新的家,写了整整三张纸,还觉得意犹未尽, 画了图画,画中的小人儿坐在蓝椅子上,玫瑰红的地毯,橙红的墙壁,也要 让她的小朋友分享她的快乐。  这时的张煐已经懂事,她已在学写小说了。但她幼小的心灵中,还抹不 去父母不和的阴影,母亲走后让人窒息的家的气氛,她有点悲剧的感伤。在 七岁那年还在天津时,她就开始写第一篇小说,这是一个家庭伦理悲剧:一 个小康之家姓云,主人娶了一个媳妇名叫月娥,有个小姑子叫凤娥,哥哥出 门经商去了,于是凤娥就定计来谋害嫂嫂。故事很简单,她还有许多字不会 写,遇到笔画复杂的字,要常常跑去问厨子怎么写。这篇小说还没写完就没 有兴趣了,又构思第二篇小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开头一句就大大气气: “话说隋末唐初的时候??”,在她幼小的头脑里,这个时代仿佛是一个兴 兴轰轰橙红色的英雄时代。这开头的一句话,惹得一个亲戚的称赞:“喝! 写起《隋唐演义》来了。”她非常得意,但起了个头就不往下写了,觉得有 这样一个壮观的开头就够人回味了。她又写了一个女郎因失恋而自杀的故 事,妈妈看过批评她说:“如果女郎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 去沉水。”可是,煐子觉得西湖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背景,坚持自己的写法, 不肯把“西湖”换成“上海”。看了《西游记》等神话小说和一些童话后,张煐又写了一篇《快乐村》。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战胜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 赋税,享有自治权,快乐村是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留着原始 部落时代活泼的文化。张煐特地把半打练习簿合订在一起,打算写一本洋洋 洒洒的长篇大作,并且亲手为自己的小说画了插图,介绍快乐村里的景象: 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等等,但不久她就对这个伟大的题材 失去了兴趣,只是亲手画好的插图还一直保留着。⑧写小说、画画、弹钢琴,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该把什么作为自己未来终身的职业呢?煐子很费了一番神,拿不定主意。在看过一部描写穷困潦倒的 画家的影片后,她哭了一场,决定作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 奏。⑨  姑姑弹钢琴的姿势非常优雅,纤细柔白的手,扎着漂亮花绒的衣袖,钢 琴上方的花瓶中点缀着鲜艳可人的花枝,母亲在琴边练唱,声音柔弱娇美, 她的衣服是秋天落叶的淡赭,肩上垂着淡赭的花球,永远有飘堕的姿势。煐 子被这样温暖的气氛感染,在一旁羡慕地说:“我要弹得这么好就好了!” 跃跃欲试,母亲与姑姑认为她是懂音乐的小孩,孩子的音乐天赋不能埋没, 立即送她去学琴。母亲对她说:“既然是一生一世之事,第一要知道怎么爱 惜你的琴。琴键一个个雪白的,没洗过手不能碰。”妈妈每天用一块鹦哥绿 绒布亲自揩去钢琴上面的灰尘。把她带到音乐厅让她去欣赏。    她的母亲受了浓郁的西方式的良好教育,认为一个大家闺秀应当成为有 艺术天分有教养的优雅淑女,钢琴是淑女修养中最基本必须的内容,因此, 母亲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小煐子培养成一个淑女,有弹奏钢琴的高雅的本 领。聪明的小煐子对什么都爱好,对什么都一学就会,对色彩、音符、字眼 极为敏感,像她写小说、绘画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当坐下来弹奏钢琴时, 她想象那八个音符像八个小朋友那样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 跳舞。一切都充满美丽色彩,漾溢着诗意??  她后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具有淑女风度的生活,常充满少女的优裕的感 伤,看到书里夹一朵花,母亲说起这花的历史,竟感伤地掉下泪来,母亲对 小弟弟夸奖姐姐懂事,她“一高兴眼泪也干了”。  可是,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被无情的现实给粉碎了,一场悲剧又降 临了。  张煐父亲的病治好了,这本来应当是大可庆贺的好事,可是,父亲终究 是个灾星,像《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一样使家 庭蒙上抹不去的阴暗。  父亲病好以后,对自己病重时的“痛悔”又“反悔”了,全家生活费他 自己一点不出,全要由小煐的母亲贴钱。他打着如意算盘:想把妻子的钱逼 光了,到那时,她想走也走不掉了,只好乖乖地留在这个家中侍候他。但妻 子黄逸梵是受过欧式教育的人,有平等自由的观念,在财产上坚持自食其力, 人格独立,她同小姑子一样,对最疼爱的女儿、儿子也是要他们自立,不主 张儿女过多依赖父母,更不要说对这个好吃懒做、寄生虫般的无赖丈夫了。 于是夫妻俩激烈地争吵,仆人们也吓慌了,忙把煐子和弟弟拉出来,叫他们 乖一点,少管闲事,煐子和弟弟在阳台上听着,静静地骑在三轮小脚踏车上, 听着里边吵,两人都不做声。无休止的争吵,黄逸梵铁了心,延请律师逼迫丈夫协议离婚。  两个孩子归父亲,母亲搬出去住。因为姑姑向来看不惯她的哥哥,也与 小煐母亲一起搬走,搬到一所巷堂房子里住。虽然父母离婚没有征求过小煐 的意见,她却是赞成的,因为父亲的这个家简直没办法使母亲再呆下去。幸 好离婚协议上写明,她与弟弟可以常去看她母亲。她觉得多少也是一种安慰 了。父母离婚后,她与弟弟跟着父亲在家中,父亲每天看管着这对孩子,也给他们讲点什么诗词小说之类的东西,但他的脾气喜怒无常,随兴之所至, 高兴了教他俩学一点,不高兴就不管或打骂训斥。快十岁的小煐还这样在家 中闲着,母亲很担心荒废了她与弟弟的学业,和父亲争执,但父亲一再大闹 死活不依,要留住他俩在身边。母亲内心非常苦恼,终于瞅准机会,像拐卖 幼儿的人贩子一般,把小煐拎了去,送到学校住读,在填写入学证的名字一 栏时,觉得“张煐”这个乳名,嗡嗡地不甚响亮,颇费踌躇,不知道填什么 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儿,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吧,就叫——‘爱玲’吧。”以后母亲嫌这个名字太俗,屡屡想给她改一个更好的名 字,但却没有改⑩,“张爱玲”这个极“俗不可耐”的符号后来却极不俗气 地在文坛上叫响了。  “爱玲”这个字译自哪个英文词,她本人没有说,也没有人考证过。我 颇疑心是“ailing”这个词的音译,与汉语最靠近的英文字就是 ailing,如 果成立,那么“爱玲”的英文意思就是:烦恼、苦恼。从当时她母亲的心情  处境来看,下意识地取这个名字,很有可能。张爱玲的一生始终与烦恼为伴, 似乎又是一个不幸的征兆。(11)  爱玲进入了上海黄氏小学,她已经十岁了,语文程度已不错,又在家中 稍稍地学习了英文,因此,进校就从四年级读起。她 有时候在父亲的家中住, 有时跑到妈妈与姑姑家中住,虽然父母离婚了,她倒并不觉得比以前更不幸。 但是,不久,妈妈又要独自赴法国了。黄逸梵虽然是一个受新式教育的 女性,像西方女子一样保持个性与人格的尊严,有对不幸婚姻抗争的勇气, 但是在二三十年代,离婚在中国一般世俗的眼中还是不能理喻的,世俗的眼光仍会给她不小的压力。 妈妈走以后,后来又回国过一次,但后来又走了,到新加坡、印度,后来又到英国,最后客死于英国。 “他母亲没有爱过他父亲——她爱过别人么???亲友圈中恍惚有这么一个传说。”《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的婚姻由父母包办,但她结婚后仍爱 着以前的恋人言子夜,言子夜劝她与他一道出国留学,可是碧落不能这样做, “她得顾全她的家声,她得顾全子夜的前途。”冯碧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 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而张 爱玲的母亲唯一不同的,她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开了笼,会飞出去的。哪怕她在异国他乡飞来飞去无枝可依,或折了翅飞不起,即使不幸,然而她却是自由的,没有比自由与尊严再重要的了。像几十年之后的女儿一样。 莫非,这是宿命?为了摆脱这个艰难处境,黄逸梵又一次赴法国读书。在她将要走时,到学校来看爱玲,爱玲的性格已有点像她母亲,那样坚强或者说无情,能抑制 自己感情不表露出来。妈妈来告别了,她很平淡地与妈妈告别,没有任何依 依惜别的表示,妈妈也像是很高兴,这么一个母女分离的时刻,就这么平平 淡淡光滑无迹地度过。爱玲暗中想:“妈妈一定要骂我狠心。”但还是咬咬 牙等妈妈出了校门。站在校园里隔着高大的松杉漠然地远远望着那关闭了的 红铁门,渐渐地,她的视线模糊了,眼泪来了,在寒风中大声地抽噎着,哭 给自己看。母亲走了,但姑姑仍住在这个家中,姑姑的家中仍然留有母亲的空气,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的颜色,还有一些她所不明白的可爱的人来来去去, 家里仍是漾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姑姑的家中都 是真的善的美的,给爱玲以满足与愉悦。一想到回父亲的家中,她立刻就感 到痛苦难过。父亲家里,她什么都瞧不起,鸦片,教弟弟作《汉高祖论》的 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的生活,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 里坐久了,便有一种沉下去、沉下去的昏昏沉沉的感觉。注释①这一章除注名出处外主要见于张爱玲《私语》与《童言无忌》。②据钱仲联《近代诗钞》(二)。③曾朴《孽海花》十四回。  ④⑥张子静《我的姐姐》,载《永远的张爱玲》,季季、关鸿编,学林 出版社版。⑤见张爱玲《表姨细姨及其他》。⑦见张爱玲《谈音乐》。⑧张爱玲《存稿》。⑨张爱玲《天才梦》。⑩张爱玲《必也正名乎》。  (11)后为她的朋友炎樱一直嫌“爱玲”这种名字太难听,所以只喊“张 爱”。炎樱不懂中文,无所谓俗气与否,“爱玲”与 ailing 发音太接近,所 以不喜欢这名字,这也是一个证据。  第二章寻找温情
如果我能活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我将在炉边宁静的睡梦中,寻找早年所熟悉的穿 过绿色梅林树的小径。当然,那时候,今日年轻的梅树也必已进入愉快的晚年,伸出有 力的臂膊遮蔽着纵横的小径。饱经风霜的古老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发出在 我听来是如此熟悉的钟声。在那缓慢而庄严的钟声里,高矮不一,脸蛋儿或苍白或红润, 有些身材丰满,有些体形纤小的姑娘们,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像小溪般涌入教堂。 在那里,她们将跪下祈祷,向上帝低声细诉她们的生活小事:她们的悲伤,她们的眼泪, 她们的争吵,她们的喜爱,以及她们的宏愿。她们将祈求上帝帮助自己达到的目标,成 为作家、音乐家、教育家或理想的妻子。我还可以听到那古老的钟楼在祈祷声中发出回 响,仿佛是低声回答她们??①
·1·躲进小说避风雨  张爱玲进入了这个有五十年历史的圣玛利亚女校,一个新的天地在她面 前展开,一条通向事业的道路等着她前进。她充满着对未来的信心。她有一 切刚刚走入人生之路少女的美好理想,又有多才多艺的才女的宏伟志愿,设 想着中学毕业以后到英国去读大学。又想学画卡通片,把中国美术的风格介 绍给美国,“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②她理想中自己的前途应该是十分灿烂的,但各种悲哀会来的,会来的,一 个一个不约而至。母亲去后,张爱玲又陷入一种苦恼之中。她不想回父亲的 家住,但衣食还是要靠父亲供养,一个刚刚上学的小姑娘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事事都离不开父亲。但去见父亲,又担心父亲的脾气忽好忽坏,好了对她和 颜悦色地谈笑,不好的时候,又是不理不睬。她时常在徘徊、犹豫,心事重 重,除了一个与她父亲不大来往的姑姑外,她没有感受到一丝家中的温暖。 爱玲说她自己是先看言情小说,然后才知道有爱的。那时的通俗小说,是鸳 鸯蝴蝶派小说最盛行的时候,张恨水、周瘦鹃、张资平的小说是家喻户晓的, 报纸上每天连载着言情小说,社会上风靡的一些杂志如《紫罗兰》、《红玫 瑰》等,也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这些言情小说不光少年看,成人也看,爱 玲的父亲也常常一撂一撂地买来这些小说和报纸杂志堆在家中看,这是爱玲 觉得父亲的家唯一使人感兴趣的地方,只有这些书报,仍然使她有一种回家 的感觉。但她与父亲不同的是,父亲是一个浪荡公子,百无聊赖,借以消遣 寻找刺激,而女儿是厌倦家中的沉闷,深感没有父爱母爱的孤独,才在这里 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寻找一丝慰藉。她看这些小说,是全身心的,仿佛要 把自己的整个人埋在小说里,小说成了她避风的港湾。小说里少男少女的卿 卿我我,恩恩怨怨,感染了她,主人公好像是她自己,她随着小说中的人物 一起高兴,也随他们而一起悲伤,但悲的时候多。常常看着看着,她就禁不 住自己哭了起来。有时,她会把自己融入到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写悲悲凄凄 的故事来为自己流泪、感伤。早在小学里,她写了一篇完整的小说:女主角 叫素贞,和她的情人在公园里玩,忽然有一只玉手在她肩头拍了一下,来的 是她的表姊芳婷。素贞把芳婷介绍给自己的男朋友,但后来芳婷便与男朋友 暗送秋波,眉来眼去,酿成了一出三角恋爱的悲剧,素贞痛心极了,就投水 而死。爱玲是饱含感情写这个悲剧的,自己陪着女主角流了许多感伤的泪, 也感动了她班上的所有小同学。小说用铅笔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她的小同学 们争相传阅,晚上睡在蚊帐里看,摩来摩去,字迹都给弄模糊了。小伙伴们 一起随着小说人物的爱憎而爱憎。小说中的男子叫殷梅生,一个姓殷的同学 憎恨这个人,不许他跟自己同姓,便问爱玲:“他怎么也姓殷,不行!”提 起笔来就改成了王梅生。爱玲又改了回来,同学再改了过去,几次三番地改 来改去,纸也擦穿了。③  这是私下里做的,进初中后学校里要求的是新的“台阁体”,也就是准 八股文,不是“说立志”,就是“谈知心”等论说文,写景也是正而八经的 陈词滥调。她记得刚上初中时,一个师范毕业的作文老师一上课,说:“做 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 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大家认真地点头表示领会。那位老师继续 讲道:“中间,也一定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来,同学们便哄堂大笑。④不过爱玲就是在这样的作文课中,也常常能写出很优美文章,在她所保存的最早的原稿《理想中的理想村》就是这一时期写成的:
在小山的顶上有一所精致的跳舞厅。晚饭后,乳白色的淡烟渐渐地褪了,露了明 朗的南国的蓝天。你可以听见悠扬的音乐,像一幅桃色的网,从山顶上撒下来,笼罩着 全山。——这里有的是活跃的青春,有的是热的火红的心??沿路上都是蓬勃的,甜笑 着的野蔷薇,风来了,它们扭一扭腰,送一个明媚的眼波,仿佛是在时装展览会里表演 时装似的。清泉潺潺地从石缝里流,流,流,一直流到山下,聚成一片蓝光潋滟的池塘。 在薰风吹醉了人间的时候,你可以躺在小船上,不用划,让它轻轻地,仿佛是怕惊醒了 酣甜的池波,飘着飘着,在浓绿的垂柳下飘着——这是多么富于诗意的情景哟!  她那时的作文里还有一行很有名的警句,是直到后来仍然记得很清楚 的:那醉人的春风,把我化成了石像在你的门前。⑤  圣玛利亚女校(校内师生简称“圣校”),这是上海最负盛名的美国教 会女子中学,由美国圣公会设立,与中西女塾同负贵族化声誉,条件要比一 般国人自办的公私立学校优越得多。全部课程分为英文部与中文部,英文部 包括英语、数学、物理、西洋历史地理、《圣经》等课程,采用英文课本, 并且由英美教师(女子居多)担任教授。中文部包括国文、中国历史地理。 担任国文教授的,初中以下是师范毕业的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中国小姐,初 中以上多半是前清科举出身有功名的老学究。圣校与圣约翰青年中学、桃坞 中学都是齐名的,也一样重英文,轻国文,学生毕业考教会大学和去外国留 学的人很多。张爱玲是这个中学里以写作出名的女才子。爱玲同班还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也姓张,叫张如瑾,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才女,巧的是当时文坛上最流行的两个小说家也姓张——张恨水与张 资平。张爱玲虽然也爱看,有时也学张资平用两个情感洋溢的“哟”字抒情, 但始终不喜欢张资平小说的轻薄、虚浮,有点做作,而一力抬举张恨水;而 张如瑾正好相反,偏偏酷爱张资平,贬低张恨水,于是两个姓张的小姑娘, 为了两个姓张的大才子,互相争辩,晚上睡下来还要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⑥  但争归争,毕竟是同学间好玩的事,想起来还是甜蜜的,这里比家庭的 沉闷空气好的多,爱玲很乐于在学校里住,很少回去。家里比以前更生疏, 更可怕了,因为父亲要娶后母了。  她姑姑把这个真真实实的不幸消息告诉了她之后,张爱玲伏在姑姑家的 小阳台上,伤心地哭了。她看过太多的关于后母的小说,知道后母意味着什 么,后母往往是很残忍刻毒的角色,万万没有想到,这种人生不幸今天竟然 落在自己身上。她恨父亲,刹那间更觉得父亲也是可惜的,那样的残忍而狠 心,这时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件事情发生,她恨恨地 想: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要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 一了百了。  但不幸终于发生了,有了后母,这家里就没有了安宁,受后母的白眼, 她感到寒心,家离自己好远好远。她的弟弟子静和她的年老的保姆何干很受 后母的折磨,爱玲于是更少回家去了。虽然父亲有时对她的作文很得意,鼓  励她写诗,她写的七绝中,有一首《夏雨》“声如羯鼓吹花发,带雨莲开第 一枝”,经先生浓圈密点,父亲也很欣赏,但家庭的不幸,使她高兴不起来, 冷冷地客客气气地敷衍了过去。从此,她经受了感情上的沉重压抑,变得身 体更消瘦,萎靡不振,沉默不语,神情板滞,不爱交朋友,整日呆呆地看着 一个地方想着心事。张爱玲的性格一下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完全地换了 样子,她的一个年龄较大的女同学与她在月夜下的走廊里散步,安慰她:“我 是同你很好的,可是不知道你怎么样?”爱玲郑重地低低说道:“我是?? 除了我母亲,就只有你了。”这个女孩当时很感动,其实爱玲的心中已经近 于不相信人间的真情了,骨肉之情还这么样,其它又有何说,她这句话随便 说说而已,并不当真的,但看到同学的感动,她冷漠的心竟有点恻然。⑦  爱玲为自己心痛,长歌当哭,写了《不幸的她》:“她”与同学雍姐在 十年分别后,再次相见,雍姐已经结了婚,已有了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孩子, 正和她十年前那样,在海边度着快乐的日子。雍姐见了她低声叹道:“你真 瘦了!”
一星期过后,她忽然秘密地走了,留个纸条给雍姐,写着:“我不忍看了你的快 乐,更形成我的凄清!别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她坐在船头上望着那蓝天和碧海,呆呆的出神。 波涛中映出她的破碎的身影——啊!清瘦的——她长吁了一声!“一切和十年前一样——人却是两样的!雍姐,她是依旧,我呢,怎么改得这样快?——只有我不幸!” 暮色渐浓了,新月微微的升在空中,她只是细细的在脑中寻绎她童年的欢乐,她耳边仿佛还缭绕着从前的歌声呢!  这篇文章发表在圣玛利亚女校年刊《凤藻》第十二期上,时间是 1932 年,她 11 岁。这是她在报刊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最早一篇作品。⑧她的“处女 作”就是以悲剧的故事开始。尽管她为了现实的冷酷躲进小说的世界,但现 实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她,她为自己营造的小说天地也始终抹不去那沉沉的阴 影,哪怕在欢笑中也带着一丝丝悲哀,少女时期的阴影太浓太重,在她一生 中都不能抹去。不幸使她痛苦,但不幸也成全了她,有了她的华贵的家族, 有了那最深重广大的悲哀,才有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张爱玲。人生的幸与不幸, 往往相互倚伏。  ·2·摩登时代的冷眼闹剧  张爱玲八、九岁时,在家里偶然见到一部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 就随手拿过来看了起来,一口气接下去,把这部小说读完。  她沉溺于红楼的世界,书中的人物仿佛是她自己,贾宝玉经历了繁繁荣 荣的鼎盛,又眼见那“哗拉拉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衰败,享受过 昔日大观园锦衣玉食的生活,又目睹树倒鸟散的结局。爱玲感到自己现在的 家庭好像是当年贾府一样的衰落下去,小说引起她内心的共鸣。看到八十回 以后小说忽然转变,到最后出现了“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的内容,兰桂齐芳,贾府重振,一个个人物忽然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 甚觉蹊跷,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她还不知道这后四十回是高鹗的 续貂之作,凭感觉不喜欢,她想,按照《红楼梦》的逻辑,应当是一个发人 深思的悲剧才对。  《红楼梦》给她太深的印像,走出《红楼梦》的世界,现实中自己的所 经所历,所见所闻,现代没落世族的没落行为,无一不是《红楼梦》的现代 版,她忽发奇想,自己写“现代”的《红楼梦》!就动手写了起来。她充满 自信,要写出现代“大家族”贵族人家的嘴脸来。她父亲这时心情还算好, 知道她写,代她拟了小说回目,共六回⑨:
沧桑变幻宝黛住层楼,鸡犬升仙贾琏膺景命弭讼端覆雨翻云,赛时装嗔莺叱燕收 放心浪子别闺闱,假虔诚情郎参教典萍梗天涯有情成眷属,凄凉泉路同命作鸳鸯音问浮 沉良朋空洒泪,波光骀荡情侣共嬉春陷阱设康衢娇娃蹈险,骊歌惊别梦游子伤怀  开头是秦钟与智能坐火车私奔,自由恋爱结了婚,但是由于经济困难, 又生气又伤心,贾母带了宝玉与众姊妹来西湖看水上运动会,吃冰淇淋。回 上海后,宝玉收到傅秋芳寄来的一张照片,“宝玉笑道:‘袭人你倒放出眼 光来批评一下子,是她漂亮呢还是——还是林妹妹漂亮?’袭人向他重重地 瞅了一下道:‘哼!我去告诉林妹妹去!拿她同外头不相干的人打比喻—— 别忘记了,昨天太太嘱咐过,今儿晚上老爷乘专车从南京回上海,叫你去应 一应卯儿呢,可千万别忘了,又惹老爷生气。’”写贾琏得官:“黑压压上上下下挤满了一屋子人,连赵姨娘周姨娘也从小公馆里赶了来了,赵姨娘还拉着袖子和凤姐儿笑着嚷:‘二奶奶大喜 呀!’??凤姐儿满脸是笑,一把拉着宝玉道:‘宝兄弟,去向你琏二哥道 个喜吧!老爷栽培他,给了他一个铁路局长干了!’宝玉??挤了进去,又 见贾母歪在杨贵妃榻上,鸳鸯蹲在小凳上就着烟灯烧鸦片,琥珀斜签倚在榻 上给贾母捶腿??贾琏这时候真是心花一朵朵都开足了,这一乐直乐得把平 时的洋气派洋礼节都忘得干干净净,退后一步,垂下手来,恭恭敬敬给贾政 请了个安,大声道:‘谢二叔的栽培。’”  凤姐儿在房中置酒相庆,“自己坐了主席,又望着平儿笑道:‘你今天 也来快活快活,别拘礼了,坐到一块儿来乐一乐罢!’??三人传杯递盏??。 贾琏道:‘这两年不知闹了多少饥荒,如今可好了??’凤姐瞅了他一眼道:‘钱留在乎里要咬手的,快去多讨两个小老婆罢!’贾琏哈哈大笑道:‘奶 奶放心,有了你和平儿这两个美人胎子,我还讨什么小老婆呢?’凤姐冷笑 道:‘二爷过奖了!你自有你的心心念念睡里梦里都不忘记的心上人放在沁园春小公馆里,还装什么假惺惺呢?大家心里都亮透的了!’贾琏忙道:‘尤 家的自从你去闹了一场之后,我听了你的劝告,一趟也没有去过,这是丰儿 可以作证人的。’凤姐道:‘除了她,你外面还不知养着几个堂子里的呢! 我明儿打听明白了来和你仔仔细细算一笔总账!’平儿见他俩话又岔到斜里 去了,连忙打了个岔混过去。”  贾珍带信来说,尤二姐请下律师要控告贾琏诱奸遗弃,因为他“新得了 个前程,官声要紧”,打算大大诈他一笔款子,贾琏无法筹款,“想来想去 唯有向贾珍那里去通融通融,横竖这事起先是他也有一份儿在内的,谅他不 至坚拒。”贾珍挪了尤氏的私房钱给他,怕他赖债,托词是向朋友处转借来 的。  底下接着写“主席夫人”贾元春主持的新生活时装表演,秦钟智能的私 奔,贾府里打发出去的芳官藕官加入歌舞团,复写贾珍父子及宝玉所追求; 巧姐儿被绑;宝玉闹着要和黛玉一同出洋,家庭里通不过,二人便负气出走, 贾母、王夫人终于屈服。“袭人叫宝玉到宝钗处辞行,宝玉推说:‘姨妈近 来老不给人好脸子看。’后来他自己心里也觉不过意,问袭人道:‘宝姐姐 有什么怪我的话吗?’袭人道:‘我怎么知道你们的事呢?宝玉??长长地 叹了一口气。”临行的时候,宝玉黛玉又拌了嘴,闹决裂了,一时不及挽回, 宝玉只得单身出国去了。这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受过刺激的小女孩眼中的漫画式的“红楼梦”,十三、四岁的张爱玲已脱去少女的天真单纯的幻想,过早地具有了成人冷峻 的理性。对人世间的父母与子女,男人与女人的情与爱,起了怀疑的态度, 所以她能够把这些写得如此煞风景。这当然不能算做什么“续作”,只是惜《红楼梦》的人事来讽刺现实的调侃式的作品,张爱玲似乎已看透了人性中的自私、伪善、空虚、本能的食色欲望,贾琏的纳姨太太很难说没有她父亲 的某些影子。《红楼梦》引起她强烈的共鸣,在这里可以重温她的梦,寻找她的影子,与人物一起悲喜歌哭。她自从第一遍看过《红楼梦》后,隔一段时间,她都 要再看看这部书,可以说《红楼梦》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喜欢的一部名著,《红 楼梦》给了她大量的艺术养分,伴了她的一生,伴她走向文坛,伴她度过寂 寞的最后一段岁月。家里的小报,鸳鸯蝴蝶派的杂志、言情小说、古典名著,都会给她渴望温情的心田一点颜色,一丝感动。不单是那感情,还有文字的韵味。就是一 些过时的广告文字也会引起她的遐思,譬如,她家里有一双旧式的朱漆皮箱, 在箱盖里面她发现了这几行文字,印成方形:
高州钟同济铺在粤东省城城隍庙左便旧仓巷开张自造家用皮箱衣包帽盒发客贵客 光顾请认招牌为记主固不误光绪十五年  她立在凳子上,手撑箱盖看了两遍,因为喜欢的缘故,把它抄了下来。 还有麻油店的横额大匾“自造小磨麻油卫生麻酱白花生酱提尖锡糖批发”。 虽然是近代通俗文字,但像是隔了一层,有点神秘。然而她更喜欢的还是申曲里的几句套语: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下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  思之令人泪落。那个来不及看到的时代,沉入了没有光的历史中,她有 一种幽幽的思绪,这种思绪融入了她的心中,她的作品里。  ·3·才华初露  圣玛利亚女校起初轻视国文,国文教师自知在这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 里,外语当然是高人一等的,而国文只不过是敷衍应付而已,能省则省,能 简则简。这种情况造成学生英语会说得极流畅,而真正的母语反而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后来学校当局意识到这一点,有所改观。国文部聘请了一位新的 主任,而正是这个新到的国文教师,成为张爱玲文学生涯的最早伯乐。这位 名叫汪宏声的先生到任后,为学校购置大量的书报杂志,改进国文教学。汪 先生上作文的第一天,在黑板上写了两个题目,让学生任选做一篇文章,可 以随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说什么,怎样想就怎样说,有感而发, 文章的体裁也不受限制。一篇是《学艺叙》,就学习钢琴或唱歌的过程写感 想与见闻。另一篇是《幕前人语》写看电影戏剧的评论。这不像以前那种论 立志、谈知心等准八股策论般的死板题目了,学生们感到新鲜而又惊奇,她 们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作文,不知如何下手。下课铃响后,交上一本本作文, 汪先生一篇篇看过,大失所望,语言不通欠顺,词不达意,有的简直是二三 百字的一篇废话而已,突然看到一篇题作《看云》的写景文章,是唯一一篇 超出了老师命题范围的作文,汪先生不由一楞,往下看起,虽然有一些错字 别字,但文章卷舒自然、神情潇洒、词藻瑰丽,是一篇极优美的写景散文。 再看了名字是“张爱玲”。由于刚刚上课还不到两星期,点名簿上的姓名十有八九还与本人模样对不上号,也不知道张爱玲是胖是瘦是俊是俏,等到下次发还作文时,汪先生 依次叫名,学生挨个上台领卷。当叫到“张爱玲”时,只见最后一排最末一 个座位上慢慢站起一个瘦削单薄的少女,穿着式样过时、色泽陈旧的宽袖衣 服,头发也不像多数姑娘那样烫得飘逸,而是一副很土气的装扮,简直像一 个灰姑娘。她上讲台上领作文时,也是无精打彩的样子,表情有些呆滞,汪 先生让她站在讲台边,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竭力赞美她的文章,并充满感情地 向全班学生朗读了一遍,一边念,一边评,给同学们作为范文讲解,说:“全 班只有爱玲的作文才称得上是写文章。”同学们报以欣羡的目光,然而爱玲 仍是那样的神情,木然的、心不在焉,好像有重重心事似的。汪先生由此对张爱玲有了极深的印象,张爱玲的所有作文都非常好,足以成为全校学生的模范作文。在这所学校里不仅学生,就是那些已毕业留校 的青年教师,许多连一张中文便条也写不通,而爱玲早在初一时就已经发表 了小说散文,因此张爱玲的文名在学校里流传很广,教师们在休息室里也常 常谈到她。汪先生特别留意关于她的一切,渐渐地知道了她家庭里的不幸遭 遇的打击,使她成为一个十分沉默,不爱说话,不交朋友,不参加活动,懒 散无热情,萎靡不振的姑娘。张爱玲并不因为她的文章好受到老师鼓励同学 传阅而勤勉,她一如既往,懒得写,她是出名的欠交课卷的学生,教师催问, 她总是无精打采地说:“哦,我忘了!”她说的时候两手一摊,一副可怜的 样子,教师也拿她没办法,一个好学生,一个不幸的学生,因为不幸才成这 样,就不忍责备她了。她的懒交课卷,一半是因为她的心事重重无心上课, 另一半则是她过人的天资与聪明,老师讲的她都知道,完全可以不听不做。 她个子高高的,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不听课,但上课时手里的铅笔则不 停地在纸上画着,仿佛她很用心地在记笔记似的,实际上她是随意在纸上画 图画,或为老师画速写,老师也不和她计较,没有理由和她计较,因为她的考试总是全班最好的,在教师批阅的试卷上,她的成绩不是“A”就是“甲”, 还说什么呢?这种情形,简直和比她大一轮的大才子钱钟书一样。  和钱钟书一样,她同样是自理能力很差。学校里,她的卧室是最零乱的 一间。圣校的学生宿舍都有一个放鞋子的柜,学校规定,不穿的鞋子必须放 进柜里,禁止随便地塞在床底。她们的学监是一个青浦姑娘——皮肤黝黑的 “黑里悄”,爱玲她们管她叫“阿灰”——往往来宿舍检查,发现有不放在 鞋柜里的鞋子,便拿来放在卧室门前的走廊上“示众”。这些女孩子见了往 往觉得是丢人,引以为耻,而爱玲的那双早已过时没有高跟的旧皮鞋常常被 放在门口展览,她也不在乎,至多说一声:“啊哟!我忘了放到柜里啦。” 所以张爱玲在学校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喔,我又忘了。”只要有人遇 见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问关于张爱玲在学校里的生活,别人准会脱口而出:“喔,我忘了。” 不管怎样,张爱玲是学校里一颗明星,她的作文引起了其他同学写作的热情。汪宏声先生很满意她,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社“国光会”,并出版 小型刊物《国光》,最理想的编辑应该是张爱玲,汪先生一心要她来编辑, 但爱玲只答应投稿。创刊号上她写了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牛》和三篇书评 后,就迟迟不肯动笔。有一次,她又欠教了作文,汪先生催着她要。她说: “我——,”还不等她说下去,汪先生接口便道:“——忘了。”爱玲歉意 地笑了笑。过了不久,她把作文交来了,题名《霸王别姬》,但交的只是文 章的上篇,下篇她预备留着下期应付差事呢。汪先生不依,又催她交来了, 放在《国光》的第九期上作为“压卷之作”。汪先生对这篇小说推崇得简直 无以复加,在上课时对学生说:“爱玲的《霸王别姬》与郭沫若先生的《楚 霸王之死》相比较,简直可以说一声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努力为之,将来 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把一个中学生的作品与大文豪郭沫若的作品相提并 论,这话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果然《霸王别姬》一发表,令全校的师生为 之吃惊。引起了轰动。(11)这篇小说不单单是艺术技巧上的成熟运用,更重要的是张爱玲别有会心的见解,她表达了两千年以来,包括郭沫若《楚霸王之死》都没有说出的新 意。它类似于三十年代的古装话剧,而赋予虞姬以新的性格个性。项羽是“江 东叛军的领袖”,虞姬是霸王身后一个苍白的忠心的女人,她不像《史记》 里那样悲悲泣位的柔弱女子,她有清醒的头脑,有对未来冷静的看法,即使 霸王果然冲出重围统一天下,成为一国之君,自己即使做了贵妃或皇后,前 途也未必就大乐观。现在霸王是她的太阳,她是霸王的月亮,反射着他的光。 “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 苦为她的痛苦。然而每逢他睡了,她独自撑了蜡烛出来巡营的时候,她开始 想起她个人的事来了。她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他活 着,为了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佩刀,他的长矛,和他的江 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 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啊,假如他成功 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 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装,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 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 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 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 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溢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 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生命的冠冕。”  项王在一场酷烈的战斗之后,现在疲倦地睡着了,虞姬披上斗篷,手擎 烛台出来巡夜,她一边走一边想,当她听到四面楚歌声时,她也不忍心把项 王叫醒。“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 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着一把金缕小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 虽然他那纷披在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茎灰白色的,并且光阴的利刃已在他坚 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纹,他的睡熟的脸依旧含着一个婴孩的坦白和 固执,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 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她想让项王在梦里永远留住他的理想他的英雄 盖世的威力,但歌声却把他惊醒了,他陷入了绝境,要做最后一次搏杀:“虞 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 上!”  虞姬怕分了项王的心,影响到整个军心与力量,她不肯:“这是你最后 一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屠杀的快乐。我不 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 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奥,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 的胸膛。”“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 不住这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 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是这篇小说的点晴之笔。虞姬不待项羽“虞 兮虞兮奈若何”之叹而主动自刎,也一改《史记》中美人和项羽歌的悲剧气 氛,走出霸王别姬故事的传统戏路。“这样的收梢”——不做项王的拖累, 不做刘邦的俘虏,也不要荣华富贵之后宫中怨女的命运!张爱玲的小说体现了她构思的新奇,思想的独到,每每以出人意料之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她的散文与小说一样,锦心绣口,词采华美。一个 刚步入人生的少女,写一个已进入人生暮年的美人: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 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 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 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12)  她还有以一个都市青年的眼光来描写农村人家的题材的小说《牛》,这 是受新文艺影响的尝试。写对流行的卡通画的评论《论卡通画之前途》。也 用英文写了几篇散文,如《牧羊者素描》、《心愿》等。这一连串的成果, 为她今后步入文坛写下最初的一页。张爱玲虽然沉默寡言,然而在学校活泼的气氛中,也偶尔会 来些小幽默,放松一下自己不快的心情。《国光》杂志向她催稿,她没写,而寄来了两首不署真实姓名的打油诗:橙黄眼镜翠蓝袍,步步摆来步步摇; 师母裁来衣料省,领头只有一分高。 夫子善催眠,嘘嘘莫闹喧; 笼袖当堂坐,白眼望青天。  调侃的是两位男教师。圣校的校规是非常严肃的,汪宏声先生认为,这 样严肃的空气似乎太沉闷了点,用少许的幽默调剂一下,至少是无害的,就 把这两首诗登了出来。全校师生只要一看就知道是嘲哪位教师的。第一首是 嘲姜适君先生的。姜先生身体纤瘦,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时髦的长衫,但 领头很低,这是一种为了节省材料的经济的装束,张爱玲小说中常用这样的 描写,谑而不虐,无伤大雅,姜先生人也随和,一笑了之。另一首,则近于 挖苦,说某先生上课犹如施催眠术,学生无人喧闹昏昏欲睡,只剩先生一人 正襟危坐,白眼望青天了。这位先生看过愤愤不平,向校长告状,校长把汪 先生和编辑叫去训话,并且定夺了三个处理办法:其一由汪先生和杂志编辑 向某先生书面道歉;其二是《国光》停办;其三是不准予张爱玲毕业。汪先 生爱惜人才,又舍不得刊物停掉,为息事宁人当然乐于采取第一种办法,这 位先生也自知太认真,反伤了同事和气,以“算啦,算啦!”了事。一场小 风波平息了。(13)张爱玲虽不爱说话,一技利笔在学校里可真是寻不出第二个人来。那个与她同班的张如瑾,也是一个有才气的女子,比爱玲学习更努力,写作天赋 也不错,她在学校里就写了一个长篇小说《若馨》,汪先生也颇欣赏,并代 她交给良友赵家壁,谋求出版。但后来因为战事而未果,张如瑾自费印了几 百册,作为分赠友人与自存。爱玲也得到一本赠书,惺惺惜惺惺,她为这本 书写了一篇忠恳的书评,说“这是一个具有轻倩美丽的风格的爱情故事”, “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也指出书中还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说作者假 使再肯费些气力去烘托暗示,一定能深深地打入读者的心。但是,这样一个本来很有才华与前途的姑娘,突然结了婚,连老师与爱玲都为她感叹可惜。她深知“结婚”对一个女孩子意味着什么。在毕业年刊 的调查栏,关于“最恨??”一项,爱玲非常遗憾地写道:“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4·顾影自怜  “他知道她没有爱过他父亲。就为这个,他父亲恨她。她死了,就迁怒 到她丢下的孩子身上。要不然,虽说有后母挑拨着,他父亲对他也不会这么 刻毒。”这是张爱玲《茉莉香片》里的话。小说中的聂传庆很像她的弟弟子 静,这个家,父亲、母亲、后母也都像她家的。  父亲与继母结婚后,张家又搬到了原来的旧宅,那是一所民初式样的洋 房,张爱玲就是在这里出生的。这所房子里有她们家太多的回忆,像重重叠 叠的照片。这里本应是母亲的家,自己的家,应有一种温暖的回味,但是, 母亲已早被赶出,爱玲处在这样的房中感到空气有点模糊,有点凄冷,有太 阳的地方使人昏昏欲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色的心子里 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的世界,而在阴阳交界的边缘,看得见阳光, 听得见电车的铃声与大减价布店里一遍又一遍吹打着“苏三不要哭”,在那 阳光里只有昏睡。  继母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张爱玲在继母的统治下过活。她的继母孙用善 是曾任段祺瑞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长的孙宝琦的庶出女儿(14),照理, 应当是一个大家闺秀了。然而却是年已三十六岁的老姑娘,中年失嫁,又抽 大烟,心理变态,使她成为一个泼妇,悍泼异常,也许是平时耍惯了大小姐 的威风,来这个破落户的家里做填房,什么也看不惯,一到张家便大施淫威, 整日虐待爱玲的弟弟与佣人,爱玲的父亲也有些怕继母。爱玲虽然不常在家住,但衣食零用还必须依靠家里。继母对她与弟弟从无好脸色,爱玲的衣服,永远是拣继母穿剩的旧衣服。在她的记忆中永远不 能忘记一件暗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 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那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教会 学校里的女孩子们,个个是打扮入时的,这些绚丽烂漫的青春少女,哪个不 爱美,况且像爱玲这样进出有汽车接送的大户人家,衣食应当是不愁的,然 而她却是那样的寒酸土气。父亲由于受了后母的撺掇挑拨,对她更冷酷了。 以前,她衣食无忧,学费、医药费、娱乐费全用不着自己操心,家里全都为 她准备好了,到十六岁以前,她从来没有单独到店里去买过东西。现在,她 需要用钱,向父亲要,父亲也不理睬。她成了不名一文的穷孩子了。(15) 她永远不能忘记,为了支付学校里钢琴教师的费用,她去问父亲要钱, 父亲一声不吭地在抽着大烟,她立在烟铺跟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只好 默默地离开。她没有零花钱,饭也吃不好,营养不良,越来越瘦。更没有心 思上钢琴课了,练琴时心不在焉,老弹走调,琴先生非常生气,把琴谱往地 上一掼,一掌打在她的手背上,把她的手横扫在钢琴盖上,砸得骨节震痛。 她对于钢琴失去了兴趣,练琴时她躲起来看小说,一上钢琴课就害怕,总是浑身发抖。终于完全不学了。(16) 她像一个弃儿,虽然家里并不缺食缺钱,但伸手去要,得到的却是冷眼不理或嘲讽。在家受训挨骂的生活,在学校褴褛的衣服,想起来就恶心,使 她变得孤独、沉默、呆板,过早失去少女的欢乐。她只好有时到姑姑那里, 但姑姑一个人生活,除了收留安慰她外,还能说什么,她也不忍心开口对姑 姑诉说,难以启齿。她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字:钱!“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17)  她画了一张漫画,投到了英文大美报上,报馆给她寄了五块钱稿费,这 是她生平第一次赚钱,非常高兴,她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滇唇膏来打扮 自己。是啊,哪个青春妙龄的女孩不爱美,她喜欢穿上漂亮的衣服,喜欢美 丽的发型,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更好看,喜欢享受自己本应有的一切,这点钱, 其他什么事也办不成,买一支唇膏也是很好的。后来她母亲怪她为何不把钞 票留作纪念,爱玲说她可不像母亲那么富于情感,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 买自己各种想要的东西(18)。成名,赚钱,自己养活自己,穿最好的衣服, 过最好的生活,不再寄人篱下,靠别的施舍、看别人的眼色过日子。张爱玲 过早地看透了家的冷酷人情淡漠,人性的虚伪,她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而是扎扎实实的奋斗——不管别人,也不靠别人,只有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这决定了她一生的思想。  ·5·永远不回家  后母使张爱玲的家变得更加冷酷、隔膜、生疏,父亲也不像以前那样偶 尔还和颜悦色对待她姐弟俩了,他对前妻的子女越来越粗暴,像仇人的儿女 似的。  爱玲不常回家,她的弟弟和佣人在家里继续受着后母百般的磨难。有一 次放假回家,爱玲看见弟弟,吃了一惊,弟弟变得又高又瘦,穿一件不甚干 净的蓝布罩衫,租了许多连环画书看。那时姐姐已在读穆时英的《南北极》 与巴金的《灭亡》等许多新文学作品了,弟弟却还在看这些小人书。爱玲告 诉弟弟要上进,读些有用的书,弟弟只晃一晃就不见了,别人告诉她,弟弟 已变得逃学、忤逆、没志气,种种劣迹,反正是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了。  后来在饭桌上,为了一点小事,父亲“啪”地劈头就打了他一个嘴巴子。 爱玲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汪汪往下直淌。后母在一旁冷笑起 来,像寒夜里的猫头鹰般的冷笑声:“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 他没哭,你倒哭了!”爱玲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 声地掩口抽咽起来。她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流 下来,眼里冒出怒火,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19) 在爱玲中学即将毕业时,母亲从法国回来了。想到妈妈,她于陌生中有 一种难言的亲切感,父亲娶了后母以后,在她心目中已经很淡漠疏远了,只 有母亲还留给爱玲十岁时的美好印像,这么多年未见,母亲在她心中是亲切辽远而又神秘的。  然而妈妈看到爱玲,那么瘦骨嶙峋,神情呆板,行动迟钝,衣服褴楼, 走路也不协调,一下子感到很失望。而爱玲呢,在母亲走后,正当青春的她 受到这么大的刺激,无处诉说。母亲在家的时候少,在国外时候多,母亲在 她眼中大遥远,久别乍见,有一些难言的陌生感,相对默然,一时找不出话 来。有两次妈妈领她出去,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住她的手,她觉得不习惯, 有一种生疏的刺激性。但母亲毕竟是母亲,虽然生疏,还是个依靠。母亲回来的目的是为了她出国留学要和父亲谈判,但父亲却避而不见。爱玲很想像妈妈那样,到国外留学,但因为她是随父亲生活的,必须要得到 父亲同意。当她期期艾艾地向父亲提出出国留学的请求时,她知道父亲是不 会同意她这样奢侈的要求的,心里一紧张,言不达意,父亲疑心她是受了母 亲的挑唆,说她多少年来跟着父亲,被养活、受教育,心却在母亲一边,大 发脾气。后母当场破口大骂:“你母亲离了婚还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 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  沪战发生以后,留学的事暂且搁下。因为父亲的家邻近苏州河,爱玲夜 间听见外边轰轰隆隆的炮声不能人睡,所以离开父亲这里,到妈妈那儿住了 两个星期。回家那天,后母问她:“怎么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说一声?”爱 玲说她向父亲说过了。后母说:“噢,对父亲说过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 呢?”唰地一个嘴巴就打了过来,爱玲被打个踉跄,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 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后母一路尖叫着奔上楼去,一边撒泼地喊叫:“她打 我!她打我!”爱玲怔住了,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 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开上桌于,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 描出橙红的鱼藻,如此静寂,在她的大眼孔里显出异常的静静的杀机。父亲 趿着拖鞋,啪达啪达冲下楼来,揪住她,二话不说,拳足交加,吼道:“你  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死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爱玲木然地被打着,她 觉得头偏倒在这一边,又偏倒在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被震聋了。她被打 得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父亲还揪住她的头发一阵踢,终于被人拉开了。 她躺着不动,但心里一直很清楚,被父亲揪打着,她却一次都不还手,她记 着母亲对她说的话:“万一他打你,不要还手,不然,说出来总是你的错。” 所以一直任他打不去还手,也不流泪。父亲上楼去了,她爬起来走进浴室里 照镜子,看着身上的伤痕,脸上打出血色的粗红指印,预备立刻报巡捕房去。 走到大门口,看门的巡警拦住她说:“门锁着呢,钥匙在老爷那里。”她试 着撤泼,叫闹踢门,企图引起铁门外岗警的注意,但是不行,这时她才真知 道像后母那泼妇那样地撒泼在自己真是不容易的事,她被拉回到家里来,父 亲又暴跳如雷,抓起一只大花瓶就向她头上砸来,她稍微歪了一歪头,飞了 一房的碎瓷。  等父亲走后,年老的女佣何于抱着她哭了,说:“煐,你怎么会弄得这 样的呢?”爱玲这时候才觉得满腔冤屈,气涌如山地哭起来,抱着何干哭了 许久。何于心疼她,替她胆小,怕她得罪了父亲,要苦了一辈子。何干在家 里受女主人的不少气,恐惧和不平使她的皱巴巴的老脸变得冷而硬,爱玲突 然觉得这个老妈妈才是她家里唯一的亲人。她独自一人在楼下的一间空房里 哭了一整天,晚上就在红木炕床上睡着了。第二天,姑姑张茂渊得到消息来说情,后母一见姑姑便冷笑:“是来捉鸦片的么?”不等她开口,爱玲的父亲便从烟炕上跳起来劈头打去,把姑姑 也打伤了,送进了医院。姑姑没有去报捕房,这种事太丢自己家的面子了。 从此,姑姑与父亲永远绝交,直到张廷重去世,张茂渊也不上门看一眼。父亲牢牢地把住家门,爱玲被监禁在空房内不要指望出去,她的母亲和姑姑也更不可能踏进这个家的门。这里是她当初呱呱坠地的地方,现在这座 房屋却突然间变得生疏,她站在窗前,看着外面蓝色的月光,月光底下黑树 影中现出的淡淡的粉墙,这一切都是片面的、癫狂的,静静地含着杀机。父 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她知道父亲没有这胆量狠心把她打死,只不过要把 她关押几年,让她受受折磨。她被关押几星期后,已被折磨得苍老惟悴,蓬 头垢面,她盼望逃出去,把手紧紧抓住阳台上的木栏杆,用尽力气,把自己 的怒气发在栏杆上,仿佛要挤出木头中水份来。仰头看天,天上飞着飞机, 轰轰的声音,她希望有颗炸弹落下来,哪怕与这个家同归于尽她也心甘情愿。 年老的何于怕爱玲逃走,常常上来看她,再三叮嘱:“千万不可以走出 这扇门呀,出去可就回不来了。”然而,对爱玲来说这里只是豪华的牢笼, 一天都呆不下去。她想了许多逃脱的计划,从小看的文学作品如《三剑客》、《基度山恩仇记》里的情节一起涌到脑子里来。记得最清楚的是《九尾龟》 里章秋谷的朋友有个恋人,用被单结成绳子,从窗户里缒了出来。但是自己 这里没有临街的窗,唯有从花园里翻墙头出去。靠墙倒有一个鹅棚可以踏脚, 但又担心夜深人静的时候,惊动两只鹅,叫起来如何是好?  爱玲静静地盯着窗外望,在想自己的心事,花园里养着两只呱呱追人啄 叫的大白鹅,边上有一株高大的白玉兰,她看着那满树开着的玉兰花,又大 又白,只觉得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白纸,抛在树上,被人遗忘了。大白 花一年开到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邋遢丧气的花。  正在她筹划着出逃的方案时,她生了一场重病,严重地痢疾把她折磨得 奄奄一息,差一点死了。父亲不管不问,不替她请医生,也没有药,全靠她  自己挨着,她站立不起了,就躺在床上,一躺半年。最后,还是何干暗中告 诉父亲爱玲生命危险,父亲才背着后母为她打了一针注射液。每天,她躺在 床上看着秋冬淡青的天,对面的门楼头挑起灰石的鹿角,底下累累两排小石 菩萨——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一朝,哪一代??朦胧地生在这所房子里,也朦 胧地死在这里么?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  就在这样想着的时候,她也倾全力听着大门每一次的开关,巡警咕滋咖 滋抽出锈涩的门闩,然后呛啷啷一声巨响,打开了铁门,睡里梦里也听见这 声音。还有一条通夭门的煤屑路,脚步下沙子吱吱地叫。她暗想,我病在床 上,如果他们疏了防,我能够无声地溜出去么?  母亲不能来看她,只有女佣何干偷偷地溜到母亲那里告诉她爱玲的情况 和逃出的打算,母亲让何于捎话给爱玲:“你仔细想一想。跟父亲自然是有 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这个苦,没有反悔的。”爱玲 被禁锢了半年,她渴望自由,对将来的前途如何她一点都没有指望。她知道 母亲没钱,自己逃出去以后生活会很艰难的,但她想:在这个家里尽管每天 看到的都是银钱进出,也不是我的,将来也未必轮到我,但最要紧的是最后 几年的求学年龄反倒被耽搁了,因此,哪怕将来再苦再穷,也要出去。  一等到张爱玲可以扶墙摸壁地行走,她就预备逃跑。先向老女佣何干套 口气,打听到了两个巡警换班的时间空档,在隆冬的晚上,她伏在窗子上用 望远镜看清楚了路上没有人,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边,拔出门闩,开了 门,把望远镜放在牛奶箱上,闪身出去。真的——她已经逃出了家的牢笼, 走在了外面的人行道上了。已快到阴历年的时候了,街上非常寒冷,幽暗的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久违了,生活的世界!她一边走,一边想,一秋一冬被监禁在冷酷的家 中,几乎与人间隔绝了,在生命的边缘徘徊挣扎,现在终于又见到外边的天 地,这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呵!她沿着长街急切地走,每一脚踏在坚实的土地 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走不远,她叫了辆黄包车,和车夫讲起价来,她真的 高兴她竟然没有忘记怎样还价。随时有再次被抓进去的危险,真是发了疯呀! 她高兴得顾不得多想,一边擦着眼泪,一下车就直奔母亲的家里去。从此, 她发誓再也不回父亲的家了。何于偷偷摸摸把她小时候的一些玩具运了出 来,给她作纪念。有一把白象牙骨子淡绿鸵鸟毛摺扇,因为年代久远,一扇 便掉毛,漫天飞着,使人鼻酸泪流。后来得知何干因为犯了和爱玲同谋的嫌疑,受到牵累,后母把爱玲的一切东西都分给了佣人,就当她死了。爱玲也就免去了一切物质上精神上与父 亲那个家的联系,永远地告别了。  不久,张爱玲把她被软禁虐待的经过写成英文,发表在《大美晚报》, 题目是“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她父亲每天都看报纸, 看到这篇文章大发脾气,但已无法挽回了。她住在母亲与姑姑那里,夏天, 她的弟弟子静也跟着来了,带了一双报纸包着的篮球鞋,说他忍受不了后母 的虐待也不回去了。母亲非常难过。像她这样一个单身妇女,还没有职业, 生活也很桔据,供应爱玲生活已经是紧巴巴的了,哪有能力再供养另一个孩 子?母亲解释给子静听,说她的经济力量只能担负一个人的生活费,无法留 他住。弟弟哭了,爱玲在旁边哭,母亲忍不住也在抹眼泪。后来弟弟到底回 去了,带着那双篮球鞋。爱玲与母亲住到了一起,母亲毕竟是母亲,有了亲人可以依靠,她感到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头诗在线制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