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首辅张居正正实行一条鞭法是哪一年?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每课一练:2.8 张居正改革(岳麓版选修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学年高二历史每课一练:2.8 张居正改革(岳麓版选修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总赋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总赋法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总赋法(即),“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又有“类编法”“明编法”“总赋法”等别名。明中叶以后赋役制度的改革办法。最早是内阁大学士于嘉靖九年(1530)首先提出的。后来,一些地方官员曾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试行过。万历九年(1581),开始向全国推广。外文名The general law of Fu简&&&&称条编法
明神宗实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赋役合并,化繁为简,即将各州县赋税徭役的种种项目统一编派,总为一项征收。
(二)差役合并,役归于地,把过去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地丁或丁粮派役。过去差役分三种:里甲(按户征派)、均徭(按丁征派)、杂泛(临时征派),现在三种差役合并,全部折成银两缴纳,同时将一部分差银摊入地亩,即“量地计丁”,派役时既按地又按丁,或丁六粮四,或丁四粮六,或丁粮各半。这种既量地又计丁的派役办法,是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三)田赋征银,官收官解,除国家必需的漕粮缴纳实物外,其余部分折成银两缴纳,改民收民解为官收官解,把银两全交官府,由政府开支,用于购粮或雇役等。一条鞭法的推行,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一条鞭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如白银代替实物税,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输银可以代役,农民有了更多的生产时间,国家相对减弱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部分户丁银摊入地亩,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等。但是,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只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继续推行,其他地区未彻底实施。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又称“摊丁人地”,是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明朝中后期实行的一条鞭法,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但未普遍推行。清初的赋役制度因袭明代的一条鞭法。为了保证丁税征收,掌握人口实数,清廷实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政策。
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颁布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以康熙五十年(1711)全国人丁2400万作为基数固定人口税,以后人口增加不再加征,这为国家人口的繁衍和雍正时期赋役改革提供了条件。康熙五十五年(1716),广东、四川等省开始将丁银并人田赋。雍正元年(1723),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丁银摊人地亩征收,得到雍正帝的支持。此后遂在各省普遍推行,乾隆时推行全国。摊丁人亩即丁随地起,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摊丁人亩后,地丁合一,丁银和田赋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种和稽征手续,是赋役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需要,明清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
明中期,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表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农民人身地位提高;另外,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但从实际施行来看,各地推行的并不一致,真正将赋役合并的并不多。后来随着明王朝的腐败,加征加派接连不断,“条外有条,鞭外有鞭”,人民负担有增无减。清初,取消了明末各种加派,重新恢复了万历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但限于当时客观条件,一条鞭法实行的并不彻底,康熙帝在康熙五十年先进行小幅度改革,固定人丁,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丁和丁银的固定,为地丁银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位置:
>>>张居正赋税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
张居正赋税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为一体。其中主要包括&&①田赋②力役③杂税④人头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张居正赋税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主要考查你对&&张居正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张居正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施及其历史意义:1、实施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流亡,国家财源枯竭。 2、特点:①按田亩的多少收税,针对地主,限制豪强,有利农民,所以说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征收银两,手续简便,货币取代实物地租、力役地租。因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的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地位意义:是中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往国家以征收丁税为主,严密控制农民;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驰。 4、影响深远:清朝“摊丁入亩”赋役新政受其影响。
赋税改革:1、措施:(1)清丈田地 (2)推行一条鞭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2、作用:(1)国家税收增加;(2)农民的负担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 放松;(3)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张居正赋税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28731511281510771511191510901108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居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