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什么地方干旱急卖牛羊肉专卖店加盟

中国干旱地区的解决办法
中国干旱地区的解决办法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而气候的差别也是巨大的。这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水量分布问题。多水必灾,少水必旱,这不是什么道理,这是废话。但为什么还要说呢?那是因为人们也许会忽略一些最简单的基本道理。
&&&&我虽然不是水利专家,也不是气象学者,更不是政府官员。可我对祖国的灾害是看在眼里的。这或许能成为我随便发言的理由吧。也可能我的胡说并不那么专业。可不知道有没有专家给出类似专业的答案呢。没有,至少现在没有看到。
中国的面积很大,通俗地说吧,就是地皮挺多的,可很多地皮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所以地皮就紧张了,房价就涨了,人们就愁了,政府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其实或许也可能是,不是不知道怎么办了,而是办起来太难了,这才是真的。
奇怪,说“水”的问题呢,怎么一下就跑偏到房子上去了。这里表面是没有关系的,其实长远地说,还是有联系的。
继续说水。我们干旱的地方,都在北方,而且面积巨大。那为什么地方大了就缺水呢?其实这与地方大是没有关系的。缺水主要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气候恶劣,最终循环成了干旱。干旱与地理位置也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为什么东三省,就不那么干旱呢,都是北方。看来北方干旱应该说是西部的北方吧。不过也有很好的地方呀,新疆和宁夏就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好地方。不过这些都是在干旱地区中比较好且比较少的地方了,不提也罢。
既然我都知道水土流失的原因,想必有很多专家也一定比我知道的更多,更专业。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干旱地区还是没有明显的改善呢?是国家不重视,不是,是措施不对吗?也应该不是吧,我们治理干旱的措施都是无数专家潜心研究的成果,那怎能不得力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干旱的情况更加的恶劣呢。
用到恶劣这个词语,似乎有些过。可我想也应该是恶劣的吧。否则,沙尘暴为何来?北方的城市都缺水,为什么?南水北调又干什么?这些都不去考证,因为我没有资格。而我只是在这里信口开河说出我眼中看到,和亲耳听到的干旱实情。
绕了大大的圈子了,还继续说水吧。我认为,北方凡是干旱的地方都是缺水,那为什么不投入工程去留水呢?虽然国家投入了很多大修水利,兴修水库,可或许是杯水车薪。那是不是应该再变换一种思路呢。我发现,越是干旱的地方,越是没有留水的措施。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或许会更加直观一点。
&&&&北方的一个城市,人口不少,经济也不错。可地下水却直线下降。不用说,濒临缺水了。而我能看到周边也有多个水库,大大小小的,那怎么就还不能补充地下水呢?应该是水库太少了吧,或是库容太小了吧。这么一说,就是城市的水一直在减少而没有增加的水源。这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城市的补水,主要有雨水、河水、水库。就也是这些了。你看到了吗?水库,我们已经有了,河水呢,其实只是水库放出的水而已,多数是这样的。雨水呢?那个雨水呢?
雨水,一个很好的水源,去了那里了?其实,都已经白白地流走了。而且带走了很多东西,更带走了希望。
&&&&我不是真的知道,留住上天送给的雨水,会很难。可我想,应该不是很难吧。比如可以修建水库的同时,改变修水库的思路,而多建水塘和和湖泊。建在哪里呢?答案是,无处不在。请试想,在一个干旱的地方,你有无数多的水塘和大小湖泊,而把一年中很少的雨水一滴不跑的都留下来的时候,那将会是什么场景。
而我们现在的城市,却是扩建市政下水道、兴修河道,干什么?排洪!天哪,这么干旱的地方,一年也就有那么两次洪水来了,而我们却在想办法,把水当恶魔一样快快地驱赶走。所以,不干旱才怪呢?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只能是旱情更加严重。
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无数多的大力兴修水塘和湖泊,而不是兴修水库呢?我想道理很简单,水库修建费用更高,而且水库越大,风险也越大,投入就更大。再则就是水库都不可能在城市里,都是在山区。离城市较远。而如果在城市里城市边到处都是水塘,那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至少在这个干旱的城市里,没有充足正常的平衡的水源补给的时候,留住每一滴雨,是至关重要而且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办法。
其实城市里还有一个水源是被忽视的,那就是污水。虽然现在有很多城市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可你知道那些运行中的污水厂,是如何工作,又如何处理水的呢?处理完的水,又如何了呢?我想,如果全部回到地下,或全部重新的储存起来的话,那这个城市的总水量也应该是平衡的吧。那为什么城市的水量还在减少呢?或许有专家会说,存水是个问题呀。那这个问题也就是干旱的全部问题的所在啦!
一个不能“存储”足够自给水的城市,他的城市水量平衡怎么实现。总不能让老天爷,一直给你下雨吧。
一个城市的总需要水,不应该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还有更重要的气候用水,就是大气循环用水。只有这些必要的生态用水和生存用水都平衡的情况下,这个城市的干旱才能解除,这个城市的气候环境,生态环境才能健康。
个人的拙见或许有很多的偏漏,但这也是一种解决干旱的新思路。不知道,有关专家是否能看到,可以说说这样做的不可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正文
干旱致羊肉价格暴跌
时间: 08:50:15&&&&来源:&&&&
  □本报记者 梅刚
  牧民巴图还在为草料发愁。为了给牛羊找草,一家人回到&找草养畜&的游牧生活。然而&缺草&困局并非巴图一家,已蔓延到内蒙古多数畜牧区。
  水草不好,羊价更是一路下跌。&现宰羔羊肉,每斤才26元,收购价不足20元,羊贩子还挑三拣四。&巴图无奈地说。
  主产区&受灾&
  &按照往年,羔羊每只约50斤~70斤,能卖到1500多块钱一只,而今年的肉价下跌,肉膘上不去,跟往年相比差一半。&锡林郭勒盟红格尔苏木牧民达赖对记者说。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内蒙古羊肉产量位居全国首位。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畜产品基地,当地饲养的品种是内蒙古肥尾羊。正常年景下,9月份羊体长身体壮,每公斤可达70元。如今,正是羊长膘之时,锡盟草原缺草少水,包括巴图在内的牧民心急如焚,计划购草料过冬。
  截至目前,锡盟地区大部分旗县降水量不足48毫米,已形成严重干旱。特别是羔羊肉主产区苏尼特左旗,草场面积3408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99.5%,受灾草场已达22883平方公里,受灾面积超过三分之二。
  当地牧民每户都养几百只羊,如今到了牛羊出栏间隙,羊膘不够份量,羊价一路下跌,养羊只能靠买草料,计算下来还亏了钱。巴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0只羊,草备3个月需3万元、饲料需一万元、拉水运费一万元,预计5万元,需卖掉100多只羊,按目前状况每只约600多元,赔钱已成定局。
  当地相关部门统计:苏尼特左旗有7个苏木镇受灾,涉及牲畜121万头。由于全年缺雨水井干涸,牧民只能去远点的地方拉水。&牧草普遍低矮,草场沙化厉害,品种减少了。&巴图说。
  内蒙古官方数据显示,持续干旱导致内蒙古中西部牧区牧草产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减产30%~90%;牧草高度较同期下降20%~50%;牧草盖度降低30%~60%。干旱对畜牧业造成很大影响,部分牲畜面临过冬难题。
  部分牲畜难过冬
  与锡林郭勒盟紧邻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畜牧重镇,也是干旱重灾区。全旗牧区草场总面积3076万亩,而干旱重灾区达到2450万亩,草场无法满足畜牧需要。牧民赶着羊群走几十公里找草,却仍是吃不饱。
  据了解,乌兰察布市总面积54500平方公里,干旱面积达38300平方公里。当地农牧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受旱草原涉及牲畜91万头只,受灾人口1.49万人,直接影响秋季出栏和基础母畜安全越冬,预计经济损失3.15亿元。
  与乌兰察布市境遇相同,内蒙古部分畜牧区急需购买草料过冬,而购买草料又面临资金缺口难题。目前,地方政府拿出储备资金,并与地方银行联系,帮助农牧民贷款,解决草料资金难题。
  然而,就在羊肉价格一直&低迷&间隙,全国玉米6月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47元,环比上涨2.5%,结束了7个月小幅下跌趋势,连续2个月上涨,累计涨幅4.7%。
  苏尼特左旗草原畜牧监理局徐立东表示,除了玉米价格上涨,饲草价格也在攀高,牧民自筹和政府扶持等方式进行抗灾自救。
  内蒙古民政厅统计,内蒙古多地出现旱情,牲畜死亡造成经济损失2.29亿元,受灾人口超过60万人。记者获悉,财政部紧急下达特大抗旱资金5500万元,内蒙古财政筹集特大抗旱资金4300万元,已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比如科学调度抗旱水源,加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而如何涵养水源,长效治理和保护牧区生态,更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干旱影响市场价格
  干旱不仅影响农牧区的生产,也给市场价格带来波动。记者从内蒙古商务厅了解到,羊肉市场价格从7月中旬开始下降,8月份继续下降,内蒙古羊肉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包头、锡林郭勒、呼伦贝尔降幅最大,分别环比下降6%、10.8%、13.3%。
责任编辑:杨志刚
  版权声明:凡署名北方周末报、北方新报、北方网络电视台、新北方网的作品为本站权属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其他作品均转自网络或出自网民,对其真实性及著作权属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对其观点本站持中立态度,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妥可联系本站。
&验证码:&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广告投放热线:
新闻、广告热线:
网站合作:QQ:、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版权所有 :北方周末报社
内蒙古北方周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干旱夺走了草原的美丽——旱灾肆虐内蒙古(组图)
新闻- 体育- 财经- 汽车- 房产- IT- 游戏- 生活- 健康- 女人- 旅游- 教育- 求职- -
搜狐短信强档推荐
国内最新消息&& &
国内版热点话题>> &
在台湾,他一度是个禁忌的话题。在中国大陆,他被高调定位成&民族千秋功臣&
言情“鬼才”。在海外,他和张爱玲享有同样的盛誉。
>> >>干旱夺走了草原的美丽——旱灾肆虐内蒙古(组图)日07:48 千龙新闻网 &&&&&&&&&&&&&&&&继前两年的严重干旱之后,今年的内蒙古又是大旱之年。旱灾令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牧业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广大牧民对灾害的承受能力降到最低限度。&&&&&&&&此前的有关报道称: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地区气温普遍偏高,前八个月的降水量仅有40多毫米。并且连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据自治区农业部门统计,全区可利用草场90%以上受旱,有3100多万公顷草场未能在春夏返青,3200多万头牲畜受灾,死亡近50万头。&&&&&&&&前往灾区腹地采访的记者出发前曾和当地同志联系,询问灾情如何,得到的答复只有四个字:“触目惊心。”当我们逐渐深入灾区腹地锡林郭勒草原时,才真正体会到这四个字的分量。&&&&&&&&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北京市正北方,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我们先到达集宁市,再转车前往受灾最重的锡林郭勒草原中部的苏尼特右旗。据说,从前每到夏天,这里绿草连天,牛羊满地,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致。由于当地水草丰美,所产的苏尼特羊因肉质鲜美被北京东来顺饭庄列为首选羊肉。可是当记者在今年8月踏足其上时,却发现这里既没有草,也很少看到牛羊,只剩下干燥的风裹着沙砾将人脸刺得生疼。放眼望去,零星点缀着枯草根黄沙地连到天边,偶然会有瘦骨嶙峋的死羊躺在沙地上。&&&&&&&&残酷的旱灾夺去了草原的美丽,留下的只是荒凉和无奈。&&&&&&&&死羊 枯井空房子&&&&&&&&&&&&甫一深入草原,最令人震惊的事实莫过于记者自身时时产生的错觉:驱车数百里路,一直走在漫漫沙砾之中,怎么看都像在戈壁或沙漠中,而不是草原上采访。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心地带的苏尼特右旗是我们此次采访的重点。当地同志介绍,西苏(苏尼特右旗的简称)北部2800万亩草场已经全部变成沙地,牧民的住房、棚圈和水井多处被风沙掩埋。牲畜在沙地上无食可采,大部分羊身上附着由沙土和汗合成的厚厚泥甲,体力严重消耗,死亡情况加剧。&&&&&&&&&&&&采访的路上经常会碰到牲畜的骸骨。其中有大型的牛、马和骆驼,多数还是骨架较小的羊。有的死畜只剩下一堆白骨,只有头、蹄等处毛皮还幸存;有的则皮毛完整,惟独肚子被掏得空空如也,据说这是秃鹫干的好事。一开始,同来的摄影记者对这些很感兴趣,碰到一次拍一次,后来见得太多,也就不在乎了。记者暗自在心中数了数,一天之内竟然在公路边看到十几堆,每堆多则五六只,少则两三只,偌大的草原几乎成了牲畜的“坟场”。后来得到的资料证实:整个锡林郭勒盟不完全统计有416万头牲畜受灾。仅西苏一地因灾死亡的牲畜就达到6万头之多。&&&&&&&&&&&&在沙地中行进还经常碰到一个怪现象:隔不多久就会发现黄沙中冒出一个用各种石头堆砌的石头堆。好奇的记者经过一番探察发现,原来这都是干涸了的草原井。平常年景,草原上的牧民就靠它们提供生活用水。三年的旱灾和人们的使用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两三米,许多水井因深度不够,干涸了,只有极深的机井依然冒水。为了不让风沙将井添埋,人们就用石块将井口保护起来,希望干旱过去后,将来还可以从井中打水。现时没有水喝怎么办?那些缺水的牧户只好每天去周围有水的地方买水,然后用车拉回来吃喝、饮畜——这也成了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去苏尼特右旗安全苏木(苏木即是乡)采访的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座座人去楼空的砖瓦房。记者在其中一座空房子前下车看了个仔细:细细的沙子已经仗着风势将房屋北面的墙埋住,窗户也遮了进去。房间的大门只用了木板堵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除了大个家具已经被搬空。砖房旁边的石头牲口圈也空空如也,只剩下杂乱的蹄印和粪便。一只死羊被扔在墙边阴凉处,可能刚死不久,还没有腐烂。苍蝇嗡嗡地在死羊身上盘旋。同行的苏木干部告诉记者,这家人家带着简单家什另外找地方游牧去了,看样子刚走没几天。&&&&&&&&走“敖特尔” &&&&&&&&&&&&驱车在草原上行进,经常可以看到一户户牧民赶着羊群,用摩托车或吉普车托着所有家什在流浪。当地同志介绍说:这是牧民们在走“敖特尔”,每遇灾情,他们都用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式躲避灾害,维持生活。&&&&&&&&&&&&走“敖特尔”是牧民们对走场游牧的蒙语称呼。从前的牧民们在一处放牧久了,草被羊吃光了,就用车子拉上日常用品,赶着羊群去追逐好草场,扎下蒙古包再放牧。在我们采访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当地的同志介绍,本来随着时代发展,旗里的牧民们十多年前就已经放弃这一原始的游牧方式,开始定居。选一个好地点盖了房屋打好井,然后在附近放牧牲口。然而连续三年的旱灾已经将草原毁坏殆尽,居住点附近的草场早被沙土代替。为了让赖以为生的羊群、牛群有草果腹,牧民们不得不忍痛放弃固定住所,带着些简单的家什重新走起“敖特尔”。&&&&&&&&在苏尼特右旗的格日勒图敖都苏木(苏木即乡)的一片沙地上,记者碰到了走“敖特尔”来此的乌宁毕力格一家。他们一家四口人住在一个简陋的窝棚里。据说,到去年底乌家还养着500多只羊。经过八个月无雨的干旱天气,如今饿死的饿死,出卖的出卖,只剩下不到300只了。乌宁毕力格不会说汉语,他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今年已经走场换了七个地方,走到哪里也没草。今天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第八次走场到附近的四子王旗去碰碰运气。如果再碰不到草,只能将饥饿的羊群低价处理给来收羊的人,那样至少还能换些钱。我们采访时,乌家5岁的小儿子正在依依不舍地用水罐里的水给十几只瘦骨嶙峋、浑身光秃秃的山羊喂水。这些牲口都已经瘦弱得禁不起长途跋涉,又没有人肯买,乌宁毕力格决定把它们丢弃在原地自生自灭。可小儿子似乎心里舍不得,他说要在搬家前最后一次给羊们喂水。喂着喂着,一只落在后面抢不到水喝的母羊站不稳卧倒在地上,任我们怎么轰也不肯站起来。乌家小儿子伤心地跟我们说,这只羊活不过今天了。&&&&&&&&&&&&&&&&&&&&&&&&&&&&&&&&&&&&&&&&&&&&&&&&旗里的干部介绍说,像乌宁毕力格家这样的走场户,全旗还有700多户,他们风餐露宿,日子十分艰难。其实经过三年的旱灾,现在旗里的牧户已经无草可逐了,只是还习惯性地赶着羊群四处流浪,寻找一丝微薄的希望。&&&&&&&&牛羊越多越贫困&&&&&&&&&&&&草原的牧民,一向以牲畜多寡来衡量拥有的财富。然而记者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采访时发现,在史无前例的旱灾中,羊群越多的人家变得越穷。许多因为牲口养得多而脱贫致富的牧民又因为牲口过多而变回贫困户。&&&&&&&&在距离中蒙边境20公里的安全苏木(苏木即乡),记者访问了汉族牧吴太一家。老吴养羊养了40多年,曾经是苏木屈指可数的富裕户。到去年底为止,吴太老两口养了400只羊,加上五个已婚儿女各自的羊,整个吴家的羊群发展到上千只。去年羊价高到300多元一只时他都舍不得卖羊,结果为了能让羊儿顺利过冬,不得不花了8万多元人民币去买饲料。这些金贵的羊儿在今年头八个月的干旱中死了将近200只。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羊群白白减少,老吴终于开始卖羊,可是因为羊太瘦弱,而目前卖羊的又太多,一只大羊最高只能卖到180元,而且只卖出了100来只。在记者面前,损失惨重的吴太经常露出茫然的神情,被风沙吹得通红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流泪。他心痛地告诉记者:以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元气了,留下的60来头羊刚够老两口维持生活。问及将来出路如何?吴太说自己也不知道,只能依靠党和政府了。&&&&&&&&旗里的干部告诉记者,以前许多牧民的观念保守,从来不肯卖羊换钱,只希望羊群越大越好,结果在这次旱灾中损失惨重。整个安全苏木原有牧户250户,贫困户60户(贫困线标准是人均牲畜20头)。在今年的干旱中,因灾返贫的又有60多户,苏木的贫困户总数接近50%了。&&&&&&&&&&&&&&&&&&&&&&&&&&&&&&&&&&&&&&&&&&&&&&&&&&&&不仅如此,一些实力雄厚、在旱灾中勉强保住羊群的牧民们,也在进退两难,因为保住的羊越多,赔得越多。苏尼特右旗的另一位牧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2000年,他家的牲畜多达1500只,是典型的畜牧大户。当年卖掉900只羊,加上绒毛收入共计10万元。可因为天气干旱草场无草,他为了给牲畜买饲料至今已经投入了不止10万元。现在剩下的600多头牲畜每天消耗100多公斤饲料、400多公斤草,加上到远处拉水的费用,每天要消耗1000多元。曾经代表财富的牲畜现在正越来越多地消耗着他的财富。&&&&&&&&苏尼特右旗党委书记武国栋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牧民减少损失,度过旱灾,目前旗里正在抓紧劝说、帮助牧民们卖掉手里的牛羊,只留少量种畜。这一工作的难度在于要扭转牧民的观念。如今旱情笼罩了全旗14个苏木、62个嘎查(嘎查即村)、5505户牧户、127.08万头牲畜,已经有6万多头牲畜因灾死亡,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让牧民们卖掉牲畜。&&&&&&&&积极抗灾——牲畜大搬家&&&&&&&&&&&&在重灾区苏尼特右旗(旗相当于县)的赛汉塔拉镇,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羊群驶往其他旗县。旗干部说,这些羊群并没有被卖掉,而是送出去寄养,等到灾情好转再运回来。在日益严重的灾情下,全旗想出种种办法帮助牧民度过旱灾,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动员牧民将自己的牲畜送出去寄养。&&&&&&&&作为整个内蒙旱灾的重灾区,苏尼特右旗这三年真可谓多灾多难。1999年开始全旗大部分地区干旱,当年冬季又遭特大雪灾;2000年春夏持续干旱,冬季又屡次形成强沙尘暴;2001年前七个月没下过一场雨,从元月至今出现七级以上大风天气38次,形成沙尘暴23次。受灾害影响,目前全区绝大部分草场变干变枯,没有返青的草场占总面积的80%,达2.1万平方公里。连续的遭灾使人和牲畜的抗灾能力达到极限,今年全旗年度牲畜头数比往年同期减少7.2万头,到6月30日止,全旗因灾死亡16万头牲畜。&&&&&&&&面对连年灾害,当地干部群众想出种种办法和天斗争,抵抗灾害。针对旗内大量牲畜因为没有草吃而濒临死亡的现象,旗党委政府想出了一个让牲畜搬家的好办法:将牧户的牲畜收集起来,送往附近未遭灾旗县的群众家寄养。等到来年旱情有所缓解时再原数运回,这一年中所产的仔畜和奶、绒等则作为寄养的酬劳。记者在当地采访时,苏尼特右旗刚把1.1万头牲畜运往附近一个草情很好的旗寄养。看着一车车被运往外地的牛羊,该旗的干部肯定地对记者说,这只是暂时情况,明年我们一定可以将羊群运回来的!除了牲口寄养,当地党委、政府还和牧民们一起多管齐下抗灾:多打井缓解用水困难;贷款买草、饲料让牲畜充饥;动员牧民趁早将牲口卖掉;帮助牧民联系到外旗县走“敖特尔”等等。&&&&&&&&然而,这些毕竟只是些应急措施,当地党委、政府已经意识到:要想根本摆脱干旱和风沙的威胁,恢复美丽的草原,必须改变原来落后的粗放放牧方式,采取“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化经营”的新生产方式,减轻草原的压力。通过围封牧场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把围封区内的牲畜和牧民转移到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和广播电视的地区,建立统一的养殖设施和饲草料基地,对牲畜实行畜舍喂养。
  赵戎 铁流&&相关专题:相关新闻:
(08/24 04:50)
(08/19 03:35)
(08/16 13:40)
(08/15 14:50)
(08/11 21:18)
(08/01 11:25)
(07/31 19:59)
(07/30 13:45)?--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方干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