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让所有人都过来不吃肉吗

佛教理论在逻辑上是不是有很多矛盾之处?
举几个例子:1: 佛教一方面认为自杀、堕胎是恶行,要下地狱。但事实上,按佛教的规矩,普通人活着无时无刻都在造恶啊! 杀生是遭恶,人活着难免要踩蚂蚁、拍蚊子; 说谎是遭恶要拔舌,但科学家统计每个人每天至少说谎多少多少次(不下几十次); 动怒、意淫都是恶行.... 人又很难不这么干。(据统计成年男子平均每7S想一次性) 所以 可以说,人一生都在遭恶。 但是,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自杀了;或者根本没机会来动这个世界, 他将少造很多恶 至少少吃很多肉 杀很多生灵 这应该是善行啊?2: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又说杀生是首恶,又宣扬因果轮回,即此生之境遇源自上一世所造的因。那么,也就是说,一个动物,比如豹子,它沦为兽道(三恶道之一)也是因为它上一世遭恶。但是此生它沦为豹子就不可能不吃肉,不捕杀兔子。你因果轮回机制让他变成了豹子,其实就是在逼它遭恶杀生,做更多的恶,那它岂不是永远不能摆脱兽道?也就是说,客观上讲,是因果轮回这个机制在逼这只豹子遭恶,那这个轮回机制不也是一种恶?3:佛教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基督教等一样认为忏悔可以赎罪,可以把所谓杀生、遭恶、邪淫的罪行抵消。这貌似可以鼓励善行,但事实上自然有人会想:「既然放下屠刀忏悔就可以离地成佛,那我何不再多杀几个人?反正我这一辈子行善,是进入善道;我这辈子行恶,老来如果忏悔赎罪,也可以进入善道甚至往生,那我在此之前多造些恶又有什么呢?」(当然,这未必是佛教的本义,但事实上却起到了逆向激励的作用。)无意诋毁佛教,希望有信佛之人可以向普罗大众阐明这些道理。
按投票排序
1。按照佛教的善恶标准,绝大多数人就是不断得在造恶。你做恶事就是造恶业,自杀也算杀人,是比较重的恶业,不会因为之后避免了杀生而成为善业。如果你这样推理,可以推理出无数悖论,没有意义。佛教的善恶观念,只是佛陀的划分,不是佛陀的规矩。戒律只对自愿遵守的人有意义,不对非佛教徒形成约束。人确实很难做到佛教意义上的不恶行,事实上,只有达到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才能脱离贪和嗔,这是极少数修行人能达到的成果。2。如果一个众生投生为肉食动物,那么它此世确实就是因为这个恶因会造成更多的恶果,这个机制不是某个神或者佛菩萨设计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佛陀说,轮回可怖,就是这个意思,一旦陷进去,绝大多数情况就是个恶性循环。3。正统佛教的说法,有因必有果,忏悔只是能让恶因的缘暂时不升起而已,事实上过患很多,而且极没有保障。唯独证取阿罗汉果,不受后有之后,才有把握,恶因不再升起果。这三个提问下面的那些提问内容不是问题,是臆测,建议你删除。题主对佛教的映像多来自于流传的说法,而非原始佛教的教义,流言的曲解非常多,注意区分。不要别人说佛教怎么怎么认为,就安到佛教的头上。释迦牟尼佛背大黑锅了。
题主提的问题很好,我觉得有必要清楚地解释,不然无法令大众对佛法生起信心。首先,善恶轮回的逻辑其实是很严谨缜密的,并不是楼主主观认为的那样错漏百出。只是佛当年为了照顾一般人的智商水平,无奈之下将很多怪力乱神的元素加入其中,而让整个抽象的轮回逻辑显得形象具体一些。可惜时间长了后,大家只看到了轮回说披着宗教外衣的一面,却忽略了轮回说本来最核心的运作机制。只要我们除掉轮回的宗教外衣,一切将水落石出。在这个问题里,我已经详细地论述了整个轮回机制运行的逻辑。在这里我再一次概括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而言之,背后有这么一些规律:1)善恶评判标准不看行为本身,而看行为者的发心;2)最后报应如何,不看行为结果,而看行为者和行为接受者两者产生的业力中和后的合力方向;3)合力方向的具体算法是:善善得善;恶恶得恶;善恶,恶善,要看中和。更多细节可以看我在这个问题的回答。当你明白这个机制原理后,楼主提出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第一个问题,说谎者会不会遭受拔舌之劫?答案是:不一定!!!盖因报应是善是恶,主要看说谎者的发心,如果说谎者发心是为了利益广大众生,而众生也都从这个谎话中受益,并诚心发善念感激这个说谎者,那么毫无疑问,说谎者将得到无上福报。背后的原理是,你发善心,将产生善业力;众生受你恩惠,对你也产生善业力,由于行为者(你)和行为接受者(众生)两者业力方向是相同的(向善)。由此可知,这股善的合力必将推着说谎者获得善报。话说,我们佛祖的各种方便说法难道不正是善意的谎言么,请问佛祖为此受了恶报?楼主又说:“杀生是遭恶,人活着难免要踩蚂蚁、拍蚊子”,哈哈,当大家明白轮回的逻辑运行机制后,对这个问题还会有疑惑么?答案显然是,杀生这个行为并不一定遭恶。一切还是看发心。如果我为了众生利益而杀生,是善,是恶?必须是善啊!但你一定会问,被杀者对杀人者产生怨恨,最终对杀人者形成恶的业力怎么算?我在轮回的机制里已经说明了:善恶,恶善两种情况,看中和。也就是说,你生起的善业力和被杀者的恶业力看谁大谁小。如果合力后是善大,那么你得善报;合力后是恶大,那么你得恶报,就这么简单。踩蚂蚁,拍蚊子,怎么算?简单,请问兄台踩蚂蚁时对蚂蚁起了强烈的杀心吗?兄台有虐杀蚂蚁的快感吗?如果都没有,而只不过是无意间杀的,那么兄台的行为将不产生恶业力。我知道你一定不甘心,你会问:难道蚂蚁不会怨恨我而对我产生恶业力么?有这个可能,但你也不需要担心。我来详细说说蚂蚁死后会发生什么,这是个奥义,我说出来很多人肯定不信,还会发笑。所以本来我是不应该说的,但既然楼主提问了,便是因缘到了。一切有情众生在死后,都会有一段漂浮的状态,我们佛门中人都称其为“中阴身”,这时这些生命处在轮回的中转站,虽已死去,还没投胎。在中阴阶段,这些生命的神识会苏醒,它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业力的运行,它们会觉得好像被各种力拉扯着,又好像处在飓风之中,摇摆不定。他们会瞬间获知他们的死因。在踩蚂蚁这个案例里,蚂蚁会知道是你无意杀了它。知道真相后,摆在它面前有大致两种选择:怨恨你,或原谅你。因为在中阴阶段,所有生灵对业力的感受都是极为敏感的,这个蚂蚁将会知道它若是选择怨恨你,将产生多少恶业力,也会看到这些恶业力若没有善业力的中和最后会得什么恶报。蚂蚁会知道它这时怨恨你对自己完全没有益处。因此,绝大多数蚂蚁会选择原谅你,然后积些善业,投个好胎。蚊子的案例也是一样。楼主又提到一个豹子问题,其大致意思是,若有人一不小心下了畜生道后,因为是做了畜生,又出现杀生的情况,那是不是这个人就会继续恶性循环,一直留在下三途,永世不能翻身呢?回答前,我请楼主思考一个问题,豹子捕杀食物时发心是善是恶?我告诉你吧,不善不恶,是无记业。豹子在人世时,它的神识是混沌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善恶,发心只有本能。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直到到豹子生命结束。当豹子死了后,它同样会进入“中阴”状态,这时它才会忽然知道自己作为豹子一生做了什么。这时它面临两个选择,忏悔自己杀生,或为自己杀生欢喜。如果这豹子发心忏悔,那么它将会生起善业力。如果在这时,它生前所杀众生也选择原谅了它。那么根据轮回的机制,作用于豹子身上的合力将是善业力,而这个善业力将推着豹子获得善报,投到好人家去。楼主明白没,轮回规律就是这么科学,一点都不主观。说到这,楼主的最后一个关于“忏悔”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忏悔”能否赎罪,还是要看忏悔者的发心。楼主说:“我这辈子行恶,老来如果忏悔赎罪,也可以进入善道甚至往生,那我在此之前多造些恶又有什么呢?”请问这样的发心真的是真心悔过吗,真的是在为自己的过失而羞愧吗?这完完全全是在无耻地打着个人小算盘嘛~~这样的发心本身就是恶,无论你做了多少形式上的“忏悔”,哪怕你搞个水陆法会,你这样所谓的“忏悔”也是没法掩盖那恶的发心。因此,你本身就生出了恶业力,再加之你杀戮众生对你不思悔改的痛恨,这又是另外的恶业力,那么你想想啊,最后得有多少恶业力的合力作用于你身上,这样的人想不堕地狱都不可能。当大家明白了轮回的完美逻辑和严谨机制后,我相信大家就会清楚明白楼主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因为天道轮回,一切都有业力在做评判,一切都逃不过众生的心。楼主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继续提问,我定一一接下,以振佛法。
1、佛教说自杀、堕胎等恶行要下地狱。要理解这个说法,须明白地狱是“境”,一切境皆心造。境不在心之外,是以内心忍受的痛苦折磨便是地狱。但境也不在心之中,所以不是心里想不痛苦便可不痛苦。眼耳鼻舌身意等十八界皆非实有,故而地狱亦非实有。佛陀说法,取贪嗔痴三毒相烧、地水火风四大相逼之大苦恼,说之曰“地狱”。再者,痴顽众生,不能了知诸法实相,乃执外境为实有,佛陀为度化众生,用善巧之譬喻,说地狱为有。地狱的名相,是有的。地狱的实相,是空的。踩蚂蚁、拍蚊子是恶业,因为这一行为有伤“不忍”之心。伤了不忍之心,则贪嗔痴三毒容易滋生。如羸弱之躯易遭病毒侵入一样,吃肉、杀生灵的业报正是让一个人变得“羸弱”,易遭贪嗔痴三毒侵入。常人破除我执已难,暴虐寡恩之人更为尤甚。这也是为何佛菩萨教人宁执有勿执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缘由。虽说彼岸(出世间法)无善无恶,但此岸(世间法)有善有恶。从此岸到彼岸,需要般若智慧,此岸的善心正是培养般若智慧的土壤(不过也只是第一步)。2、佛教说众生平等,是指众生在“成佛的可能性上”平等。就好比不同的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上平等,不代表他们在高矮胖瘦上平等。豹子和兔子的譬喻,和我们的社会有何不同呢,亿万富翁的孩子比平民的孩子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要大得多。可依然有许多平民通过努力奋斗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所以,众生的平等,是皆有“成佛的可能性”。但在“成佛可能性的大小”上,已经不平等了。这种平等不是“起点的平等”,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起点”啊!我们看到的“起点”,只是某一阶段的起点,无始以来所造之业并没有被看到。就像一个富二代,如果往上数十代,可能就很穷了。所以,因果、轮回(注:“因果”和“轮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是在逼谁,因果是规律,轮回是这种规律下的结果。至于“豹子是不是永远不能摆脱畜生道”,须知人群中有善有恶,则可以想见,豹子群中亦有善有恶,人既然可以通过修行成为阿罗汉,豹子自然也可以通过修行成为人。人既然具备证入涅槃的可能,豹子亦具备这种可能性。只是豹子的可能性远比人小而已,为什么呢?因为人身难得,这种机会如“盲龟值浮木孔”,是无始以来的善业使一个人此生成为人。就像一个人出生时便是富二代的机会难得一样。3、佛教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须知“放下屠刀”是一种大本事。正如圆悟克勤禅师所说,“大凡扶竖宗教,须是英灵底汉,有杀人不眨眼底手脚,方可立地成佛;有立地成佛底人,自然杀人不眨眼,方有自由自在分。”理解这句话,关键是明白想“放下屠刀”,先得手里有一把屠刀在。试问题主?你手里有屠刀吗?这个屠刀到底是什么?题主说“既然放下屠刀忏悔就可以离地成佛,那我何不再多杀几个人?”你为什么要多杀几个人呢?你多杀几个人,就证明你手里拿着一把屠刀吗?恰恰错了!一把刀,可以是杀人刀,可以是活人剑,为何你要杀人而不是活人?是因为,受熏染容易,而转染成净难。其实,不是你要杀人,而是贪嗔痴三毒要杀人。你,只是贪嗔痴三毒杀人的一个工具——屠刀。你杀人不是说你手里拿着屠刀,而是说你自身就是屠刀!用禅宗的话说,当你造了业又受果报时,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翁”了。一个人为什么要造业?正因为无明。立地成佛何其容易,把自身,把“我”,放下就成佛了!“我”是什么?“我”是“五蕴和合”,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本来连五蕴都是空的,哪里有个“我”在!所以,本来就没有这个“屠刀”啊!愚痴众生误执色身为有,有了我执、法执,就有了“屠刀”。所谓“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无非是把本来没有的(而你却认为有的)东西给放下来。=========================================================================早上看到这个问题就关了。因为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佛法的ABC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微积分。很惊讶晚上在首页看到 先生回答了此问题。 先生此前的许多回答很高明,我很赞赏。此回答却大有可商榷之处。 佐藤先生说:“有情衆生之存在本身,就是造業。吃飯喝水,都是業障,都有因果,都有惡。六道輪迴即是大惡。”这个说法有善恶二元对立的嫌疑。说六道轮回即是大恶,也就暗含着出离六道轮回,证入涅槃即是大善。愚以为,涅槃是无善无恶的,只是诸法实相如此。同样,六道轮回亦是非善非恶的。也许,佐藤先生想用善巧的说法,来引导新学。只是,“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以先生的说法“六道輪迴即是大惡”来接引初机,恐怕容易使初机堕入空见。未知先生意下如何?
人是一颗大骰子,永远只有一面朝上。也总有那么一面,你猜得出,却总也看不见。白宫喜欢1、2、3,可以包容4、5,但是除了6。故宫喜欢1、2,可以包容3,但除了4、5、6。圣书告诉人们,1可以有,4不可以有。佛书告诉人们,2可以有,5不可以有。专家告诉人们,3可以有,6不可以有。骰子在不同的庄家手中,掷出的数字也各不相同。有一天,那个在赌场里长大的混小子像是看出了些门道儿。只见他从围观的人群中钻了出来,一伸手捏住了庄家抛在桌上还没落定的骰子,微笑着掷地有声的说:五叔,让我也坐把庄。
既然有疑问,拿出来讨论,当然是好事,但为何不去读经典,而仅仅把自己对佛教的认识局限于道听途说之中呢?楼主对佛法的这些见解,其实大部分是误解,掺杂了一些民间信仰和基督信仰的影子,所以自然无法自圆其说。下面简单回答一下。1: 佛教一方面认为自杀、堕胎是恶行,要下地狱,但事实上,按佛教的规矩,普通人活着无时无刻都在造恶啊! 杀生是遭恶,人活着难免要踩蚂蚁、拍蚊子; 说谎是遭恶要拔舌,但科学家统计每个人每天至少说谎多少多少次(不下几十次); 动怒、意淫都是恶行.... 人又很难不这么干。(据统计成年男子平均每7S想一次性) 所以 可以说,人一生都在遭恶。 但是,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自杀了;或者根本没机会来动这个世界, 他将少造很多恶 至少少吃很多肉 杀很多生灵 这应该是善行啊?答:善恶观念都是人为的,佛也不过是方便说法而已。你杀了一个人,那个人自然要杀回你一次,所以你无法离开这个世界,必须不断转世投胎,不断受苦。所以佛说杀生是恶。但你非要说转世投胎被对方报仇很好啊……那也没法,随你便。佛之所以区分善恶,目的只是让你摆脱生死,不再回到这个可怕的死循环里。必须注意,轮回不是谁的设计,佛出世之前,轮回早就存在,甚至佛在成佛之前,也曾在轮回中辗转了无数亿万次。佛只是告诉你有这个东西的存在而已,你人为这个“设计”不合理,那也没办法。就算是佛,也无法改变因果定律啊。切记:佛教不同于基督教,它并不认为有谁创造了、主宰着并准备审判这个世界。2: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又说杀生是首恶,又宣扬因果轮回,即此生之境遇源自上一世所造的因。那么,也就是说,一个动物,比如豹子,它沦为兽道(三恶道之一)也是因为它上一世遭恶。但是此生它沦为豹子就不可能不吃肉,不捕杀兔子。你因果轮回机制让他变成了豹子,其实就是在逼它遭恶杀生,做更多的恶,那它岂不是永远不能摆脱兽道?也就是说,客观上讲,是因果轮回这个机制在逼这只豹子遭恶,那这个轮回机制不也是一种恶?答:同上。3:佛教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基督教等一样认为忏悔可以赎罪,可以把所谓杀生、遭恶、邪淫的罪行抵消。这貌似可以鼓励善行,但事实上自然有人会想:”既然放下屠刀忏悔就可以离地成佛,那我何不再多杀几个人?反正我这一辈子行善,是进入善道;我这辈子行恶,老来如果忏悔赎罪,也可以进入善道甚至往生,那我在此之前多造些恶又有什么呢?”(当然,这未必是佛教的本义,但事实上却起到了逆向激励的作用。)答:你能不能成不成佛,什么时候成佛,也不是佛的规定。还是那句话,别以为有人在主宰你的命运,审判着你的修行,没人管你的。就像你坚持去锻炼身体,什么时候锻炼得到“健康”了,这不是医生的规定,而是锻炼的自然结果。“放下烟枪,立地健康”——你觉得这句话,有没有用呢?最后补充一下:以上的回答,只是粗浅的答案。佛学修行见地,其实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修学者,知见是不一样的。轮回是否实有?是否一切皆空?是否一切皆非空非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知见,但这并非逻辑推演可以理解,只有去修行之后,才能看到。如同我们学物理,必须先学牛顿定律,再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一样。空间是不是均匀的?物体的位置是不是确定的?——在牛顿力学里是的,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却给否定了。但是,牛顿力学和相对论、量子力学一样,都属于科学体系。
刚刚看到标题就来回了四个字,"因为不懂",显得很无情。今天仔细看了题主的问题,确实问的很有诚意。以下是我非常有诚意的用自己所见到的佛经内容来回答:1,众生平等指我们应该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或指一切众生佛性无别,或指平等性智等。绝不是指众生的福报、寿命、能力、待遇相等,勤快、懒惰、良善、邪恶、奸诈、诚实,如果具有这样不同特点的人,得到同样的福报,那才是最大的不平等。真正平等,是因果面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然这种平等是跨种族、寿命、轮回的,短期内可能有各种不服,但如果能彻知来龙去脉,就会知道其公平性。回到正题,依照佛经,做人是非常困难的,用一个比喻,如果人的数量比喻为指甲盖谁的灰尘,那么畜生道众生犹如大地尘埃那么多,如果畜生道众生数量比喻为指甲盖上的尘土,那么饿鬼道的众生就如同大地的尘埃那么多。如果饿鬼道众生数量比喻为指甲盖那么多灰尘,地狱道的众生就如同大地尘埃那么多。那些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众生和我们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为人。因此一切众生为人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另外,人身是道器,即只有人能修行成佛。毁坏道器和杀死一般众生的后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玉器和陶器,也许你固执地说二者平等,但一件玉器可以让人倾家荡产,打烂一个日常的饭碗并不会发生什么。因果业力,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价值"。因此杀死一个人的后果远远严重于杀死一个动物,杀死大型动物的过失远远大于杀死一只蚊子,杀死蚊子的过失应该大于杀死细菌。2,像你列举的情况,因果会导致作恶的人更加作恶、不得不作恶。但也会导致行善的人更加行善。果报有五种:同性等流果、异熟果、感受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其中同性等流果指做一个事情之后,会形成种子,导致后世倾向于做同种事情,例如一个人今世杀了几只羊,很可能来世会比较嗜杀;感受等流果指如果邪淫的话,来世可能倾向于生活在肮脏臭秽的环境里面;异熟果则指杀人人杀的这种。事实上,五种果报会同时作用。其效果是非常复杂的。牛顿方程很简单,但如果一个绝对光滑的盘子里面放了70亿个玻璃球,互相来回碰撞运动,a碰了b,是由于触了a,更久远地追究下去,其因将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因果规律也是如此。极其错综复杂。有时候会形成良性循环,有时候会形成恶性循环。有时候很恶性的循环被打破,有时候很良性的循环被破坏。不过牛顿方程只是牛顿发现的自然规律,不是牛顿让物体运动规律变成那样。佛阐明因果规律,并没有谁创造因果规律。客观规律不依人喜欢、讨厌、认为合理、认为不合理,而有所改变。认为有一个人创造了因果规律,那是外道的见解。创造者不仁,所以创造出这么不仁慈的规律。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指作恶多端,停止作恶,最终审判发现已经改善就万事大吉了。一切善恶都会受报。作恶多恶果就多,离佛地就远,恶少离佛地就近,但要成佛,谈何容易,显宗的修法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长度是超过天文数字的啊啊啊!!立地成佛,不过是指立即走向成佛的方向而已!!作恶越多显然走得越是艰辛而颠沛流离!!
至少对我来说,佛教的义理不能作为道德法则。其中的逻辑错误和自相矛盾是显然的,但每当有人提出来时,佛学就会说你问的问题偏离了正道。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自洽,A或者比B更对,或者比B更错,或者与B一样。有时A好有时B好,这就不成其为道德了。我们可以没想清楚,可以不知道A好还是B好,但不能声称知道了谁好却还有时选A有时选B,这是不诚实嘛。逻辑是人类达成共识的主要途径。尽管人们对基本命题的真值争论不休,但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会同意,一个特定的复杂命题的真值是其基本命题的真值的函数,可用真值表表示出来,而且对同一个复杂命题人类都能同意同一个真值表。道德法则如果是正确的,必然也是普遍的,否则最多只能称为个人的恶趣味而已。而一个义理想要是普遍的,也就是要让不同的人都共同同意,那么逻辑上的自洽是基本的要求。
这题真棒。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就是:佛教,佛法,佛学 是完全不同的三个领域。“佛教”是一种商业态度,比如“观音送子”的概念,纯粹出于商业考量。“佛法”是一种内修的信仰态度,是到达彼岸的“拐杖”,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丢弃这个拐杖。“佛学”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佛学体系 漏洞百出,虽然自己在不断的“修补”、“辩解”,为此还发展出一种辩解的职业,就是“辩法”。有了这三个概念就可以比较客观的来对待佛学了。先回答题主的问题:佛教理论是否在逻辑上有矛盾之处。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非常多。--------但这个不是重点。甚至佛主在逝世时(也就是涅槃),就说过:自己一生从未讲过佛法。众弟子们,当下就震惊了,“那您这几十年说的都是什么呀?”那么,佛说的是什么呢?其实,佛说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家常事。所谓“佛说家常事”.就是说:任何人的见识、感悟,终究是无法超越自己的家常、自己的生活层次的。无数的众生,就有无数的层次、无数的家常。无数的层次 就需要有无数的法门与之匹配。“法门”就是“方法”的意思。这些法门之间多数是互相矛盾的,但是没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什么样的人,就专注于什么样的价值观。所以不同阶段的人,只会对不同的法门产生共鸣。这就如同上学的过程。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导师佛教里就是:比丘-和尚-罗汉-菩萨-佛每一级别的知识其实都是相悖的。比如,小学时,最小的数,就是零。但是,初中,你就知道,原来还有更小的负数。但是不管佛教有多少离谱的错误,把握住一个概念就可以了,就是“贪、嗔、痴”的概念。什么意思?贪,就是喜爱。嗔,就是讨厌。痴,就是坚持。这样佛教的终极教义就出来了,就是:化解众生的“贪痴”与“嗔痴”。贪痴,就是喜爱某物放不下。比如:钱、权、异性、永生。嗔痴,就是讨厌某物停不了。比如:仇恨,侮辱,死亡。佛教就是要让人们,对喜爱的事物不太喜欢了,对讨厌的事物也不太讨厌了。能做到了,这就步入了佛道。你不但可以让座,还可以不讨厌不让座的人,这就有点佛意思了。------另外说一下:佛教历史上最大的漏洞,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佛教里,因果轮回的总账本。留着最终跟你算总账的。之前没这个账本,后来被三藏法师所弥补上的。这个东西,后来被西方心理学家,发展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其实一切佛法,就是要让你思考的。引发思考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出的东西。望题主继续思考,因为每个人都是“辟支佛”。
你找逻辑上的矛盾之处的话,现实生活的逻辑矛盾之处更胜于佛教教理。
悉达多说: “世尊,我很佩服您讲的道,您把每一件事都解释得那么清楚而实在,您把这世界显示成一条完整不断的链子,一条由因和果连结成永恒的链子。从来没有人把世界显示得这样清楚,从来没有人把世界解说得如此明确。当每一位婆罗门由您的教示中去看这世界时,他的心必定会跳得更快,因为这时他看到的世界是完全连贯的,没有漏洞,清楚得如同水晶,不依赖机会,也不依赖神明。不管这世界是善是恶,不论生命是痛苦的或是欢愉的,也不管人生是不是善变的——也许人真的善变,但那也并不十分重要——然而这世界的整体,所有事情的连结,从同一条河流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溪的融合,从同一个出生、变化、死亡的规律出来的众现象之融合,如此种种,都非常清晰地从您崇高的教义中显示出来。可是,世尊,根据您的教义,一切事物的统一和理论的结果上,必然有一个地方破裂了,从这个小小的裂口,向这个统一的世界流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一些新事物,一些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无法解释、无法证明的东西:那就是您超越这世界的教义,您的得救之道。这个小裂口,就是由于这个小漏洞,这永恒而简单的世界法则又被破坏了。希望您不介意我提出了这个不同的意见。”迦陀玛一直静静地听着,一动也不动。然后他以一种慈祥、文雅而清晰的声音说道:“哦,年轻的婆罗门,你把我讲的道听得很仔细,你能够那么深入地去思考它们真是不简单。你发现了一个缺点,但我希望你能够再仔细想想,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很渴望知识,但却抗拒任何意见,并且在文字的矛盾中挑毛病。所有的意见都是无意义的,它们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可能很明智,也可能很愚蠢,任何人都能够接受或抗拒它们。你所听到的教示并不就代表是我的意见,这些教示也并不是用来向那些渴望知识的人释说这世界的,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也就是迦陀玛讲道的主旨,没有别的意思。”——黑塞《流浪者之歌》
说的好像哪个宗教能自洽、自圆其说似的。。。
信佛之人也都是弟子,都在学习中,所以也都谈不上阐明,只能说说自己的理解罢了。对题主的问题,在“题主的逻辑”上可能有矛盾,但在“我的逻辑”上一点矛盾都没有。1.人的确生来就要受苦,也会造很多恶(诸漏皆苦)。所以佛教才会说五蕴皆空啊,要解脱啊,要放下啊,不要贪恋啊什么的,对吗?题主说“人又很难不这么干...”这么说可能有失偏颇。如果已经知道贪嗔痴这些欲望会毁了自己,你还管不住自己,偏要干那些事,那不就是执着,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有人一辈子都在积极修行,就是为了能解脱。但佛知道对普通人来说,有解脱之心——这事儿,基本上,很难。所以才给人那么多磨难,就是让人长点儿心,长点儿智慧。但至于你能不能做到,那可全靠你自己,不是佛能管的事儿了。2.豹子捕杀是天性,不吃会死;人有工具,可以通过很多手段生存,不吃肉不会死(素食者不是活的好好的)。对人来讲杀生是作恶,对豹子来讲可就未必。因为豹子在杀生的时候,并不一定动了恶念。这是本质上的差别。所以,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个“人”,不必靠杀生来维持生命。可你知道,在因果轮回中这场密密麻麻黏黏糊糊的混沌大千世界中,此生,生而为人多么难得!如果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又怎有机会获得智慧,利益众生呢?问题1里说如果年轻就自杀等等,也是说的这个事儿。这是佛教里的暇满难得。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说放下了屠刀这个动作,而是指心,指念头,是在悟得善恶一念之间便成佛。假模假式宣誓不再做恶人,却没有真正地放下心里的屠刀,还想着杀人的事儿。这样的成佛,别说你不信,奥特蛋都不信。而一旦真正悟得佛性,便不会再有你在题目中提到的想法。因为你获得了慈悲心,也同时获得了更广大的智慧(悲智双运)。好多人诋毁佛教,觉得仁波切老说些空话,心灵鸡汤,其实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站在那个高度上,无法理解仁波切话中的意思。就好像员工永远不懂老板的心一样。这也就是我为啥要说,以我的逻辑来说没有矛盾。并不是因为我信佛,而是我的哲学观刚好跟佛学的哲学观有些契合罢了。而大部分人对佛教、对佛学的理解有偏差,是因为根本不了解,也没有认真去思考。只是看了寺庙乱哄哄,看了有行骗的假和尚,或者看了有些人不如法的言论,就一心觉得佛教不靠谱。其实佛教在所有宗教里,是最靠谱的。因为佛教有宏大的世界观,因为佛教是无神论,因为有很多的因为...因为“佛教”从根本上,就不是宗教。题主爱思考,就不要看寺院里的小册子什么的了。那些是给智慧不是那么高的人,用些小故事来激发他们行善,给他们讲道理的。对佛学感兴趣的话,多看看佛经,看看讲经之书,多思辨。我个人比较喜欢龙树的中观论。当然,信佛不信佛,是个人的权利。但以我之见,佛学至少能让人修心,不是什么坏事。人总是太狂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也似乎对于一切都不曾有过敬畏之心。今天是11月20日,是观世音菩萨节日。所有功德都成千万倍增长,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
我理解的也不深。但是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根本上来说,你所造的恶业会变成恶果循环在你身上。所以无论你今生生为人类还是畜类,都是因为曾经种下的因。那么你活着的这一世,就应该通过修行来消除曾经和现在的业障。如果你选择自杀,那么又是造下了非常大的业障。这个业障终究会还在你身上。所以,自杀不仅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你只看到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可能犯下的罪恶,却没有考虑到他可能贡献的善行、可能达成的修行,是不是?而另外,豹子杀生吃肉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无谓的欲望。就佛教来说,发心是很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情,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出发而做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抱着自私自利的恶心去做善事,一样是在种恶因。佛教虽然说淫邪也是一种罪恶,但是有一个新闻里说过这样的故事:说国外有妓女组织起来做慈善,去帮助无法自慰的残疾人解决生理需要。这件事,因为发心不同,所以妓女们是在行善、是在修行。而不是在行淫邪之恶。而万物有灵,即使投生在畜生道,一样可以通过施善修行来消除业障。比如海豚救起溺水的人类,这就是动物的善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能并不是说只要愿意忏悔你的业障就立马全部消除。而是说,只要愿意回头向善、愿意修行,那么无论你曾经是怎样的恶人、无论你背负着怎样的业障,佛都是不拒绝你、都是欢迎你的。即使是像希特勒那样的恶人也会被佛用同样平和的眼光来看待。佛爱众生。佛可以包容众生。但是佛没法帮你解决你自己的业障,无法把你拉出你所在的因果循环。即使你有心回头,你依然需要用你的每一世去修行、去消除自己的业障,然后才有成佛的可能。我个人浅薄的理解是,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来说,修行没有那么复杂。做个好人就够了。常怀一颗菩萨的心,你就已经是菩萨了。
1、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是业报,六道都不是永恒的,任何人都逃不出这个轮回2、这是佛对你的考验,所以要修佛,跳出六道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指作恶的人只要停止作恶,也一样有修佛的资格,也有成佛的可能,不是立刻成佛。也有种说法是说这里的“屠刀”,指的是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只要放下就能成佛。另外楼里某些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来解释华严宗的观点,有点误人子弟了。
我们日常接受的佛教经典,都是经过无数代人演绎、包装甚至曲解后的东西,已经背离了本义。 (当然我下面说的也可能是一种演绎或是曲解,但个人认为比较靠谱)佛教的核心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与四法印不和的都是伪经。 按照四法印的意思,组成各种生物(有情)的物质(“六大” “五蕴”)是时刻在聚合变化的,下一时刻的你跟上一时刻的你已经不是同一个你了,并不存在一个真灵不灭的你在不停的转世,而是构成你的物质在不断聚合和离散。 因此不存在题主说的豹子上辈子做了恶,灵魂投入轮回变成了兽。 善因善果也并不是说一股神秘力量建立了一个交易机制, 你做好事挣积分,通过交易机制回馈你一些好运气, 而是说你做了善事,必然有善果,但享受善果的不一定是你。 比如你种了一棵树,但是吃到果子或者在树下乘凉的可能是别人,他享受的善果是你为你的善因, 他享受善果跟他自己是善是恶没有关系。佛陀给大家指点的是彼岸之道, 认识宇宙的真理,从“苦”中解脱,而不是带领大家做买卖,进行道德投机。听着不太有心灵鸡汤价值吧,如果一直这样讲,佛教早就灭绝了,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服务,信徒就是用户,神职人员就是从业者,人民群众需要心灵鸡汤,从业者感知用户需求,就把自己的核心IP包装成了易于销售的心灵鸡汤。 在中国影响广的是大乘,而大乘的出现晚于释迦摩尼几百年,相当于借壳上市------------------------------------------------------------------------------补充个人对待佛的态度是信佛不拜佛,敬佛不礼佛。 因为庙里的金身塑像都是世俗生意的载体, 我佛传下彼岸之道,而我们拜佛求的是功名利禄或臭皮囊的安康,这些都是佛让我们的抛弃的, 如果多捐香油钱,佛就满足我们,那佛与贪官污吏何异?
非常有趣的一个提问。康熙年间的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生下来就是四世温萨活佛,根器非凡,自幼接受系统的佛学教育,为什么成年以后成为一名军人,杀人无数,占据七百万平方公里江山?这些难道不是一直在作恶的表现么?更不用说,中原的数位帝王,都被高僧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无论这些帝王是否得位不正、是否满手鲜血。在发现很多类似的矛盾以后,我接受佛学作为哲学的智慧部分,但是不把善恶教化当作自己行为的准则。
首先我非常赞同佐藤先生的回答,对于其他各位师兄的观点,我只能说大部分还是比较中肯,但是多有偏颇。佐藤先生所言的确是正信的佛弟子所应有的态度,但是各人根器不同,且或许认识并未到那一步。初学者的确会对佛法中各种看似矛盾不合逻辑的地方有疑问,且不止这么几个。末学粗浅,也是经多番尝试,才觉得净土法门是适合自己的。禅宗法门对根器的要求很高(此处经指点,觉得禅宗对根器要求高的说法是欠考虑了,但是还未想到该如何表述的正确无误,也许可说是各人缘法不同),所以若是无法本来无一物,不若时时勤拂拭。首先我们得知道,佛法无法,佛所说一切法只是法相。也就是说,说出来的写出来的都非佛法本来面目。而佛法的本来面目,对于未成佛的我等而言,是夏虫不可以语冰。而人往往受限于认知和逻辑,佛为了让我们能理解,就会用一些我们能明白能想象的事物来告诉我们。从世俗谛上讲,六道轮回,宇宙万物,是我们自己的神识和业力化现的。在我们未成佛以前,或者说还没有明心见性以前,因果业力真实不虚,所做诸善业恶业的果报也并非简单忏悔就可以抵消。只是世间并无全善之人也无全恶之人,即便是食肉的野兽,虽然杀生,也有舔犊情深;至于犬马,也有忠心护主。一善天堂一恶地狱,所以,不可能永远在哪一道呆着。且自己种的果自己收,实在不是轮回这个机制左右的,而完全是自己决定的。而从胜义谛上讲,由于所有种种,只是你自己的意识造作,六道轮回也罢大千世界也罢,都是梦幻泡影镜花水月,因而当你证悟了,注意不是知道明白,而是证悟了(两者区别在于别人告诉你一样东西好吃,你也看到这样东西的确很诱人,但只有你真正吃到才算),就会脱离轮回。这情景硬要形容,就好像你在梦中而不知是梦,随梦境起心动念,而当你醒来,才发现都是假的。但是,即便在梦中,你的觉知也相对真实的反映了出来,你会在梦中感受到喜怒哀乐,也会造作善恶。而恶业越多,离真实自性越远,最后会沉溺在梦境之中,佛祖慈悲,用佛法告诫我们远离火场,并教给我们各种脱离轮回的方法。以上是末学粗读佛经及经论开示后的一点浅见,还望对题主有用。题主对佛法有感悟有想法是难得的善缘,可以看看三藏十二部内的佛经,以及各位高僧大德的论著开示,因为我等知乎上的或是其他论坛上的见识都很浅薄,无聊看看也就罢了。回答中的疏漏错误还望一一斧正。
1.佛教教人向善,佛教教徒要不停地行善,要向周围的人传播佛教,或许有个家伙恶贯满盈,但是他放下屠刀,削发为僧。这家伙向周围的人传播佛教,有一百个跟他一样的家伙因此皈依佛教,从此向善,这就是功德。题主还会认为人应该自杀了好吗,就是因为周围“恶”那么多,才需要不停地传播佛教
其实你问的都是佛学上常见的经典问题,所以关键你还是对佛学一知半解,否则你完全可以从很多佛教典籍中找到各种答案……
佛教拥有一套自由的逻辑体系,而这套逻辑体系是可惜自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