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与穿越甲午战争小说到意大利战争的小说

有关《星际穿越》的三个问题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科学的问题
  
  诺兰的《星际空间》有两个细节非常打动我。一是Endurance太空站到达木星后准备进入虫洞,这个只在理论上存在的高维空间在银幕上的视觉展示是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隧道洞口。在“进入”的镜头系列中,Endurance并非抽象地“嗖”一下没入球体,而是缓步接近虫洞,眼看球的体积越变越大,球形表面反射出宇宙里无数遥远星系的斑斓投影。太空站不断接近,球体表面不断扩张,变得巨大,充满了Vmax巨幕,之后才是库珀那个壮士赴死般的“我们进来了”。相比宇宙的庞大的未知和虫洞的无限细节,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站是那么渺小,尤其在Endurance到达未知星系之后飞向巨大的黑洞 &Gargantua&,在明亮的黑洞辐射对比之下不过是一个几乎可被忽略的小黑点。宇宙之壮阔,人之弱小却无知无畏,这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无比震撼,充满悲怆的诗意。
  
  二是库珀和布兰德博士在Endurance事故之后在高速旋转中实现飞船和太空站的对接,事件演变的速度、剪辑的紧凑、配乐节奏的紧张度和细节展示的不厌其烦都让人目不转睛。我特别欣赏这一节里大环境镜头和对接细节以及宇航员们表情的反复穿插剪接,简直没有一秒废镜头,没有一刻不看得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采访中说他读罢克拉克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真正的科幻应该是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应该让他们终于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这样的仰望,就是科幻的终极魅力。
  
  但只靠“幻想”,科幻作品是立不起来的。没有足够坚实的科学细节来支撑、呈现想象力,作品只能是“悬幻”、“胡幻”。科幻作品里的科学细节越扎实,幻想部分的魅力就越强大。评价一部科幻电影的魅力,最根本的标杆我认为必须是科学细节,是科学的视觉表现。情节则处于第二位,为科学的推导和想象力的推进服务。
  
  如果和2014年的其他科幻作品比较,单从视觉效果出发,《星际穿越》的摄影其实不如早些时候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但《星际穿越》的独特性在于它要视觉展示的是人类不曾探索过的未知领域。在表现未知,缺乏参照系或评价标准时,对科学细节的精心度反映出的是创作者的诚意。尽管不是所有的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但《星际穿越》中的以下元素为其硬科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类走向灭亡的设置——环境恶化的现实主义
  ?太空站的设计方案及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高维空间在低维空间里的投影形式
  ?相对论对时空扭曲的猜想(包含极大的夸张,比如在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黑洞的外部视觉形态
  ?黑洞潮汐力
  ?黑洞内部的时空奇点的幻想
  
  这其中虫洞的球体展示在科幻电影中是里程碑式的,将永载影史。就连向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代表宇宙终极秘密的黑色方石致敬的机器人,都因脱离了人的形态,设计巧妙新颖而将成为经典。
  
  当然,《星际穿越》的体系并未能完全解决它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这其中我个人最不能释怀的是事件的因果循环(“母子怪圈”)。当然,这是一切时间旅行科幻作品都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而《星际穿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旅行题材。但既然电影提出了这个终极问题(谁把虫洞放在那),却没有试图在“改变历史”和“创造未来”之间达成和解,在我看来这始终是个不小的遗憾。
  
  
  2.价值观的问题
  
  诺兰在《星际穿越》里展示了面对死亡人类对保存文明火种的两种态度,他让人类在经历高维空间、时间扭曲、黑洞,以及科技发展一路狂奔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唯一的价值尺度——爱。这样的设置很难不让一名中国科幻迷联想起《三体》。
  
  就如同《三体》因为这个最终选择所受到的最大批评,《星际穿越》也因这种近乎言情电影的设置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纽约》杂志和NPR的影评人David Edelstein在极大赞扬了《星际穿越》的视觉效果后说电影的后1/3简直“俗不可耐”,把一个了不起的科幻故事降格成了庸俗的滥情剧。“煽情”,基本上是对《星际穿越》最普遍的批评。
  
  我个人对“煽情”这件事的“情”看法中立——毕竟一部作品终归要努力调动人心,我甚至还相当欣赏“爱”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最终钥匙这个结论。造成煽情结果的关键不在情本身,而是这个“情”的表现方式,尤其在一部严肃的硬科幻电影里,“怎么煽”才是关键。一个好的科幻作品其实很像我们在科学研究里建立模型:“幻”的部分在于建立假设——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科技发展已成现实, 目前还不能证实的猜想已被证实等等;“科”的部分则是假设之后的一切事件演变、情节走向,一切都在假设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逻辑关系,呈现合理的证据和论证过程。科幻可以在设立前提假设上天马行空,这之后却不能胡乱推导,不能在逻辑关联上掉链子。哪怕结果指向的是超越逻辑的情感信仰,推导过程也必须严格遵守思维逻辑,偶然却终必然地呈现系列事件的前后关联,一步步推向那个终于无可避免的终极真相。
  
  在分析《星际穿越》之前,我们先来简短回顾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在《三体》里让宇宙的命运导向爱的。
  
  《三体》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是“面壁人”罗辑,二是“圣母”程心”。前者由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终于走出个人小天地,直到承担起全人类命运,其契机是为了在“末日之战”中拯救妻儿。 虽然爱的最后落脚点是罗辑这一个家庭,但情感驱动的人类文明和纯逻辑驱动的三体文明的较量却是贯穿《三体》系列整体的。换句话说,“爱”的出现在整个故事里有非常充分的铺垫,它从最开始就被设计并紧密渗透至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最后的故事走向里,尤其在《三体II》的结尾,刘慈欣甚至特别安排了三体文明观察员来强调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人物罗辑从始至终对爱的选择都是合理统一的,并不需要超越逻辑思考的信仰的僭越。这个层次上的爱的归总,不是煽情。
  
  再看程心,在《三体III》中,这个学识出众,因“阶梯计划”而为整篇宇宙史诗埋下契机的人物是个十分蹩脚的“拯救者”,她与罗辑最初的玩世不恭正相反,几乎是沉醉于同情心与泛爱的泥沼中不愿自拔,毫无领导能力,每每在涉及全人类生死命运的重大选择前掉链子、犯错误。然而刘慈欣偏偏一次又一次把这样一个人物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让她代表全人类说话。在这个巨大的不合理面前,故事的终端指向了信仰,因为无论谁作领袖,在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不论人类文明再怎样技术爆炸,再怎样选择采纳最正确的科技进步之路,面对宇宙终极真相,死亡只是早晚问题。除了献祭之爱,其他一切统统不值一提。
  
  《三体》在程心这个层次上爱的归总是有逻辑断层的,需要价值观的飞跃,是为煽情。然而这样的煽情是通过一个庞大的科技进化、历史推导、宇宙命运终端走向的系列过程才终于实现的,它严密、缓慢、步步渗透,直到最终变为哲学性的思想升华。哪怕读者的看法根本不同,不买账这个“爱是永恒”的终极结论,那也还得是佩服大刘指引整个宇宙走向爱的叙述过程。
  
  那么对比一下,《星际穿越》里,诺兰是怎么煽情的呢?
  
  他其实也有充分铺垫,无论是地球上长长的看似无关大体的家庭生活,还是太空站里库珀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的视频电话,都是在为后面爱的回归铺路。Ann Hathaway的角色布兰德博士凭借直感要求去勘探另一个星球,并点名爱有可能是一整人类尚不理解的却真实存在宇宙力,就更是情节安排上的关键一笔,看似不经意,却是打开整个电影谜题的钥匙。
  
  但《星际穿越》最大的问题在于:库珀的女儿墨菲作为人类命运的拯救者,是怎么推断出小时候家里的“鬼”就是库珀的呢?
  
  电影里唯一给出的论据是库珀临行前送给墨菲的手表,却没有什么推导论证过程。或者说,这个信息如果不是库珀传输的,或者墨菲不认为是库珀传输而是其他一些他们当初理解的高维生物,人类也照样可被拯救。墨菲对库珀之爱从而解读出了数据信息这一节,要求观众必须跳离逻辑推理选择“信”。
  
  这种要求逻辑断裂的情感推导,我认为是造成David Edlestein所说的“俗滥戏码”的关键原因。墨菲这条线的薄弱(一方面也是为篇幅所囿)是《星际穿越》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煽情结果的关键。这条线在对爱的表现方式上,《星际穿越》远逊于《三体》。
  
  但另一方面,库珀对墨菲的爱传达出了关键性的数据信息这条线却是前后贯通的,其对“爱”的科幻表现形式上甚至超越了《三体》。
  
  在黑洞里,库珀终于恍然大悟后,向机器人Tars解释为什么他存在的这个小小的高维空间的三维投影恰好是他离开地球之前的那一天时,他说爱,作为一种力,指引他来到了这个方位——就好象重力决定了三维世界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爱,作为一种高维的“量子力”,可以决定人在高维空间里的位置,也就是人将出现在低维空间投影中的何时何地。后来库珀在失去意识之前看到了Endurance空间站他们通过虫洞时的布兰德博士,有了那个神秘莫测的握手,这也同样是爱的力量。
  
  在《三体》(和大多数的科幻作品)里,爱作为超越物理规律的信仰,是脱离物理空间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力量,人类对爱的回归是确认自身存在价值的坐标,这个回归是抽象的,哲学性的;但在《星际穿越》中,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而被描绘成了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就跟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相类似,实际参与了宇宙的物质组成,甚至很可能是高维空间的某种基本力形态。《星际穿越》试图对爱进行的这个具体的、物理态的力学解说方式,是极具突破性的,非常惊艳。
  
  我不能确认《星际穿越》对爱的这种力学解说在科幻史上是否绝无仅有的,但不管你是否接受他的这个猜想,我认为这都是让它最终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品的价值关键。
  
  
  3.哲学的问题
  
  说完了“爱”的问题,再说说黑洞的问题。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银幕黑洞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电影中宇航员大卫在经历了一些列和飞船电脑斗智斗勇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隧道一样的空间。这个进入空间的镜头有近乎十分钟之长,没有对话和任何情节发展,就是光影在银幕上不断变幻。大卫通过的这个隧道式的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进入黑洞。在这个漫长的视觉隧道结束之后,大卫来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自己迅速变老,代表宇宙终极奥秘的黑石再次出现,还有一名星孩。
  
  和《2001太空漫游》比较,诺兰对黑洞的展示是具体的,从无边无际的飞沙到以三维形态投影存在的高维时空都触目可见,可逐一逻辑分析。在黑洞时空扭曲的内部,库珀的行为依然和之前拯救人类命运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终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通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合集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黑石的出现和星孩的诞生彼此之间没有叙事上的逻辑关联,甚至任何一种试图把黑洞边界之后的内容和之前进行叙述性上逻辑关联的尝试都将失败。换一种说法,诺兰的黑洞之旅是以已知推测未知,是给出答案,是闭合的;库布里克的则是以未知表现未知,是提出问题,是开放性的。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维度变幻,任何以肯定状态存在试图给出答案的方法有可能被证伪;而提问题则是老实的(或狡猾的,取决于你的判断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01太空漫游》能由科幻终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对比之下,《星际穿越》对黑洞的视觉展示是无比壮丽的,而既然我们现在谁都不理解黑洞,都在猜想,都不确定,那么诺兰在电影中所进行的“爱”的猜想也便未尝不可。然而一旦提出解说,就难免落于巢臼,尤其这个解说只作为完整故事的结尾匆匆出现,不再进一步被逻辑拆解分析研究。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终于走向严肃的信仰。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说的好
  很中肯
  女神……ORZ……
   说的很好,2001之所以被称作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的确如此。
  另外摄影是个问题,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感觉不对劲。在进入太空的时候,它甚至没怎么给飞船一个完整的镜头。这个电影剪辑也有些问题,其实我很享受那种完全的寂静,那时候我就不自觉的屏住呼吸。这种完全的寂静可以更长一点,它让人产生敬畏感。
  虽然有很多下次,却也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
  
  诺兰讲了一个星际超越最后回归人类基本,甚至动物性情感的故事。一个关于感情的故事,却纠结于科学,纠结于哲学。影评人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能去理解和体谅导演的初衷,给出公允的评价。用某位名导演的话说,(有些)影评人谈电影,就像太监谈做爱。不着调。
  喜欢艾小柯的文章。一点小错误:“难免落于窠臼”
   这是我的理解,楼主觉得呢
喜欢艾小柯的文章。一点小错误:“难免落于窠臼”
喜欢艾小柯的文章。一点小错误:“难免落于窠臼”
  谢谢,改过了。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而时间扭曲是因为这颗星及周围受黑洞对的影响……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这种行星应该已经被黑洞吸进去才对。
  “《星际穿越》试图对爱进行的这个具体的、科学态的解说方式,是极具突破性的,非常惊艳。 ” -- LZ说的很有意思。确实这个观点,是之前未被提及的,这种假设有其突破性的意义。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而时间扭曲是因为这颗星及周围受黑洞对的影响……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这种行星应该已经被黑洞吸进去才对。
  除了会被吸进去之外,因为太过靠近黑洞,黑洞潮汐力也会对重力产生影响吧?
  喜欢LZ详尽的对比,无论是库布里克,还是三体,都是娓娓道来,有理有据,赞一个!
  对自己而言,因为先看《星际穿越》之后脑补《2001太空漫游》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时代的跨度较大,拍摄技术表现的效果不一样;因为着重与故事叙述的完整和情感的需要,个人更偏向于诺兰的《星际穿越》。
  能不能理解为诺兰和库布里克在结尾处的不同是因为诺兰向市场的妥协,尽管星际穿越已足够优秀
  《2001太空漫游》,至今未能被超越
  没有怎么看懂,最后安妮海瑟薇回到地球了没有?看到她掉落的星球也有人和灯火了
没有怎么看懂,最后安妮海瑟薇回到地球了没有?看到她掉落的星球也有人和灯火了
没有怎么看懂,最后安妮海瑟薇回到地球了没有?看到她掉落的星球也有人和灯火了
  她没回。最后这个星球果然如她最开始所言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她成了这个星球的孤独开拓者。最后库珀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她。
  可能是对这个片太有期待了,对黑洞,和黑洞里面的奇点,有一点小失望,感觉像想力没有爆表,能完整漂入黑洞也是个奇迹!
  对于LZ不能释怀的“事件的因果循环”,我觉得电影里还是给了解释的,就是里面始终强调的murphy's law。如果时间真的如电影所说的那样,那么合理的存在只需要自洽,不需要因果。因为因果是人类按时间总结出来的现象,不一定本质。这个观点在三维生物的理解里就是Cooper解释的Murphy's Law,Whatever can happen will happen。
  
  希望你现在感觉好一点了。
  你是在说三体还是在说星际穿越
  赵本山有首歌,叫《一个情字活一生》,二人转演员话糙理不糙,人类无论怎折腾,终究逃不了一个情感问题,没了“爱”,人还是否能创造如此多样的文明成果呢?《星际迷航》里那样理性的斯巴克船长,最后给人的印象也并非是冷血。我想现在不晓得有多少人都这么想过----如果我有机会毁灭地球,我会毫不犹豫现在就干!我们对这个社会这世界已经失望透顶了,但七情六欲让我们对他还是欲罢不能,情爱是毒药,谁也戒不掉!
  一、科学问题
  
  因果循环,厄其实也说得通,就是因为父亲去了五维空间才让过去的自己发现NASA的定位--然后诺兰的摄影机从过去这一时间段来拍,所以我们作为观众看得好像显得宿命,跳出来看就是一个连续时间的事件---有人说马修发nasa的定位手抖一下就会改变过去然后改变现在--其实也没有,就算手抖,马修在五维空间的所作所为是也是一件发生的事实。发stay是事实,发nasa定位也是事实,正是因为跳到五维空间才可以发上面的信号,跳出来看就是诺兰的镜头在描述一件人类三维文明的往事,里面有点嵌套--嵌套原因在于当时马修掉进去五维空间,但是不等于说这段经历可以随时更改。。。。。
  
  虫洞不可能是现在文明包括墨菲在世的文明制作的,其他文章有提到是未来更高级文明因为这次事件发展起来,所以回头来补的。
  
  当然这也可以算循环,不过不是蝴蝶效应那种。
  
  二、价值观问题
  不大同意小柯,硬片一直都有明确表达传信息最终靠的是五维空间的引力引导。
  爱只是这个过程里面参与的人类--马修、安妮等人内心的信念和感叹。可以抒发爱是一种动机让整个事件串起来或者更好理解这件【往事】,但是不能说或者本部电影是没有说“爱是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
  
  三、哲学问题
  完全同意。可能诺兰风格就如此,通过好莱坞方式描述一个很科幻也很好看的故事,更大程度上唤起这一代或者我们下一代对于太空的一点畅想,就足够了。
一、科学问题
因果循环,厄其实也说得通,就是因为父亲去了五维空间才让过去的自己发现NASA的
一、科学问题
因果循环,厄其实也说得通,就是因为父亲去了五维空间才让过去的自己发现NASA的定位--然后诺兰的摄影机从过去这一时间段来拍,所以我们作为观众看得好像显得宿命,跳出来看就是一个连续时间的事件---有人说马修发nasa的定位手抖一下就会改变过去然后改变现在--其实也没有,就算手抖,马修在五维空间的所作所为是也是一件发生的事实。发stay是事实,发nasa定位也是事实,正是因为跳到五维空间才可以发上面的信号,跳出来看就是诺兰的镜头在描述一件人类三维文明的往事,里面有点嵌套--嵌套原因在于当时马修掉进去五维空间,但是不等于说这段经历可以随时更改。。。。。
虫洞不可能是现在文明包括墨菲在世的文明制作的,其他文章有提到是未来更高级文明因为这次事件发展起来,所以回头来补的。
当然这也可以算循环,不过不是蝴蝶效应那种。
二、价值观问题
不大同意小柯,硬片一直都有明确表达传信息最终靠的是五维空间的引力引导。
爱只是这个过程里面参与的人类--马修、安妮等人内心的信念和感叹。可以抒发爱是一种动机让整个事件串起来或者更好理解这件【往事】,但是不能说或者本部电影是没有说“爱是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
三、哲学问题
完全同意。可能诺兰风格就如此,通过好莱坞方式描述一个很科幻也很好看的故事,更大程度上唤起这一代或者我们下一代对于太空的一点畅想,就足够了。
  多谢。关于爱是高维空间某种力的观点,这不是我作为观众的推导,这是库珀在黑洞里的台词,说是爱帮他定位到那时那刻的——他最纠结的就是自己临行的那一天或那几天嘛。所以在这个故事体系里,重力是穿越维度传达信息的力,爱则是穿越维度决定人空间位置的力,这两种力都是跨维度的,彼此并不矛盾。
  
多谢。关于爱是高维空间某种力的观点,这不是我作为观众的推导,这是库珀在黑洞里的台词,说是爱
多谢。关于爱是高维空间某种力的观点,这不是我作为观众的推导,这是库珀在黑洞里的台词,说是爱帮他定位到那时那刻的——他最纠结的就是自己临行的那一天或那几天嘛。所以在这个故事体系里,重力是穿越维度传达信息的力,爱则是穿越维度决定人空间位置的力,这两种力都是跨维度的,彼此并不矛盾。
  关于黑洞在科学上也只是一个猜想,至于里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引力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解释清楚吧,哲学好象又是另一个范筹,所有的点都有一点靠不住,讨论矛不矛盾同样也是靠不住的,我觉得这部认真的奇幻大片,我认为让人对宇宙叹为观止的同时心生敬愄,也引发人的思考才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楼主是三体脑残粉 鉴定完毕
  嗯...感觉就是女儿意识到信息是父亲发来的很没有来由,导演可以在铺垫时加一个情节,库珀教墨菲认莫尔斯电码时,两人定过一个独特的电码,女儿通过那个独特的电码认出了父亲
除了会被吸进去之外,因为太过靠近黑洞,黑洞潮汐力也会对重力产生影响吧?
除了会被吸进去之外,因为太过靠近黑洞,黑洞潮汐力也会对重力产生影响吧?
  Kip的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书中解释了这种情况的合理性,黑洞的体积很大而且是自传的Kerr黑洞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很大的时间相对论效应但很小的潮汐力。
一、科学问题
因果循环,厄其实也说得通,就是因为父亲去了五维空间才让过去的自己发现NASA的
一、科学问题
因果循环,厄其实也说得通,就是因为父亲去了五维空间才让过去的自己发现NASA的定位--然后诺兰的摄影机从过去这一时间段来拍,所以我们作为观众看得好像显得宿命,跳出来看就是一个连续时间的事件---有人说马修发nasa的定位手抖一下就会改变过去然后改变现在--其实也没有,就算手抖,马修在五维空间的所作所为是也是一件发生的事实。发stay是事实,发nasa定位也是事实,正是因为跳到五维空间才可以发上面的信号,跳出来看就是诺兰的镜头在描述一件人类三维文明的往事,里面有点嵌套--嵌套原因在于当时马修掉进去五维空间,但是不等于说这段经历可以随时更改。。。。。
虫洞不可能是现在文明包括墨菲在世的文明制作的,其他文章有提到是未来更高级文明因为这次事件发展起来,所以回头来补的。
当然这也可以算循环,不过不是蝴蝶效应那种。
二、价值观问题
不大同意小柯,硬片一直都有明确表达传信息最终靠的是五维空间的引力引导。
爱只是这个过程里面参与的人类--马修、安妮等人内心的信念和感叹。可以抒发爱是一种动机让整个事件串起来或者更好理解这件【往事】,但是不能说或者本部电影是没有说“爱是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
三、哲学问题
完全同意。可能诺兰风格就如此,通过好莱坞方式描述一个很科幻也很好看的故事,更大程度上唤起这一代或者我们下一代对于太空的一点畅想,就足够了。
  同意前两点,第一点还有一种理解是五维空间人并非“未来“,因为他们看待时间和现在的人不同,3维空间人的现在、过去、未来可能同时呈现在他们眼前。反正总之纠结因果律在非时间非线性条件下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一点小柯的最后一句说的太”讨巧&了,反而你的解读很好。
多谢。关于爱是高维空间某种力的观点,这不是我作为观众的推导,这是库珀在黑洞里的台词,说是爱
多谢。关于爱是高维空间某种力的观点,这不是我作为观众的推导,这是库珀在黑洞里的台词,说是爱帮他定位到那时那刻的——他最纠结的就是自己临行的那一天或那几天嘛。所以在这个故事体系里,重力是穿越维度传达信息的力,爱则是穿越维度决定人空间位置的力,这两种力都是跨维度的,彼此并不矛盾。
确实出现相关台词。
  
  但是这台词要看当时电影背景, 这里台词展现的是爱促使了马修来到五维空间然后选择了传送相关信息,而且传送给过去自己经历的位置,所以主人公才会【感叹】,他的思念他的爱让他来到这里。更多应该是动机。
  
  ------我个人理解,这里爱,就像安妮在选择去爱人埃德蒙斯星球还是曼教授那里的独白一样,她说的是相信和信念,是驱动力。
  
  但是电影从来没有视图证明爱---人类的感情----是类似引力某一种维度的力量。
  
  这点个人还是无法同意的。
Kip的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书中解释了这种情况的合理性,黑洞的体积很大而且是自传的Kerr
Kip的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书中解释了这种情况的合理性,黑洞的体积很大而且是自传的Kerr黑洞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很大的时间相对论效应但很小的潮汐力。
  对的,我一直觉得星际穿越其实并没出现太先进或者太超前的天文理论,然后做进一步开展。
  (当然虫洞、黑洞等对于很多完全没接触的大众来说已经是脑洞大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还拍的好看且回味悠长,功德很多。。。然而,对于前沿科幻迷什么的可能就觉得电影终极意义探讨不多,让死科幻迷觉得意外惊喜不多----但是话说回来,可能诺兰最终价值取向也不志于此)
  
  据说,一开始,弟弟诺兰给斯皮尔格的剧本也和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完全不一样。
  
  所以看完电影,更觉得是哥哥诺兰在创作的时候科学部分找来了Kip来不断参谋,然后基于科学家的推演基础上再完成故事的。
  知乎有很多讨论,都是很不错的:
  
  
  
  
  确实,一开始饥荒、到穿越黑洞潮汐力等等问题容易让专业一点人士吐槽,朋友圈一开始刷的大量都是所谓【挑刺】、【科学错误】等等媒体希望的标题和相关文章。
  后来据说很多看完kip的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其实很多专业上的硬伤错误等等,都有可以自洽的说法。
  
  诺兰还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伦理故事的探讨,还是那句话,看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对星空的期望,已经足够了。
  
  文科生聊科幻为哪般,突出智商高?省省吧。
  数学公式看得懂吗?方程能推导吗?
  要是某些末流人物(比如瘫坐轮椅歪脑袋的那个)不写些科普,能跟得上节奏吗?
  重力1.3G的那个地方是行星引力和黑洞引力抵消的地方
同意前两点,第一点还有一种理解是五维空间人并非“未来“,因为他们看待时间和现在的人不同,3
同意前两点,第一点还有一种理解是五维空间人并非“未来“,因为他们看待时间和现在的人不同,3维空间人的现在、过去、未来可能同时呈现在他们眼前。反正总之纠结因果律在非时间非线性条件下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一点小柯的最后一句说的太”讨巧"了,反而你的解读很好。
  以我对维度非常有限的理解,所谓高维依然是空间概念,每高出来的那个维度都是低维的数学可能性集合。时间可以有相对的过去未来,但作为维度一轴,不存在其他维度的那种可能性集,故而时间总是被“最后&叠加到其他维度之上,总是一个方向流动,再高维也不可逆,所以“母子悖论&永远都是悖论,无解。
  
  既然无解,电影里怎样想像其实都可以。
  我就想来说一下女儿墨菲意识到是父亲传来留言的部分。在我看来她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科学知识并且意识到了时间维度的变化【和老教授的交谈】,那么在她回到小时候的房间回想一切的时候就在考虑到底是谁要给她传递消息,她意识到是父亲的时候,是那个留言STAY,而显然传递所有信息的都是同一人,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显然不应该会让他STAY,所以可以认定STAY的信息留言应该发生在其他事件之前。那么这个时候想要让父亲留下的除了自己就应该是离开以后达到更高维度空间的父亲。那么回想那个直接导致父亲离家的地理坐标出现应该意味着他还有更多的有重大意义的信息要传达,这个时候她想起了赌气扔的表。之后破解了关于奇点的问题。
  
我觉得对于一个天才物理学者设定的女儿这一段展开不从“爱”说也符合逻辑。
  没错,我看完之后也有这种感受,确实非常好,但也确实属于好莱坞的典型商业大片,指向是吸金的,故事的讲述是与吸金相适应的
以我对维度非常有限的理解,所谓高维依然是空间概念,每高出来的那个维度都是低维的数学可能性集
以我对维度非常有限的理解,所谓高维依然是空间概念,每高出来的那个维度都是低维的数学可能性集合。时间可以有相对的过去未来,但作为维度一轴,不存在其他维度的那种可能性集,故而时间总是被“最后"叠加到其他维度之上,总是一个方向流动,再高维也不可逆,所以“母子悖论"永远都是悖论,无解。
既然无解,电影里怎样想像其实都可以。
  小柯,我觉得你可能看过某些容易误导人的视频或者资料,比如那个流传很广的从一维到十一维之类的,哪怕在同样的三维空间里,不同的智慧生物对时间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对因果的理解更可能不同。而本片连把不同时空域的事物放在一起(就是传送回来)的情节都没有,更谈不上悖论了。不要揪着悖论这个字眼,比如你简单的理解女儿、立方体里的Cooper、五维空间的“they”是在时间有不同流速的时空里(不是平行世界概念,那个扯远了)就好了(Cooper没有其他手段,只能用引力与女儿沟通,they手段更高级,可以令TARS与Cooper保持通讯,但是这两两之间信息的传递通过的是“波”[如果我们暂时把引力定义为一种波],而非粒子)。
  
  揪着这个说悖论,就好像用经典力学解量子级别的问题,说存在悖论一样。
  比如在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不可能只有1.3G
  
  這個問題 會不會是星球的重力和黑洞的引力相抵消 只剩下1.3個G
重力1.3G的那个地方是行星引力和黑洞引力抵消的地方
重力1.3G的那个地方是行星引力和黑洞引力抵消的地方
  同這麼想
小柯,我觉得你可能看过某些容易误导人的视频或者资料,比如那个流传很广的从一维到十一维之类的
小柯,我觉得你可能看过某些容易误导人的视频或者资料,比如那个流传很广的从一维到十一维之类的,哪怕在同样的三维空间里,不同的智慧生物对时间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对因果的理解更可能不同。而本片连把不同时空域的事物放在一起(就是传送回来)的情节都没有,更谈不上悖论了。不要揪着悖论这个字眼,比如你简单的理解女儿、立方体里的Cooper、五维空间的“they”是在时间有不同流速的时空里(不是平行世界概念,那个扯远了)就好了(Cooper没有其他手段,只能用引力与女儿沟通,they手段更高级,可以令TARS与Cooper保持通讯,但是这两两之间信息的传递通过的是“波”[如果我们暂时把引力定义为一种波],而非粒子)。
揪着这个说悖论,就好像用经典力学解量子级别的问题,说存在悖论一样。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频就立刻被误导,当然十维空间的猜想也未必正确。如果你觉得那个理论误导人那么有一些什么方面的理论证据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可以推荐一下吗?谢谢。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频就立刻被误导,当然十维空间的猜想也未必正确。如果你觉得那个理论误导人那么有一些什么方面的理论证据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可以推荐一下吗?谢谢。
  另,以上纯指高维空间和时间相对论的理论物理这方面的,不是就电影而言。
  赞一个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频就立刻被误导,当然十维空间的猜想也未必正确。如果你觉得那个理论误导人那么有一些什么方面的理论证据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可以推荐一下吗?谢谢。
  记得老克拉克说的话不?“如果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指出某件事是可能的,那几乎可以肯定他是对的;但如果他指出某件事是不可能,那非常可能他是错的。”
  
  当然我不是说霍金错了。科幻,探讨的是可能性,而非绝对。
  
  btw,霍金对于黑洞就提过一些后来被自己推翻的猜想。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而时间扭曲是因为这颗星及周围受黑洞对的影响……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这种行星应该已经被黑洞吸进去才对。
  同意!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
霍金也认为interactive时空旅行是不存在的啊。我个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概率论,不能说看了一个视频就立刻被误导,当然十维空间的猜想也未必正确。如果你觉得那个理论误导人那么有一些什么方面的理论证据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可以推荐一下吗?谢谢。
  哦对了,其实影片里那种沟通严格来说应该不算是interactive,除非把cooper看到女儿的行为也看成一种反馈,否则应该算是单向信息传递。
  哈哈,好莱坞的问题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
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是可能的,因为重力大小取决于这个外星自身的重量。而时间扭曲是因为这颗星及周围受黑洞对的影响……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这种行星应该已经被黑洞吸进去才对。
  时间变慢是因为速度,而不是重力。时间的公式里没有重力或者质量。
  行星因为离黑洞近,就需要很高的速度才能达到平衡,所以时间慢
  爱就是那个gravity。看到他们那么严肃的在这么高深未知的处境里提到“爱”,我们就笑了,好莱坞就这么被延续着。
对的,我一直觉得星际穿越其实并没出现太先进或者太超前的天文理论,然后做进一步开展。
对的,我一直觉得星际穿越其实并没出现太先进或者太超前的天文理论,然后做进一步开展。
(当然虫洞、黑洞等对于很多完全没接触的大众来说已经是脑洞大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还拍的好看且回味悠长,功德很多。。。然而,对于前沿科幻迷什么的可能就觉得电影终极意义探讨不多,让死科幻迷觉得意外惊喜不多----但是话说回来,可能诺兰最终价值取向也不志于此)
据说,一开始,弟弟诺兰给斯皮尔格的剧本也和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完全不一样。
所以看完电影,更觉得是哥哥诺兰在创作的时候科学部分找来了Kip来不断参谋,然后基于科学家的推演基础上再完成故事的。
知乎有很多讨论,都是很不错的:
/question//answer/
/question/
确实,一开始饥荒、到穿越黑洞潮汐力等等问题容易让专业一点人士吐槽,朋友圈一开始刷的大量都是所谓【挑刺】、【科学错误】等等媒体希望的标题和相关文章。
后来据说很多看完kip的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其实很多专业上的硬伤错误等等,都有可以自洽的说法。
诺兰还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伦理故事的探讨,还是那句话,看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对星空的期望,已经足够了。
  诺兰还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伦理故事的探讨,还是那句话,看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对星空的期望,已经足够了。 =========同意这句话。对于我这个物理白痴来讲,还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符合逻辑和情感推进,我已经觉得导演好厉害了。
  罗辑可不不是一个小混混啊,人家是自由散漫的学者,你觉得城乡结合部一个杀马特小混混能做到罗辑那样吗?
  一不小心给我剧透了三体……
  为何总有人要拿这电影和三体来比,只是选取了相同的题材但其实没啥联系吧。
为何总有人要拿这电影和三体来比,只是选取了相同的题材但其实没啥联系吧。
为何总有人要拿这电影和三体来比,只是选取了相同的题材但其实没啥联系吧。
  感觉很多时候三体就是因为一粉抵十黑而被粉丝们糟蹋的,我自己很喜欢三体,可真心受不了三体粉丝群的侵略性,每一个上场面的科幻制作三体粉丝群都会冒出来,主题都是三体哪哪哪比你这个哪哪哪好了。。不是针对楼主。。
  哈哈,了解。群众很容易群起而攻之,理性的爱少且难。
  
  
  
  我个人写的,自认回答了你部分问题。但我的很多观点也过于粗浅稚嫩,但还是忍不住交流。
为何总有人要拿这电影和三体来比,只是选取了相同的题材但其实没啥联系吧。
为何总有人要拿这电影和三体来比,只是选取了相同的题材但其实没啥联系吧。
  我就觉得这两部作品非常相似,尤其在思维模式上。以前写《三体》读书笔记时有这个总结:
  
  那些我们原来以为铁板钉钉的绝对真理,比如光的速度,比如时间的长度,在跳离地球、太阳、银河系,放眼整个宇宙之后竟变成了最不可靠最无法依托的变数;而我们一直认为迷离扑朔的人的情感,那些渴求、企盼、爱恋、执着,那些看似最不保险最变幻莫测的虚的东西,却原来才是生而为人唯一可信任可倚靠的心灵磐石。这种剥离物态真相回归形而上精神的途径,就是信仰的途径,是爱的途径。
  
  
  这难道不也是《星际穿越》的主题么?
感觉很多时候三体就是因为一粉抵十黑而被粉丝们糟蹋的,我自己很喜欢三体,可真心受不了三体粉丝
感觉很多时候三体就是因为一粉抵十黑而被粉丝们糟蹋的,我自己很喜欢三体,可真心受不了三体粉丝群的侵略性,每一个上场面的科幻制作三体粉丝群都会冒出来,主题都是三体哪哪哪比你这个哪哪哪好了。。不是针对楼主。。
  我就受不了这种一元论的“粉丝”,为什么说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个人好就一定要建立在否定其他的基础上?每一部作品都同时有优点缺点这难道不是最初级的幼儿园常识??
  我看到说植物枯萎会渐渐没有氧气。水里面通电不是可以制造氧气吗?
我就觉得这两部作品非常相似,尤其在思维模式上。以前写《三体》读书笔记时有这个总结:
我就觉得这两部作品非常相似,尤其在思维模式上。以前写《三体》读书笔记时有这个总结:
那些我们原来以为铁板钉钉的绝对真理,比如光的速度,比如时间的长度,在跳离地球、太阳、银河系,放眼整个宇宙之后竟变成了最不可靠最无法依托的变数;而我们一直认为迷离扑朔的人的情感,那些渴求、企盼、爱恋、执着,那些看似最不保险最变幻莫测的虚的东西,却原来才是生而为人唯一可信任可倚靠的心灵磐石。这种剥离物态真相回归形而上精神的途径,就是信仰的途径,是爱的途径。
这难道不也是《星际穿越》的主题么?
  就像三体的成就之一是呈现了一个“残羹冷炙”的宇宙以及基于数学物理规律的战争这样的概念一样,我感觉《星际穿越》的成就其实是在高维度重新塑造了时间的定义,通过高维度下不再是二维单向的时间这一前提, 消解了因果律,或者说使因果律仅仅局限在三维空间内有效。
我就受不了这种一元论的“粉丝”,为什么说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个人好就一定要建立在否定其他的基
我就受不了这种一元论的“粉丝”,为什么说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个人好就一定要建立在否定其他的基础上?每一部作品都同时有优点缺点这难道不是最初级的幼儿园常识??
  最简单的原因大概是他们只看了那一本书,或者是虽然看了其他的,但内心里一直是用那一本来作为评判标准来往其他上面套。这个不只局限于三体粉,太多了。
我看到说植物枯萎会渐渐没有氧气。水里面通电不是可以制造氧气吗?
我看到说植物枯萎会渐渐没有氧气。水里面通电不是可以制造氧气吗?
  氧气主要靠蓝藻,不是植物。沙尘不影响海洋生态。
  对于科学上的问题还是表讨论了吧。知乎有神人和各种方程式。如果你想了解可以去 看看。
  再说了 如果你看的是《美国队长》你会讨论雷神锤子的重量问题么?
  
  爱很重要,但我觉得本片宣扬的应该是不过自身安危的探险精神
  正是这种冒险精神使得人类的茫茫宇宙有立足之地
  此外我想请教下楼主,什么事终极科幻的哲学问题
此外我想请教下楼主,什么事终极科幻的哲学问题
此外我想请教下楼主,什么事终极科幻的哲学问题
  就是经典的哲学三问题啊——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将往何处去。
就是经典的哲学三问题啊——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将往何处去。
就是经典的哲学三问题啊——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将往何处去。
  这是哲学问题吧
  怎么成了科幻的哲学问题了?
这是哲学问题吧
怎么成了科幻的哲学问题了?
这是哲学问题吧
怎么成了科幻的哲学问题了?
  因为科幻的终极必将走向哲学啊,就像science必然走向哲学一样。
因为科幻的终极必将走向哲学啊,就像science必然走向哲学一样。
因为科幻的终极必将走向哲学啊,就像science必然走向哲学一样。
  我汗,终极的科幻就一定是哲学吗?就一定要说到人类的起源上才叫终极科幻?
  好吧,我输了
  我的世界里绝大部分的科幻经典和人类起源没什么太大关系
我汗,终极的科幻就一定是哲学吗?就一定要说到人类的起源上才叫终极科幻?
好吧,我输了
我汗,终极的科幻就一定是哲学吗?就一定要说到人类的起源上才叫终极科幻?
好吧,我输了
我的世界里绝大部分的科幻经典和人类起源没什么太大关系
  哲学的三问题可不是具体针对人类起源的,当然这也算是探讨问题的一部分吧。那三问题更是形而上的,没有具体所指,但又无所不包。这是我的理解。
哲学的三问题可不是具体针对人类起源的,当然这也算是探讨问题的一部分吧。那三问题更是形而上的
哲学的三问题可不是具体针对人类起源的,当然这也算是探讨问题的一部分吧。那三问题更是形而上的,没有具体所指,但又无所不包。这是我的理解。
  这又和我理解的哲学有差异
  我理解的恰恰是关于人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其他事物
  这问题,我看不必纠缠下去
  
  此外我觉得此片实在和三体没什么联系,本编着重的人类自身,回归人性
  而且此片的科学是真科学+少许幻想,三体是绝大部分的幻想+少许科学
  实在不是一种作品
到位 不过小艾朋友是文科生 和她谈科学多余了。BTW我设了不提示的怎么总提示
到位 不过小艾朋友是文科生 和她谈科学多余了。BTW我设了不提示的怎么总提示
  哲学不知道是文科的范畴还是理科
  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大概是文科,文科大概可以讨论一下吧
  就算是理科,我想大家讲讲道理也无妨
  歪个楼 古时候就注意到了 我其实很想知道艾小柯的名字是向意大利艾柯致敬吗?
  最后四段写的尤其好。
  首先 关于维度的问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我也是第一次接触):
  
  其次 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随着历史变化的吧
  中国古代传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不知是怎样得出来的?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的确!
确实出现相关台词。
但是这台词要看当时电影背景, 这里台词展现的是爱促使了马修来到
确实出现相关台词。
但是这台词要看当时电影背景, 这里台词展现的是爱促使了马修来到五维空间然后选择了传送相关信息,而且传送给过去自己经历的位置,所以主人公才会【感叹】,他的思念他的爱让他来到这里。更多应该是动机。
------我个人理解,这里爱,就像安妮在选择去爱人埃德蒙斯星球还是曼教授那里的独白一样,她说的是相信和信念,是驱动力。
但是电影从来没有视图证明爱---人类的感情----是类似引力某一种维度的力量。
这点个人还是无法同意的。
  我觉得导演确实想要把爱表现为一种物化的力,不光是爱牵引着马修进入五维空间(实际上我觉得这个很可疑。。。难道是爱让他跳进黑洞里的么难道不是牺牲精神和探险精神么。。。),主要是,在五维空间的书房里,Tars表示各种手段都无法把信息传出去,只有靠马修影响书房的引力场。五维书房可以看到三维书房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但不能确定三维书房里的人何时会准备好接受信息。马修和墨菲之间的爱此时起到的是一个索引的作用,它保证了墨菲会在成年后的某个时刻将父亲和之前出现在房间里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例如前面评论提到的,有动机写下&stay“的除了墨菲自己,只能是马修本人,但是stay出现的时候马修还在家,所以也可以推测出书房里有一个时空重叠)并凝视父亲送给她的那块表。马修只要从五维空间里找到这个时刻并干扰房间的重力,即可以将信息传递出去。遗憾的是诺兰这里的镜头语言并没有交代得很清楚, 但是仔细看的话,仍然可以发现墨菲最开始把表从箱子里拿出来的时候,秒针没有动,在她快要离开屋子时有一个比较长的注视手表的动作,此时也正是马修开始传递信息的时刻。这里的”爱“类似于连接不同维度空间的重力,将不同维度里的人连在一起,也算是可以自圆其说了吧。
  不过当然重力有大小可测量,可是”爱力“如何能测量。。。而且马修能把那么复杂的数据传出去为啥就不能再加一句”我是你爸爸“之类的。。。除非刚传完数据空间就垮塌了。。。所以这里是影片的逻辑软肋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说到煽情
  ”马修找到了成年墨菲看着手表的时刻,控制住情绪开始传输数据,书房里的两个背影是那么相似,又是那么坚定“
  这样的大催泪弹为!什!么!不!用!导演你找了两个奥斯卡级别的主角然后不让他们演对手戏这样真的好嘛?!
  虫洞是在土星附近吧, 那么明显壮丽的土星环
氧气主要靠蓝藻,不是植物。沙尘不影响海洋生态。
氧气主要靠蓝藻,不是植物。沙尘不影响海洋生态。
  通电的水制造的氧气不也是氧气嘛。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总结的很到位,不过人家本身也没要解决什么哲学问题。所以我还是更爱黑暗骑士、致命魔术和Inception——Morgan Freeman、Christian Bale、Hugh Jackman、Leonardo DiCaprio们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看了几篇影评,还是这篇最有同感。
  其实我觉得我们可能都把诺兰的星际穿越想复杂了。个人感觉诺兰主要是在表现星际,而不是在表现爱。巧克力盒子里最后抛给观众的貌似用爱来解答科学疑问的终极答案应该只是一个好莱坞的需求。也正是因为这样其实个人觉得整个故事的框架即使称不上脆弱,也是非常一般般的。
  我觉得这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和期望。
  很高兴艾小柯能提到三体、2001太空漫游、超时空接触。
  拿一本书和一部电影比,本来就是不合适的
  小说说美女倾国倾城容易,电影怎么拍,还不就是个美女而已
  三体计划要拍成电影了,估计要成千古恨了
  尝试以视觉语言表达抽象的哲学概念本身就是注定失败的,因为视觉本身就是一种具象。从这个角度而言,库布里克不仅不是狡猾的,而且是笨拙的。黑石和巨婴都是典型的尝试从超人类超逻辑的思维思考宇宙最后智商不够用的创意成果。黑石给予人类文明跟外星人来地球启迪智慧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但后者的具象显然需要更花工夫因为需要自洽,而前者则只是用一个只有在人类视角下才有意义的视觉符号(巨婴同理)来解释宇宙超越逻辑与文明的那一部分。这是懒惰的也是失败的,因为库布里克没有认识到宇宙的神秘是不可解释也是不可具象的,也更不会以黑石与巨婴这样的人类概念呈现,这是对宇宙浩瀚的不尊重。相比之下,《星际穿越》与《普罗米修斯》没有尝试去做那种耍流氓的事情,就是老老实实地通过自身的宇宙观去展现人类目前的科学理论边缘,我更欣赏这样的科幻片。
  看完只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们的交流的视频是怎么传播的呢 怎么接收到的呢
看完只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们的交流的视频是怎么传播的呢 怎么接收到的呢
看完只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们的交流的视频是怎么传播的呢 怎么接收到的呢
  接受不到,除非回去。过了虫洞才能
  女神啊,《2001太空漫游》能由科幻终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终于走向严肃的信仰。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克里斯托弗·诺兰
马修·麦康纳 / 安妮·海瑟薇 / 杰西卡·查斯坦 / 迈克尔·凯恩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甲午战争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