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位网名叫春秋战国泪的女子,但若即若离让我捉摸不透,希望得到表述此类的四字古风网名诗,谢谢!

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 论坛 - 红袖添香
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表达文学2009年度十佳作品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青衣怀刀:  &&     春雨:    &            千江有月:                秋天的秋千: &&&              也许爱是最美:&&&      江南江南:  &&&             狼声独唱:  &&&&             唐果妞:   &             荷韵墨香:         我爱刘洋:  
***请以上同学把通信地址通过QQ或者站内短消息告知,以便寄奖品。***
--------------------------------------------
发帖时间: 10:51:50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43:38]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青衣怀刀:  &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刀锋已入沧浪水
作者:刘洋
如果此刻有人刚好行走在一场微雨后的长街,天上星辰黯淡;如果此时有一把刀刚好掠过深冷的夜空,那刀锋有夜的隐没,电闪雷鸣处,天空刹那明亮,那么怀刀的人呢?刀在。人也在。沿着历史文化的脉络,如蛇的奔行,狼的嚎月,以冷血的手掰开历史的节点。就这样从这篇《中国文化野种之血脉及延续》,我认识了青衣怀刀。
如果把青衣怀刀这网名呈现的意境安置在一种与河流有关的空间延伸。那么由他的名彰含的思维状态与他文字犀利尖锐的视野,便在我面前浮现出一个儒者的形象。也许这也仅仅源于我读过台湾诗人杨牧的那一首《延陵季子挂剑》吧:呵呵!儒者,儒者断腕于你渐深的墓林,此后非侠非儒;这宝剑的青光或将辉煌你我于。寂寞的秋夜。  然。青衣在我的眼前就是这样一种印象,似根深蒂固。但在他的文字状态却是以反儒者的形象出现。或者说他的文字倡导的实际是与儒背道而驰的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熟悉中国以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所以他能在这个时间的剖切面上,像刀掠过长空,酣畅淋漓展示他判逆者一面,无情批判且游刃有余。  因此我在等待着他这篇《中国传统文化血脉之野种与延续》,他的思维化刀以犀利的笔锋出场。第一章 传统知识分子在形而下空间里的命运。【一】传统文化底蕴:一方局限于形而下与植物化生长之院落;【二】儒学:一只筑就传统文化猪栏的道貌岸然之手;【三】政治化时代:一张阉割思想的亢奋之温床。三大标题完成一个整体,思维的定势层层递进,连串的紧逼使人喘不过气。批判的方向已经在提纲挈领般的前提下,有所取舍,完成有目的的文字的组织。  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文化一向是文史哲不分家。行而上的“性”层面与形而下“情”的层面,在一样“天人合一”的哲学史观完成统一。这一界限暧昧的区分给青衣这篇文字找到了火力集中的轰炸点。  且看青衣如何道来。且看他的文字是如何以诗意般的淋漓一下一下敲在这厚绵的文化铁幕上。他的前言引文中已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定式,给中国文化的先天不足勾勒了一条纵轴线。他是这样说的“季布之后,遍地的男人热衷玩起了机变权谋的游戏,无数信口开河的诺言,其价值早已不值黄铜二两。荆轲之后,有多少男人敢于在强权面前拔刀应对,无视粉身碎骨的威胁。。。”而造成这样文化的根结,他以笔力狰狞的一面,快刀斩乱麻般引出主题:“我在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是指具备春秋战国后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特征趋同的群体行为方式,其核心特征是,形而上的发育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哲学高度。与大约同时代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比较,不难梳理出这个特征。”当这个批判的靶点形神具备时,他开始好整以暇的纵横对比。从而予以致命一击。
当思维进入青衣惯用的定式后,批判的结构便搭建并逐步丰满起来。而且这样的结构是严谨,且呈一骑突进之势。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青衣在文中轻而易举引用了西方唯心哲学的鼻祖苏格拉底渎神之死,导出的西方唯心哲学的命脉“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这恰恰是东方心物一元哲学所欠缺的。而就是这个观点刹那使青衣这篇文章立体起来。场面壮观。它一直在突进,并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心构筑的堡垒。中国文化开始分融。
这个堡垒中,他以简略的笔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是这样描述的。“易经中的太极,同样渐次生成两仪、四象、八卦、万物,最终也存在万物之中,宇宙之内,根本不可能出现如西方那样绝对独立的神或高高在上的上帝。”;“老子的“道”应该是超越的,可惜从诞生开始一直到今天,都仍处在模糊朦胧的萌芽状态中,仅仅是一个形而上的胚胎而已。”;“庄子“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都是忽视用逻辑来理解问题,更多追求一种功夫在言外的效果”,差不多是一种“章句”式的智慧;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孔圣人从哲学的角度以一句“未知生,焉知死”或者“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就这样简单地将这些形而上的探讨挡了回去。而在这些诸子经典的引用,其目的是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忽视对本体独立存在的追求。
诚然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这样的引用是符合需要的,也深刻点出了中国文化表层的一些缺陷。作为一篇批判式的文章,我以为这样的论述法非常合理。当然我要提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是心物一元,它的本体确是存在的,若隐若现的,也很鲜明。比如在我看来《周易》的乾坤两卦,就是中国形而上学的本体,但它是没有独立存在,是在与其他各卦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孔夫子并不是不懂“形而上”论,《论语》中是没涉及这些,但他交给了《周易。系传》;还有道家的学说,佛家的学说,本体论表述的方式是融于形下各层面的叙述。至于青衣文中提到的西方哲学单独阐述本体论的著名一个问题”鸡生蛋;蛋生鸡“,这个本体论的描述,在东方更诗意化,那就是唐张若虚的“江月何年初照人,江人何年初见月”,也反映出中国哲学无法分门别类,文史哲不分的一面。这给青衣的集中火力轰炸面提供了极大的受力面。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我解读这篇文字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借鉴、一个思考。
精彩的还在后面。在形而上层面的重力一击后,使破绽全面暴露,为下面批判点延伸到形而下层面即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起到连锁攻击的作用。
在不同意识形态引导下,东西方展示了迥然不同的文化进程及政治社会制度。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西欧由此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多元化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中国“奉天承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其间在历史各自强盛的兴衰、目前的境况以及今后延伸下去的两种文化的争斗,其实远远没有结束。前已有定论,后还未结束,但不是我本篇解读文字讨论的范围。权且为一个伏笔。实际上青衣到此开始转笔。他必须要集中批判的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儒学传统。
贰  青衣的攻击呈扇状张开,由总体上对以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进行一点突破而瓦解一片同时,进而攻击面缩小,力量凝聚,五指合拢形成拳头,深入击打由传统儒家文化建构的中国历史社会政治层面。而如果对这一层面进行批判。必须动摇它的根本即儒家学说。  无论怎么讲,“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或者“内用法治、外显儒术”,无论学术界采用哪种意识形态来规范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术,为完成对整体中国文化野种之血脉及延续的构造,他必须要完成对儒家学说的分解。  而儒家学说根深蒂固的走以依草附木式的臣道路线。这一点,或者在青衣看来是先天不足的缺陷。使他的笔锋得到酣倡淋漓的展开,而围绕臣道路线这中心,从而在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获得人类文明史前所未有的统治时间之长的儒家学说,在这一点上,它本身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软肋。避其锋芒,攻其一点,青衣这个时候无疑是冷笑的。为达成某一目的的批判,必须有所取舍。我赞同他采取这样的方式,有理有据,事实上也攻击到了儒家学说不可避免的弱点。是的,几千年来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走的就是这一条道路。就如他在这一节中所提到的:“学而优则仕。这种官本位思想,尤其经过董仲舒与程朱细腻的加工打磨之后,真是让历代的皇帝越看越喜欢,更随着隋唐“科举”制度持续的推行,从而牢固驻守在无数知识分子的梦想与希望之中。”  他的攻击点是这样展开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政权上独尊儒术的进行,必然导致儒家学说出现整体化的泛滥。进而导致独立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极其淡薄”;这是其一。“儒学尤其是《论语》开启了知识分子治学缺乏严谨,思维缺乏逻辑性,以及侧重追逐辞章智慧的风气。从而开启了整个文化官本位价值观之先河,儒学所推崇的价值取向,即所谓的礼教,最大的作用便是弱化个性,扭曲人性,驯化百姓。这种儒教推行忠孝之道行世,必然会摧毁人的自然性情和独立精神。”这是其二。“在儒学搭建起来的这套价值体系中,不容许“个人”独自存在,因为这不符合道德规范。人们敬畏和拜祭的神是各自的祖先,现世的神则是当朝的皇帝。在祖与孙、父与子、君与臣、主与仆之间构成了庞大的社会网络,个人赖以生活其中,却没有一个人是独立的。人在这种网络中代表社会大网的一个交叉点,只起到一种承传的作用。如果这个人要脱离出来,则不是异端就是弃儿。”这是其三。这三大点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目标直指儒家学说软肋:削弱人性独立的个体意识,为皇权的巩固打造标范。这三大点同时也为他所要张扬的观点,中国文化野种之血脉之野种,他定义的排斥于儒家规范之外人的天性的自由舒展,撕开了一个口子。攻击由这一弱点,主力突进。  我们姑且不论他攻击所采用的资料是否以偏盖全,掌握的信息是否翔实,但这样的突破法实具有黄河之水东流的百折不挠的气势。他的目的就在于为上下五千年的野种,找一种形上的本体支持;或者我臆测也许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体论特征的不明显,无法独立存在,恰恰是他定义的文化野种存在的根本原因;这些以魏晋清谈、南宋清明时期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时期,其实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刮过的一股比较强劲的自由干净之风。私下里我把它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对比。  由东西方本体论的比较,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压制住儒家文化的弱点,下一层面攻击将回到由文化意识形态导致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对比,然后延伸到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君权神授,他的目的还是为野种观点的进一步丰满添加养料。  下面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推广运用对整个民族的个性和国家大一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是这样说的,“中国拥有完全区别于西方那样拼音的象形文字,显然深刻导致不同地域之间的独特的价值观进一步趋同。而西方譬如在统一的古罗马,即使常用的是官方的拉丁语,其他的如希伯来语、希腊语和埃及语仍旧被大量的使用,各地不同于罗马的价值观便得到有效的延续。可以说,中国文化内部微小的差异性极其有助于中国文化认同感。这种具有强烈认同感的文化,是让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绝大部分时间里都能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原因。”这段论述非常有力,我是觉得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存此。  而实际上这种象形文字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焉知不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或者它们是一体两面,正如光与影丝丝相关。这样文化带来的便是他文中所说的使中央集权制出现并得以顽强维持下去的根本原因。  而实际上,在我看来,儒家文化一个根本点在于即上面阐述过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对皇天厚地敬畏、对自然敬畏。历代统治者明显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儒学臣道路线的本质,偷梁换柱,“天人合一”以合理化的组合应用到他们统治的臣民上去,并通过国家专制工具给予巩固与传播。对他们自身却毫无约束力,这属于一种偷换概念的权术。儒学也许到此违背了孔孟开创之始的初衷,完全沦落为统治的工具。这根本在于是儒家臣道本质与统治者的虚伪而导致。所以青衣提出了这样愤怒的观点:儒学:一只筑就传统文化猪栏的道貌岸然之手。  在完成意识形态的批判后,他的笔下面直接指向这种形态下存在的人群理念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叁  在形而下的空间,由儒家君纲臣道铁律打造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及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导致整个国家为适应这馆性机制的运转,至少在民众发出声音的界定下,只能在封建高度集权的局面统一成一种声音代表社会的主流,而且这声音必须为统治服务。高度集权的背后将向世界展现出一幅血淋淋的文化压制的惨淡结果。在这一点上,青衣通过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比较,已经清晰形成自己的思维。他的定论具有必然性。“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个体时,自我意识超群;作为整体,则很不成熟,难以形成过独立的意识,总是要依附权力集团,盼望为明君而谋,做王佐之才。”这确是颠扑不破的道理。而这种局面的形成跟儒家文化消极的一面,关系可谓善莫大焉。  显然青衣在此阐述时,对于这样局面的形成,他尚未与本体论的支持结合在一起。而使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整个中国历史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尤其是在本体意识模糊这一天性固有结构的指引下会造成这样高度集中的局面,实在值得研究。  然后他援引了战国四君子延揽食客旧例;儒家人臣典范代表诸葛亮与刘备白帝城托孤事例及现代毛泽东对知识分子起用的评价,来支持他的观点。结论也是显然的,即阐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中国知识分子最高的传统价值观。  这对于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来说,是在固有文化熏陶下的自愿选择。透用易文化传统而言,是内卦发生了变化。接着他的笔挑向另一方面,即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为了驯化知识分子的奴性,他们必须恩威兼施。我认为一定程度上,这方面的力量是属于外卦范畴,当内部基本因子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外力才能顺利地侵袭薄弱环节并达到目的。从而内外卦相互作用,出现错卦、综卦等循环往复,一体八面的变化,运用到文化上便形成这种局面。显然以易文化为源头的文化传统涵盖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各个层面。是一个潜移默化接受的过程。然后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特定的命运圈。而且在这个固定的圈子中,永远有一双掌握国家工具的暴力之手来维持。他们借助君权神授这一铁律完成统治权力的占有。  当然在这个圈子中,不堪忍受这循环环节的知识分子,如青衣文中所说的他们有两个主要选择:一是挂冠而去,如陶潜及郑燮将一腔热血寄怀于山水田园之间;二是死谏,抑或像忧郁的屈原那样投江自尽罢了。  行文到此。青衣在这一章亮剑了。他鲜明提出那些独立脱离循环环节的知识分子,而这些人其实就是青衣全文开章明目所提出的,归于“文化野种”的一类人。他是这样定义的,“(这类人具有彼岸式的追求,从不屈就形而下的价值。这样的人,独立的人格与桀骜的秉性,决定了他们难以融入形而下的文化氛围及政治化时代运行的齿轮,只能挣扎行走在朝野的边缘,更多等待他们的,是被以残酷的方式剔除,无论是精神还是肉身。”  读文到此,心有戚戚焉。  而在历史上这类知识分子,他们多是以反潮流的形象出现。当国家机器繁荣运转,在较为昌盛的时代如汉唐,这类人的呼声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在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状态时,他们的顽强呼喊,体现了一个民族大义凛然的声音。他们逆潮流而动,不可否认其中固然有些哗众取宠的投机分子,但更多的是那些追求挣脱人性束缚,彰扬个性自由的杰出分子,他们以野种的姿态,顽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不合时宜的呼声刺痛了统治者的神经,补充了高度集权下民族声音的多元内涵,而且在这种声音的感召下,个性自由的精神薪火传延。(累坏了。剩下的明天补续)
--------------------------------------------
发帖时间: 11:18:29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38:04]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春雨:    &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读春雨的闲话
作者:也许爱是最美
  1  我是不喜欢说闲话的,以为既是闲话,何需说,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所以常把自己排除在闲话之外,冷冷地坐着,旁观着,还给自己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沉默是金。  这些日子,春雨一篇接一篇的闲话,摆出来。而且速度之快,如四季之叶,瞬间飘落,来不及告别春夏的体温就来到了秋冬,在我行走的路上静静地等着。    2  记得最初的一篇是《搁笔的闲话》,我读后,只在心里微笑,既说搁笔,如今却是洋洋洒洒,纵然笔端生花,盖过今古文人,这主题已是左右皆不是了。所以我只说“我没深读,只是明白了一件事,这文章的作者应该不会搁笔了吧?”  我读文章要的是明白,读不明白的文章,自然是不会喜欢的。虽然余秋雨也说,“把无法找到结论的问题交给散文”,而我自己有时也在写着别人看不懂的文字,写着到落笔一刻也没有明确答案的文字,但是我还是坚持,文章是要有明确的表达目的,找不到结论,你要有找不到的情结表达。若说过等于没说,不如不说,还是坐在一边的好。  看来,春雨这《搁笔的闲话》带给我的感觉,就如我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周围人的闲话。  其实,响在耳边的闲话也是有目的,比如,家长里短,情感爱恨之言,总是有所求才来表达,求信任,求理解,求抒怀的轻松。而文章有篇幅所限,有方法所限,有语言章法所限,反不如现实中的闲话能在无拘无束、相对自由的感觉中把想要表达的给身边的听众。  那么春雨这《搁笔的闲话》还不如现实中的闲话有可读性?    3  《孝顺的闲话》,作者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以一种闲话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刻意的修饰,甚至作者在叙述这些点滴时没有提到孝顺一词,而读文章的你不由得想说,春雨是孝顺的。文章毕竟不是闲话,春雨最后还是很理性地归结到主题,告知我们其实孝是很简单的事,“孝的核心就是顺从。”也有的读者会强调盲目的顺从并不好,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孝顺的闲话,带给我淡淡的温馨,让我在有意无意间平静地微笑。  此时,这些闲话对我来说,已有了可读性,若它再一次落在我面前,我会慢慢地打开,静静地读下去,无论会读到什么,我知道,我有必要读它。  作者写我就读,不拒绝,也不是特别的渴望,我想这就是闲话的魅力。    4  《粥的闲话》中,春雨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不妨以文章与烹调做个比喻:油炸食品类似杂文,浓烈有余,不可多食,早餐或可偶为;清蒸鱼虾颇如诗歌,应以原味尤盛、无异味之物为佳,俗人粗鄙者可免食;涮火锅堪比长篇小说,鸳鸯、老汤、清水之锅底幻化浸染为通俗、写实鸿篇,荤素清浊演绎为醒世、喻世、济世奇文,调料是诠释味道优劣的关键;散文随笔好似炖菜,放在炉火上穷形毕现,不拘一格,信手拈来,形散神不散即可,四季尽可消受,春有灼灼其华,秋有累累之果,夏可避暑,冬堪涤烦。粥,恰似《诗经》《九歌》体制,本是文章的肇始与鼻祖,朴实不失华美的大雅,文质彬彬堪称文中君子,一切文体若出其外、实出其里,时时可亲昵之、猥玩之。”  ――这段文字,让我总想着,不是想着今天自己吃的什么饭,是否与作者有同感,却是想,今天的几餐,是散文还是诗歌。更可笑的是,我发现自己做饭,常常是诗歌散文杂文并行,而且,粥更是每日在散文诗歌杂文中行走自若,不知作者知道会怎么想,是不是该有一种新的文体诞生。  就这样,因为用餐时常想着,春雨的这些闲话,就如那飘落的叶子,恰好落在手中,仔细玩味,也是自然的。  于是,我会记得他《服装的闲话》中那句“锁定我们生老病死之外过剩的痴恋,释放衣食住行里本已蕴含的执迷。”在《宠物的闲话》里,我会听得见风雪中,流浪狗鬼哭如狼嚎般凄惨的叫声;看得见一位老人与一只颇为猥亵老狗,蹒跚地前行;更感受到春雨与女儿嬉戏欢颜的幸福感觉。而且,这看见,听见,感受到的既已存在就未消失过。  若说在《孝顺的闲话》里我为那些生活琐事中显示出来的孝心微笑的话,在《宠物的闲话》里,我却是因为感悟到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而微笑了,这是闲话,是人愿意笑却无法笑的闲话。狗与人有什么区别呢?也许没有,也许有,都是为能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努力着。我不喜欢在人的怀抱中摇尾乞怜在宠物,更可怜风雪中那种对生命最基本的渴望。狗与人的关系,也恰似是人与人的关系:保持着平等的距离,陶醉而不倾斜,若即若离,一种依赖相互牵扯向前。亦如本篇的主题,若隐若现,人与狗都值得微笑相看,生活给了人们选择的权利,宠物是否存在,决定在人。    5  《宠物的闲话》告知我,我在读的不是闲话,更不是现实中常会在我身边响起的闲话。这是生活的风景另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这闲话,是轻松的,轻松表明一种宽容与善意,更有一种随意不渴求的期望。我想这期望的方向就是作者内心深处认可的关于美的观点。只是他并不强迫读者接受,若你喜欢,你依然可怀抱宠物绽放迷人的微笑,这并不排斥另一个人与宠物必要的距离。  闲话人生,深藏的是世事的哲理和坦然的处世原则。或许这种闲话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此刻再回去读《境界的闲话》就别有韵味了。  对各种境界的感悟因人而异,可深可浅。《境界的闲话》中,作者从大千世界不同的境界入手,引领我们走出“井底之蛙”的感慨,使我们从现实的“吵架声,锅碗瓢盆摔到地上的破碎之声”中跳出来,去寻求与感受人生浑然忘我的玄妙佳境……  春雨给了我们寻求各种境界的途径与方法,却并没有强迫我们接受哪种境界才是真的高境界,因为所谓高与低,幸福与痛苦的分界会因人而异的。所以我在想,写出这境界闲话的作者,肯定更明白人在旅途的含义。这一篇有关境界的闲话很有力度,作者似乎已放弃前几篇温和的说话方式,离开自身的小世界从大千世界落笔,又会以自身和现实的情境作为思维休息的空间,特别是文中关于听觉的部分,在转折的平静中使境界又升华了一层。但是这力度却让你感受不到威胁,“生有涯,学无涯,以有涯对无涯,迷茫且无法解脱的人比比皆是。”领悟好,领悟不了,亦是好。  这样左右皆好,似乎又是白说了一些闲话。大概本来就是闲话的游戏,没见作者又来一篇《游戏的闲话》嘛,游戏是快乐,无论童年还是成年以后,这游戏带来的快乐,无人敢否定,只是在享受快乐之时,这游戏的规则,你也是要默记的,所以我们总是会怀念童年里无规则的岁月。本以为这闲话系列要给人越来越“重”的感觉,走入正规,“闲”只是谦虚的表达――因为作者写得越多,我以为学者的重任会越来越清晰,然而却因一篇游戏的文字又轻松起来,走近闲的本意了。  或许,这所有的闲话,无论迎来你的微笑,引来你的感慨,或者你始终无动于衷也好,都是作者忽悠的结果。而且作者也没忘记来一篇《忽悠的闲话》来提醒你的猜测。    6  《忽悠的闲话》,既是忽悠,当然要格外注意,不能在文字中留下缝隙,不能留给人可以攻击的理由。忘记在春雨哪一篇闲话文章里,有位朋友提起用典一事,典用多,当然会让人觉得文章坚硬如石,无法轻松地走近作者的思维。但是这篇文章却是因为用典封住了可能会有的漏洞。    这篇文章,非用典不足以说明忽悠的利弊,因为“忽悠”与“服装”“药”“境界”等不同。“服装”,“药”,“境界”,这些词,无论怎样的观点,更多地是体现个人的观点,与他人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比如,你喜欢长衣,他喜欢短,这没什么;你达到很高的境界,而别人看不透,这也没什么,生活感悟的深浅,只影响自己的感受。而“忽悠”,话一出口,利弊就可见,单纯的玩笑当然例外,但是作者文章的主题显然不是那些单纯的娱乐性的忽悠。所以其利害结局,是需要很多历史上经典的故事来证明。此篇文章张弛有度,感觉很好,所以才让人信服最后的结论,期待“忽悠”把生活中美的方向忽悠得更加绚烂多彩,而不是把生活忽悠得更没人性……  看来,忽悠的闲话,若用得好,可以是一味良药,那么《药的闲话》与《按摩的闲话》就不必研究了。    7  既已入了此境,只好任作者忽悠了。  读闲话,只当与人聊天,只不过是说者表述完毕,听者才有阅读的权利。所以我在读《聊天的乐趣》时说,我只把聊天理解为说话,然后对面有个听话的人,至于乐趣,应该是说者与听者,都全心关注于此时就会有乐趣吧。而至于说话的方式,听与说之间的时间距离,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也是不必解释的。  习惯了读闲话,似乎也就习惯了作者闲话的方式,无论他从哪里下笔,我的目光总能轻松略过,找到自己欣赏的地方。作者有一篇旧文《智慧与经验》也被归于此闲话的系列,旧文的感觉,仿佛作者是站在高山之上看山下一片风景,看得全,看得清,自己的观点自然也是清晰地表达。而现在新写的系列,主题是有的,只是有些隐约,并不强迫读者接受什么。  我想,这是随着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处世方式也在变化,表达观点的方法自然也会变化。  但是,若说旧文才真算得上“闲话”系列,我想也不会有人反对。正因为作者对人生的悟,使得处世观点的改变,使后来的闲话,过多融入了个人的情感,那么这个人的情感在文章中的表达,给了作者一个不需表白的观点:我表达我的,你可以有不同,看过走过,有感无感都是无关紧要的事。那么你在读闲话时,会读到一种温暖的人性,我想这也是不喜欢闲话的我走进春雨闲话的理由吧。  所以,我从自己的角度,在春雨文章里收获能让我微笑的东西。  那么当《萝卜白菜的闲话》上来时,我已没有读文章的感觉。  “有了我这些佐餐的调料,父亲往往特别开心,吃的格外香甜。而我吃白菜,却时常忆起自己江南游历的旧事,那时读及梁实秋的这段文字,曾勾起了思乡情,甚至恨不得马上回家去大吃大嚼一番呢。想必父亲吃白菜的时候,一定经常回忆起山东老家,具体是何内容,不得而知了。”――读到这里时,已忘记自己是在读文章,作者的形象因文字中所透出的情感跃然入目……也不知是源于我读文章的独特角度,还是作者的写作水平,此篇闲话,在阅读时,我没有感觉到写作的技巧,只是不停顿地看下去,不停顿的理由是我所欣赏的东西已印在我的意识中,作者文章中有可能让我不喜欢的一些枝节已自动退却一边,或者不喜欢的原本就不存在。之后留下一丝可以说清,又说不清的感受,自己默默地回味。  一直到那篇《熬夜的闲话》出来,我想,我已经在作者的文章里寻到了一条欣赏闲话的特别之路。我不知道这条路是不是作者本来想要表达给读者的,还是作者故意借闲话侧面表达的,或者只是无意中泄露的。    8  《熬夜的闲话》,其实已超出了闲话的范畴。  当然,你要说,既是闲话,无所不能说。我想这也是作者把这么多文字的标题定为闲话的高明之处吧。  这里没有旁征博引的名人典故,只有春雨,只有春雨的形象,春雨的人生。  “熬夜也有身心俱疲的时候,就打开窗牖,放清新的夜风进来。梧桐树的婆娑之态,在月色下的光晕,是白天所不能窥见的。如有夜雨乍来,那雨打叶片的声韵,的确玄妙不已。先如叩门声般直入耳鼓,渐渐若有若无地暗合着脉搏与鼻息的节奏,轻轻浅浅地在脑际心河留下乍生乍灭的涟漪与波纹。”    这样的描写,读它的人肯定是无法逃脱的……特别是我这样不爱闲话的人,既进来这些闲话里,就会迷恋这些说是闲话却非闲话的句子。我会想那被打开的窗子,和窗外隐约的世界,会想那梧桐树,和那浅浅的呼吸声……  几处情境的描写很美,值得回味,所以我会停下阅读的脚步,设想那些夜晚是怎样包容作者游离在夜晚的思绪。夜半时,在校园操场上狂跑,在西湖边上即停即走地逡巡……孤单的身影又是如何把思绪分散,聚合,又与夜色相合。  至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熬夜,夜为几点至几点几分?黑白是可以分的,思想不会停止,可以不分日夜。违背常人的生活规律,常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由,理由还在其次,这样独有一人的时刻,所收获的感觉,他人更是不知,不知的东西也并非只有在熬夜时才有可能捕捉……  说到这里,很想跟作者道歉,看似我认真读了这些闲话,其实,我可能把他们读偏了。是不是我看多了,不把它们当文章了,在文章里看到的已不是什么知识啊,情感啊,看到的却常是作者的形象,作者的人生之路。因为自信,本色就多彩,作者无意表达的东西在这些闲话里冲出来,那些对人生的思索,行走在人生的态度,上升,浮在闲话的文字上空,抓住了读文字的我。    9  认真想一想,我所欣赏的,或许是作者闲话之外的东西,又或许,文字本来就是矫情的工具,读者各取所需罢了。  在读作者那篇《矫情的闲话》时,春雨的观点是全面。而我,也没有去刻意分析那些观点中的是与非,大多细节也没有太清晰的记忆,只觉得读它的感觉是从凡尘到脱俗,越来越有气势的。  春雨说“最喜欢的直面死亡时写下的文字,试金石般甄别着矫情与真诚的含量与配比。”而我说,不面对死亡时也会有真诚的文字,这恐怕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就如我读此文,感觉作者此时的写作目的就是为闲话,并不为名利,所以就放得开。所以也易引起读者共鸣,至少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而且我的观点,我觉得矫情有时并不与真诚对立。特别是文人的矫情,若你不把文章的主题上升到一种原则来判断,可能一种矫情,也是一种灿烂的美丽,虽然有些朦胧,有时却能把一种心动的感觉矫情到极致。  因为这又是一篇没有绝对是非的文字,我只以自己的思想说着无关紧要的观点,无论与作者相反或一致,这是闲话,也该有我的随意表达。此文虽谈矫情,却不论其本身是否矫情,都是值得品味的。如春雨自己说“至少在自己文章里,不能否定自己吧,那就只能缄默了,连闲话也免说了。”所以了,话不能不说,至于矫情也许你能感受到,别人却不知,没有一篇文章能封住所有人的思想,越多的字可能越没有自己的观点,一直绕圈的话,结尾接了开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可读性。所以矫情的闲话是可以说的。  那么,别人眼中的矫情,或许是我眼中的真诚,如我在读此篇的心情,我只为自己欣赏的一部分而微笑,并不在意这样的欣赏眼光是否与其他的读者一致。《文人与矫情的闲话》又回到搁笔闲话的感觉,但是却让我感觉到一种力量,非闲话不可的力量。这种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作者自己也未必说得明白。    10  我说过,《搁笔的闲话》走近了现实闲话,读过之后,我不知作者最终的做法是什么,因为这种疑问,我甚至在想,它甚至比不上现实的闲话具有可接近性。这样一篇闲话,差一点让我拒绝了以后那么多篇值得我欣赏的闲话,好危险。  读了这么多篇闲话以后,作者要是搁笔,我眼前会少一道风景,那么这个冬天又会回到寒风、沙尘与暴雪的世界。也正因为读了这么多篇,我知道闲话其实无所求读者的,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作者并未有求于你,甚至无求于他自己。他写了什么,或许他只在意写完最后一字之后的快乐,疯狂的快乐。一篇篇文字欢快地流出,我能感觉到这种疯狂是不需要别人评说是非的。那么此刻再来看《搁笔的闲话》。  写了这么多,有结束的预期吗?若有结束会因为想说的话说完了吗?不,我想,若有结束,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因为说与不说一样的。那么搁笔以闲话来论也就可以理解了。  若是你读了几篇闲话,你会以为作者是明白的。明白人表达明白的观点是必然的,然而人生的明白总是透着一种无奈。世界万物,理是相通的,不只是境界、人生等词汇才关乎人生,服装、药,也是一样。作者在每一种闲话的对象里,有意无意地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观点,总能旁逸斜出,触类旁通,每一篇都可以无休止,然结尾却是必须的,所以这必须也就很难心甘情愿。  《名的闲话》是这样结尾的,“然后,不明所以地匆匆无言离去,夜半钟声,客船上是听不得的,江风里久坐,毕竟冷些。”若是你细细品味过这些必须的结尾,你会感受到隐藏在那结尾中的不得已,这不得已以一丝冷意直达你的内心,这冷意是渐渐地明白之后的感觉:不必再与人争世理,独自说话,不求人来听,闲话而已。因为明白的是理,现实却无能为力。似乎明白了一切,又恍惚迷离,那么,搁笔的行为是思索的明白结尾,而搁笔的闲话却是无法放弃的遗憾,无法直面现实的遗憾。因为在世,只能有闲话!  至此,我不再把《搁笔的闲话》等同于街边巷议,不再等同于办公室里的蜚短流长,我认可作者可能有的搁笔行为,更期待作者永远不要有搁笔的行为!    我喜欢这些闲话,但我喜欢的又不是闲话,是闲话中非闲话的部分,或许所有的闲话都只是借了闲话之名罢了。好的文学作品是应该避免逻辑结论的,我说不清也有情可原。  那么,我这没有结尾的闲话,这说不清的闲话之情结也只能用春雨的一首诗来结束了,因为鬼是无所不能的,它只是远离了阳光而已,不,阳光只是由身外移至内心……  我是鬼  只为寻找  另一丝光明的洞彻    只为攫取  另一种温度的温暖   只为挥霍  另一种被压抑的张扬  ……《我是鬼》节选    日星期三
--------------------------------------------
发帖时间: 11:18:36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38:3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
千江有月: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白云生处就是家
作者:也许爱是最美
  萨顶顶的歌,与白云一起飘进我心。  千江有月的文字,如纳木错的湖水一般纯净,映着白云的影子。  我去过西藏,我说我自己走过了天路,入了天堂。天堂是怎样的,我怕手中的笔太轻描不出感觉,只简单地记下。很少读我文章的他,只愿读与我一起走过的路,给了我这样一个结论:太短了。我沉默后承认,我说我们再去,他笑,我也笑。就这样,千江的文字来了,一篇《白云生》带来了我曾经入过的天堂之景。    “白云生,白云生处不是家。这一程注定是浮光掠影。”  作者不知,有了她这句文字,我的阅读也是轻松的。白云生处,人何以至?梦中可去,梦会醒来,正如萨顶顶的歌声一落,我们又会看到现实中明亮的阳光,看到茶香沿着射入室内的光线之路飘出窗外,清晰地,窗外又飘起冬日的雪花。  所以,我可以不用思索,跟在作者的身后,不让她看到我的存在。作者说什么,我信什么,她的感受,我可以悄悄地微笑起来。  我与作者一起,看皑皑雪峰和近在身边的雪粒。千江少见雪,我却是常见,她生于南,我在北,她眼中的新奇,“落在手心,落到山顶还很春天的叶子上,清凉清凉的。”阳光出来时“浅浅的,粉红粉红的”,以致于无法看清雪花的形状。而我却把此看作天堂的背景,以为,现实中飘落我身边的雪,终于也来到天堂,并且抛弃了一切可能影响那色泽的尾气,噪音,清除了我的陌生与拘束,使我带着熟悉的感觉来品味人间之景过滤之后的纯净。可是,细品千江的句子,或许我颠倒了来来去去的终点和起点,原本,许多年里,我眼中的雪花其实是来自这高原上的雪域天堂。    我曾经欣喜那高原之上房屋前后黄色的油菜花,莫名地为那些紫色的大片大片的花而牵挂,又因那公路两旁的格桑花而轻松起来,我想作者与我一样曾醉于那些花的景。  作者写,“在花朵的掩映下,藏民居朴素安宁,篱笆圈着牛羊和蔬菜,青黄青黄的草地伸到山脚,白云和炊烟一样近。真的,感觉白云就这样从身边走过,从脚底生起,滚一滚就到天上去了。”又记起作者说,白云生处不是家,可这家明明就在白云间静静地等待着谁的脚步啊,它是谁的家?“十几公里的路走了几个小时,还拖着一脚牛粪。在高原走路很累,我一边走,一边想躺下,跟牛一样。”只有家的方向,才会有如此努力的行走,或许白云生处,是内心深处隐藏的最渴望的家……    读千江的文字,如身临其境,读的人仿佛正行在景中,会忘记一切的感觉原本是从文字中来,清醒时才知是这些字给了自己无法逃脱的旅途正在进行时的感觉。  “大昭寺外,有人在晒太阳,有人在卖酥油,有人在磕头,有人在看热闹……”这些描写使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大昭寺前的景象。于是也仿佛跟着作者入了八角街的藏民居,“一个老妇人在排扑克,几个男女在喝酒,一支光管幽幽地悬着。九月下午四点的阳光透过两扇厚厚的起渍的玻璃窗照进来,光线不够,烟花一样迷离。在角落坐下来,靠着窗口,吃一杯青稞酒……”  感受着这一切,也就更喜欢作者那句:“……我们可以坐很久,拉萨的日照长,我们可以赚很多时光。”    是啊,多美的时光,若可以坐很久,我也愿意,只是生命不是静止的。  比如,那看似平静的纳木措的湖水,手指入水,就是冰冷,冰冷刺激下的人怎能静止?还有那奔跑的藏羚羊,静止会意味着什么呢?    作者千江有月说自己是个连破花破草都能赞叹的人,除了作者本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之外,我想这白云生处的景,也是赞叹声叠起的原因。  我曾经在火车短暂停驶的那一刻,拍下铁路边一棵独孤的小花,这是天堂,我这样想,所以美也该不同寻常。天堂,不是想要的家吗?若你不想要,是因为你不相信,是因为距离使一切美好的渴望变得无力。  我是坐火车去火车回来的,很长的日子里,闭起眼睛,就看见火车的流动,草原的流动,还有心的流动DD计算着下一个可能要来的日子,收集着飘浮在这漫长天路之上的心绪,以备珍藏。  白云生处就是家,因为曾经渴望,今日走过,明日会牵挂,再一个明日又会走来,只有家才会有此永远的魅力,离去了还会有心的回转,梦中的频频相顾……    日星期三
--------------------------------------------
发帖时间: 11:18:43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27:2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秋天的秋千: &&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就《蜀绣》问秋千几个小问题
作者:江南江南
秋千的文字,蕴含着一份化不开的古典情怀,或者说情结。从文字里的标题到行文的方式,乃至叙述的故事。《蜀绣》亦是如此。如果可以有特异功能,秋千是否会选择穿越?如果选择穿越,秋千是选择汉还是唐?如果到了汉唐,秋千会选择做一个仕女吗?
没有对古诗词的博学强记,是写不出类如《蜀绣》这样的文字的。然不仅仅如此。对古诗词得心应手的化用,在秋千的文字里几乎随处可见,形成了秋千独特的文字风格和异样的风景。落花缤纷,乱红飞舞,优美的语句纷呈迭出,融入江南烟雨,无心无力俯拾,只管徜徉便是了。这样的行文,也使得秋千的文字美而不俗,艳而不媚。
秋千的文字,长短句相间,有摇曳之姿,有清泉过涧之清韵,充满音乐的美感。其间,又布满着女儿家独有无数的小心思,千回百转,轻叩读者之心。
读过秋千的一些文字,我无端推断,在众多诗人当中,秋千当是极好李商隐诗的。于李商隐诗中,秋千又当是最爱《锦瑟》及其众多无题诗的。是这样么,小秋千。
读《蜀绣》,也会无端的想到黛玉的《葬花吟》。只是“侬”与“花”的角色进行了一次颠倒,却是一样的凄婉。试想,倘若有那么一天,征人得归,手捧一个女子一生一世的等待,一生一世的无悔,他会长啸而引颈,用他那把斩敌无数的剑,让男儿的热血赋予一幅蜀绣最后的生命吗?
昔君往矣,杨柳依依。今君来思,墓草凄凄。于嗟徂兮,命乏衰矣!
--------------------------------------------
发帖时间: 11:18:52
[枯荷雨声&编辑于 19:05:1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也许爱是最美:&&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美丽的背后
作者:荷韵墨香
&&&&&& 午后四点二十分,忙完手头所有的活,我停下来,眯着眼看窗外。我很喜欢透过窗子的玻璃往外看,这样阳光正好,不太刺眼,又让人感到温暖。人,通常需要这样的温暖,表象的,或者可以触摸得到的,然后把它种在记忆深处,再通过感官不断的反复回味,直到从心底感觉到暖和与温馨。&&&&&& 现在,这样的阳光,就是我孩子时种在记忆深处的,它在冬天,我只要见到,就是再冷我也会觉得空气里包含的是温暖。我看着它,想起最美在他的眼睛里看到的白色的蔷薇花,那年那月他把它种在记忆深处的。&&&&&& 从包里翻出U盘,打开,开始读最美的《开都河畔白色蔷薇花之恋》。最美的文章我读过很多,我总是喜欢她的小说胜过她的散文和其它文章。这些不需要理由,我也给不出理由,就如我现在喜欢这篇白色蔷薇花一样,就是喜欢。&&&&&& “第一次看见白色蔷薇花,是在他的眼睛里,而他却告诉我,他第一次看见白色蔷薇花是在新jiang一个山谷里,一个危险的边缘……”一个开头就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我忍不住要去探究他的眼睛里为何会有白色蔷薇花?白蔷薇、山谷、危险的边缘还有他,怎样的牵扯在一起,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可以惊心动魄?&&&&&&& 故事慢慢地被展开,开都河畔慢慢行走的身影,阳光与草色蒸腾的雾气,运送食物的汽车团,生活的艰辛烙在一双历经沧桑的眼中。那双眼看过生命的灿烂,如花一般的盛开的美丽,然后隐痛凋零的悲苦。最美在文中写到“人,只是起伏的山地间一粒尘埃,是否随风不是问题,而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被包裹起来,慢慢地消化掉。”这样的沉重,压迫着心的呼吸,胃开始抽搐疼痛,使人不得不要寻找一个突破口,情感的突破口。而最美在这时笔锋一转把这一切痛苦的根源从表面上归于绿草。“那绿草,暗涌地却是一种无法抵挡的力量。有着怎样深厚的根基,他的胃又如何不痛!”这样是乎让一切都归于物外,安静到柔和。白蔷薇呢,好象与此都无关。&&&&&&& 我抬起头,看看窗外渐渐西斜阳光,通红的。它是那样的美丽,美丽的灼目,美丽与伤痛,是否愿意相互交换?&&&&&&& 蓝天,白云,白色的蔷薇花,慢慢地洇开,大片大片的,美丽到令人无语。不知道要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的他心底的欢欣与爱怜,那是对美的向往,对生命的珍惜,对自由的追求。“他尽可能用自己的手掌捧住更多的蔷薇花,从云中走出来,然后继续凝望着这片云。”白色蔷薇花终于一朵一朵地在我们的眼中盛开了。不再凝重,是一种如清风拂过的愉悦。恋爱,爱恋都是美好的,我想停止不动,不再追随着最美的笔行走。愿意美好的盛放是一切善良的希望,然而美好的背后总是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而痛苦是美好的肥料,没有痛苦美好开不出鲜艳的花朵,失去了珍惜的必要。&&&&&&& 一个采花的男孩,稚气的眼睛,告诉他:“新jiang有许多蔷薇花,不只是白色,可随意采。”而他“他依然醉于草原的宽容,醉于这片云的美丽,却没有再去采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在想什么,或者在担心什么?我不由自主地随着最美的笔继续前行,因为我是好奇的,我想要寻找出答案。而最美在这时却把故事断开了,直接跳跃到三十年后,从他的眼里看到白色蔷薇花的开放。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和他的话语道出一个美丽背后的真实“他们没有深入花丛,不了解那些白色的蔷薇花是怎样地生存着,也就不可能体会那片白色的云美的深度。”而我们通常也只看到那些美丽的表象,就象那个采花的小男孩。&&&&&& 美丽的背后是毒蛇,最美在文章的最后通过他的嘴道出,是那些毒蛇守候了白色的蔷薇花,让它们在远离尘嚣中自由的盛开。美丽与危险同在,你想要体会到美丽的最真本,那么你就必须要不怕危险的挑战,并且要有勇气去战胜它。最美在文中这样写到“因为它在危险的边缘,平常人无缘,只有依赖着我的眼睛才能传达给世人美的感觉。因为它们远离众人的眼光,才可以自由自在生长。”有一些东西或可遇不可求,它只盛放在心底。&&&&&&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读出了最美想要表达的,我们通常是无法探究到最深层的东西。我时常想只要得到心中愿望与眼底美丽的就该满足,比如那个采花的小男孩,我想他的眼睛里也会有白色蔷薇花,只属于他自己看到的美好。
--------------------------------------------
发帖时间: 11:18:59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29:0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江南江南:  &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在冰冷中寻找温暖
作者:也许爱是最美
  我的眼睛看着屏幕,手中的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些字:  小时候打架玩命,小学没读完开始做工,做工又像个“半吊子”,长大因抢劫坐牢……  低头看这些字时,它们并没有杂乱地堆在一起,而是一个个整齐地排列。我怀疑地笑了笑,这些冰冷的字终是与我无关,所以它们可以因我的冷静不动声色地有着往日的风度。    他,全子,江南江南《牛年乡事》中的全子,是使这些字变得冰冷的人。  “春天已经来临,村庄依然日日老去。”  全子,也在渐渐地变老,他的眼睛瞎了。但是他的媳妇并未离他而去,那些在牛棚里,伙伴们一起耍一些小钱的记忆也没有远去……我在文字中,费力地寻找这些温暖可能停留的缝隙,期待缝隙能够被一些东西来填平,然后无限地扩展开,铺一张平平的画面在眼前,画面中有牛羊,和重新拥有光明的全子。  其实我知道,我的善良还没有如此宽容,我还没有善良到要为一个,写到他的每一个字都是冰冷的人来送什么美好的祝愿,但是却因他,心疼。而全子的妈妈,小胡,却让我这种心疼的感觉无限地延续。  她“看上去像野地里一棵没有生命力的枯草。”脸浮肿,皮肤粗黑,手指皲裂。是一个一辈子玩纸牌的女人,但又没有钱。  小胡与全子在我的感觉中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因为辈份看出谁比谁高尚一点儿。我只想记住晚年的小胡把儿孙给的一共八百块钱,全部交给女儿存起来,只想记住她接送孙子的身影DD“很远的路,每天要三轮车来回四趟,单趟也要四十分钟。”作者说“照料孙子,不知道是她的负担还是她的寄托。或者兼而有之吧。”我说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是带给我继续阅读的力量。     郑麻子和晓静,晓静是郑麻子的女儿,我只记得晓静的自杀,记得郑麻子是躺在女儿的遗体边一起被拉回村的,记得郑麻子很爱很爱他的女儿。作者没说晓静因为什么自杀,因为这本是不必说的,作者也是看着这人间故事的旁观者,大概他也和我这个读者一样,似乎只听得见郑麻子在女儿死了以后,每天去哭,撕心裂肺……郑麻子已经很老很老了,这村庄也是真的老了  公聋子母聋子,母聋子是年轻时耳朵就不好使的,是一个曾因为打纸牌跺了自己四根手指的女人。公聋子,是因为老了中风才有些聋的。母聋子会骂公聋子:“你个棺材,怎么不死啊!”但是母聋子依然“打狗喂鸡,养猪种菜,洗衣做饭,还得抽点时间出来和公聋子吵架。似乎唯有如此,才能把零散的日子串起来,并增加一点声色。”      这就是日子,不只是全子与小胡,郑麻子和晓静,公聋子和母聋子的生活。在那些贫瘠的山村,在南在北,都会有的生活。  我想,没有太多人愿意看着这些人在眼前晃动,我也一样,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些疑问的答案,然而这疑问是什么,我不知道,答案也更无处可寻了。  这些故事,在我,开始是冷的,后来冷也不见了。作者说“一些声色藏在了哪个地方,似乎伸手可及,却又触摸不到。”我想,大概是不愿触到,若是能清晰地触摸,感觉会成冰。也因此我不想深刻去探询我心中的疑问到底是什么。  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只是讲述,安静地讲述,没有乡间的春色,只有那阴暗处晃动的人影。所以我也可以轻松地从旁观者的位置离开,只留下母聋子送来的那葫芦瓢里十几个鸡蛋的记忆合上这篇文字。  “乡情乡亲,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这样吧。我该给他们怎么样的祝福呢。不知道。”我说,这祝福是不需要言说的,任何语言在这些乡亲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已用自己最平凡的生命旋律给了自己最坚强的祝福。身在其外的你,只能看着。我想作者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用着最客观的语言记述着这些故事,无论死亡与残疾,青春与苍老,只是眼前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故事的**或许永远都在将来的某一天……  我在冰冷中寻找温暖,直至冰冷自己离去,这温暖也就不需要刻意寻找了。    日星期二
--------------------------------------------
发帖时间: 11:19:06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30:50]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狼声独唱:  &&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品读狼声独唱的《给雪两章》以及关于诗歌
作者:青衣怀刀
关于诗歌,我的认识永远是矛盾。我曾说过,一切真正被称为诗的,均与形式无关。只需感受,也与任何可言说的评论无关,包括我的这个说话。世界本是一个悖论,诗与音乐,位于其中心。这当然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偏执。事实上,我更愿意从个人的阅读感受上去理解一首诗歌,淡化所谓的技巧或者理论,并从这个角度上试图去进入一个属于诗歌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获得纯粹的个人体验。尽管我无法从理论的角度去对诗歌进行任何认识,但不妨去理解他人的观点。从哲学上说,我一直受到海德格尔关于诗歌的看法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 “存在以语言来命名,语言是存在之家”。 诗歌语言必须未曾受到概念和逻辑的影响,而是完全属于呈现性的、非描述性的语言,这种能够有效呼唤着附近事物的到来的,只能是“诗歌的语言”。我个人的看法,在整个红袖论坛,真正掌握与拥有“诗歌的语言”的人,并不多,狼声独唱就是其中一个(江南也是一个)。我于2007年来到红袖论坛之后,便开始接触并关注此人的诗歌作品,进而毫不隐晦地表达对其的欣赏。2007年,我曾这样评价――“狼声独唱之文字也,如精灵,若投枪,光寒而冷,锋锐而韧,呼啸而来,瞬间可夺命,且看,笔锋所至,席卷枯枝,亦划破翠绿。才情惊飞瀑,是珠有胆气,铸金显豪情,逆寒风而来临,乘青云而上溯,为他乡之冰河裂矣,虽冰雪而留香!”那时,狼声独唱的诗作如《泉声》、《你等我回家》等,已经进入了一个极为清澈的空间,字里行间流露出集中锐利的穿透力,擅于表达出纯粹梦幻的感觉。2009年,我又读到狼声独唱一些诗作,譬如《三月的风雨》、《给雪两章》等,无论在文字驾驭还是所呈现出来的空间与意境,在阐释的角度上,均拥有极高的纯粹度与浓郁的个人表现风格。这里稍微来谈谈《给雪两章》之《春潮涌动》:《春潮涌动》过去或现在,心磨亮,刀,砍伐着岁月失血的秋天,那种飘零掐出一颗嫩芽,一片叶子,伴随一颗落日的迟疑浩荡,一朵顺时针的花声旋转春秋的脚印光碰响,如同遁逃的鱼,如同风拍打着月亮。春潮涌动,秋天,谁敢哭泣?依然的摇曳,花朵还能够诱惑,被捕捞的大海悔恨穿过大片的光芒,一直奔袭沿岸的漫长许多的疼痛,已经解冻在大河上下仰天长叹,一把老骨头敲不碎江山,插下去,松软的土地鼻息呼出,明亮泼成了墨色,黑,翻倒在墙上是时候了,我的雪,想你。通红通红的夜晚,大声咳嗽牵一条无家可归的野狗,大步走向东方打开季节的城门,还有什么可以恣意蔓延悲切的虫鸣漫山遍野,声音死在曦光的褶皱是时候了,崭新的天空,哀伤袒露出毛茸茸的胸口微风多美,吹呀老泪纵横,东方喷薄火红的霞光说吧,遍地春草,“死,葬,还是不葬?”这样的行文非常干净,触目所及,直无挂碍,落门落坎,显示了老狼一直以来驾驭文字的功力。如果一个写作者曾经能够走进文字里面,陶醉于其中,却不得其门而出,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创作境界,甚至不能称之为创作。所以老狼诗作之妙味,来自于文字,更多的,却是在文字之外,出现在一个通过文字载体而自在呈现出来的世界。譬如开篇,老狼这样描述:“过去/或现在,心/磨亮,刀,砍伐着岁月/失血的秋天,那种飘零”,导致这种文字组合方式的出现,不是来自逻辑思维,也决不传达任何一般意义上的交流信息,而仅仅是在无条件的、以纯粹自我形式的说白,故而老狼这种以自由、自在的方式,便能将自身瞬间爆发的情感或目光所能感受到的事物,一一打开闸门,丰盈地触摸到那个自在呈现出来的世界。毫无疑问,一个执着于语言叙述技巧的人,或者如我在上面所说的能够走进文字里面,陶醉于其中,却不得其门而出的、浑身穿满铠甲的人,一定会在这样的文字里迷失,看见的只能是迷宫,根本找不到北。这与知识与阅历无关,只能是属于心灵的世界;任何愿意倾听其内心深处召唤的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知识的多与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通往这个空间,进而获得阅读诗歌所带来的质感的审美感受。在老狼的文字里,经常出现“光”与“火”这样的字眼,此篇尤其如此,并时常贯穿在文字之间,表面上看来,形成了一种甚为别致的语言氛围。然而,与其说这是着意展现由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和人的行为组成的独特感受,不如说是试图采用一种极其朴素甚至是原始的触角,去捕捉与解释存放在生与死之间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出现的事物,刀,风,鱼,秋天,月亮,土地,雪,夜晚,野狗,天空与春草,不但是相互依存,还可以相互转换,其曾有的不同的角色表象和属性已经不再重要。这就是具有魅力的“诗歌的语言”,时刻保持着本真的状态,超越一切物质的、技术的和知识的障碍而去谛听万物本身自在的声音。老狼的诗歌便是这样的一个载体,而只有超越了俯身去关注这个载体的构成,才能仰起头看见其试图描绘与通往的空间。这就是在作者之外的,一种只属于读者与文字之间另一个自在呈现的世界。本人在以上所说的一切,依然不可避免地是一种悖论。
--------------------------------------------
发帖时间: 11:19:13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32:30]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唐果妞:   &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关于唐果妞《冬天的遥望》
作者:江南江南
世界如此因循又密切相关,且独自知晓。不知道雨是何时开始落下的,快读完《我与地坛》时,听到雨声恒定的变化着,被我安插在唐果妞《冬天的遥望》一文里。这样,两篇文字,文字里的场景,人物,与我一起落入这个雨夜。还有灯管电流的声音,暖气片间或发出果壳爆裂的轻响。我全然不知他们落于我脑子里的哪一处。一场雪来的恰逢其时,赋予遥望一个辽阔寒冷的背景,身外的冷益显出内心的暖来。一篇探寻永恒与更替关于生命的叙述就此拉开帷幕。这样的遥望,我们时常会有。因了作者对文字的喜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使得这样的遥望如无声的落雪一样铺展在我们面前,与冬天共安然。时间把一切安排的错落有致,让这世界充满来来往往和种种机缘,给了诸如怀念、追抚足够的空间。籍此,我们可以打开从某一地走近某个人某些事的通道,触摸昔时的气息。《冬天的遥望》,以及《光芒》的起句,无疑是最为让你久等的门扉的一种。读到这样的开头,已知会有一篇让你流连的文字在等着你,等你坐下。因为遥望,使得文字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无心设计,成为最巧妙的设计。《冬天的遥望》,笔随心动,心随意走。起于淡淡的远远的喜欢,终于温暖的期盼。这样的期盼甫一产生之时,几乎就实现了他的全部意义,哪怕没有结果。有时,坚信,已是结果。无论是艰难还是沧桑,守望,都能让我们获得力量和温暖。《冬天的遥望》,是很女性很内心的文字,却因其向内心的探寻,向我们展现了柔韧的力量。让我们感知关“岁月和智慧的赐予”。“我真的愿意自己对生活本身保持更高一点的敬畏之心。”或许,生命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活体,而在于存在。对于见证岁月和历史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心怀敬畏。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把时空交错的感慨吟诵的如此淋漓,算是古今遥望的极致了吧。消沉颓废有时是止痛的方剂。然最终我们需要的仍是积极的人生和温暖的亮色,诚如《光芒》作者所说,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光芒。所幸,文字是我们获得这一亮色光源之一,温暖,持久。无关说教,唯有坦陈。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因其没有结果,故从未有停止。对于“职业生病业余写作”的史铁生来说,十五年间,史铁生的轮椅摇出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于我来说,是一片深海。地坛,已是他生命的图腾。他人,从中获取怎样的力量,全凭机缘造化吧。只是,我们看到“在冬天遥望的人,目光已渐渐安祥平静” 。读完《我与地坛》和《冬天的遥望》,本应将心交给默然。我却还是铝苏饷炊啵⒉坏靡臁G浮
--------------------------------------------
发帖时间: 11:19:24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34:0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荷韵墨香: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青草池塘处处蛙
作者:千江有月
  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小西认为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呱呱一说话,俨然便是“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倒也合了荷韵说的“一担话唠”。有时也很惊奇,这汉字真有意思,明明是一担话唠,就能和家家雨处处蛙联系一起,编排出诗意出来。反正我觉得这两句诗很浪漫,虽然别人早就笑死了。  我总是记不住东西,这些年看了荷韵那么多文,能真切记得下来的,是她写鱼儿和鸟儿说话的那篇《走不近的梦》,以及最近这篇《一担话唠》。《一担话唠》语言清丽温润,这种游记式日记式文章,我们不可能去苛求结构和章法,技巧可以使表达升华,却不一定能使情意溶融。荷韵这一篇,自然流畅,流出的是款款情意,景物因为情意而生动,而一生动,灵性和气息自然就出来了。  呵呵,荷韵来看我,然后写了篇《一担话唠》,我和的自然是情意。荷韵说,我们都睡一个床上了,还写不出人来?人自然是晓得的,只是情怀不同。荷韵有很古典的情怀,心里是唯美的,这个我永远学不来。《一担话唠》一开始就说桂花,然后说她嘴角的笑,这样轻轻巧巧便延伸出下文来。我觉得她这样一说,下面想不浪漫,想不风花雪月都不行了。  荷韵说“安静的是人心,不是话多话少。搭对了茶伴,找着了话伴,话自然就多,茶水一续再续似乎也能一喝再喝。一担话唠从头发到脚趾头都可以说到黑夜又白天。”这一句,既是点题,也是主线,谁都晓得,这一唠下去便没夜没日了,只是看她如何唠法。  荷韵这一唠,不可谓不长,从小鸟天堂,碉楼初生蛋,到林徽因,红树林,一路情意绵长。她看小鸟天堂,写的全是动物叫声,生生把童心,写得一泻到地,谁看了,都晓得是两个傻子,在那里没头没脑地学鸟叫。我以为就我傻,原来荷韵一傻起来也一样好笑。  荷韵看碉楼,她不看历史,她看出万般的寂寞心意出来。她第一眼见碉楼,便是“可是,寂寞从那碉楼里滋生出来,它只一座,象沙漠的古废墟一样,望一眼都会寂寞一世”,当行到近处,“风吹稻摇,竹叶轻响,阳光投出影子慢慢地扯着,老旧的门,好象总在耳边吱呀着,说不出的寂寞与无奈”,她看到的仍然是寂寞,且这寂寞因为行近反而变得遥远古旧了。人一旦心里有了寂寞,而又不忙,便容易变得拖蹋颓废,但她此行的情意愉悦,所以她很自然地把笔墨情感落到碉楼缝中的间间隙隙,以及各种花草藤蔓丝瓜朵儿身上,把寂寞生生转化为自然景物里的现世物喜了。我这样说,不知她同不同意,反正寂寞于她是不留心的,她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参照物,比照出其他景物的生动活泼,然后轻轻松松地走过去,不断地去发现一些细节的东西,来让自己快乐起来。  《一担话唠》写得最好的是碉楼这一节,其中的“稻田,碉楼,初生蛋(二)”更是出采,其情绪及笔墨通畅无阻,美好泻了一地,估计是吃了初生蛋的功劳。她写稻田“南方的稻田青黄成层次铺开,半亩儿青,半亩儿黄,高低又错落开了,象女子的衣服一般,宽袖修腰,短衣长裙,不必唱喏也是风姿绰绰”,在她眼里,稻田具有“妩媚和成熟的魅力”,我是断然不可能想到这些词汇的,这千里青黄,到她眼里居然成了花花衣服,真是什么眼看出什么风景来。荷韵的眼睛是真妩媚的,人不可能生得百样好,只要有一样生动,气质便出来了。她后来看来看去,看得累了,“眼底流动的风那样安详,想睡,可以一任悠闲从每个角角落落爬出来,沾的我满眼满心,一起守着渐渐老去,死去。岁月,在阳光背后的碉楼里。”这样一说,让人看了觉得象神仙,角角落落爬出来的悠闲,躺在阳光背后的碉楼里,这样的语言,象会生脚的风,扭一扭就钻进人的心里去了。  荷韵看风景的脾性,也是合我的,虽然常有欣赏角度的不同,但总是能找到有话说的,又偏都能磨蹭,常常一个行程没走到一半,日子便没了。碉楼之后,她再接下来写的,饱含细碎的温暖,荷韵在这里,行笔朴素自然。比如她帮我修理藤镯,“桌上是新泡的普洱陈皮茶。把藤条烤的柔软起来,然后拉直,又慢慢地把它弯成可心的样子”,这个可心,也是她的心情。她很婉转,不说自己高不高兴,而说东西好不好看,连带普洱茶都有了感情。这不是技巧,这是性格,我觉得本真的东西,不必修饰便能动人。这样的笔调,贯彻始终,总有一些景物外的,文字缝隙中的情意流露出来,这便是人的气息了。我是当事人,看了感受更深。当然,荷韵没好意思把我乱七八糟的缺点挥洒出来,这个我以后可以检讨一下。记得晓月曾与我说过,网络上女子相见,看见的总大都是美好,男子便说不定了。就在我们挑灯修镯的那天,我收到了晓月给我寄来的吉祥字样的十字绣,和一包她茶场产的观音,以及她一封手信。  《一担话唠》最后是以红树林结尾的,荷韵对那里充满爱意,她拍那些田间小路上,参差不齐的野花野草,然后宝贝似的贴出来让人看。她看见的是“路边有些低矮的矛草,结着红色的花籽,象高梁般的酒红,在阳光下闪着美丽的光泽,晃的满眼都是恬静”,而拍出来的是一堆杂草碎叶,中间败落的草花上闪一片紫晕。在这方面,荷韵和我一样,拍的写的基本都是心情,而非景色。别人看了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我看了却能感动。而颇为巧妙的是,《一担话唠》最后的结尾也是婉然一笑,呼应了开头。  小西说,看荷韵的《一担话唠》,常常分不清楚两个谁是谁,只因我们写的是情意,说的也是情意么,都睡一个床上了,自然不容易分清。
--------------------------------------------
发帖时间: 11:19:33
[枯荷雨声&编辑于 19:03:20]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我爱刘洋: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border=0>&
与刘洋《属于母亲的小镇光阴》有关
作者:江南江南
“好的散文是什么,其实,我一直没有太多标准,但是,如果我被一篇散文深深打动,且还能合上电脑之后,那些文字和文字所讲述的一切在我的心间萦绕,久久不肯散去,那么这就是一篇好的散文。
刘洋的这篇《属于母亲的小镇时光》,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刚刚铺开,便被它深深吸引。这是一部女人的史诗,能用散文写出史诗般的感觉,需要作者极高的剪裁能力,这篇有粗枝有细叶,有一笔带过的疼痛,有缓慢溢开的温暖。在这些精炼的文字里,能感觉到镜头的晃动,它不断的延伸,就像坐在一个冷僻的影院中,看一部关于过去时光的电影,一些旧有的时光会从肌肤散发出来,把你紧紧裹卷,然后沉溺在它的哀伤与柔美同在的岁月里,在一个女性的全部的生命里感触一个时代曾经有的故事。刘洋的情感在文字中时而收敛时而奔腾,跟随着他的记忆,在时间的河里泅渡,他在文字的最深处揭秘中国女性的隐忍与善良,苦难与幸福。”
这是枯荷对我爱刘洋《属于母亲的小镇光阴》所作的评论。我已写不出比这更好更合适的评论来。于我来说,下面的几行字只能是拙劣的蛇足了。
生命,是一场恩慈。盛大卑微。斜出年轮的枝桠,隐忍的爱,一一抚平。潮起潮落,光阴流逝缓慢,温暖的面容,日益沧桑。光线昏暝,海水清澈,走过寂寞的少年。
洗晒的明媚,被苔藓幽暗的岁月气息掩盖。黑白电影一样的《属于母亲的小镇光阴》,更蒙上了一层压抑的情感色彩,让汹涌的情感不得淋漓释放。我想,作者是把他交给了泪水。一些爱,源于悲伤;一些悲伤,源于爱。
并非完全是年华的逝去,更多的是那些不公,使得曾经“娟秀、灿烂”的少女,成为“缄默、木然”的母亲。作为一个儿子,目睹了这一切,并无能为力。事隔多年,仍无法面对,却挥之不去,弥漫成情感中隐秘的怜惜的疼痛的底色。
刘洋说,“无法触及的一些触摸,封存在往事的光阴里,如果生活依然继续,放弃追根究底难免不是一种对待生活的豁达态度。”多年前,徘徊在一口池塘前的母亲对我姐姐说,如果不是舍不得你们,我就跳下去了。那夜清寒,月光惨淡,我和姐姐年幼。那时,我完全的彻底的痛恨父亲。
我不知道,在写《属于母亲的小镇光阴》之时,刘洋怀着对母亲怎样的爱。“在夏天的夜晚,她总要亲手为我煮上一碗点心,有时夜里我玩得迟的时候,她会打电话给我,整夜不睡得躺着为我开门。我慢慢习惯了,即使劳累,她也是亲情的乐意,我无法苛求。”任由母亲看似微薄的一些宠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时,不伤害就是最大的爱了。检视过往,想想自己有多少次这样的拒绝呢。
亲情,是无法更改的契约。爱,恨。残缺,盈满。会不由分说的站在我们面前。对象的消失,即是契约的到期。那时,无论是我们手里握满了来不及送出的爱,还是尚未消失的恨,都无处安放了。追悔,或是原谅,都会让我们失重。
--------------------------------------------
发帖时间: 11:19:40
[枯荷雨声&编辑于 11:35:48]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获奖的作品好,文章评论也较为客观,充分显示表达文学以雨荷教主带领的这一届斑斑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品味玩味意味无穷,我们心满意足!祝贺!!!
--------------------------------------------
发帖时间: 12:26:04
[狼声独唱&编辑于 13:48:32]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当然得批评一下青衣为什么评俺的文章没有刘洋的长,严重嫉妒
--------------------------------------------
发帖时间: 12:27:39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祝贺祝贺!!
--------------------------------------------
发帖时间: 13:59:12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终于产下来鸟~~祝贺一下下~~
--------------------------------------------
发帖时间: 16:07:2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当然得批评一下青衣为什么评俺的文章没有刘洋的长,严重嫉妒======================================因为你滴文章就短撒,这样才成正比嘛,嘿嘿~~
--------------------------------------------
发帖时间: 16:08:55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还有那个啥子,该长滴时候不长不对,不该长滴时候长鸟也不对撒,点到为止最好撒~~
--------------------------------------------
发帖时间: 16:12:35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祝贺,祝贺。贴子做得真漂亮。
--------------------------------------------
发帖时间: 19:01:0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教主,辛苦了:)终于,风停云驻花开表达……
--------------------------------------------
发帖时间: 19:31:56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可以入论坛史了。教主辛苦!
--------------------------------------------
发帖时间: 19:37:50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闭着眼瞎顶,嘣,蹦
--------------------------------------------
发帖时间: 20:11:42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枯荷辛苦了,江南也还要再辛苦。
--------------------------------------------
发帖时间: 15:49:4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发言:也许爱是最美-第:18楼-发布日期:-发布时间:19:31:56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教主,辛苦了:)终于,风停云驻花开表达……============================================每次看到最美这样叫枯荷都要忍不住笑~
--------------------------------------------
发帖时间: 23:31:4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呵呵,真的有奖品,今年大家加把劲啦,争取进入十强!
--------------------------------------------
发帖时间: 11:37:3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回复:。。。。。。。。。
终于都评完了哈。
--------------------------------------------
发帖时间: 19:05:40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祝贺获得十佳的作者,还有俺秋千妹妹呢,嘿嘿
--------------------------------------------
发帖时间: 11:57:1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荷韵墨香: 
screen.width-350]this.width=screen.width-350">
《一担话唠》唠荷韵
作者:云海波平
  荷韵在小巷中闻到桂花香,“唇角便有微笑浅浅的逸了开去。”而我一想到荷韵,也会唇角微笑浅浅。&&&   荷韵是个怎样的女子,她自己说是个“吃痴”。去鸡窝摸初生蛋,叮嘱阿姨,这枚一定要做清蒸蛋,应了才把蛋放入阿姨手。逗千江分不清公鸡母鸡,很认真的对千江说,母鸡是在窝内下蛋的,外面跑的全是公鸡。&&&   荷韵到千江家很少做饭。一次,千江开了半小时车,请她到树下吃鱼,她描写道:“榕树上的灰儿粉儿屑儿还有叶片儿就往锅里碗里的加佐料,鱼的味道吃起来格外鲜美。”原生态的灰儿粉儿屑儿叶儿萧萧而下,入汁入肉,不尽鱼香也随之滚滚来。&&&   这样的鱼我是吃不下的。而荷韵,看到没熟的木瓜,想摘一个,看到癞蛤蟆树,也想揪下它的果子来尝尝。并且说,“那棵树实在是太丑了,从树干到树枝全是疙瘩,也许是果子,可它更象疙瘩。我也不知道自己当初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幸好是没揪下来,现在想想那些疙瘩实在是太象癞蛤蟆的皮了,心底毛毛的。”为什么没揪下来吃呢?我很奇怪。她见到古龙的李大嘴,会不会也想尝尝人肉。一想到这,我也心底毛毛的。&&&   荷韵跟融姐说吃酸菜鱼,还很想吃簸箕果、千层果、紫薯包,还有搞粕子。我是北方人,一则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二则她讲的这些北方稀有,没这样的想吃力。可我会想到千江的吃。千江常常生气那些一天吃一顿的鱼儿太肥。若千江一天吃一顿,是不是也会肥肥的。&&&   荷韵形容千江摄影小屋与水草,“动作迅速的扑上去,趴在一堆石子上面。”让小西看了好生佩服:“俺怎么觉得荷韵笔下的千江,敏捷的像一个拿着机关枪的连长。”注意,不是战士,是连长。江连长做战经验丰富,进入战斗位置快捷。一改茶小姐的悠闲。我劝千江,以后不想吃东西就想想荷韵,一想到荷韵,癞蛤蟆也会触动食欲,再也不会瘦成连长了。&&&   荷韵吃的心思多,其他的心思也多,她说,“一枝绿叶,从墙外爬进来,次第伸展的叶,在阳光下那样温婉优雅,它象我心底封存多年的心事。”她数过,一条绿枝上有八枚叶子,每个叶子有七个瓣,每一片叶子看作一个心事,荷韵有心事八枚,枚枚封着保鲜膜,像她们磨的手镯一样光泽。文中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植物,我于是形容荷韵“八叶玲珑心”。&&&   小西说,“俺看来看去,越看越觉得你们的眉眼相像,所以俺决定就把你俩合二为一啦,这样俺可以省心些,不会爱得太累。”&&&   我是不同意的。我不会把千江与荷韵合二为一的记住。  我对吟雪说几个朋友的不同文风与性格时,曾举了一个例子。这些人看到一排树:  千江写文,会这样:有一排树,从左数36棵,从右数36棵。很会重复,却不嫌多余。  而云海会写:这是第36棵。其余35棵没用的不写。  花开呢,会说:树叶浓茂,枝干挺拔。写了统篇的树,就是不告诉你几棵。  荷韵会这样:这是36棵树。10棵松柏,10棵松柏,又10棵松柏,还有6棵松柏。  枯荷会说,在那里有36棵树,这些树是什么名人所种,为什么而种,种了多少年,谁曾在树下站过,站的人又想到了什么等等。  最美呢,会说,这是36棵树,这是树么?这或许是树,这怎么能是树呢?这就是树,就是树吧。或许是37棵?或许25棵吧,有什么差别呢。&&&   千江自己也曾说过两个人的不同,“俺不亢不卑,荷韵这个修为没俺的好。荷韵识人眉眼,人情通达,这个俺没她好。”&&&   我对千江说,“千江是可爱型的天才,荷韵是没有缺点的百科全书。”  这话让千江取笑了荷韵几天。每次在群中遇上荷韵,千江要敲打荷韵:“让没有缺点的人先说。”  荷韵应付这样的事,从来都是她的万能用语:“嘛呢。”不会多辨解。&&&   千江并不是吃痴。五天,千江没有哄得荷韵开开心心的做几顿饭,没有机会现场评点荷韵的“家有厨房”。千江笨的很,不知想做什么,要先哄了才有机会。&&&   她们见面很激动,荷韵写道,“晚儿打破了茶盒盖,千江说这是好事。今天又打翻了茶匙儿,也不知咋了。而俺见到千江更是离谱了,也不知咋会这样激动了,简直就是不靠谱的。真有点莫名其妙了。”这两个女子随意的遇上,随意的享受一只蚂蚁,一片水草,甚至模糊的鸟群所给她们的幸福。&&&   荷韵“喜欢一些自然的东西,那些最初始的美,不经过任何的加工。比如说山野的花朵,比如说地里的泥土,比如说天边的落日,或者就是那些我们边走边聊的闲话,这些都让我无比欢欣。于是,眼波流处自然妩媚生姿。”这时的荷韵是可爱的,而她眼中的千江也具有最初始的美,“千江可爱的要命,扎头发的样子更好看,像个小姑娘。”&&&   我知道这小姑娘很少笑,与我打电话,声音软得烫人,却不笑。荷韵很喜欢笑,表现的特别温和快乐,文雅明媚。吟雪说:“荷韵把伤放在心底怕去触摸才会这样,她把一些事放在心里,心底的伤给了文字,再多也不说悲。她给朋友快乐,是一个淡薄却不悲凉的人。你们三个是石头,你是钻石,硬的要命。千江是水晶,八面玲珑。荷韵是玉石,温润通透。三石成磊。”&&&   荷韵是不是真有不能与人说出的悲凉?我忐忑着对千江说,“我们是不是一直忽略她,对她太淡了。”千江严肃的说:“什么话,你自己淡,关俺什么事,你不对头了,居然反省这个问题。”&&&   我还在反省:“我需要不需要受吟雪的影响,重新认识一下荷韵?我认识三年的荷韵,却没有吟雪几天了解的多。”这也不能怪我,我更喜欢逗乐与随意的千江,本就很少关注荷韵的。&&&   千江很有道理的说:“你心里的荷韵是什么样子便什么样子好了。俺心里的荷韵本来就与你的不同,与吟雪的不同,为什么要重新认识?”我哑口无言,荷韵在我心里是没有影子的。&&&   荷韵是个无法捕捉的女子,不是很难,而是无法。荷韵一首诗中写道:“今生,只陪你听雨。那怕玉心已碎,我也要读到你眼中的怜惜。”我看了说,“你是我欣赏的玉,收藏的玉,不会给你破碎的机会。”  千江马上指出,“你是在哄荷韵。”&&&&   千江再聪明也是憨憨的,荷韵再憨也是聪明的。我会不会把一个聪明人哄憨了?
--------------------------------------------
发帖时间: 12:56:36
[枯荷雨声&编辑于 23:06:3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啥奖品哩。。
--------------------------------------------
发帖时间: 15:31:30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来祝贺祝贺
--------------------------------------------
发帖时间: 20:19:22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好宏观哪:-)
--------------------------------------------
发帖时间: 20:28:28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荷,俺来了。嘿嘿,俺会好好看看这些作品的,努力向大家学习。
--------------------------------------------
发帖时间: 21:07:2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快过春节了,请大家在这周五前把地址给我。因为奖品是委托朋友购买邮寄,所以只能一次办理哈。
--------------------------------------------
发帖时间: 9:00:2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教主把奖品图片移到俺帖里就成,谢教主。===============================================俺的想法和江南同学一样。嘿嘿。
--------------------------------------------
发帖时间: 14:26:45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倒不如叫教主给几位获奖同学寄几本书。我最近也是陆陆续续收到一些书。
--------------------------------------------
发帖时间: 14:54:25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刘洋是指枯荷同学出版的著作么?
--------------------------------------------
发帖时间: 16:20:5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这个帖子真的壮观!再次致谢教主。
--------------------------------------------
发帖时间: 8:10:46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这个帖子真的壮观!再次致谢教主。
--------------------------------------------
发帖时间: 11:29:0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楼上的同学为何学我说话。强烈抗议!
--------------------------------------------
发帖时间: 11:42:5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谁让你是名人喃~~
--------------------------------------------
发帖时间: 11:47:0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
所以,抗议无效!!!
--------------------------------------------
发帖时间: 11:47:36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谢谢荷,不必费事了,心意已领:)
--------------------------------------------
发帖时间: 14:39:3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嗯,如果是书,是奖品又不是奖品了,我重新填表
--------------------------------------------
发帖时间: 20:56:13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借枯荷同学此贴祝表达文学所有朋友新年快乐!
--------------------------------------------
发帖时间: 10:30:25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过年了。真是很平常的感觉。来去人流如风。
--------------------------------------------
发帖时间: 21:43:24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细细回味这些都是最美的曾经
--------------------------------------------
发帖时间: 20:48:51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报告,俺收到的围巾已经快戴坏了。
--------------------------------------------
发帖时间: 12:01:27
-发布日期:
-发布时间:
&&回复:表达2009年度十佳作品
我想问谁有出了书的,我也要一本
--------------------------------------------
发帖时间: 21:58:33
&&用户名:
-将加在标题前
新功能提示:您提交的内容将自动保存到剪切板,如果出现提交失败,直接粘贴即可。
&&上传图片:
&& & 红袖添香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字古风网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