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词里有路人甲这样的称呼有哪些

家庭礼仪必修指南
家庭礼仪是整个社会礼仪的基础元素。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能使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和谐的关系。在家庭中提倡讲究文明礼貌对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为家庭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家庭日常接待礼仪  如果有客人要来家中拜访,应该怎样接待对方,招待对方呢?这里有一些技巧供大家参考。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总结多思考,尽量做到有礼节地招待客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1)家庭环境的布置原则:实用性、舒适性、娱乐性和欣赏性。家庭接待一般要有花卉,显得具有生命力,室内的空气要清新,适当地播放优美高雅的音乐,要在客人到来之前将居室收拾得干净整洁,一般纯白桌布显干净;绿白格、黄白格或咖啡色、淡蓝色的桌布显现浪漫情调。
  (2)主人的服饰:家庭接待的服饰应是具有一定档次的休闲装,这样显得比较亲切、随和。另外,作为主人要施淡妆,这样能够显现出主人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3)其他准备工作:若有小孩要事先安排好,不要在客人到来的时候因为孩子的事情而导致不悦的情况发生。要准备好相应的水果、食品、餐具、娱乐用具等。若留客人吃饭,要事先准备丰盛可口的酒菜,如果要现做也要安排好陪客人的人,不要冷落了客人。若有小客人同来,要准备一些玩具和小画册,表现出对客人到来的一种愉悦、欢迎的心情。准备工作越是充分、详细、具体,主人对客人的尊重程度就显得越高。 家庭迎客的礼仪
  主人应按事先约定的时间,站在门口迎接。要和所来的客人一一握手,主动接过客人衣帽。一般来说,来的是一对夫妇,则首先两位女士互相问候,其次两位男士向女士表示问候,后是两位男士相互问候。但是在接待客人时,还要看几位客人与主人的关系及客人所站的先后位置。客人到来后,做好介绍:不管客人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将客人介绍给自己的妻子,除非对方是一位长者或地位很高的人。但妻子无论对什么人都应先向来人介绍自己的丈夫。介绍后丈夫及时伸手表示:“您好!快请坐。早就听她提起过您,很高兴认识您。”如果来的客人比较多,应按照介绍的礼节进行介绍。若家里还有其他人,则要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热情地招呼客人入座。 家庭待客的礼仪
  (1)在家庭接待过程中,一般应将最佳的位置让给客人坐,我们通常称为“上座”。居室中的上座一般是,比较舒适的座位,较高一些的座位,靠右边的座位,面对正门的座位。客人一旦落座,就不再劝其换座。来客若是亲朋挚友,可以不拘礼节,随便一些反而显得比较亲密;来客若是师长、领导,则应注意礼节,不可轻率、随便。
  2)请客人落座后马上敬茶,可事先请教客人的喜好是茶、咖啡,还是其他饮料。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然后再奉茶。敬茶时注意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了。同时有两位以上客人,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茶盘底部,右手扶茶盘的外缘,还要按辈分或地位奉茶。一般先敬年龄长者,地位高者。如是点心则放到客人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倒茶水时要注意茶倒七分满,上茶时应向在座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右方奉上,面带微笑,双手奉上,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请喝茶”。敬烟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拿烟嘴,若客人不吸烟不要勉强。为客人点烟时,一次火不要点三只烟。若要端上水果,如梨、苹果等应削皮递给客人。西瓜、菠萝等应去皮,切块用水果盘端送给客人。若当着客人的面削皮,刀口应朝内,并要注意手不要碰到水果肉。
  (3)如果是夏天应打开空调,送上扇子、冷饮。主人家所有成员应对所来的每一个人都热情招呼,有时施点头致意礼即可。主人接受客人带来的礼物时,眼睛注视着对方并双手接过礼物,还要表示感谢:“何必这么客气,让您破费了。”中国传统习惯是接过礼物不打开包装,等客人走后再打开。
  (4)若在接待朋友过程中又有朋友来,则可简单介绍一同接待。如果有事需与其中一方交谈,可向另一方坦诚相告,并让其他人接待他,应为先到的客人安排消遣活动,并应尽量不让客人等待时间过长。万一主人有急事要办,应向客人说明并表示歉意。
  (5)在接待中要善于得体地与客人交谈。交谈时注意交谈的礼仪,态度要诚恳,不要频频看表,不要显出厌倦或不耐烦的样子。有客人在场,夫妻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丈夫应尊重妻子的意见,孩子不听话也要等客人走后再说。总之,在客人来访的整个过程中要使客人感到主人家里是一个和睦、温馨、文明,有修养的家庭。 送客的礼仪
  在家庭接待礼仪中,好的开场好似一束鲜花给人愉快,精彩的告别就是一杯芬芳的美酒,令人回味。否则就会造成热情迎宾,冷淡送客的不良后果,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当客人要走时,应婉言相留,这是情谊流连的自然表示,并非俗套与多余。当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和在场的人应起身道别。主人送客应送到门外或楼下,待客人伸出手来握别时,方可以手相握,切不可在送客时先“起身”或先“伸手”,免得有厌客之嫌。若送客人到门外,应站在门口目视客人下楼,并在客人下楼梯拐弯时,挥手致意。回到居室后要轻声关门,并且不要马上关门灯,感觉到客人走远时再把门灯关上。
  在家庭接待客人的过程中,为客人倒茶水时要注意茶倒七分满,上茶时应向在座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右方奉上,面带微笑,双手奉上,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请喝茶”。
生活中的做客礼仪   做客主要有拜访、探望、请教、赴宴、留宿等。拜访前,最好用电话或书信与主人约好时间。时间约定后,要准时赴约。如遇特殊情况,要事先与主人打招呼,重新约定拜访时间。
  到他人家中做客时,要注意选好拜访时间,尽量回避被访者的用餐时间;仪表应整洁、庄重,着装要朴素大方,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到主人门前时,要轻轻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忌使劲和用脚踢门。敲门或按门铃后,屋内若无反应,可再敲或再按电铃,但时间不可过长。
  主人听到敲门或电铃声出来后,互相问候方能进屋,不可门开即进;即使门大开,也不可直入屋内,而应在门口说一声:“×××先生在家吗?”不要讲:“里面有人吗?”待主人招呼进屋后方可进屋。
  进入主人家门后,要将自己的帽子、大衣、手套、雨具等交给主人的家人处理,如果主人家屋内是地毯或地板铺地,则应向主人要求换拖鞋。进入屋内后,要向长者、熟人,以及其他先来的客人打招呼,待主人安排座位后就座;主人端茶点烟,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主人献糖果,要等年长者和其他客人先取之后自己再取用;烟灰要弹在烟灰缸内,果皮、果核不要乱扔乱放;不可随便翻弄主人家的东西。告辞前要向主人表示谢意。
  主人送出门口时,客人迈出一步要转回身致谢。如果主人站在门口,客人要走出几步后或在转弯处,回过身来告别,并向主人说“请回”、“请留步”等话。  礼仪精髓:
  上门拜访他人,尤其去家里拜访,一定要稳重,不要太随意,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   日常生活的称呼礼仪   在对家庭亲属称呼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称呼要合常规
  亲属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为此在日常生活中的称呼要按已经约定俗成的、辈分的规范要求和习惯来称呼,不要自说白话。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哥哥”、“姐姐”、“表姐”、“堂弟”、“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等。   2.表达尊敬的特例
  在与亲属的称呼中,有时为了表达尊敬之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谦称或敬称。敬称是尊人,谦称是抑己,也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
  (1)一般对本人或亲属可采用谦称。
  谦称自己。“我”、“我们”是最常用的。目前,仍在使用的古人谦称词有“鄙人”、“在下”、“愚”等。谦称自己的亲属。对辈分、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称呼的时候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叔”等;对同辈的称呼,则可冠以“愚”字,如“愚兄”、“愚弟”;对辈分、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称呼的时候则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在他人面前对自己的子女称呼时,可以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女”、“小儿”等。对待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也可直呼其名,或使用其爱称、小名;或在其名字前加上“小”字,不论何种称呼均可;但对待比自己辈分高、年纪大的亲属,却不能用此类称呼。
  (2)一般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
  对他人的长辈,可在其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父”;对他人的平辈或晚辈,可在其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兄”、“贤妹”、“贤侄”等;如果在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尊”、“令爱”、“令堂”、“令郎”。   礼仪精髓:
  在对亲属称呼时,有时为了表示亲切、不见外,常常会用人们已经习惯的称呼。虽然,这样的称呼不是非常规范,但也是合乎礼仪的。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都可以称呼为“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会使人感到很亲切、得体。
家庭成员称呼的禁忌   在家中,成员之间都是家人,虽然没有必要像在外边那样注重礼节,成员之间的称呼可以随便一些。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基本的礼节,有一些称呼的禁忌需要我们注意。   1.不要乱称呼
  有的子女由于父母娇惯,不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常称呼父母为“老爷子、老头子、老太太、老太婆”,甚至直呼父母的姓名,表现出对长辈的不尊重和某一方面的修养比较差。   2.不要称呼不适度
  家庭称呼既要讲究文明礼貌,又要生动活泼,不能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志化、朋友化。因此,家庭成员间通常称呼爱称或戏称,体现出成员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比如,“小刚、老大、玲玲、一把手、内当家、财政部长、宝宝”等,充满着亲切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体现出家的温暖、融洽。但有的家庭成员不管对方接不接受,不管地点、场合,一律称呼爱称、戏称。例如,有一位丈夫平时在家里总爱戏称自己身体较胖的妻子为“肥肥”。一次在办公室里,这位丈夫当着一些同事的面叫着妻子的戏称,使妻子觉得丢了面子,回家后跟丈夫大吵了一架。   3.不要不称呼
  有的人性格腼腆,或由于其他原因,见到自己的公婆或岳父母,什么也不称呼,只“嘿嘿”一笑了事。有的夫妻不称呼对方的姓名,只一味地“嘿”“喂”“哎”。长期对长辈不称呼,很容易引起老人的误解。夫妻双方不称呼也显得互相不够尊重。   4.不要粗俗称呼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时。例如,有一位青年因为结婚时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与父母大动干戈。有的父母在训斥孩子时,称子女为“没良心的、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等。甚至吵到激烈时,双方会搬出最难听、最野蛮的字词来称呼对方。这种粗俗称呼,必定使矛盾火上浇油,破坏家庭成员间的感情,造成不应有的家庭纠纷。   礼仪精髓:
  有的年轻夫妻不称呼公婆或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而称呼“你爸、你妈”。这种乱称呼现象,无疑会使家庭秩序发生混乱,不讲究长幼尊卑,不尊重长辈,影响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子女敬重父母的礼仪   道德把敬重父母列入规范,法律把赡养父母定为准绳,舆论将虐待父母作为谴责对象。那么,尊重父母应讲究哪些礼仪呢?以下几点是必须遵循的:   1.孝敬父母
  首先要尊敬孝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儿女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 如逢年过节,在向同学、亲友祝福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生日,以及父亲节、母亲节之际,应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献上深切的祝福,让父母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味到人生的天伦之乐。   2.关心父母
  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是为了将来子女如何报答自己。但是,和其他人一样,父母也需要关心,尤其需要子女的关心。谁都有衰老的一天,谁都有需要子女关心的日子。人一辈子有两件大事:生儿育女,养老送终。这是社会的规律,谁都不应该回避。
  关心体贴父母,尤其要留心老人的健康状况,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关心。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烦,越是身体不好的人,越需要子女的关心。对有病的父母,一定要悉心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随时嘘寒问暖,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成年的子女,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要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忧,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享受一下清闲。   3.体谅父母
  父母为了事业和家庭,为了子女而辛勤地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逐渐衰老,可能就没有过多精力关注自身的穿着修饰,或许还会产生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作为晚辈,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考虑,充分理解和体谅父母,时时注意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 另外,不要干涉父母的私事。父母有自己的社会、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子女应为父母的幸福着想,支持理解他们。   礼仪精髓:
  管好衣食住行就是真正的孝敬了吗?当然不是,管好衣食住行只是孝敬父母的一个方面。另外,最更要的是关心父母的内心世界,让老人快乐顺心地生活。这是一个子女对父母最重要的礼仪。
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1.老人最喜欢的礼物
  有的儿女喜欢送给父母现金,但是父母往往舍不得花把钱存了起来,甚至最后又还给了儿女。其实送给父母的最好礼物是买一些他们特别喜欢却又舍不得买的东西,让自己的孝心不仅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还能让他们获得物质上的享受。比如,给喜欢钓鱼的父亲买一套高级渔具。   2.事先打招呼
  如果是和配偶或者情侣一起回家探望父母,应该事先和父母说明,并尽量遵照父母的意愿安排回家的住宿和餐饮。尤其是如果不和父母一起住,要事先和父母解释清楚并获得谅解。   3.不要让父母不开心
  如果已经有了子女,回老家时一般应该带上子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应事先和从未回过老家的孩子讲述一下老家生活环境的实际状况,尤其是对于生活环境不太完善的地方,应该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以减少孩子的抱怨,避免因孩子不懂事而伤了父母的心。   4.顾及老人的健康
  和老人吃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健康,其次才是味道。所以,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尽量不让老人吃油腻、高糖的食品,尤其对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更要注意饮食。   礼仪精髓:
  还是那首流行歌曲唱得好:“常回家看看……”是的,真应该“常回家看看”父母,让父母高高兴兴!对许多父母还健在的人来说,现在做还来得及,可千万别落下个“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   孝敬父母要注重细节
  1.起床、出门、回家先问安
  每天起床后、出门前、回家时,都要向父母问候,告知去向,报声平安,让他们不必担心,这是最基本的孝礼。同样,当父母出门时儿女要体贴地与父母道个别,这对即将忙碌一天的父母而言将是非常温馨的。   2.教父母学电脑时耐心点儿
  生活中,很多方面子女可能比父母懂得还多,如果父母让你教他们如何使用电脑,你不要因为父母的理解力不如年轻人而烦躁,你应该鼓励,并要耐心传授。出门在外要搀扶父母。古时的礼仪是,孩子不可以走在父母之前;如今我们应该倡导孩子与父母结伴而行,尽可能多地关照父母的出行安全。同样,在上下楼或出外游玩时,孩子也应考虑到老人的不便,伸出你的臂膀,让父母也有个踏实的依靠。   3.给父母做张身份卡
  父母年事已高,经常外出锻炼,可孩子工作繁忙,不可能随时陪伴在父母身边。子女不妨提早给父母做张身份卡,长期放在父母的衣兜里。上面只要注明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姓名,以及病例史等,这样一来,即使父母有什么不便,路人或医生也可以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   4.重视节日与父母团聚
  为人子女不仅要学会坚强,还要多关心父母的冷暖。多留些时间和父母聚在一起,他们会显得格外高兴。在平时,孩子应该多向父母请教,这种信任感会让父母觉得很幸福。在韩国,孩子对父母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出门,孩子都要主动与长辈打招呼,相互问候。像爸爸下班回家,做孩子的都是主动到门口迎接,帮他拿过书包,帮忙更衣。现在在中国没有这么多的礼数,但能够通过这样简单的礼节加强与父亲的交流是很有意义的。爸爸受到这样的关照,也会觉得心情舒畅。   5.细微之处体现孝敬
  老人健康是做儿女最大的幸福,多让父母查查身体,做到有病早治,这种方式又合理又温馨。   6.做好早点给爸妈
  每天早起为父母做好早点,补充些营养,避免锻炼时低血糖。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回报父母,让自己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礼仪精髓:
  如果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不仅应该常回家看看,也要坚持每天给父母打电话问安。
尊老敬老的四大礼仪   1.笤帚不要朝着老人扫
  虽说现在城市居民家里都铺了地板,可是扫地仍然不可避免。其实,扫地也很有学问。首先,当家中有客人的时候最好不扫地,即便是客人在客厅也不要扫厨房。另外,即便是自家老人长辈在场时,扫地方向也不能朝着老人扫,任何时候扫帚都要朝自己的方向挥动,应该往后退着扫地,不能朝着老人方向往前扫。   2.应在老人身后走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可是生活中现代人讲文明讲礼仪有时就要放弃争先后,尤其是和老人、长辈在一起时。无论是骑车出行还是步行,作为年轻晚辈,我们都应该注意不要走在老人、长辈的前面,这样有失尊敬。如果步履缓慢的陌生老人挡住你的去路,应该客气地向老人道歉后,再借路而过。   3.点菜时先问老人口味
  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在饭店吃顿大餐,可是在点菜时很多人不注意规矩,老人还没说话,自己就抱着菜谱跟服务员招呼上了:“来个辣子鸡!”殊不知这种行为非常不礼貌。首先,任何时候都应该先让老人开口,等老人点菜完毕后自己再点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多询问老人是否忌口,“能不能吃辣,能不能吃甜”。  4.在老人面前少提“老”
  有的人在长者面前很不注意,常以“老”自称,叫自己“老王”、“老李”,或者感叹“岁月不饶人”,这样会引得年长者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感到伤感,有失礼节。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多数老年人也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老人们在心态上最喜欢别人觉得自己依然正当年,所以称呼老人也要慎用“老”字。   礼仪精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社会上的老人,要尽到晚辈的礼数。   老少相处的礼仪四忌   处理好老一辈和小一辈的关系,主要在于小一辈如何对待老一辈。所以,在老小相处中,主要是下列四忌:   1.不尊重老人
  由于老人本身和外界情况均有所改变,上了年纪的人,自尊的需求明显地突出起来。许多老人随着自己生理上衰老而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担心小一辈会觉得他们年老不中用了,会看不起他们。所以,会强烈地“计较”自己在家中、在小一辈心中的地位。对于老一辈这种自尊需求,小一辈不能漠视和反感,而应当尽可能满足。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老人,不能有亲疏厚薄之分,更不能歧视老人,家里的重要事项的决定,应该征求老人的意见,涉及老人的事情,就更要注意与他们商量,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其次,发现老人有不对之处,不能当众训斥。发生意见分歧,不要粗暴地顶撞老人。对老人在家负担的家务劳动,应该经常表达感激之情,使老人处处感到受尊重。否则,不受尊重,常受责备、训斥,老人的心情是不会舒畅的,老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会融洽的。   2.不关怀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健康状况的退步,老年人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会下降,因而十分希望得到晚辈的关心和照顾。对于老一辈的这种需要,理应予以满足。比如,要经常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问寒问暖,照顾饮食起居,陪伴治病检查身体等。还应尽可能地安排好他们的精神生活。切忌对老人的生活不闻不问,让老人产生寂寞感和孤独感。   3.不体谅老人
  有些家庭,老人说话逻脒丁⒂鍪戮笄抗讨础⑾不蹲芬渫拢蚨胄∫槐蔡覆宦!⒑喜焕矗斐晒叵到粽牛蕉几械娇嗄眨灰砗谜庵止叵担∫槐惨欢ㄒ堇先说男睦硖卣骼纯凸鄣胤治鏊堑难孕校庋突崽辶吕先恕S媚托摹⑷暗肌⑻辶绿雀卸先恕J导噬希灰昵嵋淮芴辶吕先说男木常侍饩腿菀捉饩隽恕7裨颍侥衷浇叵祷嵩嚼丛浇粽诺摹   4.不能宽厚待人
  要想和小一辈处好关系,老一辈也要做到温和、慈祥、宽厚。要想得到小一辈的尊重,老一辈也要平等待人,切不可时时处处摆老资格,信奉“父为子纲”,经常以长辈之势来压制小一辈。自己的性格要开朗一些,不要斤斤计较一句话,一件事,不要因为小一辈做错了一件事,说错了一句话,就唠唠叨叨个没完,就耿耿于怀常提起,而要宽厚地对待小一辈。老一代只有经常尊重、关怀、体谅小一辈,才能得到小一辈的尊重、关怀和体谅,老小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礼仪精髓:
  家人相处,宽容最重要。
父母住在儿女家相处礼仪   如果你是住在儿女家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管小辈的家庭私事,尤其是小辈们没有要求你插手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解决重要的家庭问题。
  2.尊重年轻人的隐私。没有得到邀请,不要推门就进他们的卧室。也不要擅自打开属于他们的抽屉。
  3.如果家里装了电话分机,不要因为好奇而偷听年轻人的电话。
  4.不要过多挑剔食物不好和招待不周到。当然,如果饭太少,总是吃不饱,可以坦率地和儿女沟通。
  5.如果你觉得儿女家里没有你自己的家干净,不要指责孩子和媳妇。问问要不要帮忙打扫,如果被拒绝,就保持原状好了。
  6.主动询问是否需要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做点家务。比如,买菜、做饭、带带孩子等。
  7.当儿女们在家中招待朋友时,除非小辈们热情相邀,不要过多参与他们的活动。如果他们筹办晚会,可以在旁边帮一下,但是不要因为你的参加而让孩子们感到拘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房间里看看电视。   礼仪精髓:
如果你和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一起,一定要照顾儿媳妇或者女婿的感受,不能过多地干扰或者干预他们的生活,即便是亲人之间,我们也要恪守起码的礼节。   父母子女沟通的礼仪   孩子听不听话,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密切程度。怎样才能使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更加密切呢?   1.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作为长辈,不妨把一家人都有空的时间留出来,让大人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并要把这个时间看得神圣不可侵犯。要相互了解。一家人还会相互不了解吗?不一定。父母往往忙于家庭和社会的具体事情,而忽略了对孩子们思想感情的探索。有些家庭成员之间只相互了解喜怒和生活习惯,但在感情上却陌生如路人。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坐在一起谈谈期望、理想、担忧等问题,这样有助于与孩子相互了解,增进感情。要在有足够时间的情况下开始这种对话,并且要认真听孩子的回答,不要乱作批评或嘲笑孩子。   2.使问题公开
  像疾病、经济损失或是家人的死亡等消息应让孩子知道。否则,效果往往不好。心理学家指出,孩子长大以后,如果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并且知道家长没有如实告诉他事情的原委,会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一位丧偶的父亲说,当初他妻子患了白血病,将不久于人世,可是有好几个月他都对儿子保密,想使儿子免受感情上的痛苦,可是他错了。父亲有了思想准备的时间,而儿子却措手不及,过了好几年儿子才重新开始信任父亲。   3.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情况
  父母都工作时,孩子会感到孤独,觉得爸爸妈妈在别处做什么神秘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把孩子带到家长上班的地方看看。这样,父母不在时,孩子就会想象出父母在哪里,在干什么。还要经常跟孩子谈谈家长事业的目标、挫折和成就,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工作价值和理想,也会使家长、孩子都觉得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4.缩短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联系的距离
  孩子离开父母、父母出远门或爷爷奶奶搬走了,为了保持感情联系,可经常寄信、明信片或家人的录音磁带。如果写一封周转信,让每一个人写上一些新闻后再寄给下一个人,则效果更好。   礼仪精髓:
  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坐在一起谈谈期望、理想、担忧等问题,这样有助于与孩子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女婿对岳父母的礼节   1.善于夸赞妻子。女婿在岳父母面前要经常夸奖妻子,这是与岳父母和睦相处的需要,也是融洽夫妻关系的需要。你可以夸她心灵手巧,会织毛衣做家务;夸她心地善良,会待人处世;夸她孝顺贤惠,上尊父母,下和兄嫂;夸她治家有方,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女婿夸奖女儿,说明小两口关系融洽,岳父母对女儿的未来就能放心、满意。在他们看来,女儿是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女儿身上的优点都是自己培养教育的结果。女婿夸妻子就是在夸奖岳父母。女婿夸奖妻子,妻子高兴,岳父母更高兴。这种赞誉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会引起家庭各个方面良好的连锁反应,增进家庭的和睦。
  2.孝敬岳父母、赡养父母,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义务。女儿有义务,女婿同样有义务。平时多到岳父母家看看老人,谈谈心,遇到节日、生日买点礼品去祝贺,让老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把岳父母请到自己家中住几天,调剂一下生活。
  在各种场合都视岳父母为父亲(爸爸)、母亲(妈妈),而且要自然、亲切。做女婿的嘴甜,意味着亲近,能起到沟通感情,消除心理隔阂的作用,也是亲情与亲密感的填充。长辈走过的生活道路长、经验多,应该允许岳父母过问小家庭的生活,允许他们指责挑剔,欢迎他们帮助指教。   礼仪精髓:
人常说,女婿如半儿。女婿对岳父母应如同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孝顺。女婿对岳父母尊敬,妻子也会对公婆尽孝道。反之,一个不关心岳父母的人,其妻子同公婆的关系一定也会受到影响。   夫妻家庭生活的礼仪   夫妻是一种没有血缘、只有姻缘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虽然不如血缘关系稳定,但却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和核心,是血亲和姻亲的基础。 夫妻之间礼仪如下:
  1.夫妻之间要互爱互谅。夫妻间要互敬互爱,继续培育爱情。特别在对方遇到烦恼、不幸的时候,关怀和体贴会增添夫妻的情意。夫妻相互谅解,是解决生活中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地说,应注意“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对一些原则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对非原则问题,要学会“一笑置之”;夫妻之间当一方发火的时候,另一方必须冷静,切不可“针尖对麦芒”、“硬碰硬”,即使对方无理,最好等以后再说;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不要雪上加霜;对待家庭中的各种问题要事先商量,口径一致,尤其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更应如此;要善于“转弯”善于“下台阶”,不要认为夫妻吵架后,谁先与对方说话,就是“屈服”。
  2.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丈夫不应该把家务都推给妻子,认为“女人应该围着炉灶转”,而作为妻子也不应该娇气,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推给丈夫。对家务事可以做出不同的分工,这样做起来有条有理,忙而不乱。
  3.夫妻双方在婚后仍应保持和修饰好自己的仪容。这样,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
  4.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双方应注意以下问题: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男方不搞“大男子主义”,女方不搞“夫人专政”;一方不要随便怀疑对方;一方不要贬低对方家庭及家庭成员;夫妻间不要责备求全、斤斤计较。   礼仪精髓: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只有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家庭才会有幸福。婚后许多夫妻之间不再讲究礼节,举止也随便起来,对待对方的态度也恶劣起来,要谋求幸福的家庭关系,夫妻间必须学会以礼相待,互敬互爱。   避免夫妻争吵的技巧   1.夫妻争吵有“四忌”
  (1)口出秽言
  生活中夫妻间争吵时,不免出口伤人。一是相互咒骂,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得出来。二是人身侮辱,夫妻间骂得各穷其词,把对方所有生理缺陷都搬出来。 众所周知,夫妻关系以感情为纽带。要发展夫妻的感情,必须相互尊重,双方的相互咒骂、侮辱与对骂,无疑对夫妻感情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夫妻争吵,切忌口出秽言。
  (2)翻旧账
  夫妻间发生争吵,说话应注意分寸,要尊重对方,宽宏大量,不要“翻箱倒柜”地翻旧账,否则只能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
  (3)离家出走
  有的夫妻一吵架,女方即会离家出走回娘家,一住多日不归,丈夫不请不回家,这本身是一种“示威”的行为。在丈夫看来,若到岳母家去请,有伤自尊。因此,丈夫宁愿在家死守,也不愿去“请”。女方也不好意思自己回去。于是事情往往发展为僵局。本来夫妻吵几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相互礼让就过去了,离家出走,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所以夫妻吵架,盛怒的妻子切忌离家出走。
  (4)说过头话
  夫妻吵架时,要就事论事,说一些“过头话”只能刺伤对方的心,即使夫妻重归于好,每当想起对方说的一些“过头话”也会感到心寒。
  2.多尊重,莫责备
  家庭中,当对方犯了错误,当对方还未认识之前,责备是没有用的。聪明贤能的人会力求了解对方,说服对方。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方。在批评对方时,态度要和蔼、谦虚一些,对方就容易接受。
  当夫妻不和时,更要理智,要始终看到对方身上的那些最基本的、主要的品质,记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千万不要把怒气形之于色,见之于形,不要主观地夸大双方身上的细小毛病,更不要经常指责这些缺点。   3.主动认错,勇于自责
  夫妻间应该学会自责,禁用指责。自责就是自我批评。当你知道错误时,最好在别人指责之前,抢先认错。这会使双方都感到愉快,因为自责本身即承认了对方的自尊,又维护了自己的自尊。指责是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进行批评和责难。虽然是一片好心,但因为指责本身否定了对方的自尊,因而必然遭到“反抗”。所以,自责是解决矛盾,消除隔阂的最好办法。   4.善于反省
  在夫妻发生摩擦、冲突时,要细心反省、思考,分析研究错在哪里。要多找主观原因,不要总是认为别人不公道,没良心。争吵、冲突平息后,夫妻最好开诚布公地谈谈看法和要求,找找争吵的原因,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以后出现新问题,双方又产生摩擦,仍然照此办理。只要互相照顾、互相让步,有了矛盾善于总结,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家庭和睦幸福是不难创造的。   5.休要动手
  家庭中,大打出手的事常常发生在丈夫身上。农村家庭尤为严重。家庭的幸福需要共同创造。大打出手,严重伤害了妻子的自尊,也剥夺了本人的幸福。倘若失手,打坏了妻子,倒霉的还是丈夫自己。当今社会,丈夫必须更新观念,消除封建制度下婚姻观念的影响。   6.不要以摔砸家具泄私愤
  有的夫妻吵架,丈夫爱摔东西、砸家具,如此作为“制服”妻子的手段。爱摔东西的丈夫,多数是脾气暴躁,蛮不讲理的人。这种人大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心眼倒不一定坏。家产是夫妻的心血,是夫妻二人千辛万苦、省吃俭用、一滴血一滴汗积攒起来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摔砸家具来发泄私愤。   礼仪精髓:
  夫妻间,与其用挑剔的目光盯着对方,不如用这种眼光审视自己,尤其要改正对这些言行满不在乎的态度,双方都能让步,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婆媳和睦相处的礼仪   婆媳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亲密的姻缘关系,又不像母子那样有稳定的血缘关系。成亲前,婆媳之间很少了解;成亲后,又觉得自己是“外人”,婆媳之间很容易互相猜忌。因此,婆媳相处起来要难得多。但是,婆媳之间感情甚深也不是没有的。对此,掌握以下礼仪原则是很重要的。   1.坦诚相待
  媳妇进了婆家的门,和婆家的人打交道就多了。懂事明理的儿媳待公婆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周到。公婆不喜欢冠冕堂皇、油嘴滑舌,他们需要的是坦诚。儿媳在公婆面前,不可能保证不出差错,而对这些差错,公婆往往又比较敏感,这就要求儿媳及时弥补过失。公婆能够真心实意把儿媳视为亲生女儿,以情换情,儿媳自然也会把婆婆当作亲生母亲。聪明知理的婆婆还要注意尊重儿媳妇的人格,讲究说话技巧,学会运用夸奖这一魅力无穷的艺术。当然,婆媳接触频繁,儿媳有欠缺之处,婆婆说几句也未尝不可。但要记住,怒气冲冲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而情热语妙的批评却能感化对方。总之,坦诚是亲情相处的重要基础。  2.相互理解
  婆媳间贵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儿媳到婆家后,要克制自己,入乡随俗。有的婆婆长期在农村生活,当住在儿子家时,她与儿媳的一些生活习惯就会有所不同。婆婆有些习惯不够讲究,不够卫生,儿媳不要嫌弃,要忍耐、宽容。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婆婆大半辈子形成的生活习惯,怎么可能一说就改变了呢?当儿媳的还是不说为好。必要时,可让丈夫出面说一说,而且还要策略一些,否则婆婆就会多心了。相反,农村来的婆婆也会有对儿媳看不惯的地方。如儿媳爱穿戴,爱唱爱跳,爱花钱,早晨睡懒觉,儿子起来做饭,等等。实际上,在城市里这些情况到处皆是,婆婆根本用不着看不顺眼,不能要求媳妇按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办事,把她塑造成像自己一样的人。有时,做媳妇的往往觉得,知识层次越高的婆婆,关系越不好处。实际上,婆婆懂得多、教养深、见得广,儿媳应不耻多问,热情顺应,这样处好关系就不难。知识层次高的婆婆也应该注意,不要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以为多读几年书就一定能同儿媳相处好,其实未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媳冷冷漠漠、居高临下,只能刺伤儿媳的自尊心。知识层次高的婆婆应该懂得,你和儿媳相处好的武器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你对儿媳的爱心。   3.保持宽松的心态
  婆媳相处,彼此间都应持一种宽松的心态,不要有见外心理。如果婆婆认为儿媳是外人,难以与之真心实意地相处;儿媳认为自己与丈夫过日子,婆婆是另外一层,这样处处设防,就会埋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由于种种原因,婆媳间总会存有一定的差异。婆媳双方都要对自己有所约束。婆婆不能要求儿媳完全按自己的一套行事,儿媳也不能奢望婆婆完全认同自己的意愿,互相不要强求。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少矛盾和冲突。
  婆媳间不要随意责怪。婆媳间遇事要多考虑对方的情况,不要责怪。如婆婆要儿媳去做的事,儿媳一时未能做到,婆婆就应该想到儿媳的难处,家务多、工作忙,一时办不过来,可以再等一段。儿媳上班,婆婆照看孩子,如果孩子碰伤了,闹病了,儿媳应体谅婆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免在带孩子时出现差错,不要为此埋怨婆婆。婆媳双方都能为对方考虑,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了。
  婆媳间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婆婆年纪大,经历多,深知生活艰辛,往往对年轻儿媳大手大脚花钱、美容化妆、进出舞厅看不惯。儿媳则认为婆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懂得年轻人的生活情趣,不体谅现代人追求时尚的心情,对婆婆爱答不理。对此应注意以宽松的心态相处,婆媳不必过多干涉对方的生活爱好,求同存异,多交流,取长补短,就能进一步融洽关系。   4.相互帮助
  婆媳相处,双方都要有互助的意识,儿媳敬重婆婆,婆婆爱护儿媳,以心换心,婆媳才会相处得和睦融洽。作为小辈,儿媳要注意礼貌和分寸,跟婆婆说话要心平气和,态度诚恳,不可口是心非,出言不逊。遇事多与婆婆商量,在婆婆比较关注的事情上,尽可能与婆婆保持一致。婆婆上年纪了,干活吃力,儿媳下班回家后,尽量多承担些家务劳动,以减轻婆婆的劳累。如果与婆婆不住在一起,也要抽空去帮婆婆干些家务。孩子是紧绷在婆媳头上的一根很敏感的弦。儿媳在婆婆面前少打骂孩子,更不要借打骂孩子发泄对婆婆的不满。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婆婆年老,行动不便,与外界接触少,与别人交流少,只能跟家人唠叨。做儿媳的应明白这一点,耐心听婆婆唠叨,满足其倾诉的愿望,而不是一听就烦,一烦就顶。再说婆婆喜欢与儿媳唠叨,说明她把儿媳视为知心人,做儿媳的应该为此高兴。婆婆遇事要与儿媳商量,如添置家电、赠人礼品、招待亲友、教育孩子等,要协调一致,把事办好。特别是在对孩子的管教上,要与儿媳口径一致,不要在儿媳批评教育孩子时袒护孩子。   礼仪精髓:
  婆婆不能要求儿媳完全按自己的一套行事,儿媳也不能奢望婆婆完全认同自己的意愿,互相不要强求。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少矛盾和冲突。
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   一个家庭,能否愉快和幸福,兄弟姐妹的和睦相处,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兄弟姐妹之间能互相体贴关心,互相帮助,产生矛盾时不争不吵,互谅互让,这样的家庭环境,必然十分幸福。但是,在生活中,兄弟姐妹都是差不多同龄的人,朝夕相处,要做到处处符合礼仪,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希望与兄弟姐妹之间能和睦相处,那么,就要努力做到:
  在家里,假如你是哥哥姐姐,那就应时时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多干家务活;遇事要宽宏大量,不与弟妹斤斤计较,更不要以为他们比自己小就随意指挥他们干活;当弟妹求教或请求帮忙时,应耐心帮助和解答,切忌不耐烦或不屑帮忙。
  弟妹有错时,不要在父母或他人面前斥责他们,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告状”,而引起他们的反感。万一与弟妹发生争吵,应当着弟妹的面,在父母面前作自我批评。
  假如你是弟弟妹妹呢?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哥哥姐姐。不能存有“我比你小,你应该让我”的优越感,更不能娇蛮无理,干什么事都不把哥哥姐姐放在眼里,为所欲为,不为他人着想。与兄姐发生争执时,不要利用自己的得宠地位到父母亲面前去“告状”,以免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阂。   礼仪精髓:
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谦让,彼此爱护;长爱幼,幼尊长,情同手足,共同创造温馨祥和的家。   姑嫂和睦相处的礼仪   一般来讲,小姑子和嫂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很多家庭往往因为这种关系不和而闹得鸡犬不宁,实在是家庭的不幸。但是,不管是哪一方,我们只要多注重礼仪礼节,总会把这种关系处理好。
  1.学会宽容互谅
  一般说,小姑子和嫂子的关系是家庭矛盾的“热点”,许多矛盾都由此产生。姑嫂相处要相互尊重,真心实意帮助克服困难。嫂子要充分理解小姑子的个性特点是自己未到这个家之前形成的,不能在一日间改变,因而对其任性、偏执的行为和言语要谅解,千万不可针锋相对,非争个高下不可。小姑子不能因嫂子是外姓人而歧视或不信任;也不要以为自己迟早要出嫁,这个家将是哥嫂“一统天下”,因而放弃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责任,甚至认为关系再僵也无所谓。在父母及哥哥面前多说嫂子好话,而不要搬弄是非。当母亲与嫂子发生矛盾时,要多劝母亲,而不要火上浇油,更不可挑拨离间。   2.尝试角色转换
  做嫂子的要把小姑子看成是自己的小妹,主动热情地帮助她,关心她。对正上学的小姑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和指导。对参加工作的小姑子,要在生活和工作上当好她的参谋。小姑子应把嫂子当作大姐看待,甚至在父母故去的情况下,将嫂子视同母亲。宋代包拯就称其嫂子为“嫂娘”。做小姑子的应主动亲近嫂子,热情帮助嫂子熟悉、适应家庭环境。在家务上,要替嫂子多干点活,主动帮嫂子照管孩子,以实际行动不断增进姑嫂之间的关系,做到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   礼仪精髓:
姑嫂心理要平衡,小姑子和嫂子同是女性,都具有女性的特点,但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因此,构成姑嫂关系后,都应保持平和心态,以适应大家庭的生活。  妯娌和睦相处的礼仪   妯娌是家庭中比较难处的一组关系。一个家庭常常因妯娌之间的矛盾,闹得全家不得安宁,弄得兄弟之间大伤感情。怎样相处,才能使妯娌关系和睦呢?   1.以诚为贵
  妯娌们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状况不同,个人经历不同,血缘关系不同,相互缺乏了解,只是因丈夫的关系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关系是脆弱的,有时因讲话不慎都容易引起矛盾。在生活中有一些矛盾,往往就是因为双方产生的一些误解越积越深导致的,妯娌之间更是如此。因为在大家庭里,上有公婆,下有孩子,还有兄弟之间的关系,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应诚恳交谈,相互交流看法和意见。
  2.平等交流
  妯娌们有时间多在一起聊聊,谈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经历等。谁也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高,在那些当领导干部的和一般工人、农民的妯娌之间更是如此。通过相互交流思想,可以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减少误会。   3.不要斤斤计较
  有时公婆有偏爱,也要以情义为重。孩子们一块发生争吵打架,要先训诫自己的孩子,不能去责备别人的孩子。   4.不要攀比嫉妒
  妯娌间要防止攀比竞争,以免造成对立情绪。比如,嫂子娘家条件好、资助多,小家庭很红火,不必以此傲视弟媳;弟媳有文凭,工作条件好,人又漂亮,也不必因此看不起嫂子。嫂子生了男孩,弟媳生了女孩,嫂子不应以此挖苦弟媳,弟媳也不应因此而妒忌嫂子。
  总之,友好和睦的关系是靠大家互相尊重而赢得的。其中,最基本的礼仪是:
  1.不背后传话,不要嫉妒对方。
  2.小事要糊涂,不要总想占便宜。
  3.凡事多商量,经常来往多沟通。
  4.有了矛盾自己解决,不给丈夫出难题。
  5.多讲别人的好话,要有大家庭的荣辱感。   礼仪精髓:
  妯娌相处,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能事事计较,算自己的小账,不要总想占便宜,占上风,不吃亏。
邻里之间相处的礼仪   远亲不如近邻,家庭间的各种交往中,交往最频繁的就是邻里了。从主观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想搞好邻里关系。但客观上不知怎么搞好邻里关系,以及搞不好的人为数并不少。所以,学习与邻里之间的相处礼仪十分重要。   1.关于自己的习惯
  自觉爱护公共卫生,自觉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为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尽一份力。要相互帮助和讲信用。邻里之间能办到的事情要尽量帮忙,别人有了困难,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一把,万不可幸灾乐祸,在一旁看笑话;同时邻里之间还要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别人夸海口,以免误了别人的大事。借邻居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如果因一时疏忽而延误了归还时间,应当面向人家表示歉意。
  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会不会给别人带来打扰。比如,你是否有喜欢晚上唱卡拉0K、而且一唱就超过晚上12点的习惯;你是否老把洗衣服的水或别的不干净的污水一出家门就泼在邻里共用的路面上;你是不是有半夜才回家,而且走路、说话声音很大的习惯,等等。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最容易伤了邻居之间的和气。
  学会礼让与宽容。对邻居要以礼相待,平易近人,不要视若路人。见面后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平时对邻居不要苛求,谈得来的就多交往;谈不来的维持一种有距离的友好态度就行。指桑骂槐是没教养的坏习惯。对于邻居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采取“有理、有节”的态度,合理地、妥善地解决处理。   2.关于占楼道等公共场所
  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楼道空间放些物品,必须先和相关楼层的邻居做好沟通。首先要说清原因,以及占用时间,得到他们的体谅,也可以在物品旁贴一张“安民告示”说明情况。其次要注意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比如,不要放易碎、易燃、易腐蚀、易腐烂和气味难闻的物品,体积太大影响上下楼的也不要放。最后绝对不要长时间占用楼道公共空间,这不符合邻里礼仪规范,也不利于防火防盗。   3.关于养宠物
  养宠物的时候,要注意两个细节问题:一要注意卫生。一些宠物,特别是猫、狗等时常随地大小便,主人带上塑料袋或者旧报纸等,将宠物的排泄物包好扔到垃圾箱,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美观。二要注意安全。出门遛狗,要给狗拴上绳索,不要任它狂吠乱叫,追逐扑咬。遇到老人和小孩,要特别小心,别让他们受到惊吓。   4.关于小孩
  小孩活泼好动,可能喜欢又蹦又跳或者玩玩具,不会意识到激情“表演”的声响会给楼下邻居造成多大的影响。
  作为家长必须有意识地提前“防范”,避免给左右邻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选择轻便软底的室内拖鞋;在地上铺上泡沫或者毛毯,避免孩子在蹦跳或者玩儿玩具时弄出太大的声响;如果孩子想拍皮球、玩乒乓球,则应该带他们到室外去玩儿;平时多教育孩子养成在家中轻放东西,轻声走路的好习惯。   5.关于邻里串门
  如果应邀去串门,可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如果约好具体时间,那当然好。如果没说具体时间,就要避开人家的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如果是周六、周日,上午10点之前是不宜打扰的。进门前有门铃的要按门铃,没门铃的要轻轻叩门,即使门已经为你开了。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对方你来了,以让对方有个心理准备,而不要冒冒失失闯进去,让人家吓一跳。如果是带小孩做客,一定要教育好小孩不要在别人家里调皮、乱动别人东西。
  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第一次进人家做客,主人没坐你就不能先坐。如果家里有长辈,要主动和长辈打招呼。主人端茶、拿糖果招待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感谢。如果有长辈在说话,不但要用心听,还不可以插话。如果是主人看表、打呵欠等谢客表示,或者快到了吃饭时间,作为客人就要起身告辞了。如果是请邻居吃饭的话,那就要提前准备,而不要到了吃饭时间才匆匆忙忙去做准备,使人家觉得是打扰。   礼仪精髓:
远亲不如近邻,和邻居处好关系要相互尊重,以坦诚的心态去经营邻里关系,千万不能斤斤计较而伤和气。最关键的是,与邻居相处一定要大度。  与亲戚相处的三大禁忌   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亲戚。亲戚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说他亲,一般亲不过家人;说他疏,一般疏不过陌生人。亲戚网就是一个家庭以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为中介延伸开去的一个大家族关系。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人家亲戚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有的人家则很少有亲戚来住。看来,如何与亲戚打交道,各家有各家的习惯和章法,但从一般意义上说,亲戚关系无论远近亲疏,总是应该恰当处理。这就意味着要十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以贫富贵贱认亲戚
  在亲戚交往中,攀富结贵、嫌贫爱富的现象比较常见。有的人家对富有的、权大的和社会地位高的亲戚常献殷勤,而对家境清贫的、无权的和社会地位低下的亲戚则十分冷漠,极少主动来往,这是传统的、落后的等级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折射。交人要交心,亲戚之间又何尝不该是如此呢?人应该是美好心灵的使者,而不应该是金钱权力的仆人。在再富再贵的亲戚面前也应自尊自重,决不要低三下四;在再穷的亲戚面前也应热情正直,决不要不屑一顾。   2.不给亲戚添麻烦
  现在不少人办事到处拉关系走后门,其中亲戚关系是走后门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当亲戚之间的交往发展到这种地步时,应当正常发展的亲戚关系已经受到社会歪风的“污染”,必须尽快“刹车”,使亲戚交往纳入到正道上来,否则亲戚各方都会受害。   3.不要临时抱佛脚
  有些亲戚之间奉行的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方针,这是很不妥当的。当然,有的亲戚无事也登三宝殿,大家在一起并无多少正事,而是聊大天、“侃大山”。这对于一些珍惜时间的人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损失。他们由此不想串亲戚,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不可推向极端,如果忙得三年五载也没空与亲戚见上一面,这又太过分了。逢年过节走走亲戚,大家谈谈生活、学习和工作,也是一件乐事。何况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某些困难,这时亲戚常常成为帮助渡过难关的重要力量。   礼仪精髓:
  亲戚,越走才越亲。逢年过节要走走亲戚,拜望拜望,平时亲戚之间有困难要相互帮帮忙。
及时地说“谢谢”   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当然是有爱的家庭。那么,有爱的家庭又是什么样子?无疑,应该就是一个人人都充满了感激之情的家庭。可以想象,当一个人从另外一个人那里获得了应当的感谢之后,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充实的,他会不自觉地对别人也给予应该的感激。一个家庭不正是需要这种互相感激的氛围吗?孩子帮了忙,你对他说声“谢谢”,不仅让他觉得很开心,而且也会让他产生“下次有机会再帮忙”的意愿。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谢谢”,孩子自然也明白感激父母。
  也许有人会反驳:“心里知道就行了,干吗非要说出来?”可是许多事情,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的确,重要的是有一颗感激的心。但是,只有我们时时把这种感激当作习惯,才能培养出如此一颗心啊。
  我们要把“谢谢”说出口,不是为着一种形式,而是需要把它当作我们生活的习惯,当作一种习以为常的东西。   礼仪精髓:
说“谢谢”源于我们心中真诚而美好的爱,让我们随时都知道,幸福生活,是众人所赐。 看电视应该听谁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的和顺,要通过孝敬之礼来实现。晚上7点半,是一场中国队能否出线的决定性比赛;同样的黄金时间,电视剧疯狂热播,电视京剧票友大赛开锣。如今,这样的“电视节目撞车”时常出现,在很多家庭中就演变成一场遥控器的争夺战。如今,我们的生活是通过电视、空调、音响、碟机等各种遥控器来掌控的,这小小遥控器的使用不仅标志着我们生活的变化,也折射出我们的家庭关系。
  在很多家庭中对遥控器的使用顺序多是优先孙子辈,然后是祖父母辈,最后才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为人父母又为人子女的“中间代”。
  礼仪专家认为,遥控器的正确优先使用顺序应该是:祖父母辈、父母辈、孙子辈。因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美德,这种传统不仅证明着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其实质也是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关心同事,爱护集体。   礼仪精髓:
  孝敬父母要在生活中处处关心父母,越是细小的地方,越难做到,越应该做到。
敬茶之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在华北、东北,老年人来访,宜沏一杯浓醇芬芳的优质茉莉花茶,并选用加盖瓷杯;如来客是南方的中年妇女,宜冲一杯茶味淡雅的绿茶,如龙井、毛尖、碧螺春等,并选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盖;如来访者嗜好浓茶,您不妨适当加大茶量,并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汤味浓,经久耐泡,饮之过瘾;如来客喜啜乌龙茶,则用小壶小杯,选用“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招呼贵客;如家中只有低级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壶泡茶,只闻茶香,只品茶味,不见茶形。以上就是所谓“细茶粗吃,粗茶细吃”的道理。另外,我国还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得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敬茶时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有柄与否,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双手奉上。总之,我们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字,我们待人接物所取的是一个“诚”字。让人间真情渗透在杯杯茶水中,渗透在每个人的心灵里…… 作客礼仪作客主要有拜访、探望、请教、赴宴、留宿等,这里仅介绍拜访。拜访前,最好用电话或书信与主人约好时间。时间约定后,要准时赴约。如遇特殊情况,要事先与主人打招呼,重新约定拜访时间。拜访的礼仪要注意选好拜访时间。尽量回避被访者的用餐时间;仪表应整洁、庄重,着装要朴素大方,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到主人门前时,要轻轻敲门或按门铃。主人听到敲门或电铃声出来后,互相问候方能进屋,不可门开即进;即使门口大开,也不可直入屋内,而应在门口说一声:“×××同志(先生)在家吗?”忌讲“里面有人吗?”待主人招呼进屋后方可进屋。敲门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忌使劲和用脚踢门。敲门或按门铃后,屋内若无反应,可再敲或再按电铃,但时间不可过长。进入主人家门后,要将自己的帽子、大衣、手套、雨具等交给主人的家人处理,如果主人家屋内是地毯或地板铺地,则应向主人要求换拖鞋。进入屋内后,要向长者、熟人以及其他先来的客人打招呼,待主人安排座位后就座;主人端茶点烟,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主人献糖果,要等年长者和其他客人先取之后自己再取用;烟灰要弹在烟灰缸内,果皮、果核不要乱扔乱放;不可随便翻弄主人家的东西。告辞前要向主人表示谢意。主人送出门口时,客人迈出一步要转回身致谢。如果主人站在门口,客人要走出几步后或在转弯处,回过身来告别,并向主人说:“请回”、“请留步”等话。 交谈礼仪(一)问话的礼仪问话是引起话题,展开谈话或转换话题的一个好办法。问话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将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三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在实际生活中,问话特别要讲究以下两点:首先,发问要注意内容,不要问对方难于应对的问题。如对方难以启齿的隐私。其次,发问要注意方式。切忌查户口式的发问。比如家中来了一位东北客人,你若这样问:“你是东北人吧?”“你第一次来北京吧?”“东北比北京冷吧?”等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是”。如果你换种问法:“这次北京之行有什么新的感触?”“东北建设得怎么样有什么新闻?”等,这样的话,对方不仅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鲜事,还会使客人能充分叙述自己的感受而使交谈的氛围自然融洽。(二)交谈的礼仪交谈中的对话,是每个人都要涉及到的事情。但是,对话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注意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以免扰乱了人家思路;避免由于自己注意力分散,迫使对方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不要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当对方对某话题兴趣不减之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这些都属不礼貌的做法。 家庭礼仪敬爱父母的礼仪:道德把敬爱父母列入规范;法律把赡养父母定为准绳;舆论将虐待父母作为谴责对象。那么,作为子女对父母要讲究哪些礼仪呢?首先,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婚后另居子女要经常回家探望父母;要支持父母丧偶后再婚;要理解老人的一些特殊心理与行为特行政征。其次,出入都要向父母打招呼;行踪去向要主动告诉父母,以免为之担忧;早晚应向父母问候;吃穿娱乐要懂得礼让父母;父母生病应全心照料等等。夫妻之间的礼仪:夫妻是一种没有血缘、只有姻缘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虽然不如血缘关系(指父母子女)稳定,但却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和核心,是血亲和姻亲的基础。夫妻之间要讲究哪些礼仪呢?首先,夫妻之间要互爱互谅。夫妻间要互敬互爱,继续培育爱情。特别在对方遇到烦恼、不幸的时候,关怀和体贴会增添夫妻的情意。夫妻相互谅解,是解决生活中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地说,应注意“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对一些原则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对非原则问题,要学会“一笑置之”;夫妻之间当一方发火的时候,另一方必须冷静,切不可“针尖对麦芒”、“硬碰硬”,即使对方无理,最好等以后再说;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不要雪上加霜;对待家庭中的各种问题要事先商量,口径一致,尤其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更应如此;要善于“转弯”善于“下台阶”,不要认为夫妻吵架后,谁先与对方说话,就是“屈服”。其次,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丈夫不应该把家务都推给妻子,认为“女人应该围着炉灶转”,而作为妻子也不应该娇气,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推给丈夫。对家务事可以做出不同的分工,这样做起来有条有理,忙而不乱。其三,夫妻双方在婚后仍应保持和修饰好自己的仪容。这样,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爱情。最后,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双方应注意以下问题: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男方不搞“大男子主义”,女方不搞“夫人专政”;一方不要随便怀疑对方;一方不要贬低对方家庭及家庭成员;夫妻间不要责备求全、斤斤计较。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提起手足情,人们自然会想起兄弟姐妹,并十分珍惜这种可贵的感情。因为兄弟姐妹之间不仅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还同吃一锅饭,同在一个家庭长大,彼此间你帮我扶,朝夕相处,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甚至有的弟妹是依靠哥哥姐姐的抚养和扶助长大成人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要注意:不分亲疏,一视同仁,赤诚相见;兄姊要爱护弟妹,关心弟妹,还要平等相待,不要摆老大的架子,弟妹应尊重兄姊;兄弟姐妹之间接触频繁,发生分歧和矛盾的机会也就多一点。因此,互相谦让是消除矛盾,增强手足之情的重要方面钟爱子女的礼仪:首先,要关怀、体贴、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要为子女做出表率;要把收养的子女或前夫前妻的子女视为亲生骨肉;要与子女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地相处。其次,要正确对待子女的婚姻问题,既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但又不能撒手不管;尊重子女的人格,不能把子女当成商品,不能用子女搞交易。恋人之间的礼仪:恋人之间的礼仪主要有求爱、约会、情书、拜见未来的公婆及岳父母等几个基本环节。(一)求爱的礼仪求爱礼仪,通常有约会式、直抒式、借物式、含蓄式、书简式等几种方式。约会式,即邀请自己的心上人去看电影、逛公园、跳舞等。一般说来,敏感的对方会从你的约会中觉察到求爱的信号。直抒式,即两人你有情我有意时,可以开诚布公,直抒胸臆。借物式,即为借物传情的方法。含蓄式,为寄感情于体贴里,寓爱慕于行动中的求爱方式。书简式,即写“求爱信”、“情书”等。(二)约会的礼仪第一次约会对于初恋的情人来说,往往留下终身难忘的确良印象,对于爱情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初次约会者,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准时赴约,不可失信。第二,交谈要自然、大方、诚恳、文雅。过份羞涩,会引起对方拘束,而过分洒脱,往往会惹对方猜疑。在倾听对方言谈时,切忌心不在焉,不认真听而想别的事情,或者目不转睛盯着对方打量,应以自然的神色为佳。第三,谈吐热情而不轻佻。按照中国的习俗,初次约会的主角应是男方,女方的表现是比较含蓄的。但是,男性不擅长辞令,女方则应主动提些问题,引起谈兴。双方避免长时间的冷场。第四,要谨慎从事,好见好散,不能有不礼貌的举动。第五,服装整洁而不矫饰。(三)情书的礼仪一封成功的情书往往能打开对方心扉。那么如何写好第一封情书呢?一是语言朴实不宜花俏。第一次给对方写信,切忌“亲爱的”、“我的”、“吻你”之类的发烫的字眼,即使你心地是纯洁的,但这些字眼会被对方理解为“轻佻”。二是内容真实不宜虚假。三是情感宜委婉不宜勉强。一般宜用委婉的口吻表示自己的爱慕。当你突然收到了一封求爱信时,这时该怎么办呢?精神不要紧张,更不要到处张扬,而要冷静考虑慎重处理。倘若认为双方根本没有建立爱情的基础,那就陈述理由,婉言谢绝;若已经有了意中人,那就要直言相告,以免误人;若认为自己年龄尚小,眼下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可以坦率地讲明情况,请对方谅解。切忌把对方的信公布于众,或传阅,或是大肆宣传;也不能轻率地指责对方冒失,或耻笑人家“自作多情”、“瘌蛤蟆想吃天鹅肉”。(四)拜见未来公婆及岳父母的礼仪当你的朋友及其父母邀请你到他(她)家作客时,你一定会紧张、激动、兴奋和喜悦。因此,你应注意以下礼仪:首先,适当打扮一下自己。过分修饰化妆大右不必。其次,要与你的朋友商量一下,是否携带礼物。礼物不宜过分破费,礼物与好感并不成正比。再次,进入居室前,应先轻轻叩门等待允许进入,不可擅自破门而入。对室内不熟悉的人,则要等你的朋友介绍后再一一亲切称呼、问候。对朋友的父母,要大方地称呼“伯父”、“伯母”、“大叔”、“大婶”。称呼“爸爸”、“妈妈”还为时过早。第四,举止要大方。第五,说话要得体。要多聆听长者问询,让长辈掌握话题。也不要过分拘谨,束手束脚。第六,留下用餐时,待主人安排后入座。饮酒不能过量。临行时要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同时,对其他客人也告别。 待客礼仪待客分为迎客、敬烟、敬茶、送客等基本环节。(一)迎客的礼仪如果你事先知道有客人来访,要提前打扫门庭,以迎佳宾,并备好茶具、烟具、饮料等,也可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准备好水果、糖、咖啡等等。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客人来到家中,要热情接待。如在家中穿内衣、内裤,应换便衣,即使是十分熟悉的客人,也应换上便衣。客人进屋后,首先请客人落座,然后敬茶、递烟、端出糖果。端茶送糖果盘时要用双手,并代为客人剥糖纸,削果皮,点香烟。(二)敬烟的礼仪敬烟是我国现代家庭待客的一种习俗,是待客时不可忽视的礼仪。另外,一般不对女性客人敬烟。(三)敬茶的礼仪要事先把茶具洗干净。在倒茶时,要掌握好茶水的量。常言待客要“浅茶满酒”。所谓浅茶,即将茶水倒入杯中三分之二为佳。端茶也是应注意的礼节。按我国的传统习惯,应双方给客人端茶。对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给客人,随之说声:“请您用茶”或“请喝茶”。切忌用手指捏住杯口边缘往客人面前送,这样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四)送客的礼仪客人告辞,一般应婉言相留。客人要走,应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说要走,主人就站起来。送客一般应送到大门或弄堂口。有些客人常常会带礼物来,对此,我们送客时应有所反应,如表示谢意,或请求客人以后来访再不要携带礼品了,或相应地回谢一些礼物,决不能受之无愧似的若无其事,毫无表示。 如何安排客人就座当晚餐准备就绪,在没有助手的时候,第一道菜(如果不是热菜)应当提前摆在桌上,这样女主人就可以和客人一起入座。如果人不多,女主人可以高声宣布开始用餐,人比较多的时候,可以让来宾相互通告入座。安排客人入座是很有学问的,男主人应引着最尊贵的女士走进餐厅,并让她坐在他的右侧。特别尊贵的客人,也可以是最年长的女士,或久未造访的朋友。次重要的女客人应该被安排在男主人的左侧。女主人通常坐在桌尾,重要的男客人应该坐在她的左侧。必须注意的是男女客人要均匀地安排,并且尽量让夫妇分开坐。当人太多的时候,女主人很难说得清客人们的座位,这时候可以使用座位卡。如果没有座位卡,女主人应当上前去告诉客人他们的座位。女士们找到座位后会马上坐下来,但女主人应最后入座。男士应当为他右侧的女士拉椅子,然后等到女主人入座后再坐下来。最尊贵的男客人在进客厅的时候会挽着女主人,但入座时应当为他右边的女士拉椅子,而女主人则由她左边的男士来为之效劳。左撇子的客人,应安排在角落上,这样,当他和旁边的人一起举筷的时候,不会碰到对方的手臂。 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一)打电话的礼仪打电话时应该用自然音调,不必提高,也不要装腔作势,娇声嗲气。说话口齿要清楚,保持正常速度,使人听起来清晰、明了,如同面对面谈话一样。一般人在听到电话铃响时总是说:“喂”。打电话的人便问:“请问××在吗?”或者说“劳驾,请您帮我叫一下××接电话。”如果要找的人不在,接电话的人应该主支问是否有事要转告。最好的办法是打电话的人将自己的姓名、电话留给对方,并请他转告自己要找的人,不要听对方说××不在,就马上挂断电话。给同学、同事、朋友家里打电话应该在早晨8点钟以后,晚上10点钟以前,太早或太晚都不适宜,除非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告知或商量。拨错电话号码,应该向对方道歉。接到找错的电话要温和地告诉对方:“你打错了!”粗暴和不耐烦的回答不仅会使对方反感,也会使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二)礼尚往来的礼仪社会交往中,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对尊长送一些敬贺之物,表示敬重。走亲访友,带些糕点、糖果、玩具之类的礼品,表示对幼小的喜爱。祝贺新婚,送上一份有纪念意义的礼品,表示庆贺和祝愿。升学、毕业,送些书籍,激励上进。重大节日互赠贺卡,可以共享快乐。受人帮助,得益非浅,送份礼物,表示感谢。朋友受挫折,送礼物,表示劝慰等等。“送礼”的本意,不是施舍,也不是资助,不应该把礼物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因而,送礼不可太俗太奢侈。名贵礼品,不见得表示情深意厚,微薄的礼品不一定不成敬意。送礼要注意对象、场合和内容的不同,尤其要注意对象的身份、性格、习惯和爱好如何。男女之间送礼,不宜送贴身之物。对长辈或病人,不宜送药物。过时送礼,应为失礼。对婚嫁、祝寿等较大的喜庆,等到参加了人家的喜庆宴会之后再补礼,应为失礼。 家里请客吃饭时的原则生活中,每家都会有宴请客人的时候,请客人里面也是有学问的。a.请客的菜,要根据来客的口味配制。如果客人中有老人或小孩,最好突出一两个适合老人或小孩口味的菜。b.入席时,如果是熟悉的客人,可自由入座。反之,则应按传统方式来坐,主宾坐上首,其他客人坐在下首。c.上菜时,应从主人旁边端菜,以便主人摆菜。菜上好后主人要主动热情地招待客人进食。d.敬酒时,主人对宾客或长辈应亲自持瓶斟酒,态度可亲。劝酒要在客人放下筷子时方能进行,不可强劝。e.宴席中,和客人谈话内容要高雅、愉快,使席间充满欢声笑语。也不要说太逗的话,以免来客“喷饭”,使大家感到不雅。f.散席后,主人要陪客人闲聊一会儿,但不宜太久。g.送客时要握手道别并送一程,以表诚意。如何安排客人就座:当晚餐准备就绪,在没有助手的时候,第一道菜(如果不是热菜)应当提前摆在桌上,这样女主人就可以和客人一起入座。如果人不多,女主人可以高声宣布开始用餐,人比较多的时候,可以让来宾相互通告入座。安排客人入座是很有学问的,男主人应引着最尊贵的女士走进餐厅,并让她坐在他的右侧。特别尊贵的客人,也可以是最年长的女士,或久未造访的朋友。次重要的女客人应该被安排在男主人的左侧。女主人通常坐在桌尾,重要的男客人应该坐在她的左侧。必须注意的是男女客人要均匀地安排,并且尽量让夫妇分开坐。当人太多的时候,女主人很难说得清客人们的座位,这时候可以使用座位卡。如果没有座位卡,女主人应当上前去告诉客人他们的座位。女士们找到座位后会马上坐下来,但女主人应最后入座。男士应当为他右侧的女士拉椅子,然后等到女主人入座后再坐下来。最尊贵的男客人在进客厅的时候会挽着女主人,但入座时应当为他右边的女士拉椅子,而女主人则由她左边的男士来为之效劳。左撇子的客人,应安排在角落上,这样,当他和旁边的人一起举筷的时候,不会碰到对方的手臂。
上一页& 下一页
&&&&咨询电话:021-&&&&全国免费电话:400-057-8389&&&&东方礼仪 诚信为本&&&&&&&
东方礼仪培训网为上海弘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的专业礼仪培训门户网站公司地址:上海长宁区华阳路112号长宁现代教育培训中心2号楼4楼 &课程咨询:021- &全程策划: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