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pa为什么不打职业说新闻敏感是记者特有的职业能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职业生命
《新闻实践》供稿&&作者:叶辉
E-mail推荐:&&
  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野生动物园曾发生过轰动全国的五虎围牛事件。野生动物园为了恢复老虎的野性,培养野外生存能力,将5只圈养的老虎放出去扑食一头牛。结果5只动物园出生的老虎见到牛,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更不知道这头上长角的四脚动物是能吃的,围着牛不知所措。牛也没见过老虎,初生牛犊不怕虎,扬起尾巴怒吼一声,吓得老虎落荒而逃。  现在的主流媒体――党报记者也有些像动物园的老虎,习惯于喂食,无法自己觅食生存――他们的许多稿子都是指令性的,主题、题目、多少字甚至发第几版都给规定好了,稍加采访,编一下材料就可拼凑成稿子。这样的稿子缺乏原创性,不受读者欢迎,最终导致主流媒体缺乏主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也是主流媒体逐渐被边缘化的一大原因。  发现新闻是记者的职业乐趣,发现的过程就像享受美食的过程一样美妙无比。而指令性稿件就像美食家面对一桌美食,却被省略了进食的过程,直接将美食通过鼻饲灌进胃里,最精彩最美妙的过程被省略了。过多的指令性稿件使记者失去了发现新闻的乐趣,久而久之,记者就会变得麻木,失去新闻敏感。同时也给记者造成一种发稿很容易、完成任务很容易、当记者很容易的假象。诚然,当个普通的、平庸的、能完成任务的记者确实容易,但要想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报道,那就一定要自己去发现新闻,因为真正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独家的原创性的报道。而要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独家的原创的报道,就必须具备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是记者的素养、知识、所积累的新闻实践经验与现实的新闻事实发生碰撞产生的灵感。面对同样一个事件,面对共同关注的一个题材,大家的视觉差异也许很小,感觉差异却可以很大。有没有新闻敏感,写出来的报道可能就有着天壤之别。  上世纪80年代初云南发生了一场大洪灾,当地组织一批记者到灾区采访。在灾区,记者看到的灾情视觉差异极小,但发出来的稿子竟有着天壤之别:稿子见报后,光明日报驻云南记者王茂修的报道影响最大,他从洪灾造成的危害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人类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当时,我国还很少有人关注生态问题,王茂修慧眼独具,最先从生态的角度报道了这场灾难,引起强烈反响。  美学上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同样,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新闻,缺少的是发现。也就是说,记者看到,听到了,亲历了,但不等于发现,许多好新闻与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擦肩而过。而新闻敏感强的记者,能从平凡中洞见伟大,能从普通中窥见独特,能从砂子中发现真金。  有了新闻敏感,生活中到处都是新闻。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一次下乡,住在公社的办公室里,这个晚上一点动静也没有,什么事也没发生。可是范敬宜敏感地从“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事实背后发现了重大的新闻,写出了新闻名篇:《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  相反,缺乏新闻敏感却使重大新闻漏掉: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刚当记者时,一次去采访一位名演员的首场演出,他去后得知,演出已被取消。既然不演了,他也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许多报纸都在重要版面报道了一条重大消息:这位著名女演员自杀了。泰勒漏掉了一条重大新闻。  新闻敏感是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甚至可以说是记者的职业生命。一位外国记者说:“我能嗅出一里之外的新闻。”而当前有些记者,新闻就在鼻子底下也“嗅”不出来。  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具有新闻敏感?我以为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新闻线索三方面去积累。  知识积累包括政治知识和文化科技等其他知识。一个党报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就是政治敏感。所谓“吃透两头”,就是要吃透上头和下头――吃透上头:熟悉各阶段党的方针政策和宣传的中心任务,做到心中有大局;吃透下头:了解社情民意。只有吃透两头,胸中有大局,才能具备政治敏感。  记者的职业特点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对党报记者来说,除政治知识外,其他知识也很重要,置身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最新的知识,广博的知识积累能使自己敏感起来。  如光明日报记者张小弟一次在机场遇到一学者推着一个巨大的行李箱在登机,他越看越觉得此人像电视上见过的杨振宁。但杨振宁这样的世界顶尖的名人,怎么可能一个人出差而没人陪同呢?登机后,他们竟坐在同一排。但他还是不敢贸然与他打招呼。飞机升空后,他看到此人低头并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想起杨振宁传记里的一个细节:一遇事便会双手合十祈祷。张小弟马上敏感地意识到,好新闻来了。他马上直呼“杨振宁教授”,两人就聊了起来。这次邂逅的结果,张小弟发了一篇得奖的新闻。  对记者来说,思想的积累尤为重要。记者要关注社会热点、疑点、难点,平时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不断地思考,这些思考好比酿酒,酿的时间越久,思考越深入,越透彻,越能激发新闻敏感。当思考的问题一旦碰到现实的题材,脑子里马上会溅出火花,激发出灵感,就能够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的效果。比如上世纪90年代,浙江有一句口号很响亮:“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但是许多地方为了追求“最好”,不顾经济状况而盲目建造豪华校舍,一个校门就耗资几百万,甚至在建中学校舍时有领导提出“21世纪就要建21层”。这个现象引起我的关注,与一位教育专家聊天也聊起这个话题,他认为,这些豪华校舍是“镀金拖拉机”,哪能上高速公路?我后来在光明日报发了一篇独家新闻:《学校不能建成“镀金拖拉机”》,后又在中国教育报发了一个整版。  新闻敏感还需要新闻线索和素材的积累。我是个笨人,靠的是笨办法。为了积累新闻线索和素材,我建立分类的新闻线索信息库,哪些能发消息,哪些能发通讯,哪些是深度报道,哪些可发头版头条,一一分类记录下来。电脑为积累素材提供了便捷条件,发现一条线索,就建立一个文件夹,以后发现与这条线索有关的素材,就全部装到这个文件夹里。掌握线索后,不一定急于去写,平时经常想着,常常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个开头,或一个结尾,甚至一句精彩的句子,这时千万别偷懒,赶紧记下来,写作时常能用上。  比如,我比较喜欢写人物,就专门建立了一个人物线索的文件夹。如采访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主任刘克峰,就是我在餐桌上听到一句玩笑话引起的:“刘克峰喜欢数学是从追求女同学开始的”。说是刘克峰上中学时,还是个调皮的差生,有个女同学数学成绩非常好,他为了比翼双飞,开始攻读数学,后来成绩上去了,女同学也追到手了……听到此,我脑子一热,好题材!马上把这个细节记下来,并为刘克峰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把他列入我备选的人物新闻信息库。  刘克峰是破解过许多世界数学难题的青年数学家。后来我在浙大又多次接触到他,发现他非常爱玩,打乒乓球几乎达到专业水平。当这两个细节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我马上想到了陈景润:只懂数学,不懂生活,走路思考问题撞在树上还会问谁撞了他,一个典型的书呆子形象。而刘克峰会学会玩,与陈景润相比完全是个另类。这一比较,立意马上出来了:“刘克峰:另类数学家”,但是,到这时我还没有产生写他的冲动,还需要等待机会。  两年后,机会来了。2006年,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报社让我去采访。在追踪朱熹平不遇的采访中,我从外围采访了与朱熹平熟悉的刘克峰。那天谈完朱熹平,刘克峰就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越谈越起劲,我是越听越激动,我感到,完成刘克峰这个人物典型的时机成熟了。最后是朱熹平还没采访到,刘克峰的采访却意外地完成了,回家的路上便已感到写作的冲动,一些句子一些词语开始不断从脑子里冒出来,我知道已进入写作状态。当天晚上就写了4000多字,第二天完成了8000多字的人物通讯,发了一个整版。  一个好记者要有一个能“嗅出一里之外的新闻”的好鼻子,只有不断训练自己的新闻鼻,使自己敏感起来,才能去发现新闻,才能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  (作者: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翟慧慧)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 相关专题?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同步至微博客&&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传媒热图
???毛岸英牺牲的真相解密 中央军委副主席访朝啥目的张召忠:中国四面楚歌?
李瑞环为何写遗嘱?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记者新闻敏感的培养
  ● 李保刚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指出:“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是记者从业能力的基础,新闻记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新闻敏感的内涵和意义  在新闻界,新闻敏感被称为“新闻眼”、“新闻鼻”和记者的“第六感官”。记者的职业敏感集中地表现为对于新闻的敏锐程度和判断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归结到一点,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悟性,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一个记者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不但是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是否成熟的标志,直接影响着采写新闻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记者应该努力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练就一个嗅觉发达、高度灵敏的“新闻鼻”,去发现新闻,捕捉新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  1.深入生活,注重实践,在对社会的深刻感受中培养新闻敏感  记者对生活的感受越深,新闻敏感就会越强。在实际生活中,记者需积极动用“新闻眼”、“新闻鼻”、“新闻耳”、“新闻脚”,全身心地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进行搜寻、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新闻细节和情节,体察别人体察不到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闻精品。只有深入生活,多实践,耳朵多听、眼睛多看、脑子多想、笔头多记,才会产生敏锐的职业敏感,才能随时抓到有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应努力做一个处处留意的“有心人”,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时刻关注重大新闻的发生和发展,更要关注国计民生,在平凡中去挖掘不平凡,到群众中去,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  2.博学善学,注重积累,扩大知识面  记者的知识面越广,对社会的了解越深刻、越全面,经验越丰富,新闻敏感就越强。丰富的知识从哪里来,最好的办法是博览群书,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加强新闻专业知识的修养,广泛学习积累哲学、政治、文学、历史、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知识,力争做到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此外, 还要善于利用工作面宽、接触人多、报道任务重的特点, 寓学习于工作之中, 要抓住和利用工作中的学习机会,注重日常积累,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面。随着知识的广博、深厚,新闻敏感自然就会日渐增强。  3.培养踏实的采访作风,高度的敬业精神  记者在现实生活中应努力使自己养成踏实的采访作风,高度的敬业精神。采访是获得新闻敏感的前提,好新闻“七分跑,三分写”,思想火花往往在采访中迸发。有时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可如果记者不能脚踏实地深入采访,也很难抓住新闻的实质,更无法取得理想的报道效果。要养成踏实的采访作风,就必须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经验丰富的记者在实施采访前非常重视案头准备,针对某个具体采访对象、采访内容,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常识性了解,有助于新闻敏感的触发。另外,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偶然现象, 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它的背景也许很复杂。踏实、深入的采访,或许可以折射出很多现实问题,越是看似偶然的现象,越有可能成为独家新闻。  4.加强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是新闻敏感的关键。记者的政治敏锐性,或叫政治洞察力,是指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能立即将该事实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在一起,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的意义。记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这样,在采访中才能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得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增强新闻敏感。&&&&&&&&&&&   社会责任感是新闻敏感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根本条件。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强烈感情,虽然其本身并不能直接捕捉新闻,但是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越强, 不断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就会越多, 而且产生的动力也就越大。作为记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事,关注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生的新闻事件,有了社会责任感,新闻敏感往往会应运而生。  具体到每一个记者身上,就是坚持党性原则,认真做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忠实喉舌。记者应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 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对于那些事关全局、为广大群众所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都要以巨大的政治热情、特有的机敏和才智, 科学地剖析其产生的缘由, 以强烈的责任心和远见卓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立足全局,勤于思考,热爱生活  记者只有立足全局,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些事物、某些现象置于全局的范围进行考察、比较,才能敏锐地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鉴别出来,这就要求记者要做到胸中有全局。记者平时就要关心时局政治,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如此才能掌握全局,立足全局看问题。新闻是记者跑出来的, 要去走动, 要去观察, 更要善于思考,结合事件深入了解背景, 才能写出含金量高的报道。记者应善于观察,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 特别是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 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 并能紧紧把握这一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报道。要善于思考,对观察来的事实做出判断,进行筛选,这对于挖掘事件的新闻价值有很大的作用,是使记者显露新闻敏感的重要标志。  总之,对记者而言,新闻敏感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也不是靠读几本教科书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记者脚踏实地地在新闻实践中多磨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来逐渐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之以心,心而敏之,敏感就在其中了。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邮编:250014 编辑部电话:(97 196286&&
投稿邮箱:(停用) && 网站电话:(1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谈谈当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3.00
&&¥3.00
&&¥0.50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谈谈当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
<input type="hidden" name="op" value="">
浅析记者获得新闻敏感的几种能力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新闻传播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概括起来,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大致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以及预见可能产生的政治作用的能力
  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对于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广大群众所关注而又涉及民生的问题,我们新闻记者都要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去发现、去捕捉。1976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和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不少电视新闻记者怀着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深厚感情,冲向广场,不顾身家性命,大智大勇地拍下了纪念碑下花似海、人如潮的悲壮场面,形象地记录了首都人民怀念周总理的真情实景。这些珍贵镜头,记者不仅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千方百计地突出了思想性和政治意义,深刻地反映了这场运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敏锐的政治敏感和对客观事物的敏捷洞察力。
  二、新闻敏感是记者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
  新闻记者的敏感不但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而且要善于抓住某些寻常事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某些事实的报道,影响全局。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对全局情况了如指掌,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月间,不少农民反映密山市的粮贩子在收购时短斤缺两坑害农民。对此,密山广播电视台随同市工商、物价和技术质量监督局等部门进行了一次市场检查。就文明经商、明码标价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开展宣传报道,对一些不法经营者还进行了曝光。这一系列新闻播出后,群众普遍反映这一问题抓得好。在元旦前夕,记者再度来到农户家采访,农民纷纷反映粮贸收购市场秩序比以往好多了。因此,一个新闻记者切莫忽视了带全局性的“一些小事情”,小与大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三、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反响程度的洞察能力
  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在观众中可能引起的反响程度,既表现为记者对正在变动的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也表现为记者对这一新闻事实的预见能力。2008年3月间,密山市广播电视台收到一封观众来信,反映白泡子中心小学五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赵继武,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危险。在局领导的支持下,第一篇《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的专题新闻产生了。专题播出当天晚上,密山啤酒厂厂长丁庆波就打电话给编辑部,表示愿意救助赵继武。第二天上午,丁庆波厂长带着慰问品赶往小学看望赵继武,并代表全厂干部职工捐款6000元,个人捐资2000元。密山电视台又及时进行了报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纷纷向赵继武捐物。鸡西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还多次采用密山电视台的追踪报道。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是否能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完全取决于记者的职业敏感。记者应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特别是在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并能紧紧把握这一新闻事实及时进行深度报道。
  四、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见微知著、在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大新闻”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虽然都是社会现象和本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一些不显眼的形式和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殊不知其中可能包含“大新闻”。记者的功力就是要见微知著,从平凡之中看出不平凡,从寻常中看出不寻常。有些小事往往不为人注意,但只要你经过一番细心观察,把它同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之后的重大内容,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去年“六一”前夕,笔者在参加市里独生子女家长座谈会时,听到一些家长说,如今常为独生苗苗爱吃零食、乱花钱而伤脑筋。无独有偶,不久,笔者在市实验小学采访,又听说这所学校进行美德教育时,开展“节约一分钱支援四化建设”的竞赛活动,有422名儿童参加了存款,存款数额达到6855.68元。而且市工商银行还特意为小朋友开办“一分钱起存儿童存款专柜”,学校也将星期六下午的少先队队日活动定为存款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笔者经过市东安储蓄所门前,一群刚从储蓄所出来的小朋友正争着看谁的存款多。笔者拍下的这个新闻,在省电视台播出后,日中友好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看到报道后,还特意给实验小学的校长写信说,他深为中国孩子们的行为所感动,从这里看到了中国儿童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美德。并告诉校长先生,他已将孩子们把节省每一分钱视作一种美德的新闻图片收入了他的珍藏。从这件事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新闻处处有,新闻记者只要做有心人,经常注意和留心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就可以见微知著,在不显眼的小事中发现“大”新闻。
  (作者单位:密山电视台)
<input type="hidden" name="op" value="">
作者:刘晓艳 编辑: 李冬玲
##rep-begin##
##username####commenttime##
##commentcontent##
##rep-end##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3新闻识别与发现新闻敏感新闻线索新闻采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